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重点

中医外科学重点

中医外科学重点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1:《山海经》: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石针切开排脓。

2:甲骨文有最早外科病名的记载。

《内经》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3:《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医书4:《周礼·天官》最早记载“疡医”,即指外科医生。

5:汪机《外科理例》“以消为贵,以托为畏”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6: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座为全身麻醉剂 7:《金疮瘐纵方》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

8:《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

首创用水银膏治疗皮肤病、波动感辨脓。

9:《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免疫疗法治疗狂犬病。

10:《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

脏器疗法:适用动物肝脏能够治疗夜盲症。

11:陈司成《霉疮秘录》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砷、汞治疗。

学派:1:“正宗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该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体现了明以前外科学的主要成就,被后世医家评价为“列症最详,论治最精”,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其重视脾胃,指出:“盖脾胃盛则多食而易饥,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

故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

”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外治法有熏、洗、熨、照、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

2:“全身派”:清·王维德《外科全身集》。

“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指出:“红肿乃阳实之证,气血热而毒沸;白疽乃阴虚之证,气血寒而凝。

”对阴疽的治疗提出“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法则,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创立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小金丹。

3:“心得派”: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指出“夫外疡之发,不外乎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与内证异流而同源也。

”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用三焦辨证揭示了外科病因与发病部位的规律,指出“疡科之证,在上部者,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牛蒡解肌汤);在中部者,属气郁、火郁,气火俱发于中也(柴胡清肝散);在下部者,属湿火湿热,湿性下趋故也(萆薢胜湿饮)”。

中医外科学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学病因病机

思考题
1、试述中医外科常见病因? 2、中医外科发病机理?
怒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火气血凝滞, 阻于肌肤
郁怒日久气滞血淤, 肌肤失养
致病因素
五、饮食不节 (一)范围:食用膏粱 厚味、辛辣醇酒。 (二)特点: 1、损伤脾胃,外发体表-疮疡、 痔、肛裂、肛痈等 2 、是皮肤病常见病因或促发因 素。 3 、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致病因素
六、劳伤虚损 (一)范围:劳力、 劳神、房室等。 (二)特点:多为 慢性过程;多为 虚、阴证;病位 较深,多在肝肾、 筋骨关节。
致病因素
三、外来伤害 (一)范围:高温、电、化学物品、放射性、 寒冷、金刃损伤、跌打损伤等。 (二)特点: 1、可直接造成皮下淤血或伤口-血肿、烧 伤、冻伤等。 2、伤口可感受火热之毒-形成继发感染; 3、伤口可感受风毒-破伤风等。
致病因素
(一)机理:精神刺激、 创伤-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 (二)特点: 是乳疾、甲状腺疾病等的常见病因病机; 是肿块性疾病的病理基础; 常发于肝经所循行的部位; 是导致血淤、痰凝的常见因素。
发病机理
3、经络阻塞: 生理-运行气血。 病理-传导病邪。 《医宗金鉴》: “痈疽原是火毒生。” 4、脏腑失和: 人体是统一整体: 脏腑失调可引起疮疡发 生、发展。 脏腑内部病变可反映于体表-带状疱疹; 体表毒邪通过经络传脏腑-走黄,内陷。
小结:
直接 致 病 因 间接 素 作 用 于 人 体 脏 气血凝滞 腑 营卫不从 功 能 经络阻塞 失 调 阳证 阴证
七、病因与病位的关系
(一)人体上部的外科疾病 1、病因关系:多与风温、风热有关。 2、机理:风性向上。 3、常用治法:疏散风温、风热。 (二)人体中部的外科疾病 1、病因关系:多由气郁、火郁引起。 2、机理:气火发于中。 3、常用治法:疏肝清火。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邪毒、外来伤害、感受特殊之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以及痰饮瘀血等因素。

1.外感六淫邪毒: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它们通过破坏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进而产生外科疾病。

2.外来伤害:如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寒冻及金刃竹木创伤等物理和化学因素,可直接伤害人体,导致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等,从而产生淤血流注、水火烫伤、冻伤、外伤染毒等外伤性疾病。

3.感受特殊之毒:包括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等,以及疫毒。

这些因素可引起特殊的外科疾病,如毒蛇咬伤、狂犬病、疫疔等。

4.情志内伤:情志是指人体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可导致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发生外科疾病。

5.饮食不节:饮食不规律、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职,湿热内生,下注于肌肤,从而产生外科疾病。

6.劳伤虚损:过度劳累、房事损伤等因素,可导致肾精亏损、气血不足,使肌肤失养,进而发生外科疾病。

7.痰饮瘀血:痰饮瘀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它们能作用于某些器官,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产生继发病症。

在外科疾病中,痰饮瘀血常作为致病因素之一,与其他病因共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和脏腑失和。

当人体受到上述致病因素的影响时,会破坏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和经络阻塞。

同时,脏腑功能也可能受到损害,导致脏腑失和。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人体发生外科疾病。

在治疗上,中医外科注重辨病、阴阳辨证、部位辨证(上部、中部、下部)、经络辨证以及局部辨证(辨肿、肿块和结节、痛、痒、脓、溃疡、出血)等。

治疗方法包括内治和外治,其中内治主要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气血平衡等来治疗疾病;外治则包括药物疗法、手术疗法以及其他疗法,如针灸、拔罐等。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习题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习题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A1型题1.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部位是(B)A.上部B.下部C.中部D.上肢E.背部2.由毒而致病的特点是(A)A.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B.多侵犯人体上部C.侵袭人体易致局部气血凝滞D.好发于身体下部E.易伤人体阴液3.风邪的致病特点(A)A.痛无定处,走窜甚速B.痛有定处,得暖则减C.多夹湿,热甚则痛D.易侵下位,重浊黏腻E.发病迅速,来势凶猛4.外科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是(B)A.风、湿B.热、火C.寒、湿D.暑、火E.风、热5.情志内伤所致外科疾病的特点是(B)A.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B.常有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的表现C.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D.导致脏腑气血受损E.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6.饮食不节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是(B)A.经络阻塞,气血凝滞B.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C.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D.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E.阴液受损,咽喉干燥7.下列关于痰饮瘀血的叙述,正确的是(B)A.仅是病理产物B.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为病因C.任何情况下都是病因D.常痰饮单独为病E.常常瘀血单独为病8.下列各项中不属外科疾病发病机理的是(D)A.邪正盛衰B.气血凝滞C.经络阻塞D.痰饮瘀血E.脏腑失和9.下列各项中不属病因特殊之毒的是(C)A.虫毒B.蛇毒C.冻伤D.疯犬毒E.疫毒10.下列各项中不属外来伤害致病的是(C)A.跌仆损伤B.沸水烫伤C.食物毒D.火焰伤E.金刃创伤11.下列各项中不属劳伤虚损的是(B)A.过度劳力B.食伤C.过度劳神D.过度劳心E.房事过度12.下列各项中不属痰邪为病的是(C)A.瘰疬B.乳核C.疫病D.肢体结节肿块E.流痰13.下列各项中不是典型血瘀为病的是(D)A.白庀B.痈肿C.脱疽D.漆疮E.肾岩B1型题A.瘰疬B.肢体结节肿块C.白庀、瓜藤缠、药毒D.痈肿、疮疡E.恶脉、胸痹1.营气不从,逆于肉里引起的外科疾病是(D)2.瘀阻皮肤引起的外科疾病是(C)2.正确答案:CA.皮、肉B.筋、骨C.皮下、关节D.皮里膜外E.皮肤、筋脉、关节3.因火而致的疮疡好发部位是(A)4.因痰而致的疮疡好发部位是(D)。

外科疾病的病机

外科疾病的病机

外科疾病的病机
外科疾病的病机是指导致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中医认为,外科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瘀滞、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外科疾病的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邪气侵袭:外邪如风、寒、湿、热、燥、火等,侵入人体后,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可导致关节炎;湿热邪气侵袭皮肤,可导致疮疖等。

2. 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局部的气血瘀滞,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跌打损伤后,局部气血瘀滞,可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

3. 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肝郁气滞,可导致乳腺疾病;脾虚湿盛,可导致湿疹等。

4. 阴阳失衡:阴阳失衡,可导致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阴虚火旺,可导致痈肿;阳虚寒凝,可导致痹证等。

5. 痰瘀互结:痰浊与瘀血互结,可导致局部的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痰瘀互结于乳腺,可导致乳腺增生;痰瘀互结于经络,可导致痛风等。

6. 虚实夹杂:虚实夹杂是指外科疾病中既有实证的表现,又有虚
证的表现。

如痈肿初起时为实证,但若治疗不当,可转化为虚证;疮疖愈合后为虚证,但若护理不当,可转化为实证。

总之,外科疾病的病机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练习题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练习题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一、A11、下列各项中不属劳伤虚损的是A、过度劳力B、食伤C、过度劳神D、妇女生育过多E、房事过度2、外科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是A、风、湿B、热、火C、寒、湿D、暑、火E、风、热3、风邪的致病特点A、痛无定处,走注甚速B、痛有定处,得暖则减C、多夹湿,热甚则痛D、易侵下位,重浊黏腻E、发病迅速,来势凶猛4、下列各项中不属外来伤害致病的是A、跌仆损伤B、沸水烫伤C、食物不节D、火焰伤E、金刃创伤5、下列各项中不属病因特殊之毒的是A、虫毒B、蛇毒C、冻伤D、疯犬毒E、疫毒6、下列各项中不属外科疾病发病机理的是A、邪正盛衰B、气血凝滞C、经络阻塞D、痰饮瘀血E、脏腑失和7、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部位是A、上部B、下部C、中部D、上肢E、背部8、由特殊之毒而致病的特点是A、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B、多侵犯人体上部C、侵袭人体易致局部气血凝滞D、好发于身体下部E、易伤人体阴液9、情志内伤所致外科疾病的特点是A、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B、常有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的表现C、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D、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E、以上都不正确10、饮食不节可导致A、经络阻塞,气血凝滞B、脾胃功能失调,胸腹饱胀C、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D、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E、阴液受损,咽喉干燥11、有关痰饮瘀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仅是病理产物B、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为病因C、任何情况下都是病因D、常常痰饮单独为病E、常常瘀血单独为病。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否,与人体的气血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气 血盛者,即使外感六淫邪毒、内伤七情也不一定发病;反之则易 发病。此外,气血的盛衰直接关系着外科疮疡的起发、破溃、收 口等,对整个病程的长短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气血充足,外科疮 疡不仅易于起发、破溃,而且也易于生肌长肉而愈合;如气虚则 难于起发、破溃;血虚则难以生肌收口;气虚下陷可致脱肛;血 虚不润可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可见气血的盛衰对外科疾病 的预后和治疗都有着密切关系。
5.燥
秋季多燥,燥有凉燥与温燥之分。秋风初凉,西风肃杀,感之 者多病凉燥;若久旱无雨,天时风热过胜,感之者多为温燥,在 外科疾病中以属温燥者居多。燥邪易致皮肤干燥辍裂,外邪乘机 侵袭,易致生痈或引起手足部疔疮等病。燥邪易伤人体阴液,侵 犯皮肤,致患部干燥、枯槁、戦裂、脱屑等,常伴口干唇燥、咽 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状。
而且由于饮食不节,脾胃火毒所致的痈、有头疽、疔疮等病, 较之单由外邪所弓I起的更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有头疽。内痔的 发生也与饮食不节有关,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饱食, 筋脉横解,肠辭为痔。"皮肤病中的粉刺、酒船鼻的发生,多与 过食醇酒炙煙、辛辣刺激之品有关,也属发病因素之一。若纳少 食差,气血化生不足,正气亏虚,则外邪易袭。
外科疾病过程中,邪正盛衰的变化受治疗用药的影响较大。如 阳证疮疡初期,一味地内服大剂量寒凉克伐药物,常使正气内伤, 气血凝滞而毒聚不散;又如疮疡脓成,无论阳证、阴证,不用托 法,或溃后排泄不畅,不及时切开引流,均可致毒留肌肤、筋骨, 甚而内攻脏腑。重症或久病伤正之后,或热毒伤阴,或脓泄大伤 气血,阳证实证可转为阴证虚证,从而导致正邪关系的本质发生 动态变化。
发病后正气旺盛,临床多为阳证、实证,发展顺利,预后良好。 全身症状有高热、烦躁、便结、洩赤、苔黄、舌红、脉实有力等; 局部症状因病而异,如邪实正盛的阳证疮疡,局部高肿根束,域 热灼痛,脓出稠厚,易溃易敛。正气不足则表现为阴证、虚证, 正虚邪实或正虚邪恋则容易逆变,预后不良。全身症状见面黄神 倦,或潮热盗汗,舌红或淡,脉虚无力等;局部多见患处色白、 平塌或坚硬结肿,不红不热,不痛或微痛,溃后脓水清稀淋漓, 久不收口,迁延难愈,或毒盛内陷脏腑而为败证。

中医外科学试题

中医外科学试题

中医外科学试题—B卷课程代码:2021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丹毒 2.肉瘿 3.脱疽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15分) 1.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是在( ) A.周代B.春秋战国时期C.汉代D.晋代 2.以下哪项不是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 ) A.气血凝滞B.经络阻塞C.五气过极D.脏腑失与 3.痈初期内治代表方剂为( ) A.龙胆泻肝汤B.清营汤C.黄连解毒汤D.仙方活命饮4.丹毒的治疗原那么为( ) A.清热解毒活血通络B.凉血清热解毒化瘀C.与营托毒清热利湿D.清热解毒与营化湿 5.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 ) A.月经前7~10天 B.月经期 C.月经后7~10天 D.以上均可 6.关于气瘿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 ) A.外因为饮食中含碘缺乏B.内因为气血亏虚C.颈部弥漫性肿大D.好发于青年,女多于男 7.不能归于五脏所属的肿瘤是( ) A.骨瘤 B.气瘤 C.脂瘤D.血瘤 8.溶液类外用药适用于( ) A.渗出较多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急性皮肤病 B.无渗液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的皮炎 C.一切慢性皮肤病D.手癣、足癣、体癣、神经性皮炎 9.下面哪种皮肤病没有传染性?( ) A.疥疮 B.脓疱疮C.肥疮D.牛皮癣 10.不是肛管直肠环的组成局部的是( ) A.内括约肌 B.外括约肌的皮下部 C.直肠纵肌 D.耻骨直肠肌 11.不是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见原因的是( ) A.风B.湿 C.虫 D.气虚 12.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是( ) A.肛门旁皮下脓肿B.坐骨直肠窝脓肿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D.直肠后间隙脓肿 13.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当瘘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离肛缘( )厘米以内,内口在齿线处及外口位置相对,其管道多为直行。

A.4 B.6 C.8 D.10 14.子之系(精索)属( ) A.肝 B.肾 C.小肠 D.脾 15.子痈,湿热下注证治疗用( ) A.橘核丸 B.透脓散 C.八正散 D.枸橘汤三、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感六淫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湿为重浊之邪,以长夏感受者多。 湿性下趋,故生于下半身的外科疾病,多与湿邪有 关。 湿性粘滞,着而难去,为阴邪,致病每多缠绵难愈, 或反复发作。 湿邪致病,常与风、寒、暑、热兼夹为患,外科疾 病中以湿热、暑湿致病多见,如臁疮、下肢丹毒、湿疮、 囊痈、暑湿流注等。 湿邪致病特点:局部肿胀、起水疱、糜烂、渗液、 瘙痒,常伴纳差、胸闷腹胀、大便稀薄、四肢困倦、舌 苔厚腻、脉濡或缓等全身症状。
皮肤病中的粉刺、酒渣鼻的发生,与过食醇酒炙博、辛 辣刺激之物有关,也属发病因素之一。
饮食不节
特点 脾胃受损,湿热火毒内生,发为疮疡。由 饮食因素引起的疮疡较外邪引起者更重。 是痔疾、肛周脓肿等肛肠病的主要病因; 是皮肤病的常见病因或促发因素。 是急腹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过劳损伤
主要指劳力、劳神、房室等因素,导致 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使正气亏损 而发生疾病。 特点
饮食不节
膏粱厚味,醇酒辛辣。 醇酒—助火 辛辣—生热 厚味—生湿成痰
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或辛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 失调,湿热火毒内生,同时感受外邪就易发生痈、有头疽、 疗疮等;
由饮食不节、脾胃火毒所致的痈、有头疽、疔疮等病, 较单由外邪所引起的更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有头疽。又 如内痔的发生,也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有关。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教研室
第四章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与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发生的常见病因。 掌握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
第一节 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 感受疫疠之毒 外来伤害 情志内伤 饮食不节 过劳损伤 痰凝瘀血
外感六淫
1、季节性 春温:旧患痼疾,复发加重。 夏热:易发疮疡。 秋燥:皮肤瘙痒症。 冬寒:脱疽。
外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淫
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夏季多暑热,暑多夹湿,由于暑热外受,蕴 蒸肌肤,汗出过多或不畅,致暑湿逗留,易发生 暑疖。同时皮肤处于潮湿环境中影响阳气通达于 体表,且降低局部抵抗力,更易为外邪所侵。
暑为阳邪,具有热微则痒、热甚则痛、熱盛 肉腐等特征,表现为:患部掀红、肿胀、灼热、 糜烂流脓,或伴滋水,或痒或痛,其痛遇冷则减, 常伴口渴、胸闷、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状。
外感六淫
6、火热——主要的致病因素
“痈疽原是火毒生”(《医宗金鉴》) 阳证,发病迅速,来势猛急 壅阻肌肤:焮红、灼热、肿痛、溃腐、流脓 内攻脏腑:攻心—烦躁不安、神昏谵语
灼肺—气粗喘息、吐咳脓血 伤肝胆—胁痛黄疸、痉挛抽痛 伤脾胃—烦渴、嗳气、纳差、腹胀 伤肾—血尿、尿闭、腰痛
外感六淫
总之,六淫邪毒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 病因素。
染毒等。
外来伤害
特点 可直接造成皮下淤血或伤口,如血肿 、烧伤等。 伤口可感受火热之毒,形成继发性感 染; 伤口可感受风毒,发生破伤风等。
情志内伤
机理 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生火;
肝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郁、火郁、痰湿 阻于经络,气血凝滞,结聚成块,形成痰核或引起疼痛。
又如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与排泄,若产妇精神过 度紧张,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积滞,乳络不畅,邪热 蕴蒸,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导致乳痈的发生。
外感六淫
2、地域性 北方高寒—多发脱疽。 南方低洼—多生湿疮。
3、协同性 合邪致病:痰火上结 湿热下注
外感六淫
4、六淫致病的先决条件 —抗病能力低、毒力强。
“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外感六淫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发病迅速,多为 阳证。 风行上行,多侵犯人体的上部,如颈痈、 头面丹毒等。
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燥的 邪毒均能化热生火,所以外科疾病的发 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故《医 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痈疽原是 火毒生”。
感受特殊之毒
天行时气:喉痧、痄腮 大风苛毒:麻风病、梅毒、艾滋病 疫死畜毒:疫疔
特点:具有强烈传染性; 发病迅速; 具较大危险性;
外来伤害
范围 跌打损伤、沸水、火焰、强酸、强碱;虫毒、 蛇毒、狂犬毒;药毒、漆毒、食物毒等。
致病特点:其肿宣浮,患部皮色或红或不变, 发无定处,走注甚速,伴恶风、头痛等 全身症状。
外感六淫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寒主收引,寒盛则痛,且侵袭人体易导
局部气血凝滞,血脉运行失常,故易生冻疮、 脱疽、流痰。
寒为阴邪,其病为阴证,常袭筋骨关节, 患部特点为色紫青暗,不红不热,肿势散漫, 痛有定处,得暖则减,化脓迟缓,常伴恶寒、 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全身症状。
1、外科疾病中,可因虫兽咬伤,感受特殊之毒而发 病,如毒蛇咬伤、狂犬病;
2、有因虫螯刺伤后引起的虫咬皮炎; 3、某些人由于禀性不耐,接触生漆后而发漆疮; 4、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物后可引起一些过敏性皮肤
病,如药毒(药物性皮炎)、瘾疹(荨麻疹)等; 5、凡未能找到明确致病的病邪称为毒,如无名肿毒; 6、尚有金刃竹木创伤后所致的疮疡也属毒,如外伤
多为慢性过程;多为虚证;病位深, 多在肝肾、筋骨关节;多为阴证。
过劳损伤

肝肾亏虚,筋脉失养——脱疽
室 伤
骨髓空虚风寒痰浊乘隙入侵——流痰

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灼津为痰,痰
火凝结——瘰疬
劳 倦
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淋证癃闭

劳则伤气—中气下陷—痔、疝、脱肛

脾气不健,卫气不固——痈肿、臁疮
又如瘿病的发生,多由于忧思恚怒,情志内伤,以致肝脾 气逆,脏腑失和而生。
至于肿瘤的发病,更与情志内伤有关,朱丹溪认为乳岩是 由于“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 致;失荣之病,《医宗金鉴》认为乃“忧思恚怒,气郁 血热与火凝结而成”。
部位
肝经循行部位:颈侧、胸胁、乳房、 阴器
情志内伤
特点 是肿块性疾病的病理基础; 常发生于肝胆经循行的部位; 是导致血瘀、痰凝的常见启动因素; 常伴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
外感六淫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燥邪为病,有凉燥与温燥之别,在外科的发病过 程中,以温燥者居多。
燥为阳邪,易伤阴液,多致皮肤干燥皲裂,外邪 乘机侵袭,易致生痈,或引起手足部疔疮等。
燥邪致病特点:易侵犯手足、皮肤、粘膜等部位, 出现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等,常伴口干唇燥、 咽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