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全解全析全分类)上.
全国各地高考物理题汇编

色孵市树茶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物理试题按分类汇编第1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2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3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4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5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6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7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8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9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10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11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12题(2000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13题(2000年高招生考试物理〔京皖卷〕)第14题(2000年高招生考试物理〔京皖卷〕)第15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16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17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18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19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20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21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22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23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3省卷〕)第24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25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26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27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28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29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30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31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京皖蒙卷))第32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33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34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35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36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课程卷〕)第37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课程卷〕)第38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课程卷〕)第39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课程卷〕)第40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旧课程卷〕)第41题(高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旧课程卷〕)第42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43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44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45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46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47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48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49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50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Ⅲ))第51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Ⅰ旧课程卷〕)第52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Ⅱ〕)第53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Ⅳ))第54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旧课程卷〕)第55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56题(高招生统一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卷〕)第57题(高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旧课程卷〕)第58题(高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59题(1996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60题(1996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61题(1996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62题(1996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63题(1996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64题(1996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65题(1997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66题(1997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67题(1997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68题(1997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69题(1997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70题(1997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71题(1997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72题(1997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73题(1998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74题(1998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75题(1998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76题(1998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77题(1998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78题(1999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79题(1999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80题(1999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81题(1999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82题(1999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第83题(1999年高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卷〕)1.(10分)某同学用如下图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05〕(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底与砝码质量的关系曲线.(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2.(12分)将满偏电流I g=300μA.内阻未知的电流表○G改装成电压表并进行核对.(1)利用如下图的电路测量电流表○G的内阻(图中电源的电动势E=4V ):先闭合S1,调节R,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闭合S2,保持R不变,调节R′,,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32,读出此时R′的阻值为200Ω,那么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Rg= Ω.(2)将该表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需 (填“串联〞或“并联〞)阻值为R0= Ω的电阻.(3)把改装好的电压表与电压表进行核对,试在答题卡上画出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3.〔17分〕〔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那么〞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一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汇编(2000~2010)2010-7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全卷共8页,24题,在120分钟内完成。
2.第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紫光波长短(B)红光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小(C)红光和紫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D)红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紫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也有电子向外发射2.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γ射线一般们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量强(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3.一小球用轻绳悬挂在某固定点,现将轻绳水平拉直,然后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考虑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A)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C)到达最低位置时小球线速度最大(D)到达最低位置时绳中的拉力等于小球重力4.如图所示,两根平行放置的长直导线a和b载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a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F1,当加入一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后,a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变为F2,则此时b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变为()(A)F2(B)F1-F2(C)F1+F2(D)2F1-F25.行驶中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光焰;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条形磁铁在下落过程中穿过闭合线圈,线圈中产生电流,上述不同现象中所包含的相同的物理过程是()(A)物体克服阻力做功(B)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C)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D)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6.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殊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有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加速度逐渐增大(D)加速度逐渐减小7.如图,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均为1米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米/秒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a,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1秒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4秒<t<5秒这段时间内()(A)质点c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质点a的速度逐渐增大(C)质点d向下运动(D)质点f保持静止8.如图所示,长度相同的三根轻杆构成一个正三角形支架,在A处固定质量为2m的小球,B处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支架悬挂在O点,可绕过O点并与支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固定轴转动,开始时OB与地面相垂直,放手后开始运动,在不计任何阻力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球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零(B)A球机械能减少量等于B球机械能增加量(C)B球向左摆动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应高于A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D)当支架从左向右回摆动时,A球一定能回到起始高度9.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10.如图(a),圆形线圈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正上方悬挂一相同的线圈Q,P和Q共轴,Q中通有变化电流,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P所受的重力为G,桌面对P的支持力为N,则( )(A)t1时刻N>G(B)t2时刻N>G(C)t3时刻N<G(D)t4时刻N=G二、(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2000-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中篇)(一)力

说明:(1)此书近600页,原想放在一个文档中,由于内容多,运行太慢,因此分成几个文档。
(2)点击目录可浏览相应页面。
(3)此书用word排版,将近六年的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按高考考查知识点分类,有利于广大教师备课和学生系统复习,如有不足和遗漏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证。
2000-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中篇2005-2008年)力总题数:11 题第1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Ⅱ))题目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
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
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 B. C. D.答案A解析:因为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所以把A、B作为一个整体。
由平衡方程2mgsinα=μmgcosα+2μmgcosα,得μ=tanα,则A正确。
第2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江苏卷))题目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的倾角分别为30和45,质量分别为2 m和m的两个滑块用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滑轮连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分别置于两个斜面上并由静止释放;若交换两滑块位置,再由静止释放,则在上述两种情形中正确的有(A)质量为2m的滑块受到重力、绳的张力、沿斜面的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的作用(B)质量为m的滑块均沿斜面向上运动(C)绳对质量为m滑块的拉力均大于该滑块对绳的拉力(D)系统在运动中机械能均守恒答案BD解析:质量为2m的物体受重力、绳的张力、斜面的支持力作用,沿斜面下滑的力是重力的一个分力,所以A错误.当2m在30°斜面上时,2mgsin30°>mgsin45°,m一定沿斜面向上运动,当2m在45°斜面上时,2mgsin45°>mgsin30°,m更是沿斜面向上运动,所以B正确.绳对m滑块的拉力与滑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C错误.因为斜面光滑,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在运动中机械能均守恒,所以D.正确.第3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理科使用)(广东卷))题目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 m;悬挂20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 m,则弹簧的原长L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A.L0=0.02 m k=500 N/m B.L=0.10 m k=500 N/mC.L0=0.02 m k=250 N/m D.L=0.10 m k=250 N/m答案D解析:由F=kx可得15=k(0.16-L) ①20=k(0.18-L) ②①②联立得k=250 N/m,L=0.10 mD.正确,A、B、C错误。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全解全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全解全析(全国卷1)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原子核23892U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91Pa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U 。
放射性衰变 ①、②和③依次为A .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C .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D .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答案】A【解析】Th U 2349023892−→−①,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说明①为α衰变. Pa Th 2349123490−→−②,质子数加1,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U Pa 2349223491−→−③,质子数加1,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衰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
1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 、2a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则有A .1a g =,2a g =B .10a =,2a g =C .10a =,2m M a g M +=D .1a g =,2m M a g M += 【答案】C【解析】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簧对1的支持力和对2的压力并未改变。
对1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mg=F,a 1=0. 对2物体受重力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g Mm M M Mg F a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本题属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瞬时加速度问题,关键是区分瞬时力与延时力。
16.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A .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B .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C .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 .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答案】C【解析】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离正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高,离正电荷远,电场强度小,电势低;而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离正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低,离负电荷远,电场强度小,电势高,A 错误。
2000-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

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 (479)答案 (495)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1. 选择题 2003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一大题 8小题 4分考题:8.如图,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知玻璃折射率为3,入射解为45°(相应的折射角为24°),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通过O点垂直于图面的轴线顺时针转过15°,如图中虚线所示,则A.光束1转过15°B.光束1转过30°C.光束2转过的角度小于15°D.光束2转过的角度大于15°89.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1. 选择题 2004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一大题 1小题 5分考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长。
C.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0×108m/s2. 非选择题 2003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II卷大题 44小题 0分考题:44.这是茫茫宇宙中一颗蓝色的行星,这是一颗孕育了智慧生物的特殊行星,名字叫地球。
被称为太阳的恒星以辐射形式给她带来光明。
地球上的我们通过感觉来认识周围世界。
感觉是通向世界的窗户,我们的感觉器官接受环境中的刺激,把有关信息传递给脑,脑储存、加工和处理信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行为。
太阳为我们带来光明和能量,日月星辰使我们感受节奏的魁力,体会季节和昼夜的变化,享受生物钟的美妙。
我们用眼睛看世界,然而所看到的缤纷世界是与一定波长的可见光紧密相连的。
红、橙、黄、绿、青、蓝、紫构成的视觉范围,所对应的波长大约7.6×10-7米到3.8×10-7米,眼睛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可见光谱两侧。
1609年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天空,1665年胡克用显微镜聚焦细胞,人类的视野拓展了、视觉敏锐了。
而巨型射电望远镜、原子力显微镜更使我们的视觉向宇观和微观的深层面延伸。
2000-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中篇)(五)曲线运动

说明:(1)此书近600页,原想放在一个文档中,由于内容多,运行太慢,因此分成几个文档。
(2)点击目录可浏览相应页面。
(3)此书用word排版,将近六年的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按高考考查知识点分类,有利于广大教师备课和学生系统复习,如有不足和遗漏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证。
2000-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中篇2005-2008年)曲线运行篇总题数:31 题第1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Ⅰ))题目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A.tanφ=sinθB. tanφ=cosθC. tanφ=tanθD. tanφ=2tanθ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tanφ=tanθ=所以tanφ=2tanθ,D正确,A、B、C错误。
第2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江苏卷))题目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a和b,跨在两根固定在同一高度的光滑水平细杆上,质量为3m的a球置于地面上,质量为m的b球从水平位置静止释放。
当a球对地面压力刚好为零时,b球摆过的角度为θ.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θ=90(B)θ=45(C)b球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D)b球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答案AC解析:设b球能摆到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得mv2=mgl.又T-mg=可得T=3mg,则A正确,B错误.球b 在摆动过程中竖直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则C正确,D.错误.第3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广东卷))题目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5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 m至15 m之间.忽略空气阻力,取g=10 m/s2.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范围是( )A.0.8 m至1.8 mB.0.8 m至1.6 mC.1.0 m至1.6 mD.1.0 m至1.8 m答案A解析:球反弹后做平抛运动.设落地时间t,由t=得t1=s,t2= s,由h= gt2得h1=0.8 m,h2=1.8 m,即A正确,BCD均错误.第4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理科使用)(广东卷))题目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C解析: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具有水平初速度,做平抛运动,从飞机上看,物体在落地前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C 正确,A、B、D.均错误。
2000-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中篇)(二)直线运动

说明:(1)此书近600页,原想放在一个文档中,由于内容多,运行太慢,因此分成几个文档。
(2)点击目录可浏览相应页面。
(3)此书用word排版,将近六年的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按高考考查知识点分类,有利于广大教师备课和学生系统复习,如有不足和遗漏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证。
2000-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中篇2005-2008年)直线运行篇总题数:34 题第1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题目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 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A.第2 s末速度改变方向B.第2 s末位移改变方向C.第4 s末回到原出发点D.第4 s末运动速度为零答案D解析:F在0—2 s内方向不变,则质点在0—2 s内一直加速;F在2—4 s内方向与前2 s方向相反,但大小变化规律与前2 s相同,可知2—4 s内质点减速运动、速度方向不变,到4 s末速度减为0。
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D选项正确。
第2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广东卷))题目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答案B解析:从伽利略斜面实验中观察和逻辑推理可知物体沿光滑斜面滚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a=gsin θ,s=at2=gsinθt2,位移与时间不成正比,所以A错误.v=at=gsinθt,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B正确.物体从光滑斜面下滑机械能守恒,斜面长度一定但倾角不同,则底端的速度应不同,所以C错误.从s=at2=gsinθt2,可知当斜面长度s一定时,时间t与倾角θ有关,所以D.错误.第3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物理(广东卷))题目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答案BD解析: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在t1时刻虚线斜率小,反映的加速度小,所以A错误.v-t 图象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0—t1时间内虚线包围面积大,则求得平均速度大,所以B正确,同理C 错误.在t3—t4时间内,虚线是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反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速运动,则D正确.第4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理科使用)(广东卷))题目下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答案B解析:t=1 s时,加速度为1.5 m/s2,3—7 s物体加速度为-0.75 m/s2,故A错误,B正确;第3 s内位移为3 m,加速过程位移为3 m,减速过程位移为6 m,故C、D.均错误。
2000-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四、动量、机械能

四、动量、机械能⋯⋯⋯⋯⋯⋯⋯⋯⋯⋯⋯⋯⋯⋯⋯⋯⋯⋯⋯⋯⋯⋯⋯⋯⋯⋯118 答案全国 3 卷第I 卷大题34 小题36 分⋯⋯⋯⋯⋯⋯⋯⋯⋯⋯⋯⋯⋯⋯⋯⋯⋯⋯⋯⋯⋯⋯⋯⋯⋯⋯⋯⋯⋯162四、动量、机械能1.选择题2004 夏季高考大综(老课程)考题:34.如图 4 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 BC 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 BC相切的圆弧,B、C 为水平的,其距离 d=0.50m 盆边缘的高度为 h=0.30m 。
在 A 处放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
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 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10 。
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 B 的距离为A. 0.50m B. 0.25m2.选择题2003 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卷一大题33小题 6 分考题:33.若航天飞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它的速度的大小不变,动量也不变B.它不断地克服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做功 C.它的动能不变,引力势能也不变D.它的速度的大小不变,加速度等于零3.选择题2001 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一大题8 小题 5 分考题:8.一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A.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B.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大C.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D .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
4. 选择题 2001 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 一大题 1 小题 5 分 考题:1.跳伞运动员在刚跳离飞机、其降落伞尚未打开的一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A .空气阻力做正功B .重力势能增加C .动能增加 D.空气阻力做负功.5. 选择题 2004 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 一大题 8 小题 5 分考题: 8.滑块以速率 v 1 靠惯性沿固定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 当它回到出发点时速率为 v 2, 且 v 2< v 1,若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 A ,取斜面底端重力势能为零,则A .上升时机械能减小,下降时机械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1)此书近600页,原想放在一个文档中,由于内容多,运行太慢,因此分成几个文档。
(2)点击目录可浏览相应页面。
(3)此书用word 排版,将近六年的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按高考考查知识点分类,有利于广大教师备课和学生系统复习,如有不足和遗漏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证。
2000-2010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十一、交变电流1. 选择题 2000夏季高考物理天津江西卷 一大题 9小题 4分考题: 9.图中A 、B 、C 是本相交流电源的三根相线,O 是中线,电源的相电压为220V ,1L 、2L 、3L 是三个“220V 60W ”的灯泡,开关1K 断开,2K 、3K 闭合,由于某种原因,电源中线在图中O 处断了,那么2L 和3L 两灯泡将A .立刻熄灭B .变得比原来亮一些C .变得比原来暗一些D .保持亮度不变8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图像和三角函数表达.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1. 不定项选择题 2005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 一大题 9小题 4分考题: 9.钳形电流表的结构如图4(a )所示。
图4(a )中电流表的读数为1.2A 。
图4(b )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3匝,则A .这种电流表能测直流电流,图4(b )的读数为2.4AB .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图4(b )的读数为0.4AC .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图4(b )的读数为3.6AD .这种电流表既能测直流电流,又能测交流电流,图4(b )的读数为3.6A2. 选择题 2003夏季高考大综辽宁卷 一大题 34小题 6分考题: 34.电学中的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关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安培定律(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规律)都是一些重要的规律,右图为远距离输电系统的示意图(为了简单,设用户的电器是电动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安培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C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安培定律3. 选择题 2000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安徽卷 一大题 9小题 4分考题: 9.一矩形线圈abcd 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ab 垂直.当线圈以角速度ω 绕ab 转动时,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1ε,线圈受到的最大磁力矩为M 1;当以角速度ω 绕中心轴O O '转动时,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2ε,最大磁力矩为M 2.则21:εε和21:M M 分别为A .1∶1,1∶1B .1∶1,1∶2C .1∶2,1∶1D .1∶2,1∶24. 非选择题 2003夏季高考理综全国卷 第II 卷大题 25小题 20分考题: 25.(20分)曾经流行过一种自行车车头灯供电的小型交流发电机,图1为其结构示意图。
图中N 、S 是一对固定的磁极,abcd 为固定的转轴上的矩形线框,转轴过bc边中点,与ab边平行,它的一端有一半径r o=1.0 cm的摩擦小轮,小轮与自行车车轮的边缘相接触,如图2所示。
当车轮转动时,因摩擦而带动小轮转动,从而使线框在磁极间转动。
设线框由N=800匝导线圈组成,每匝线圈的面积S=20 cm2,磁极间的磁场可视作匀强磁场,磁感强度B=0.010T,自行车车轮的半径R1=35 cm,小齿轮的半径R2=4.0 cm,大齿轮的半径R3=10.0 cm(见图2)。
现从静止开始使大齿轮加速转动,问大齿轮的角速度为多大才能使发电机输出电压的有效值U=3.2 V?(假设摩擦小轮与自行车轮之间无相对滑动)5. 非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理综天津卷第II卷大题25小题22分考题:25.(22分)磁流体发电是一种新型发电方式,图1和图2是其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中的长方体是发电导管,其中空部分的长、高、宽分别为l、a、b,前后两个侧R相连。
面是绝缘体,上下两个侧面是电阻可略的导体电极,这两个电极与负载电阻1整个发电导管处于图2中磁场线圈产生的匀强磁场里,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如图所示。
发电导管内有电阻率为ρ的高温、高速电离气体沿导管向右流动,并通过专用管道导出。
由于运动的电离气体受到磁场作用,产生了电动势。
发电导管内电离气体流速随磁场有无而不同。
设发电导管内电离气体流速处处相同,且不存在磁场时电离气v,电离气体所受摩擦阻力总与流速成正比,发电导管两端的电离气体压强体流速为∆维持恒定,求:差p(1)不存在磁场时电离气体所受的摩擦阻力F多大;(2)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E的大小;(3)磁流体发电机发电导管的输入功率P。
6. 非选择题 2000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 四大题 18小题 12分考题: 18.(12分)一小型发电机的矩形线圈的匀强磁场中以恒定的角速度ω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转动。
线圈匝数n =100.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φ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发电机内阻r =5.0Ω,外电路电阻R =95Ω。
已知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m =nωφm,其中φm 为穿过每匝线圈磁通量的最大值。
求串联在外电路中的交流电流表(内阻不计)的读数。
7. 非选择题 2000夏季高考物理天津江西卷 四大题 18小题 12分考题: 18.(12分)一小型发电机内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以恒定的角速度ω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转动,线圈匝数100=n ,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发电机内阻Ω=0.5r ,外电路电阻Ω=95R ,已知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Φ=ωn E m ,其中m Φ为穿过每匝线圈磁通量的最大值,求串联在外电路中的交流电流表(内阻不计)的读数。
8. 非选择题 2000夏季高考物理全国卷 四大题 18小题 12分考题: 18.(12分)一小型发电机内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以恒定的角速度ω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转动,线圈匝数100=n ,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发电机内阻Ω=0.5r ,外电路电阻Ω=95R ,已知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m n E Φ=ωm ,其中m Φ为穿过每匝线圈磁通量的最大值,求串联在外电路的交流电流表(内阻不计)的读数。
9. 非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三大题14小题5分考题:14.(5分)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BC=9.17cm. 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m/s.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83.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1. 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理综天津卷第I卷大题19小题6分考题:19.在三相交流电源上按星形接法连接相同负载1、2、3,如图所示,NN’是中性线。
已知负载1上的电压为220V,电流强度为15A。
现以I表示中性线上的电流,U表示图中P、Q两点之间的电压,则A.I=15A,U=440V B.I=45A,U=380VB.I=0A,U=440V D.I=0A,U=380V2. 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全国卷一大题9小题4分考题:9.图为一电路板的示意图,a、b、c、d为接线柱,a、b与200V的交流电源连接,ab间、bc间、cd间分别连接一个电阻。
现发现电路中没有电流,为检查电路故障,有一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得b、d两点间以及a、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200V。
由此可知A.ab间电路通,cd间电路不通B.ab间电路不通,bc间电路通C.ab间电路通,bc间电路不通D.bc间电路不通,cd间电路通84.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1. 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卷一大题35小题6分考题:35.电学中的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关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安培定律(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规律)都是一些重要的规律,右图为远距离输电系统的示意图(为了简单,设用户的电器是电动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安培定律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C.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安培定律2. 选择题 2004夏季高考理综天津卷 第I 卷大题 18小题 6分考题: 18.一台理想降压变压器从10kV 的线路中降压并提供200A 的负载电流。
已知两个线圈的匝数比为1:40,则变压器的原线圈电流、输出电压及输出功率是A .5A ,250V ,50kWB .5A 、10kV ,kW 50C .200A ,250V ,50kWD .A 200,10kV ,kW 3102 3. 选择题 2001夏季高考物理全国卷 一大题 2小题 4分考题: 2.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是n 1和n 2,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 1和U 2、I 1和I 2、P 1和P 2,已知n 1>n 2,则A .U 1>U 2 P 1<P 2B .P 1=P 2 I 1<I 2C .I 1<I 2 U 1>U 2D .P 1>P 2 I 1>I 24. 选择题 2001夏季高考物理广东河南卷 一大题 3小题 4分考题: 3.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1和n 2,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 1和U 2、I 1和I 2、P 1和P 2,已知n 1>n 2,则A .U 1>U 2,P 1<P 2B .P 1=P 2 ,I 1<I 2,C .I 1<I 2,U 1>U 2D .P 1>P 2,I 1>I 25. 选择题 2002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广西河南卷 一大题 9小题 4分考题: 9.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变,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中的电流与用户用电设备消耗的功率无关B .输电线中的电流只由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C .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减少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增大D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6. 非选择题 2004夏季高考物理江苏卷 三大题 13小题 14分考题: 13.(14分)如图所示,一个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220V 的市电上,向额定电压为1.80×104V 的霓虹灯供电,使它正常发光.为了安全,需在原线圈回路中接入熔断器,使副线圈电路中电流超过12mA 时,熔丝就熔断.(1)熔丝的熔断电流是多大?(2)当副线圈电路中电流为10mA 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多大?7. 非选择题 2000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安徽卷 二大题 14小题 5分考题: 1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4:21=n n ,原线圈回路中的电阻A 与副线圈回路中的负载电阻B 的阻值相等.a 、b 端加一定交流电压后,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B A P P : .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B A U U : .85.电能的辅送1. 选择题 2004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 第I 卷大题 14小题 3分考题: 14.分时电表惠及百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