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朝天子》(咏喇叭)中考阅读赏析试题

《朝天子》(咏喇叭)中考阅读赏析试题

《朝天子》(咏喇叭)中考阅读赏析试题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1.译文①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②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2.主旨、情感作者借咏喇叭活画出明朝中后期宦官在运河沿岸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社会现实,讽刺和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宦官的痛恨。

3.请自选角度赏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的表达效果。

答:①“腔”,腔调之意,道出了宦官与喇叭的共同特征,揭露了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恶世态。

②运用比喻手法,“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③运用对比手法,在一“小”一“大”的对比中,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

4.请自选角度赏析“官船来往乱如麻”的表达效果。

答:“①乱”,表面写的是官船来往之频繁,也侧面表现官场的混乱和黑暗,表达人民对他们的憎恨。

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乱如麻”生动写出官船之多和来往之频繁,侧面表现官场的混乱和黑暗,以及对官场的憎恨之情。

5.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全仗你抬声价”的表达效果。

答:“抬”,抬高之意,与喇叭特点相对应,暗含对比,讽刺了宦官装腔作势、狐假虎威的嘴脸。

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官船喇叭声声,刻画了他们仗势欺人、横冲直撞,揭露了他们欺诈百姓、鱼肉百姓的罪行,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朝天子 咏喇叭》试题及答案

《朝天子 咏喇叭》试题及答案

《朝天子咏喇叭》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5分,共25分)1. 解释“喇叭”在文中的含义,并简述其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2. “唢呐”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

3. “声价”在诗句“全仗你抬声价”中的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4. “水尽鹅飞”这一成语在诗中的运用有何深意?请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

二、句子翻译与解析(每题10分,共40分)1. 将“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这句话在诗中的作用。

2. 将“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讨这句话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 将“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这句话如何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

4. 将“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这句话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三、默写填空与解析(每题10分,共30分)1. 请默写诗句“喇叭,唢呐,__________。

”并解释“曲儿小腔儿大”中的对比手法。

2. 请默写诗句“官船来往乱如麻,__________。

”并分析“全仗你抬声价”中的讽刺意味。

3. 请默写诗句“__________,民听了民怕。

”并探讨“军听了军愁”所表达的情感。

四、内容理解与概括(15分)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思想,并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喇叭和唢呐这两种乐器来隐喻社会现象的。

五、描写手法分析(15分)分析《朝天子·咏喇叭》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并举例说明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六、句子赏析(15分)选取诗中的任意一句进行赏析,从语言风格、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20分)分析诗中描绘的人物形象、环境特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如何通过这些元素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状况?八、主旨剖析与拓展(20分)剖析《朝天子·咏喇叭》的主旨,并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深层意义。

《朝天子.咏喇叭》习题及答案

《朝天子.咏喇叭》习题及答案

《朝天子•咏喇叭》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班级:姓名:《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原曲】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习题】1、对《朝天子•咏喇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

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B、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C、小令第三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这两句上承“曲儿小”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

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强它,成功地从正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D、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

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

2、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3、这首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答案】1、分析:C成功地从侧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2、答:同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

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官宦,写那些官宦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

《朝天子 咏喇叭》习题2

《朝天子 咏喇叭》习题2

《朝天子·咏喇叭》习题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1、全曲以“___”贯穿始终,“___”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和共同特征,“______”三个字则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和骄横神态描摹殆尽。

2、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和都是宦官,“曲小”比喻___________,“腔大”比喻_____________,“水尽鹅飞”则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吹”的功用。

4、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朝天子咏喇叭》是一首(),这里写到的喇叭的具体特征是(),作者表面上是咏喇叭,实际上是()。

6、“水尽鹅飞”出自哪里?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散曲和戏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改写“朝天子咏喇叭”古诗。

《朝天子》(咏喇叭)中考阅读赏析试题

《朝天子》(咏喇叭)中考阅读赏析试题

《朝天子》(咏喇叭)中考阅读赏析试题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1.译文①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②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2.主旨、情感作者借咏喇叭活画出明朝中后期宦官在运河沿岸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社会现实,讽刺和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宦官的痛恨。

3.请自选角度赏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的表达效果。

答:①“腔”,腔调之意,道出了宦官与喇叭的共同特征,揭露了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恶世态。

②运用比喻手法,“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③运用对比手法,在一“小”一“大”的对比中,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

4.请自选角度赏析“官船来往乱如麻”的表达效果。

答:“①乱”,表面写的是官船来往之频繁,也侧面表现官场的混乱和黑暗,表达人民对他们的憎恨。

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乱如麻”生动写出官船之多和来往之频繁,侧面表现官场的混乱和黑暗,以及对官场的憎恨之情。

5.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全仗你抬声价”的表达效果。

答:“抬”,抬高之意,与喇叭特点相对应,暗含对比,讽刺了宦官装腔作势、狐假虎威的嘴脸。

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官船喇叭声声,刻画了他们仗势欺人、横冲直撞,揭露了他们欺诈百姓、鱼肉百姓的罪行,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赏析及理解性默写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赏析及理解性默写

古诗词第六首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

2.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译文: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赏析: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理解性默写:1.《朝天子・咏喇叭》中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2.《朝天子・咏喇叭》中表现人们对宦官既怕又恨的心理的句子是“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2018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组制3.《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地写出仗势欺人的腐败官吏使百姓家破人亡的句子是“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朝天子•咏喇叭》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曲】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主题思想】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朝天子·咏喇叭》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2、《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朝天子•咏喇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

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B、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C、小令第三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这两句上承“曲儿小”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

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强它,成功地从正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D、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

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唐)马戴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天子•咏喇叭》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原曲】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习题】
1、对《朝天子•咏喇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

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B、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C、小令第三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这两句上承“曲儿小”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
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

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强它,成功地从正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D、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

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

2、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3、这首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1、分析:C成功地从侧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2、答:同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

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官宦,写那些官宦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

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浅近,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是一首极富韵味与讽刺力的咏物诗。

3、答: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