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类】南京市城市环境分析报告
城市边缘区社会环境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

城市边缘区社会环境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2002.3城市边缘区是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半城市化地域,也是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激烈冲突的地区,其社会环境较城市或农村中的均质社区而言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异质性。
因此,边缘区社会环境问题往往是城市社会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栖霞区位于南京主城东北部,是典型的城市边缘区域,其中既有城市建成区,亦有刚刚起步的城市化地区和郊区农村区。
目前该区现有人口395388人,土地面积340平方公里,2000年GDP 为15.2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2:50:38,全年财政收入3.8亿元,人均收入4839元。
1 栖霞区社会环境的现状特征1.1 人口构成、文化结构、人居水平具有鲜明的城乡过渡地域特征1.1.1 人口构成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 外来人员比例较高。
栖霞区外来人口占本区人口的26.8%,占全市外来人口的7.5%。
据资料表明,本区外来人口来源于南京市区、江苏省内其他县以及外省地区,其中尤以南京市区为最多,占本区外来人口的37.8%。
(2) 非农人口比例较高。
本区非农人口的比例达55.03%,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54.14%,远高于郊县县城的16.8%。
(3) 人口流动性大,人户分离现象比较突出,暂住户、空关户较多。
栖霞区全户暂住户占全市全户暂住户的17.26%,远高于城区和县城,全户外出户占全市全户外出户数的7.5%,远高于县城。
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8.7%,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为72.7%,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1.1.2 居民文化水平介于城区与县城之间本区文化水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但高于郊县县城。
与城区相比,高素质人口比例较低。
学历层次以初中文化水平为最多,占36%,其次是高中文化水平,占16.3%。
近年来,随着仙林大学城在栖霞区落户,高素质人口将呈上升趋势。
1.1.3 人居水平介于城乡之间,居住条件参差不齐栖霞区平均每户住房的间数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2.23间/户,25.72平方米/人,低于郊县水平,但本区这两项指标又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全市这两项指标为2.2间/户,23.89平方米/人。
南京资源分析报告

南京资源分析报告1. 概述本文档评估了南京市的资源情况,并分析了其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报告基于可靠的数据和研究结果,旨在提供对南京资源利用的全面了解。
2.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南京市位于中国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理位置优越。
南京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2.1 土地资源南京市土地面积约为6,6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城市区域、农田、山地和水域等。
城市区域的土地被广泛利用于住宅、商业和工业用途,而农田被用于农业生产。
山地和水域则提供了重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2.2 水资源南京市位于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不仅为南京提供了水源,也支持了该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
此外,南京市还拥有一些湖泊和水库,如紫金山风景区、鼓楼大湖等,这些水域不仅提供了生态服务,还为该地区的旅游业做出了贡献。
2.3 矿产资源南京市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尽管南京市并不是一个主要的矿产生产基地,但这些资源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能源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南京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有着重要影响。
3.1 工业和制造业南京市的制造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这些行业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较大,导致对资源的压力增加。
3.2 建筑和房地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市的建筑和房地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虽然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也增加了土地和能源的需求。
3.3 农业和食品生产南京市的农业和食品生产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不过,农业生产也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保障可持续发展,南京市需要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4 可再生能源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南京市开始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被视为南京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 调研报告范文

南京调研报告范文南京调研报告一、引言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南京市的发展情况,探讨其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二、南京市概况南京市位于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南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市区总面积6,598.8平方公里,辖11个区县。
南京市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
三、经济发展情况南京市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019年,南京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1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3万元。
该市的主要经济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近年来发展迅速。
南京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有丰富的物流资源和完善的交通网络。
四、教育发展情况南京市是中国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
目前,南京有8所“双一流”高校,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这些高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南京的中小学教育也十分重视,各种教育资源充足,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南京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夫子庙、雨花台、总统府等,吸引着大批游客。
每年的樱花季节,南京的紫金山樱花园也成为人们赏花的好去处。
此外,南京还是中国新四军抗日战争的重要纪念地,许多纪念馆和陈列馆记录了这段历史。
六、未来发展趋势南京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注重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计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吸引更多的外资。
此外,南京还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七、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了南京市的发展情况和特色优势。
南京在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继续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推动南京市的更好发展。
我们期待南京市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城市之一。
新形势下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分析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Vol.39 No.122021年12月环境保护新形势下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分析秦海旭1,姚利鹏1,刘海滨2,王龚博1,于忠华1,路云霞1(1.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京 210013;2.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 210019)摘要:本文在解读我国近期一系列重要文件和会议主要精神的基础上,从宏观生态环境背景维度和具体生态环境工作维度两方面分析当前主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并从绿色发展、生态修复、碳减排、长江大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研析“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关键词:新形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南京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1)12-0167-04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1.12.047Analysis on the Key Point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Nanjing C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QIN Haixu 1, YAO Lipeng 1, LIU Haibin 2, WANG Gongbo 1, YU Zhonghua 1, LU Yunxia 1(1.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jing 210013, China; 2. Nanj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reau,Nanjing 210019, China)Abstract :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series of recent important documents and the main spirit of the confer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ma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ituation from two aspects, namely the macr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ckground dimension and the specif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ork dimension, and analyzes the focus of Nanjing'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even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from the aspects of gree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biodiversity,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modernization.Keywords : new situ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ocus of the work; Nanjing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2016年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正式提出,一系列新标准、新规范、新政策近年来连续出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已经迈入深水期和攻坚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趋复杂,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南京 调研分析报告

南京调研分析报告南京调研分析报告撰写人:AI助手日期:2021年6月一、引言南京市位于中国东部,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长江下游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景点,同时也是重要的商业和工业中心。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南京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就业形势以及市民生活状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共发放了200份问卷,覆盖了南京市不同区域的各个年龄段的居民。
同时,我们还与南京市相关部门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南京市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经济发展状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南京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势头。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南京的经济状况较好,有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收入有所增加。
这主要归功于南京市积极推动创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2.就业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的就业形势较好。
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与其他城市相比,南京市的就业市场较为稳定,且薪酬水平相对较高。
然而,一些受访者认为南京市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对求职者的要求也较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
3.市民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的市民生活状况较为良好。
超过90%的受访者对南京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表示满意。
南京市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城市建设,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同时,南京市还注重文化建设,举办了多个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选择。
四、问题与建议1.经济结构调整尽管南京市在创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推动南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教育和人才培养尽管南京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有着独特的农村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南京市的农村环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南京市农村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南京市农村环境的改善。
一、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分析1.污染问题南京市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首先是土壤污染。
由于农业投入品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污染。
其次是水污染。
农村地区的水体主要受到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水质不达标的情况比较普遍。
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影响了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
2.生态问题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原始的自然生态遭受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平衡被打破。
农村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大片的耕地遭受水土流失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3.资源浪费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问题。
一方面是能源资源的浪费,农村地区的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土地闲置和荒芜,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南京市的农村环境现状并不容乐观,亟待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对策建议1.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管理,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合理分布农业用地,减少备耕地面积,增加休耕地比例,对农作物的种植和轮作进行科学指导,使得农田生态恢复,保护水源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采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生活污水处理等环保行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
南京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方面,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和政策文件,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南京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不断完善,城市绿地面积逐年增加,环保措施得到加强。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尤其是空气和水质污染;
2. 城市建设速度过快,土地资源消耗严重;
3.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大量车辆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4.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尚未达到最佳状态;
5. 绿色生产和消费水平较低。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1.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控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污染排放,加强空气和水质治理;
2.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建设,保护土地资源;
3.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减少使用私车,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和绿色性;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5. 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的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通过上述对策的实施,南京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将能够进一步提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南京市场调研报告

南京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南京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规模、竞争情况、消费者需求等信息,为商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数据来源主要为相关政府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各类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
二、市场概况2.1 市场规模根据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达800万人,GDP总量超过1万亿元。
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市场潜力巨大。
2.2 行业分布南京市的经济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
其中,制造业是南京市的支柱产业,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领域。
2.3 竞争情况南京市拥有众多企业和品牌竞争对手。
在制造业领域,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在服务业领域,酒店、餐饮、零售等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
三、消费者调研3.1 消费行为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南京市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
南京市消费水平较高,消费者注重品质和品牌,追求时尚潮流。
消费者偏好购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愿意支付相应的价格。
3.2 消费者需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于环保、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健康养生、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领域的需求也在增长。
3.3 品牌影响力在南京市场中,一些本土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这些品牌凭借良好的声誉、独特的产品定位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青睐。
四、市场机会与挑战4.1 市场机会南京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为各个行业创造了机会。
另外,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也为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2 市场挑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挑战。
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篇20010918 邝健安一、南京总体环境地理位置: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是中国东部地区一座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全国四大科研和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大商埠。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镇江)丘陵地区,北纬32°03′,东经118°47′;东临长江三角洲,西靠皖(安徽省)南丘陵,南连太湖水网,北接江淮平原;“黄金水道”长江穿越境域,距入海口380公里。
行政规划:全市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2598.69平方公里。
总人口623.8万人,其中乡村居住人口180.3万,城镇居住人口443.5万。
南京市下辖六个城区(玄武区、白下区、建邺区、鼓楼区、秦淮区和下关区),五个郊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浦口区、大厂区、江宁区)和四个县(江浦县、六合县、溧水县、高淳县)。
山水城林:南京境内山地、河流、平原交错,城东有钟山屏障,城南有十里秦淮。
流经南京段的长江约95公里,江宽水深,万吨海轮可终年通航,秦淮河和滁河的河谷平原是全市的重要农业区。
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壮丽秀美,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可见南京美景胜境之一斑。
南京十大景区包括钟山风景区、秦淮风光带、大江风貌区划、南郊风景区、石城风景区、栖霞风景区、汤山风景区、两湖风景区、两浦风景区、金牛湖风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中山陵、明孝陵、天王府遗址、南京城墙、南朝陵墓石刻、栖霞寺舍利塔、南唐二陵、雨花台烈士陵园、堂子街壁画、紫金山天文台、梅园新村纪念馆。
交通状况:南京市区现有道路面积1465万平方米,总长1366公里。
近年来,南京加快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全市共改造、拓宽和新建城市主要干道100多条。
市区"经五纬八"的框架已基本建成,加上长达51公里的外环绕城公路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主城成网、外城成环、环网相连、节点畅通的城市交通新格局。
城东干道、中山南路南下、虎踞南路、中华路、中山路等一批南北经线道路工程彻底改变了南北间交通空间形态。
纬一路、中山东路、汉中路等东西纬线工程,则有效地分流了沪宁、沪杭、宁镇等线出入全市的车辆,城区交通压力明显减轻。
城市网架的形成,从时间上缩短了城市距离。
科教情况:2000年,在宁普通高等学校27所(不含部队院校),在校学生21.69万人;普通中学294所,在校学生25.38万人;中等专业学校42所,在校学生7.6万人;小学1100所,在校学生45.41万人;幼儿园601所,在园儿童10.31万人。
成人教育深入发展,年培训规模达84万人次。
全市农村非文盲率达98.5%,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南京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拥有一批国家及部省重点高等院校。
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30所,其中部委属高校20所,省属高校6所,市属高校3所,民办高校1所。
在校大学生(研究生)11万余人。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经济开发区:全市现有9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分别是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江浦经济开发区、大厂经济开发区、六合经济开发区、溧水经济开发区、高淳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
商业情况:南京有三大商业区,它们分别是夫子庙、新街口、湖南路。
新街口聚集了南京大多数的高档商场,包括新街口百货、商贸百货、中央商场、东方商场、金鹰国际商城等;湖南路和夫子庙更多的是适合普通工薪阶层的商铺。
南京还有一些专业街如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等。
(一)、玄武区玄武区位于市区东北部,是南京市最大的中心城区,全区总面积80.97平方公里,全区人口数365445人,是南京市市级机关所在地。
全区公路干线16条,支线呈辐射状贯穿全区,公交线路达23条,外围有沪宁铁路、宁杭公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以及绕城公路等。
区内大专院校多,有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人口管理学院等;南京珠江路科技街位于中心城区玄武区内,是南京市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
珠江路科技街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电脑产品集散地,享有"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的美誉。
(二)、白下区白下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南京市东南部,北依紫金山,南面秦淮河,区域面积27.2平方公里。
全区的长住人口为37.63万人。
辖区南北向的干道有中山南路、龙蟠中路、苜蓿园大街等11条;东西向的干道有中山东路、淮海路、白下路等9条。
贯穿或经过区内的公路有沪宁高速公路、104国道、宁杭公路、绕城公路等。
白下区是南京市中心商务区之一,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新街口百货商店等十大商业设施座落区内。
被誉为黄金街的太平南路商业街日益显露出现代化商业气息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高校、科研院所众多,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达。
“明故宫遗址”、“金陵刻经处”等人文景观荟萃。
(三)、建邺区建邺区位于南京主城区西南部,东接市中心新街口,西临长江夹江,总面积18.6平方公里,人口23.1万。
外秦淮河穿境而过直达长江,江东路、虎踞南路、建邺路、王府大街等主干道为框架的道路网络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友谊华联商厦、石林建材商城、金丝利酒店等一大批大企业落户该区,带动了我区商贸服务业上档次、上台阶。
安乐园菜馆等一批老企业继续保持民族特色,市场前景看好。
遍布全区的逾4000家商业零售网点,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四)、鼓楼区鼓楼区是江苏省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东接新街口,西越秦淮河,直抵长江之滨,南面是汉中路和汉中门,北面是挹江门和中央门。
全区总面积25.24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
鼓楼区辖区内有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大专院校23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等省、市科研单位58家;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等综合、专科医院10所;金陵饭店、南京饭店等四、五星级宾馆10余家;省厅级机关98个。
全区1/4以上人口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金陵新八景中,鼓楼区独占其五:"清凉环翠"、"摩天金陵"、"鼓楼晨曦"、"伞塔霁雪"、"丁山雄姿"。
广州路科技一条街是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技术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一条街。
湖南路商业一条街商店186家,专卖店就在80%以上,是南京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五)、秦淮区秦淮区位于南京市城区东南部,面积22.34平方公里,人口23万,素有“江南佳丽地”之美誉。
夫子庙地区是南京的商业副中心之一,同时还有中华路商业景观街、光卡路汽车一条街等特色商业街。
近年来,成功地拓宽了中华路、雨花路,形成了风格别具的商业街景观街;完成了城东干道秦淮段、光卡路、中山南路等工程,形成了“经五纬二”主干道框架。
(六)、下关区下关滨江而居,素有南京市北大门之称,全区面积31.38公里,常住人口约30万。
兴办了华联中山店、法国家乐福大型超市、华东鞋类批发市场、灯饰市场、化工商城、江苏4+1汽车交易中心等一批区域性大市场。
二、项目周边环境(一)、地理环境南京金色家园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59453.2平方米,坐落于二道埂子,位于秦淮河以西、莫愁湖以东、北面是汉中门大街、南面是水西门大街,越过秦淮河是南京城西快速干道虎踞路,往东是汉中路,通往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新街口。
(二)、交通状况汉中门游4 13 5 9 21 23 29 68 75 82 汉中商场13 21 75水西门游4 13 7 83 19 21 23 37 41 48莫愁湖公园游4 13 7 83 19 37 41 48金陵大厦游4 13 5 9 29 68 82 莫愁新寓 5 9 19 29 68 82图解:红线表示项目所在地;蓝色为站点;竖线为虎踞路,其左边分别是汉中门大街(上)、水西门大街(下),右边分别是汉中路(上)和升州路(下);汉中门大街上有站点莫愁新寓(左)、金陵大厦(右),汉中路上有站点汉中门,汉中商场在虎踞路上,水西门站在升州路,莫愁湖公园在水西门大街。
路线方向:游4路雨花台烈士陵园南大门—南京港客运总站;5路莫愁新寓—孝陵卫;7路瑞金路—棉花堤;9路莫愁新寓—中山陵;13路南京车站—南胡;19路清河新寓—宁南小区;21路南京西站—赛上路;23路红花村—五洲装饰城;29路金盛装饰城—省农科院;37路瑞金路—金盛装饰城;41路新街口—兴隆陶瓷城;48路太平门—湖西街;68路英驼花园—湖西街;75路金盛百货—雨花驾校;82路小天堂—所街;83路公交总公司—白鹭花园。
夜行线:经过水西门有804、807、813路;经过汉中门813、818路;经过莫愁新寓805路。
(三)、教育情况及文体设施1、高等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汉中路);南京医科大学(汉中路);南京师范大学(宁海路);南京大学(汉口路);东南大学(太平北路);河海大学(西康路);江苏省教育学院(北京西路);江苏省电视大学(北京西路);南京审计学院(北圩路);南京晓庄学院(北圩路)。
2、基础教育及学前教育南京五中、凤凰街小学、爱达小学、府西街小学、南京市第五幼儿园。
3、文体设施五台山体育馆。
(四)、医疗设施江苏省中医院(汉中路);江苏省口腔医院(汉中路);江苏省人民医院(广州路);儿童医院(广州路)。
(五)、商业图解:蓝点表示餐饮业(北圩路餐饮一条街、天丽人咖啡、南方酒店、星湖酒店、蓝岛咖啡、金陵大厦、西城咖啡、汉中饭店、肯德基、避风塘、金丝利大酒店);粉红色表示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橘黄色表示零售业(苏果超市、汉中商场、苏果超市、新街口商业区)。
项目附近还零散分布了莫愁湖药店、邮局、南京长途汽车站等设施。
三、市政规划河西作为南京副中心将建设南京体育中心、商务办公中心、公共广场、大型图书馆、博物馆、演艺中心等,总占地约2500亩。
规划建设的地铁3号线也将直插副中心“腹地”,为城市重心部分西移创造交通条件。
(一)、南京体育中心南京体育中心设计方案已面向国际招标。
新的南京体育中心位于河西地区,东至经四路、西到滨江路、南止集庆路西延段、北抵水西门外大街西延段,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
总面积约17.4万平方米的建筑单体包括一座能容纳6万人同时观看比赛的主体育场,附建一片田径场;1.3万张席位的主体育馆,附建一训练馆;3000席位的游泳跳水馆,附建一训练馆;20片标准的网球场,其中4片为室内球场、2片为带看台球场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和道路、绿化工程,项目静态投资按14亿元控制,预计2005年10月之前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