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注释格式样本
引用 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

引用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1]2.1注释 Citations2.1.1夹注 In-text Citations转述、阐释、总结他人主要观点、引用某些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须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号内注明。
夹注与“参考文献”结合,形成一种方便、快捷说明引用出处的注释形式。
夹注的构成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1)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页码例: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 (1986:241), …2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例: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is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Elli, 1968: 3).3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234)〔夹注直接放在被引者后面〕, the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According to Alun Rees,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1986:234). 出版年份:引文页码〔夹注也可以位于引语的最后〕4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Robertson, 1987: 136).5)来自汉语文章、专著,间接引用,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2]:格式:作者姓名拼音+夹注(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Wang Datong (2019:111, 2019:191) believed that…;6)来自汉语的文章、专著,间接引用,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拼音,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se learners confuse the uses of passives and unaccusatives in their interlanguage (Wilson, 2019:211;Zhang Shan, 2019:19)7)引自互联网文献引用网络资料时如网页上标有页码,基本格式与上述同;如无页码,标段落(par 或pars)。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要求Format of Note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Graduation ThesesI. 注释Endnotes and In-text Citations1.尾注和脚注尾注为在正文需详细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①②③……,在全文之后写注文,每条加对应数码, 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脚注为在正文需详细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1,2,3……,在当页底部写注文。
2.夹注某些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须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号内注明。
1)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页码例: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 (241).2 ) 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例: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 (Kramsch,1989:3).3 )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发表年份(无须页码)例:Ernst Rose submits, ―The highly spiritual view of the …alike‖ (1974).4 )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份(无须页码)例:―Everything rests on the notio n that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just‘ words – but there isn‘t‖ (Bateson 1972)5 )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234),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6 )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格式:作者姓名引文页码例: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Robertson 136).7 ) 来自文章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无须页码)例:It is argued that if communication is to be successful, the people involved need to share the same referential meaning of the words they are using (Byron & Fleming 1999).8 ) 提到某人的观点与姓名:格式:发表年份(紧跟姓名后)例:Peters (1985) proposes that the operation of a rule-based system generates language …9 )提到某人的观点(没有提到姓名):格式:作者姓名发表年份:页码(该观点来自某一页码)例: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Rees 1986:32).格式:作者姓名发表年份(该观点来自某一文献)A number of studies do not find texts with long series of Themes that derive from a single semantic field (Thompson 1985; Francis 1989/1990).10 ) 互联网资料:格式:编号例:―A deconstructive reading is a reading which analyses the specificity of a text‘s critical difference from itself‖ (N et. 2 ).( 注::Net. 1, Net. 2, Net. 3,……为了便于注明文内引语的出处,在参考文献中按编号顺序列出网址。
补充材料:引文标注参考文献格式

补充材料:引文标注参考文献格式引文1、简接引文:不用双引号2、直接引文:简短的引文用双引号;较长的引文,则左右各缩进两格、缩小字体另起一段,但不用双引号。
标注1、顺序编码制:(1)脚注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每页重新编码。
(2)尾注用中括号[1] [2] [3]等标识,全文同一顺序编码。
2、著者出版年制(夹注):(1)同一位作者在一年内只有一篇文献被引用的情况:(夏鲁惠,2004)(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2003)(Gill,1985)(2)同一位作者在一年内有多篇文献被引用的情况:(夏鲁惠,2004a)(夏鲁惠,2004b)(3)一篇文献被多次引用的情况:(夏鲁惠,2004:37)(夏鲁惠,2004:21-28)。
(夏鲁惠,2004,p.37)(夏鲁惠,2004,pp.21-28)3、标注原则:标注哪项内容,编码就放在哪项内容右上角。
如果标注的是词语,编码就放在此与右上角;标注句子,编码就放在句子标点符号的右上角。
【例1】生产基金分为固定基金与流动基金,①……(标注的是句子)【例2】生产基金分为固定基金与流动基金①,……(仅标注词语“流动基金”)4、标注类型与参考文献的排序:(1)顺序编码制的脚注文献在每页页脚重新编码,尾注文献在文后同一顺序编码。
(2)著者出版年制(夹注)的文献先分大类,如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再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序。
参考文献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A——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附:参考文献分类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化,现将《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转引如下。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 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第325页。
硕士学位论文引文注释规范

引文注释规范(试行)(详细内容可访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网站http :/ /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5页。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引文注释规范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年10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23页.
(五)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
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示例: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年8月16日, /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年10月4日.
扬之水:《两宋茶诗与茶事》,《文学遗产通讯》(网络版试刊)2006年第1期, /Article.asp ID=199,2007年9月13日.
《四川会议厅暂行章程》,《广益丛报》第8年第19期,1910年9月3日,"新章",第1—2页.
《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致外交部电》,《民国日报》(上海)1925年8月14日,第4版.
《西南中委反对在宁召开五全会》,《民国日报》(广州)1933年8月11日,第1张第4版.
(三)未刊文献
1.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 ——中文版自序》,《中国大历史》,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2页.
(3)责任者层次关系复杂时,可以通过叙述表明对序言的引证.为了表述紧凑和语气连贯,责任者与文献题名之间的冒号可省去,出版信息可括注起来.
示例:
见戴逸为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编,王灿炽纂《北京安徽会馆志稿》(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所作的序,第2页.
(2)译著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译者/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

参考⽂献及注释格式论⽂参考⽂献及注释格式参考⼀、参考⽂献格式:1 参考⽂献是对期刊论⽂引⽂进⾏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在本规范中采⽤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献著录项⽬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集主编、学位申报⼈、专利申请⼈、报告撰写⼈、期刊⽂章作者、析出⽂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献出处或电⼦⽂献的可获得地址。
f.⽂献起⽌页码。
g.⽂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献类型及其标识他未说明的⽂献类型,建议采⽤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公告(electronic对于⾮纸张型载体的电⼦⽂献,当被引⽤为参考⽂献时需在参考⽂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双字母表⽰电⼦⽂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包括了⽂献载体类型的参考⽂献类型标识:[⽂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上电⼦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献在引作参考⽂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文注释规范
一、凡涉及引文或引证的观点,请采用脚注(字型10)形式注明出处,注释内
容必须包括作者、书名或文章名、编者或译者(如果有的话)、城市及出版
社、期刊名、出版日期、期刊的卷期数字、引用的页码等。
举例如下:
1.中文图书格式: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数。
a.单本著作
沈松勤《唐宋词的社会文化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105页。
b.翻译著作
孙康宜《词与文类研究》(李奭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32页。
C. 书名号
篇名书名一律使用双书名号《》,唯有篇中篇,如《汉唐〈史记〉
研究论稿》的情况下,使用单书名号〈〉。
2.丛书格式:作者《书名》,编者《丛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册
数,页数。
a.刘熙载《词概》,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第4册,第4250页。
b.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五十,《宋元方志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
1990年,第2173页。
c.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第一,《全宋笔记》本,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3年,第151页
3、引自总集者: 作者《篇名》,《书名》卷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页数。
a.梅尧臣《送师厚归南阳》,《全宋诗》卷二四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1年,第2795页。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全宋词》,北京:中华书
局,1979年,第342页。
4.引自作者别集者: 作者《篇名》,《书名》卷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
年份,页数。
苏辙《秀州僧本莹净照堂》,《栾城集》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90
年,第46页。
5.引古籍(线装丛书或单刻本)者:作者《篇名》,《书名》卷数,版本
a.朱熹《与陈亮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四部丛刊》
本。
b.朱熹《与陈亮书》,《朱子全集》卷五,清光绪十七年吴兴嘉业堂刻
本。
6.引古籍校注本者:作者、校注者《书名》卷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份,页数。
a.周煇著、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第443页。
b.陶渊明著、袁行霈校注《陶渊明集笺注》卷二,北京:中华书局,2007
年,第35页。
7、研讨会、专题论文集内的文章格式:作者《篇名》,编者《书名》,出版地点:
出版社,出版年份,页数。
许丽芳《女子弄文诚可罪——试析女性书写意识中之自觉和矛盾》,台湾淡
江大学中国文学系主编《中国女性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学生书局,2000年,第237页。
8. 中文期刊格式:作者《篇名》,《学报》,出版年份期数,页数。
朱丽华《明月照水——试论李煜后期的艺术魅力之因》,《长春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第60页。
9.论文格式:
a.已出版之研讨会论文:作者《论文题目》,编者《论文集名称》,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份,页数。
b.未出版之研讨会论文:作者《论文题目》,研讨会名称,举办地点,年月
日,页数。
c. 硕、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论文题目》,学位级别(硕、博),地点:大
学、学术机构,年月,页数。
10.报纸、杂志、互联网文章格式:
a.报纸
作者《文章题目>》《报章》,出版地,年月日,版页或版名。
b.杂志
作者《文章题目》,《杂志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期数,
页数。
c.互联网资料格式
互联网资料引用只限于学术网站和报章网页,必须注有作者和篇名以及可
以查阅的正确网址。
无作者、篇名、日期讯息的一概不能引用。
1.文章:作者<文章题目>,网址,日期。
黄彬华:<日本第三度陷入衰退>,.sg/y1/tx001_
171201.html,2001年12月17日
2.图片:图片题目,网址。
落日:/I?ct=503316480&z=84641820&tn=baidu
imagedetail&world=落日&=416
二、当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来源的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
和资料所在页码:
a.沈松勤《唐宋词的社会文化研究》,第45页。
b.刘熙载《词概》,《词话丛编》第4册,第4250页。
三、如在同一页且紧接同一资料来源的上一注释,可以用“同上”(论文)或“同
上书”(著作)代替作者姓名、著作名;如果有间隔,可以只注明作者姓名、著作简短标题和资料所在页码。
例如:
a. 沈松勤《唐宋词的社会文化研究》,第45页。
b. 同上。
c. 同上,第46页。
d. 刘熙载《词概》,《词话丛编》第4册,第4250页。
四、以上注释规则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欢迎各位同学批评指正。
在没有变动之
前,大家完成的学期作业,务请按以上规则撰写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