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医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疾病诊断。
本文旨在讨论诊断学教学的大纲,其中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学教学。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为有效的临床诊断提供基础。
2. 培养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3. 培养学生掌握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临床实习和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疾病诊断。
4. 培养学生掌握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医学诊断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学生需要培养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内容设置1. 病史采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采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了解患者的疾病背景和可能的诱因。
小点1: 学习有效的病史采集技巧,包括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使用。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病史信息来推测可能的诊断,建立初步诊断。
2. 体格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体格检查技巧,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以获取患者的体征信息。
小点1: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医疗器械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器、血压计等。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体征信息来推测可能的诊断,进一步完善诊断。
3. 实验室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巧,包括血液学、尿液学、生化学等,以获取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病理改变。
小点1: 学习各种实验室检查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辅助诊断,包括正常范围的判断和异常结果的解读。
4. 影像学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巧,如X线、CT、MRI等,以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信息。
小点1: 学习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诊断学》(Diagnostics)第8版实验课教学大纲目录课程简介 (3)课程总览 (4)课程各论··································5实验一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实验二正常人胸部及肺脏检查……………………………………………………实验三心和血管的检查……………………………………………………………实验四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部听诊(CAI)……………………………………实习五腹部检查……………………………………………………………………实验六电子标准化病人腹部触诊检查(CAI)……………………………………实验七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检查………………………………………………实验八全身系统体格检查…………………………………………………………实验九问诊及病历书写……………………………………………………………实验十正常心电图…………………………………………………………………实验十一异常心电图…………………………………………………………………实验十二全身体格检查考核实验十三血液常规检查及其他检查…………………………………………………实验十四骨髓细胞学、止凝血障碍检查……………………………………………实验十五尿常规、粪常规、及其他检查……………………………………………课程简介诊断学(diagnostics)是研究如何运用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对患者提出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学习掌握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也是打开临床医疗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是培养合格医学生的必修课。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口腔医学、预防、针灸推拿学专业用)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木、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诊断学实验则在诊断课屮占很大比重,主要目的是通过锻炼学牛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來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革础。
诊断学实验的内容,包括收集临床资料的步骤和方法、全身体格检查、心电机使用及心电图讲解,是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木实验技能。
二、实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诊断学》的实验教学环节包括临床技能培训、课间实习、临床技能考试等。
除课堂教学外,大虽的实践课是在技能训练室和病房中进行,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了解各种杲常体征及」[•: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实验考试成绩为20分(占总成绩的20%),实验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主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针灸推拿本科专业诊断学实验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体格检查24学时等,心电图实习8学时,考核4学时。
实验教学进度及学时分配表课程内容实习课时(一)基木检查法一燉检查头部颈部检査4(二)胸部体表标志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检查4(三)心脏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4(四)腹部检査4(五)胸■腹部异常体征网络多媒体模拟人检杏4(六)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4(七)技能考核4(八)心电机的使用、测量和正常心电图4(九)异常心电图(心房、心室肥人心肌缺血与ST-T改变心肌梗死及4心律失常等)注:实习内容遵着《诊断学实习指导》执行四、实习内容及要求第一次实习一般状态检查头颈部检查;目的要求通过观看《--般状态、头颈部检查》录像片和老师讲解示教使学牛掌握一般状态、头颈部检查的内容、顺序、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
实习内容1•一般检查:观察发育、营养、面容、意识等;2. —般状态: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3. 头颈部检查:头部视诊、触诊;眼、耳、鼻、口检查;4.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甲状腺的视、触、听诊。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简介( Laboratory diagnostics )一、总学时数40:理论学时数22 实验学时数18 学分数:2二、承担课程教学单位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实验诊断学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专门讲授用实验室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分析检验,其检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制定防治措施、判断预后等提供科学依据,属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正确采集、保存和送检标本的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或掌握血、尿、粪、体液等常规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⒈ 了解实验诊断学的性质、地位、主要内容。
⒉ 掌握常用实验诊断项目选用的适应症。
⒊ 熟悉和掌握:血、尿、粪常规检验及常用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和临床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要求。
⒋ 掌握以下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检测原理:⑴ 血液一般检查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⑵ 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正常人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⑶ 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检查。
⑷ 尿液一般检查。
⑸ 粪便一般检查。
⑹ 常用肝、肾功能检查。
⑺ 脑脊液检查。
⑻ 浆膜腔积液检查。
⑼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⑽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⑾ 临床病原体检查.㈡基本技能⒈ 掌握血、尿、粪一般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能,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⒉ 熟悉骨髓细胞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
⒊ 了解其他常用检验技术的操作。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六、所用教材和参考书籍⒈ 教材:陈文彬主编. 诊断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⒉ 参考书: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基础。
七、考试成绩的折算方法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或见习成绩占:20%理论成绩占:70%第一次课概论、目的和要求⒈ 了解实验诊断学的定义,主要任务,学习内容。
《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71020/12071010课程名称:诊断学实验学分:2 学分实验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并综合培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一门课程。
诊断学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症状的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病历编写。
本课程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模拟训练和临床见习相结合,掌握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疾病诊断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熟悉症状、体征的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局部与整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形态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了解诊断步骤,逐步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为随后进行临床实践奠定坚定的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安排使用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主编陈文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一、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检查方法。
2、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及正、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学习一般状态检查内容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检查方法。
(一)生命征1.体温:体温计的辨别、读数(示教)测体温的三种方法及正常值2.呼吸、脉搏、血压在各章节中分别讲解(二)一般状态1.发育:判断方法及记录2.营养:判断方法及记录3.神志:神志障碍的分度4.体位:自动、被动、强迫体位的定义(分别举例)5.表情:6.面容:7.步态:(三)皮肤1.色泽:发绀、苍白、黄染2.弹性:检查部位及方法3.温度4.湿度5.皮疹: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荨麻疹的区别6.出血:出血点、紫癜、瘀斑的大小区别出血点与皮疹的区别7.蜘蛛痣:①检查方法②常见部位及临床意义8.毛发分布:9.水肿:轻、中、重度分度10.瘢痕、溃疡。
(四)淋巴结1.检查顺序、部位及手法(示教)2.检查内容: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移动度、有无瘢痕及瘘管注意要点:浅部、深部触诊手法、腋窝、滑车上淋巴结触诊方法实验二、头、颈部检查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并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简介(Laboratory diagnostics)一、总学时数40:理论学时数22实验学时数18学分数:2二、承担课程教学单位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实验诊断学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专门讲授用实验室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分析检验,其检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制定防治措施、判断预后等提供科学依据,属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正确采集、保存和送检标本的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或掌握血、尿、粪、体液等常规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⒈了解实验诊断学的性质、地位、主要内容。
⒉掌握常用实验诊断项目选用的适应症。
⒊熟悉和掌握:血、尿、粪常规检验及常用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和临床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要求。
⒋掌握以下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检测原理:⑴血液一般检查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⑵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正常人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⑶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检查。
⑷尿液一般检查。
⑸粪便一般检查。
⑹常用肝、肾功能检查。
⑺脑脊液检查。
⑻浆膜腔积液检查。
⑼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⑽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⑾临床病原体检查.㈡基本技能⒈掌握血、尿、粪一般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能,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⒉熟悉骨髓细胞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
⒊了解其他常用检验技术的操作。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六、所用教材和参考书籍⒈教材:陈文彬主编. 诊断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⒉参考书: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基础。
七、考试成绩的折算方法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或见习成绩占:20%理论成绩占:70%第一次课概论一、目的和要求⒈了解实验诊断学的定义,主要任务,学习内容。
⒉熟悉标本收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诊断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Laboratory diagno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3110051 课程总学时:20/1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3 学分:1.5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法医、口腔、麻醉、影像、中医、预防医学、临医专升本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实验诊断学概论 2 2二临床血液学检测1:血液一般检测 5 2 3临床血液学检测2:血细胞形态特二5 2 3征及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三血栓与止血检测 2 2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1:尿5 2 3四液检测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2:脑四2 2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测六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2 2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及临床五、七2 2常用生物化学检测八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5 2 3九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2 2总计32 20 12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实验诊断学是论述通过实验检测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它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也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学习和实际训练,使学生理解实验诊断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学会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及正确评价实验结果。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临床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诊断学》第7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
推荐参考书《实验诊断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1版,王鸿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出版。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核+实验成绩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血液一般检查(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 3学时实验血细胞形态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 3学时实验尿液常规检查 3学时实验免疫学检测(乙肝两对半检测) 3学时实验二、教学内容纲要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概论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
《诊断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诊断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本文将对《诊断学》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熟悉临床诊断的整体思路和方法,掌握系统的体格检查技巧和必备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2.培养学生准确判断疾病种类和临床表现,提高诊断能力和临床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了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
4.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了解新的临床诊断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体格检查技巧的教学a.检查整体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皮肤、头颈、心肺、腹部等主要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b.学习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特殊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2.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教学a.熟悉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b.学习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临床诊断的关联。
3.临床病史采集和分析的教学a.学习合理的病史采集流程和技巧,包括主诉、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
b.熟悉病史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临床问题的提炼和假设的建立。
4.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与方法的教学a.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疾病的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的理解。
b.学习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5.临床诊断决策的教学a.培养学生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包括问题解剖、病史推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b.学习临床诊断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化验结果与临床病情判断的结合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a.通过教材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
b.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践教学a.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临床实践,与真实病例接触、观察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Diagnostics)第8版实验课教学大纲目录课程简介 (3)课程总览 (4)课程各论··································5实验一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实验二正常人胸部及肺脏检查……………………………………………………实验三心和血管的检查……………………………………………………………实验四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部听诊(CAI)……………………………………实习五腹部检查……………………………………………………………………实验六电子标准化病人腹部触诊检查(CAI)……………………………………实验七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检查………………………………………………实验八全身系统体格检查…………………………………………………………实验九问诊及病历书写……………………………………………………………实验十正常心电图…………………………………………………………………实验十一异常心电图…………………………………………………………………实验十二全身体格检查考核实验十三血液常规检查及其他检查…………………………………………………实验十四骨髓细胞学、止凝血障碍检查……………………………………………实验十五尿常规、粪常规、及其他检查……………………………………………课程简介诊断学(diagnostics)是研究如何运用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对患者提出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学习掌握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也是打开临床医疗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是培养合格医学生的必修课。
随着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诊断学也随之发展,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原来使用的诊断学教材已经更新,因此需要重新编写诊断学教学大纲。
按照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参照“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诊断学》第8版内容,对原诊断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重点编写症状学和问诊、体格检查、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常用器械检查和病历书写等。
本教学大纲的特点是突出重点,倡导精讲多练,留有学生自学练习余地。
教师使用本大纲时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学生教学使用。
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方法是属于技能课,在老师示教下,学生必须反复练习,尤其是全面、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方法,要求学生相互间在自己身上反复操练,手法熟练后,再去接触病人。
实验诊断以大课讲授理论为主,实验诊断的操作课以老师示教为主。
诊断学教研室2013年12月课程总览实验一体格检查方法、一般检查和头颈部检查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二)掌握血压测量和淋巴结的触诊方法。
(三)掌握对光反射、角膜反射,气管及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四)熟悉一般、头颈部检查的顺序及内容。
(五)了解上述内容的临床意义三、实验内容:。
(一)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1、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2、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触、叩、听,重点是叩诊方法(二)一般检查1、全身状态检查(1)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征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
(3)发育、营养状态的评价,体型的分型。
(4)意识状态、语调、语态、面容和表情、体位、姿势、步态与疾病的关系及检查与评价方法。
2、皮肤:皮肤检查的内容与注意事项,常见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3、淋巴结淋巴结分组,检查方法与检查顺序。
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三)头部:头颅、头发眼:结膜、巩膜的检查方法,翻上眼睑;眼球运动、震颤的检查;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角膜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耳:外耳道的检查方法和内容,乳突压痛的检查。
鼻:外形,鼻腔的检查,鼻窦的检查方法。
口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四)颈部:颈部:外形与活动。
血管:颈动脉的视诊与触诊,颈静脉的视诊。
甲状腺:视诊、触诊与听诊。
气管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体温表、血压计、体重秤、软尺、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棉签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5. 体温表损坏、血压计水银泄露后参照“有害物、毒物处理办法”。
实验二正常人胸廓及肺脏检查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胸廓及肺脏的检查方法、顺序及内容(二)掌握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肺界叩诊的检查方法、正常呼吸音的听诊特点。
(三)熟悉胸廓的体表标志(四)了解各种胸肺部检查的临床意义。
三、实验内容:(一)胸部的体表标志:骨性标志、人工划线、自然隐窝和解剖分区、肺和胸膜的界限。
(二)胸壁、胸廓和乳房。
胸壁: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胸廓的异常、乳房的视诊和触诊。
(三)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胸廓外形、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
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叩诊:叩诊的方法和影响因素、正常胸部叩诊音的分布、肺界的叩诊和肺下界的移动度,胸部异常叩诊音。
4、听诊:胸部正常听诊音的类型、听诊特点及分布。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听诊器、直尺、标记笔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实验三心脏及血管检查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心脏以及血管的检查的基本方法、顺序及内容。
(二)掌握心脏相对浊音界的叩诊方法及记录,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鉴别。
(三)熟悉心尖搏动、震颤的检查方法,心脏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四)了解心脏和血管检查的临床意义三、实验内容:(一)心脏检查1、视诊:包括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及异常搏动的观察及意义。
2、触诊:心尖搏动、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的触诊方法及临床意义。
3、叩诊:叩诊方法,心浊音界各部分组成及心浊音界的叩诊、扩大的临床意义。
4、听诊:瓣膜听诊区、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常见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第一、二、三、四心音的形成原因及听诊要点。
(二)血管检查1、脉搏:脉率、脉律、脉波强弱、紧张度及常见脉波类型。
2、血压测量方法及变动的意义。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听诊器、血压计、直尺、标记笔。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实验四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部听诊(CAI)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心脏常见疾病的典型听诊音。
(二)掌握肺部常见异常听诊音。
(三)了解心肺少见疾病的特殊听诊音。
三、实验内容:(一)肺脏听诊:胸部正常听诊音的类型及分布、异常呼吸音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罗音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语音共振的机制及其类型和临床意义、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二)心脏听诊:正常心音;心音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听诊要点及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心律失常的听诊。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实验五腹部检查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腹部检查的内容、顺序和方法。
(二)掌握肝胆脾触诊方法、移动性浊音的叩诊方法(三)熟悉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常见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四)了解腹部分区与腹部脏器的对应关系。
三、实验内容:(一)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1、体表标志2、九区分法及各区主要脏器(二)腹部检查:1、视诊(1)注意事项:(2)内容:腹部外形:膨隆(气、水、包块)、凹陷。
全腹还是局部异常及其意义。
呼吸运动:消失的临床意义。
腹壁静脉:血流方向的辨别及意义。
胃肠型和蠕动波:胃型及肠型的临床意义。
皮疹、色素、疤痕、疝、搏动的检查和临床意义。
2、触诊:(1)注意事项和检查手法。
(2)内容: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检查方法,常见腹部疾病压痛点。
触诊内容:肝脏、脾脏、胆囊、肾、膀胱(重点为肝脾触诊及Murphy征的触诊方法)。
腹部包块:触诊内容及正常腹部可触及的脏器。
液波震颤:方法及意义。
振水音:方法及意义。
3、叩诊正常腹部叩诊音。
肝区叩击痛、肝浊音界:异常的意义。
移动性浊音:方法及意义,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方法。
脾脏、胃泡鼓音区、膀胱叩诊方法及意义。
肾区叩击痛。
4、听诊肠鸣音:亢进、消失的意义。
血管杂音摩擦音的意义。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听诊器、直尺、软尺、标记笔。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实验六电子标准化病人腹部触诊检查(CAI)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几种不同的腹部触诊法及其应用范围。
(二)掌握肝肿大、脾肿大、胆囊炎、压痛及反跳痛的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一)肝脏触诊:掌握肝脏触诊的手法及注意事项,熟悉肝脏触诊内容。
(二)胆囊触诊:掌握Murphy’s征、胆囊触痛检查方法。
(三)脾触诊:掌握脾触诊手法及脾肿大的测量方法。
(四)电子标准化病人的应用:肝、脾、胆囊综合体征检查示教和压痛、反跳痛检查方法示教。
四、学时: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实验七脊柱、四肢和神经反射的检查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