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doc
高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高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必修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上居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学科。
作为一名高一学生,学好地理对我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高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必修一的内容要点。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 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 地球直径约为1.28万千米-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 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3. 地球仪和地图- 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坐标和比例尺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GIS在城市规划、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 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的概念和原理- 卫星遥感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三、自然地理环境1. 大气环境- 大气的成分和结构- 大气循环与气候变化2. 水文地理环境- 水循环和水资源-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3. 生物地理环境-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四、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地理环境- 人口变化和人口分布-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 城市化与城市地理环境- 城市化的概念和过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差异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措施总结:地理必修一是一门基础课程,掌握这些必背知识点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应用都非常重要。
通过理解地球与地图、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等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球,促进地理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为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1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对于地球的总表面积和平均密度影响很小,因此在宇宙空间中测量地球时,仍然可以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
1.2 地球的结构- 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 地壳是最外层,包括陆地和海底。
- 地幔位于地壳下面,由岩石构成,温度和压力较高。
- 地核分为固态的内核和液态的外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2.1 自转-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
-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
2.2 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一运动称作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
-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
三、地球的气候系统3.1 大气圈- 大气圈是由气体组成的层状结构,包围着地球。
- 主要的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 大气圈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它保护地球免受宇宙辐射的伤害,维持地球的温度,并提供空气呼吸。
3.2 水圈- 水圈是由地球上所有水资源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动态系统,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冰川、雪和云等。
- 水圈的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循环之一,它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平衡。
3.3 岩石圈-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的硬壳层组成的,它包括地球表面的所有岩石和矿物。
- 岩石圈是地球上固体地表的结构层,对气候系统的其他部分有重要影响,例如它影响着地表的反照率、粗糙度和植被覆盖。
四、地图与地图学4.1 地图的类型- 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 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4.2 地图的阅读与制作- 地图的阅读包括了解图例、比例尺、方向、坐标系等要素。
- 地图的制作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确定比例尺、绘制要素等。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自然地理1. 地球的结构和性质-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的物质组成:岩石、矿物- 地球的外部特征:陆地、海洋、气候带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倾斜和四季变化- 地球的日照和地域划分:赤道、北半球、南半球、南北极人文地理3.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与调控-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城市特征与分类: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特大城市- 城市化的影响与问题:交通、环境、社会问题4.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与分布:农牧业、农业资源、农业区位选择- 工业类型与分布:重工业、轻工业、工业化进程- 农业与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影响5. 旅游与交通- 旅游业的发展与地域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与地域选择- 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6. 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物圈、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地域分布-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7.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地球资源的种类与分布: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经济地理8. 经济发展与区位选择-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区位的影响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发展战略与协作的重要性9.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国际贸易的模式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关系- 全球产业链与国际分工这些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必考知识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深入学习地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了解这些地理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关注环境问题、参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2)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高一地理必修1全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1全部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1主要包括的知识点有: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地理学科的发展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观察方法和分类;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二、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构造和内部组成;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自转、公转、倾斜和岁差的意义;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和标准时间。
三、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四、自然地理环境介绍
包括大洲的划分、位于我国的大陆和海洋;地球上的大陆和陆地分布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和特点。
五、大气圈和气候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气候和气候区划的概念和分类;气候影
响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我国气候的特点和主要分类。
六、水圈和水资源
水圈的组成和运动;水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利用;水资源的问
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七、生物圈和生物资源
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生物资源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生态环
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八、地球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分布规律;自然灾害的影响和
减灾措施。
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1的全部知识点,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态和运动,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
规律,理解气候、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以及地球面临的自然灾害等问题。
这些知识对我们深入了解地球和保护环境都非常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为未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摘要1.天体和天体系统2.天体类型及特征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知识结构一、宇宙1、天体:概念和类型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二、太阳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A光球层:太阳黑子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C日冕层:太阳风(2) 对地球的影响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B磁暴和极光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二、地球1、普通性:(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2、特殊性:(1)有生命存在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知识摘要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知识结构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概况(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2)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2、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2)产生时差: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知识摘要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知识结构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概况(1)方向:自西向东(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2、黄赤交角(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2)度数:目前是23°26′(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摘要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 中 的 地 球条件比较稳定LI 宇宙中的地球普通而特普通之处: __________殊的星球’.特殊之处: ______'宇宙环境条件V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f 自身物质条件请用图示意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
天体概念: 宇宙中各种形态的物质(物质存在的形式) 地 球 在 rn中 的 位置类型:天体系统的形成:夭体间 和为[地球______ 系 \______ 系I 〔月球层次:总星系 --------- 系 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而形成察太阳为 地球提 供能量运动和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太阳活 动对地( 球的影响(强弱标志)——层(最激烈显示)—— 层I 太阳概况 巨大的炽热气体球:主要成分是 和'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宜接为地球提供—、资源; 太阳辐射对(2) 维持地表,促进地球上的— 地球的影响 <活动的主要动力;(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太阳能。
'概念:太阳活动\ 类型(1)干扰大气中的层,使地球上 通讯受到影响,(2) 使地球磁场出现“”现象;(3)L2太阳对地球的!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请用图示意。
两极地区出现o概念. 特点:13 地球的运动地轴北极始终指向附方向:在北极上空看是在南极上空看是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时针转动时针转动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地球侧视图北半球图南半球图赤道面黄道而,概念.特点►黄赤交角:大小公转轨道是太阳是位于椭圆的一个上方向:在北极上空看是时针转动周期:角速度在南极上空看是时针转动线速度:近日点速度较,远日点速度较地球是一个不/昼夜交替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的球体]地球自转I昼夜交替昼夜<交替昼夜半球「晨线:自西向东,由分界线-昏线:自西向东,山”昼半球.太阳高度晨昏线夜半球,半球进入半球进入半球的界线半球的界线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
k地球自转的地理二义概念:因而不同的时刻。
确定: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地方时为~经度相差 __________________ ,地方时相差1小时与经度的关系1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划分:.概念:例如:东八X为8点,东九X为点,东二I乂为东八区为20点,西五区为点。
点沿地表水平上.运动的物体<的偏移,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纬度越高,偏转越大偏,赤道气流的水平运动水流的水平运动时间的变化规律'二分日:全球昼夜夏至日: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T赤道:全年昼夜_{ 极圈:___________I极点:,南半球,南半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白天越长,接受的太阳热量越「时间规律二分日:直射夏至日:直射 __________冬至日:直射 __________南北网归线:每年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直射南北回归线以外,,并从___________ ,并从一,并从_次—次向南北两侧递减向南北两侧递减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响:止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地表位位而积获得的太阳热量越四季划分请用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轨迹图,注出二分二至及日期。
太阳直点:地表太阳乖直照射的点,太阳高度为太阳宜些点J r规律: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来移动的回归运动I [TT]归运动J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存在<〔周期:1个年'夏季:一•年内白昼____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______ 的季节天文四叫冬季:一•年内白昼______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一春秋:冬夏两季过渡的季节我国气候四季:春季(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12、1、2月).依据:的纬度分布五带划分<r热带:南北________________ 线之间、划话南北温带:线到之间[南北寒带:到之间1.4 地球的圈层结构r f纵波:传播速度—,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播;地震波[横波:传播速度只能通过传播。
地球的内部圈"地壳:位于界面以上,由组成,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较0地幔:介于界面和界面之间,分为地球的内部<和 ---------- 两层。
在上地幔存在•个-------------- 层,圈层结构般认为是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分为和两层,其温度,压力和密度 0岩石圈:是指和(层以上),山组成。
依图记忆:在右图(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注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地核(内核、外核)。
地球的J 外L 部圈层大气圈:山和水圈:是山地球表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一的底部、JI.成,主要成分是—和—0构成的但的圈层O—及其的总称。
它占有圈的全部和圈的上部。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 作用〃也质作用:地球上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的作用,成为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表现形式: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内力J 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 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 ,使地表 ___________ 0 作用,方向J 水平运动:常在地表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I 垂直运动:引起 和 OJ 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 运动为主,运动为辅。
/能量来源:、重力能等表现形式:、、和 等影响:把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于。
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川侵蚀地貌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力堆积地貌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分别是石 石 圈 的 物 质 循 环循环过程:岩浆2.2地球表面形态I:,产生…系列的波状弯曲。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其有两利,基本形态,和O 如图:季二-:. 3凌成参Y:-.--:: *=>--」fessyu«'> 二,* >芸M断块山与火山褶皱山(火山Y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貌应用甲为中间—,两翼—外力:____________ 0内力:____________ :储—构造乙为中间—,两翼—外力:____________ 0内力:___________ :造储标板块构造<'基本观点(1)地球岩石圈可-分为(2)板块处于不断—板块<(1)板块相撞挤压:形成、运动[(2)板块张裂:常形成—"概念: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或一受的限度,岩体,并沿—相对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如、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如—概念:处于地下深处的一构造:、,从地壳中超过了岩石所能承移动。
的现象氮气:地球上生物体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氧气:人类和一切生物二氧化碳: 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水汽:直接影响大气和地而的固体杂质:作为的物质。
作,保护生命体°的必要条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划分依据:x寸流展K成分:高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低纬千米,中纬气温随高度增加血千米,高纬千米垂直分层特点]空气运动显著现象复杂多变成分:有大M的臭条I平流层高层大气高度:对流层顶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千米特点空气天气成分:空气呈离子状况。
特点' 牵气密度很存在运动显著,利于层,能反射能量•来源:(大气的执八、、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作用平流层臭氧吸收吸收反射:影响因素Y对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吸收云层反射较差有选择性,无选择性。
夭空多云时气温日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散射,有选择性。
太阳高度大气厚度大气的执/八、、、力状况全球热U 'F佝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意义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大气保温: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辐射。
,辐射。
,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地气之间的能量转换全球多年平均状况地气的热最收支现象平衡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全球f概念:由于地而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执八、、力环流的形式。
形成:高空:风从.城市郊区之间热力环流<地面:风从,吹向_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_大气运动I表现〈海陆风J白天'风从黑夜:风从. 吹向吹向白天:风从__________ 吹向<山谷风<黑夜:风从吹向大气的水平运《动I是形成风的 ___________ 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qI方向等压线,并指向影响大气水C平运动的力北半球向_______ 偏,南半球向〈地转偏向力Y方向始终风向。
方向与风向摩擦力既改变风速,又改变风向。
____ 气压,偏。
( 「力:受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高空风<L风向:与等压线I力:受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影响ra的米州j近地风<风的类型? [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__、「力:受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作用气旋<[风向:在北半球时针辐合,南半球时针辐合「力:受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作用反气旋qi 风向:在北半球时针辐散,南半球时针辐散大气运动的因素-分布90° N 60° N -高低纬度间的 一地转偏向力▲不均30° 0°大 气 环 流 近地而气 压带、风 带高压带: 低压带: 高压带: 低压带: 信风带:从 _______________ 西风带:从 ___________ I 东风带:从 ____________ 热力型冷高压 动力型冷低压动力型热高压热力型热低压 —带吹向— —带吹向— —带吹向—I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南北移动 康因:海陆分布对< 大气环的影 响「特点:南半球V.带 带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亚欧大陆:亚洲高压(——蒙古高压) 太平洋大西洋:低气压(副极地低压)[百#j 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I 攵"太平洋大西洋:高气压(副热带高压)]分 / /海洋面积广阔,陆地血积小 冬季「特点: -原因:概念: 大气活动中心I特点 冬夏陆地上的高低气压中心『①势力强,范围广I ②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J 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 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