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
1 客运专线道岔暂行技术条件(修改4.26)

客运专线道岔暂行技术条件二ОО五年六月前言本暂行技术条件参考了EN、UIC、JIS等有关道岔部分的标准,结合我国铁路客运专线道岔技术的前期工作及秦沈客运专线道岔工程的实践制订。
本暂行技术条件起草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本暂行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顾培雄、张玉林、史玉杰、王树国。
本暂行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目录1范围 (1)2 总则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1)4 技术要求 (2)4.1 一般规定 (2)4.2 道岔设计参数 (2)4.3主要零部件技术要求 (3)4.4 道岔区无缝线路 (6)4.5 转换设备 (6)4.6 监测系统 (8)4.7 防锈蚀 (8)4.8 厂内组装技术要求 (8)5检验方法及验收规则 (11)6 技术文件要求 (14)7 道岔动力学试验评定 (14)8标识与包装 (14)9质量保证 (14)9.1 质量保证体系 (14)9.2 质量保证期限 (14)条文说明 (16)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最高通过速度350km/h及250km/h客运专线正线道岔及其转换设备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验收规则、标识和包装。
2 总则2.1道岔产品(含全部配件)及转换设备未在本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条款应执行UIC、EN、GB、TB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相同条件按最严格的标准条款执行。
2.2道岔区段的轨道电路参数应符合TB10071-2000《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的有关技术要求。
2.3道岔整体使用寿命不少于20年,或通过总重6亿吨以上。
2.4 尽量减少道岔型号,运行条件相同的道岔零部件宜通用。
2.5 道岔(含转换设备)应通过列车运行安全性、平稳性等动力学试验确认。
2.6 道岔技术和设备,应“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客运专线扣件系统(弹条IV型、弹条V型、WJ-7型、WJ-8型扣件)产品检验细则

编号:SDS-001:2008客运专线扣件系统(弹条IV型、弹条V型、WJ-7型、WJ-8型扣件)产品检验细则2008-02-20发布2008-02-20实施铁道部批准客运专线扣件系统(弹条IV型、弹条V型、WJ-7型、WJ-8型扣件)产品检验细则1 适用范围本细则规定了弹条IV型扣件、弹条V型扣件、WJ-7型扣件、WJ-8型扣件产品的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质量检验的全部内容。
本细则适用于弹条IV型扣件、弹条V型扣件、WJ-7型扣件、WJ-8型扣件产品。
2 检验依据按照科技基【2007】207号:弹条Ⅳ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弹条V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WJ-7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WJ-8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研线0601 弹条Ⅳ型扣件研线0602 弹条V型扣件研线0603 WJ-7型扣件研线0604 WJ-8型扣件3 检验内容及程序检验内容包括四部分:(1)扣件集成商集成质量保证能力检查。
(2)扣件零部件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能力检查。
(3)扣件零部件产品质量检验。
(4)扣件系统的产品组装性能检验程序:受理企业申请→扣件集成商集成质量保证能力检查→扣件零部件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能力检查→扣件零部件产品质量检验→扣件系统的产品组装性能检验。
若集成商集成质量保证能力检查不合格,则不再进行扣件零部件质量保证能力检查。
若扣件零部件质量保证能力检查不合格,则不再进行该扣件零部件产品质量检验。
若任一扣件零部件的产品质量检验不合格,则不再进行相应扣件系统的产品组装性能检验。
4. 扣件系统集成商集成质量保证能力检查4.1 集成商应对联合体配套产品进行产品质量监督及验收,并有相关的规定及实施记录。
4.2 集成商应对外协产品进行产品质量监督及验收,并有相关的规定及实施记录。
4.3 集成商应有相应的集成工艺文件(含试组装、与轨枕或轨道板接口配合、常规阻力与小阻力扣件配置等),并有实施记录。
4.4 集成商应有现场组装指导及技术服务的作业指导书。
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7]207号
![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7]207号](https://img.taocdn.com/s3/m/9bc828375727a5e9856a6189.png)
关于发布《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科技基[2007]207号各铁路局,各客运专线公司(筹备组),铁科院:MACROBUTTON 标题现发布《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由主编单位铁科院另发单行本),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际,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二○○六年三月一日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前言本技术条件是根据最高速度350km/h客运专线及最高速度250km/h客运专线(兼顾货运)线路对扣件系统的要求而制定的,适用于标准轨距铺设中国60kg/ m钢轨无缝线路的扣件系统。
本技术条件制定时,参照EN、BS以及JIS等有关标准,并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的前期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使性能指标、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与国际接轨并满足客运专线的要求。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有碴和无碴轨道客运专线扣件系统。
应用本技术条件时应结合具体线路条件制定具体细则,但最低要求不得低于本技术条件的规定。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肖俊恒、赵汝康、方杭玮、毛昆朋。
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目录1 范围2 总则3 规范性引用文件4 符号定义5 扣件系统技术要求6 试验方法7 验收规则8 标识与包装9 质量保证附录A 弹性垫层静刚度测试附录B 弹性垫层动刚度测试附录C 扣件系统节点静动刚度测试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最高速度350km/h客运专线及250km/h客运专线(兼顾货运)用扣件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标识与包装和质量保证。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有碴和无碴轨道客运专线扣件系统。
应用本技术条件时应结合具体线路及环境条件制定细则,但最低要求不得低于本技术条件的规定。
2 总则2.1 扣件系统应满足安全、可靠和乘客舒适的要求。
2.2 扣件系统应满足的运营条件最高速度350km/h客运专线:轴重:170kN(轴重可能增加10%)。
客运专线扣件系统简介

±6mm 扣压力 10kN 静刚度 47kN/mm
一、世界各国扣件系统概况
2. 世界各国无碴轨道扣件系统概况 日本 直结4型
弹性不分开式 有挡肩 无铁垫板 有螺栓扣压
高低调整 10mm 轨距无级调整
±6mm 扣压力 3kN 静刚度 60kN/mm
一、世界各国扣件系统概况
1. 世界各国有碴轨道扣件系统概况 德国 VOSSLOH W14型扣件
弹性不分开式 有挡肩 有螺栓扣压 高低调整10mm 轨距有级调整 -8~+4mm 扣压力 10kN 弹程13mm 静刚度 50~70kN/mm
一、世界各国扣件系统概况
1. 世界各国有碴轨道扣件系统概况
法国 NABLA扣件
螺纹道钉
连 接 螺 栓 Ss
弹 条 Skl 15 轨 距 挡 板 Wfp
混凝土枕
钢轨 钢 轨 垫 板 Zw
铁 垫 板 Grp 弹 性 垫 层 Zwp 塑 料 套 管 Sdü
一、世界各国扣件系统概况
2. 世界各国无碴轨道扣件系统概况 德国
VOSSLOH DFF300型
VOSSLOH DFF14型
高低调整 60mm 轨距调整 46mm 扣压力 9kN 静刚度
✓零部件和维修工作量平顺性
扣件系统应保证钢轨具有更好的平顺性。良好的平顺性可以降低 由于轨道不平顺引起的激振,减少列车通过时的振动,从而提高乘客 舒适度。
三、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技术要求与技术关键
1. 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技术要求
✓减振性能
轨道的动力效应与行车速度有直接关系,高速列车通过时,轨道动 力效应将急剧增大。因而要求扣件系统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即要求采 用弹性更好的缓冲垫板。美国东北走廊在开行高速列车初期,发现大 量的混凝土轨枕开裂,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改用了动刚度 为96kN/mm的橡胶垫板。不少国家高速铁路用扣件系统基本与普通线路 用扣件系统相同,但毫无例外采用高弹性的缓冲垫层。
铁科技[2004]120号《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1)
![铁科技[2004]120号《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1)](https://img.taocdn.com/s3/m/5c9c4244cf84b9d528ea7a91.png)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二00五年五月关于发布《3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等4个350km/h客运专线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铁科技函[2004]120号现发布《3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350km/h客运专线有碴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350km/h客运专线特级碎石道碴暂行技术条件》和《350km/h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请将执行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到部科技司和高速办。
本技术条件由部科技司负责解释,由主编单位另行印发单行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二OO四年十一月十日前言本标准是为了满足新建铁路客运专线单线、双线及多线道碴桥面、无碴桥面、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简支梁及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制简支结构的制造、验收及质量检验的需要而编制。
鉴于无碴轨道预制梁的结构形式、技术要求等目前尚未完全确定,因此有关无碴桥面预制梁的相关技术要求尚待补充及完善。
根据新建客运专线常用跨度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的特点,在本技术条件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各种规范与标准及高性能耐久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新科研成果;采纳了即将颁布的《铁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暂行验收标准》和新近颁布的《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并借鉴了《秦沈客运专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技术条件》、《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技术条件和检验方法》、后张梁通用标准TB/T3043-200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先张梁通用标准TB2484-9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中的部分内容。
与《秦沈客运专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技术条件》比较,本技术条件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修改和补充:●预制梁采用满足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耐久性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加强对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等的检验,明确了检验的项目与频次;●增加了灌筑时对混凝土入模温度、模板温度的限值;●明确了养护、拆模等阶段混凝土最高温度为芯部温度;●后张法预应力梁采用三次张拉工艺;●增加了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的频次;●增加了终张拉后30d梁体上拱度的限值;●后张法预应力梁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增加了对预制成品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修改了预制成品梁静载检验的抽样方法;●对预制梁的保修期作出了明确规定。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9.23全解

7 其它钢筋偏移量
≤20mm
2019/12/6
3.3.6.3 混凝土拌和物配料应采 自动计量装置,粗、细骨料中的 含水量应及时测定,并按实际测 定值调整用水量、粗、细骨料用 量;禁止拌和物出机后加水。
2019/12/6
3.3.6.4 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 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 紧固程度。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 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 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2019/12/6
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客运 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 件》的规定。
2019/12/6
3.2.5 不得采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 的骨料,并应优先采用非活性骨料。 选用的骨料在试生产前应进行碱活性 试验;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 胀率在0.10%~0.20%时。
2019/12/6
2019/12/6
3.2.17 金属螺旋管性能应 符合JG/T3013要求。
2019/12/6
3.2.18 全胶软管应无表面裂口、 表面热胶粒、胶层海绵。胶层气泡、 表 面 杂 质 痕 迹 长 度 不 应 大 于 3mm 、 深度不应大于1.5mm,且每米不多 于一处;外径偏差±4mm;不圆率 应小于20%。
2019/12/6
3.3.6.2 在配制混凝土拌和物时, 水、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的称量 应准确到±1%,粗、细骨料的称 量应准确到±2%(均以质量计)。
2019/12/6
表2 后张梁预留管道、先张梁预应 力筋及钢筋绑扎要求
2019/12/6
序 号
项
目
要求
后张梁
橡胶或金属螺旋管在任何 距跨中4m范围 方向与设计位置的偏差 ≤4mm、其余
2019/12/6
客运专线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弹性限位板暂行技术条件1

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弹性限位板暂行技术条件(报批稿)二0一0年三月前 言本暂行技术条件对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弹性限位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存放、运输及质保期等进行了规定。
本暂行技术条件是根据我国无砟轨道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内相关标准编制而成。
本暂行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宏亿复合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暂行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闫红亮王召祜伍卫凡刘玉祥王会永崔冬芳胡所亭王勇褚夫强王会超本暂行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目 次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2)4 技术要求 (2)5 试验方法 (4)6 检验规则 (5)7 使用寿命 (7)8 标识及包装 (7)9 存放及运输 (7)10 质保期 (8)附录A(规范性附录)弹性限位板垂向静刚度试验方法 (9)附录B(规范性附录)弹性限位板疲劳性能试验方法 (12)1 适用范围本暂行技术条件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弹性限位板。
当用于严寒地区时,橡胶层材质及物理力学性能另行规定。
本暂行技术条件规定了弹性限位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存放、运输及质保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暂行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暂行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暂行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暂行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暂行技术条件。
GB/T 528-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GB/T 531.1-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08-2006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682-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单试样法GB/T 1690-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GB/T 2941-2006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GB/T 3280-2007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 3512-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 7759-1996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GB/T 7760-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 90°剥离法GB/T 7762-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GB/T 7764-2001 橡胶鉴定红外光谱法3 术语3.1 弹性限位板安装在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连续底座板与侧向挡块或挡墙之间,用于保持底座板水平和垂向形位的轨道部件,由面板、橡胶层及底板经硫化复合而成。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最终版)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二○○八年四月前言为统一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技术标准,明确支承层施工控制技术要点,确保支承层的长期性能,特制订本暂行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依据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技术再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编制而成。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伍林荆山仲新华谢永江雷智敏毕宝山陈林生李化建曾国升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目录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 (1)4支承层材料 (2)4.1原材料 (2)4.2技术要求 (4)5施工工艺 (4)5.1施工前准备 (4)5.2配合比 (4)5.3搅拌 (5)5.4运输 (5)5.5摊铺与浇筑 (5)5.6养护 (6)6试验方法 (6)7检验规则 (6)7.1施工前 (6)7.2施工过程 (9)7.3施工后 (10)8评定 (11)8.1一般规定 (11)8.2主控项目 (11)8.3一般项目 (1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条文说明 (12)1适用范围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无砟轨道支承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评定等。
除满足本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外,无砟轨道支承层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8076混凝土外加剂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TB/T292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JGJ63 混凝土用水标准TB10102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GB/T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TB10426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3术语3.0.1支承层在铁路无砟轨道系统中,用于支承混凝土道床板或轨道板的承载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布《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各铁路局,各客运专线公司(筹备组),铁科院:MACROBUTTON 标题现发布《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由主编单位铁科院另发单行本),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际,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二○○六年三月一日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二○○六年三月前言本技术条件是根据最高速度350km/h客运专线及最高速度250km/h客运专线(兼顾货运)线路对扣件系统的要求而制定的,适用于标准轨距铺设中国60kg/m 钢轨无缝线路的扣件系统。
本技术条件制定时,参照EN、BS以及JIS等有关标准,并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的前期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使性能指标、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与国际接轨并满足客运专线的要求。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有碴和无碴轨道客运专线扣件系统。
应用本技术条件时应结合具体线路条件制定具体细则,但最低要求不得低于本技术条件的规定。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肖俊恒、赵汝康、方杭玮、毛昆朋。
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目录 1范围2总则3规范性引用文件4符号定义5扣件系统技术要求6试验方法7验收规则8标识与包装9质量保证附录A弹性垫层静刚度测试附录B弹性垫层动刚度测试附录C扣件系统节点静动刚度测试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1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最高速度350km/h客运专线及250km/h客运专线(兼顾货运)用扣件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标识与包装和质量保证。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有碴和无碴轨道客运专线扣件系统。
应用本技术条件时应结合具体线路及环境条件制定细则,但最低要求不得低于本技术条件的规定。
2总则2.1扣件系统应满足安全、可靠和乘客舒适的要求。
2.2扣件系统应满足的运营条件最高速度350km/h客运专线:轴重:170kN(轴重可能增加10%)。
最高速度250km/h客运专线:最大轴重:230kN(轴重可能增加10%)。
2.3扣件系统应采用较少零部件,安装方便,且维修工作量少。
2.4扣件系统(除预埋件外)使用寿命不少于10年,或通过总重不少于7亿吨。
2.5供货方应提供各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并满足本技术条件的规定。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EN13146-1 铁路应用—轨道—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轨纵向阻力的测定EN13146-4 铁路应用—轨道—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4部分:重复加载的影响EN13146-5 铁路应用—轨道—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的测定EN13146-6 铁路应用—轨道—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6部分: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EN13146-7 铁路应用—轨道—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7部分:扣压力的测定 EN13481-2 铁路应用—轨道—扣件系统性能要求—第2部分:混凝土枕扣件系统GB/T9758.1 《涂附模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TB/T2344 《43~75kg/m热轧钢轨订货技术条件》4符号定义L——轮轨力的横向分量,kN;PL——作用于单根轨枕平行于轨枕底面的荷载分量,kN;PV——作用于单根轨枕垂直于轨枕底面的荷载分量,kN;V ——轮轨力的垂向分量,kN;X —— L作用线与轨头轨距角圆弧中心的距离,mm;α——荷载作用线与轨枕承轨台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o(度)。
注:注:1 荷载作用线2 轨距角圆弧中心图1 荷载作用位置5扣件系统技术要求5.1 适应钢轨类型扣件系统应按中国60kg/m钢轨断面设计。
对于钢轨接头处,扣件系统应不妨碍钢轨接头联结部件的安装。
5.2 轨距5.2.1标准轨距为1435mm(指轨顶面以下16mm范围内两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
5.2.2供货方应提供计算,表明扣件系统可能引起的静态轨距最大变化。
计算应按TB/T 2344 《43~75kg/m热轧钢轨订货技术条件》给出的钢轨断面名义尺寸并应包括钢轨在扣件组装内位置的任何假定以及扣件系统所有零部件的公差。
5.2.3 扣件系统组装后应保证轨距偏差在±1mm以内。
5.3扣件系统界面供货方应提供扣件系统与轨枕界面图,该图包括扣件系统的零部件尺寸和公差。
5.4轨底坡扣件系统应设置1:40的轨底坡(如轨下基础已设置1:40轨底坡,则扣件系统不再设置)。
5.5 钢轨纵向阻力5.5.1 扣件系统的钢轨纵向阻力应满足无缝线路的设计与铺设要求,一般地段单组扣件钢轨纵向阻力不应小于9kN。
5.5.2 根据桥上无缝线路的设计要求,桥上用扣件系统应具备可降低钢轨纵向阻力的功能,但单组扣件钢轨纵向阻力最低不得小于3kN。
不得采用松紧搭配方式。
5.6通用性对各类无碴轨道,桥上、隧道内和路基上的扣件系统整体结构应统一。
在需要调整钢轨纵向阻力时只需更换扣压件和轨下垫板。
5.7 系统弹性5.7.1 扣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且弹性均匀,满足客运专线乘客舒适度的要求。
扣件系统的弹性以节点静刚度指标表征。
静刚度指标:有碴轨道:55~75kN/mm;无碴轨道:20~50kN/mm(弹性支承轨道除外);供货方应提供扣件系统的节点动静刚度比。
5.7.2扣件系统应考虑过渡段(区间与道岔、有碴与无碴、路桥、路隧及桥隧)刚度的均匀过渡。
5.7.3扣件系统按6.4进行疲劳试验时,单股钢轨轨头动态横移量不得大于3mm。
5.8疲劳性能扣件系统应在最大钢轨高低调整量状态下进行疲劳试验,经300万次荷载循环后各零部件不得伤损,轨距扩大不得大于6mm,且其扣压力、钢轨纵向阻力和节点静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扣压力变化:≤20%;钢轨纵向阻力变化:≤20%;节点静刚度变化:≤25%。
试验荷载参数为:PV/cosα=70kN,L/V=0.50,α=26°,X=15mm。
5.9绝缘电阻扣件系统应满足客运专线轨道结构的道碴电阻在最不利情况下不小于3欧姆·公里的实际应用。
5.10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扣件系统经EN13146-1所述300h盐雾试验之后,用手工拆卸工具能顺利拆卸。
5.11 钢轨左右位置调整5.11.1扣件系统应具有采用较少备件且作业方便的模式实现钢轨左右位置调整的能力,调整级别应不大于1mm。
无碴轨道扣件系统宜采用无备件无级调整方式。
5.11.2钢轨左右位置调整量:有碴轨道:-4~+2mm (单股钢轨左右位置调整量)-8~+4mm (轨距调整量)无碴轨道:-5~+5mm (单股钢轨左右位置调整量)-10~+10mm(轨距调整量)5.12 钢轨高低位置调整无碴轨道扣件系统应具有钢轨高低位置调整量不小于30mm的能力,调整级别应不大于1mm,宜采用无级调整方式。
5.13 扣压件扣压力及弹程有碴轨道扣件系统:单个扣压件初始扣压力应不小于10kN,弹程不小于10mm;无碴轨道扣件系统:单个扣压件初始扣压力应不小于9kN,弹程不小于9mm;小阻力扣件系统:单个扣压件初始扣压力应不低于3kN,弹程不小于7mm。
5.14 预埋件混凝土枕或轨道板中的预埋件应与混凝土枕或轨道板同寿命,其抗拔力应不小于设计指标(但不得小于60kN)。
抗拔试验后在预埋件周边没有可见的裂纹,但在靠近预埋件处允许有少量砂浆剥离。
5.15 弹性垫层供货方应提供弹性垫层的材质组成及技术性能指标,包括静动刚度、强度、老化、回弹性、耐油性、疲劳性能和使用环境温度等各项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指标。
各项技术性能应满足相关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提供相关的测试报告。
5.16 扣件系统零部件供货方应提供扣件系统各零部件详细的制造验收技术条件。
金属零部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处理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在正常运输和使用中不应出现脱落现象。
6试验方法6.1 钢轨纵向阻力6.1.1钢轨纵向阻力的测试按 EN13146-1进行。
6.1.2对于钢轨连续支承的扣件系统,试验用垫板的长度应等于扣件节点间距,用于试验的短轨长度不小于试验垫板的长度。
6.2 弹性垫层静动刚度弹性垫层静刚度的测试按附录A进行,弹性垫层动刚度的测试按附录B进行。
6.3 扣件系统节点静动刚度扣件系统节点静动刚度的测试按附录C进行。
6.4 疲劳试验6.4.1疲劳试验按EN13146-4进行。
6.4.2在最先1000次荷载循环中测试轨头相对于轨枕的动态位移以确定钢轨轨头动态横移量。
6.4.3按EN13146-4图3试验装置a进行试验时,完成最先1000次荷载循环后卸载测量轨头位置,记为初始轨头位置T1,经300万次荷载循环后,卸载再次测量轨头位置,记为疲劳后轨头位置T2,轨距扩大△G= 2×(T2-T1)。
6.4.4按EN13146-4图3试验装置b进行试验时,完成最先1000次荷载循环后卸载测量轨距,记为初始轨距G1,经300万次荷载循环后,卸载再次测量轨距,记为疲劳后轨距G2,轨距扩大△G= G2-G1。
6.5 绝缘电阻绝缘电阻的测试按相关规定进行。
6.6 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试验按EN 13146-6进行。
6.7 扣压力扣压力的测试按EN13146-7进行。
6.8 预埋件抗拔力预埋件抗拔力试验按EN13481-2附录A进行。
6.9扣件系统零部件性能试验扣件系统零部件性能试验按其制造验收技术条件规定的方法进行。
7验收规则7.1试件来源由铁道部认可的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抽样。
7.2检验规则7.2.1检验分类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7.2.2型式检验7.2.2.1型式检验内容包括本技术条件中的所有组装性能试验和零部件所有性能试验(含原材料性能试验)。
7.2.2.2检验频度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第5条所述的扣件系统技术要求进行组装性能试验。
a)供货方初次投产时;b)一个或多个部件材料、设计、结构、工艺有改变时;c)用户提出异议时。
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零部件性能试验。
a)供货方初次投产时;b)材料、设计、结构、工艺有改变时;c)正常生产每一年时;d)停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e)用户提出异议时。
7.2.3出厂检验7.2.3.1出厂检验内容为零部件制造验收技术条件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
7.2.3.2检验频度零部件应成批检验,每一检验批不得大于1万件。
7.3合格判定7.3.1系统组装性能检验应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可供各项试验用的各三组试件进行系统组装性能试验,每项试验如果有一组试件不符合本技术条件的相应技术要求,则判定该检验项目不合格。
7.3.2零部件性能检验零部件性能试验应按零部件制造验收技术条件规定的抽样规则随机抽样,并按相应的检查水平与合格质量水平进行各检验项目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