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高考物理一诊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绵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北京时间2016年8月19日凌晨,小将任茜凭借出色表现为中国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单人跳水10米台金牌。
将任茜视为质点,她起跳后竖直上升过程中A .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于后一半时间内位移B .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大于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C .前一半位移内的加速度小于后一半时间内加速度D .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5. 生活中常见手机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用手触碰无粘感,接触到平整光滑的硬性物体时,会牢牢吸附在物体上。
右图是手机被吸附在支架上静止时的侧视图,若手机的质量为m ,手机平面与水平间夹角为θ,则手机支架对手机作用力A .大小为mg ,方向竖直向上B .大小为mg ,方向竖直向下C .大小为mg cos θ,方向垂直手机平面斜向上D .大小为mg sin θ,方向平行手机平面斜向上16. 某种型号汽车净重1.2吨,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90kW ,最高时速可达180km/h 。
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通过手推变速杆使不同挡位与不同的运行速度匹配,挡位从“1”~“5” 匹配的速度逐渐增大。
则A .在额定功率下以最高速度匀速行驶时,汽车的牵引力为2000NB .在额定功率下以最高速度匀速行驶时,汽车的牵引力为1800NC .汽车要以最大速度行驶,变速杆应推至“1”挡D .汽车要以最大牵引力上坡,变速杆应推至“5”挡17. ABS 是Anti-Lock Brake System 的英文缩写,即“刹车防抱死系统”。
某汽车在启用ABS 刹车系统和未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过程中,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A .启用ABS 刹车时间大于未启用ABS 刹车时间B .启用ABS 汽车做匀速运动,未启用ABS 汽车做匀减速运动C .0~t 1的时间内,启用ABS 加速度大于未启用ABS 加速度D .刹车过程中,启用ABS 平均速度大于未启用ABS 平均速度18. 如图所示,一轻杆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的A 点,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1 kg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轻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小球静止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
2017一诊物理试题答案

=2.1×1012J
陵江镇中学 赵友山制作
17.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 个溢水杯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16所示。甲杯中溢出的液体 质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则小球的质量为
_5__0___g,若甲杯中的液体是水(ρ水=1.0×103kg/m3,则小球 的密度为____1_._2_5_×___1_0_3___kg/m3 .
(2)根据图中的数据可 推算出实验所用凸透 镜的焦距大小范围是 ____B____(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40cm>2f
f<20cm
f<30cm陵江<2镇f中学 1赵5友cm山制<作f<30cm
图18
C.f>30cm
∴15cm<f<20cm
20.在“研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可知,
FB
fA地 fAB=3N 由二力平衡得
fB =3N =15N
陵江镇中学 赵友山制作
15.一个重30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如图 14所示的滑轮组来提升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当 拉力F为200N时物体刚好能以0.1m/s的速度匀速向 上升,则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7_5___%,拉力F 的功率为__4_0__W。
闭合 不运动
不偏转
闭合 上、下运动 不偏转
闭合 水平向右运动 向左偏转
闭合 水平向左运动 向右偏转
断开 水平向右运动 不偏转
闭合 水平向左运动 向左偏转
电流的另一个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
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高考物理一诊试卷(解析版)

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高考物理一诊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则加速度方向一定改变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其加速度在变化D.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其速度在变化2.如果一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相等,则此物体的运动不可能是()A.匀速圆周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C.平抛运动D.竖直上抛运动3.如图所示,某人通过光滑的定滑轮拉住一重物,当人向右跨出一步后,人与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绳子的拉力增大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变C.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D.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增大4.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v=2+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5 s内质点的位移为35 m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D.质点3 s末的速度为5 m/s5.10月17日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21日与“天宫二号”顺利实现了对接.在对接过程中,“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相对速度非常小,可以认为具有相同速率.它们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绕地球的匀速圆周运动,设“神舟十一号”的质量为m,对接处距离地球表面高度为h,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神舟十一号”在对接时,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mg B.向心加速度为gC.周期为D.动能为6.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的O点固定一点电荷+Q,a、b、c、d、e,为以O点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的点,aecf平面水平,bedf平面与匀强电场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c两点电势相等B.d、f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C.将点电荷+q从球面上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问移动,从e点移动到f点的电势能变化量最大7.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A、B两小木块中部夹一被压缩的轻弹簧,当轻弹簧被放开时,A、B两小木块各自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飞离桌面落在地面上.若m A=3m B,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若轻弹簧对A、B做功分别为W1和W2,则有W1:W2=1:1B.在与轻弹簧作用过程中,两木块的速度变化量之和为零C.若A、B在空中飞行时的动量变化量分别为△p1和△p2,则有△p1:△p2=1:1D.若A、B同时离开桌面,则从释放轻弹簧开始到两木块落地的这段时间内,A、B两木块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为l:38.某位同学在电梯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在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a﹣t图、v﹣t图及P﹣t图(P为物体重力的功率大小)可能正确的是()A.B. C.D.9.甲、乙两船在同一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水流速为v0,船在静水中的速率均为v,甲、乙两船船头均与河岸成θ角,如图所示,已知甲船恰能垂直到达河正对岸的A点,乙船到达河对岸的B点,A、B之间的距离为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船先到达对岸B.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的渡河时间都不变C.不论河水流速v0如何改变,只要适当改变θ角,甲船总能到达正对岸的A点D.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到达对岸时,两船之间的距离仍然为L 10.如图所示,带电质点P1固定在光滑的水平绝缘面上,在水平绝缘面上距P1一定距离处有另一个带电质点P2,P2在水平绝缘面上运动,某一时刻质点P2以速度v沿垂直于P1 P2的连线方向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P1、P2带同种电荷,以后P2一定做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B.若P1、P2带同种电荷,以后P2一定做加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C.若P1、P2带异种电荷,以后P2的速度和加速度可能都不变D.若P1、P2带异种电荷,以后P2可能做加速度、速度都变小的曲线运动11.如图所示,固定于地面、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轻质弹簧,轻质弹簧一端与固定于斜面底端的挡板C连接,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物块A上方放置有另一物块B,物块A、B质量均为m且不粘连,整个系统在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 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某一时刻将力F撤去,若在弹簧将A、B弹起过程中,A、B能够分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及A、B物块所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A、B被弹起过程中,A、B即将分离时,两物块速度达到最大C.A、B刚分离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D.若斜面为粗糙斜面,则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A、B增加的机械能与系统摩擦生热之和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至第1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53分)12.如图1所示,有人对“利用频闪照相研究平抛运动规律”装置进行了改变,在装置两侧都装上完全相同的斜槽A、B,但位置有一定高度差,白色与黑色的两个相同的小球都从斜槽某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实验后对照片做一定处理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如图所示的部分小球位置示意图.(g取10m/s2)(1)观察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发现,斜槽末端都接有一小段水平槽,这样做的目的是.(2)根据部分小球位置示意图(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闪光间隔为0.1sB.A球抛出点坐标(0,0)C.B球抛出点坐标(0.95,0.50)D.两小球作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大小不等.13.某实验小组探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他们将宽度一定的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在水平桌面上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记录小车通过A、B位置时的遮光时间,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实验前应将木板左端略微抬高,使小车通过两光电门的遮光时间相等,这样做的目的是;②用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宽度为d,再用刻度尺量得A、B之间的距离为L;③将小车停在C点,在砝码盘中放上砝码,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此时小车(含挡光片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通过A、B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1、t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可以得到A至B 过程中小车的合外力做功为,小车的动能变化量为(用相应的字母m、M、t1、t2、L、d表示);④在小车中增减砝码或在砝码盘中增减砝码,重复③的操作.(2)为了实验能达到预期效果,步骤③中M、m应满足的条件是.14.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且足够长的斜面上,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t1=0.5s时撤去拉力,物体速度与时间(v﹣t)的部分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sin37°=0.6,cos37°=0.8)问:(1)拉力F的大小为多少?(2)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为多少?15.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绝缘轻质弯杆AOB,∠AOB=120°,弯杆可绕固定轴O在水平面内做无摩擦的自由转动.杆上A、B两点分别固定着两个质量相同的带电小球,其质量均为m,电量分别为+q和﹣2q.已知OA=2OB=2L.空间存在水平向右,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初始时刻OA与电场方向平行.(忽略两小球间的相互作用)问:(1)选O点电势为0,求A、B两球在初始时刻处电势能之和;(2)从初始位置开始释放系统,问转过30°角时B球的速度是多少?(结果可用根号表示)1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无限长斜面上PQ部分粗糙,且长为3L,其余部分都光滑.质量均为m的四个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斜面,每相邻两物块间有一长为L且平行于斜面的轻杆,每根杆的上端与物块粘连而下端与物块不粘连,各物块与斜面PQ段的动摩擦因数均为2tanθ.A、B、C、D同时释放时A恰在P 点,且各物块有相同的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最终四个物块均能通过Q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1)A在PQ段运动刚达到最大速度时的位置;(2)物块C刚过P点时,杆对物块D的弹力;(3)要使四个物块均能通过Q点最初释放各物块时的初速度应该满足的条件.(二)选考题(选修3-4)17.一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振子的质量越大,则该振动系统的周期越长B.振子的质量越大,则该弹簧振子系统的机械能越大C.已知振动周期为T,若△t=T,则在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同D.若t时刻和(t+△t)时刻弹簧的长度相等,则△t一定为振动周期的整数倍E.振子的动能相等时,弹簧的长度不一定相等18.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实线表示t1=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t2=0.005s时刻的波形图,求:(i)该简谐横波的振幅与波长各为多少?(ii)若2T>t2﹣t2>T,波速可能为多大?(T为周期)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高考物理一诊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则加速度方向一定改变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其加速度在变化D.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其速度在变化【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明确物体运动状态是指物体的速度,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同时注意理解加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解答】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B、速度方向改变,但加速度方向不一定改变,如物体加速度不变,但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反向的加速运动,故B错误;CD、运动状态是指物体的速度,故运动状态的改变即为速度的改变,故C错误D 正确.故选:D.2.如果一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相等,则此物体的运动不可能是()A.匀速圆周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C.平抛运动D.竖直上抛运动【考点】动量定理.【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再根据动量定理可明确物体的动量变化是否相等,明确冲量不变则说明物体受到的一定是恒力.【解答】解:如果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都相同,由I=Ft可知,物体受到的力是恒力.则可知,物体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或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方向不断变化,合力为变力,在任何相等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不相等,故不可能为匀速圆周运动,BCD均可能,A不可能;本题选运动不可能的,故选:A3.如图所示,某人通过光滑的定滑轮拉住一重物,当人向右跨出一步后,人与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绳子的拉力增大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变C.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D.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增大【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明确人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通过分析拉力的夹角变化判断各力的变化.【解答】解:以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化.人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处于平衡,受力如图.设拉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共点力平衡得f=Tsinθ,Tcosθ+N=mg.当人拉着绳向右跨出一步后人和物保持静止,θ增大,T不变,则静摩擦力f增大,支持力N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故D正确,ABC 错误.故选:D.4.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v=2+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5 s内质点的位移为35 m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D.质点3 s末的速度为5 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得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从而结合位移时间公式得出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质点的速度.【解答】解:A、根据平均速度知,x=vt=2t+t2,根据x==2t+t2知,质点的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C 错误.B、5s内质点的位移x==35m,故B正确.D、质点在3s末的速度v=v0+at=2+2×3m/s=8m/s,故D错误.故选:B.5.10月17日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21日与“天宫二号”顺利实现了对接.在对接过程中,“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相对速度非常小,可以认为具有相同速率.它们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绕地球的匀速圆周运动,设“神舟十一号”的质量为m,对接处距离地球表面高度为h,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神舟十一号”在对接时,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mg B.向心加速度为gC.周期为D.动能为【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及角速度、周期、线速度之间的关系列式即可求解.【解答】解:A、神舟十一号在对接处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对地球的引力小于mg,故A错误;B、在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解得:…①对接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②联立①②式得:,故B错误;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③联立①③得,故C正确;D、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④动能,故D错误;故选:C6.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的O点固定一点电荷+Q,a、b、c、d、e,为以O点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的点,aecf平面水平,bedf平面与匀强电场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c两点电势相等B.d、f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C.将点电荷+q从球面上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问移动,从e点移动到f点的电势能变化量最大【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电势能.【分析】本题中电场可以看作是由匀强电场和点电荷的电场叠加而成,结合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情况,判断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变化.【解答】解:A、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a、b、c、d、e、f点电势相等,但在匀强电场中b、d、e、f点电势相等,因此a、c两点电势不相等,故A错误.B、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d、f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而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可知,d、f两点的合场强大小相等.故B正确.C、将点电荷+q从球面上b点移到c点,点电荷的电场力不做功,但匀强电场的电场力却做功,所以电场力做功不为零.故C错误.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点电荷的电场力不做功;而两点间的电势差最大,由公式W=Uq知,匀强电场的电场力做功最大,则从a点移动到c点的电势能变化量最大,故D错误;故选:B.7.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A、B两小木块中部夹一被压缩的轻弹簧,当轻弹簧被放开时,A、B两小木块各自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飞离桌面落在地面上.若m A=3m B,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若轻弹簧对A、B做功分别为W1和W2,则有W1:W2=1:1B.在与轻弹簧作用过程中,两木块的速度变化量之和为零C.若A、B在空中飞行时的动量变化量分别为△p1和△p2,则有△p1:△p2=1:1D.若A、B同时离开桌面,则从释放轻弹簧开始到两木块落地的这段时间内,A、B两木块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为l:3【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功的计算.【分析】弹簧弹开物体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出A、B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之比,由动能定理求弹簧对A、B做功之比.A、B离开桌面后都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同,运动时间相等,由动量定理分析动量变化量之比.由x=v0t分析水平位移之比.【解答】解:A、弹簧弹开物体过程中,两物体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m B v B=0,则速度之比v A:v B=1:3根据动能定理得:轻弹簧对A、B做功分别为W1=m A v A2,W2=m B v B2,联立解得W1:W2=1:3,故A错误.B、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知,在与轻弹簧作用过程中,两木块的动量变化量之和为零,即m A△v A+m B△v B=0,可得,△v A+△v B≠0,故B错误.C、A、B离开桌面后都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同,运动时间相等,设为t.由动量定理得:A、B在空中飞行时的动量变化量分别为△p1=m A gt,△p2=m B gt,所以△p1:△p2=3:1,故C错误.D、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由x=v0t知,t相等,则A、B 两木块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等于v A:v B=1:3.故D正确.故选:D8.某位同学在电梯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在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a﹣t图、v﹣t图及P﹣t图(P为物体重力的功率大小)可能正确的是()A.B. 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得出电梯的运动规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速度和功率.【解答】解:由于该题没有告诉弹簧的拉力与重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可以依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1.若F1=mg,则0﹣t1时间内电梯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等于0,或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等于0.四个图线没有是可能的;2.若F2=mg,则F1<mg,在0﹣t1时间内电梯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向下,加速度的方向向下,为负值.所以D是不可能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下,则物体0﹣t1时间内在可能向下做加速运动,速度为负,故AB是不可能的;而t1﹣t2时间内受到的合外力等于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故B是错误的;又由:P=mgv,可知t1﹣t2时间内重力的功率不变,故C是错误的;3.若F3=mg,则F1<mg,F2<mg,在0﹣t2时间内电梯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都是向下,加速度的方向向下,故ACD是不可能的;F3=mg,可知在0﹣t1时间内向下的加速度大于t1﹣t2时间内向下的加速度,而t2﹣t3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图象如图,速度的方向向下,重力的方向也向下,由P=mgv可知,图C是重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故C是正确.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只有C选项是可能的,ABD都是不可能的.故选:C9.甲、乙两船在同一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水流速为v0,船在静水中的速率均为v,甲、乙两船船头均与河岸成θ角,如图所示,已知甲船恰能垂直到达河正对岸的A点,乙船到达河对岸的B点,A、B之间的距离为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船先到达对岸B.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的渡河时间都不变C.不论河水流速v0如何改变,只要适当改变θ角,甲船总能到达正对岸的A点D.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到达对岸时,两船之间的距离仍然为L【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根据小船的运动分解为平行于河岸和垂直于河岸两个方向,抓住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可以比较出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以及两船沿河岸方向上的位移大小,与间距,从而即可求解.【解答】解:A、将小船的运动分解为平行于河岸和垂直于河岸两个方向,抓住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知甲乙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相等.渡河的时间t=,故A错误;B、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渡河的时间t=,则两船的渡河时间都不变,故B正确;C、只有甲船速度大于水流速度时,不论水流速v0如何改变,甲船都可能到达河的正对岸A点,故C错误;D、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到达对岸时间不变,根据速度的分解,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仍不变,则两船之间的距离仍然为L.故D正确.故选:BD.10.如图所示,带电质点P1固定在光滑的水平绝缘面上,在水平绝缘面上距P1一定距离处有另一个带电质点P2,P2在水平绝缘面上运动,某一时刻质点P2以速度v沿垂直于P1 P2的连线方向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P1、P2带同种电荷,以后P2一定做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B.若P1、P2带同种电荷,以后P2一定做加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C.若P1、P2带异种电荷,以后P2的速度和加速度可能都不变D.若P1、P2带异种电荷,以后P2可能做加速度、速度都变小的曲线运动【考点】库仑定律.【分析】分P1和P2为同种电荷和异种电荷两种情况来讨论,当为同种电荷时,P2要远离P1,当为异种电荷的时候,根据库仑力和向心力的大小关系来分别讨论可能的运动情况.【解答】解:A、若P1、P2为同种电荷,P1、P2之间的库仑力为排斥力,并且力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不再一条直线上,所以质点P2一定做曲线运动,由于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也就越来越小,所以P2的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增大,故A正确,B错误;C、若P1、P2为异种电荷,P1、P2之间的库仑力为吸引力,当P1、P2之间的库仑力恰好等于向心力的时候,P2就绕着P1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P2速度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大小都不变,但是方向改变,故C错误.D、若P1、P2为异种电荷,P1、P2之间的库仑力为吸引力,若速度较大,吸引力小于向心力,P2做离心运动,吸引力减小,则加速度减小,引力做负功,速度减小,做加速度、速度都变小的曲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AD.11.如图所示,固定于地面、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轻质弹簧,轻质弹簧一端与固定于斜面底端的挡板C连接,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物块A上方放置有另一物块B,物块A、B质量均为m且不粘连,整个系统在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 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某一时刻将力F撤去,若在弹簧将A、B弹起过程中,A、B能够分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及A、B物块所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A、B被弹起过程中,A、B即将分离时,两物块速度达到最大C.A、B刚分离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D.若斜面为粗糙斜面,则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A、B增加的机械能与系统摩擦生热之和【考点】功能关系;弹性势能.【分析】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A、B被弹起过程中,合力等于零时,两物块速度达到最大.A、B刚分离瞬间,以B为研究对象,求解B的加速度大小,即等于A的加速度大小.若斜面有摩擦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能量是如何转化的.【解答】解:A、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及A、B物块所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B、A、B被弹起过程中,合力等于零时,两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A、B还没有分离,故B错误.C、A、B刚分离瞬间,A、B间的弹力为零,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ma B,得a B=gsinθ,此瞬间A与B的加速度相同,所以A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故C 正确.D、若斜面为粗糙斜面,则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知,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一定等于A、B增加的机械能与系统摩擦生热之和,故D错误.故选:AC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至第1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53分)12.如图1所示,有人对“利用频闪照相研究平抛运动规律”装置进行了改变,在。
四川省2017届高三一诊前练习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双流中学2014级一诊前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第14--18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9--21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数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4.在物理学进展进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奉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准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G和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C.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D.开普勒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后,牛顿发觉了万有引力定律15.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滑腻水平面上,A、B两人别离站在车的两头,当两人同时相向运动时()A.若小车不动,两人速度必然相等B.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速度必然比B的小C.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动量必然比B的大D.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动量必然比B的小16.如图所示,小船以大小为v1、方向与上游河岸成θ的速度(在静水中的速度)从A处过河,通过t时刻正好抵达正对岸的B处.现要使小船在更短的时刻内过河而且也正好抵达正对岸B处,在水流速度不变的情形下,可采取下列方式中的哪一种()A.只要增大v1大小,没必要改变θ角B.只要增大θ角,没必要改变v1大小C.在增大v1的同时,也必需适当增大θ角D.在增大v1的同时,也必需适当减小θ角17.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
两板间有一个正电荷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U表示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Φ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E P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维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向下移到图示的虚线位置,则()变大不变C.Φ变大不变18.如图甲所示是一火灾报警器的部份电路示用意,其中R2为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其电阻R2随温度t 转变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2017届物理一诊参考答案

南充市2017届一诊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22.(1)4Hh (2分),(2)C (2分),(3)摩擦(答案合理即可)(2分) 23.(1)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大小 (2分); (2)如图(2分)(3)如图(正、负接线柱错误不给分)(2分)(4)V x R U U U R 221-=(3分) 【计算题评分说明】1、每一小问所给分不能超过评分标准每一小问所赋分值;2、有其它合理做法,参照评分标准给相应的分。
24.(13分)【参考答案】(1)根据题设条件,电场力大小mg mg F 4337tan =︒= ………………3分 小球沿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gv t 0=………………1分 上升的最大高度gv y 220= ………………1分故bc 的长度为gv 220………………1分沿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SE。
V答(2)图VR XES 答(3)图m4小球此过程小球沿水平方向的位移gv at x 8321202==………………1分故ab 的长度为gv 432………………1分(2))电场力做正功,小球的电势能减小…………1分小球电势能的减小量为32983432020mv g v mg Fx E =⋅==∆………………3分25.(19分)【参考答案】(1)由动量定理 0mv I = 得40=v m/s …………1分由动能定理 20212121mv mv mgl -=-μ 得21=v m/s …………2分 (2)设第一次碰撞后瞬间物块A 速度大小为1v ',物块B 速度大小为2v 由动量守恒定律 211mv v m mv +'=…………1分 由动能守恒222121212121mv v m mv +'=…………1分 解得01='v 22=v m/s …………1分 (也可直接表述为:碰撞后两物块交换速度,同样给3分) 物块B 在传送带运动的加速度2==g a μm/s 2………………1分 物块B 向左速度变为0时运动的距离设为1x2212v ax = 得11=x m …………1分 速度变为0所用的时间 121==av t s …………1分 传送带运动的距离112=⋅=t v x m …………1分该过程因摩擦产生的内能 8)(211=+=x x mg Q μJ …………1分物块B 向右的速度变为1m/s 运动的距离设为3x232v ax = 得=3x 0.25m …………1分2a传送带运动的距离 5.024=⋅=t v x m …………1分该过程因摩擦产生的内能 1)(342=-=x x mg Q μJ …………1分故物块B 与传送带因摩擦产生的内能 921=+=Q Q Q B J …………1分 (3)设物块B 与物块A 再次碰撞后瞬间A 的速度为3v 由动量守恒 3mv mv = 得13=v m/s …………1分(也可直接表述为:碰撞后两物块交换速度,同样给1分) 物块A 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设为5x2352v ax = 得25.03=x m …………1分 故物块A 与木板因摩擦产生的内能13)(3=+=x l mg Q A μJ …………1分34.(15分) 【参考答案】(1)(5分)答案:ADE(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2)(10分)正确画出如图的光路图…………2分 光在AB 面发生折射,由折射定律有:…………2分 由于在AC 面刚好发生全反射,得: …………2分 由几何关系可知: …………2分解得: …………2分n =︒γsin 60sin nC 1sin =︒=+90C γ27=n。
2017年全国卷1理综答案及解析物理部份(供参考)

2017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 卷)物理部份二、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数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 将质量为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g 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m/s 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刻内喷出。
在燃气喷出后的刹时,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进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 A .30kg m/s ⋅ B .25.710kg m/s ⨯⋅ C .26.010kg m/s ⨯⋅D .26.310kg m/s ⨯⋅【答案】A【解析】在火箭点火刹时,燃气与火箭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且系统总动量为0,因此火箭动量大小等于燃气动量大小 0.05kg 600m /s 30kg m/s p mv ==⨯=⋅,因此答案选A 。
2. 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阻碍)。
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缘故是( ) A .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刻较多B .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C .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刻较少D .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刻距离内下降的距离较大【答案】C【解析】由题可知,乒乓球做平抛运动。
也确实是说所有乒乓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均为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上为初速度不同的匀速运动。
因此乒乓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完全相同,因此A 、B 、D 选项错误。
由于所有乒乓球水平位移相等,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 vt =,因此速度大的乒乓球所历时刻少,C 选项正确。
3. 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 b c 、、电荷量相等,质量别离为a b c m m m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一诊模拟检测物理试题 及答案

成都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模拟检测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总分110分时间60分钟物理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第1卷共7题,每题6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伽利略、牛顿等许许多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选项中符合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的是( )A.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B.两匹马拉车比一匹马拉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力越大则速度就越大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D.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的电阻大于电源的内阻r,闭合电键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灯泡L变亮B.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C .电容器C 上的电荷量减少D .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3.一颗科学资源探测卫星的圆轨道经过地球两极上空,运动周期为T=1.5h ,某时刻卫星经过赤道上A 城市上空。
已知:地球自转周期T 0,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根据上述条件( )A. 可以计算地球的球半径B. 可以计算地球的质量C. 可以计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 可以断定,再经过12h 卫星第二次到达A 城市上空4.一物体从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取地面的重力势能为零,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W 1,阻力对物体做功W 2,其它力对物体做功W 3,则该过程终态时( )A .物体的动能为W 1 +W 2B .物体的重力势能为W 1C .物体的机械能为W 2 +W 3D .物体的机械能为W 1 +W 2 +W 35. 1922年英国物理学家阿斯顿因质谱仪的发明、同位素和质谱仪的研究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2017四川高考物理部分试题及解答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1至4页,第二部分5至10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Fe 56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26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2大题,21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越大(B )分子间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减小 (C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D )只有外界对物体做功才能增加物体的内能15.今年4月3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中圆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为2.8⨯107m 。
它与另一颗同质量的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半径为4.2⨯107m )相比()B ,(A )向心力较小(B )动能较大(C )发射速度都是第一宇宙速度 (D )角速度较小 16.如图所示,在铁芯P 上绕着两个线圈a 和b ,则()D ,(A )线圈a 输入正弦交流电流,线圈b 可输出恒定电流 (B )线圈a 输入恒定电流,穿过线圈b 的磁通量一定为零 (C )线圈b 输出的交流电流不对线圈a 的磁场造成影响 (D )线圈a 的磁场变化时,线圈b 中一定有电场 17.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A ,(A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长(B )从n =5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比从n =5能级跃迁到n =4能级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速度大(C )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D )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 18.a 、b 两种色光组成的光束从介质进入空气时,其折射光束如图所示,用a 、b 两束光()C ,(A )先后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在缝后屏上都能出现干涉条纹,由此确定光是横波 (B )先后照射某金属,a 光照射时恰能逸出光电子,b 光照射时也能逸出光电子P a 电源b 输出n E /eV ∞ 0 5 -0.54 4 -0.85 3 -1.512 -3.401 -13.60介质 空气ba(C )从同一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若b 光不能进入空气,则a 光也不能进入空气(D )从同一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a 光的反射角比b 光的反射角大19.在x O y 平面内有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m/s ,振动幅为A ,M 、N 是平衡位置相距2m 有两个质点,如图所示,在t =0时,M 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 轴正方向运动,N 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s ,则()D ,(A )该波的周期为53s(B )在t =13s 时,N 的速度一定为2m/s(C )从t =0到t =1s ,M 向右移动了2m(D )从t =13s 到t =23s ,M 的动能逐渐增大20.半径为a 右端开小口的导体圆环和长为2a 的导体直杆,单位长度电阻均为R 0,圆环水平固定放置,整个内部区域分布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杆在圆环上以速度v 平行于直径CD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杆始终有两点与圆环良好接触,从圆环中心O 开始,杆的位置由θ确定,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高考物理一诊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则加速度方向一定改变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其加速度在变化D.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其速度在变化2.如果一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相等,则此物体的运动不可能是()A.匀速圆周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C.平抛运动D.竖直上抛运动3.如图所示,某人通过光滑的定滑轮拉住一重物,当人向右跨出一步后,人与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绳子的拉力增大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变C.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D.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增大4.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v=2+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5 s内质点的位移为35 m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D.质点3 s末的速度为5 m/s5.10月17日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21日与“天宫二号”顺利实现了对接.在对接过程中,“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相对速度非常小,可以认为具有相同速率.它们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绕地球的匀速圆周运动,设“神舟十一号”的质量为m,对接处距离地球表面高度为h,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神舟十一号”在对接时,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mg B.向心加速度为gC.周期为D.动能为6.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的O点固定一点电荷+Q,a、b、c、d、e,为以O点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的点,aecf平面水平,bedf平面与匀强电场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c两点电势相等B.d、f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C.将点电荷+q从球面上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问移动,从e点移动到f点的电势能变化量最大7.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A、B两小木块中部夹一被压缩的轻弹簧,当轻弹簧被放开时,A、B两小木块各自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飞离桌面落在地面上.若m A=3m B,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若轻弹簧对A、B做功分别为W1和W2,则有W1:W2=1:1B.在与轻弹簧作用过程中,两木块的速度变化量之和为零C.若A、B在空中飞行时的动量变化量分别为△p1和△p2,则有△p1:△p2=1:1D.若A、B同时离开桌面,则从释放轻弹簧开始到两木块落地的这段时间内,A、B两木块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为l:38.某位同学在电梯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在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a﹣t图、v﹣t图及P﹣t图(P为物体重力的功率大小)可能正确的是()A.B. C.D.9.甲、乙两船在同一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水流速为v0,船在静水中的速率均为v,甲、乙两船船头均与河岸成θ角,如图所示,已知甲船恰能垂直到达河正对岸的A点,乙船到达河对岸的B点,A、B之间的距离为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船先到达对岸B.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的渡河时间都不变C.不论河水流速v0如何改变,只要适当改变θ角,甲船总能到达正对岸的A点D.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到达对岸时,两船之间的距离仍然为L 10.如图所示,带电质点P1固定在光滑的水平绝缘面上,在水平绝缘面上距P1一定距离处有另一个带电质点P2,P2在水平绝缘面上运动,某一时刻质点P2以速度v沿垂直于P1 P2的连线方向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P1、P2带同种电荷,以后P2一定做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B.若P1、P2带同种电荷,以后P2一定做加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C.若P1、P2带异种电荷,以后P2的速度和加速度可能都不变D.若P1、P2带异种电荷,以后P2可能做加速度、速度都变小的曲线运动11.如图所示,固定于地面、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轻质弹簧,轻质弹簧一端与固定于斜面底端的挡板C连接,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物块A上方放置有另一物块B,物块A、B质量均为m且不粘连,整个系统在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 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某一时刻将力F撤去,若在弹簧将A、B弹起过程中,A、B能够分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及A、B物块所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A、B被弹起过程中,A、B即将分离时,两物块速度达到最大C.A、B刚分离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D.若斜面为粗糙斜面,则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A、B增加的机械能与系统摩擦生热之和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至第1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53分)12.如图1所示,有人对“利用频闪照相研究平抛运动规律”装置进行了改变,在装置两侧都装上完全相同的斜槽A、B,但位置有一定高度差,白色与黑色的两个相同的小球都从斜槽某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实验后对照片做一定处理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如图所示的部分小球位置示意图.(g取10m/s2)(1)观察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发现,斜槽末端都接有一小段水平槽,这样做的目的是.(2)根据部分小球位置示意图(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闪光间隔为0.1sB.A球抛出点坐标(0,0)C.B球抛出点坐标(0.95,0.50)D.两小球作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大小不等.13.某实验小组探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他们将宽度一定的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在水平桌面上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记录小车通过A、B位置时的遮光时间,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实验前应将木板左端略微抬高,使小车通过两光电门的遮光时间相等,这样做的目的是;②用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宽度为d,再用刻度尺量得A、B之间的距离为L;③将小车停在C点,在砝码盘中放上砝码,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此时小车(含挡光片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通过A、B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1、t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可以得到A至B 过程中小车的合外力做功为,小车的动能变化量为(用相应的字母m、M、t1、t2、L、d表示);④在小车中增减砝码或在砝码盘中增减砝码,重复③的操作.(2)为了实验能达到预期效果,步骤③中M、m应满足的条件是.14.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且足够长的斜面上,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t1=0.5s时撤去拉力,物体速度与时间(v﹣t)的部分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sin37°=0.6,cos37°=0.8)问:(1)拉力F的大小为多少?(2)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为多少?15.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绝缘轻质弯杆AOB,∠AOB=120°,弯杆可绕固定轴O在水平面内做无摩擦的自由转动.杆上A、B两点分别固定着两个质量相同的带电小球,其质量均为m,电量分别为+q和﹣2q.已知OA=2OB=2L.空间存在水平向右,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初始时刻OA与电场方向平行.(忽略两小球间的相互作用)问:(1)选O点电势为0,求A、B两球在初始时刻处电势能之和;(2)从初始位置开始释放系统,问转过30°角时B球的速度是多少?(结果可用根号表示)1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无限长斜面上PQ部分粗糙,且长为3L,其余部分都光滑.质量均为m的四个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斜面,每相邻两物块间有一长为L且平行于斜面的轻杆,每根杆的上端与物块粘连而下端与物块不粘连,各物块与斜面PQ段的动摩擦因数均为2tanθ.A、B、C、D同时释放时A恰在P 点,且各物块有相同的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最终四个物块均能通过Q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1)A在PQ段运动刚达到最大速度时的位置;(2)物块C刚过P点时,杆对物块D的弹力;(3)要使四个物块均能通过Q点最初释放各物块时的初速度应该满足的条件.(二)选考题(选修3-4)17.一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振子的质量越大,则该振动系统的周期越长B.振子的质量越大,则该弹簧振子系统的机械能越大C.已知振动周期为T,若△t=T,则在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同D.若t时刻和(t+△t)时刻弹簧的长度相等,则△t一定为振动周期的整数倍E.振子的动能相等时,弹簧的长度不一定相等18.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实线表示t1=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t2=0.005s时刻的波形图,求:(i)该简谐横波的振幅与波长各为多少?(ii)若2T>t2﹣t2>T,波速可能为多大?(T为周期)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高考物理一诊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则加速度方向一定改变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其加速度在变化D.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其速度在变化【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明确物体运动状态是指物体的速度,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同时注意理解加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解答】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B、速度方向改变,但加速度方向不一定改变,如物体加速度不变,但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反向的加速运动,故B错误;CD、运动状态是指物体的速度,故运动状态的改变即为速度的改变,故C错误D 正确.故选:D.2.如果一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相等,则此物体的运动不可能是()A.匀速圆周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C.平抛运动D.竖直上抛运动【考点】动量定理.【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再根据动量定理可明确物体的动量变化是否相等,明确冲量不变则说明物体受到的一定是恒力.【解答】解:如果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都相同,由I=Ft可知,物体受到的力是恒力.则可知,物体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或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方向不断变化,合力为变力,在任何相等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不相等,故不可能为匀速圆周运动,BCD均可能,A不可能;本题选运动不可能的,故选:A3.如图所示,某人通过光滑的定滑轮拉住一重物,当人向右跨出一步后,人与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绳子的拉力增大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变C.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D.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增大【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明确人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通过分析拉力的夹角变化判断各力的变化.【解答】解:以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化.人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处于平衡,受力如图.设拉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共点力平衡得f=Tsinθ,Tcosθ+N=mg.当人拉着绳向右跨出一步后人和物保持静止,θ增大,T不变,则静摩擦力f增大,支持力N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故D正确,ABC 错误.故选:D.4.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v=2+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5 s内质点的位移为35 m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D.质点3 s末的速度为5 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得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从而结合位移时间公式得出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质点的速度.【解答】解:A、根据平均速度知,x=vt=2t+t2,根据x==2t+t2知,质点的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C 错误.B、5s内质点的位移x==35m,故B正确.D、质点在3s末的速度v=v0+at=2+2×3m/s=8m/s,故D错误.故选:B.5.10月17日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21日与“天宫二号”顺利实现了对接.在对接过程中,“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相对速度非常小,可以认为具有相同速率.它们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绕地球的匀速圆周运动,设“神舟十一号”的质量为m,对接处距离地球表面高度为h,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神舟十一号”在对接时,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mg B.向心加速度为gC.周期为D.动能为【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及角速度、周期、线速度之间的关系列式即可求解.【解答】解:A、神舟十一号在对接处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对地球的引力小于mg,故A错误;B、在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解得:…①对接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②联立①②式得:,故B错误;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③联立①③得,故C正确;D、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④动能,故D错误;故选:C6.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的O点固定一点电荷+Q,a、b、c、d、e,为以O点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的点,aecf平面水平,bedf平面与匀强电场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c两点电势相等B.d、f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C.将点电荷+q从球面上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问移动,从e点移动到f点的电势能变化量最大【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电势能.【分析】本题中电场可以看作是由匀强电场和点电荷的电场叠加而成,结合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情况,判断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变化.【解答】解:A、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a、b、c、d、e、f点电势相等,但在匀强电场中b、d、e、f点电势相等,因此a、c两点电势不相等,故A错误.B、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d、f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而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可知,d、f两点的合场强大小相等.故B正确.C、将点电荷+q从球面上b点移到c点,点电荷的电场力不做功,但匀强电场的电场力却做功,所以电场力做功不为零.故C错误.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点电荷的电场力不做功;而两点间的电势差最大,由公式W=Uq知,匀强电场的电场力做功最大,则从a点移动到c点的电势能变化量最大,故D错误;故选:B.7.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A、B两小木块中部夹一被压缩的轻弹簧,当轻弹簧被放开时,A、B两小木块各自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飞离桌面落在地面上.若m A=3m B,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若轻弹簧对A、B做功分别为W1和W2,则有W1:W2=1:1B.在与轻弹簧作用过程中,两木块的速度变化量之和为零C.若A、B在空中飞行时的动量变化量分别为△p1和△p2,则有△p1:△p2=1:1D.若A、B同时离开桌面,则从释放轻弹簧开始到两木块落地的这段时间内,A、B两木块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为l:3【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功的计算.【分析】弹簧弹开物体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出A、B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之比,由动能定理求弹簧对A、B做功之比.A、B离开桌面后都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同,运动时间相等,由动量定理分析动量变化量之比.由x=v0t分析水平位移之比.【解答】解:A、弹簧弹开物体过程中,两物体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m B v B=0,则速度之比v A:v B=1:3根据动能定理得:轻弹簧对A、B做功分别为W1=m A v A2,W2=m B v B2,联立解得W1:W2=1:3,故A错误.B、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知,在与轻弹簧作用过程中,两木块的动量变化量之和为零,即m A△v A+m B△v B=0,可得,△v A+△v B≠0,故B错误.C、A、B离开桌面后都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同,运动时间相等,设为t.由动量定理得:A、B在空中飞行时的动量变化量分别为△p1=m A gt,△p2=m B gt,所以△p1:△p2=3:1,故C错误.D、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由x=v0t知,t相等,则A、B 两木块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等于v A:v B=1:3.故D正确.故选:D8.某位同学在电梯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在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a﹣t图、v﹣t图及P﹣t图(P为物体重力的功率大小)可能正确的是()A.B. 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得出电梯的运动规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速度和功率.【解答】解:由于该题没有告诉弹簧的拉力与重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可以依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1.若F1=mg,则0﹣t1时间内电梯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等于0,或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等于0.四个图线没有是可能的;2.若F2=mg,则F1<mg,在0﹣t1时间内电梯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向下,加速度的方向向下,为负值.所以D是不可能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下,则物体0﹣t1时间内在可能向下做加速运动,速度为负,故AB是不可能的;而t1﹣t2时间内受到的合外力等于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故B是错误的;又由:P=mgv,可知t1﹣t2时间内重力的功率不变,故C是错误的;3.若F3=mg,则F1<mg,F2<mg,在0﹣t2时间内电梯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都是向下,加速度的方向向下,故ACD是不可能的;F3=mg,可知在0﹣t1时间内向下的加速度大于t1﹣t2时间内向下的加速度,而t2﹣t3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图象如图,速度的方向向下,重力的方向也向下,由P=mgv可知,图C是重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故C是正确.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只有C选项是可能的,ABD都是不可能的.故选:C9.甲、乙两船在同一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水流速为v0,船在静水中的速率均为v,甲、乙两船船头均与河岸成θ角,如图所示,已知甲船恰能垂直到达河正对岸的A点,乙船到达河对岸的B点,A、B之间的距离为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船先到达对岸B.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的渡河时间都不变C.不论河水流速v0如何改变,只要适当改变θ角,甲船总能到达正对岸的A点D.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到达对岸时,两船之间的距离仍然为L【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根据小船的运动分解为平行于河岸和垂直于河岸两个方向,抓住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可以比较出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以及两船沿河岸方向上的位移大小,与间距,从而即可求解.【解答】解:A、将小船的运动分解为平行于河岸和垂直于河岸两个方向,抓住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知甲乙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相等.渡河的时间t=,故A错误;B、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渡河的时间t=,则两船的渡河时间都不变,故B正确;C、只有甲船速度大于水流速度时,不论水流速v0如何改变,甲船都可能到达河的正对岸A点,故C错误;D、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到达对岸时间不变,根据速度的分解,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仍不变,则两船之间的距离仍然为L.故D正确.故选:BD.10.如图所示,带电质点P1固定在光滑的水平绝缘面上,在水平绝缘面上距P1一定距离处有另一个带电质点P2,P2在水平绝缘面上运动,某一时刻质点P2以速度v沿垂直于P1 P2的连线方向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P1、P2带同种电荷,以后P2一定做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B.若P1、P2带同种电荷,以后P2一定做加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C.若P1、P2带异种电荷,以后P2的速度和加速度可能都不变D.若P1、P2带异种电荷,以后P2可能做加速度、速度都变小的曲线运动【考点】库仑定律.【分析】分P1和P2为同种电荷和异种电荷两种情况来讨论,当为同种电荷时,P2要远离P1,当为异种电荷的时候,根据库仑力和向心力的大小关系来分别讨论可能的运动情况.【解答】解:A、若P1、P2为同种电荷,P1、P2之间的库仑力为排斥力,并且力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不再一条直线上,所以质点P2一定做曲线运动,由于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也就越来越小,所以P2的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增大,故A正确,B错误;C、若P1、P2为异种电荷,P1、P2之间的库仑力为吸引力,当P1、P2之间的库仑力恰好等于向心力的时候,P2就绕着P1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P2速度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大小都不变,但是方向改变,故C错误.D、若P1、P2为异种电荷,P1、P2之间的库仑力为吸引力,若速度较大,吸引力小于向心力,P2做离心运动,吸引力减小,则加速度减小,引力做负功,速度减小,做加速度、速度都变小的曲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AD.11.如图所示,固定于地面、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轻质弹簧,轻质弹簧一端与固定于斜面底端的挡板C连接,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物块A上方放置有另一物块B,物块A、B质量均为m且不粘连,整个系统在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 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某一时刻将力F撤去,若在弹簧将A、B弹起过程中,A、B能够分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及A、B物块所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A、B被弹起过程中,A、B即将分离时,两物块速度达到最大C.A、B刚分离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D.若斜面为粗糙斜面,则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A、B增加的机械能与系统摩擦生热之和【考点】功能关系;弹性势能.【分析】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A、B被弹起过程中,合力等于零时,两物块速度达到最大.A、B刚分离瞬间,以B为研究对象,求解B的加速度大小,即等于A的加速度大小.若斜面有摩擦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能量是如何转化的.【解答】解:A、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及A、B物块所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B、A、B被弹起过程中,合力等于零时,两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A、B还没有分离,故B错误.C、A、B刚分离瞬间,A、B间的弹力为零,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ma B,得a B=gsinθ,此瞬间A与B的加速度相同,所以A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故C 正确.D、若斜面为粗糙斜面,则从力F撤去到A、B发生分离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知,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一定等于A、B增加的机械能与系统摩擦生热之和,故D错误.故选:AC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至第1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53分)12.如图1所示,有人对“利用频闪照相研究平抛运动规律”装置进行了改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