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色彩分析

合集下载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

电影《红⾼粱》中⾊彩艺术的运⽤与赏析2019-09-30[摘要] 当前,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们视觉审美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种视觉艺术,图像是其造型语⾔,⽽⾊彩是其造型语⾔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

影视作品的画⾯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视觉享受,⽽⼈的视觉感受在⼈的感官中最为强烈。

电影《红⾼粱》是最能反映张艺谋早期风格的⼀部经典作品。

电影中⼀个个油画似的场景,勾勒出了⼀个以红⾊为基调的“红⾼粱”世界,歌颂黄⼟⾼坡上的中华⼉⼥抗⽇⽣活的电影,⽤来祭奠那些激荡在⽆边⽆际的如⽕如荼的⾼粱地⾥的灵魂。

[关键词] 《红⾼粱》;⾊彩艺术;⼈性;魅⼒⾼粱,象征着狂野的、⾃然的⼈性,它们在风中劲舞,⾃⽣⾃灭,是世间⽣命万物的象征。

《红⾼粱》对红⾊渲染达到了⽆以复加的地步。

红⾼粱,红褂,红裤,红轿⼦,在烈⽇的灼烧下通红的汉⼦背,以及影⽚最后染满整个银幕的鲜⾎,既象征了⾯对恶势⼒的践踏,以最本质的⽅式进⾏反抗的原始⽣命⼒,也使整个电影充满了诗情画意。

《红⾼粱》,以浓烈的⾊彩、豪放的风格,歌颂了中华⼉⼥激扬亢奋的民族精神,叙事和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写实与写意联系得相得益彰,把电影语⾔的独特魅⼒发挥得淋漓尽致。

该部电影充满了神奇的⾊彩,它颂扬了⼈性的本质及⽣命的不可抗拒,对⼤⾃然⾊彩的运⽤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电影《红⾼粱》的⾊彩艺术效果《红⾼粱》中所营造出的以红⾊为基调的画⾯以及恢宏的氛围,部分来⾃于作者⾃⾝所注⼊的感情,部分则来⾃于客观事物烘托的意境,情境⾃然结合,“情与景会,意与象通”。

这正是影⽚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观众喜欢的魅⼒所在。

在这部电影意境的营造⽅⾯,⾊彩发挥了⾄关重要的作⽤。

⾊彩在电影创作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它主要依赖于⼈们的联想来获得,即⼈们通过⾊彩⽽获得的感受。

⼈物的内⼼深层次的刻画能够烘托其复杂的⼼理活动及其性格特点。

⽽要想在限定的较短时间⾥,有限的场景中来形象、细致刻画⼀个⼈的内⼼活动,那就需要能够让观众看到⼀个恰到好处的视觉载体,⽽美术⾊彩艺术的巧妙作⽤就恰好可以充当这⼀载体。

红高粱电影美学文化

红高粱电影美学文化

红高粱电影美学文化
《红高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

电影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家族和生存的故事。

从电影美学文化的角度来看,《红高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色彩运用:电影中大量运用了红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红色代表了热情、生命和爱情,黄色则代表了土地、丰收和希望。

这些颜色的运用不仅营造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赞美。

2. 视觉风格:电影采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远景镜头,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的视觉效果。

同时,电影中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红高粱地、酿酒坊等,这些象征手法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些文化内涵。

3. 音乐运用:电影中运用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如民间戏曲、唢呐等,这些音乐元素不仅为电影增添了一些地方色彩,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4. 主题表达: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家族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电影也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封建礼教、贫富差距等。

总之,《红高粱》是一部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也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赞美和思考。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红高粱色彩分析

红高粱色彩分析

影片《红高粱》色彩简析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色彩来展示影片主题,不仅能使观众视觉感官受到有力冲击,而且可以传达出导演的意念,体现影片的内涵。

《红高粱》是张艺谋色彩运用较为极致的电影之一,对该片色彩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体会色彩在电影表现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利用色彩表达深蕴。

《红高粱》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是红色。

红色既能表达热烈、喜庆、吉祥、兴奋的积极意义,也能表达敬畏、残酷、危险、血腥的消极涵义。

影片开头,女主角九儿穿着红色衣服带着红色盖头,服装的色彩表明女主角要出嫁交代了故意的开端。

九儿在花轿上也是一片红色,显示出她性格不屈服,和对生命的希望,以及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本片除了红色为主就是黄色,男主角是黄土地的汉子,说明他的性格豪爽敢作敢当无所畏惧。

在抬轿的过程中,镜头里表现出的是整片黄土地的一点红,红黄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在旧社会妇女受压迫的年代,父母之命不可违的悲惨命运。

在花轿里,九儿拿出的剪刀在喜服红色的映衬下,显示出她想要结束生命的危险信号,但她坚强的性格又使她打消了寻短见的念头。

花轿经过绿色的高粱地时,“万绿丛中一点红”代表着希望,说明九儿的命运有希望出现转机。

九儿第一次从花轿出走出来,站在绿色高粱地里向男主角使眼色,这暗示出他就是拯救九儿悲惨命运的人。

限的恐惧,九儿手里的剪刀被红色照亮,既说明她心怀一丝希望,但也预示了危险的信号。

回娘家的路上,九儿奔向太阳,金黄色下她的身影说明她正在走向光明。

她独身经过绿色高粱地,也说明九儿的命运即将在这里发生改变。

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时,镜头里一片片狂舞的绿高粱给人一种生命的神圣感,这里将是新生命的开端。

随后,一个远景镜头里,火烧云的天气下与油油的高粱地形成强烈反差,这说明他们新生的爱情即将接受考验,面临危险。

九二跟她爹回到家后,九儿的一身红色与家中黑灰的冷色调形成对比,显得二者格格不入,预示九儿与这个家的决裂。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浅论莫言《红高粱》中色彩意象(可编辑)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浅论莫言《红高粱》中色彩意象(可编辑)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论莫言《红高粱》中色彩意象(可编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论莫言《红高粱》中色彩意象浅论莫言《红高粱》中色彩意象内容摘要:在莫言小说的成熟期,其代表作《红高粱》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抗日的血歌,民族的精魂。

其中,以红色、绿色为主导,以红绿之外其他各种色彩为辅的色彩意象群无疑在整个小说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是《红高粱》的主题所在,也是“红高粱”成为评论界的焦点所在。

这三类色彩意象群的价值及其影响将成为本论文讨论的支点。

关键词:莫言《红高粱》色彩意象群先锋派作家中,莫言以其天马行空、独树一帜的艺术及手笔蜚声文坛,他以无功利的状态,以一种反传统的审美方式??审丑,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抗日的浴血图?。

读过《红高粱》的人,我想或多或少都会被其朴实的高密东北乡气息所动容,亦会为其极具张力的叙述语言风格所惊心。

《红高粱》叙述了一个中原土匪家族在民族反侵略战争时期的历史故事。

故事中以“豆官”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亲缘叙述者”方式来叙述爷爷奶奶辈的抗日生存故事?。

而莫言为人叫奇的是,他以审丑及身体感觉的方式,扎根农民、扎根高密东北乡,对那个时期人物的粗俗性格、残酷的杀戮画面进行描摹,展示了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高密东北乡?。

现代评论家,大多以莫言的叙述视角|、审丑艺术这两方面入手,对莫言文本进行品评。

但是,我个人认为莫言的《红高粱》之所以能蜚声文坛甚至流传于世,除了上述两个特殊的支点,更在于莫言以感觉来注入文本色彩意象群。

《红高粱》中,大量色彩意象群的运用,不仅仅是为“红高粱”抹上了一道永恒的“酥红”,更重要的是此类色彩意象群在整篇小说中的价值非同一般。

以红色为主导的色彩意象群,从始于末贯穿着抗日血歌和民族精神,以绿色为主导的色彩意象群穿梭于红高粱中,展示反民族侵略战争中乡村人民的愤怒、血歌与希望。

而其他上十种的色彩意象群,则自如运用其中,为《红高粱》抹上了奇异的魔幻色彩。

论电影《红高粱》画面色彩渲染对其主题的表现

论电影《红高粱》画面色彩渲染对其主题的表现

论电影《红高粱》画面色彩渲染对其主题的表现刘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电影《红高粱》是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1989年所拍摄的一部关于民族史和家族史的传奇故事。

其原著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然而经过张艺谋的改编,故事的背景被搬到了陕西。

张艺谋凭着自身对于这片土地的了解以及对于莫言小说的理解,经过艺术创作和融合之后,创造出了这一部举世闻名的电影。

对张艺谋本人来说,电影语言的运用以及色彩光影对于这部电影艺术效果的表达,都是其十分熟悉的技巧。

而作为其第一部商业电影,《红高粱》中所展现出的色彩表达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则更加直接地说明了张艺谋在这方面所拥有的才能。

在今天我们回看红高粱这部传奇电影,仍然可以从其中的镜头运用和色彩表达当中感受到其主题强烈的表达。

本文将就《红高粱》这部电影来谈一谈电影中的色彩渲染与其主题表达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红高粱》色彩渲染主题表达张艺谋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1-0160-04张艺谋作为我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其作品的门类十分广泛,有早期直供戛纳影节的文艺片,也有后来风格成熟的商业片。

但无论是在哪一种类型的电影中,其执导电影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其对于色彩的强烈敏感和直观表达。

无论是在他的第一部商业电影《红高粱》当中冲天的红色,还是在票房大片《英雄》当中鲜明色彩的对撞,亦或是在最新的电影《影》当中水墨黑白的色彩对比,色彩一直是张艺谋展现其作品,表达其心中故事的主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张艺谋第一部风格成熟的电影,《红高粱》十分典型地展现了这种特征,其中贯穿整部电影的红色与电影的主题全方位契合,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电影创作者对于故事的深入理解以及情感表达。

因此,今天我们再回看这部经典的电影,理解其中的故事意蕴和主题,就必须去深入分析其中的画面表达和色彩渲染。

一、电影红高粱的主题(一)乡土叙事在80年代的文学浪潮当中,小说《红高粱》作为乡土叙事中的重要排头兵,引起了文艺界广泛的讨论,这同时也引发了张艺谋对于这部小说的关注。

红高粱色彩分析

红高粱色彩分析

《红高粱》色彩分析张艺谋是一个十分擅长运用色彩的导演,他尤其喜欢使用红色,而《红高粱》这部电影恰恰使用了大量的红色,奠定了红色的基调。

红色,既能表达热烈、喜庆、吉祥、兴奋的积极意义,也能表达敬畏、残酷、危险、血腥的消极涵义。

在影片的开头,女主角九儿穿着红色衣服带着红色盖头,坐在红色的轿子上,一身红色表明女主角要出嫁交代了故事的开端。

开头除了红色,还有黄色,男主角是黄土地的汉子,说明他的性格豪爽敢作敢当无所畏惧。

在抬轿的过程中,镜头里表现出的是整片黄土地,红色的轿子与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那一点红色代表着当时的妇女地位,黄土地代表着压迫,表现出在封建时代,妇女地位的卑微,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自由。

新婚当晚,屋里除了微弱的灯光外,就是大片黑色和九儿身上的红色,黑色代表九儿无限的恐惧,外面天空的蓝色预示着即将发生危险的事。

在回娘家时,路过绿色的高粱地,绿色代表生命,片头也出现了这片高粱地,说明即将再次发生生命的转折。

一个大全景,绿色的高粱地和深色的天空形成对比,表现出男女主角的爱情将受到挫折和考验。

回到家中,女主的红色和家中的黑色形成对比,表现出与家里关系的不和,预示着即将决裂。

而老掌柜死后,外面的强光和抛洒的高粱酒和剪纸的红色预示着女主将获得新生,希望。

造酒时被男主破坏,画面并没有变成代表愤怒的暗红色,而是变成代表希望的金黄色,表现出热烈与喜庆的气氛,也说明日子的红火和生命的灿烂。

在祭奠罗汉时,红色蜡烛,红色高粱酒,红色的光,表现出他们的愤怒和为罗汉报仇的决心,而出现深蓝色的天空和黑色的石头,暗示结局。

在家中准备外出报仇时,送行的酒宴中,血红色的高粱酒,代表着危险与血腥,暗示着结局。

在送行中,女主穿着白色的衣服,与血红色的高粱酒相互照应,暗示了结局时女主的死亡。

最后女主中枪时,使用红色的画面和喜庆的音乐,以喜衬悲,暗示最后结局女主和日本人同归于尽,烘托了一种悲伤的气氛。

结局是男主的视角,世界变成红色,表现出他内心的悲伤,日食发生了,世界变成了红色海洋,红色的高粱杆高速摇摆,预示着生命的崛起和抗战的继续。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高粱色彩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影片《红高粱》色彩简析
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色彩来展示影片主题,不仅能使观众视觉感官受到有力冲击,而且可以传达出导演的意念,体现影片的内涵。

《红高粱》是张艺谋色彩运用较为极致的电影之一,对该片色彩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体会色彩在电影表现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利用色彩表达深蕴。

《红高粱》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是红色。

红色既能表达热烈、喜庆、吉祥、兴奋的积极意义,也能表达敬畏、残酷、危险、血腥的消极涵义。

影片开头,女主角九儿穿着红色衣服带着红色盖头,服装的色彩表明女主角要出嫁交代了故意的开端。

九儿在花轿上也是一片红色,显示出她性格不屈服,和对生命的希望,以及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本片除了红色为主就是黄色,男主角是黄土地的汉子,说明他的性格豪爽敢作敢当无所畏惧。

在抬轿的过程中,镜头里表现出的是整片黄土地的一点红,红黄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在旧社会妇女受压迫的年代,父母之命不可违的悲惨命运。

在花轿里,九儿拿出的剪刀在喜服红色的映衬下,显示出她想要结束生命的危险信号,但她坚强的性格又使她打消了寻短见的念头。

花轿经过绿色的高粱地时,“万绿丛中一点红”代表着希望,说明九儿的命运有希望出现转机。

九儿第一次从花轿出走出来,站在绿色高粱地里向男主角使眼色,这暗示出他就是拯救九儿悲惨命运的人。

新婚当晚,屋里除了微弱的灯光外,就是大片黑色和九儿身上的红色,黑色代表九儿无限的恐惧,九儿手里的剪刀被红色照亮,既说明她心怀一丝希望,但也预示了危险的信号。

回娘家的路上,九儿奔向太阳,金黄色下她的身影说明她正在走向光明。

她独身经过绿色高粱地,也说明九儿的命运即将在这里发生改变。

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时,镜头里一片片狂舞的绿高粱给人一种生命的神圣感,这里将是新生命的开端。

随后,一个远景镜头里,火烧云的天气下与油油的高粱地形成强烈反差,这说明他们新生的爱情即将接受考验,面临危险。

九二跟她爹回到家后,九儿的一身红色与家中黑灰的冷色调形成对比,显得二者格格不入,预示九儿与这个家的决裂。

老掌柜死后,九儿用红高粱酒驱除霉气,并剪了红色福字,加上屋外强烈的光线以及旺盛的火苗,都说明九儿获得了新生,红色驱散了霉气,带来了希望。

在九儿去烧酒屋时,和男主角破坏新酒时,主色调都是金黄色,金黄色是所有颜色的一个顶端,暗示着接下来烧酒将到达一个顶峰。

红红的火焰与刚酿出的红高粱酒,表现出热烈与喜庆的气氛,也说明日子的红火和生命的灿烂。

罗汉大哥死后,九儿要为之报仇时,院子里熊熊火焰不是暗红,而是金黄,暗示着大家心中的怒火以及誓死和日本人拼到底的决心。

当男人们在外面准备报仇时,九儿在家准备丰盛的饭菜,这时的高粱酒如血般红,暗示着危险与血腥,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毫不畏惧。

九儿穿着影片中第一次穿上的白色衣服,也预示她即将面临死亡。

在一场激烈交战后,孩子周围一片黑暗,表现出他目睹亲人死去的无限恐惧,但身后处在金黄色阳光下的男主角矗立着,他没有辜负九儿的期望,大仇得报.
紧接着,一边是倒在血泊和红土里的人们,一边是金黄色的饭桌,表现了已然发生的事实的残酷。

日食发生了,世界变成了红色海洋,红色的高粱杆高速摇摆,预示着生命的崛起和抗战的继续。

由此,全剧终,整部电影给了红色无数的含义,喜庆,新生,生命力,血腥,死亡,结束。

《红高粱》用红色谱了一首用生命绝地反击的赞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