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施工方案(报审版)
深基坑专项设计施工方案审查要点

深基坑专项设计施工方案审查要点
一、专项设计方案审查要点
1、提交资料
1)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立项、规划等文件或附件(包括工程用地红线范围图)。
2)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总平面图、地下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场地周围地下管线图、地质资料。
4)基坑深度2倍范围内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类别、分布情况和结构层次、基础形式和埋深等相关数据及情况描述。
5)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
6)审查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2、审查内容
二、专项施工方案审查要点
1、提交资料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原件,必须有项目监理机构章,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及注册章。
2)基坑支护设计文件。
复印件,已通过专家论证审查与设计文件同时送审时可免。
3)周边环境示意图(含规划红线,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图、地下障碍物等)。
复印件,加盖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委托的其他单位)公章,与设计文件同时送审时可免。
4)经施工图审机构审查合格的在基坑开挖2倍深度范围内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复印件,加盖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委托的其他单位)公章,与设计文件同时送审时可免。
5)专项施工方案。
原件,加盖施工单位公章(如属分包的,应加盖总承包单位公章),评审完毕后退还1份给施工单位。
6)建设单位委托的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提交的对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方案。
7)施工单位提交的应急救援预案。
2、审查内容:。
基坑监测点布设的原则和要求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监测依据 (1)三、监测目的 (1)四、监测范围、项目 (2)五、监测点的布置 (2)六、监测警戒值及精度 (3)七、监测方法及要求 (4)八、监测点保护及恢复方法 (5)九、监测仪器设备及人员 (6)十、监测频率 (7)十一、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8)十二、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8)十三、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9)十四、安全文明施测 (10)十五、应急处置措施 (11)附录1、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16)附录2、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 (17)附件3、巡视检查日报表样表 (18)基坑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参建五方主体情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二、监测依据1、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7、《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9、《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15314-9410、危大工程管理政府及公司文件三、监测目的在基坑施工期间,须周期性的对基坑变形情况和周边建筑物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成果相应地及时调整施工速率及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快捷、经济合理。
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①、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②、保证基坑内施工人员和设备料等材料安全,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四、监测范围、项目1、监测方法:①、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监测;②、我施工方主要采取的监测方法包括测量仪器观测、现场观察等;2、监测范围:基坑周边、坡顶、坡底;为保证基坑施工顺利进行及相邻建筑物安全,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管线进行监测。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程序

1 2施工组织设计降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项目经理部专业分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项目总工程师专业分包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专业分包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公司总工程师专业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专业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方案需报公司工程技术部,由工程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会审,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方案编制人必须由具有一定设计能力和施工经验、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应通过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审核。
方案需报公司工程技术部,由工程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会审,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基基工施方地与础程工案1换填等由项目经理部自行组织施工的地基处理施工方案项目经理部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强夯、注浆、搅拌桩、挤密桩及CFG 桩复合地基处理等由专业分包单位施工的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专业分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专业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方案需经项目经理部相关人员会审,项目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方案需经项目经理部相关人员会审,项目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其中人工挖孔各类桩基础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业分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专业分包单位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桩施工方案需报公司工程技术部,由工程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会审,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开挖深度在3m 以上 (含3m) 的土方开挖方案需报公司工程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会3 结构工程施工方案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测量方案试验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公司总工程师审,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2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含搭设高度5m 及以上、搭设跨度10m 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 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 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工具式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含滑模、爬模、飞模、大模板、特殊结构等模板工程施工方案)钢筋工程施工方案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预应力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专业分包单位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专业分包单位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专业分包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专业分包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公司总工程师专业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专业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创省部级优质工程方案需报公司工程技术部,由工程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会审,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基坑监测方案1

大连时代广场工程基坑监测方案编号:DL/ZS-编制:审核:审批:发放号: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2004年12月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R03—09)单位名称:编号:注:需要时审核/审批意见可附页。
基坑监测方案1、基坑监测的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用地的减少,深基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城市建设建设中,为建筑向高空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深基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也很大,也有由于基坑支护等原因发生基坑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及较大的社会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基坑稳定和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对基坑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防患于未然。
2、基坑监测项目根据基坑施工的各种因素及特点,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可按照下表选择:(《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基坑监测项目表时代广场基坑工程设计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因此从上表可以所有的基坑监测项目均为应测,也就是说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监测的。
3、基坑监测报警值基坑的每个监测项目都有他的极限值,当监测所采集的数值达到报警值时基坑就会出现危险,因此,在监测工序开始时就应该根据设计给定的报警值确定危险的大小,以便在监测过程中有章可循,在监测数据达到一定数值时采取响应的应急措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安全。
基坑监测报警值4、沉降观测的方法和频率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的监测1)挖土段监测点布设为了监测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情况,我们采取了在基坑上口周围3米处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方法,观测点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每20m设置一个,并在设置完毕后测量初始标高,记录成为原始数据,以后按照基坑监测的频率对监控点进行测量,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沉降的数值,并绘制沉降和位移变化曲线。
沉降观测点用Ф28的钢筋打在基坑周围不易被破坏的地方,埋设深度在30~50cm,周围用混凝土包住,等强度达到75%时便可以进行首次测量,记下原始数值,作为基坑的初始(未变形)的数值。
观测时间及频率见下表注:观测宜在当天的8:00~16:00进行,如观测到位移、沉降量异常,则以后观测加倍,并记录出现异常情况的地段。
基坑土方开挖报审表、审批表、方案全套【呕心沥血整理版】

水榭香堤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绵阳智龙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5月15日施工方案报审表JL-A002致(监理单位):现报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全套、部分),已经我单位上级技术部门审查批准,详细说明和图表见附件。
请予审查和批准。
承包单位(章):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技术负责人:日期: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日期: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监理机构:(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日期:本表由施工企业填写一式三份,连同施工组织设计一并送监理机构审查。
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留一份。
四川省建设厅制施工方案审批表水榭香堤基坑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及地质概况………………………………………………………。
2二、基坑开挖设计及施工部署 (4)三、土方开挖 (8)四、基坑临边防护…………………………………………………………。
11五、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2六、文明施工与保护环境的措施 (14)一、工程及地质概况1。
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绵阳市小浮桥街15号拟建工程总建筑面积37794。
33㎡,其中地下两层,地上31层,建筑总高度99。
60m,主体采用现浇钢筋砼剪力墙结构,基础为钢筋砼筏板基础,筏板底标高-10。
2m.1。
2场地及地质概况场地覆盖地层由第四系新近人工填筑杂填土,全新统冲积粉土、圆砾、卵石和白垩系剑阁组泥岩组成。
现将场内各岩土结构及特征从上到下分述如下:⑴杂填土①(Q4ml):场地均有分布;杂色,松散状,以粉土为主,土中含卵石、砖瓦块、砼块等建筑垃圾,硬质物含量约10~30%;层厚0。
7~4。
8m。
⑵粉土②(Q4al ):场地均有分布;褐黄色,稍密状,土中含黑色碳质物及褐红色铁锰质氧化物,局部底层含薄层粉细砂或粉细砂团块,其土体干强度、韧性低,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稍湿,层厚1.6~3.1m,顶界埋深:453.02—451。
40 m 。
方案报审表监理审查意见范文

方案报审表监理审查意见范文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审查意见。
1. 比较满意的方案。
施工方的兄弟们,你们这个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总体来看挺靠谱的。
施工顺序安排得挺合理,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工序的衔接都考虑到了。
人员和机械的配置也比较得当,感觉你们是下了功夫去盘算的。
不过呢,有个小建议,在安全管理措施那块,能不能再详细一点说说针对高处作业的具体防护设备怎么检查和维护?就像给一个精密的机器上多几道保险一样。
总的来说,这个方案原则上可以通过,按照修改意见调整下就更完美啦。
2. 存在较多问题的方案。
哟呵,这方案看得我有点头疼啊。
就像一锅大杂烩,看着啥都有,但是条理不是很清晰。
施工进度计划感觉像是在拍脑袋想出来的,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比如天气变化啥的。
人员安排也有点含糊,我都不知道具体每个岗位都负责啥。
还有这个质量控制措施,写得太笼统了,就像说要把房子盖好,但没说怎么才能盖好。
这个方案得大改,重新梳理下思路,把我提到的这些问题都好好解决了再报审吧。
二、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审查意见(以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为例)1. 基本合格的方案。
嗯,这个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还不错嘛。
你们对支护结构的选型有比较详细的分析,就像选对象一样,把每种结构的优缺点都考虑到了。
但是呢,在地下水控制这一块,我觉得还可以再深入一点。
比如说降水井的布置,感觉有点像在地图上随便画几个点,要根据实际的地质勘察报告再精确调整下。
还有啊,监测方案里监测频率写得有点模糊,是每天一次还是每周一次呢?得明确一下。
这个方案在修改这些小问题后就可以通过啦。
2. 需要较大改进的方案。
这个深基坑支护方案有点让我不放心啊。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太简单了,要知道深基坑施工就像在一个满是瓷器的房间里跳舞,周边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都可能被影响。
你们这方案里就简单提了几句,这可不行。
而且支护结构的计算书也有点混乱,我看了半天都没搞清楚一些关键参数是怎么来的。
这方案得回炉重造,好好参考下相关的规范和类似工程的经验,把这些重要的问题解决清楚再报审。
4 专项施工方案审查要点

(7)施工进度安排。
(8)人员、材料、机械配置计划。
(9)质量保证措施。
(10)安全技术措施。
(11)应急预案。
2。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查要点
(1)审批程序符合要求,签字手续齐全,内容基本完整.(2)基坑施工方案应有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大面积基坑工程应采取分段施工的方法,各工序的逻辑关系、施工流向应合理,并充分考虑技术间隙时间。
(4)设计计算书
1)支护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计算;
2)基坑内外土体的稳定性计算;
3)基坑降水或止水帷幕设计以及围护墙的抗渗计算。
(5)设计文件
1)支护结构施工平面图,包括:轴线尺寸、周围环境、基坑内承台、集水坑、电梯井等位置等;
2)支护结构详图(剖面图和节点大样注明:支护结构断面尺寸、深度、顶标高;
(5)人员、材料配置计划。
(6)安全技术措施.
(7)应急预案.
(8)设计计算书。
(9)施工图(平面、立面、剖面)。
专项施工方案审查
1。审批程序符合要求,签字手续齐全。
2。方案内容应基本完整,有平面、立面、剖面和附墙件构造详图。
3.脚手架的设计、构造应符合规定
(1)基础地基处理应符合要求;脚手架不得支设在雨棚、阳台、后浇带两侧等悬挑构件上,支设在屋面等结构上时,应对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强、卸荷等措施。
(1)设计单位资质符合规定.
(2)设计内容完整,深度应符合规定并满足施工要求。
(3)设计文件的签字盖章手续应齐全.
基坑施工方案的编制与审查
1。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含:周边环境、场地地质条件)。
(2)编制依据。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报审版)

目录一.工程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监测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监测项目及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基坑监测组织架构及仪器设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基坑监测工作程序.......................................................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基坑沉降观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测点布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监测相关技术和数据处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突发性事件的监测及抢险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十一.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南城科技大道宏二路1号,拟建场地大致为正四边形,东西长160米,南北长约158米,北侧为宏图路、南侧为法仕路、西侧为宏二路、东侧规划支路;拟建物3~36F/5栋,地下室2层,相对标高±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7.60m;占地面积约21284.13m²,基坑开挖深度至底板底,挖深为11.30~12.8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工程概况........................................ - 1 - 二.监测依据........................................ - 1 - 三.监测项目及目的.................................. - 2 - 四.基坑监测组织架构及仪器设备...................... - 3 - 五.基坑监测工作程序................................ - 4 - 六.基坑沉降观测.................................... - 5 - 七.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 6 - 八.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测点布控.................. - 7 - 九.监测相关技术和数据处理.......................... - 9 - 十.突发性事件的监测及抢险措施..................... - 10 - 十一.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 12 -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南城科技大道宏二路1号,拟建场地大致为正四边形,东西长160米,南北长约158米,北侧为宏图路、南侧为法仕路、西侧为宏二路、东侧规划支路;拟建物3~36F/5栋,地下室2层,相对标高±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7.60m;占地面积约21284.13m²,基坑开挖深度至底板底,挖深为11.30~12.80m。
基坑周长约为602m,基坑面积约为24550m²。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有效使用期限至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一年。
基坑支护形式为采用钻孔桩+预应力锚索支护,支护桩外侧设置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兼挡淤泥土作用。
二.监测依据(1) 本项目设计图纸要求;(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8) 国家及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的有关规定。
三.监测项目及目的3.1监测项目根据南方物流电商综合项目基坑工程组织施工方案及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的有关规定。
需要对基坑进行如下监测:3.2基坑监测目的①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由于设计所用的土压力计算采用经典的侧向土压力公式,与现场实测值相比较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迫切的需要知道现场实际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与设计时采用值进行比较,必要时对设计方案或施工过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
②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
支护结构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不同部位上出现较大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
如有周密的监测控制,有利于采取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
③为保证本工程的基坑施工质量,使该基坑避免在建过程中及完工后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或倾斜。
我施工单位对该楼进行建筑物沉降监测,并及时计算分析变形数据,掌握该基坑沉降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基坑施工质量和安全。
④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提供依据。
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经验。
⑤为了实施对基坑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掌握地层、地下水、围护结构与支撑体系的状态,及施工对既有基坑的影响,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
通过对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时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工期和基坑的安全。
⑥为隐蔽工程的工程质量、施工期间及运行初期的工程安全提供必要的评估资料;⑦为工程诉讼提供依据;四.基坑监测组织架构及仪器设备4.1基坑监测组织架构为了本工程可以按质按量的顺利进行施工,我施工单位南方物流项目部成立一个基坑监测测量技术小组,基坑监测测量技术小组隶属项目经理部下的工程技术部。
基坑监测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及项目经理总负责,下设测量主管和现场测量员。
组织架构图如下:基坑监测组织架构4.2基坑监测仪器配备本工程的测量设备在使用前,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对所有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进行校验,以保证仪器具有良好状态。
拟投入的主要测量仪器见下表。
名称型号精度数量全站仪RTS-112L ±(2+2×10-6D)mm1台水准仪DS32 ±1.0mm 1台水准尺5米塔尺 1.0mm 2根棱镜单棱镜-30mm(棱镜常数)1个对中杆3米对中杆 1.0mm 1根钢卷尺50米 1.0mm 2把小卷尺5米 1.0mm 20把五.基坑监测工作程序5.1全工程监测工作程序5.2预警信息反馈程序图六.基坑沉降观测6.1测点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在基坑支护结构顶部布置沉降观测点20个。
测点编号为SM01~ SM20,详细位置见“基坑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6.2检测方法埋设:基坑监测点采用30cm长的φ12mm的螺纹钢筋,将其用锤打入土内或桩体内(需要冲击钻钻孔)。
基点采用钢筋或专用螺丝,在其上加工十字丝,并用混凝土对监测点/基点底部进行加固。
联测:水准基准点一般要与设计部门提供的高程控制点采用闭合导线进行联测,精度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水准导线测量技术的要求,往返闭合差应小于1.0mm。
若不能满足前者要求,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建立独立的水准基准网。
平差计算:水准基准点高程通过严密平差得到。
七.基坑水平位移监测7.1测点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按15~20m间距布置观测点,设置坑顶水平位移观测点20个。
监测点、基点和校核点的埋设采用专用螺丝,每次观测时使用小棱镜固定在螺丝上。
测点编号为WY01~WY20。
详细位置见“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7.2监测方法埋设:基坑监测点采用30cm长的φ12mm的螺纹钢筋,将其用锤打入土内或桩体内(需要冲击钻钻孔)。
基点采用钢筋或专用螺丝,在其上加工十字丝,并用混凝土对监测点/基点底部进行加固。
基准点的设置及监测方法:在远离基坑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建立三个可靠的基准点;监测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控制点的稳定性,为保证监测工作的简单易行且提高观测精度的要求、消除测站的对中误差,水平位移控制点尽量采用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形式埋设,并宜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
以测站点为工作基点,以垂直基坑方向为基线方向,建立极坐标系。
监测时把全站仪置于工作基点上,测出其坐标。
比较前后两次坐标变化量,可得坑顶水平位移量。
联测:控制点定期进行联测,精度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导线测量技术的。
平差计算:观测数据可利用“南方平差易”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取得控制点的坐标数据。
要求,若不能满足前者要求,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建立独立的监测控制网。
本项目监测根据边坡情况采用了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具体相关方法如下:①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控制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极点连线和两测定待求点C 坐标时,先计算已知点A 、B 的方位角πα/1800⨯--=BA BA BA X X Y Y测定角度β和边长BC ,根据公式 计算BC 方位角:βαα+=BA BC 计算C 点坐标:()BC B C COS S X X α•+= ()BC B C SIN S Y Yα•+=②小角度法小角度法主要用于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点的观测。
是利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精确PP L =ρα8.1监测控制值8.2监测频率8.3测点布控路园海五路锦2.715.13道路中道路2.50九.监测相关技术和数据处理9.1现场踏勘对基坑3倍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或道路的监测点,需要有现场勘查记录、拍照备查等,作为备查资料存档。
9.2测试方法①在测试中固定测试人员,以尽可能减少人为误差;②在测试中固定测试仪器,以尽可能减少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③在测试中固定时间按基本相同的路线,以减少温度、湿度造成的影响;④在测试中用相同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以减少不同方法间的系统误差。
9.3测试仪器①使用的测试仪器均由法定计量单位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②每天测试前对使用仪器进行自检,并记录自检情况,使用完毕后记录仪器运转情况;③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异常立即对仪器进行维修或调换外,同时对该仪器当天测试的数据进行重新测试。
9.4监测元件①使用出厂标定并得到法定计量单位认可且在有效期内的监测元件;②在埋设监测元件前线进行测试,检验合格后方进行埋设,并在埋设完成后立即检查元件工作的正常性;如有异常,换新的监测元件进行重新埋设。
9.5监测点的保护①对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基准点、工作点、监测点用醒目标志进行标识,并对现场作业的工人进行宣传,尽量避免人为沉降和偏移,对变化异常的测点进行复测;②在围檩制作过程中,派专人对埋设在围护墙体内的监测元件进行巡查;③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布设的监测元件的部位用醒目标志进行标识。
9.6数据处理①使用论证通过的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②数据处理以后汇成报告经专项测试人员自检,现场测试负责校核,各项测试人员互检后,方盖章报送;③测试数据发生异常时,及时与项目审核人、审定人联系,共同协商解决。
十.突发性事件的监测及抢险措施10.1深基坑监测的特点普通工程测量一般没有明显的时间效应。
基坑监测通常是配合降水和开挖过程,有鲜明的时间性。
测量结果是动态变化的,一天以前(甚至几小时以前)的测量结果都会失去直接的意义,因此深基坑施工中监测需随时进行,通常是1次/d,在测量对象变化快的关键时期,可能每天需进行数次。
基坑监测的时效性要求对应的方法和设备具有采集数据快、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甚至适应夜晚或大雾天气等严酷的环境条件。
10.2基坑突发性事件分析排桩下部踢脚向坑内位移偏大;由于坑内支护桩嵌固段不足,维护桩身下半部分向内偏移等,都会造成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加大。
基坑顶边载物堆积过多,会造成基坑地表开裂,沉降值超过预警线。
以及突发性的严酷的自然天气,都会对基坑带来影响。
10.3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当基坑监测指标达到报警值时,及时通知各方人员,方案,并加密基坑的观测频率,提出处理措施。
对于基坑水平位移的偏移处理措施可以采用加密控制点,对特殊情况时期,一天需要多次对基坑进行位移与沉降观测,采集及时的监测数据。
对水平位移的监测可以通过对灰饼裂缝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
灰饼采用200x200mm,h=50mm厚的水泥砂浆。
基坑顶边裂缝灰饼(初始裂缝为0mm)初始灰饼裂缝为0mm基坑顶边裂缝灰饼(现裂缝为D1mm)现灰饼裂缝为D1mm基坑顶边裂缝灰饼(现裂缝为D2mm)现灰饼裂缝为D2mm从灰饼裂缝情况可以得出基坑水平位移变化值: D=D2-D1(mm).十一.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我方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确保安全监测的措施,明确各工种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责任:①在项目监测全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项目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