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局部药物治疗

合集下载

牙周病的局部用药

牙周病的局部用药

牙周病的局部用药摘要目的:浅析牙周病局部用药。

方法:收治牙周炎患者174例,分组治疗。

结果:174例患者中,显效159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显效率91.4%。

结论:牙龈沟或牙周袋内涂布药物,配合牙周基础治疗以控制龈炎和牙周炎,已成为牙周病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牙周病局部治疗用药近来研究表明牙周病的主要类型为细菌等症状消失,红肿或脓肿消退,牙周袋变斑所引起的炎症,是人群中最广泛流行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成年人失牙的首位原因。

因此,控制龈下菌斑及其毒素是治疗牙周病的关键。

收治牙周炎患者174例,分组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牙周炎患者174例,男95例,女79例;年龄14~65岁;平均42岁。

其中单纯性牙周讨铂病120例,复合性牙周病54例。

治疗用药及方法:⑴漱口剂:①0.2%洗必泰液能有效地控制龈上菌斑和降低牙龈炎症。

但含漱剂对龈下菌斑的抑制作用甚微,因而,龈下菌斑的控制仅用含漱剂不能达到预想的。

0.12%~0.2%洗必泰液为广谱抗菌剂,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有效地防止菌斑形成。

由于能在口腔黏膜及牙面滞留,漱口后可保持数小时之久,所以漱口可治龈炎,而对有深牙周袋(>3mm)的牙周炎无作用。

②0.8%灭滴灵对致病性厌氧菌有特异性抑制作例,年龄24~60岁。

临床症状表现为牙龈用,可抑制螺旋体及可动杆菌。

局部用药增出血、红肿、疼痛、肿胀或脓肿,形成牙周加了局部药物浓度,抑制龈上龈下菌斑的形成,减少口腔内致病菌的数量。

③其他如1%过氧化氢液、2%碳酸氢钠液、1:5000高锰酸钾液、复方硼砂液、芳香漱口液等有助清洁和消毒口腔。

抑制龈上龈下菌斑的形成,减少口腔内致病菌的数量。

④2%盐水液有消毒、消炎的作用。

漱口剂可抑制龈上菌斑的沉积,减少口腔细菌数量,对控制龈炎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漱口剂维持时间短,故应频繁进行,每天宜含漱3~4次。

⑵牙周局部灌洗、置药:牙周袋局部灌洗、置药的目的是控制龈下菌斑、消除或改善牙周炎症。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一、治疗方法1.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是一种牙周治疗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方式清理牙齿表面的硬结石和软菌斑,并利用手术器械去除根面菌斑和根面结石,以此消除病菌、改善牙周炎症和修复牙齿表面的形态。

2.局部用药治疗局部用药指的是针对牙周病患者口腔内局部存在的炎症和菌斑进行药物治疗。

常见的局部用药主要包括口腔喷雾、口腔涂抹等方式,通常采用的药物有抗菌药物、抗炎药物和止痛药物等。

二、疗效观察本次研究招募了200名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其中100名患者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另外100名患者则采用局部用药治疗。

治疗时均注意卫生防护,避免感染交叉和二次感染。

治疗方案实施后,我们对患者口腔内相关指标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在牙周深度和牙周炎症两方面,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组的疗效比局部用药治疗组更好。

具体表现为:1.牙周深度在牙周深度方面,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佳。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牙周深度的平均值明显下降,而局部用药治疗组的患者牙周深度明显较高。

2.牙周炎症三、结论通过对200名牙周病患者的治疗观察可以发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佳。

这可能与该治疗方法可以消除病菌和去除牙齿表面硬结石和根面结石有关。

而局部用药治疗组可能仅是暂时抑制了炎症和菌斑的增长,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虽然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较为创伤,但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对于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健康有更好的保障。

因此,在对牙周病治疗方案进行选择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牙周病学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牙周病学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三、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 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2. 部分患者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口内金属异味
偶见 3. 长期使用可能出现一过性的白细胞减少,周围神经
病变等 4. 抑制华法令的代谢,从而延长凝血时间 5. 抑制乙醇的代谢,导致严重的痉挛、恶心、呕吐 6.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7. 血液病患者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二 作为牙周炎的辅助治疗 牙周脓肿等急性炎症、
SRP后仍有5mm以上的牙周袋并有出血等部位
局部用药
影响局部用药疗效的因素 1. 药物能否到达病变部位,尤其是器械难于达到处 2. 到达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 3. 药物在病变部位发生有效作用的时间 4. 价格和效果
局部药物治疗 (Local Delivery of Antibiotics)
甲硝唑(metronidazole)
一、特点
(又名灭滴灵)
是最常用的治疗厌氧菌感染的药物
1. 干扰、阻断细菌的DNA合成 2. 杀灭专性厌氧菌Pg、Pi、Fn,以及螺旋体 3. 不易引起菌群失调,不易产生耐药菌株 4. 和大多数药物无配伍禁忌,如和阿莫西林合用
可对Aa有效
甲硝唑(metronidazole)
二、临床应用 1.对牙周炎和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能改善牙龈出血、牙周袋溢脓等症状。 对HIV相关性牙周炎急性期症状的控制也有效 2. 常规使用:200mg/tidX7天 3. 不提倡单独使用甲硝唑,应同时进行机械治疗(SRP)
4. 和阿莫西林配合使用,用于治疗侵袭性牙周炎
甲硝唑(metronidazole)
3.抗菌谱的交叠可以增加药物治疗效果, 并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联合用药和序列用药
二、临床应用 1.联合用药: I. 甲硝唑+阿莫西林(或Augmentin):可有效清除

牙周局部给药的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牙周局部给药的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药物等 。四环素类 药物是 一类 具有 共 同基 本母 核一 氢化骄
四苯 的广谱抗 生 素。近年来 ,随着对 牙周 炎病 理生理 的深 入认识 ,发现 四环素类药 物治疗牙周炎 除了其抗菌作用 外 ,
另一个更重要 的作用 是其 非抗 菌特性 一对 宿 主机体 的调节 作用 。国 内外大量 的临床研 究 表明 ,小 剂量 的 四环 素类
药物能有效改善各项牙周指数 ,提 高牙周炎 治疗的成功率 。 四环素类 药物通 过抑制 蛋 白质的合 成而对几 乎全 部的 G+ 及大部 分 G一菌 起抑 制作 用。据报 道 ,9 % ~ 5 0 9 %龈下 菌 丛 中的细菌对龈沟液 中的四环 素敏感 J 。四环素 可粘 附于 牙根表面 ,然后缓慢 释放 出来 ,使 其不 易被 眼沟 液冲离 牙
周 袋 ,并保 有生 物活性 。随着牙 周组 织炎症 程度 、牙周 袋
深 度的增加 ,胶 原 酶也 同时增 加 。活性 胶原 酶水平 增高 造 成 了结 缔组 织破 坏 、附着 丧失 及牙槽 骨 吸收 。除 了抗 菌作 用外 ,四环 素类 药物 还具 有一 系列 生物学 作用 ,有 效地辅 助 牙周 炎的机械 治疗 ,促 进牙 周组织 的再 生。胶原 酶是 一 种金属基质 蛋 白酶 ,胶原 酶 的活化需 与 c “ 、z 等金属 a n
【 摘
要 】 目的 :为全面了解 局部应 用缓 释剂 治疗牙周病 的进展 。结果 :局部用药是 牙周炎 药物治疗 的一种重 要途径 ,牙周 袋内使
用控释或缓释剂可满足局部用药的药动学要求 ,同时可减少全 身用药 的副作用 、作用持久 ,减少 了给药次数 ,降低了不 良反应 ,使用方便 ,
受到口腔领域 的关注 。结论 :目前理论与技术发展逐渐成熟 ,所研究 的高分子材料 和制剂类型都 在不断地增加 和扩大 ,就疾病 的特殊性与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主要是由于牙龈周围的菌斑和牙菌斑引起的。

牙周病病情进展较快,若不进行治疗,会严重影响牙齿的健康和咀嚼功能,甚至导致牙齿脱落。

对于牙周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牙周病的过程中,刮治和根面平整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局部用药也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观察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的疗效。

一、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治疗原理刮治和根面平整是治疗牙周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手术操作和器械刮除牙龈周围和根面上的牙菌斑和牙石,清除牙齿表面的病理组织,使牙周组织恢复正常。

刮治和根面平整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变的牙龈和根面组织,消除感染源,减轻炎症,促进组织修复,恢复牙周组织的健康状态。

二、局部用药的治疗原理局部用药是治疗牙周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常见的局部用药包括漱口水、牙膏、口腔喷雾剂等。

局部用药的原理是通过药物的直接接触和渗透,抑制和杀灭口腔中的微生物,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牙龈和根面组织的愈合,达到治疗牙周病的目的。

1. 随访对象本次观察随访了50例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0岁至50岁之间。

2. 观察指标在治疗过程中,主要观察患者的牙周出血情况、牙周袋深度、牙龈牙槽骨的变化、牙周病症状的变化等指标。

3. 治疗方法本次观察采用了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治疗方法和局部用药的治疗方法。

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手术操作和器械刮除了牙龈周围和根面上的牙菌斑和牙石;局部用药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每日使用漱口水、牙膏和口腔喷雾剂等。

4. 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发现患者的牙周出血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牙周袋深度减小,牙龈和根面组织的充血、肿胀得到了缓解。

经过治疗后,部分牙槽骨的重塑和愈合也有显著改善。

4. 讨论及结论通过本次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病症状,减轻炎症,促进组织修复。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牙周病是指由牙周软组织和牙周骨质的疾病所引起的口腔疾病。

牙周病不仅会导致口腔问题,还会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因此,牙周病的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1.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治疗牙周病的主要病变是龈下菌斑,因此清除龈下菌斑是治疗牙周病的核心。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是去除龈下菌斑的主要手段。

根据牙周组织状况,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可以分为浅龋治疗和深龋治疗两种。

浅龋牙周病是指龈缘下龈袋深度在3mm以下的牙周组织病变。

治疗浅龋牙周病时,可以采用手工或超声波清洁器清除牙根面上的菌斑和牙石,并对牙周袋做轻微的龈下刮治,使龈下菌斑得到清除,龈下组织得以恢复。

2. 局部用药治疗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抹在牙龈袋或龈下组织上,通过药物的作用减轻牙周病的症状,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

局部用药种类较多,目前常用的包括抗生素、抗菌药物、抗炎药物和局部中药等。

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严重的牙周炎,常常与根面平整和龈下刮治组合应用,以减轻症状和收缩龈下袋。

抗炎药物和局部中药常用于轻度和中度牙周病的治疗,可通过减轻疼痛和炎症、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来达到治疗效果。

3. 疗效观察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可以有效治疗牙周组织病变,并改善口腔状况。

具体效果如下:(1)减轻炎症和牙痛。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可清除病菌,抑制炎症反应,使症状得到快速缓解。

局部用药可减轻疼痛和炎症,进一步缓解牙周炎症和牙痛症状。

(2)减缓龈下袋发展。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可清除牙根面上的牙石和龈下菌斑,减少菌斑的沉积,减轻龈下袋的病理变化,使牙龈逐渐回缩,龈下组织得以恢复。

(3)促进牙周组织修复。

局部用药可通过抗炎、抗菌、扩展血管等作用,促进牙周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龈下组织得以重建,减少龈下袋深度和复发率。

4. 结论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减轻症状、促进龈下组织生长和修复,达到治疗牙周病的目的。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一、牙周病的全身用药包括全身抗菌药和全身甾体抗炎药2类.
1、全身抗菌药的用药原则包括。

1)急性感染性牙周炎如牙周脓肿,可先用抗生素治疗,取得明显疗效后立即停药。

2)基础治疗疗效不佳者(如难治性牙周炎、成人重度牙周炎)可用抗生素作短期辅助治疗。

3)用药前先做药物敏感试验和细菌学检查,针对性治疗和监控。

4)用药前去尽开菌斑和开石,破坏细菌的生态结构。

5)开周病均应基础治疗,原则上勿使用抗生素。

二、全身抗菌药及用法:
三、全身非甾体抗炎药及用法:牙周炎有一些炎症因子参与,如花生四烯
酸经环氧化途径产生的代谢产物前列腺素是很强的促骨吸收因子,消炎痛类药能阻
断环氧化酶的作用,常用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抑制和阻断牙周病的牙槽
四、牙周病的局部用药:为牙周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法,其用药剂量小,局
治疗胃溃疡处方
R:
阿莫西林0.25 g*60片
Sig: 1.2 g Bid
奥美拉唑20 mg*14片
Sig: 20 mg Bid
克拉霉素0.25 g*28片
Sig: 0.5 g Tid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
(1)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氨苄青霉素5.0 g
地米10mg(小直入)
(2)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丹参20 ml }ivgtt
(3) 0.4%替硝唑200 ml
(4)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病毒唑0.1g*4
维生素C2.0
2%利多卡因5mg*1支
维生素B1*1支}配用
维生素B12*1支。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牙周病
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个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牙周病治疗方法。

第一种治疗方法是口腔卫生保健。

口腔卫生保健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的基础,
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和漱口水清洁口腔、定期口腔检查和洁牙等。

通过良好的口腔卫生保健,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牙周病的发病和进展。

第二种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牙周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口服药
物和局部药物。

口服药物主要是抗生素和抗炎药,可以通过全身循环起到抗菌和抗炎的作用。

局部药物包括漱口水、牙膏、牙膏等,可以直接作用于牙龈和牙周组织,起到消炎和抗菌的作用。

第三种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牙周病病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包括洁牙、根面平整术、牙周手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清除口腔内的病变组织,恢复口腔健康。

第四种治疗方法是牙周病的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包括牙周病的中医治疗、物理
治疗和营养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传统的牙周病治疗,加快病情的康复。

总之,牙周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和个体情况来确定。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口腔卫生保健,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牙周病治疗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周病的局部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方法较多,包括含漱、冲洗、局部应用缓释和控释药。

与全身用药相比,局部用药在牙周病治疗过程中更为常用。

其目的是消炎、止痛、除臭、收敛、止血、去腐等。

局部用药(通常是能缓慢持续释放药物的缓释或控释制剂),因其可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局部药物浓度高、持续时间长、不易引起口腔菌群失调、无或较少全身性摄入等诸多优点,已成为牙周病药物治疗的主要用药方式。

在不宜全身用药时,局部用药为最佳方式。

局部用药是牙周病药物治疗的重要方面,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预防或减少菌斑的形成;二是作为牙周炎的辅助治疗。

作为牙周炎辅助治疗的局部用药,主要用于牙周脓肿等急性炎症以及经过机械治疗(SRP)后仍有5mm以上的牙周袋并有出血等未控制的部位等。

牙周局部用药的方式包括:含漱、龈上和龈下冲洗、涂布以及牙周袋内缓释和控释药物的使用等。

临床局部药物及使用方法主要有:
一、含漱药物
(1)、0. 05~0. 2%氯己定液(洗必泰液)
( Chlorhexidine)
是目前最好的菌斑抑制剂,对G+菌和G-菌及真菌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每日含漱2~3次,每次含漱1~2 min。

该药味苦,长期使用可使牙齿及黏膜着色。

(2)、西吡氯烷
(Cetylpyridinium chloride,CPC)
西吡氯烷又称西吡氯铵,是一种阳离子季铵化合物,可与细菌细胞壁上带负电荷的基团作用而杀灭细菌,其抗菌作用不如氯己定,但优势是副作用也比氯己定弱,且无牙面着色。

剂型有0.05%~0.1%的西吡氯烷溶液,用于含漱。

有报道用该药含漱后,可使菌斑的量减少25%~35%,市售的一些含漱液中含有此成分。

(3)、三氯羟苯醚
(Triclosan)
三氯羟苯醚又称三氯生,是一种非离子性的广谱抗菌剂,过去数十年用于肥皂、除臭剂等,近年来用于含漱剂中,或加入牙膏中,具有抑制菌斑形成及抗炎的双重作用。

有报道用0.15%的三氯羟苯醚含漱4周后,患者的菌斑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含漱后在口腔内停留时间短,抗菌斑作用不如在牙膏中明显。

(4)、氟化亚锡液
长期以来,氟化物一直被用于龋病的防治,近年的研究表明,使用0.05%或0.1%的氟化亚锡(SnF2)液含漱,可以有效地抑制菌斑的聚集,起到减轻牙龈炎症的作用,可用于牙周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

但氟化亚锡不稳定,应使用新鲜配制的药液。

二、冲洗药物
(1)、3%过氧化氢液
为临床常用牙周冲洗药物,可冲洗龈袋、牙周袋、牙周脓肿腔等,它能释放大量新生态氧,具有抑菌、除臭、清洗、收敛等作用;用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多余残液,防止灼伤正常黏膜。

兑水1~2倍后,亦可用于患者自我含漱。

(2)、聚维酮碘
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结合物,对各种G+、G-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等均有杀灭作用。

刺激性小,着色轻。

剂型为0.5%聚维酮碘液,用于牙周冲洗。

有报道,用聚维酮碘液冲洗牙周袋后,效果与洗必泰相似,可使龈下微生物组成向有益的方向转化,并可改善局部牙龈炎症的状况。

三、涂布药物
(1)、碘甘油:为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含碘化钾、碘、甘油等,具有一定的抑菌、消炎收敛作用。

用于牙周袋内涂布上药。

(2)、复方碘液:含碘化锌、碘片及甘油等,其收敛和杀菌作用比碘甘油强,需由医师将药涂布于牙周袋内。

(3)、碘伏:是一种低毒、安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可涂布于脓肿引流后的牙周袋内,有较好的消炎作用。

(4)、酚碘液
具有较强腐蚀性,可烧灼炎性肉芽组织。

使用时应先将局部擦干并隔离,用探针蘸取少许酚碘液,沿龈边缘放入,等待1~2 min后,用刮匙去除炎性肉芽组织,可反复数次,最后用75%的乙醇擦拭以防止灼伤正常黏膜。

此法为牙周非手术治疗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因其具有较强腐蚀性,目前临床应用不如以前广泛。

四、缓释药物
局部药物治疗有许多优点,但通常情况下局部药效作用持续时间短,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局部有效浓度,需要反复给药,增加了患者的就诊次数。

因此,能使药物缓慢地释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药物有效浓度的缓释剂的研制、开发、应用,为牙周病
的局部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牙周缓释抗菌药物主要适用于经龈下刮治后仍有较深的牙周袋,且探诊后出血的患牙;急性牙周脓肿引流后;有牙周瘘道形成的患牙;急性冠周炎;早期种植体周围炎;以及不宜全身用药的牙周炎患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缓释抗菌药物治疗牙周炎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已研制出多种疗效较好的牙周袋内缓释制剂,主要有: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不可吸收的5%米诺环素薄片、25%甲硝唑凝胶和22%甲硝唑药棒、四环素药线、氯己定薄片(chip)等。

局部用药是牙周炎药物治疗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SRP 能取得较好疗效的情况下,其局部应用不作为常规,仅在对常规治疗反应较差的位点与SRP结合使用,作为辅助治疗以提高疗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