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制备

合集下载

胰岛素制备

胰岛素制备

生物技术制药参考资料基因工程制备胰岛素一、胰岛素的定义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二、目前临床使用的胰岛素来源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易产生抗体。

2、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3、重组人胰岛素(现阶段临床最常使用的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三、目前,国际上生产医用重组人胰岛素(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rhI)的方法1、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一)分别发酵生产人胰岛素(human insulin,hi)的A、B链,然后经化学再氧化法,使两条链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形成二硫键,得到hI。

这一方法缺点较多,目前已较少使用;2、用基因工程E.coli发酵生产人胰岛素原(hu—man peoinsulin,hPI),后经加工形成hI。

E.coli系统表达量高,但缺点是不利于表达hI这样的小蛋白,产物易降解,故常采用融和蛋白形式将hPI连接在一个较大的蛋白质后,表达产物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后加工才能形成有活性的hi;3、通过基因工程酵母菌发酵生产hPI,经后加工形成hI。

酵母系统下游后加工比细菌表达系统简单,但缺点是生产慢,生产周期长,且重组蛋白分泌量少(1~50 mg/L),产量低。

因此,虽然rhI投放市场已久,但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和探索更加有效的表达系统和高效的表达策略I2 J,尤其是对E.CO一尻表达系统的研究更是越来越深入,用E.coli系统表达hPI的策略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在胰岛素的基因工程生产中,下游处理非常复杂,复杂的下游处理极大地降低了胰岛素的最终收率。

胰岛素制备原理

胰岛素制备原理

胰岛素制备原理
胰岛素的制备原理主要基于生物合成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传统的胰岛素制备方法是从动物(如猪或牛)的胰腺中提取胰岛素,但这种方法存在纯度较低、含有杂质等问题。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来生产胰岛素。

具体来说,将人胰岛素基因转移到细菌或酵母菌中,利用发酵工艺大规模生产胰岛素。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大规模生产高纯度的胰岛素,是目前最主要的胰岛素制备方法。

此外,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的制备原理是在第二代人胰岛素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氨基酸顺序来生产。

这些类似物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天然胰岛素相似,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胰岛素的制备原理主要包括提取、基因工程和发酵工艺等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生产出高纯度、高效的人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胰岛素制备工艺

胰岛素制备工艺

胰岛素制备工艺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

胰岛素制备工艺是指将胰岛素从动物源或基因工程菌株中提取或合成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胰岛素制备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步骤。

胰岛素的制备工艺可以分为两种:动物源胰岛素和基因工程胰岛素。

动物源胰岛素是从动物胰腺中提取的,而基因工程胰岛素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

这两种制备工艺在核心步骤上有所不同,但整体流程相似。

动物源胰岛素的制备工艺需要从猪、牛等动物的胰腺中提取。

提取胰岛素的方法通常是将动物胰腺切碎,用酸性溶液进行浸泡,使胰岛素从胰腺组织中释放出来。

然后,使用过滤和离心等方法将胰岛素分离出来。

而基因工程胰岛素的制备工艺则需要先选择合适的表达宿主菌株,如大肠杆菌。

将人类胰岛素基因导入到宿主菌株中,使其表达出胰岛素蛋白。

随后,通过培养和发酵等步骤,大量生产胰岛素蛋白。

最后,通过纯化和结晶等工艺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基因工程胰岛素。

无论是动物源胰岛素还是基因工程胰岛素,制备工艺中的纯化步骤都非常重要。

纯化的目的是去除杂质,提高胰岛素的纯度。

纯化方法包括离心、层析、电泳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胰岛素从其他蛋白质和杂质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胰岛素。

除了纯化步骤,胰岛素制备工艺中的结晶步骤也十分关键。

结晶是将溶液中的胰岛素分离出来,得到固体结晶体的过程。

结晶的方法有多种,如悬浮结晶、溶剂结晶等。

通过合适的结晶条件,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胰岛素晶体。

胰岛素制备工艺中还有一些辅助步骤,如溶解、过滤、浓缩等。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在制备过程中保证胰岛素的质量和纯度。

总结起来,胰岛素制备工艺包括胰岛素提取、纯化、结晶等关键步骤。

无论是动物源胰岛素还是基因工程胰岛素,都需要经过这些步骤来得到高纯度的胰岛素。

胰岛素的制备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胰岛素制备工艺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药物。

胰岛素的原理及生产过程

胰岛素的原理及生产过程

胰岛素的原理及生产过程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水平。

它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入和利用,以及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合成和释放,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胰岛素生产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细胞培养:胰岛素的生产通常使用细胞培养技术,主要使用胰岛β细胞系来进行。

这些细胞系可以从人类胰腺中分离出来,并在细胞培养基中培养。

2. 细胞培养基的制备:胰岛β细胞系需要适合其生长和分化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方通常包括氨基酸、葡萄糖、胰岛素、胆固醇等成分,以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

3. 培养条件的优化:为了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胰岛素,需要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这包括调整培养基的成分、pH值和温度等因素,以及添加适当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4. 细胞的分离和提取: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需要将其分离和提取。

这通常使用胰岛素泵进行,通过负压抽取培养液中的胰岛素。

5. 纯化和精制:提取的胰岛素通常还存在其他蛋白质和杂质。

为了得到纯度较高的胰岛素产品,需要进行纯化和精制过程。

这包括使用过滤、离心、层析等技术,以去除杂质并提高纯度。

6. 结晶和干燥:纯化的胰岛素溶液可以通过结晶和干燥过程得到固体胰岛素。

这通常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和控制温度来实现。

7. 产品的包装和贮存:最后,胰岛素产品需要进行包装和贮存。

常见的包装形式包括注射用玻璃瓶和笔式注射器。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胰岛素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总结起来,胰岛素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培养、培养基制备、培养条件优化、细胞的分离和提取、纯化和精制、结晶和干燥以及产品的包装和贮存。

这些步骤需要严格控制,以获得高产量、高纯度和稳定性好的胰岛素产品。

重组人胰岛素制备工艺

重组人胰岛素制备工艺

重组人胰岛素制备工艺引言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参与调节葡萄糖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然而,对于许多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使得血糖控制成为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组人胰岛素制备工艺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组人胰岛素的制备工艺,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制备工艺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介绍1、重组人胰岛素: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细胞培养或微生物发酵生产的胰岛素。

它具有与天然人胰岛素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2、制备: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从原料中提取或制造出所需物质的过程。

在重组人胰岛素制备中,主要包括基因工程操作、细胞培养、发酵、分离和精制等步骤。

3、工艺:是指实现制备过程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操作规程。

工艺的选择和优化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重组人胰岛素制备工艺1、酵母菌的筛选:选用适合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酵母菌种,对其进行筛选和改良,以提高发酵过程中的产量。

2、基因工程操作:将人胰岛素基因插入到酵母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中,确保基因正确表达。

3、发酵:在适宜的营养条件下,利用筛选得到的酵母菌进行发酵生产。

4、分离和精制: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将重组人胰岛素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精制和纯化,以得到高纯度的产品。

制备工艺优化1、通过现代实验设计方法和技术,如响应面法和均匀设计法,筛选最佳工艺条件,以提高重组人胰岛素的产量和质量。

2、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酵母菌,增强其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能力,提高产量。

3、采用先进的分离和精制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和超滤膜过滤等,进一步提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4、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实验验证,模拟工艺过程,指导实际生产,优化制备工艺。

重组人胰岛素制备工艺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其制备过程及优化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工艺条件和基因工程改良,可以有效提高重组人胰岛素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制备工艺将进一步优化,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胰岛素其他制备分离方法

胰岛素其他制备分离方法

3、新型胰岛素类似物
(1)超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2)超短小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3)胰岛素泵:近年来对糖尿病患者开发了 一种新型治疗仪,被誉为人的第二个“胰 岛”
1.4 胰岛素其他制备分离方法
生产胰岛素的方法较多,除了比较成熟且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酸醇提取减压浓缩法外,分 级提取锌沉淀法和磷酸钙凝胶吸附法也开始用 于工业生产
1、分级提取直接锌盐沉淀法
(1)工艺原理 根据胰岛素易于锌离子结合的的性质, 用氯化锌作沉淀剂,可使胰岛素直接从初 步除去碱性、酸性杂蛋白的提取液中沉淀 析出,由于草酸根可与锌离子结合,干扰 胰岛素的沉淀,故提取时不采用草酸而改 为盐酸和硫酸。为减少产物含锌量,进行 两次氯化钠盐析,初品按一般精制方法制 作Biblioteka (2)工艺路线乙醇提取
盐析 沉淀
碱化
第一次锌沉淀
脱脂
30%丙酮分级沉淀,并第二次锌 结晶
2、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胰岛素
葡聚糖凝胶及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纯化单组 分胰岛素工艺流程
结晶胰岛素 纯化 水溶解 Sephadex-G50 收集浓
QAE-SephadexA25纯化
缩液
透析脱盐
冷冻干燥
结晶
单组份胰岛素

基因工程制备胰岛素的原理

基因工程制备胰岛素的原理

基因工程制备胰岛素的原理基因工程制备胰岛素的原理主要涉及三个步骤: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

第一步:基因克隆。

首先,从人类组织或细胞中提取出编码胰岛素的基因,即胰岛素原基因(proinsulin gene)。

然后,使用酶切酶将这个基因剪切成多个片段。

接下来,将剪切好的基因片段与载体(通常是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再将这个重组质粒转化到细菌中(如大肠杆菌)进行复制。

经过培养、筛选和鉴定,得到含有胰岛素基因的重组质粒。

第二步:基因表达。

将所得到的重组质粒注入到宿主细胞(通常是培养的动物细胞或真核表达系统)中,使其成为重组表达宿主。

在宿主细胞中,重组质粒会被转录成胰岛素的mRNA,并被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翻译成胰岛素的前体蛋白(proinsulin)。

然后,前体蛋白经过一系列的翻译后修饰,如信号肽的剪切和糖基化等,转变成成熟的胰岛素蛋白。

第三步:纯化。

经过表达的胰岛素会以包括其他蛋白质的复杂混合物的形式出现在表达宿主细胞中。

因此,需要对这个混合物进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胰岛素。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层析技术,如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根据胰岛素与某些特定配体(如金属离子或抗胰岛素抗体)的亲和性来进行分离和富集。

通过这些层析步骤,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胰岛素。

总结起来,基因工程制备胰岛素的原理主要涉及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和纯化。

通过基因克隆,首先获得含有胰岛素基因的重组质粒;接着,通过基因表达,将胰岛素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成胰岛素蛋白;最后,通过纯化步骤,将胰岛素从其他蛋白质中分离出来,并得到高纯度的胰岛素。

这种方法可以大量制备胰岛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等疾病提供重要药物。

大肠杆菌制备胰岛备工艺流程

大肠杆菌制备胰岛备工艺流程

大肠杆菌制备胰岛备工艺流程
以下是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工艺流程:
1. 提取目的基因:从人的DNA中提取胰岛素基因,可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目的基因从原DNA中分离。

2. 提取质粒:使用细胞工程,培养大肠杆菌,从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提取质粒,质粒为环状。

3. 基因重组:取出目的基因与质粒,先利用同种限制性内切酶将质粒切开,再使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缝合”,形成一个能表达出胰岛素的DNA质粒。

4. 将质粒送回大肠杆菌:再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加入含有Ca+的物质,如CaCl2,这使细胞会吸收外源基因。

此时将重组的质粒也放入培养液中,大
肠杆菌便会将重组质粒吸收。

5. 胰岛素的产生:在再大肠杆菌内,质粒通过表达转录与翻译后,便产生出胰岛素蛋白质。

通过大肠杆菌的大量繁衍,便可大量生产出胰岛素。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大肠杆菌制备胰岛素的工艺流程,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制药参考资料基因工程制备胰岛素一、胰岛素的定义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二、目前临床使用的胰岛素来源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易产生抗体。

2、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3、重组人胰岛素(现阶段临床最常使用的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三、目前,国际上生产医用重组人胰岛素(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rhI)的方法1、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一)分别发酵生产人胰岛素(human insulin,hi)的A、B链,然后经化学再氧化法,使两条链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形成二硫键,得到hI。

这一方法缺点较多,目前已较少使用;2、用基因工程E.coli发酵生产人胰岛素原(hu—man peoinsulin,hPI),后经加工形成hI。

E.coli系统表达量高,但缺点是不利于表达hI这样的小蛋白,产物易降解,故常采用融和蛋白形式将hPI连接在一个较大的蛋白质后,表达产物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后加工才能形成有活性的hi;3、通过基因工程酵母菌发酵生产hPI,经后加工形成hI。

酵母系统下游后加工比细菌表达系统简单,但缺点是生产慢,生产周期长,且重组蛋白分泌量少(1~50 mg/L),产量低。

因此,虽然rhI投放市场已久,但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和探索更加有效的表达系统和高效的表达策略 I2 J,尤其是对E.CO一尻表达系统的研究更是越来越深入,用E.coli系统表达hPI的策略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在胰岛素的基因工程生产中,下游处理非常复杂,复杂的下游处理极大地降低了胰岛素的最终收率。

本研究围绕着提高重组目的蛋白表达量,简化下游处理过程等方面进行探索,建立了一套经过优化的高效完整的基因工程E.coli发酵表达(His)6一Arg—Arg一人胰岛素原[(His)6一Arg—Arg—human proinsulin,PPh—PI],后加工成hI的制备工艺。

四、基因工程制备胰岛素1、提取目的基因:既从人的DNA中提取胰岛素基因,可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目的基因从原DNA中分离。

主要有如下4种方法:(1)鸟枪法:用一大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附近基因进行剪切,再提取所需要的。

至于如何筛选,用DNA分子杂交,即DNA探针(2)人工合成法:根据转录蛋白或者mRNA推导出基因序列,然后人工合成,没有内含子。

(3)从基因文库中提取:也就是事先已经提取完毕的拿来用(4)PCR扩增技术:用于大量生产该段基因片段,用于商业化运作……2、提取质粒:使用细胞工程,培养大肠杆菌,从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提取质粒,质粒为环状。

主要有如下2种方法:(1)碱裂解法:此方法适用于小量质粒DNA的提取,提取的质粒DNA可直接用于酶切、PCR扩增、银染序列分析。

(2)煮沸法3、基因重组:取出目的基因与质粒,先利用同种限制性内切酶将质粒切开,再使用DNA 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缝合”,形成一个能表达出胰岛素的DNA质粒。

4、将质粒送回大肠杆菌:再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加入含有Ca+的物质,如CaCl2,这使细胞会吸收外源基因,此时将重组的质粒也放入培养液中,大肠杆菌便会将重组质粒吸收。

将大肠杆菌用氯化钙处理,以增大大肠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能够进入受体细胞,此时的细胞处于感受态(理化方法诱导细胞,使其处于最适摄取和容纳外来DNA的生理状态)。

5、胰岛素的产生:再大肠杆菌内,质粒通过表达转录与翻译后,便产生出胰岛素蛋白质。

通过大肠杆菌的大量繁衍,便可大量生产出胰岛素。

(注意:大肠杆菌产出的是多肽链,因为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不能进行多肽的折叠、修饰等,还需人为进行菌体外加工。

)五、关于胰岛素制备的一些问题人体是这么产生胰岛素的?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胰岛素基因区DNA向mRNA转录,mRNA从细胞核移向细胞浆的内质网,转译成由10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前胰岛素原。

前胰岛素原经过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成86个氨基酸组成的长肽链——胰岛素原(Proinsulin)。

胰岛素原随细胞浆中的微泡进入高尔基体,连接上二硫键,经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切去31、32、60三个精氨酸连接的链,断链生成没有作用的C肽,形成α链和β链的胰岛素,分泌到B细胞外,进入血液循环中。

大肠杆菌没有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基因工程如何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1978年美国的2个实验室合作,通过基因工程使合成了人胰岛素。

在实验室中将人胰岛素基因A、B链的人工合成基因分别组合到的不同质粒上,然后再移至菌体内,着种重组质粒在细胞内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使带有A、B链基因的工程菌株分别产生人胰岛素A、B链,然后再用人工的方法,在体外通过二硫键使这2条链连接成有活性的人胰岛素。

所以大肠杆菌产生的胰岛素,需要用人工的方法,在体外通过二硫键使这2条链连接成有活性的人胰岛素。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器只有线粒体,但它有相关的酶在细胞质内。

和蓝藻进行光合作用一样,蓝藻也没有叶绿体,但它可以合成相关的酶。

因此,只需要细胞质就可以了!1、合成胰岛素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是对人或真核生物而言2、原核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也需要蛋白质,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是自身合成,这说明原核生物合成蛋白质只需要线粒体和一些酶,当然还有能量人体产生胰岛素首先是一个基因转录成一个mRNA,再翻译为一条肽链,这条肽链再加工,就形成了由二硫键连接的2条肽链。

通过基因工程在产生胰岛素是先分别形成A、B链的2个基因,转录形成2个mRNA,翻译成2条肽链,在外通过二硫键使这2条链连接成有活性的人胰岛素。

六、胰岛素的研究历史胰岛素的发现是20 世纪生物医学界最为重大的成就之一。

同时胰岛素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

他们对胰岛素的生产、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结构、功能、作用机制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获得了多个里程碑式的成果。

动物胰岛素的生产起始于加拿大的ConnaughtLaboratories,大量生产主要在美国的礼来(EliLilly)公司。

1923年末商品胰岛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我国动物胰岛素的生产起步也不晚。

解放前,上海的杨氏药厂已能生产结晶猪胰岛素。

解放后,国内的生产厂家主要是上海生化药厂和徐州生化药厂。

为了使胰岛素能就地取材,就地生产,最好不用减压蒸发去乙醇。

为此,南京和上海分别试用了离子交换法和锌沉淀法。

1978年美国的2个实验室合作,通过基因工程使合成了人胰岛素。

在实验室中将人胰岛素基因A、B链的人工合成基因分别组合到的不同质粒上,然后再移至菌体内,着种重组质粒在细胞内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使带有A、B链基因的工程菌株分别产生人胰岛素A、B链,然后再用人工的方法,在体外通过二硫键使这2条链连接成有活性的人胰岛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科学家已经改为用酵母菌、昆虫培养细胞、或哺乳动物培养细胞等真核细胞作为表达载体,而少用大肠杆菌。

重组DNA 技术的出现为利用微生物生产人胰岛素铺平了道路。

1979 年,美国Genentech 公司的Goedell等报道了化学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982 年,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重组人胰岛素Humulin上市。

为改进重组人胰岛素的生产,丹麦的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公司用酿酒酵母真核细胞表达一种胰岛素单链前体,在前体中B1 至B29通过甘- 甘- 赖三肽和A1 至A21 相连接。

近年来,国产的重组人胰岛素相继问世。

通化东宝公司于1998 年获准生产人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甘舒霖。

深圳科兴公司的苏泌啉和徐州万邦公司的万邦林也于2002 年和2003年获得生产批文。

虽然重组人胰岛素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胰岛素分子容易聚合,在浓度较高的胰岛素注射液中主要以二体和六体的形式存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蛋白质工程开发出的单体速效胰岛素也应运而生。

首先,美国的礼来公司开发了单体胰岛素Humalog,其中B28 位的脯氨酸和B29位的赖氨酸互换。

随后,丹麦的诺和诺德公司也开发了单体胰岛素Novorapid,其中B28 位的脯氨酸突变成天冬氨酸。

1972 年,前苏联的生物化学杂志上报道了胰岛素用胃蛋白酶水解去除B26至B30的肽段后可以得到保留胰岛素活性的去五肽胰岛素。

由于胰岛素对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作用,关于胰岛素的品种、剂型、生产方法等的报道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七、胰岛素的展望胰岛素是由胰产生的一种蛋白。

它在人体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体内不足就会引发糖尿病,因此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

这种病发病率很高,困扰着上千万人。

过去从猪、牛胰中提取胰岛素,产量低,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

现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有两种方法可以让微生物发酵产生胰岛素。

一种是先在大肠杆菌中分别合成胰岛素A链和B链,然后再在体外用化学方法将两条链连接成胰岛素。

美国Eli lilly公司采用这种方法生产胰岛素。

另一种是采用分泌型载体表达胰岛素原,然后再将其转化为胰岛素。

丹麦Novo Nordisk 公司就是采用重组酵母分泌产生胰岛素原,再用酶法转化为人胰岛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