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3章 内能 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玻璃隔开。

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

这是因为()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 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 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C.固体、气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个现象是()A蒸发现象 B扩散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固现象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

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情况是()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6、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炒菜时,满屋飘香C.扫地时灰尘四起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8、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9、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A.分子之间有空隙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10、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B.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11、把一玻璃板放入水中,取出之后,玻璃板上会有一些水粘在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成的小水滴B.快速取出玻璃就不会有水C.水扩散到了玻璃中D.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12、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13、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14、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上学期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上学期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51分)1.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面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C.棉线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D.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2.如图所示,在空可乐瓶内滴一滴酒精,用装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将从瓶口冲出,且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这一实验现象表明()A.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减少B.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C.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减少D.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增加3.甲铁块质量是乙铁块的3倍,吸收相同的热量,则甲.乙两铁块的比热容之比和升高的温度之比分别为()A.1:1,1:3 B.1:3,1:3C.1:1,3:1 D.3:1,3:14.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扫地时灰尘飞舞B.下雪时雪花飘飘C.暴雨后河水浑浊D.八月桂花飘香5.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B.冬天搓手手会变热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D.“钻木”能取火6.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C .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温度升高,子弹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D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7.关于图所示的实验或现象中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水浴法加热固态海波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大了海波的内能B .迅速压下活塞点燃硝化棉的现象说明,可以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大瓶内空气的内能C .摩擦双手使手的温度变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手的内能D .保鲜袋内滴入酒精后扎紧袋口,放入热水中体积变大,是利用热传递增大水的内能8.有三个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同,比热容之比c 甲∶c 乙∶c 丙=3∶4∶5,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4∶5B.5∶4∶3C.15∶14∶13D.20∶15∶129.小明同学在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活动中,确定了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 .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B .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C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D .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10.现有同种材质的甲.乙两金属球,它们质量和温度都一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内能》物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内能》物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1.(3分)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2.(3分)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破镜难圆﹣﹣﹣分子之间存在斥力B.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分子间有引力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存在空隙D.腌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3分)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的是()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D.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4.(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B.秋冬的早晨出现的雾属于汽化现象C.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D.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5.(3分)“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B.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C.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D.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6.(3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固体、气体、液体B.气体、液体、固体C.液体、固体、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7.(3分)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B.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C.物体没有吸热,内能一定不变D.在温度、状态和物质种类均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8.(3分)如图所示是四个实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个实例不同的是()A.烧煮食物B.锯条发烫C.屁股“冒烟”D.搓手取暖9.(3分)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

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word无答案) (2)

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word无答案) (2)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 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一杯0℃的水凝固成0℃的冰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小C.内能越大的物体所具有的热量一定越多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2. 做完水的沸腾实验后,酒精灯里剩下的酒精()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B.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小C.密度和比热容不变,热值变小D.密度不变,比热容和热值变小3.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秋天落叶纷飞B.八月丹桂盛开,校园中闻到阵阵花香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屑D.打扫卫生时灰尘飞扬4. 下列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之间B.同种物质相互接触时也能发生扩散C.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扩散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无关5.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低,含有的热量越少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内能越大6.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C.甲和乙的比热容相同D.加热时,甲、乙的初温相同7、用胶水把两张纸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A.存在间隙B.存在引力C.存在斥力D.没有斥力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B.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9.两个相同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小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B.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C.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10.初温相同的甲、乙两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A.热量从甲传到乙B.热量从乙传到甲C.甲、乙之间无热传递发生D.温度由乙传到甲二、填空题(本题共计9小题,每题2分,共计18分)11. 小明用燃气灶把质量为2kg、初温为20∘C的水加热到100∘C,燃烧掉0.04m3的天然气,=4.2×103J/则燃烧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燃气灶的热效率是________.[c水=4.2×107J/m3](kg⋅∘C),q天然气12. 人们用冷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用热水取暖,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通常情况下,与同等质量的其他物质构成的物体相比,升高相同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________(填“多”或“少”).13. 我省庐山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有溪涧十八条、湖潭十四处,清澈溪水________的大,从而使庐山在炎热的夏天温度较低.游客光着脚丫站在溪水中感觉非常的凉爽,这是通过_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减少了人体的内能.14.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C),其含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________∘C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15.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件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件,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这样铜和铝接触处的分子________现象加快,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旋转焊接”技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C 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2.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大无关系的是()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C.夏天洒水降温D.滩涂湿地温差较小3.冬天,菜农喜欢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因此()A.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B.气温降低时吸收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C.气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D.气温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4.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绵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核仍可再分C.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端午节闻到粽子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如图装置展示的实验情景中,通过发生的现象,能说明一些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B.在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水蒸气的机械能转化为软木塞的内能C.在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在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说明外力做功使金属管内能增加了6.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将两支滴管中的氨水同时挤入试管,观察到浸入热水中的试管内酚酞纸花先变红。

这说明温度升高,分子()A.个数增多B.间隔变小C.运动加快D.质量变大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个实例不同.........的是()A.搓手取暖B.烧煮食物C.屁股感觉发热D.锯条发烫8.物理学中有大量的实验,下列实验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图乙表明气体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C.图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是因为受到了浮力D.图丁中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金属筒内能9.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比热容/ 4.2×103 2.1×103 2.1×1030.88×1030.39×103A.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10.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 内能》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 内能》测试卷(解析版)

《第13章内能》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过程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A.正在摇荡的秋千从最低点向最高点摆动B.苹果从树上自由落下C.弹簧刀将刀刃弹出D.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去2.下列冲程是内燃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吸气B.压缩C.做功D.排气3.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能是指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B.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C.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内能越少,0℃时没有内能D.物体的内能仅跟温度有关4.下面的例子中,属于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的是()A.爆竹点燃后腾空而起B.用锤敲打铁丝,铁丝发热C.一壶水放到火上加热很快沸腾了D.钻木取火5.关于物体吸收、放出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热容越大的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越多B.质量越大的物体在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越多C.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较多D.物体放热时,放出热量的多少由c、m、△t降共同决定的6.下列知识结构有误的是()A.B.C.D.7.下列连线完全正确的是()A.能量转化及其例子的连线情况如下:B.单位与对应物理连接情况:C.下列应用知识及实例的连线:D.面镜成像特点与应用:8.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3,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甲、乙吸收的热量之比为()A.1:2B.3:2C.3:1D.2:39.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水壶中的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B.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变热C.用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D.陨石落入大气层后,陨石与空气摩擦生热、发光10.在受太阳光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说法是()A.夏季,内陆地区的雨量充沛,雨水把高空的热量带到了地面附近,使气温升高B.夏季,内陆地区地面附近水蒸气比沿海多,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气温升高C.冬季,内陆地区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成损时,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气温降低D.沿海附近的含水量都比内陆多,水的比热容最大,吸热或放热后温度变化小11.下面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会增加C.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温度升高得多的,所吸收的热量一定多D.物体温度升高时,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12.下列四图所示的事例中,能说明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是()A.手拉橡皮筋使其伸长B.挤压两铅块使之合为一体C.气体的扩散D.飞流直下的瀑布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李放一小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将会看到,这一现象说明。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t℃,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c甲和c乙,则有()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无法确定2.(多选)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B.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3.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总是从内能高的物体传递给内能低的物体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4.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到现在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A.B.C.D.5.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的统称.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电阻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那么,石墨烯材料不适合用来做成()A.精密仪器中的导线B.电暖气中的发热元件C.手机的屏幕保护层D.房间的玻璃6.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分别用相同的两盏酒精灯同时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比热容较大的是液体()A.甲B.乙C.一样大D.无法判断7.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树叶飘落D.冬天,雪花纷飞8.现在相同的热源下,对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c水>c煤油),并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图象.如果水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能正确反应出煤油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9.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树叶飘落D.冬天,雪花纷飞10.关于内能的说法,描述正确的是()A.刚刚出炉的铁水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B.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大C.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11.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1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13.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时,锯条变热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C.用冰袋降温D.跑步使身体变得暖和1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15.在下列做功过程中,加有引号的物体,内能逐渐减小的是()A.砂轮磨刀具时,“砂轮”的温度越来越高B.暖水瓶中的热“空气”将瓶塞冲出C.在压缩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升高D.电炉通电后,“电阻丝”逐渐变红二、填空题(共3小题)16.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___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_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______(甲/乙/丙/丁).17.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 ℃,热奶的温度约为90 ℃,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__ min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均匀降低(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 min.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 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你认为方式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18.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在地面和墙角内有相当厚的一层会变成黑色,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向分别盛有相同质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隔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盛有________的杯子里的水变红快.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及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该实验中________(需要/不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2)加热过程中,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数据如表所示看表可知:水和煤油的初温都是20 ℃.加热3min后,煤油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水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由此得知: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3)除了采用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之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答:________.20.如图,小明家的老式电暖器坏了,他上网查到了这种型号电暖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加热管(发热管)对导热油进行加热而放出热量,只能直立使用.(1)小明思考,导热油的比热容比水的大还是小呢?他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导热油和水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①根据图象,从开始加热到第4 min时,导热油吸收的热量________水吸收的热量.②要使导热油、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较强.(2)电加热管应安装在电暖器________(选填“上”或“下”)部,所以只能直立使用.2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2)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甲和乙两种液体,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________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参考答案1.C2.AC3.D4.D5.B6.B7.B8.D9.B10.D11.D12.D13.C14.D15.B16.(1)分子、正、负(2)丙17.②14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1)B(2)②18.扩散热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19.(1)需要(2)24 ℃12 ℃水(3)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所需的时间的方法20.(1)①等于②水(2)下21.(1)相同(2)加热时间(3)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三套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三套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4分=4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摄氏度的物体的内能为零 B.温度降低的物体,内能减小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2.下列事例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冬天腌菜,菜变咸了 B.墙内开花墙外香C.木棒不易被拉断 D.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红3.水常用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A.水是热的良导体 B.水的密度较大C.水具有流动性 D.水的比热容较大4.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C.铁块化成铁水,它的内能增加了D.0摄氏度的水变成0摄氏度的冰,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也不变5.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加·的字)的内能,并使内能减小的是()A.内燃机的汽缸内燃气..推动活塞运动B.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东西,感到非常凉C.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火炉周围取暖D.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筒内气体..被压缩6.下列事例中,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烫 B.冬天晒太阳,人感到暖和C.酒精涂在手上觉得凉 D.烧红的铁块温度逐渐降低7.小明从表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小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C.水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相同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铅吸收的热量少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表c /[J(kg·℃)-1]8.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下降,一定是放出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9.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有害健康,因为烟雾中含有十几种致癌和有害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关于生活和自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B. 手相互摩擦发热,是靠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C. 为使两灯同时亮,同时灭,两灯一定要串联D. 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是闭合的2.如图所示把一个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里面放一些酒精,用塞子塞紧,拿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绳子,塞子会飞出去,对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酒精蒸气将塞子冲出去时,内能增大B. 酒精增加的内能比绳子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小C. 附近的人们闻到酒精气味,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D. 金属筒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进行的3.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球和水,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球立即投入水中,则()A. 铜球和水之间无热传递B. 热量由铜球传给水C. 温度由铜球传给水D. 热量由水传给铜球4.把“H1N1病毒、地球、排球”按空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

排序正确的是()A. H1N1病毒、排球、地球B. 地球、排球、H1N1病毒C. H1N1病毒、地球、排球D. 排球、H1N1病毒、地球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实验只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B. 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玻璃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C. 下压活塞的过程,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D. 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沸腾后用猛火可缩短食物煮熟的时间B. 超市冷藏食物的冰块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C. 高压锅密封后加热能降低锅内水的沸点D. 夏天地面洒水后感到凉快是水比热容大的缘故7.质量、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c铜<c铝),则()A. 热量从铜块传向铝块B. 热量从铝块传向铜块C. 温度从铜块传向铝块D. 温度从铝块传向铜块8.当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一定放出热量B. 物体一定对外做功C. 物体既放出热量,又对外做功D. 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少9.有甲、乙实心铁块初温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两倍,吸收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 8A. 内能由甲传到乙B. 热量由乙传到甲C. 不发生热传递D. 无法判断10.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增大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 减小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 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势能减小D. 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势能增大11.质量相同的a、b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根据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判断()A. a液体比热大B. b液体比热大C. 两种液体比热一样大D. 无法比较12.为了通过实验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明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且在烧杯里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他用同一个“热得快”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面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 小明是用升高的温度△t表示吸收热量多少的B. 小明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液体种类C. 小明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加热时间D. 质量相等的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热多,甲的吸热能力弱1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4.关于水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kg水在1℃时的热量是4200JB. 1kg水每升高1℃放出的热量是4200JC. 1kg水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00JD. 1kg水每降低1℃吸收的热量是4200J15.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 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 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C. 给瓶内打气,瓶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来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小D. 厚塑料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分)16.襄阳市的“牛肉面”是襄阳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牛肉面四溢飘香是由于其分子的______ 造成的,煮烫面条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______ 方式来改变的.17.物质是由______ 组成,分子又由______ 组成的,原子又由______ 和______ 组成.18.做功冲程和压缩冲程,是内燃机中有能量转化的两个冲程.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对活塞做功,气体的内能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若飞轮转速1200r/min,该汽油机每秒钟完成______ 个做功冲程.为了不让汽(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样就能通过______ 的方式降低汽缸的温度.19.生活中处处皆含物理知识.例如:公益广告“你觉得美味,别人呢?”倡议人们不要在公交、地铁等公共场所内用餐,因为食物气味会弥漫在整个车厢,这是______ 现象;又如烈日下,操场上单杠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20.目前利用地热的主要方法是地热发电和地热供暖.若有85℃的地热水,质量为400t,经过散热器放热后的水温为35℃,则这些地热水放出了______ J的热量.[c地热水=4.2×103J/(kg⋅℃)].21.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_____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822.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0×107J/m3,完全燃烧2.1m3的天然气可以获得_______________J的热量,不计热量损失,这些热量可以使500kg的水,温度升高___________℃。

[c水=4.2×103J/(kg·℃)]23.小明购买了一只容积为1.2L的电热水壶.他往壶中装满了温度为25℃的水,则水的质量为______ kg;若使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需要吸收______ J的热量;小明将电热水壶接到家庭电路中,通电7min烧开了这壶水,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它的效率是90%,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是______ W.[标准大气压下ρ水=1.0×103kg/m3、c=4.2×103J/(kg⋅℃)].水24.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选填“A”或“B”)瓶。

根据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25.运动会上常用气球来装饰会场,如图所示,在烈日曝晒下,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气球内能______,气球内气体膨胀做功,可能导致气球胀破。

26.有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甲:m乙=5:3,比热容之比c甲:c乙=2:1,如果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t甲:△t乙=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27.如图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中,提供了甲、乙、丙三套完全相同的装置.燃料的质量都相同,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1)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2)要使等质量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对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据此可判断出______比热容较小.28.一个热水袋内装有1kg的水,水的温度从90℃降低到4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热水袋内的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9.某家庭用的燃气热水器,将20kg的水从20℃加热到70℃,完全燃烧了0.2kg的燃气。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燃气的热值为5×107J/kg.求:(1)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1;(2)水吸收的热量Q2;(3)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η。

30.太阳能以它安全、经济、环保、节能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的利用之一.某太阳能、电能两用热水器,它接收太阳能的真空镀膜管的总2型号EWH−100B额定容量100L5 / 8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1000W(1)晴天时,用太阳能加热,若每年6月份,岳阳地区向着阳光的地方平均每1m2的面积在1h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约为2.1×106J,如果每天接收太阳能的时间以8h 计算,每天接收的太阳能为多少?(2)若这些太阳能的50%转化为水的内能,每天可以将100kg、20℃的水加热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3)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用电能加热,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将上述同样质量、初温的水加热到同样的温度约需要多少小时?(假定所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最后结果取整数)31.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是太阳能热水器的装置图.它主要是由太阳能吸热板和补水箱等组成,它利用水的对流与循环把水加热.补水箱内装40kg水.如果每分钟吸热板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为8.4×104J.其中50%被水吸收[C水=4.2×103J/(kg⋅℃)].求:(1)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时把太阳能转化为水的______ 能.(2)将补水箱内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70℃,求这些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3)将补水箱内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70℃,则太阳辐射能量时间是______ 分钟.32.小聪家里有一套液化气灶具,液化气热值为3.5×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1)将质量为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水吸热多少J?(2)如果液化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60%被水吸收,加热这些水需燃烧液化气多少g?33.电热水壶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由机内温控开关S,控制,从说明书上收集到如图所示的数据及电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