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一、步骤与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包括: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与导向功能。

二、分类

按照对象分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

按照时间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什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进行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活动时,对该活动可能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制定防止或减少环境损害的措施,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后再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各项规定的总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防止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措施,最早由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提出推行。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项目审批程序。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审批权限、执行主体的权利义务和保障措施等作了全面规定。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对评价单位提出了资质要求。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作了全面详细明确的规定。1999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进行了规定。200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04年,人事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的评价。这是一个不断评价和不断完善决策的过程。根据开发建设活动的规模和种类,可分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产品发展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按评价要素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是什么?

与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有关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公众如何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了明确的规定。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第11条和21条明确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应以听证会、论证会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这些规定,对公众和专家参与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方式和公众意见的法律地位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公众的意见成为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①由开发者首先进行环境调查和综合预测(有的委托专门顾问机构或大学、科研单位进行),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公布报告书,广泛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对于不同意见,有的国家规定要举行“公众意见听证会”。

③根据专家和公众意见,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

④主管当局最后审批。

4.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按照对象分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要素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

按照时间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5.环境影响评价所需材料

为了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编制能快速有效进行,需要企业提供相关材料,具体如下:

1.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设报告);(电子版)

2.项目立项批文(备案证);

3.场区总平面图;(电子版)

4.土地利用现状图;(电子版)

5.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咨询意见表;

6.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证明;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电子版);

7.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 (符合城市规划证明);

8.供电、供气(汽)、供水排水协议;

9.当地上一年度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

10.公众参与调查资料;(两次公示、公众参与调查表)

11.近期周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环境监测站提供现状监测资料;(监测点位、因子)

13.当地气象站近3年的气象资料(1、4、7、10月份的逐日逐时风向、风速、总云量、低云量、气温、气压);

14.本项目供热负荷、供热方案(由哪单位集中供热,提供集中供热协议或证明);

15.自备锅炉:吨位、型号、除尘方式及除尘器型号、燃煤量、煤质分析(低位发热值、碳份、灰份、硫份、水份等);

16.下级环保部门关于项目环评执行标准的函;

17.建设项目总量审核表;

18.当地“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19.区域现有污染源情况(所在位置、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处理措施);

20.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无珍稀动植物资源;

21.当地污水处理厂建设概况(时间、地点、规模、工艺、进出水标准),污水排放去向,纳污河流的名称、水体功能;

22.场址周围3km范围内的敏感点(村庄、学校、医院等)规模、方位、距离;

23.主要设备(名称、型号、数量);

24.城市总体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

25.区域地形图(1:50000,1:100000);

26.行政区划地图、工业区规划文本和图件(电子版);

27.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28.地方志;

29.环评委托书;

30.其它。

6.水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水环境改变及其影响的评定。

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准确全面的工程分析和充分的水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数学模型对建设项目给地表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计算、预测、分析和论证。划分出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比较项目建设前后水体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当地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得出是否满足使用功能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建设项目影响区域主要污染物的控制和防治对策。

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从预防大气污染、保证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出发,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分析、评价拟议的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在施工期或建成后的生产期所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避免、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建设项目的场址选择、污染源设置,大气污染预防措施的制定及其他有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行业专家关于地下水环境研讨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2011年10月16日,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以下简称“《导则》”)专家研讨会。会议由评估中心梁鹏总工程师主持,特邀了9位水文地质专家及评估中心项目负责人近60位代表参加。与会专家和代表对《导则》执行过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形成了如下共识:

一、在现状调查时,是否调查范围内的所有已有污染源和污染因子都需要调查?《导则》8.3.3.4明确: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选定。《导则》8.3.3.1要求:“调查原则 a)对已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解决。b)对于没有污染源调查资料,或已有部分调查资料,尚需补充调查的地区,可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同步进行”。

二、进行地下水现状监测时,勘探井已达到相当的深度,如仍未达到含水层,是否可不再进行更深的钻探?

对于建设项目,《导则》“8.3.4.3现状监测井点的布设原则:a)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b)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为主”。

当勘探井已达到相当的深度,如仍未达到目的含水层,应分析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建设项目类别判定。对于地面Ⅰ类建设项目,应重点关注包气带(地面至潜

水面)防污性能。对于项目评价区的潜水含水层,必须采集水样;对于项目评价区的承压含水层,若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或钻孔资料可以证明项目评价区为承压含水层,上部隔水层厚度巨大,且分布连续、稳定,具备足够的防污性能,则可以不用进行更深的钻探;对于岩溶区,则应按照地下水系统布设地下水采样点。

三、一级环境影响评价是否必须做水文地质试验(抽/注水试验、渗水试验、淋滤试验、弥散试验)?

《导则》7.1规定“一级评价要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勘察试验”。为详细掌握建设项目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参数提供依据。

《导则》“8.3.5.1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是在充分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某些需要进一步查明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和为获取预测评价中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而进行的工作”,如建设项目场地入渗试验和抽(注)水试验为基本试验。评价区内如果研究程度较高,以往做过相关试验的,则可以利用已有的试验资料。

另外,根据已有的地下水研究成果表明,弥散试验的结果受试验场地的尺度效应影响明显,其结果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一般不推荐开展弥散试验工作,其他试验可以根据项目性质及评价深度的需要,必要时适当开展。

四、“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2倍以上”是必须如此吗?

《导则》“8.3.4.3现状监测井点的布设原则:c)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2倍以上”。该条款不是强制性的,在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时,水位监测点数可以适当减少;而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为了更准确地刻画地下水径流方向,则应按《导则》“8.3.4.3布设水位监测点,以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要。

五、位于基岩山区、岩溶区的一级评价项目,是否可应用数值法进行预测?

《导则》“9.5.2一级评价应采用数值法;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数值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可采用解析法;三级评价可采用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法。”

数值法是解决地下水定量评价与预测的有效手段,它可以解决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如非均质含水层、复杂边界、多个含水层系统等)下的地下水环境预测问题;地下水各种均衡量的评价问题;不同方案条件下地下水环境的演化趋势,预报各种条件下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质随时间变化趋势预测问题,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数值法可用于基岩裂隙含水系统和岩溶裂隙含水系统模拟预测。

但在某些水文地质条件特殊地区(如西南岩溶地区的地下暗河系统),数值法应用会受到限制,此时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模拟预测。

六、矿山开采项目属于那一类型?如何进行评价?

矿山开采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矿山开采一方面疏排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流场和水位变化,并有可能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另一方面矿区的工业场地区(如矸石场、洗煤厂、尾矿库等)的生产活动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据《导则》4.1,该建设项目同时具备I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

《导则》6.1评价工作分级中要求“Ⅲ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Ⅰ类和Ⅱ类特征分别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因此,矿山开采项目评价等级应按Ⅲ类最高工作等级定级。矿山开采项目的评价工作则可以根据矿山开采项目不同场地(如矿山疏干降水、矿石选场和尾矿固废堆场)对地下水水质、水位的影响程度而分别确定相应的评价工作深度。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8990738.html,/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书&甲级资质 1.成功丰富的案例 我们的项目团队已完成百余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研究项目涉及行业达百余个,为客户解决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及环保系统立项、核准等需求。2.专业撰写的团队 由行业资深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造价师、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项目小组,为您编制专业、高水准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3.行业专家团队 我们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业研究团队,我们的研究人员具有不同背景和资历,拥有多种专业学历背景: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营销,贸易,数学等,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具有相关行业的多年从业经验,研究员对市场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4.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优势 *政策、规划研读透彻 *前沿发展方向的把握准确 *全国各地项目实施及评审流程准确掌握 *相关主管单位、合作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相关业绩、客户信息等公共资源库的建立 *相关专业技术、营销人员队伍的形成 *业务领域遍布北京、陕西、广西、新疆、江苏等全国主要地区 5.国家环境保护部甲级、乙级资质 按国家环境保护部相关规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需要有具有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具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编写,本机构可提供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具备编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资质。主要专业资质范围(参考下表)。

【报告目录】 第1章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 建设项目地点 1.1.2 建设背景 1.2 工程概况 1.2.1 建设内容 1.2.2 生产工艺 1.2.3 生产规模 1.2.4 建设周期和投资 1.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1.3.1 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 1.3.2 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第2章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2.1.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2.1.4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2.1.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2.2 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评价范围 2.2.1 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2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3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4 声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5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环办[2012]13号 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问题的通知

来源:环保部网站 2012-02-07 环办[2012]13号 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 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铁路局: 为进一步规范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促进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及有关规定,现就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做好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的核查 铁路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和开工建设前,或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的变更工程开工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对设计和实施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进行对照和核查。若工程范围、工程内容以及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开工前或变更工程开工前,依法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铁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界定 按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工程内容、环境敏感区等变更情况进行分类,铁路建设项目满足下列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项变更,均界定为重大变动: 文件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铁 道 部 办 公 厅

(一)功能定位 1.客货共线改客运专线或货运专线; 2.牵引方式由内燃改电气化。 (二)技术标准 1.最高运行速度增加超过50公里/小时; 2.列车对数增加30对以上; 3.最大牵引质量增加1000吨以上; 4.有砟轨道改无砟轨道或无砟轨道改有砟轨道。 (三)工程内容 1.线路横向位移超出200米的累计长度超过原正线长度的30%; 2.路基改桥梁或桥梁改路基累计长度超过线路长度的30%; 3.正线长度或单双线长度改变累计长度超过线路长度的30%; 4.车站数量、位置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动。 (四)环境敏感区 1.因项目变更出现新的重要生态敏感区(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 2.因项目变更出现新的城市规划区或建成区; 3.声环境敏感点变化数量超过原敏感点数量的30%; 4.重要敏感区内施工组织变化,引起临时占地面积增加50%以上;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正稿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阐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指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从法律法规、替代方案、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1、前言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要使制定的每一项战略和规划都能体现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对战略选择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容就是要分析各种战略选择的环境影响,从而使环境问题在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的各个决策层次上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战略环境评价的采用提出了直接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 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我国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在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是走在前面的。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各种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容、程序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从大围的发展规划到具体项目的建设,都必须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从而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各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自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制定了许多具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法规和措施,建立了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 3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明确了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围,但我国对规定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却缺乏法律 约束。目前,除《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以及建设部2005 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外,还没有其他的法规依据。2005年,国务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新建铁路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新建铁路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地理位置及建设意义 项目位于山西省安泽县境内,包括府城镇、和川镇和唐城镇,自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安泽站西端引出,沿蔺河北上,止于安泽县唐城煤焦化工业园区。正线长度24.368km,安泽站至桃曲线路所疏解线长度为4.007km。 工程建设对于支撑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节约运输成本,对于促进唐城煤焦化工业园区相关产业发展壮大、拉动安泽县经济发展,对于促进沿线煤炭资源开发,对支撑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煤碳来源、提高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集约化运输,扩大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对腹地辐射影响力,对于完善区域路网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主要工程内容 (1)路基 区间路基长9.528km,占线路总长度33.6%。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边坡防护路基、高路堤、陡坡路基、浸水路基、深路堑、顺层路堑、膨胀土路基、黄土路基和危岩落石路基。 (2)站场 新建、改建车站各1 座。其中,安泽站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的中间站,同时也是本工程的接轨站,唐城站为终点站。 (3)桥涵 正线新建双线中桥0.029km/1座,单线特大桥1.829km/3座,单线大中桥2.029km/10座,框架6397m2/3座、涵洞2249.4m/66座,桥梁占比13.7%,小桥涵占比(扣除桥隧长)4.16座/km。桥梁、涵洞设计洪水频率均为1/100。 (4)隧道 新建隧道8座,总长度为7975m,占线路总长度28.1%,均为单线隧道。全线最长隧道

为李恒河隧道,长3990m。 (4)工程土石方总量 土石方总量为657.28×104m3,其中填方257.73×104m3,挖方399.55×104m3(含取土12.47×104m3),工程设计中经土石方调配后,挖方中利用245.26×104m3,弃土141.82×104m3。 (5)工程占地类型及数量 全线总占地面积为206.86hm2,其中永久占地147.5hm2,临时站地共59.36hm2。占用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土地。工程用地类型及数量见表1-1。 表1-1 工程征地数量表单位:hm2 (6)工程总投资及施工工期 本工程计划施工总工期36个月。由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建设。工程设计概算总额为185040.38万元,技术经济指标为6304.09万元/正线公里。 2 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编制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就充分考虑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条规定,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同时在该法第十二条中还要求,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权益的规划,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通过组织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并对意见的采纳情况要给予说明。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细化,环评的内容具体包括了对规划的分析;环境现状与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标准;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针对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开展公众参与;拟订监测、跟踪评价计划和编写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内容。要求在环评中必须坚持科学、客观和公正的原则,要综合考虑对各种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当把与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

应的项目联系起来进行整体考虑;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评价的结论要有可操作性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三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此条款一是明确审查的时间在审批规划草案前进行。二是明确审查的组织者。三是传递程序。 在自治区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综合规划、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说明的审查,由规划审批机关在组织规划审查时一并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保总局第18号令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对审查的范围、组织的部门、审查的时限、专家的组成和审查意见应包括的内容审查都作了具体规定。同时还明确“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所需费用,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费用中列支。” 根据以上规定和此次试点要求,为了便于操作和指导,规划环评单位在实施中应先完成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案(大纲)并经环评报告审查部门审查。属于须上报国家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先交自治区环保局,经其组织初步审查,在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审查;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交自治区环保局组织审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第一章总则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社会经济环 境分析 经济环境分析 1 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经济起飞阶段;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③经济起飞阶段; ④迈向经济成熟阶段;大量消费阶段。迈向经济成熟阶段;⑤大量消费阶段。通常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300 美元上升到1000 美元是处于经济起飞的准备阶段;超过1000 美元则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起飞阶段是指已克服了种种经济发展障碍,创造了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力量的阶段。在起飞阶段,市场交换成为企业的根在

起飞阶段,在起飞阶段本性活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企业投资机会大增,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所有这些都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所以,一个国家所在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也会不同,企业因而采取的策略也会不同。 2.地区与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 2.地区与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 2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通常存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所造成的环境差异,对企业的投资方向、目标市场以及营销战略的制定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并存,且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底的总体区域趋势;行业和部门的

发展也存在差异。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强化的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也会不同,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应从中把握市场机会,迅速行动。 3.消费者收入水平 3.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和消费者支出模式,从而决定购买力水平。消费者支出模式,从而决定购买力水平。 在分析消费者收入时,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 3 面来具体剖析。从宏观层面看,主要分析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两大指标,它们大体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微观从微观层面看,主要弄清个人收入、层面看,主要弄清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三个概念。入以及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三个概念。其中个人可支配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新建铁路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工程环评公参座谈会

新建铁路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工程环评公参座谈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9年7月23日下午14:30-17:00 会议地点: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会议室 主持人:宜昌市铁路建设办公室 记录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会人员:宜昌市发改委郭康新;宜昌市铁路建设办公室王作宏、俞林;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刘艳艳;伍家岗区铁路办李刚、胡建军;市生态环境局伍家岗区分局杜平;伍家岗区征收办汪宏金;伍家乡政府岳红军;夷陵区区政府办秦再新;市生态环境局夷陵区分局周习林;夷陵区国土局张群;夷陵区铁办王锐;兴山县政府杨大银、兴山县铁路协调指挥部戴兴平、兴山县铁办李永章、市生态环境局兴山县分局袁军 来自沿线杨道河村二组、陈埫坪村二组、火光村六组、月亮湾小区、仓屋榜村一组、联丰村三组(新安置小区)、月亮湾幼儿园、廖家林村、羊耳岩小区、东南岸小区、水磨溪村八组、梅花村八组、姜家湾村4组、蔡家河村、邓家坝小区、市森林公安局、李家台村三组、磨坪村十三组、新桥边村五有组、火光村五组、岩花村四组、联丰村一组共38位公众参与座谈会代表(选取的40名代表中有2位代表未出席会议):万能良、邓大举、邓璞、王涛、王耀基、毛孔涛、包定龙、刘焰、刘晓勇、刘培林、向荣、向友东、朱奕伟、余桂林、李均、李青桐、李方成、李建华、陈诚、陈连生、陈维军、韦传华、何清师、杜德胜、郑寅华、周进、周立平、尚志华、苗大林、胡涵、胡邦俊、聂刚、黄波、黄胜、黄成斌、章勇忠、谭荣鑫、谭勇 建设单位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王东旭 设计和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刘佳、尚泽金、张良涛、石涓、胡光 宜昌枢纽相关工程设计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周广杰 会议记录如下: 一、主持人宣布座谈会开始,介绍本次座谈会背景、会议议程、参会单位、会议秩序要求及有关说明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8年公布、生态环境部第4号令)中相关规定,为保障新建铁路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工程可能受环境影响公众的环境保护知情权、参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保护局 B.地方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局 【正确答案】B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下列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上流域水电规划 B.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 C.设区的市级以上防洪、治涝、灌溉规划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正确答案】C 3、某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应当是()。 A.环境影响登记表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C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D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某下设两个区的城市在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时,须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A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应当是()。 A.规划实施中 B.规划实施后 C.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 D.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正确答案】D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编制完成后 B.编制完成前 C.大纲完成后 D.编制过程中 【正确答案】D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规划环评文件的受理机构是()。A.规划局 B.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审批机构 【正确答案】D 9、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 10、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 A.有利 B.短期 C.长远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环保工作的积极成果。其创新点在于将发展规划纳入到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视野,为我国建立健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利于防止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制定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可能存在潜在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法规、规划和计划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责任进行制度化、法律化,是我国用以防止作用重大、范围广泛而影响深远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潜在的环境危险的一种预防性环境管理措施,也是保护人和自然环境免遭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的不良影响的一种保护性环境管理措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缺陷的弥补,更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根本保障。基于我国当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完善、政策和立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失等问题,提出我国未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从以下方面改进。首先,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其次,顺应趋势、立足国情将政策和法规纳入战略环境影响的评价对象范围,建立健全政策和立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后,健全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体系。全面科学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政策环评;立法环评 ABSTRACT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of the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1st` September is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the past, we usually just make a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about construction projects. But now the policy is inclined to make the evaluation of all development programs. It appears to construct a system which will make a strategic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an overall situation. The enactment and execution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helps the government to prevent harmful effects on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ability of making decision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o bring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Because of its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the paper will make an exhaustive study about the legal system in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impact

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农贸市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09月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和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农贸市场工程 建设单位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讯地址县利达广场18#304 建设地点县衡山路东侧、健康路南侧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23900 立项审批 部门 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备案号:[2015]64号 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 及代码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K7010) 占地面积(平方米) 11954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196 总投资(万元) 2855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120 环保投资占投资比 例 4.2%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4月 1.1工程内容及规模 1.1.1建设项目概况 农贸市场是城市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是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更是方便、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一项民生工程。随着我县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增加和城市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社区亟待一个农贸市场来来满足人民的需求。原有农贸市场基础设施简陋,占道经营较为普遍,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加大了城镇管理难度。本项目的建设体现了城市宜居、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是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拟投资2855万元开发建设农贸市场工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2195m2,新建整体1幢(局部三层)的农贸市场,其中一层菜场面积5191平方米,二层超市面积5053平方米,三层为商业办公面积1951平方米(含设备用房202㎡),配套建设道路、管网、绿化、停车位等设施。 项目地块位于县衡山路东侧、健康路南侧,开发地块宗地总面积11954m2,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已依法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手续。该地块在拍卖之前,地块内已完成相关土地清理工作,经县城乡建设规划中心核准作为商业用地,因此项目地块不存在遗留的环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 为统一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要求和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0.3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和规模、环境特征及其敏感性以及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0.4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并必须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 1.0.5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采用的基础数据应真实、可靠,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应合理、适用,结论观点应明确。 1.0.6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环境 enviroment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0.2 环境影响 enviro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铁路建设或运输生产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2.0.3 环境要素 enviromental elements 构成物理、化学、自然和社会环境属性的特征因素。 2.0.4 评价因子 assessment factor 表征环境要素及污染物属性的特征指标。 2.0.5 生物量 biological mass 又称“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 2.0.6 生态因子 ecological factor 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 2.0.7 生物群落 biological community 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生境内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 2.0.8 景观 landscape 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2.0.9 异质性 heterogeneity 是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 2.0.10 优势度 dominance 综合反映给定景观区域内某一类拼块所占的相对面积或数量、分布均匀程度和连通程度的参数。 2.0.11 土壤侵蚀 soil erosion 土壤在外营力(风、水流、冻融和重力)的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0.12 荒漠化 desertification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半湿润地区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综述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清华大学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第1章总则 1.1 项目背景 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2010-2020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大路区说明》(鄂府[2013]240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2013]406号),于2012年12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2014]18号)。 2014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2015]3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摘要战略环境评价对优化政策、决策和规划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手段。论述SEA的由来、优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极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优点;效益;技术方法 针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在战略制定层面的诸多局限,Thérivel R,Wilson E等人于1992年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的概念。战略环境评价可以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手段,它的提出在学术界、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成员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许多学者也对SEA 的理论、方法及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 EIA在本质上(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发展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而不是前瞻性预测,它在发展项目的选择及优化布局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往往只能针对项目的污染状况提出一些控制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对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往往是在高层次的战略决策之后,因此,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许多决策已经在更早的规划阶段确定。环评对项目所提供的可选方案和治理污染措施的选择是较为有限的。 战略环境评价是对政府部门的战略性决策行为及其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和效应进行系统的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它为政府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环境影响评价上的技术支持。 1战略环境评价的优点 战略环境评价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保决策制定过程中协调好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战略环境评价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如下优点: 1)促进环境与发展决策的结合(即提高决策的可持续能力)。 2)促进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3)能够考虑比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更多的替代方案。 4)适当的时候考虑累积影响(尤其是部门和区域层次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全球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