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 语汇和语义答案

合集下载

普通语言学练习题答案

普通语言学练习题答案

普通语言学练习题答案普通语言学练习题答案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结构、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

对于学习语言学的学生来说,练习题是提高语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给出几道普通语言学练习题的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学的知识。

题目一:请解释什么是语音学?答案: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

语音学主要关注语音的物理特性、声音的产生机制以及不同语音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声音的分析和研究,语音学家可以揭示语言中的语音规律,并研究不同语音对语言意义的影响。

题目二:请解释什么是语法?答案:语法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研究的是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和词汇的组织方式。

语法可以分为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

句法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等。

词法研究词汇的形态和词义,包括词的构词法和词义的变化规律。

题目三:请解释什么是语义学?答案:语义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意义。

语义学主要关注词汇和句子的意义构成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语义的分析和研究,语义学家可以揭示语言中的意义规律,并研究不同语义对语言理解和沟通的影响。

题目四:请解释什么是语用学?答案: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语用学主要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行为的规范。

通过对语用的研究,语用学家可以揭示语言在不同交际情境中的使用方式和意义变化。

题目五:请解释什么是语言变异?答案:语言变异是指在同一语言系统中,由于人们的社会、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语言形式和语言使用方式的差异。

语言变异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

语言变异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

以上是对几道普通语言学练习题的答案解释。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语言学练习答案

语言学练习答案

语言学练习答案《语言学概论》练习一、名词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言: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

3、符号:符号是用于传递信息、指代事物或思想的标记。

4、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

5、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6、语音:语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的语言的声音7、音素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8、发音部位:发音部位是指发辅音时形成阻碍的器官部位。

9 、音位:音位是指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0、音位变体:是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11、区别特征: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的音位,是因为它具有某种特殊的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

这种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

12、音节:音节是音位与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13、语法: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

14、句子:句子是交际中最基本的表述单位,是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

15、词:词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16、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言的最小单位;17、变词语素:没有构词作用,但是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的语素,是变词语素,词尾就是变词语素。

18、构词语素:具有构词作用的语素就是构词语素,词根和词缀能参与构词,就是构词语素。

19、单纯词: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精选4份)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精选4份)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精选4份)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精选4份)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1.下列关于“威尔尼克失语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音仍然比较准确B.构成不完整的句子C.仍然能听懂别人的话D.词语之间没有联系答案:C解析:威尔尼克取受损的患者能够说出一些词语,发音也很准确,可是词语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构成不了完整的句子,并且患者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考点:语言与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和人的语言本事----人脑语言本事的研究成果2.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此刻一般认为大约是。

A.5-6岁B.7-8岁C.9-10岁D.12-13岁答案:D解析: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此刻一般认为最迟大约是12-13岁。

考点:语言与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和人的语言本事----大脑的语言功能受临界期限制3.“老刘有三个孩子”的蕴含义可能有。

A.老刘没有孩子B.老刘仅有三个孩子C.老刘有不止三个孩子D.老刘有孩子E.老刘没有三个孩子答案:BCD解析:蕴含义指说出的话中包含着其中某个词语的上位义或整体义,分为两种“衍推义”和“隐含义”。

D为衍推义,BC为隐含义。

考点:语用----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蕴含义和预设义4.下头各对词语中,能表此刻同一语法位置上的有。

A.小孩-苹果B.大-小C.红-红色D.写-在E.好-衣服答案:ABD解析:能表此刻同一个语法位置上词,他们是属于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得到的是词类。

A是名词,B是形容词,D是动词。

考点:语法----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词的聚合:词类5.下头各项中属于词的有。

A.吃败仗B.转基因C.幼儿园D.小女儿E.玩游戏答案:BCD解析: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A属于“语”,长度相当于语法上的词组或句子,但意义和用法相对凝固的语言片段。

E属于“短语”。

考点:语汇----语汇概说----什么是语汇6.医生安慰重病人说:“没什么大问题,好好回家休养”明显违反了。

语言学课后答案4.doc

语言学课后答案4.doc

1.syntax: the study of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ways different constituent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in a language, or the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elements in sentence structures.co-occurrence: It means that words of different sets of clauses may permit, or require, the occurrence of a word of another set or class to form a sentence or a particular part of a sentence. For instance, what can precede a noun {dog) is usually the determiners and adjectives, and what can follow it when it takes the position of subject will be predicators such as bark, bite, run, etc. In short, co-occurrence is the syntactic environment in which a construction, with its relevant elements, can appear grammatically and conventionally. Thus relations of co-occurrence partly belong to syntagmatic relations, partly to paradigmatic relations.construction: it refers to any syntactic construct which is assigned one or more conventional functions in a language, together with whatever is linguistically conventionalized about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meaning or use construct contains. It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properties. Take sentence The boy kicked the ball as an example, we will determine the external syntax as an independent clause, while NP ("the boy"), VP ("kicked") and NP ("the ball") will be assigned respectively to the different elements in this clause.constituent: Constituent is a term used in structural sentence analysis for every linguistic unit, which is a part of a larger linguistic unit. Several constituents together form a construction: for example, in the sentence The boy ate the apple, S (A), the boy (B), ate the apple(C), each part is a constituent. Constituents can be joined together with other constituents to form larger units. If two constituents, in the case of the example above, B (the bo。

语言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一、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言语指人们交际中说出来的或写出来的话。

区别:1、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大脑里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具有全民性、非物质性和抽象性;言语是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具有个人性、物质性和具体性。

2、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是用有限的语音和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组成。

3、语言是无阶级性的,言语是有阶级性的,个人总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说话。

二、什么是共同语?什么是方言?共同语是一个语言社团共同使用的语言,如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是某一个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际工具。

三、举例说明语言的符号性、系统性、生成性。

语言的符号性:语言是一种符号,具有约定性,是用什么样的符号代替什么样的事物,是由使用者共同约定的;又具有任意性,指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比如说,汉语普通话说shui,汉语的一些方言说sei、shei、sui、fei,英语说water。

这些读音与水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就本质上来说是任意的,是由各个语言社团约定的。

系统性。

语言由语音、语汇、语义、语法等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更小的系统组成。

如语音系统就可分为音段系统和超音段系统,音段系统又可分为元音系统和辅音系统等。

这使语言形成了不同的层级。

语言的系统性也体现在任何语言单位都处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

生成性。

语言是由有限的语言单位及其规则构成的有限集合。

利用此,人们可以造出无限的句子,进而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我、你、知道这三个词,在理论上可以生成无数个句子。

A、我知道。

B、你知道。

C、我知道你知道。

民族性。

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子系统中,都有自己特色。

如:汉语在语法是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语在句内和句外,形式上没有什么变化,是以句法控制词法的语言单位;而法语、俄语等形态却非常发达,有时、体、格、位等形态变化,是以词法控制句法的语言单位。

[VIP专享]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答案

[VIP专享]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答案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名词解释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多义词—— 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反义词—— 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

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焦点——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的范畴。

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

语气—— 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言语行为—— 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

像打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产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

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

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小李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

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

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语言学第四章课后答案

语言学第四章课后答案

语言学第四章课后答案1、“桌子”,“书包”都属于名词,这体现了语法的什么性质()。

[单选题] *A.抽象性(正确答案)B.递归性C.系统性D.稳定性答案解析:“桌子”、“书包”等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根据某种共同特点——大都能受数量词的修饰,就可以建立“名词”这个类:这就是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

这体现了语法的抽象性。

2、语法规则的“系统性”是指()。

[单选题] *A.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B.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C.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正确答案)D.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答案解析: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

3、“三思而后行”在今天读来依旧朗朗上口,体现了语法的什么性质()。

[单选题] *A.抽象性B.递归性C.系统性D.稳定性(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产生在古代,现在依旧适用,体现语法的稳定性。

4、下列不属于共时语法的是()。

[单选题] *A.现代汉语语法B.先秦汉语语法C.汉语语法的演化(正确答案)D.近代汉语语法答案解析: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

因此A、B、D选项都属于共时语法。

汉语语法的演化属于历时语法的体现。

5、以下关于“教学语法和信息语法”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这是根据语法研究的用途区分的语法B.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果面对的是人,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充分考虑人的特点C.信息语法也叫“计算机语法”D.语法规则体系,方便计算机处理信息。

其特点是精确可靠,定义和规则具有可推导性和可开发性(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教学语法和信息语法是根据语法研究的用途区分的语法。

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果面对的是人,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充分考虑人的特点;信息语法也叫“计算机语法”,其研究结果服务的是机器,即建立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方便计算机处理信息。

其特点是精确可靠,定义和规则具有可推导性和可验证性。

语言学概论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参考答案一、填空1、研究语言的规律2、首先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

其次语言文字是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交际工具。

第三像聋哑人的学话、口吃的矫正、失语症的治疗等实际工作,也需要运用语言研究的成果。

3、任意性、线条性4、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5、音高、音重、音长、质6、同化、异化、弱化、脱落7、性、数、格、时、体、态、人称8、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9、理性意义、带有主观态度的意义10、社会的发展、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11、渐变性、不平衡性12、社会方言、地域方言13、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等14、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15、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16、社会历史条件17、自愿融合、被迫融合18、双重语言现象,排挤、替代19、根本区别20、阶级性21、语言、辅助22、左半球二、名词解释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2、传统语文学:语言处于从属地位,还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学科的阶段。

3、说话:通常是把几个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造出一句句的话。

这种话的长度在理论上说是无限的。

4、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语言是符号系统。

5、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6、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7、语言符号: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8、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

9、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 试 试 卷(第五章 语汇和语义)
测试时间: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十五周
测试对象: 2009 级 汉语言文学 专业
课程: 语言学概论 考试时量: 10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
一、填空:11分
1、汉语的姐姐、妹妹,英语用( )表示,汉语的叔叔、伯伯、舅舅、姨父、姑父,英语用( )表示。

2、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 ),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 ),例如“老”有“年纪大”、“经常”、“过去的”等意义,“年纪大”是( ),其余的是( )。

(本义 中心义 中心义 派生义)
3、( )( )( )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一般性 模糊性
全民性)
4、派生义的产生方式主要有( )和( )两种。

(隐喻 换喻) 二、判断:6分
1、“红”和“白”,“男”和“女”都是相对反义词。

( × )
2、反义词可分为相对反义和绝对反义两类。

例如“生”与“死”是相对反义词。

( × )
3、英语单词pen 本意是指羽毛,派生意是指钢笔,这种词义引申方式是换喻。

( √ )
4、基本词汇具有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常用性三个特点。

( × )
5、同义词“little-small ”的意义差别是感情色彩不同。

( √ )
6、一个词最初的意义就是这个词的中心意义。

( × ) 三、单项选择:8分
1、词义具有模糊性特点,( )组词语的意义不具有模糊性。

( )
A .运动 学习 射击
B .伟大 渺小 早晨
C .白天 晚上 中午
D .快乐 悲伤 非常 2、下列各组词都属于基本词的是( )
A .map cut cap really
B .dear cut cap really
C .miss classroom TV
D .make look do get
3、一般说来,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词和外来词等( )。

A .属于一般词汇
B .属于基本词汇
C .有的属于基本词汇,有的属于一般词汇
D .有时属于基本词汇,有时属于一般词汇
4、同义词"抢劫"和"抢夺"的区别是( A )不同。

A .词义轻重不同。

B .感情色彩不同。

C .风格色彩不同。

D .语法功能不同。

四、术语解释:22分 1、同义词
2、本义和派生意义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是本义,它是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是派生意义。

3、反义词
4、隐喻和换喻
是词义引申的两种方式。

隐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5、义素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例如“男子”是由“人”+“男性”+“成年”等义素构成的,这些义素合起来来,是“成年男性”,这就是“男子”这个词的意义。

6、多义词和单义词
7、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五、简答:25分
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

基本词汇有以下三个特点:
1)全民常用性。

基本词汇里的词表示的都是一些最常见的现实现象和基本概念。

例如汉语中的“水、饭、菜、睡、衣服、车、吃、走、看、听、大、热、高、新”等;
2)稳固性。

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

例如汉语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牛、马、鸡、酒、日、月、雨、风、大、小”等词,这些词自古至今都是常用的;
3)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例如“火”,可以组成“火车、火箭、炮火、烈火、火红”等。

2、什么是词义的全民性?为什么词义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阶级性。

词义的全民性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决定的。

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要素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有阶级性。

院(系):___________级别:_________ 专业(班次):____ ___学号:______ ____姓名:______ (请考生将上述信息按规定要求填在密封线以上的栏目中,未按要求填写的试卷作废) -----------------------------试----------------------卷-----------------密---------------封----------------线---------------------
3、什么是词?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

(语法一章的知识点)
学习指导书第64页。

教材第86页
4、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
所谓词义的模糊性是指某些词义概括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

为什么词义具有模糊性呢?原因在于现实现象是复杂的而且往往是连续的,用离散的语言单位“词”对这种现实现象的切分也只能是大致的,不可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

例如我们通过“鸟”和“兽”这两个词,可以把两类不同的动物区分开来,但是遇到“蝙蝠”这种既像鸟又像兽的动物,就知道语言区分“鸟”和“兽”是有一定局限的。

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

所以词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到交际。

例如我们不会怀疑20岁属于青年,80岁属于老年。

从交际的角度看,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大致要有一个范围,还必须含有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但是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这两点对交际的正常进行是重要的。

在交际中,语义表达需要既明确而又有弹性。

如果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和能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就不能现实现象分类,语义表达就会产生混淆。

可是如果要求词义非得像术语那样丁是丁、卯是卯,比如年满六十才能说“老”,五十九岁就不能说“老”,那么交际也就难以进行了。

5、什么是隐喻和换喻?它们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所谓隐喻,就是词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

例如“包袱”,本义是包裹,派生意义是影响思想和行为的负担;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也从本义产生派生意义。

例如少先队员的标志是红领巾,二者经常性地联系在一起,于是“红领巾”一词通过换喻获得了“少先队员”这个派生意义。

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如“骨干”(一指长骨的中央部分,二指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换喻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如“月”(一指月亮,二指月份)。

六、综合分析:28分
1、分析下列多义词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每小题2分,共12分)
①而立:本义指站立,派生意义指三十岁。

(换喻)
②香花:本义指有香味的花,派生意义指健康的文艺作品。

(隐喻)
③铁窗:本义指安上铁栅的窗户,派生意义指监牢。

(隐喻)
④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快乐的地方,派生义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隐喻)
⑤泰山:本义指山东的一座山,派生义指岳父。

(隐喻)
⑥红领巾:本义指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员。

(换喻)
2、分析下列句子中"言内意外"的含义(每小题3分,共6分)
①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能出去玩吗?(不能出去玩,要为期末考试做准备。


②你们这帮土匪,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多好啊!(土匪杀人放火无恶不做)
3、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10分)
1)商量——磋商 2)母亲——妈妈 3)受到——得到
4)few——little 5)little——sma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