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光学近代物理试题
高考物理光学专题浙江卷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

高考物理光学专题浙江卷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一、真题回顾光学作为高考物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一直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浙江卷的历年真题中,光学专题出现频率较高,题目涉及到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部分光学相关问题进行回顾和解析,供考生们参考。
1. (2019年浙江卷)题目内容通过利用凸透镜将平行光束聚焦到焦点处,实现光的集中。
图示了一个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焦点 F 处的放大镜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凸透镜的焦距 f 是多少?(2)已知物体 O 的高度为 2 cm,通过凸透镜的物距是 6 cm,求像的高度。
2. (2018年浙江卷)题目内容如图所示,右侧的杆截面积较左侧大,管材内具有小颗粒杂质,入口和出口都可以看成是平面波。
在入口水波的侵蚀作用下,管材中心部位杂质少,密度相对较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1)沿 x 方向传播的水波速度u_1与沿 y 方向传播的水波速度u_2的大小关系是什么?(2)水波传播过程中,沿 y 方向的波长λ_2与沿 x 方向的波长λ_1的关系是什么?二、答案解析1. (2019年浙江卷)解析(1)根据凸透镜的定义可知,凸透镜的焦距 f 等于其两侧焦点之间的距离。
由图可知,光线在透镜经过折射后汇聚在焦点处,因此焦距 f 等于透镜中央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偏折距离,即2 cm。
(2)利用透镜公式可以求出像的高度 h_1,即1 cm。
2. (2018年浙江卷)解析(1)根据水波的传播特性,沿 y 方向传播的水波速度 u_2 可由入口和出口的波长比值决定。
考虑到入口和出口都可以看成是平面波,由波长与波速的关系可知,沿 y 方向传播的水波速度 u_2 大于沿 x 方向传播的水波速度 u_1。
(2)由波的传播特性可知,波长与波速成反比,因此沿 y 方向的波长λ_2 小于沿 x 方向的波长λ_1。
三、点评与建议:光学作为物理科目的一部分,涉及到抽象概念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在解答光学题目时,考生们应该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以及光的折射、干涉等基本概念和公式。
近代物理学(近三年高考题)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作为选择题和填空题,本考点的涉及面广,选项可能涉及近代物理学史,波尔模型,光电效应和原子核结构,而填空题可能涉及衰变、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和最大初动能等,既是备考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门选项。
【考点pk 】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波粒二象性【名师点睛】1. 量子论: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νεh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3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即:νεh =. 其中是电磁波的频率,h 为普朗克恒量:h=6.63×10-34s J ⋅2.黑体和黑体辐射:○1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2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3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3.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发射出来的电子就叫光电子,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 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秒。
波动说认为:光的能量即光的强度是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
所以波动说对解释上述实验规律中的①②④条都遇到困难考点二、原子结构1. 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揭示出原子也有复杂的结构。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高三近代物理练习题

高三近代物理练习题1. 问题描述:在一个实验室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组关于光电效应的实验。
实验设置如下:使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观察光电流的变化情况。
实验中,金属表面的逸出功为φ,对于不同波长的光,当入射光的频率为ν时,光电流刚好为零。
现在要求解决以下问题:(1)当光的频率ν为多少时,光电流刚好为零?(2)当光的频率ν为多少时,光电流才能达到最大值?(3)假设金属表面的逸出功为2eV,入射光的频率为5.0×10^14Hz,求解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2. 解题思路:根据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当光的频率大于一定值时,光电流才能产生。
该频率称为临界频率。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光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光电流的最大值与光的能量成正比,与光的强度无关。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光的能量应等于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加上金属表面的逸出功。
3. 解答:(1)根据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当光电流刚好为零时,入射光的频率即为临界频率。
根据基本原理可得:光电流刚好为零时,光的频率ν等于临界频率ν0。
(2)当光电流达到最大值时,光的频率即为最大频率。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光的能量等于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加上金属表面的逸出功。
由此可以推导出最大频率的表达式:hν = φ + Emax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约等于6.626×10^-34 J·s;φ为金属表面的逸出功;Emax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由上式可知,Emax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因此,入射光的频率为最大频率νmax时,光电流才能达到最大值。
(3)已知金属表面的逸出功为2eV,入射光的频率为5.0×10^14Hz。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可得:hν = φ + Emax代入已知数据,得:6.626×10^-34 J·s × 5.0×10^14 Hz = 2 eV + Emax将6.626×10^-34 J·s转换成eV的单位:6.626×10^-34 J·s = 6.626×10^-34 × 6.242×10^18 eV≈ 4.1357 ×10^-15 eV·s代入计算得:4.1357 ×10^-15 eV·s ×5.0×10^14 Hz = 2 eV + Emax整理得:2.0679 eV = 2 eV + Emax移项得:Emax = 2.0679 eV - 2 eV≈ 0.068 eV因此,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约0.068 eV。
A考点42物理光学和近代物理知识

A 考点42物理光学和近代物理知识一。
选择题1.能产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是【 】A .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的两束光B .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束光C .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发出的光D .同一光源的两个发光部分发的光2.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都是明线光谱B .霓虹灯和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都是明线光谱C .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明线光谱,不能用连续光谱D .我们观察月亮射来的光谱,可以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 3.用频率为f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P 点出现第三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 ,则P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r 2—r 1应为【 】A .c/2fB 。
3c/2fC 。
3c/fD 。
5c/2f 4.下列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 】A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B .红光比紫光更容易透过云雾尘C .人们在研究光的波动性时,观察到泊松亮斑D .在透镜的表面镀上一层氟化镁薄膜,这样可以增加光的透射强度减小反射光的强度5.如图所示,用一束光照射光电管,电流表G 有一定的读数,下面哪种措施能使是流表G 的示数增加【 】A .增大入射光的频率B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C 。
减小入射光的频率D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6.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显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B .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光在跟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C .频率大的光粒子性显著,频率小的光波动性显著D .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两者相互矛盾,是不统一的7.用单色光通过小圆盘与小圆孔传做衍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衍射图形,它们的r 1r 2P S 2S 1特点是【】A.用小圆盘时中央是暗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亮的B.用小圆盘时中央是亮的,用小圆珠笔孔时中央是暗的C.中央均为亮点的同心圆形条纹D.中央均为暗点的同心圆形条纹8.一细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a、b、c上,如图所示。
光学量子论近代物理测试

光学量子论近代物理测试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5分,共12个小题合计60分。
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不选或有错选不得分。
1.红色、绿色和黄色的三束平行光分别沿主光轴射向同一个玻璃凸透镜,通过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主轴上,会聚点到光心的距离分别是f红、f黄、f绿,则( )A.f红=f绿=f黄B.f红<f黄<fC.f绿<f黄<f红D.f红>f绿>f黄2.如图所示,a、b、c是三块折射率不同的透明介质平板玻璃,彼此平行放置,且有n a<n b<n c,一束单色光线由空气中以入射角i射到介质a中,当光线由介质c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为r,则有( )A.i>rB.i=rC.i<rD.无法确定3.一种电磁波入射到一个直径为1m的圆孔上,所观察到的衍射现象是明显的,这种波属于电磁波谱中的哪个区域( )A.γ射线B.可见光C.x射线D.无线电波4.肥皂泡呈现的彩色,露珠呈现的彩色,通过狭缝看到的白光光源的彩色条纹,它们分别属于( )A.光的色散、干涉、衍射现象B.光的干涉、色散、衍射现象C.光的干涉、衍射、色散现象D.光的衍射、色散、干涉现象5.用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飞出,若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不变,则()A、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最低数值时,就没有光电子飞出B、单位时间内飞出的光电子数目减少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D、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和最大初动能都减小6.某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现光以入射角i由真空射入水中,折射角为r,则( )A.i<rB.光在水中的波长为λ1=(sini/sinr)λC.每个光子在水中的能量E=(hcsinr) /(λsini)D.每个光子在水中的能量E=(hc)/λ7.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处于基态的一些氢原子上。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辐射出频率υ1、υ2、υ3三种不同光子,且υ1<υ2<υ3。
专题14 光学-五年(2019-2023)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

专题14光学一、单选题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一种干涉热膨胀仪原理图。
G为标准石英环,C为待测柱形样品,C的上表面与上方标准平面石英板之间存在劈形空气层。
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上方石英板,会形成干涉条纹。
已知C的膨胀系数小于G的膨胀系数,当温度升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大,条纹向左移动B.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小,条纹向左移动C.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大,条纹向右移动D.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小,条纹向右移动【答案】A【详解】由题知,C的膨胀系数小于G的膨胀系数,当温度升高时,G增长的高度大于C增长的高度,则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大,且同一厚度的空气膜向劈尖移动,则条纹向左移动。
故选A。
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这种现象属于光的()A.偏振现象B.衍射现象C.干涉现象D.全反射现象【答案】C【详解】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这种现象属于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故选C。
3(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地球表面附近空气的折射率随高度降低而增大,太阳光斜射向地面的过程中会发生弯曲。
下列光路图中能描述该现象的是()A. B.C. D.【答案】A【详解】根据折射定律n 上sin θ上=n 下sin θ下由于地球表面附近空气的折射率随高度降低而增大,则n 下>n 上,则θ下逐渐减小,画出光路图如下则从高到低θ下逐渐减小,则光线应逐渐趋于竖直方向。
故选A 。
4(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用某种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甲所示,改变双缝间的距离后,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图中虚线是亮纹中心的位置。
则双缝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A.13倍 B.12倍 C.2倍D.3倍【答案】B【详解】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关系有Δx =L dλ由题图知Dx 乙=2Dx 甲则d 乙=12d 甲故选B 。
高考物理光学专题云南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光学专题云南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光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高考物理考试来说,光学专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云南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物理光学。
一、云南卷历年真题解析云南卷历年的物理光学题目主要涵盖光的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内容。
下面,我们选取几道典型的真题进行解析。
1.【云南卷2020】从物理学原理来看,光在介质中折射的现象,是由于光的( )。
A. 速度的改变B. 颜色的改变C. 方向的改变D. 波长的改变解析: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物理原理,我们知道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
因此,选项C“方向的改变”是正确的答案。
2.【云南卷2019】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与频率( )。
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没有关系D. 以上都不对解析:根据光的波动理论,我们知道在真空中,光在任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恒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
因此,选项C“没有关系”是正确的答案。
3.【云南卷2018】一个凸透镜对平行光作照射,能使光线集中到一个点上,这个点被称为( )。
A. 焦点B. 照明点C. 顶点D. 物点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我们知道凸透镜能使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集中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焦点。
因此,选项A“焦点”是正确的答案。
二、答案解析1. 第一道题的正确答案是C。
“光的折射现象”是由于光的“方向的改变”。
光线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产生方向的改变。
2. 第二道题的正确答案是C。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的“频率”没有关系。
根据物理学中的光的波动理论,光在任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恒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
3. 第三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
“焦点”是一个凸透镜将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集中到的一个点。
凸透镜成像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在透镜的一侧通过后会汇聚到焦点上。
通过以上的真题解析,我们可以发现,物理光学专题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多样,既有理论知识的考察,也有实际问题的应用。
高三物理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用光子能量为E的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
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ν1;② hν3;③h (ν1+ν2);④h (ν1+ν2+ν3)以上表示式中()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④正确【答案】C【解析】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说明这时氢原子处于第三能级。
根据玻尔理论应该有hν3="E3-" E1,hν1="E3-" E2,hν2="E2-" E1,可见hν3=" hν1+" hν2= h(ν1+ν2),所以照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②或③,2.入射光照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保持频率不变,那么()A.从光照至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C【解析】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A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由频率决定,B错误;光照强度减弱,则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C正确;发生光电效应是由频率决定的,D错误3.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上的遥控器发出的“光”用来控制电视机、空调器,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②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③红外线是由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④红外线是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①错;红外线是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③错;B对;4.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光的现象,都可用光的波动性去解释,也可用光的粒子性去解释B.波粒二象性就是微粒说与波动说的统一C.一切粒子的运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D.大量光子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少量光子往往表现出粒子性【答案】CD【解析】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具有统一性;光子数量少时,粒子性强,数量多时,波动性强;频率高粒子性强,波长大波动性强,所以C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高考(及模拟)光学、近代物理试题选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光子射到金属表面时,可能有电子发出B.光子射到金属表面时,一定有电子发出C.电子轰击金属表面时,可能有光子发出D.电子轰击金属表面时,一定没有光子发出2.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受某种单色光的照射时, 只发射波长为1λ、2λ、3λ的三种单色光,且 1λ>2λ>3λ,则照射光的波长为A .1λB .1λ+2λ+3λC .3232λλλλ+D .2121λλλλ+ 3.K -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 -→π-+π0,其中K -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
一个K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 ,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 ,两轨迹在P 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 K -与R π-之比为2︰1。
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
由此可知π-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大小之比为A 1︰1B 1︰2C 1︰3D 1︰64.如图,当电键K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 ,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 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A 1.9eVB 0.6eVC 2.5eVD 3.1eV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不等,但质量数相等B 两个质子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是大于库仑力C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量数,但中子数可以不同D 除万有引力外,两个中子之间不存在其它相互作用力6.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C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D 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7.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9036Kr )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9040Zr ),这些衰变是A 1次α衰变,6次β衰变B 4 次β衰变C 2次α衰变D 2次α衰变,2次β衰变8.如图,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知玻璃折射率为3,入射解为45°(相应的折射角为24°),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通过O 点垂直于图面的轴线顺时针转过15°,如图中虚线所示,则A 光束1转过15°B 光束1转过30°C 光束2转过的角度小于15°D 光束2转过的角度大于15°9.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 =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 =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 =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E n =-A/n 2,式中n =1,2,3……表示不同能级,A 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A 163 A B 167 A C 1611A D 1613A 10.如图,a 和b 都是厚度均匀的平玻璃板,它们之间的夹角为Φ,一细光束以入射角θ从P 点射入,θ>ϕ已知此光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则当光束透过b 板后,A 传播方向相对于入射光方向向左偏转ϕ角B 传播方向相对于入射光方向向右偏转ϕ角C 红光在蓝光的左边D 红光在蓝光的右边11.在核反应方程)X (O N He 17814742+→+的括弧中,X 所代表的粒子A .H 11 B .H 21 C .e 01- D .n 0112.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A .等效替代B .控制变量C .科学假说D .数学归纳13.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
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
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和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A .变疏B .变密C .不变D .消失14.在右图所求的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 单色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B 单色光照射时不发生光电效应,那么A .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B .B 光的频率大于A 光的频率C .用A 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 的电流方向是a 流向bD .用A 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 的电流方向是b 流向a15.抽制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激光束越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上的一条同样宽度的窄缝产生的条纹规律相同,则①这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②这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③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粗了④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细了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6.在匀强磁场中,某一处于静止状态的原子核X A Z 进行α衰变,产生的α粒子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磁感线,并测得α粒子的运动轨道半径为R ,则反冲核运动的轨道半径为A .4)4(R A -B .22-Z RC .)2(2)4(--Z R AD .44-A R 17.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 夸克带电量为32e ,d 夸克带电量31-e ,e 为基元电荷。
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18.为了观察门外情况,有人在门上开一小圆孔,将一块圆柱形玻璃嵌入其中,圆柱体轴线与门面垂直。
从圆柱底面中心看出去,可以看到的门外入射光线与轴线间的最大夹角称做视场角。
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n ,圆柱长为l ,底面半径为r ,则视场角是A .arcsin22l r nl + B .arcsin 22l r nr + C .22arcsin l r n r+ D .22arcsin lr n l + 19.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 .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B .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20.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典型电压为2.0×104V ,质量为m 0,电荷量为e ,初速为零的电子,经此电压加速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普朗克常量为h )A .e m h02100 B .e m h0200 C .h em 02100 D . h em 020021.已知单色光甲在真空中的波长等于单色光乙在玻璃中的波长,则A .玻璃对甲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乙光的折射率B .甲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于乙光C .甲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大于乙光D .甲光子的能量大于乙光子22.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紫外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B.用红色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C.锌板带的是负电荷D.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23.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两者的AC面是平行放置的,在它们之间是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
一单色细光束O垂直于AB面入射,在图示的出射光线中A.1、2、3(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B.4、5、6(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C.7、8、9(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D.只能是4、6中的某一条24. 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
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
以λ表示此红外线在膜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A. λ81B. λ41C. λ21D. λ25.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
下面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26.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小球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这时读出的数值是,单位是。
27.A、B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象,其中图A是光的(填干涉或衍射)图象。
由此可以判断出图A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填大于或小于)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28.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右面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
29.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作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其角速度ω=;电子绕核的运动可等效为环形电流,则电子运动的等405545图A 图B效电流I = 。
(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e ,静电力常量用k 表示)30.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p + C 126 −→− N 137N 137 −→− C 136 + e++ ν p + C 136 −→− N 147p + N 147−→− O 158O 158−→− N 157 + e++ ν p + N 157−→− C 126 + α其中p 为质子,α为α粒子,e +为正电子,ν为一种中微子。
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 p =1.672648×1027-kg ,α粒子的质量为m α=6.644929×1027-kg ,正电子的质量为m e =9.11×1031-kg ,中微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
试计算该系列核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
31.雨过天晴,人们常看到天空中出现彩虹,它是由阳光照射到空中弥漫的水珠上时出现的现象。
在说明这个现象时,需要分析光线射入水珠后的光路。
一细束光线射入水珠,水珠可视为一个半径为R 的球,球心O 到入射光线的垂直距离为d ,水的折射率为n 。
(1)在图上画出该束光线射入水珠内 经一次反射后又从水珠中射出的光路图。
(2)求这束光线从射向水珠到射出水珠每一次偏转的角度。
32.如图所示,透明介质球的半径为R ,光线DC 平行于直径射到介质球的点,DC与AB 的距离R H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