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作文素材梳理(整理精校版)
作文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方法

作文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方法作文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个好的素材库可以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丰富的内容和观点支持,使作文更加有说服力、有深度。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搜集与整理作文素材的方法。
一、阅读与记录阅读是搜集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选择新闻、时事杂志、科普读物、故事书等不同类型的书籍。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好奇心,关注社会热点、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使用笔记本或者手机软件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观点、事例等。
这些记录的内容可以作为后续写作时的素材和引用。
二、观察与体验观察和体验是搜集素材的另一种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和环境来积累素材。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公交车上人们的日常行为,记录下一些有趣的细节;我们可以去公园、动物园等地方,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界的美好。
这些观察和体验的素材,能够让我们的作文更富有生动感和真实感。
三、采访与调查采访和调查是搜集素材的深度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选择人物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更具体、更专业的信息。
例如,当我们写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时,可以采访当地环保站的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经验和观点;当我们写关于健康饮食的作文时,可以设计一个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的饮食习惯和意见。
通过采访与调查所获得的素材,能够让我们的作文更加有针对性和权威性。
四、网络与媒体互联网和媒体是搜集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浏览新闻网站、参与社交媒体、观看电视节目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素材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关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的各类资讯,了解最新的时事热点和社会观点;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电影等媒体作品,了解到各种背景知识和人文故事。
在使用网络与媒体搜集素材时,要保持辨别能力,选择可信的信息源,并进行合理整理和分析。
五、分类与整理当我们搜集到大量的素材后,需要进行分类和整理,以方便后续写作时的使用。
可以根据主题、观点、事例等方面进行分类,将相关的素材放在一起。
作文素材怎么整理

作文素材怎么整理
怎么整理作文素材。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材的整理对于作文的写作至关重要。
那么,怎么整理作文素材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要善于观察和积累。
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从中获取灵感和素材。
比如,可以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可以留意身边的小故事,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报纸、杂志等,积累各种知识和信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其次,要善于分类和整理。
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可以按照主题、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分类,这样有利于系统地整理素材,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
同时,还可以将素材进行标注和归档,比如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不同的主题,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号,以便于快速查找和使用。
再次,要善于思考和总结。
在整理素材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
行思考和总结,提炼出其中的精华部分。
比如,可以思考素材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总结出其中的共性和规律,这样有利于提高素材的利用价值,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素材。
最后,要善于运用和创新。
整理好素材之后,要善于运用和创新,将素材转化为自己的文字表达。
比如,可以通过联想、拟人、夸张等手法,将素材进行变换和丰富,使之更具有个性和魅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素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创新,使之更符合自己的写作需求,更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
总之,整理作文素材是一项重要的写作技能,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写作质量。
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观察和积累,善于分类和整理,善于思考和总结,善于运用和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文素材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作文素材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写作文是学习中常见并重要的任务之一,而作文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你提高作文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能力。
1. 阅读积累素材阅读是获取素材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多读书、多看报纸、多关注新闻,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也会积累大量的素材。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自己感到有意思、有触动的句子、段落或观点抄录下来,并标注好出处。
这些积累下来的素材可以用于作文的引用或基础。
2. 观察生活,记录细节我们身边的生活充满了独特的细节,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记录,就能够获得大量的素材。
当我们遇到有趣或有意义的事情时,可以将其记录下来,包括事件的经过、人物的表情、对话的内容等等。
将这些细节加以整理和分析,可以为我们的作文增添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内容。
3. 思维导图整理素材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分类素材。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各类素材进行分类,如自然环境、人物形象、社会问题等。
在每个主题下,进一步将素材进行细分和延伸。
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主题的素材情况,方便我们在写作时有的放矢地引用和发挥。
4. 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是一个宝藏般的资源库,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查找和获取各种素材。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与自己写作主题相关的资料、文章、新闻等,获取更全面的素材。
同时,还可以关注一些有价值的博客、论坛和网络社群,与其他写手进行交流,获取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当然,在利用网络资源时,需要注重选择可信度高、权威性强的信息来源,以确保所使用的素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人际交往收集素材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也是获取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和朋友、家人、老师或同学聊天时,可以尽量多倾听他们的观点、经历和见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素材。
也可以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他人对于特定话题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真实的素材来自于他人的经历和生活,更能帮助我们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和观点阐述。
论文写作中的写作素材整理技巧

论文写作中的写作素材整理技巧在进行论文写作过程中,合理整理和利用写作素材可以提高文档的质量和可读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写作素材整理的技巧,帮助您更有效地进行论文写作。
一、文献摘录与整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下面介绍几种方法来进行文献摘录与整理:1.读书笔记法:在阅读文献时,可以使用读书笔记法记录摘录关键信息,包括作者、出版年份、相关论点、支持证据等。
同时,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来区分重点和次要信息,方便后续整理和引用。
2.逻辑思维图法:将论文主题作为中心点,使用逻辑思维图法来整理和展示各类文献之间的关系。
通过构建概念框架和论证逻辑,可以帮助整理出更有条理的论文结构。
3.文献管理软件:使用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Zotero 等,可以方便地将文献信息导入软件中,并进行标注和整理。
这些软件还可以帮助生成参考文献和引用格式,提高写作效率和准确性。
二、笔记和草稿的整理在写作过程中,笔记和草稿是记录思路和构思的重要素材。
以下是几种整理笔记和草稿的方法:1.分节整理法:根据论文的不同部分或章节,逐步整理和归类相关笔记和草稿。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或文件夹来区分和标记各类素材,方便后续查找和引用。
2.线索追踪法:在整理笔记和草稿时,及时记录相关的线索和想法。
可以使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来标记不同的线索,以便在后续写作中更好地组织和使用这些线索。
3.数字化整理法:将纸质笔记和草稿转化为电子形式,使用电脑或笔记本来进行整理和管理。
可以使用专业的写作软件,如Microsoft Word或Evernote来创建文档和标签,方便检索和编辑。
三、参考文献的整理在论文中引用和参考别人的研究成果是重要的学术要求,以下是几种整理参考文献的方法:1.规范引用格式:在整理参考文献时,要根据学术规范来准确标注作者、标题、出版时间和来源信息。
可以使用标准的引用格式,如APA、MLA或Chicago等,以确保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作文素材整理与实操技巧

作文素材整理与实操技巧作文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要写的一种文体,它不仅要求我们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素材整理与实操技巧。
本文将从素材整理和实操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大家提高作文水平。
一、素材整理1. 阅读积累素材阅读是获取素材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各类素材,包括名人名言、故事情节、实例、论据等,这些素材可以为我们的作文提供支撑和论证。
2. 思维导图整理素材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整理素材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各类素材按照主题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主题下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个主题下的素材,并能够更好地运用到作文中。
3. 素材的分类和归纳在整理素材时,我们可以将其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归纳,比如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进行分类。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素材的特点和规律,为作文提供更加有说服力的论据和例证。
二、实操技巧1. 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在写作文时,我们要注重合理组织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引言要简明扼要地引出文章的主题,正文要有条理地展开论述,结尾要总结全文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合理组织结构,我们的作文会更加清晰明了。
2.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作文的表达方式,使作文更加引人入胜。
3.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在写作文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语言要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不能出现歧义和错误。
同时,语句要通顺流畅,符合语言表达的规范,这样读者在阅读时才能够有良好的阅读体验。
4. 注重细节的处理细节是作文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
我们要注重细节的处理,通过描写细节来使作文更加有画面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总结起来,作文素材的整理和实操技巧是我们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
作文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作文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方法作文是学习中重要的一项任务,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然而,一篇好的作文需要丰富的素材作为支撑。
本文将介绍一些收集和整理作文素材的方法,帮助你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一、阅读是最基本的素材收集方式阅读是扩充知识和积累素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和领域的文章和书籍,从而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思想。
阅读可以包括报纸、杂志、小说、历史文献等。
在阅读时,我们要注重观察,对于其中的观点、论据、事实等做好记录和整理。
二、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丰富的宝库,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专业网站等渠道来收集所需素材。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主题的文章和资料,同时也可以在学术网站、博客等专业平台上查找更深入的内容。
其次,社交媒体也是一个宝贵的信息来源,通过关注一些有价值的账号或进入一些相关领域的讨论群体,可以获得许多新鲜的素材。
然而,在使用互联网时,我们要注意核实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以确保收集到的素材是准确、可靠的。
三、观察生活及实地调研生活是最好的素材来源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可以关注身边的人物故事、社会热点事件、环境问题等,观察和记录下来。
同时,实地调研也是一种有效的素材收集方式。
走出室内,到街头、农村、博物馆等地方,亲眼观察和体验,可以获得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四、记事本和文件整理记事本是收集和整理作文素材的好工具。
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记事本,将各类素材按照主题或分类记录下来,方便后期整理和利用。
此外,电子文件也是整理素材的好方式,可以创建文件夹对不同主题的素材进行分类保存,方便快捷地查找和利用。
五、思维导图和笔记软件的运用思维导图和笔记软件是整理和阐释作文素材的有力工具。
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各个素材按照主题或关联性进行整理,形成分支图或树状图,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素材的关系与内涵。
写作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写作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写作是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重要方式,而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关键而繁琐的工作。
本文将讨论如何高效地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以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需求分析与规划在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规划。
明确写作的目的、主题和要表达的观点,这将有助于筛选出有价值的素材,并避免收集过多无用的信息。
二、主题相关资料的收集1. 图书馆与书籍:图书馆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可以借阅与写作主题相关的书籍。
在书籍中,可以找到详实的资料与权威性观点,对于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2. 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提供了一手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观点,是收集素材的重要途径。
3. 网络资源:互联网是丰富的素材宝库,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学术网站、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到大量的主题相关的信息、文献、案例和观点。
三、素材的整理与分类1. 笔记和摘录:在素材收集的过程中,及时进行笔记和摘录是很重要的。
可以将关键观点、案例、引用资料等记录下来,并标注出处,便于后续引用和查找。
2. 逻辑框架的构建:根据自己的写作规划,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
可以根据不同的观点或论据进行分类,确保写作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 标签和索引:给素材添加标签和建立索引,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管理和查找素材。
可以按照主题、来源、观点等进行标注,使整理后的素材更加有序。
四、素材的评估与筛选收集到的素材可能多种多样,但并不是都适合用于写作。
需要进行评估和筛选,选取最有价值、权威性强、具有代表性的素材。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来源可靠性:确保素材来自可信赖的出版物、权威机构或专家学者。
2. 内容的全面性:评估素材是否包含全面的观点和信息,是否能够支持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表达需求。
3. 时效性:对于某些主题,时效性是很重要的。
评估素材的发布时间,确保其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五、注意事项与技巧1. 版权问题:在整理收集的素材时,务必注意版权问题。
关于作文素材的整理方法

关于作文素材的整理方法作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作文的质量和观点的深度。
因此,整理好作文素材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作文素材的整理方法。
首先,多读书。
阅读是获取作文素材的最常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书籍、报纸杂志等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而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其次,积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观察是获取作文素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包括人物、事件、景观等。
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培养思考的习惯。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其中的内涵和价值,从而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第三,记录与整理。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想法时,及时进行记录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使用笔记本、手机应用或者电脑文档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录。
记录的内容可以包括日记、感想、观察结果等。
在记录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整理。
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或者类别,将相关的素材进行整理和分类,便于以后的使用。
第四,多看新闻。
新闻是获取时事素材的重要来源。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最新的社会热点和事件。
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了解,关注其中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通过对新闻的了解,我们可以获取到大量的素材,为作文提供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第五,充实自己的生活。
生活经验是作文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参加不同的活动、与不同的人交流、体验不同的事物,从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不仅可以为作文提供真实的素材,还可以提升作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总之,整理作文素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核心都是要不断的积累和整理。
通过多读书、积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记录与整理、多看新闻,以及充实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提升作文的质量和观点的深度。
希望以上的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提升作文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作文素材梳理
作文辅导
0826 0810
高考临近了,许多教师和考生都在为考场作文的写作准备素材,但是又常常感到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一是方向模糊,一是范围太大,怎么办?不断有考生留言询问,我想这里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也算是对大家有一个交待。
我认为高考直接涉及到、直接要大家讨论社会热点的可能性不大,但会考查考生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阅读视野、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分析水平及社会关切度。
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高考作文都不会“囊中羞涩”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我觉得可以对过去的阅读、观察及头脑中的有关积累做如下梳理——
一是认真研究、熟悉至少一个人物。
这个人物,既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也就是说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
当然,如果是现实中的人物那就更好,特别是新近为大家所熟知的公众人物,那更新鲜、醒目。
比如,金晶。
我们要研究她的性格、成长、重要事迹,记住她说过的经典的话、经典的行为,要从中有所启示。
其次要有两本书垫底。
实在读得少,课本熟悉了也行。
比如我们如果把苏轼选入高、初中的诗文汇集在一块儿,就可以大致把握住了他的一生。
再思索他的一生、他的诗文对我们当代人有什么启示。
比如《前赤壁赋》,它实际上展示了苏轼拯救自我的一次努力。
文章通过主客问答,最后说服自己虽遭贬斥但拥有了“山间之清风、江上之明月”,重新发现了自我的价值,于是“相与枕藉,不知东方之既白”。
这对我们现代人应该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启示意义的。
如果实在都不熟悉,我劝你踏踏实实看几个电视专栏节目,也算是“亡羊补牢”之举。
比如东方台的“可凡倾听”,一期一个人物,我们如果认认真真地看几期,记下了嘉宾的重要言论、重要事件特别是独特的细节,再加上我们自己的理解、思考,完全可以成为我们考场上的新鲜素材。
同时,还要回顾、积贮至少三个生活细节,家庭一个、校园一个、社会一个。
光记住这些感人的瞬间还不够,还需要反复玩味其中感人的“点”在哪里,揣摩触动你的原因,挖出其中包裹的核心价值(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甚至是伦理的),反思自身与当下社会的麻木、无奈、缺失、困境及潜藏的危机,从而引出更深刻的东西来。
比如,这几天我们守望着四川大地震的点点滴滴,被一个个细节感动着,但流泪之余、感慨之余,我们是不是思考得更深了一些?好在我们读到了这样的文章——
《朱少华:一次灾难就是一次人性的涅槃》
15日,汶川强震已进入第四天,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的遗体被找到时,是“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的。
通常灾难来临人会躲在课桌下,双手护头,而谭老师在那一瞬作出如此反应让人惊叹和感动。
正是这个特殊的“姿势”令四名学生在他的身体和课桌的共同护卫下“死里逃生”。
而在灾区,还涌现出了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重庆市两个共有55名游客的旅游团队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地震到来,庞大的队伍在两名不足1米6的小女子的指挥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边的平坝上。
在倾盆大雨和大地的颤抖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互相鼓励。
男人们找来一片塑料胶袋,拆开摊平顶在头上,大家围成一圈,女人和小孩在里面。
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这支队伍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我们从彼此的依赖、信任、扶持中获取动力。
”
许多在平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情景,也是我们苦苦追求的人性光辉,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没有事先宣传提倡,也不可能进行发动,但老师舍命保护学生,幼儿园的阿姨牺牲自己护着孩子,年长的护着年幼的,男人保护女人,这在地震灾害到来之后几乎成为天经地义的规则,那么自然。
而全国各地救助者的表现同样让人感动:全国各地踊跃捐款,献血者几乎把每一处血站“挤爆”;成都数百位“的哥”自发前往都江堰抢救伤员;南京一名约60岁的乞丐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脚上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却把乞讨来的一角两角零钱换成百元钞票塞进了募捐箱……这样感天动
地的场景,在这场大灾难的背景下,发生在人们普遍感到社会“变冷了”的现实中。
近几年来,社会很多人都感到我们的道德在“滑坡”,人性变得自私。
现在看来,这种感觉其实是被一些表象所蒙蔽了。
我们的道德、我们的人性不仅没有缺失,还异常的丰富,异常的火热,它的蛰伏其实是在等待“时机”。
而当社会最需要的时候,这种无限美好的品德和人性就会自然暴发出来,成为拯救生命、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现在这场灾难恰恰检验和诠释了这个规律。
我们为在灾难中失去的同胞痛哭,同时也为四川和全国各地的父老兄弟在灾害中涌现
出这么高尚的品格而欣慰,更为我们的道德和人性在这场灾害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考验而自豪和骄傲。
一次灾难就是一次人性的“涅槃”,也是一次巨大的转变和进步。
现在抗震救灾还在继续,我们还在和死神争分夺秒抢时间。
在往后的日子里,必将还会发现并涌现出更多的人性光辉,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信心和勇气,有了这种精神、信心和勇气,我们必将战胜灾害,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我们更希望在夺取抗震救灾最后胜利的时候,人们能擦干眼泪,把在这场灾难中暴发出来的人性光辉继续发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因为,这不仅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个个体最迫切的需要。
最后推荐四个重要话题: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
包括:感恩、心理及身体健康、自我认识及其代际特征、教育及其影响、成长环境、理想信念等。
比如“艳照门”事件的影响、早些年的“超女”。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与自然的关系到底该如何梳理?动物、植物伦理,科学的双刃剑,等等。
2015春的雪灾,“手足口病”的流行,缅甸的风暴潮,四川“5•12”地震,甚至包括喧嚣一时的“华南虎”事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
首先要梳理的哪些是传统,传统中哪些需传承,哪些需要抛弃?以及作为载体的传统节日、书法、母语等的困境与发展。
还有“国学热”、文化普及娱乐化(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等。
甚至传统建筑如古老村落、历史街区的保护等话题都最好有自己的一些思考。
——“和谐”。
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下我们如何与异质文化、潮流文化、主流文化相处?这就是个“融入”的问题。
姚明就把自己比喻成一粒沙,因为进入了NBA这片大海便被融合成了一滴水。
他的话很精彩:“把一粒沙投入大海不等于把一滴水滴入沙漠,因为前者是融入,后者则是消失。
”在我看来举办奥运、世博都应该是古老的中华民族主动“融入”世界的努力。
除了外部和谐之外,还要关注内部和谐,要关注弱势群体、社会低层人的生存状态。
向他们投去更多的眼光,也是净化你的心灵、提高你的精神境界的一条很好的路径。
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谁也无法预测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在做了以上这些梳理之后,我建议你再做几次“一题多做、一材多用”的训练,我以为你就可以从容、潇洒地走向考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