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不足》阅读答案
知足知不足实用文本阅读原文及答案

知足知不足实用文本阅读原文及答案①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
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
《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心存妄想,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
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
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
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
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③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
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
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的“分”,指的就是限度。
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
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
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言简意赅,回味无穷。
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涵义则有差别。
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
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一句话启示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
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①横扫六合②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
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
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
”说的都是真理。
2024高考模拟作文:知足与不满

2024高考模拟作文:知足与不满【命题分析】这是一道二元关系的材料作文。
老子说的“知足者富”“知足不辱”指的是人要学会知足,珍惜已拥有的就是富贵。
知道满足,不会受到屈辱。
面对名利富贵不贪,不过分企求,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鲁迅说的“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是激励青年不要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有很多艰难险阻,要激励全体人民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
要明确“知足”与“不知足”的着眼点,可围绕“知足”与“不知足”来立意,也可侧重于“知足”或“不知足”一方面来写,行文的最佳立意是两方面都要提到,并说明二者的辩证关系。
【参考立意】1.人要学会知足;2.知足——为人处世的智慧;3.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追求进步;4.不骄不躁,积极进取;5.为人要知足,进取不止步等。
【名句素材】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谢子修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增广贤文》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
——塞尼逊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史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知足得安宁,贪心亦招祸。
——谚语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曾国藩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北宋·林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春秋·老子《道德经》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清·陈伯崖贵莫贵于无求,富莫富于知足。
——清·申居郧【范文展示】事能知足心常宽,懂得进取价更高老子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只有知道满足自适,适可而止,方能安稳长久;而鲁迅先生却以“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激励青年要有奋进的激情;领路人也说“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认为,这并不矛盾。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我们要学会在物质生活中知足;而在精神追求上,我们却不能知足,积极进取,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
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骈死(________)②见(________)③等(________)④策(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①日前,一位老同志对换届提拔的干部说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走上新的岗位,要始终记得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百姓装在心中、把本色进行到底,记住做官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
②这番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它提醒得及时,说得实在,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为官、为人和为业很有启发。
③做官知足,这既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心态。
现在有一些干部热衷于做官、满足于做官、陶醉于做官,“官瘾”十足。
有的精心设计自己的当官路线图,步步为营、“小步快跑”;有的看到他人特别是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提拔了,就眼红心热、坐立不安;还有的板凳都还没有坐热,就急于“走人”,甚至伸手“跑官要官”,人们为其画像: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
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
④做官要知足,就应端正“官念”、淡化“官欲”、克服官本位。
从本质上讲,共产党的“官”更多意味着一份责任和奉献,意味着一种风险和挑战。
做官绝不是做老爷,更不可以谋一己私利。
“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外云卷云舒”,只有看淡名利,保持平常之心、知足之心,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扛起肩上的职责,尽到一个人民公仆应尽的本分。
⑤做人知不足,这既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自觉。
人生在世,说到底得凭做人而安身立命。
一些干部总是自我感觉很好,常常孤芳自赏、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
有的盲目自大,有的盲目自我,还有的盲目自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不是“看得清”、敢面对,是不是“改得了”、能战胜。
⑥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做人知不足,就是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和自觉,常常以人为镜,照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
人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做人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自我、修正自我,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美好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少犯错误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共24分)1.(3分)下面文段中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一粒种子,撑破躯壳,长成参天大树,这是生命的信念;一只飞鸟,冲破黑暗,唱响黎明的歌塌,这是希望的信念。
没有信念,就像巍巍大厦没有栋梁,只是散乱的瓦砾;没有信念,就如滔滔大江肆意横行,只是泛滥的洪水。
信念是明灯,为你扫除思想的阴霾;信念是巨轮,推动着你永远向前。
同学们,希望你们坚定信念,斩关夺隘,百折不挠,向着理想的彼岸进发。
愿你们背着信念的行囊启程远行,跨越沟壑高山,抵达成功的峰巅。
A.撑破(chēn)巍巍(wēi)肆意横行(sì)B.瓦砾(lì)泛滥(làn)斩关夺隘(yì)C.阴霾(mái)巨轮(nún)百折不挠(náo)D.行囊(náng)峰巅(diān)沟壑高山(hè)2.(3分)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有神魂,览物抒情怀。
长江黄河奔腾不息,以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振憾心魄,催人奋进。
B.民族有大任,责任勇担当。
妇孺皆知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契而不舍做学问的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身处深渊,仍然追逐光明。
史铁生以笔为矛,顽强地突破疾病牢笼,终见生命曙光。
D.青年有作为,善于去探索。
我们要从没有路的地方践沓出来一条路,从荆棘丛生的地方开辟一条路出来。
3.(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一块烧红的铁,被铁匠死死地摁在砧上,来回,叮哐!叮哐!每一锤都是那么。
铁被打得遍体鳞伤,火焰般的铁屑落地变黑,而铁已在中变形、升华。
铁匠脖子上隆起肌肉疙瘩,额头上汗水滚落,内心笃定,永不退缩,着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
A.锻造大气磅礴阵痛演变B.锻打气势磅礴剧痛演绎C.锻造大气磅礴剧痛演绎D.锻打气势磅礴阵痛演变4.(3分)下列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读后感

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读后感第一篇: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读后感《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读后感今天,我阅读了徐文秀写的《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这篇文章,文章从做官、为人、做事三个方面阐述了不同的观点。
做官知足。
主要劝诫那些具有一直想向上爬,不能安心于现岗位心态的人。
我比较认同共产党的“官”更多意味着一种风险和挑战。
做官绝不是官老爷,更不可谋一己私利。
要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利,扛起肩上的职责,尽到一个人民公仆应尽的本分。
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做人要知不足。
他这里的知不足主要针对领导干部说的,无论做多大的官都不要狂妄自大。
做为普通的党员,按我的理解就是做人要谦虚。
尤其是技术行业更应该谦虚,虚心向周围的同事、同学、老师请教问题,接受不同的意见、建议、经验等。
孔子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我们普通人。
谦虚也不要过了头,要乐于帮助别人。
明明你会的东西。
当别人向你请教时,你整个不会,那不是谦虚,那就是装了。
做事要知不足。
按我的理解就是一种干工作的态度。
我们在平时、以及日常的工作中,无论做哪项工作都要认认真真。
虽不能完美,但也要尽其全力。
通过学习《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我从中总结出一个结论。
做人一定要有勇于担当、谦虚谨慎、锐意进取的精神。
第二篇:知足与不知足知足与不知足这个世界时常显得过于忙碌,何不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拥有什么,再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这就是知足与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常乐。
而不知足又会让人去进取、追求。
两者在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
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这就是知足。
知足是针对物质、私欲等方面的追求而言的,然而任何社会都有贫富差别,世界上的财富不可能人人均等。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穿的没他们好看”、“我怎么就没钱买车呢”……这些人总是往自己遥不可及的高处看,与上面比较,那么烦恼与自卑就是必然的了。
我们常常看到,穷人往往快乐,富人却常常痛苦。
这是为何?就是因为穷人容易知足,而富人却很难满足。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申论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总有人问,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曾提出著名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
”效用指的是欲望的主观享受满足感,欲望则是指想要达到的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现实和期望值这二者之间,差距越小,越幸福。
但是二者都要适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取其中庸为上策。
幸福,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情绪,一种自我感觉。
一个人幸福与否,更多的取决于一个“足”字。
面对诱惑,知足就是福;面对荣誉和褒奖,知不足就是智慧;面对挫折和困难,不知足让人奋起赶超。
01 知足者常乐英国作家威廉姆·拉尔夫·英奇曾说:“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别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快乐而快乐。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岂能事事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海边有个年轻人,捡了一条破船,补了又补。
他每天都哼着小曲出海,即使空网而归,回到家,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唱着歌,内心十分满足。
有一天,太阳落山后,年轻人回到小船上,看到船舱里莫名其妙多出来了一块金子,他无比震惊,却又满心欢喜。
渔夫手里掂着这块金子,开始了对未来的美好想象。
他想了整整一夜,而那一晚,他忘记了唱歌。
从那夜起,这个年轻人就有了烦恼,他为了赚到更多钱,用金子买了一艘大船,背上高利贷,扛了一大笔债务,在生活的重压下,他再也快乐不起来了。
多年之后,他成了鱼贩,虽然坐拥财富,但他仍然快乐不起来,海上的随便一点风浪都会让他急得睡不着觉。
一次,龙卷风的突袭,让几条渔船触礁,鱼贩损失惨重。
他满心焦虑,到沙滩上踱步,正好碰到一个流浪汉在沙滩上唱着歌。
歌声一下子让鱼贩想起了年轻的自己,他问流浪汉:“你一无所有,为什么这么快乐?”流浪汉说:“怎么会一无所有呢,我有沙滩,有阳光,有健康,衣食无忧。
”渔夫恍然大悟,是当年的那一块金子,夺走了他的快乐。
因为有了一块金子,所以想要拥有更好的渔船;因为有了一定资产,所以想要得到更多。
2023高考语文押题作文:知足知不足

2023高考语文押题作文:满足知不足怎么去具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不能知道足够。
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2023高考语文押题作文:满足知不足7篇,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高考语文押题作文:满足知不足篇1孔子在《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省也。
”是的,不学习,不知道宇宙如此之广阔,世界如此美丽。
要真正做到知不足然后自省,需要一个良好谦逊的态度,恳切地对待别人的批评。
夏衍先生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夏衍生前在审查一个出国的京剧时,大致讲了句外行话,当时大家都没有反应,散场时,马彦祥就跟他说:“你老兄,对京剧完全是外行,不要乱讲好不好。
”又说,“你乱讲一气,下面不好办。
”从此以后,夏衍奋发图强,到旧书店里把能买到的关于中国戏曲发展的书都弄来,拼命的看,作为时任文化部长的夏衍,对于别人的批评,态度是恳切的,他看到可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养的差距,同时也印证了他自省的决心。
著名的科学家芝诺也是如此,他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
他画了一个圆,圆内表示他学过的知识,圆外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深潭。
若要学更多的知识,圆就要越大,直径就要越长。
他对学生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
”也是由于这种求学自省的精神,他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
而如今的我们,正踏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的视野仍旧不够开阔,我们要学习夏衍和芝诺,知道在学习中检讨,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不要如田鸡般坐井观天。
我国南宋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连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见笑。
因此,学习需要一步步积存,不能狂妄自大。
冰心老人家曾说过:满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我们要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检讨,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2023高考语文押题作文:满足知不足篇2怎么去具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不能知道足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足知不足》阅读答案
知足知不足
①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
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
《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心存妄想,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
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
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
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
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③ 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
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
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的“分”,指的就是限度。
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
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
曾见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言简意赅,回味无穷。
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涵义则有差别。
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
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⑤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一句话启示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
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吗?——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①横扫六合②之,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
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
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
”说的都是真理。
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
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⑥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 ”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
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
【注】①毛笔。
②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1.结合全文,说说“知足”和“知不足”这两个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分)
2.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
(只填序号)(2分)
①要相信你自己! ②要了解你自己! ③要欣赏你自己!
3.简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3分)
参考答案:
1.示例:“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懂得分场合,能掌握“分”;“知不足”指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为人类做出贡献。
(共4分。
“知足”2分,“知不足”2分)
2.②(共2分)
3.示例:首先引用中国老话说明人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次列举了学界有些知识分子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并指出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出息;最后再次引用中国老话论述无自知之明者没有出息的原因。
(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