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不断地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这一过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理解,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里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也被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1、水循环水是生命之源,在生态系统中,水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过程不断循环。

例如,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

2、碳循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消费者通过摄取植物获取含碳有机物,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燃烧等过程又将有机物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回大气中。

3、氮循环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

氮循环包括固氮、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过程。

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或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动植物遗体中的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氨经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可被植物吸收;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又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

三、物质循环的特点1、全球性物质循环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在整个地球范围内进行。

2、反复循环利用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被反复利用,不会因参与循环而减少。

四、例题分析例题 1: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了 1000 克碳。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这些碳最终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回大气中的量是()A 1000 克B 大于 1000 克C 小于 1000 克D 无法确定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回大气中;植物死亡后,其遗体中的含碳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作用也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回大气中。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课件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课件
氮的损失
部分无机氮通过淋溶、径流和挥发等途径损失出生态系统 ,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影响
工业革命后氮肥的大量使用
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使用氮肥, 导致土壤和水体中氮含量增加,对生 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氮循环
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密集,加速了 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对城市生态系 统产生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机制
降水
水蒸气在空中遇冷凝结成云, 进而形成降水(雨、雪等)返 回地面。
地下渗透
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 水。
蒸发
地表水在太阳辐射下蒸发成水 蒸气升入空中。
地表径流
降水在地表形成径流,汇入河 流、湖泊等水域。
植物蒸腾
植物通过叶片气孔将水分以水 蒸气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物质循环意义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稳定和持续发展 的基础,它保证了生态系统中各种元 素的平衡和再利用,维持了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途径
水循环
碳循环
水在生态系统中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 流和地下渗透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了水 资源的再利用。
碳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和燃烧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 了碳元素的转化和再利用。
化会减少碳汇的容量。
04
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氮是生命体基本组成元素
氮参与生态系统能Βιβλιοθήκη 流动氮是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 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对生命体的结构 和功能至关重要。
氮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影响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氮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
氮的可利用性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生 产力,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 一。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图解的辨析:

D 1.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 B A为消费者,B为 分解者 , A 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食物链 C为 , D为 。 食物网 含碳有机物 2.生物群落中碳以 形式存在,通过 渠道流通。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形式 存在。
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CO2过多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2、CO2增多的原因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开发新能源 增大绿化面积
三: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形式 特点 范围 联 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含碳有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O2 反复循环、全球性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4)在生物群落中都以食物链(食物网)为流 动渠道
生产者
遗体和 排出物
消费者
遗体和 排出物
生物群落
分解者
食物链、食物网
化石燃料
总结:
(1)C主要以哪种化合物形式 CO2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 (2)C在无机环境存在形式: CO2、碳酸盐 (3)C在生物体内存在形式: 含C有机物 (4)C进入生物群落途径: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5)C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网) (6)C进入大气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5.3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态系统犹如一个复杂而精巧的机器,不停地运转着。

其中,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确保了生命的延续和生态的平衡。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例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然后在生物群落内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最终又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回到无机环境。

二、物质循环的特点1、全球性物质循环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全球性。

比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全球范围内循环,海洋中的物质也会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交换。

2、反复循环利用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被反复利用,不会因为被消耗而减少。

这使得生态系统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上运行。

三、物质循环的类型1、水循环水是生命之源,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水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过程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

例题:在一个小岛上,年降水量为1000 毫米,蒸发量为800 毫米,地表径流为 100 毫米,那么地下水的补给量是多少?解析: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量,所以地下水补给量= 1000 800 100 = 100 毫米。

2、碳循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动物通过摄食获取有机物中的碳,经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例题:如果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为1000 吨,而动物和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 800 吨,那么这个生态系统是碳汇还是碳源?解析: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动物和微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所以这个生态系统是碳汇。

3、氮循环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元素。

第三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第三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⑤ 未喷洒农药的邻近地区一带生物体内也含有农药
的成分
A.①②
B.②④⑤
C.③④
D.②③
6.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 生态系统的成分,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C ]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生产者 C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
递是以 ____C_O_2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
生物圈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联系
(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2.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
程是 A.光合作用
练习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1)碳存在的形式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和 碳酸盐 形 式存在,在生物群落的存在形式是 有机物 。
(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碳通过__光__合__作__用__和__化__能__合__成__作__用___两种代谢 反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 碳以___C_O_2___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D
统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B为 分解者。 A
B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的,C
D过程是通过 呼吸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
过____分__解 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 能量 结
合在一起。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__石__油__、__煤___炭__等__形式
储藏在地层中。
7.(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 CO2的方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圈中,各种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

这些物质包括水、氧气、二氧化碳、氮、磷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相互流动和转化,起到维持生命平衡和促进各种生物活动的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三个方面来探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水循环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也是维持生命活动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地表水和湿地等环节。

首先,水蒸发是水从地表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

蒸发主要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水体的蒸发来实现。

水蒸气在大气中上升,形成云层。

其次,降水是水从大气中以形式变为液态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雪、露、霜等降落到地表。

同时,地下水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水源之一。

降水通过渗透和下渗进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地下水通过泉眼、河流等方式重新回到地表。

湿地作为自然的水过滤器,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具有调节降水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二、碳循环碳循环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之一,对维持生物圈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碳循环的起点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其次,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此外,植物和动物的生死过程中也参与了碳循环。

植物的死亡会将有机物释放到土壤中,进而以土壤有机质的形式长期储存。

而动物的尸体也会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最后,碳循环的结果是将二氧化碳在大气和生物圈之间持续地转化和交换,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三、氮循环氮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元素循环过程,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氮的固氮是氮循环的起点。

固氮指的是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氨或硝酸盐等无机形式的氮。

其次,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氮养分来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

动物则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的有机物来获取氮养分。

同时,氮的歧化是氮循环的重要环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储存库在大气圈或水圈(海洋) ,即元素或化合 物可以转化为气体形式,通过大气进行扩散, 弥漫了陆地或海洋上空,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 为植物重新利用,循环比较迅速,由于有巨大 的大气储存库,对于干扰可相当快地进行自我 调节(但大气的自我调节也不是无限的)。 从全球意义上看,这类循环是比较完全的循环。
(二)沉积型循环(Sedimentary Cycles)
两种物质循环类型的特点
主要特征 气相型循环
沉积型循环
元素类型 子有(气C态C、化I等H合、)物O或、分N、无C气a态、化K、合N物a或、分M子g等()P、
主要贮存库 大气圈、水圈 岩石圈、土壤圈
循环速度


运动方式
扩散
沉降、抬升、风化、溶解
抗干扰能力 循环性质
强 完全循环
弱 不完全循环
(一)气相型循环(Gaseous Cycles)
地质大循环时间长、范围 广,是闭合式循环。
(二)生物循环(biological cycles)
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 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 产者吸收、利用。
生物小循环的 时间短、范围 小,是开放式 的循环。
三、物质循环的类型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根据物质循环的路径不同,分为: 气相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四、物质循环的特点 Character of matter cycles
物质不灭,循环往复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 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调节能力 物质循环中的生物作用 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第二节 几种重要循环的概述
水循环 碳循环 氮循环 磷循环 硫循环 养分循环
(四)周转率与周转期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征(一)物质循环的概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再到环境,不断进行流动和循环的过程。

几乎所有的化学元素都能在生物体中发现,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大约只需要30~40种化学元素。

这些元素根据生物的需要程度可分为两类:一是大量营养元素,这类元素是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同时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多,包括碳(C)、氢(H)、氧(O)、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钠(Na)。

其中碳、氢、氧、氮、磷五种元素既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同时又是构成三大有机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食物链中各种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最主要物质形式。

二是微量营养元素,这类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如果数量太大可能会造成毒害,但它们又是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无论缺少哪一种,生命都可能停止发育或发育异常。

这类元素主要有铁、铜、锌、硼、锰、氯、钼、钴、铬、氟、硒、碘、硅、锶、钛、钒、锡、镓等。

(二)物质循环的特性指标:1.库与流的概念: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称为库。

库有大小层次之分,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看,地球的五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均可称为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库。

而在组成全球生态系统的亚系统中,系统的各个组分也称为物质循环的库,一般包括植物库、动物库、大气库、土壤库和水体库。

每个库又可继续划分为亚库,如植物库可分为作物、林木、牧草等亚库。

根据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率,物质循环的库可归为两大类:一为贮存库,其容量相对较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一般为非生物组分的环境库,如岩石库;二为交换库,其容量相对较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活跃。

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磷,但与外界交换的磷量仅占总库存的很小部分,这时海洋水体库是磷的贮存库;浮游生物与动植物体内含有磷量相对少得多,与水体库交换的磷量占生物库存量比例高,则称生物库是磷的交换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