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3.0数据文件格式
EICAD3.0说明

EICAD简介目录1. 目录 (2)2. 1.系统概况 (3)2.1 1.1 创新道路设计领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理念 (4)2.2 1.2 构建智能化实体及其内部关联 (4)2.3 1.3 高交互式和可视化地创建道路模型 (4)2.4 1.4 出色的可视化性能 (4)2.5 1.5 突破内存限制的64位操作系统,支持大型工程设计项目 (4)3. 2.数字地面模型 (4)3.1 2.1 支持大型数据集、多种显示模式的数模实体 (6)3.2 2.2 MeshEditor程序支持快捷、高效的模型编辑 (6)3.3 2.3 支持道路设计过程中实时剖切 (6)3.4 2.4 进行场地整平设计 (6)4. 3.路线平面设计 (6)4.1 3.1 智能化“道路中线”实体 (7)4.2 3.2 更加快捷的平面设计和编辑功能 (7)4.3 3.3 实时联动设计 (7)5. 4.纵断面设计 (7)5.1 4.1 “拉坡图”实体 (8)5.2 4.2 智能化“竖曲线”实体 (8)5.3 4.3 实时变化的监视断面 (8)6. 5.横断面设计 (8)6.1 5.1 路基模板实体 (9)6.2 5.2 超高实体 (9)6.3 5.3 边坡模板实体 (9)6.4 5.4 道路模型实体 (9)7. 6.图表生成 (9)7.1 6.1 智能“图框”实体 (10)7.2 6.2 图纸集管理 (10)1. 目录1 系统概况(见 [标题编号.])1.1 创新道路设计领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理念1.2 构建智能化实体及其内部关联1.3 高交互式和可视化地创建道路模型1.4 出色的可视化性能1.5 突破内存限制的64位操作系统,支持大型工程设计项目2 数字地面模型(见 [标题编号.])2.1 支持大型数据集、多种显示模式的数模实体2.2 MeshEditor程序支持快捷、高效的模型编辑2.3 支持道路设计过程中实时剖切2.4 进行场地整平设计3 路线平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3.1 智能化"道路中线"实体3.2 更加快捷的平面设计和编辑功能3.3 实时联动设计4 纵断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4.1 "拉坡图"实体4.2 智能化"竖曲线"实体4.3 实时变化的监视断面5 横断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5.1 路基模板实体5.2 超高实体5.3 边坡模板实体5.4 道路模型实体6 图表生成(见 [标题编号.])6.1 智能"图框"实体6.2 图纸集管理2. 1.系统概况1. 系统概况狄诺尼集成交互式道路与立交设计系统EICAD 3.0汇集了近十年来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领域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彻了全三维化设计的新理念,设计过程中可实时观察道路模型的三维状态;实现了一套智能化自定义实体及其底层联动机制,通过夹点编辑和双击编辑功能,设计命令大大减少,而设计功能更加丰富,可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
EICAD3.0说明

EICAD简介目录1. 目录 (2)2. 1.系统概况 (3)2.1 1.1 创新道路设计领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理念 (4)2.2 1.2 构建智能化实体及其内部关联 (4)2.3 1.3 高交互式和可视化地创建道路模型 (4)2.4 1.4 出色的可视化性能 (4)2.5 1.5 突破内存限制的64位操作系统,支持大型工程设计项目 (4)3. 2.数字地面模型 (4)3.1 2.1 支持大型数据集、多种显示模式的数模实体 (6)3.2 2.2 MeshEditor程序支持快捷、高效的模型编辑 (6)3.3 2.3 支持道路设计过程中实时剖切 (6)3.4 2.4 进行场地整平设计 (6)4. 3.路线平面设计 (6)4.1 3.1 智能化“道路中线”实体 (7)4.2 3.2 更加快捷的平面设计和编辑功能 (7)4.3 3.3 实时联动设计 (7)5. 4.纵断面设计 (7)5.1 4.1 “拉坡图”实体 (8)5.2 4.2 智能化“竖曲线”实体 (8)5.3 4.3 实时变化的监视断面 (8)6. 5.横断面设计 (8)6.1 5.1 路基模板实体 (9)6.2 5.2 超高实体 (9)6.3 5.3 边坡模板实体 (9)6.4 5.4 道路模型实体 (9)7. 6.图表生成 (9)7.1 6.1 智能“图框”实体 (10)7.2 6.2 图纸集管理 (10)1. 目录1 系统概况(见 [标题编号.])1.1 创新道路设计领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理念1.2 构建智能化实体及其内部关联1.3 高交互式和可视化地创建道路模型1.4 出色的可视化性能1.5 突破内存限制的64位操作系统,支持大型工程设计项目2 数字地面模型(见 [标题编号.])2.1 支持大型数据集、多种显示模式的数模实体2.2 MeshEditor程序支持快捷、高效的模型编辑2.3 支持道路设计过程中实时剖切2.4 进行场地整平设计3 路线平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3.1 智能化"道路中线"实体3.2 更加快捷的平面设计和编辑功能3.3 实时联动设计4 纵断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4.1 "拉坡图"实体4.2 智能化"竖曲线"实体4.3 实时变化的监视断面5 横断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5.1 路基模板实体5.2 超高实体5.3 边坡模板实体5.4 道路模型实体6 图表生成(见 [标题编号.])6.1 智能"图框"实体6.2 图纸集管理2. 1.系统概况1. 系统概况狄诺尼集成交互式道路与立交设计系统EICAD 3.0汇集了近十年来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领域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彻了全三维化设计的新理念,设计过程中可实时观察道路模型的三维状态;实现了一套智能化自定义实体及其底层联动机制,通过夹点编辑和双击编辑功能,设计命令大大减少,而设计功能更加丰富,可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
EICAD横断面设计文件格式

EICAD横断面设计文件格式以下介绍在EICAD横断面设计模块中用到的八种数据文件的格式,其他数据文件格式请参见平面、纵断面模块的帮助内容。
横断面设计模块特有的八种文件包括:以下介绍在EICAD横断面设计模块中用到的八种数据文件的格式,其他数据文件格式请参见平面、纵断面模块的帮助内容。
横断面设计模块特有的八种文件包括:1、填挖边坡文件 (*.bp):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左右侧采用的边坡模板文件名。
2、挡墙设计文件 (*.dq):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左右侧采用的挡墙模板文件名。
3、边沟设计文件 (*.bg):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左右侧边沟的起、终点高程。
4、清除表土厚度文件 (*.btg):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左右侧清除表土的厚度。
5、土石比例文件 (*.tsb):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填土比例和填石比例,以及六类土挖方比例系数。
6、端部设计文件 (*.tra): 描述立交端部两相邻分岔的起、终点桩号,以及分岔起、终点到路基边缘的位置与距离。
7、老路补强文件 (*.ll): 描述上、中、下补强层厚度,以及指定桩号范围内,老路路面左、右边缘位于新路中心线的偏距。
8、边坡宽度文件 (*.kd): 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起终点边坡宽度。
9、横地面线文件(*.hdx): 描述各设计断面原始地面线数据。
10、路基挖台阶文件(*.WTJ)格式:描述路基挖台阶的桩号范围和台阶尺寸参数。
此外,在EICAD横断面设计命令执行过程中会生成一些内部交换用的数据文件,这些文件会自动保存以道路名命名。
保存的数据内容有:路基设计、土方数量等多种数据文件:(?.Ljb、?.Are、?.Zdx、?.Bpx、?.lps、?.dqa、?.3dd、?.bta、?.bpl、?.fha、?.lla、?.dqw、?.bph),以上各种文件均为生成各种设计图表使用。
其中:*.Ljb―路基表数据文件,以生成路基设计表;*.Are―断面面积数据文件,以生成土方表;*.Zdx―占地宽数据文件,以生成占地表、图;*.Bpx―边坡线数据文件,以生成总体图边线;*.lps―边沟排水数据文件,以生成排水表;*.dqa―挡墙面积数据文件,以生成挡墙工程量表;*.3dd―三维数据文件,以进行道路三维建模;*.bta―清表土数据文件,以生成清表土方表;*.bpl―防护边坡长数据文件,以生成防护工程量表;*.fha―护坡面积数据文件,以生成护坡工程量表;*.lla―老路补强数据文件,以计算老路补强工程量;*.dqw―挡墙挖基数据文件,以生成挡墙挖基工程量表;*.bph―坡角高程数据文件,以参照进行边沟设计;填挖边坡文件(*.BP)格式文件后缀: BP文件作用:描述指定桩号范围内,左右侧采用的边坡模板文件名。
EI3.0数据文件格式解读

集成交互式道路路线设计系统—EICAD用户手册附录第163页第八篇附录目录1、EICAD道路设计文件格式 (165)1.1桩号断链文件(*.DL)格式 (165)1.2道路横断面宽度文件(*.HDM)格式 (165)1.3超高文件(*.CG )格式 (167)1.4构造物信息文件(*.GZX)格式 (169)1.5桩号序列文件(*.ST)格式 (171)2、EICAD平面设计文件格式 (171)2.1交点线文件(*.JDX)格式 (172)2.2 交点设计文件(*.JD)格式 (172)2.3 交点数据文件(*.JDD)格式 (174)2.4 积木法线形单元文件(*.ICD)格式 (174)2.5 平曲线参数文件(*.PAR)格式 (175)2.6 单元设计要素文件(*.DYD)格式 (176)2.7 逐桩坐标和逐桩资料文件(*.INF)格式 (176)2.8道路横断面模型文件(*.3DD)格式 (177)2.9 坐标控制点文件(*.ZBD)格式 (177)2.10 计算边桩坐标时使用的输入文件(*.TXT)格式 (177)2.11变速车道参数文件(*.BSD)格式 (178)3、EICAD纵断面设计文件格式 (180)3.1 竖曲线文件(*.SQX)格式 (180)3.2 纵地面线文件(*.DMX)格式 (181)3.3 控制点文件(*.KZD)格式 (181)3.4 地质概况文件(*.DGK)格式 (181)3.5 结构物文件(*.JGW)格式 (182)3.6 街沟设计文件(*.JGS)格式 (183)3.7 横地面线文件(*.HDX)格式 (183)3.8 桥梁文件(*.QL)格式 (184)3.9 标注文件(*.BZ)格式 (184)3.10 基点高程文件(*.JGC)格式 (185)3.11 雨水口位置文件(*.JGK)格式 (185)4、EICAD横断面设计文件格式 (186)4.1填挖边坡文件(*.BP)格式 (186)南京狄诺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AD事业部第164页集成交互式道路路线设计系统—EICAD用户手册附录4.2挡墙设计文件(.DQ)格式 (187)4.3边沟设计文件(*.BG)格式 (187)4.4清除表土厚度文件(*.BTG)格式 (187)4.5土石比例文件(*.TSB)格式 (188)4.6钻探资料文件(*.ZZL)格式 (188)4.7端部文件(*.TRA)格式 (189)4.8老路补强文件(*.LL)格式 (189)4.9边坡宽度文件(*.KD)格式 (189)4.10视距台宽度文件(*.SJT)格式 (190)南京狄诺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AD事业部集成交互式道路路线设计系统—EICAD用户手册附录第165页1、EICAD道路设计文件格式EICAD V1.20版以后,随程序安装附带的“EICAD项目数据环境”(EiDatEnv.exe)程序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编辑功能,可以替代Windows系统的记事本,作为编辑数据文件的工具。
激光点云数据格式标准

激光点云数据格式标准
激光点云数据格式标准是一种将三维空间中的点以坐标形式进行存储的文件格式,用于激光雷达、三维扫描仪等设备采集的数据。
激光点云数据格式标准有多种,其中常见的有ASCII格式和二进制格式。
ASCII格式以文本形式表示点云数据,每个点以一行为单位,包括点的坐标和可能的属性信息,如颜色、反射率等。
这种格式的优点是易于阅读和编辑,但缺点是文件较大,存储和传输效率较低。
二进制格式则将点云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进行存储,通常使用压缩算法来减小文件大小。
二进制格式的优点是存储和传输效率高,但缺点是不易于阅读和编辑。
在实际应用中,激光点云数据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特点选择不同的格式标准。
例如,对于大规模的点云数据,可能会选择使用分块的方式进行存储和传输,以提高处理效率。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激光点云数据格式标准也在不断涌现,如Open3D等开源库提供了多种格式转
换和处理的工具,为激光点云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总的来说,激光点云数据格式标准的发展是随着激光雷达、三维扫描仪等设备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完善的。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激光点云数据格式标准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智能感知、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
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格式

一、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格式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是指由数据采集器处理后,存储到计算机硬盘中的数据文件。
它是自动气象站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接口数据文件。
1、组成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由以下文件组成:2、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ZIIiiiMM.YYY,简称Z文件,文件名中,Z为指示符;IIiii 为区站号;MM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YYY为年份的后3位。
⑪Z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每一条记录218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⑫Z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Z文件是否存在,如无当月Z文件,则生成该文件,将全月逐日逐时各要素的位置一律存入相应字长的“-”字符(即减号)。
⑬Z文件按北京时计时,以北京时的00分数据作为正点定时数据。
①经度和纬度的分保留两位,高位不足补“0”,如北纬32度02分存“3202”。
②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观测场拔海高度: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存入。
③自动站型号标识:I型自动站存入“1”、Ⅱ型自动站存入“2”,milos系列自动站存入“3”。
④各传感器标识:有该项目存“1”,无该项目存“0”。
⑤干湿表通风系数Ai值:扩大107倍后存入。
例如Ai=0.000667,则存入6670。
⑥版本号:在第一条记录的最后5个字节中写上V3.00,以便版本升级和功能扩展。
⑮Z文件中每一时次为一条记录,每日24条记录。
记录号的计算方法:N=D 24+T-19式中,N:记录号;D:北京时日期(月末一天21~23时的日期D 取0);T:北京时。
如每月1日第2条记录应为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21时的数据,这时N=2,如4日23时,则N=100。
Z文件中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54个要素的正点值,以ASCII字符写入,除能见度和最小能见度为5个字节外,其它每个要素长度为4字节,最后两位为回车换行符。
EICAD3.0说明.pdf

EICAD简介目录1. 目录 (2)2. 1.系统概况 (3)2.1 1.1 创新道路设计领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理念 (4)2.2 1.2 构建智能化实体及其内部关联 (4)2.3 1.3 高交互式和可视化地创建道路模型 (4)2.4 1.4 出色的可视化性能 (4)2.5 1.5 突破内存限制的64位操作系统,支持大型工程设计项目 (4)3. 2.数字地面模型 (4)3.1 2.1 支持大型数据集、多种显示模式的数模实体 (6)3.2 2.2 MeshEditor程序支持快捷、高效的模型编辑 (6)3.3 2.3 支持道路设计过程中实时剖切 (6)3.4 2.4 进行场地整平设计 (6)4. 3.路线平面设计 (6)4.1 3.1 智能化“道路中线”实体 (7)4.2 3.2 更加快捷的平面设计和编辑功能 (7)4.3 3.3 实时联动设计 (7)5. 4.纵断面设计 (7)5.1 4.1 “拉坡图”实体 (8)5.2 4.2 智能化“竖曲线”实体 (8)5.3 4.3 实时变化的监视断面 (8)6. 5.横断面设计 (8)6.1 5.1 路基模板实体 (9)6.2 5.2 超高实体 (9)6.3 5.3 边坡模板实体 (9)6.4 5.4 道路模型实体 (9)7. 6.图表生成 (9)7.1 6.1 智能“图框”实体 (10)7.2 6.2 图纸集管理 (10)1. 目录1 系统概况(见 [标题编号.])1.1 创新道路设计领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理念1.2 构建智能化实体及其内部关联1.3 高交互式和可视化地创建道路模型1.4 出色的可视化性能1.5 突破内存限制的64位操作系统,支持大型工程设计项目2 数字地面模型(见 [标题编号.])2.1 支持大型数据集、多种显示模式的数模实体2.2 MeshEditor程序支持快捷、高效的模型编辑2.3 支持道路设计过程中实时剖切2.4 进行场地整平设计3 路线平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3.1 智能化"道路中线"实体3.2 更加快捷的平面设计和编辑功能3.3 实时联动设计4 纵断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4.1 "拉坡图"实体4.2 智能化"竖曲线"实体4.3 实时变化的监视断面5 横断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5.1 路基模板实体5.2 超高实体5.3 边坡模板实体5.4 道路模型实体6 图表生成(见 [标题编号.])6.1 智能"图框"实体6.2 图纸集管理2. 1.系统概况1. 系统概况狄诺尼集成交互式道路与立交设计系统EICAD 3.0汇集了近十年来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领域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彻了全三维化设计的新理念,设计过程中可实时观察道路模型的三维状态;实现了一套智能化自定义实体及其底层联动机制,通过夹点编辑和双击编辑功能,设计命令大大减少,而设计功能更加丰富,可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
EICAD3.0说明.

EICAD简介目录1. 目录 (2)2. 1.系统概况 (3)2.1 1.1 创新道路设计领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理念 (4)2.2 1.2 构建智能化实体及其内部关联 (4)2.3 1.3 高交互式和可视化地创建道路模型 (4)2.4 1.4 出色的可视化性能 (4)2.5 1.5 突破内存限制的64位操作系统,支持大型工程设计项目 (4)3. 2.数字地面模型 (4)3.1 2.1 支持大型数据集、多种显示模式的数模实体 (6)3.2 2.2 MeshEditor程序支持快捷、高效的模型编辑 (6)3.3 2.3 支持道路设计过程中实时剖切 (6)3.4 2.4 进行场地整平设计 (6)4. 3.路线平面设计 (6)4.1 3.1 智能化“道路中线”实体 (7)4.2 3.2 更加快捷的平面设计和编辑功能 (7)4.3 3.3 实时联动设计 (7)5. 4.纵断面设计 (7)5.1 4.1 “拉坡图”实体 (8)5.2 4.2 智能化“竖曲线”实体 (8)5.3 4.3 实时变化的监视断面 (8)6. 5.横断面设计 (8)6.1 5.1 路基模板实体 (9)6.2 5.2 超高实体 (9)6.3 5.3 边坡模板实体 (9)6.4 5.4 道路模型实体 (9)7. 6.图表生成 (9)7.1 6.1 智能“图框”实体 (10)7.2 6.2 图纸集管理 (10)1. 目录1 系统概况(见 [标题编号.])1.1 创新道路设计领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理念1.2 构建智能化实体及其内部关联1.3 高交互式和可视化地创建道路模型1.4 出色的可视化性能1.5 突破内存限制的64位操作系统,支持大型工程设计项目2 数字地面模型(见 [标题编号.])2.1 支持大型数据集、多种显示模式的数模实体2.2 MeshEditor程序支持快捷、高效的模型编辑2.3 支持道路设计过程中实时剖切2.4 进行场地整平设计3 路线平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3.1 智能化"道路中线"实体3.2 更加快捷的平面设计和编辑功能3.3 实时联动设计4 纵断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4.1 "拉坡图"实体4.2 智能化"竖曲线"实体4.3 实时变化的监视断面5 横断面设计(见 [标题编号.])5.1 路基模板实体5.2 超高实体5.3 边坡模板实体5.4 道路模型实体6 图表生成(见 [标题编号.])6.1 智能"图框"实体6.2 图纸集管理2. 1.系统概况1. 系统概况狄诺尼集成交互式道路与立交设计系统EICAD 3.0汇集了近十年来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领域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彻了全三维化设计的新理念,设计过程中可实时观察道路模型的三维状态;实现了一套智能化自定义实体及其底层联动机制,通过夹点编辑和双击编辑功能,设计命令大大减少,而设计功能更加丰富,可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成交互式道路路线设计系统—EICAD用户手册附录第163页第八篇附录目录1、EICAD道路设计文件格式 (165)1.1桩号断链文件(*.DL)格式 (165)1.2道路横断面宽度文件(*.HDM)格式 (165)1.3超高文件(*.CG )格式 (167)1.4构造物信息文件(*.GZX)格式 (169)1.5桩号序列文件(*.ST)格式 (171)2、EICAD平面设计文件格式 (171)2.1交点线文件(*.JDX)格式 (172)2.2 交点设计文件(*.JD)格式 (172)2.3 交点数据文件(*.JDD)格式 (174)2.4 积木法线形单元文件(*.ICD)格式 (174)2.5 平曲线参数文件(*.PAR)格式 (175)2.6 单元设计要素文件(*.DYD)格式 (176)2.7 逐桩坐标和逐桩资料文件(*.INF)格式 (176)2.8道路横断面模型文件(*.3DD)格式 (177)2.9 坐标控制点文件(*.ZBD)格式 (177)2.10 计算边桩坐标时使用的输入文件(*.TXT)格式 (177)2.11变速车道参数文件(*.BSD)格式 (178)3、EICAD纵断面设计文件格式 (180)3.1 竖曲线文件(*.SQX)格式 (180)3.2 纵地面线文件(*.DMX)格式 (181)3.3 控制点文件(*.KZD)格式 (181)3.4 地质概况文件(*.DGK)格式 (181)3.5 结构物文件(*.JGW)格式 (182)3.6 街沟设计文件(*.JGS)格式 (183)3.7 横地面线文件(*.HDX)格式 (183)3.8 桥梁文件(*.QL)格式 (184)3.9 标注文件(*.BZ)格式 (184)3.10 基点高程文件(*.JGC)格式 (185)3.11 雨水口位置文件(*.JGK)格式 (185)4、EICAD横断面设计文件格式 (186)4.1填挖边坡文件(*.BP)格式 (186)南京狄诺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AD事业部第164页集成交互式道路路线设计系统—EICAD用户手册附录4.2挡墙设计文件(.DQ)格式 (187)4.3边沟设计文件(*.BG)格式 (187)4.4清除表土厚度文件(*.BTG)格式 (187)4.5土石比例文件(*.TSB)格式 (188)4.6钻探资料文件(*.ZZL)格式 (188)4.7端部文件(*.TRA)格式 (189)4.8老路补强文件(*.LL)格式 (189)4.9边坡宽度文件(*.KD)格式 (189)4.10视距台宽度文件(*.SJT)格式 (190)南京狄诺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AD事业部集成交互式道路路线设计系统—EICAD用户手册附录第165页1、EICAD道路设计文件格式EICAD V1.20版以后,随程序安装附带的“EICAD项目数据环境”(EiDatEnv.exe)程序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编辑功能,可以替代Windows系统的记事本,作为编辑数据文件的工具。
以下介绍在EICAD道路设计中用到的五种数据文件的格式和说明,包括:桩号断链文件(*.DL):路线中断链桩号描述。
道路横断面宽度文件(*.HDM):描述道路各部位宽度、加宽形式,以及路槽深度等参数的文件。
道路超高文件(*.CG):描述道路超高过渡形式、超高值的文件。
构造物文件(*.GZX):描述桥梁、涵洞、通道和隧道等构造物参数的文件,包括:构造物的中心桩号、起终点桩号、斜交角度及其描述等内容。
桩号序列文件(*.ST):保存一系列桩号和说明数据。
1.1桩号断链文件(*.DL)格式【文件后缀】:DL【文件来源】:由"Ei_BCManager 断链信息管理器"命令生成,或用户创建。
【文件用途】:用于说明桩号断链,没有断链时不用填写。
有断链时,要求建立一个扩展名为DL 的文件。
例如:桩号初始化时,为路线提供断链分段信息。
【文件格式】:ZH1、ZH2每行两个数据,文件的第一行两个数据为第一条断链的终点桩号和第二条断链的起点桩号,第二行为第二条断链的终点桩号和第三条断链的起点桩号…,以此类推。
关于段落号的约定是:第一条断链的段落号为1,第二条断链的段落号为2…,以此类推。
【文件示例】:15600.000 15599.26520099.231 20000.0001.2道路横断面宽度文件(*.HDM)格式【文件后缀】:HDM【文件来源】:由"Ei_DefineOffset 定义路线横断面"命令,或"Ei_SearchOffset 搜索路线横断面数据"生成。
【文件用途】:描述道路路槽深度、标准横断面各部宽度。
用于绘制道路横断面各部偏置线,并为道路横断面设计、三维建模提供数据。
参见:EICAD中考虑的三种道路加宽方式【公路横断面文件的格式】:n [m]st0 h0 h1 h2 [d0]... ...st sa ha ca cenl cen2 cb hb sb [ d ]南京狄诺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AD事业部第166页集成交互式道路路线设计系统—EICAD用户手册附录... ...其中:n—为后面接连有几行 [ st0 h0 hl h2 ]st0—桩号,自起点至终点,凡h0、h1、h2变化处均写一行h0—中央分隔带高,如无中央分隔带,则取h0=0.0(m)h1—行车道路槽深(m)h2—硬路肩路槽深(m)m—路面宽度渐变方式,m=1或不填写m表示线性变化,m=3为三次抛物线变宽,m=4为四次方抛物线变宽,其它值无效。
st—宽度变化处的桩号sa、sb—土路肩宽(m)ha、hb—硬路肩宽(m)ca、cb—行车道宽(m)cen1、cen2—中央分隔带宽(m)d0、d—有断链时,st0、st的段落号,无断链时不能填写。
公路的路面路基结构示意如下图:【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格式如下】:<str>n [m]st0 H0 H1 H2 h0 h1 h2I0 I1 I2 I3 I4 I5 [d0]... ...st sa ha fa ca cenl cen2 cb fb hb sb [ d ]... ...其中:str—横断面数据格式判别字符串,该字符串必须为city (大小写均可)n—为后面接连有几行[st0 H0 H1 H2 h0 h1 I0 I1 I2 I3 I4 I5 ]st0—桩号,自起点至终点,凡H0、H1、H2、h0、h1、I0、I1、I2、I3、I4、I5变化处均写一行H0—中央分隔带高,如无中央分隔带,则取h0=0.0(m)H1—快、慢车道分隔带高(m)H2—人行道侧石高(m)h0—机动车道路槽深(m)南京狄诺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AD事业部集成交互式道路路线设计系统—EICAD用户手册附录第167页h1—非机动车道路槽深(m)h2—人行道铺装层厚度(m) [此为Eicad2.0新增加的数据项]I0—左侧人行道横坡度(%),凡横坡度的符号一律以向左下为正,向右下为负,并以百分数表示(省略百分号)。
I1—左侧非机动车道横坡度(%)I2—左侧快、慢车道分隔带横坡度(%)I3—右侧快、慢车道分隔带横坡度(%)I4—右侧非机动车道横坡度(%)I5—右侧人行道横坡度(%)m—宽度渐变方式,m=1或不填写m表示线性变化,m=4为非线性变化,其它值无效。
st—宽度变化处的桩号sa、sb—左、右侧人行道宽(m)ha、hb—左、右侧非机动车道宽(m)fa、fb—左、右侧快、慢车道分隔带宽(m)ca、cb—左、右侧机动车道宽(m)cen1、cen2—中央分隔带左、右侧宽(m)d0、d—有断链时,st0、st的段落号,无断链时不能填写。
城市道路的路面路基结构示意如下图:1.3超高文件(*.CG )格式【文件后缀】:CG【文件来源】:由“Ei_SaveCG生成超高”命令生成,或用户创建。
【文件用途】:为道路横断面设计提供超高数据;【文件格式】:bool dtl dtr is jd1 axi jd2 [isMax1] [isMax2]st <cgl> cgr [d]……另参见:关于超高定义的有关说明【基本信息行】bool—标志;boo1=1时,表示单幅路线或匝道;boo1=2时,表示双幅路线或匝道。
dtl、dtr—高程设计线(即超高旋转轴)至左、右侧行车道外边缘线的距离(包括路缘带)(见下图), 请特别注意,除超高旋转轴在路中心以外,dtl、dtr是指路左、右侧超高旋转轴到同一侧行车道外边缘南京狄诺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AD事业部第168页集成交互式道路路线设计系统—EICAD用户手册附录线的距离,当行车道外边缘线在超高旋转轴的外侧时,dtl、dtr取正值,反之,则取负值。
若在dtl、dtr的数字前加上“+”,如 +8.5,则表示dtl、dtr 为行车道外边缘线至路中心线的距离(米)。
关于超高渐变率的计算和标注:超高渐变率等于行车道外边缘线在超高缓和段起、终点的超高值之差除以超高缓和段的长度。
因此,超高渐变率也可以看作是行车道外边缘线的“附加纵坡”。
当超高旋转轴在外侧路面的路缘带边缘时,内侧行车道外边缘线的超高渐变率大于外侧行车道外边缘线的超高渐变率,因此,超高渐变图在此时仅标注内侧行车道外边缘线的超高渐变率。
当超高旋转轴在其他位置(如内侧路面的路缘带边缘、路中心、中央分隔带边缘、路中线两侧各自的超高旋转轴)时,均为外侧行车道外边缘线的超高渐变率大于内侧行车道外边缘线的超高渐变率。
因此,超高渐变图在此时仅标注外侧行车道外边缘线的超高渐变率。
在超高渐变段中,外侧行车道的横坡由向下的反超高过渡到向上的正超高,其中必有一段路面的横坡度接近于0%,如果外侧行车道外边缘线超高渐变率过小,则横坡度接近于0%路面长度过大,这将明显影响路面的横向排水。
因此,对于外侧行车道外边缘线有最小超高渐变率1/330(即最小“附加纵坡”约为3‰)的要求。
至于内侧行车道的横坡在超高渐变段中始终向下,没有路面横向排水的问题,所以对内侧行车道的车道外边缘线应没有最小超高渐变率的要求。
纵上所述,最大、最小超高渐变率是否超标,只需关注超高渐变图中标注的行车道外边缘线的超高渐变率即可。
is—土路肩横坡(%)。
ismax1—弯道内侧土路肩横坡和路面横坡的允许最大坡差(%),当弯道内侧路面横坡陡于土路肩横坡,并且土路肩横坡与路面横坡的坡差α大于ismax1时,土路肩横坡将自动调整为路面横坡,否则土路肩横坡保持不变。
Ismax1不填写表示ismax1= 0 %。
ismax2—弯道外侧土路肩横坡和路面横坡的允许最大坡差(%),当弯道外侧路面横坡与土路肩横坡反向,并且土路肩横坡与路面横坡的坡差α大于ismax2时,土路肩横坡将自动调整为路面横坡,否则土路肩横坡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