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危大工程基坑监测方案

危大工程基坑监测方案

危大工程基坑监测方案一、引言基坑工程是指在市区内进行的土方开挖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土木工程,通常伴随着工程地下空间的利用、建筑物的修建等工程。

基坑开挖是土建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也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需要对基坑开挖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基坑工程案例,介绍基坑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工程案例,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基坑监测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从而为类似工程的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基坑工程案例介绍某市中心区域将进行一项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预计将占地10000平方米,地下室将设置3层,地下室深度为15米。

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必须对基坑开挖进行全程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表位移、地下水位变化、周边建筑物变形等。

监测需要覆盖整个开挖阶段,并在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期间进行持续监测。

三、基坑监测方案的制定1. 监测技术选型在进行基坑监测方案的制定之前,需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

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建筑物变形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由于本工程对监测精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选择高精度、实时性好的监测技术。

具体技术包括全站仪、GNSS、水平测量仪等。

2. 监测方案制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基坑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内容、监测点布设、监测频率、数据传输和处理等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地表位移、建筑物变形等。

监测点布设应尽量覆盖整个基坑范围,并考虑到周边建筑物对基坑影响较大的地点。

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常在基坑开挖和支护阶段需要增加监测频率。

数据传输和处理应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自动处理。

3. 监测人员培训在制定监测方案的同时,还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监测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考核,确保监测人员具备监测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一、工程概述本次深基坑工程位于_____,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临近既有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等。

基坑开挖深度为_____米,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的稳定,需对深基坑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

二、监测目的1、及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土体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预警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3、为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提供依据,降低工程风险。

三、监测依据1、(GB 50497-2019)2、本工程的相关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3、其他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四、监测内容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在围护结构的关键部位设置监测点,采用全站仪或测斜仪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天_____次。

2、围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利用水准仪对围护结构顶部的监测点进行测量,监测频率同水平位移监测。

3、支撑轴力监测在支撑结构上安装轴力计,实时监测支撑轴力的变化,监测频率为每_____小时一次。

4、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在基坑周边设置水位观测井,使用水位计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每天监测_____次。

5、周边建筑物沉降及倾斜监测在周边建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和倾斜观测点,使用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周_____次。

6、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沉降监测沿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布置监测点,采用水准仪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三天_____次。

五、监测点布置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沿基坑周边每隔_____米布置一个监测点,在阳角、阴角等关键部位适当加密。

2、支撑轴力监测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支撑构件,每个构件上布置_____个轴力计。

3、地下水位监测点在基坑周边每隔_____米布置一个水位观测井。

4、周边建筑物沉降及倾斜监测点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隔_____米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倾斜观测点布置在建筑物的顶部和底部。

5、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沿道路及地下管线每隔_____米布置一个监测点。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一、前言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施工和监测检测工作至关重要。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基坑工程进行监测检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结构稳定。

本文将针对基坑工程的监测检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监测检测的目的基坑工程监测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变化规律,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同时也是为了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以保护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三、监测检测的内容1. 地表沉降监测:通过设置地表沉降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地表变形情况。

可以采用测量仪器,如沉降仪、倾斜仪等进行监测,并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

2. 基坑轴线监测:针对基坑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了解基坑结构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全站仪、GPS等工具进行轴线监测,实时记录基坑的变形情况。

3. 支护结构受力监测: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可以采用应变计、位移计等仪器进行实时监测。

4. 地下水位监测:对基坑附近地下水位进行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可以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

5.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对基坑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可以采用地质雷达、声波检测等技术进行监测,确保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四、监测检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采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如全站仪、GPS、沉降仪、倾斜仪、应变计等。

这些仪器可以准确监测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并且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分析。

2. 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存储。

可以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等进行布设,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全方位监测。

3. 遥感监测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基坑工程的监测,减少人工操作和提高监测效率。

可以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进行监测,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大范围监测。

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专项监控量测方案

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专项监控量测方案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铁路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专项监控量测方案四川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二O一六年四月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铁路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专项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复核:审核:四川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二O一六年四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 朗镇3号桥概况 (1)1.2朗镇2号桥概况 (5)1.3朗镇4号桥概况 (6)1.4朗镇1号桥概况 (8)二、编制依据 (8)三、监测目的 (8)四、监测项目 (9)五、监测项目实施 (10)5.1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 (10)5.2围护桩倾斜 (12)5.3 钢支撑轴力 (16)5.4地表沉降监测 (18)六、总体测试安排 (19)七、监测技术成果 (21)7.1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21)7.2常规报告 (23)八、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配置 (24)8.1组织机构 (24)8.2人员安排 (24)8.3仪器设备 (25)九、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25)9.1质量方针 (25)9.2 质量目标 (25)9.3质量管理体系 (26)9.4质量措施 (27)一、工程概况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简称“拉林铁路”)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线路从既有拉日铁路协荣站引出,向南穿过冈底斯山余脉进入雅鲁藏布江河谷,于贡嘎跨过雅鲁藏布江后向东经扎囊、乃东、桑日、加查、朗县、米林至林芝。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段起点位于山南地区加查县冷达乡,经陇南乡、仲达镇、沿S306省道前行,于林芝地区朗镇终止。

线路穿越雅鲁藏布峡谷地带,四跨雅鲁藏布江,起讫里程为D3K230+703~DK263+844.62,正线长度32.23km;其中隧道7座16.613km,占正线长度51.5%;桥梁11座9642.35延长米,占正线长度29.9%;路基12段4.719km, 占正线长度14.6%;涵洞337.5横延米/21座,其中盖板涵98.4横延米/3座,框架涵239.1横延米/18座;车站2座(热当车站、冲康车站)。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方案一、前言基坑工程是指为了建设地下结构或地下工程而在地面上开挖出的深坑,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室等。

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过程稳定安全,必须对基坑周边的地下水位、基坑变形、邻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等进行严密监测。

基坑工程中的监测技术在施工和使用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方案进行讨论。

二、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基坑工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位监测:考虑到基坑周围地下水的波动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需对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范围和趋势。

2. 基坑变形监测:基坑挖掘深度增加时,土体受到变形应力的影响,从而引起土体变形。

因此,需要监测基坑边坡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3. 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监测: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会产生影响,需监测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变化情况。

以上监测内容对基坑工程的施工和使用阶段都至关重要。

三、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方案1.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方案地下水位监测一般采用水位计或压力传感器进行监测。

监测点分布需覆盖基坑周边,监测频率一般为每日至每周。

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中心,并及时进行分析与处理。

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基坑变形监测可采用全站仪、测斜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设立监测点布设需均匀,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

监测频率根据施工情况和地质条件而定,一般监测频率为每日至每周。

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3. 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监测技术方案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监测可采用全站仪、测斜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设立监测点分布需合理,监测频率一般为每周至每月。

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基坑工程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是基坑工程的关键环节。

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可以预警和预防基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预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动的可能性。

深基坑监测方案

深基坑监测方案
六、监测周期及频率
1.基坑周边土体监测:
施工前进行初始监测,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度和监测数据变化情况,调整监测频率。一般情况下,监测频率为每周1-2次。
2.支护结构监测:
施工过程中,监测频率与土体监测同步进行。关键施工阶段,如土方开挖、支撑施工、降水等,应加强监测。
3.周边环境监测:
施工前进行初始监测,施工过程中根据周边环境变化情况,调整监测频率。一般情况下,监测频率为每周1次。
二、监测目标
1.监测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及裂缝发展情况。
2.监测支护结构的健康状况,包括位移、倾斜及内力变化。
3.监测周边建(构)筑物及设施的安全状况,确保不受基坑施工影响。
三、监测原则
1.系统性:确保监测内容全面,覆盖基坑施工全周期。
2.预警性:建立预警机制,对异常情况及时预警,指导施工调整。
3.动态性:根据施工进度和监测数据,动态调整监测策略。
4.科学性:采用可靠的监测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四、监测内容
1.土体监测:
-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垂直位移:使用电子水准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地表裂缝:通过巡视和裂缝观测仪进行监测。
2.支护结构监测:
-桩(墙)位移:使用测斜仪等设备监测。
深基坑监测方案
第1篇
深基坑监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开发逐渐成为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重要手段。深基坑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为确保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深基坑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二、监测目的
1.掌握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规律,确保工程安全。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基坑监测是在建筑施工阶段对基坑周边土体和工程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坑监测方案,其中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等方面的内容。

一、监测目的基坑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具体的目的如下:1. 评估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判断是否存在下沉或倾斜等问题;2. 监测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情况,了解土体的工程性质和变化趋势;3. 检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控制水位对基坑的影响;4. 监测基坑开挖工序中的土方量,确保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

二、监测内容基坑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监测:通过安装位移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基坑围护结构的下沉、倾斜和变形情况。

2. 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监测:通过土壤应变计、浸润计等监测设备,监测土体的应变、变形和稳定性。

3. 地下水位的监测:通过水位监测井和水位传感器等设备,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4. 土方量的测量:通过挖掘机上的土重计等设备,实时测量基坑开挖工序中的土方量,掌握施工进度。

三、监测方法基坑监测可以利用传统的实地测量与现代化的自动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的监测方法如下:1. 传统实地测量:包括使用测量仪器进行位移测量、水位测量和土方量测量等。

2. 自动化监测:采用自动化仪器和传感器进行监测,通过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监测。

四、监测频率基坑监测的频率需要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和工程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进行定期监测和临时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定期监测:按照工程进度和要求,每隔一定时间进行监测,如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2. 临时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关键节点时,及时进行监测,以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总结:基坑监测方案是基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工程人员及时了解工程的安全状况和土体变化情况,为施工过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流程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流程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流程一、基坑工程监测方案流程1、工程前期调研在制定基坑工程监测方案之前,需要开展工程前期调研工作,对工程的地质情况、施工方案、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结构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调研内容包括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情况、附近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和使用情况、施工方案及支护设计等,通过调研得到的数据为制定监测方案提供依据。

2、制定监测方案基于前期调研的数据和工程特点,制定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监测周期、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等。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建筑物结构变形和周边道路、管线等影响因素的监测。

监测点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基坑周边建筑物、管线和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方,并密集设置在基坑边缘和潜在变形区域。

监测周期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可以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变化进行调整。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实测法、仪器观测法、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等。

在选择监测仪器设备时,应考虑其精度、稳定性、性能价格比和自动化程度等因素,以满足监测要求。

3、实施监测方案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基坑周边地表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建筑物结构变形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具体操作包括布设监测点位、安装监测仪器设备、定期观测和记录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环节。

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以供施工管理和工程决策参考。

同时,应加强现场巡查和监测设备的保养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评估基坑工程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数据处理和分析中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数据处理软件和数学模型,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工程变形趋势和变化规律,进行安全评价和预警预测。

5、做好监测报告定期编制监测报告,总结分析监测数据,评估工程风险,提出改进建议,随时向相关单位汇报工作进展和安全预警情况,保持沟通、监测数据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项目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检测中心 二OO*年*月*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1 二、监测目的 ........................................................................................................... 1 三、方案编制依据 ................................................................................................... 1 四、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 2 五、项目监测重点、难点及关键性技术 ............................................................... 2 六、监控与反分析——信息化施工 ....................................................................... 3 七、监测进度计划及频率安排 ............................................................................... 4 八、报警指标 ........................................................................................................... 4 九、监测方法及监测设备 ....................................................................................... 5 十、应急预案 ........................................................................................................... 8 十一、监测项目组人员安排 ................................................................................... 8 十二、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 ................................................................................... 8 十三、监测资料 ....................................................................................................... 9 十四、建议 ............................................................................................................... 9 第 1 页 共 9 页

一、工程概况 **工程项目是以办公、商业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大厦,基坑深*~*m。总占地面积为***m2。塔楼**层,裙楼**层,地下室**层,其中群楼高**m,建筑总高度为**m,属于一类高层建筑。本工程场地第四系覆盖层除表层杂填土外,以下分布有海冲积向淤泥、冲积成因的细砂、中粗砂和残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碎屑岩类。地下水属空隙性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位变化和水量与大气降水、潮水有直接的影响,因邻近珠江,孔隙性潜水与珠江水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受珠江水位的升降影响。 该工程基础采用冲孔灌注嵌岩桩,裙楼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桩径**m,以进入中风化岩层**m控制;塔楼的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岩层,桩径1.2m,以进入微风化岩层**m控制。 场地北面和南面数米范围内遍布砖木结构的民居,西面紧邻靠地下室边线分布几栋*层建筑,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位对相邻建筑将产生不良影响,在基坑支护方案中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方案。地下连续墙厚**cm,在竖向构件部嵌入微风化岩**m,其余部位嵌入强风化岩不少于**m并低于基坑开挖面不低于**米。 二、监测目的

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预警并防范过大位移、变形与工程事故的发生,对基坑周边管线和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指导施工,实现整个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1.在基坑施工期间确保围护结构不产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 2.对基坑外管线和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预警环境问题。 3.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4.支撑轴力监控。 5.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控。 6.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通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方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工程监测方案 第 2 页 共 9 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15-20-97) 7、广州市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 8、《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四、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省市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确定本项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及监测频率确定如下: (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 (2)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3)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 (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 (5)坑外地下土层的分层沉降; (6)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 (7)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 整个监测过程将自地下连续墙施工开始,到地下结构基本上出±0.00,监测数据基本稳定为止。 表1 序号 监测项目 测点数量 监测时段 监测次数 1 周边建筑和管线水平位移 5 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 30 2 周边建筑和管线沉降观测 5 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 30 3 土体分层位移 8 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 30 4 深层侧向位移(包括支护结构)监测 17 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 30 5 水位观测 8 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 30 6 支撑轴力监测 8 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 30 五、项目监测重点、难点及关键性技术

由于本基坑北面、南面及西面数米范围内遍布砖木结构的民居,附近埋设很多管线,一旦基坑支护结构发生重大变形,将危及周边建筑及管线,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变形监测的重点和难点为北面和南面水平位移、沉降、水位及深层位移观测。在此需加强观测。 另外根据由于该工程靠近珠江边,水位的变化会引起土体和砂层的流动,引**工程监测方案 第 3 页 共 9 页 起支护结构的变形,因此对该基坑水位的观测也是监测的重点。 六、监控与反分析——信息化施工 基坑开挖期间,根据大量的监测数据,利用理论和数值反分析工具预测预报下一步开挖和降水引起的围护结构位移和变形及地面沉降的发展,随时掌握围护结构的位移和地面沉降情况,及时预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判断结构可能产生变位的原因,信息化指导施工,为有关单位研究对策和采取措施提供依据,防止过大变形和沉降的发生,确保结构本身及周围环境的安全,是尤为重要的。 图1是施工监测和信息化施工流程图,以施工监测、力学计算以及经验方法相结合为特点。与地面工程不同,在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勘察、设计、施工等诸环节允许有交叉、反复。在初步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经验方法或通过力学计算进行预设计,初步选定支护参数。然后,还须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所获得的关于地层稳定性和支护系统力学和工作状态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的信息,对施工过程和支护参数进行调整。施工实践表明,这种调整和修改是十分必要和

有效的。 详细说明: 1. 围护墙墙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及测量基准点的布置

围护墙墙顶水平位移与沉降测点,环围护墙圈顶均匀布设,测点间距大约15m。测量基准点应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可投入使用;基准点一般不少于2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对本工程应设在距基坑20m左右。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在整个施工期内,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其

模型及参数选择 力学计算 修改参数、模型 反分析 地质勘察、 岩土力学室内试验 施工组织设计 施 工 监 测 竣 工 地基土分类 经验类比 专家系统

图1 施工监测和信息化设计流程

理论方法 经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