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磁性磁导率和磁化率
磁介质的热力学

磁介质是指能够在外加磁场下发生磁化的物质。
在热力学中,磁介质的热力学性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磁化强度(Magnetization):磁化强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磁介质的磁矩总和。
它描述了磁介质在外加磁场下的响应程度。
磁化强度与外加磁场的关系可以通过磁化曲线(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曲线)来表示。
磁化率(Magnetic Susceptibility):磁化率是磁介质磁化强度与外加磁场强度之间的比值。
它表示了磁介质对外加磁场的敏感程度。
磁化率可以分为自由磁化率和有效磁化率,分别考虑了自由磁矩和与晶格相互作用的磁矩。
磁场强度(Magnetic Field Intensity):磁场强度是指单位长度内磁场的总和。
它是磁场的物理量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磁场强度与磁化强度和磁介质的磁导率之间有关系。
磁导率(Permeability):磁导率是磁介质对磁场的导磁性能的度量。
它表示磁介质相对于真空的磁导磁性能。
磁导率可以分为绝对磁导率和相对磁导率,前者是指磁介质相对于真空的磁导率,后者是指磁介质相对于某种参考物质的磁导率。
这些热力学参数描述了磁介质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特性和响应情况。
它们对于研究磁性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磁存储器、磁传感器和电磁设备等。
通过对磁介质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磁介质的行为和特性,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潜力。
磁导率

磁导率表示物质磁化性能的一个物理量,是物质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比,又成为绝对磁导率。
物质的绝对磁导率和真空磁导率(设为μ0=4*3.14*0.0000001H/m)比值称为相对磁导率,也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磁导率。
对于顺磁质μr>1,对于抗磁质μr<1,但它们都与1相差很小(例如铜的μr与1之差的绝对值是0.94×10-5)。
然而铁磁质的μr可以大至几万。
非铁磁性物质的μ近似等于μ0。
而铁磁性物质的磁导率很高,μ>>μ0。
铁磁性材料的相对磁导率μr=μ/μ0如铸铁为200~400;硅钢片为7000~10000;镍锌铁氧体为10~1000;镍铁合金为2000;锰锌铁氧体为300~5000;坡莫合金为20000~200000。
空气的相对磁导率为1.00000004;铂为1.00026;汞、银、铜、碳(金刚石)、铅等均为抗磁性物质,其相对磁导率都小于1,分别为0.999971、0.999974、0.99990、0.999979、0.999982。
所以,铜虽然具有抗磁性,但相对磁导率也有0.99990;纯铁为顺磁性物质,其相对磁导率会达到400以上。
所以用铜裹住铁并不能阻断磁力,而且是远远不能。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铜的抗磁性就会表现出来,如规格很小的烧结钕铁硼磁体D3*0.8电镀镍铜镍后,磁通量会降低7-8%(当然,这个损失还包括倒角和镍层屏蔽导致的磁损)。
直截了当地讲,磁场无处不在,是不能阻断的。
只不过各种物质导磁性有所差异,如空气、材料、铜、铝、橡胶、塑料等相对磁导率近似为1,它们对磁不感兴趣;而铁磁性材料如铸铁、铸钢、硅钢片、铁氧体、坡莫合金等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因此可用于导磁,也可用于隔磁(本质上还是导磁)。
磁导率英文名称:magnetic permeability 表征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
常用符号μ表示,μ为介质的磁导率,或称绝对磁导率。
目录1简介2常用参数3功能4方法原理1简介磁导率μ等于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比,即μ=dB / dH通常使用的是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r,其定义为磁导率μ与真空磁导率μ0之比,即μr=μ/μ0相对磁导率μr与磁化率χ的关系是:μr=1+χ磁导率μ,相对磁导率μr和磁化率xm都是描述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
磁化率和磁导率

磁化率和磁导率
定义:实验证明,如果磁介质是各向同性的,在外磁场不太强的情况下,任一点的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H之间有如下关系:,式中为磁介质的磁化率,它是只和磁介质的性质有关的纯数。
将代入可得:
这更直接地表达了磁介质中任意点的B与H的关系,式中:,是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称为磁介质的磁导率。
磁介质的分类:如果能在同一传导电流的磁场中,先后测出在真空和充满某种磁介质时的磁感强度和B,则它们的比值就是该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即:
按值的不同,磁介质分为三类:
(1):顺磁质,如氧、铝、钨、铂、铬等。
(2):抗磁质,如氮、水、铜、银、金、铋等。
表示完全抗磁性,如超导体是理想的抗磁体。
(3):铁磁质,如铁、钴、镍等。
磁化率磁导率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

垂直交变的电场会在周围形成一个水平交变的磁场,而水平交变的磁 场又会在远方形成一个垂直的交变电场。这样电磁波就向四周传播出 去了。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由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 而变化的磁场又产生变化的电场,这样就产生了电磁波。
E B
E B
E
顺磁性物质 相对磁导率稍大于1。如空气、 铝、铬、铂 反磁性物质 相对磁导率稍小于1。如氢、 铜等。 铁磁性物质 相对磁导率远大于1,其可达 几百甚至数万以上,且不是一个常数。如 铁、钴、镍、硅钢、坡莫合金、铁氧体等。
磁化率
• 磁化率,表征磁媒介质属性的物理量(磁导 率为表示媒介质导磁性能)。
磁导率
• 磁导率 :一个用来表示媒介质导磁性能的物 理量。不同的媒介质对磁场的影响不同,影响 的程度与媒介质的导磁性能有关。 • 意义:表示在空间或在磁芯空间中的线圈流过 电流后,产生磁通的阻力或者是其在磁场中导 通磁力线的能力。 • 公式表示: u=B/H 单位为H/m • μ为介质的磁导率,或称绝对磁导率。通常使 用的是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r,其定义为磁导 率μ与真空磁导率μ0之比。 μ0=4π×10-7H/m
电流为1 A。 )
5、热力学温度(Kelvin温度)T;开(尔文) K(水三相点 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 6、发光强度I(IV);坎(德拉)cd(是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 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频率为540×1012 Hz的单色辐射,且 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W/sr。 ) 7、物质的量n(v)。摩(尔)mol(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
对于顺磁性或抗磁性物质顺次抗磁是根据磁导率来说的通常m的绝对值都很小大约在10磁导率和磁化率之间的联系电磁波电磁波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
物质的磁性磁导率和磁化率

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及声像记录用大容量存储装置如磁盘磁带电工产品如变压器电机以及通讯无线电电器和各种电子装置中是电子和电工工业机械行业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之一本章主要内容?磁学理论物质的磁性磁性的基本物理量?磁性材料分类软磁材料永磁材料半硬磁材料?磁性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应用第三章磁性功能材料3
磁导率——精选推荐

磁导率 (magnetic permeability) 磁性合金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的比值,μ=B/H,又称绝对磁导率,单位为H/m。
分类在工程实用中,磁导率术语都是指相对磁导率,为物质的绝对磁导率μ与磁性常数μ0(又称真空磁导率)的比值,μr=μ/μ0,为无量纲值。
通常“相对”二字及符号下标r都被省去。
磁导率是表示物质受到磁化场H作用时,内部的真磁场相对于H的增加(μ>1)或减少(μ<1)的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磁导率还因其技术磁化条件的不同而分为多种,其中磁性合金常用的有:(1)起始磁导率μi。
磁中性化的磁性合金,当磁场强度趋近于无限小时磁导率的极限值。
在实际测量中,-般规定某低值条件下的磁导率作为起始磁导率。
(2)最大磁导率μm。
对应基本磁化曲线上各点磁导率的最大值。
(3)微分磁导率μd。
与B-H曲线上某-点的斜率相对应的磁导率μd=dB/dH。
(4)脉冲磁导率μp。
在脉冲磁场的作用下,磁通密度增量△B与磁场强度增量△H的比值,μp=△B/△H。
(5)理想磁导率μid。
磁性合金同时经受-定数值的交流磁场强度(其幅值使材料趋于饱和且波形近似正弦)和给定的直流磁场强度作用,然后将交流磁场强度逐渐降为零,此时磁通密度与相应的直流磁场强度的比值。
这样得到的理想磁导率为所加直流磁场强度的函数。
理想磁导率又称无磁滞磁导率,主要用于弱磁性材料和软磁材料的瑞利区。
(6)复数磁导率μ。
合金中磁通密度B与磁场强度H的复数商,表示B和H在时间相位上不同。
假定B的空间矢量和H的空间矢量是平行的,μ=μ'-jμ''。
这里μ'为复数磁导率的实部,又称弹性磁导率;μ''为复数磁导率的虚部,对应于合金的磁损耗,又称粘性磁导率。
许多应用场合常常要求以串联或并联项表示复数磁导率即μ=μs'-jμs''和1/μ=1/μp'-1/jμp''。
磁导率介绍

中文名称:磁导率英文名称:magnetic permeability定义: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
分为绝对磁导率和相对磁导率,是表征磁介质导磁性能的物理量。
磁导率μ等于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比,即μ=B/H通常使用的是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r,其定义为磁导率μ与真空磁导率μ0之比,即μr=μ/μ0相对磁导率μr与磁化率χ的关系是:μr=1+χ磁导率μ,相对磁导率μr和磁化率xm都是描述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
对于顺磁质μr>1;对于抗磁质μr<1,但两者的μr都与1相差无几。
在大多数情况下,导体的相对磁导率等于1.在铁磁质中,B与H 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磁滞回线,μr不是常量,与H有关,其数值远大于1。
例如,如果空气(非磁性材料)的磁导率是1,则铁氧体的磁导率为10,000,即当比较时,以通过磁性材料的磁通密度是10,000倍。
涉及磁导率的公式:磁场的能量密度=B^2/2μ在国际单位制(SI)中,相对磁导率μr是无量纲的纯数,磁导率μ的单位是亨利/米(H/m)。
常用的真空磁导率常用参数(1)初始磁导率μi:是指基本磁化曲线当H→0时的磁导率(2)最大磁导率μm:在基本磁化曲线初始段以后,随着H的增大,斜率μ=B/H逐渐增大,到某一磁场强度下(Hm),磁密度达到最大值(Bm),即(3)饱和磁导率μS:基本磁化曲线饱和段的磁导率,μs值一般很小,深度饱和时,μs=μo。
(4)差分(增量)磁导率μΔ∶μΔ=△B/△H。
ΔB及△H是在(B1,H1)点所取的增量如图1和图2所示。
(5)微分磁导率,μd∶μd=dB /dH,在(B1,H1)点取微分,可得μd。
可知:μ1=B1/H1,μ△=△B /△H,μd=dB1/dH1,三者虽是在同一点上的磁导率,但在数值上是不相等的。
非磁性材料(如铝、木材、玻璃、自由空间)B与H之比为一个常数,用μ。
来表示非磁性材料的的磁导率,即μ。
=1(在CGS单位制中)或μ。
(整理)磁学现象与物质的磁性

磁学现象与物质的磁性人们很早就发现磁性材料具有特殊的功能特性。
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精通篇》中就出现“石,铁之母也。
以有磁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的记载,叙述了磁性材料可以吸引特定的物质,如铁等。
在战国末期韩非所著的《有度篇》中已出现“故先王以立司南以端前夕”的记载;而在东汉王充的《论衡·是应篇》中出现了“司南之勺,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的记载,叙述了磁性材料具有南北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
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已有制作指南针的详尽描述,明朝《萍洲可谈》中出现船舶在苏门答腊海中航行时应用指南针的详细记载,叙述了磁性材料的应用。
在欧洲,人们在小亚细亚的Magnesia 地区发现了磁铁矿,因而人们把磁石叫做Magnet 。
人们虽然很早就发现了磁性的存在,但对磁性现象本质的认识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以及楞次发现的楞次定律,人们才逐渐揭开了磁性的奥秘。
随着原子结构的被揭露,尤其是量子力学的成就,人们对目前磁性的物理本质才有了一个大体满意的解释。
一、磁及磁现象的根源是电荷的运动1.1 一些基本的磁现象当电流通过一条导线,生成一个方向由右手定则指示的磁场。
如果大拇指指示正向电流I 的方向,四指就指示磁场B 的方向。
如果一条载流的长导线被卷成圆筒形,环绕圆筒线圈可观察到一个磁场;磁场的形状具有环环相叠的圆柱对称性,它的方向由右手定则规定。
此时,四指指示电流方向,拇指给出线圈内部的磁场方向。
外部的磁场具有圆环对称性。
而地球磁场源自地球熔融铁核的流动。
这种流动才使图中罗盘针的黑端指示出地理北极的方向。
假定一根棒状磁体按图1-3从一个线圈内部向外移开,在线圈绕组的两端可检测到一个电压脉冲。
电压源自线圈内磁力线的变化。
感生电压遵从Lenz 定律—如果线圈内的磁力线发生变化,由此在线圈内感生的电压是这样的.由它产生的电流决定的磁场与初始的变化方向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