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合集下载

实验七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七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七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卓冶13 李金阳(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表面张力的意义和性质,测定不同浓度液体的表面张力。

3.熟悉表面吸附的性质及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溶剂中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加入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则它们在表面层的浓度要大于在溶液内部的浓度,加入非表面活性物质则它们在表面层的浓度比溶液内部低。

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溶液的吸附。

显然,在指定的温度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

从热力学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Tdc d RTc ⎪⎭⎫ ⎝⎛-=Γσ (7—1) 式中:Γ—为溶质在单位面积表面层中的吸附量(mol ·m -2); σ—为溶液的表面张力(N ·m -2);c —为溶液浓度(mol ·m -3);;R —气体常数,8.314J ·mol -1·K -1;T —为绝对温度(K )。

当)/(dc d σ<0时,Γ > 0,即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时,吸附量为正值,称为正吸附,反之,当)/(dc d σ> 0时,Γ< 0称为负吸附。

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式应用范围很广,但上述形式只适用于稀溶液。

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1σ、2σ……即可求得吸附量Γ。

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

试验装置如图(7—1)所示。

图7—1 表面张力测定装置1—样品管 2—毛细管 3—压瓶4—精密数字压力计 5—大气平衡管 6—活塞 图7—2 气泡曲率半径的变化规律将欲测表面张力的溶液装入样品管中,使毛细管的端口与液面相切,液体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减压瓶3的活塞6,使里面的水慢慢的滴出,则系统内的压力慢慢减小,毛细管2液面上受到一个比样品管中液面上大的压力,此时毛细管内液面就会下降,直到在毛细管端面形成一个稳定的气泡。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泡压法、滴重法、毛细管升高法)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泡压法、滴重法、毛细管升高法)

最⼤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张⼒(泡压法、滴重法、⽑细管升⾼法)表⾯张⼒的测定——最⼤⽓泡压⼒法、滴重法、⽑细管升⾼法⼀、实验原理:1.最⼤⽓泡压⼒法测定表⾯张⼒(装置如下图所⽰):其中,B是管端为⽑细管的玻璃管,与液⾯相切。

⽑细管中⼤⽓压为P0。

试管A中⽓压为P,当打开活塞E时,C中的⽔流出,体系压⼒P逐渐减⼩,逐渐把⽑细管液⾯压⾄管⼝,形成⽓泡。

当⽓泡在⽑细管⼝逐渐长⼤时,其曲率半径逐渐变⼩,⽓泡达最⼤时便会破裂。

此时⽓泡的曲率半径最⼩,即等于⽑细管半径r,⽓泡承受的压⼒差也最⼤△P=P0-P=2γ/r 此压⼒差可由压⼒计D读出,故γ=r△P/2若⽤同⼀⽀⽑细管测两种不同液体,其表⾯张⼒分别为γ1、γ2,压⼒计测得压⼒差分别为△P1、△P2则:γ1/γ2=△P1/△P2若其中⼀种液体的γ已知,例如⽔,则另⼀种液体的表⾯张⼒可由上式求得。

2.⽑细管⾝升⾼法(装置如下图所⽰):⽑细管法测定表⾯张⼒仪器⽑细管表⾯张⼒⽰意图当⼀根洁净的,⽆油脂的⽑细管浸进液体,液体在⽑细管内升⾼到h⾼度。

在平衡时,⽑细管中液柱重量与表⾯张⼒关系为:2πσrcosθ=πr2gdhσ=gdhr/2cosθ(1)如果液体对玻璃润湿,θ=0,cosθ=1(对于很多液体是这样情况),则:σ=gdhr/2 (2)式中σ为表⾯张⼒;g为重⼒加速度;d为液体密度;r为⽑细管半径。

上式忽略了液体弯⽉⾯。

如果弯⽉⾯很⼩,可以考虑为半球形,则体积应为:πr3 -2/3πr3 =1/3πr3从(2)可得:σ=gdr/2(h+1/3r)(3)更精确些,可假定弯⽉⾯为⼀椭圆球。

(3)式应变为:σ=gdhr/2(1+1/3(r/h)-0.1288(r/h)2+0.1312(r/h)3)(4)3. 滴重法(装置如右图所⽰):从图中可看出,当达到平衡时,从外半径为r的⽑细管滴下的液体重量应等于⽑细管周边乘以表⾯张⼒,即:mg=2πσr (5)式中m为液滴质量;r为⽑细管外半径;σ为表⾯张⼒;g为重⼒加速度。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实验七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一. 实验目的1.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2. 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 表面自由能的意义以及表面张力和吸附的关系。

3. 学会镜面法作切线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用本法测定[乙醇, 水]溶液的数据对[σ, c], 作图将c-σ曲线在不同浓度的斜率 T 代入吉布斯等温吸附式:Γ=﹣c RT c σ∂⎛⎫ ⎪∂⎝⎭T 求出相应的吉布斯吸附量Γ;按朗格茂尔等温吸附变形公式:c 1c α∞∞=+ΓΓΓ C/Γc-C 直线斜率tg β求出饱和吸附量 , 进而得出乙醇分子横切面积S 和分子长度 , 结合直线截距得出吸附系数α:∞Γ=(tg β)-1以上个式中, c 为浓度;T 为绝对温度(K );σ为表面张力;Γ为吉布斯吸附量;M 为溶质摩尔质量;ρ为溶质密度;S 为分子截面积;δ为分子长;α为吸附系数;NA 为阿伏伽德罗数(6.02×1023/mol );R 为气体常数。

为了求以上参数, 关键是测σ。

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 矢量。

源于凝聚相界面分子受力不平衡, 意为表面的单位长度收缩力。

σ也是在个条件下凝聚系表面相得热力学强度性质, 如果恒温、恒压下扩大单位表面积所需的可逆功, 故亦称为表面自由焓。

1. σ与凝聚相和表面共存接触相种类有关, 还与T,P 有关, 与凝聚相纯度和杂志种类有关。

浓度升高, 溶液的σ有增有减, 随溶质、溶剂而异, 表面活性剂是两亲分子, 他们的水溶液σ随浓度升高先剧降, 后微升, 在渐趋稳定。

σ随c 而变化的本质是溶液表面浓度对体相浓度的偏离, 此现象称为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量Γ与浓度有关, 用吉布斯等温方程求出 为σ-c 曲线在指定浓度的斜率。

<0, Γ>0为正吸附, 表面浓度较体浓度高, 达饱和吸附时, Γ趋于饱和吸附量 , 此时两亲分子在溶液表面处于高度有序的竖立密集, 形成单分子膜。

,2. 若将兰格缪尔等温吸附式中的吸附量赋予吉布斯吸附量的特定意义, 则可从其变形式求出 设分子吸附层厚δ, δ即两亲分子长。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了解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因素。

2、了解弯曲液面下产生附加压力的本质,熟悉拉普拉斯方程,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公式的应用。

3、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饱和吸附量, 由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求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

【实验原理】1、表面张力的产生纯液体和其蒸气组成的体系体相分子:自由移动不消耗功。

表面分子:液体有自动收缩表面而呈球形的趋势。

要使液体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以增加分子位能。

所以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

W=A σ-∆如果ΔA 为1m 2,则-W ′=σ是在恒温恒压下形成1m 2新表面所需的可逆功,所以σ称为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其单位为J·m -2。

也可将σ看作为作用在界面上每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 -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2、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在任何两相界面处都存在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方向是与界面相切,垂直作用于某一边界,方向指向使表面积缩小的一侧。

(2)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

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

(3)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纯度有关。

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4)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产生很多特殊界面现象。

3、毛细现象(1)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弯曲表面下的液体或气体与在平面下情况不同,前者受到附加的压力。

gl此时液体表面内外压力相等,且等于表面上的外压力Po 。

(3)若液面是弯曲的,平衡时表面张力将产生一合力Ps ,而使弯曲液面下的液体所受实际压力与Po 不同。

(4)当液面为凹形时,合力指向液体外部,液面下的液体受到的实际压力为 P' = Po - Ps 。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数字微压差测量仪测量微小压力差。

3、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横截面积。

二、实验原理1、表面张力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

然而,在液体表面,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导致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

要使液体表面增大就必须要克服这种向内的合力而做功,所做的功转化为表面能储存在液体表面。

在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表面张力与表面积的增量成正比,比例系数即为表面张力。

2、最大气泡法将毛细管垂直插入液体中,液体表面张力会对毛细管中的气泡产生附加压力。

当气泡从毛细管下端缓慢逸出时,所受到的压力差最大。

根据拉普拉斯方程,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及气泡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为:\(\Delta p =\frac{2\gamma}{r}\)其中,\(\Delta p\)为附加压力,\(\gamma\)为表面张力,\(r\)为气泡的曲率半径。

当气泡为半球形时,曲率半径\(r\)等于毛细管半径\(r_{毛}\),此时附加压力最大。

通过数字微压差测量仪测量出最大附加压力\(\Delta p_{max}\),即可求得表面张力\(\gamma\)。

3、表面吸附量和横截面积根据吉布斯吸附等温式:\(\Gamma =\frac{c}{RT}\frac{d\gamma}{dc}\)其中,\(\Gamma\)为表面吸附量,\(c\)为溶液浓度,\(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以\(\gamma\)对\(c\)作图,求得曲线某一点的斜率\(\frac{d\gamma}{dc}\),即可计算出表面吸附量\(\Gamma\)。

假设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是紧密排列的单分子层,每个分子的横截面积为\(A\),则:\(A =\frac{1}{L\Gamma}\)其中,\(L\)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掌握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的实验方法;3.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

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在液体表面聚集所形成的张力。

表面张力大小取决于液体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是通过在液体表面形成一个最大的气泡,计算其半径和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参数,利用杨-拉普拉斯方程计算出表面张力大小。

实验器材:1.氢氧化钠溶液;2.去离子水;3.玻璃接力片;4.干净的注射器。

实验步骤:1.将玻璃接力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形成一圆形液体膜;2.利用注射器从中间吸气,将液体表面形成一个气泡,使其尽可能地大;3.将气泡半径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分别测量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参数;4.重复上述步骤,以去离子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再次测量气泡半径和液体参数;5.根据测量数据,利用杨-拉普拉斯方程,计算出两种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

实验结果:1.氢氧化钠溶液的表面张力大小为0.069N/m;2.去离子水的表面张力大小为0.071N/m。

实验结论:1.利用最大气泡法可以较准确地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2.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不同;3.表面张力大小的测量结果受液体参数的影响较大,应注意测量精度。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了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的实验技能,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计算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实验中精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性,应该在实验操作中尽可能地提高测量精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 ΔA,就需对其做功,其大小应与 ΔA 成正比:
-W′=σ·ΔA
(1)
它表示液体表面自动缩小趋势的大小,σ 称为比表面自由能,其量纲为 J·m-2。因其量 纲又可以写成 N·m-1,所以 σ 还可称为表面张力。其量值与溶液的成分、溶质的浓度、温
度及表面气氛等因素有关。
2、溶液的表面吸附
至于恒温水浴内恒温 10min。毛细管需垂直并注意液面位置,然后按图接好测量系统。慢慢
打开抽气瓶活塞,注意气泡形成的速率应保持稳定,通常控制在每分钟 8-12 个气泡为宜,
即数字微压微压差测量仪的读数(瞬间最大压差)约在 700-800pa 之间。读数 3 次,取平均
值。
4、测量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按实验步骤三分别测量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从稀到浓依次进行。每次测量前必须用少量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比溶液内部
大;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这种
表面浓度与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吸
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Gibbs)吸附方程:
1.3435
25%乙醇
-0.478
1.3465
30%乙醇
-0.452
1.3491
35%乙醇
-0.450
1.3516
40%乙醇
-0.422
1.3539
2.数据处理:
(1)以纯水的测量结果按方程计算 K′值。
解得 K′=σ1∕△p1=71.97*10-3N*m-1/(-0.765kpa)=0.094 (2)根据所测折光率,由实验提供的浓度-折光率工作曲线查出各溶液的浓度。

七、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七、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宁 波 工 程 学 院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化工114班 姓名 提子 序号 17 同组姓名 指导老师 胡爱珠 杨建平 实验日期 2013.5.21 实验名称 实验七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明自由能、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根据朗格缪尔公式:以c/Г对c 作图,得以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1/Г∞三、实验仪器、试剂1、仪器:最大泡压表面张力仪1套、洗耳球1个、移液管(50ml 和1ml)各1只、烧杯(500ml)2、试剂:正丁醇(分析纯)、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仪器准备与检漏将表面张力仪容器和毛细管先用洗液洗净,再顺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漂洗,烘干后按图接好。

检查是否漏气。

2、仪器常数的测定调节液面与毛细管端相切,并调节分液漏斗,使气泡由毛细管尖端成单泡逸出,且速度控制在每分钟形成气泡5-10个。

当气泡刚脱离管端的一瞬间,压力计中液位差达到最大值,此时记录下Δp 最大值;改变气泡逸出速率(控制在每分钟5-10个),再依此记录2次,取其平均值。

再由手册中查出实验温度时水的表面张力,求得仪器常数K 。

3、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变化的测定在上述体系中,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测定预先配好的正丁醇溶液的Δp 最大值,每次置换溶液前都先用新溶液润洗2次,再按2方法测定。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计算仪器常数K 和溶液表面张力γ,绘制γ-c 等温线。

室温:27.9℃ 大气压力:100.21Kpa 恒温槽温度:30℃ γ水:71.18×10-3 N/m K:1.1041×10-4c d RT dcГγ=-Kc1KcГГ∞=+c 1+Kc c 1 K K ГГГГ∞∞∞==+2RP γ∆=max 2RP γ∆=maxK p γ=∆浓度c(mol/dm3) 水0.02 0.04 0.06 0.08 0.1 0.12 0.16 0.2 0.24Δpm ax(Pa) 644.7 621.3 576.0 542.3 515.7 491.7 471.7 449.0 419.0 397.7 Δpmax1(Pa)646 622 577 542 515 493 470 451 418 398 Δpmax2(Pa)643 621 576 543 517 490 472 448 419 397 Δpmax3(Pa)645 621 575 542 515 492 473 448 420 398 γ×10-3(N/m) 71.18 68.60 63.60 59.88 56.94 54.29 52.08 49.58 46.26 43.91 由图表数据作γ-c等温线图:由图1可得Y = 0.07142-0.20629*X+0.39219*X2可以得到γ-c的关系式为Y = 0.07142-0.20629*C+0.39219*C2由此得到dγ/dc=0.78438c-0.20629将不同的c值代入上式,就可以得到在不同浓度c下的dγ/dc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卓冶13 李金阳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表面张力的意义和性质,测定不同浓度液体的表面张力。

3.熟悉表面吸附的性质及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溶剂中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加入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则它们在表面层的浓度要大于在溶液内部的浓度,加入非表面活性物质则它们在表面层的浓度比溶液内部低。

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溶液的吸附。

显然,在指定的温度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

从热力学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
T
dc d RT
c ⎪⎭⎫ ⎝⎛-
=Γσ (7—1) 式中:Γ—为溶质在单位面积表面层中的吸附量(mol ·m -
2); σ—为溶液的表面张力(N ·m -2
);
c —为溶液浓度(mol ·m -3
);;
R —气体常数,8.314J ·mol -1·K -1;
T —为绝对温度(K )。


)/(dc d σ<
0时,Γ > 0,即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时,吸附量为正值,称为正吸附,反之,当)/(dc d σ> 0时,Γ< 0称为负吸附。

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式应用范围很广,但上述形式只适用于稀溶液。

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1σ、
2σ……即可求得吸附量Γ。

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

试验装置如图(7—1)
所示。

图7—1 表面张力测定装置
1—样品管 2—毛细管 3—压瓶
4—精密数字压力计 5—大气平衡管 6—活塞 图7—2 气泡曲率半径的变化规律
将欲测表面张力的溶液装入样品管中,使毛细管的端口与液面相切,液体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减压瓶3的活塞6,使里面的水慢慢的滴出,则系统内的压力慢慢减小,毛细管2液面上受到一个比样品管中液面上大的压力,此时毛细管内液面就会下降,直到在毛细管端面形成一个稳定的气泡。

开始时气泡表面很平,曲率半径很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
径逐渐变小,形成半球时,气泡的曲率半径与毛细管的半径相等,曲率半径达最小值(如图7—2)。

气泡进一步长大,曲率半径又变大,直到气泡从毛细管口脱出。

曲率半径最小时有最大的附加压力,在压力计上就有绝对值最大的读数。

此时气泡的曲率半径就是毛细管的半径。

可见毛细管口冒出气泡所需要增加的压力(P ∆)与液体的表面张力σ成正比。

利用杨—拉普拉斯公式有:
r
h g P m σρ2=
∆⋅=∆ 式中:m P ∆—曲率半径最小时气泡的最大附加压力,单位为Pa ;
h ∆—压力计上绝对值最大的读数,,单位为mmH 2O;
ρ—水的密度;单位为 kg ·L -1
g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 m ·s -2 σ—表面张力;
r —气泡的最小曲率半径,同时也是毛细管的半径。

于是得到: h K h g r
∆=∆⋅=
ρσ2
(7—2) 式中K 与毛细管的半径有关,对同一支毛细管是常数,称为仪器常数,可由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求得,例如已知水在实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 σ,测得最大压力读数 P ∆,则
p K ∆=/σ,求出该毛细管的K 值,就可用它测定其他液体的表面张力了。

h h
P P P K ∆∆=∆∆=∆=σσσ (7—3) 式中 h h ∆∆,为精密数字压力计的最大读数。

由实验测得不同浓度时的表面张力σ,以浓度c 为横坐标,σ为纵坐标,得σ—c 曲线如图(7—3)所。

当溶液浓度较小时,σ随c 的增大而迅速下降。

溶液浓度继
o c
图7—3 表面张力及吸附等温线 图 7-4 ~ c 关系图
续增大,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渐趋平缓。

当浓度增大到某一值后,溶液的表面张力
几乎不随浓度增加而改变。

为了求得在不同浓度下的吸附量,可以利用图解法 进行计算。

如图7—3所示,在c ~σ曲线上取任意一点a ,通过a 点作曲线的切线ab 和平行于横轴的直线b a ',分别交于纵轴b b '和。

令Z b b =',则
c Z c b b dc
d -=-'=0σ 故 dc
d c Z σ
-= 将上式代入(7—1)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得到该浓度时的吸附量为:
C
-ΓC
-σb
'
b Γ
σ
Z
a
Γ
c
Γ
C
T
dc d RT
c ⎪⎭⎫ ⎝⎛-
=Γσ (7—4)
以不同的浓度对其相应的Γ作出曲线,)(c f =Γ称为吸附等温线,如图7—3中曲线
c ~Γ所示。

在一定的温度下,吸附量与溶液浓度间的关系可用Langmuir 吸附等温式表示: kc
kc
+Γ=Γ∞
1 或 ∞∞∞Γ+Γ=Γ+=Γk c k kc c 11 (7—5) 以Γ/c 对c 作图,得一直线,如图7—4所示。

该直线的斜率为∞Γ/1。

∞Γ为饱和吸附量,是溶液表面盖满一单分子层溶质的量,其单位是mol ·cm -
2。

设1 cm -2
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
数为N ,则有N =∞ΓN A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由此可以计算出当饱和吸附时,每个分子
在表面上所占据的面积,此面积亦可看作是分子的截面积: ∞
Γ=
A S N A 1
(7—6) 若已知溶液的密度ρ,摩尔质量M ,就可以计算出吸附层厚度δ。

ρ
δM
∞Γ=
(7—7)
(三)、仪器药品
DP —4W 表面张力实验仪、DP —A 精密数字微压计、电吹风、小烧杯、量筒、滴管
0.0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mol ·L -
1正丁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仪器准备和检漏
将表面张力仪的各个玻璃仪器和毛细管先用洗液,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洗涤,烘干后按图7—1安装好。

将水注入减压瓶中,然后用洗瓶将蒸馏水注入样品管中,反复用滴管调节毛细管底端平面与液面的高度,使毛细管底端平面恰好与液面相切,并且样品管与桌面垂直。

打开微压计4的电源,并将仪器的单位设置为“mmH 2O ”,在装置图大气平衡管5与大气相通的情况下,按下微压计的“采零”钮,使仪器示数为“0”。

夹紧5处的胶管,在开启活塞6,这时减压瓶3中水面下降,使体系内压力降低(实际上等于对系统抽气)。

当压力计4有一定示数(至少为-30 mmH 2O 以上)时,关闭活塞6,若两三分钟内微压计的示数不变,则说明体系不漏气,可以进行实验。

2.仪器常数的测定
打开活塞6,对体系减压,调节水流速度,使气泡由毛细管底端成单泡逸出(每分钟约20个气泡),记录微压计绝对值最大的读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再由附录中查出实验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水σ,则仪器常数K 为: 最大


h K ∆σ (7—8)
3.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将样品管中的蒸馏水全部倒出,用待测液将样品管及毛细管仔细洗涤3次,在样品管中
装入待测溶液,用上述方法测定浓度为0.0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 mol ·L -1
的正丁醇溶液的最大压力差,每个样品分别测定三次,取其平均值。

(五)、数据处理
1.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温度:13.5℃;水的表面张力水σ=×10-
3N ·m -
1;仪器常数K==
∆h /水
σ——————
样品:正丁醇
2. 计算仪器常数K 和溶液表面张力σ,并绘制c ~σ曲线。

3. 求出Г值,填入关系表,绘制Г~c 等温线。

4. 求出c/Г值,填入关系表,绘制c/Г~c 等温线。

5. 由c/Г~c 等温线的斜率求出∞Γ并计算δ和S A 值。

(六)、思考题
1. 溶液的表面为何必须得调至与毛细管端口相切?否则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 毛细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将毛细管末端插 入溶液内部,毛细管内将会有有一段水柱,产生压力,则测定管中的压力 Pr 会变小,△Pmax 会变大,测量结果偏大。

为了减少静压力的影响,应尽 可能减少毛细管的插入和深度,使插入深度△h 接近 0。

2. 气泡逸出速度过快或不成单泡,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气泡逸出速度过快或不成单泡,气泡的形成与溢出速度而不稳定,致使压力 计的读数不稳定, 不易出观察其最高点而起到较大的误差, 使表面张力测定 值偏高所以要求从毛细管中溢出的气泡必须单泡溢出, 有利于表面活性物质 在表面达到吸附平衡, 并可减少气体分子及气体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力, 才能 获得平衡的表面张力。

3. 仪器的清洁与否对所测数据有无影响?
测定时毛细管及支管试管洗涤干净,则气泡不能连续形成,而影响最大压差的测量 4. 用本法测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测定仪器常数?如何测定?
答: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的表面张力为,δ =K △H ,式中的 K 为仪器常 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蒸馏水测得,仪器常数与温度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