杜甫《旅夜书怀》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共43页
杜甫《旅夜书怀》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共43页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旅夜书怀》优秀课件

2021/10/10
14
抒情方式: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借景抒情 乐景哀情
直抒胸臆
以景结情
间接抒情
2021/10/10
15
总结: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 1、通过“旅”字看背景 2、通过“夜”字察实景 3、通过“书怀”悟实情
2021/10/10
7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所见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2021/10/10
8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 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思考:首先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
细草 、微风、岸、危樯、夜、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意象
画面
意境
低垂的星空: 辽阔的平野:
星空低垂愈显 原野辽阔无边
涌动的月影: 浩荡的大江:
明朗的月空下 江水汹涌澎湃 奔流不息
雄浑 阔大
情感
孤苦 伶仃 无依无靠
2021/10/10
11
3、通过“抒怀”悟情 感
名岂文章著?
书 怀 官应老病休。 抒情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2021/10/10
12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情感?
反语
---
名因文章著 官非老病休
直抒胸臆 ---
凄苦无助 愤激不平
2021/10/10
Hale Waihona Puke 13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效果?
《旅夜书怀》获奖PPT

等
“ 李杜 ” 。
《 无家别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壹: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 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 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旅 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
用是什么? 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壮志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
思考:1、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简单翻译)?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小结
一个题目
四道真题
两种方法 三个方面
(2015年高考真题29题)揣摩全诗的内容
和意境,将“细草微风岸,危樯独 夜舟”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
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写作背景
贰:通过“夜”字查实景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对应的诗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 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简单翻译)?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能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
2. 欣赏杜甫的诗艺。
二、教学难点:1. 杜甫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一、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音乐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会的氛围。
二、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朗读《旅夜书怀》。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艺。
四、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2. 强调重点、难点。
第五章:作业布置一、背诵《旅夜书怀》。
二、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三、进行文学鉴赏练习,选取一首杜甫的诗进行分析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评估一、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旅夜书怀》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作业检查:检查学生的读后感质量和文学鉴赏练习,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七章:教学反思一、教师自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反应如何等。
二、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旅夜书怀》___一等奖教案

明朗的月空下 浩荡的大江: 江水汹涌澎湃 奔流不息 由近到远,由下到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乐景衬哀情
3、通过“书怀”悟实 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何理解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含义? (提示:变成陈述句,联系学过的诗体会作者思想回 答。 ) 明确:我的名声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不是因为年老 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很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 政治抱负“,但这种理想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声名 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虽年老 多病但休官是因为被排挤。这里说反话其实内心希望 “因建功立业而出名;希望到老病才休官,而非现在受 排挤”。这句话揭示了杜甫政治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 本原因。
3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明确:传递出乱离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诗人以孤 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 人的思念;有不屑与“鸣噪自纷纷”的野鸭为伍,宁愿 孤独追寻的高远志向 。
谢谢
拓展延伸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从体裁看,这首诗是格律诗中的 ( )言律诗 ,它由4联8句 组成,每联都有特定的称谓;这首诗的对仗联有( )。 2、这首诗描写了失落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 其志可嘉。以第二或第四联为例,分析其手法与艺术效果。 3、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思考: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 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构成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感?(小组 讨论作答)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旅夜书怀》导学案

旅夜书怀①杜甫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桅杆高竖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在拖着老病之身的诗人眼前,出现的是明星低垂,平野无际,月随波涌,大江东流的壮阔景象,诗人感到的是生命的伟大、胸襟的旷远,还是自身的渺小、前途的迷茫?细草微风岸,危樯②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③,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④,官应老病休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永泰元年(765年),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去世,使杜甫失去了依托,只好离开成都。
这首诗是他从成都到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的途中写的。
旅夜,旅途之夜。
②危樯:高高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③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④名岂文章著: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
⑤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杜甫实因上疏救房琯(guǎn)触怒肃宗而被罢官。
房琯(697—763)曾任宰相,后因兵败被贬。
应,认为是、是。
【思考讨论】1.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旅夜”?夜色下的诗人会有怎样的感受?2.这位夜色下的孤单的老人在想些什么呢?【合作探究】杜诗中的漂泊情怀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拓展阅读】古诗中的漂泊情怀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旅夜书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旅夜书怀》
教学目标:
1、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品味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掌握诗歌情感,并了解杜甫诗歌创作特点。
2、多读品味,由表及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挖掘诗歌深刻意蕴。
3、培养学生在困难挫折面前积极面对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掌握了基本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规范答题步骤。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挖掘诗歌情感主题,并深入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掌握反衬的手法,能够综合多种方法判断借乐景抒哀情和借哀景抒乐情的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旅夜书怀-杜甫》
同学们,唐朝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身怀报国之志,心系黎民苍生;他宦海几沉浮,人生多磨难;他一生漂泊,却矢志不移;他身居草屋,却挂念天下寒士;他面对着路边饿殍、渭桥征人,高声唱出惊风雨泣鬼神的悲歌。
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他驾一叶扁舟,旅夜书怀。
活动2【讲授】走进文本
(一)初读感悟
(二)再读鉴赏
从题目入手分析鉴赏诗歌
1、”旅“引出背景
2、”夜“引出诗歌中景物描写
分析:景物特点,写作目的
迁移:课内外借景抒情举例。
《江畔独步寻花》《塞下曲》了解正衬、反衬两种手法
3、”书怀“
愤激不平、渺小无依
(三)深读品味
2016年新课标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了解杜甫深沉的悲凉,忧国忧民的豪迈情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旅夜书怀》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旅夜书怀》教学目标:1、作为贯穿的主线,带动其对凄凉、雄浑阔大意境的体味。
2、对孤寂漂泊情感的体悟,对凄凉、雄浑阔大意境的体味,对多种手法综合运用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哪一个朝代的诗歌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唐代)在唐代有哪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张若虚、元稹、李商隐、杜牧……)在这些伟大的诗人之中,有一位大咖,他曾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用“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来表现对黎民庶众生活疾苦的关怀;他本人被称作“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作“诗史”。
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杜甫的《旅夜书怀》。
活动2【讲授】写作背景杜甫曾十年游走长安,求取功名,最终仅得一兵器库房主管的小官职;他曾被世交严武借调川府供职,却也未见治绩;无奈“靠山山倒,临水水干”,严武身死,他欲东投高适,未到之时高适已然亡故。
走投无路的杜甫,只得移船东下,漫游湘鄂。
此时的杜甫,年过半百,天命已知,境遇惨淡(“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他虽然境遇孤凄,无所依傍,却雄心未泯,热肠仍存(“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却奈何天命不顺,壮志难酬,到头来身处天地间,低微渺小若等闲……《旅夜书怀》这首诗,正是杜甫当时在东行船上所做,最能体现彼时彼刻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活动3【活动】A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齐读活动4【活动】B讨论1、第一、第二两组讨论“首联”的意境,运用的手法,表现的情感。
(5分钟)2、第三、第四两组讨论“颔联”的意境,运用的手法,表现的情感。
(5分钟)3、第五、第六两组讨论“颈联”的内容,运用的手法,表现的情感。
(5分钟)4、第七、第八两组讨论“尾联”的内容,运用的手法,表现的情感。
(5分钟)活动5【活动】C展示各小组形成答案,出代表作答(每组1分钟)(教师板书学生解答内容)草、微风、危樯、独舟、夜——首联——借景寓情——孤苦无依繁星、平野、明月、大江——颔联——借景寓情——满腔豪情(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理解)繁星、平野、明月、大江——颔联——壮景衬哀——自身渺小(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理解)声名出何处?为官几时休? ——颈联——反语直抒——理想渐远天地无际,不过沙鸥一只——尾联——借景自比——无助无奈活动6【活动】D质疑问难1、综合本诗四联的行文,可有构思方面的疑惑?思考,讨论,形成合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