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
2017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公

程晓舫,第6完成人,教授,工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开展了高温温度场辐射测量理论研究,发展了谱色测温原理,建立了谱色测温系统原型机,研究工作为辐射测温技术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支撑。
清华大学
姜培学;陈剑楠;张震;祝银海;陈凯;胥蕊娜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喷射器
清华大学
祝银海;姜培学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复合冷却方式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头锥
清华大学
姜培学;黄干;祝银海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非金属材料半球向全发射率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清华大学
符泰然;谈鹏;孟迎潮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高温材料法向光谱发射率测量系统
符泰然;程晓舫;杨臧健
授权实用新型
一种基于彩色CCD的多谱色辐射测温装置
清华大学
符泰然;龚玮;余景文;程晓舫
授权实用新型
一种基于双CCD的四通道温度场测量装置
清华大学
符泰然;余景文;龚玮;程晓舫
主要完成人情况:(公示每个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清华大学
姜培学,彭威
申请发明专利
含内部复杂边界结构体的温度场和热流同时重构方法
清华大学
姜培学;祝银海;符泰然
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含引射器的膜冷却系统及方法
清华大学
祝银海;姜培学
217云南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申报表(1)

2017年度云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表学校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实验教学项目名称基于互联网的临床护理思维系统建设项目所属课程名称护理学所属专业代码101101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姓名李保刚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电话有效链接网址云南省教育厅制二〇一七年九月填写说明和要求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的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所属专业代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填写6位代码。
4.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特别说明。
5.表格各栏目可根据内容进行调整。
1.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服务团队情况注:1.教学服务团队成员所在单位需如实填写,可与负责人不在同一单位。
2.教学服务团队须有在线教学服务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请在备注中说明。
2.实验教学项目描述2-2实验目的(一)建设意义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明确要求“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特定临床护理情景,通过计算机人机交互技术模拟临床护理经过的一种培训模式,可以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集合先进的虚拟模拟产品、模拟教学课程、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与优质教学人才优势于一体,是21世纪医学、护理学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建设目标本系统建设项目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每年,国家都会对那些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以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公布,让我们见证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和背后的努力人们。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获奖项目吧。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1. 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智能辅助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对医学影像的智能识别和辅助诊断,大大提高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医疗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二、新型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1. 项目名称: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3. 受奖单位:某知名高校能源材料研究团队三、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1. 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度,极大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受奖单位:某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技术研发团队四、生物医药领域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创新1. 项目名称: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一种针对特定癌症的靶向药物,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 受奖单位:某药物研发企业新药研发团队五、航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一代大型客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大型客机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对飞行性能和安全性的重大提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航空航天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六、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型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适用于云计算环境的信息安全技术,解决了云计算评台上的安全隐患问题。
2017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汇总表【模板】

2017国家科技奖 获奖名单

2017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包括: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王泽山(南京理工大学)、侯云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聚集诱导发光”。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新型半导体深能级掺杂机制研究”等33个项目。
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一等奖项目:“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
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项目:“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交互式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和压缩关键技术”、“智慧协同网络及应用”等47个项目。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项目:“中国电子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科技创新工程”等9个项目。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二等奖项目:“面向互联网开放环境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18个项目。
以上就是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部分获奖名单,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在国家科技部官网查询。
2017年国家科技奖名单

2017年国家科技奖名单2017年国家科技奖名单近日,2017年国家科技奖揭晓,共评选出271个获奖项目,其中特等奖两项,一等奖111项,二等奖153项,三等奖5项。
下面分别为您介绍一下这些获奖项目:特等奖1.开放式人工耳蜗及其系统研发与产业化被誉为“中华儿女听力希望之光”的开放式人工耳蜗及其系统,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极大地改善了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研发与应用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导航、定位和时间服务。
该项目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等奖在一等奖中,有多个领域的项目获奖,涵盖了从材料到环保再到国防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获奖项目:1.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研发及工业化碳化硅功率器件是未来电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具有高速、高温、高效、高度集成等特点,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大型涡轮高温氧化行为与合金的“设计”和“创新”大型涡轮是现代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也是军队转型升级的必备技术之一。
本项目突破了涡轮高温氧化问题,不仅提高了涡轮合金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更为涡轮生产和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等奖二等奖涵盖了更多的领域,涉及农业、环保、医疗等方面。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获奖项目:1.抗肿瘤多基因指纹测序及应用肿瘤治疗的精准化已成为当前医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该项目采用骨髓细胞和血液样本获取常见恶性肿瘤的多基因指纹序列,为个性化肿瘤诊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生态环境承载力与优化调控技术环境问题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
该项目对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为生态环境优化调控提供了依据。
三等奖三等奖主要涉及到数理科学、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获奖项目:1.生命活动网络建设与应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生命活动网络成为了热门研究方向。
推荐单位公示格式

2017年度推荐国家技术发明奖候选项目公示我单位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特公示,公示期:2017年1月11日至2017年1月20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成果管理与转化处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联系人:曹永胜电话:************邮箱:*************.cn附:公示内容项目名称: 低发散角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人: 郑婉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渠红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宇飞(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马长勤(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王海玲(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刘安金(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推荐单位(专家)意见:二、专家推荐意见(单位推荐不填此栏)项目简介:本研究成果得到“二维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研究(2003AA311020)”等三个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计划“基于人工微纳结构的高光束质量半导体激光器研究(61025025)”的支持。
半导体激光器电光转换效率高,输出功率大,是当今最重要的激光光源。
但是普通半导体激光器光束发散角大,光斑质量差, 其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发散角通常是15度和45度,光斑为椭圆斑,使用中需要设计特定的整形光路以改善光束质量,这使得系统变得复杂,制约其广泛应用。
该项发明通过在现有半导体激光器外延材料和器件结构中引入光子晶体结构,实现了电子能带与光子模场的联合调控,在保持激光高效率输出的同时,输出光束的方向和模式得到极大改善,可不经整形直接使用,使光学系统大为简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项目攻克了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的理论模拟方法、结构设计、外延材料生长、工艺制备和封装测试等一系列自主关键技术,主要技术发明点如下:(1)发明了半导体光子晶体复合腔激光器技术。
为了解决普通半导体边发射激光器发散角大的固有瓶颈问题,在现有半导体激光器谐振腔中引入光子晶体结构,形成复合腔,实现电子态与光场模式联合调控,模拟分析显示,输出光束发散角被显著压缩,光束质量明显提高。
我校科研成果喜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第18期总第450期2017年12月29日·我校科研成果喜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我校代表队在全国高校“联盟杯”互联网+虚拟仿真经营大赛中取得佳绩·我校在内蒙古学生资助十周年颁奖典礼中获得多项表彰我校科研成果喜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近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授奖项目结果。
由我校刘廷玺教授主持的寒旱区流域水资源系统响应与基于生态经济的水资源合理调控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课题在对寒旱区水文气象、地质与水文地质、生态与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水资源综合评价与合理配置技术要求,应用水资源水环境系统最新国际先进技术,并综合各典型流域水资源系统的具体特点,对其不同大小流域水资源量与质进行了系统的模拟、评价与合理配置,成果对基础数据短缺地区提供了多学科交叉理论进行水资源评价的途径。
该课题作为区域水资源评价在多学科联合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调配及与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等方面特色鲜明,在综合集成应用转换函数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地下水数值模拟、地质统计学和系统理论等方面有创新。
目前已被流域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设计单位及用水企业采纳或应用,生态、社会效益明显。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对于国内高等学校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该奖项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
此次全部授奖项目共有31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18项,二等奖193项,青年奖8人。
(新闻中心)我校代表队在全国高校“联盟杯”互联网+虚拟仿真经营大赛中取得佳绩12月2日,第四届全国高校“联盟杯”互联网+虚拟仿真经营大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落下帷幕,学校代表队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学校参赛代表队由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会计学专业宋宇秀、周洪芳、杨峰和电子商务专业刘天翼,2016级会计学专业李鑫和金融学专业高雅婷等6名学生组成,他们经过校内选拔赛、区域半决赛及全国网络对抗赛多轮次选拔,成为进入全国总决赛的二十余支队伍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度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1、项目名称:数据驱动的人体运动建模仿真技术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夏时洪、高林、王涵项目简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风格化人体运动合成新方法研究”(资助号:61173055)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应急演练仿真服务平台及其应用示范”(资助号:2013BAk03B07)的资助下,项目团队针对人体运动仿真中的技术挑战:人体运动建模仿真结果是否符合人的视觉认知,以及人体运动建模仿真结果是否符合物理实际,主要采用数据驱动的思路研究人体运动建模仿真技术,攻克的关键技术有:人体运动风格建模技术、人体运动物理特性建模技术以及人体运动获取建模技术。
项目成果于2015年起在计算机图形学与交互式技术顶级会议SIGGRAPH和顶级期刊ACM Transaction on Graphics上陆续发表。
并取得1项技术发明专利授权,1项技术发明专利已进入公示阶段即将授权。
项目相关成果已在北京迪生数字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5764)取得实际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例如,2013年SIGGRAPH杰出新研究者奖和2015年英国计算机领域最高奖“罗杰·尼达姆奖”获得者Niloy J. Mitra教授认为我们的人体运动风格建模工作是最为经典(state-of-the- art)的一项研究工作。
我们的人体运动获取建模工作获得2016年度中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大会最佳论文。
取得的主要创新有:1、在人体运动风格建模技术领域,首次提出了一种实时在线的机器学习算法——局部混合自回归模型来建模不同风格运动之间存在的复杂时空关系,并将其自动迁移到未标记动作类别和风格特征的人体运动中。
2、在人体运动物理特性建模技术领域,首次提出了数据驱动的逆向动力学求解方法。
首次提出了一种大范围人体运动运动学数据和动力学数据同步获取的算法与系统。
3、在人体运动获取建模技术领域,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彩色相机的3D 人脸表情、头部姿势以及眼球运动实时跟踪算法与系统。
4、在人体运动获取建模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可处理大尺度变换的网格注册方法以及一种基于局部姿态先验的实时在线人体运动捕获方法与系统。
2、项目名称:分析评估平台【简称AEStudio】V4.0推荐单位: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王国臣、吴利强、张杰晨、罗爱周、闫飞、马彦斌、周巧丽项目简介:AEStudio基于军事运筹、辅助决策等科学的定量分析理论,采用数据采集挖掘、统计分析等多种先进的商业智能技术,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分析评估模型、选择评估算法、确定分析评估数据来源,支持用户进行多维分析评估,能够对仿真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展现,对多样本多方案的评估结果进行纵横对比分析,为实验或训练提供数据分析支撑。
AEStudio技术特点主要包含:1)支持多种数据源导入支持多种格式数据源的导入,文本格式、Excel格式、XML格式、Oracle 数据库、SqlServer数据库、XSIM回放和XSIM实时数据。
2)常见效能评估模型算法支持统一的开发规范来对不同的评估模型进行建模,基于统一的开发规范,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效能评估模型库,包括SEA法、ADC法、指数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以及多属性效用分析法等,形成作战中常用的评估模型库。
3)完善的评估方式支持实时分析评估、事后分析评估和因素分析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
4)图形化配置指标体系、指标及评估结果支持通过图形化方式自定义设计指标体系流程图、指标流程图、自定义指标体系和指标评估结果展现,方便使用。
3、项目名称:可扩展仿真平台推荐单位: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张柯、闫飞、王山平、陈敏杰、谭雄、王玮、王军、涂智、孙昊项目简介:可扩展仿真平台(XSimStudio,简称XSIM)是面向军用仿真领域,以多智能体建模仿真方法为基础,以面向对象组件化建模和并行离散事件仿真技术为核心,支持C4ISR体系建模和OODA过程仿真的建模仿真平台。
平台贯穿仿真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在模型准备、方案拟定、系统运行、分析评估及态势展现各个阶段,提供集成开发、运行管理和资源服务等全方位支持,内置通用建模体系,支持模型及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可为分析论证、模拟训练、试验评估等各领域各层级仿真系统的研制集成和运行管理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在分析论证方面,平台采用纯数学“构造”(Constructive)仿真模式,支持集中、高效和大样本运行,支持云计算环境,为作战方案论证、武器装备论证、后勤及装备保障论证等分析论证类仿真应用的构建、运行和评估等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模拟训练方面,平台支持“人在环”和“硬件在环”,支持异构系统互连、实装接入、人工干预等,为模拟指挥训练、装备模拟器联网训练、兵棋推演等模拟训练类仿真应用提供系统开发、系统运行、导调控制、训练评估等多方位支持。
在试验评估方面,平台支持装备模型与实体装备或装备样机的一体化集成和互操作,为装备研制过程中的虚拟样机试验或演示验证、装备型号内外场一体化定型试验、效能评估以及装备联合试验提供试验系统集成开发、试验运行、导调控制、试验评估等多方位支持。
4、项目名称:大型复杂装备协同式虚拟维修训练系统基础技术研究推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主要完成人:张志利,李向阳,高钦和,梁丰,王锐,曹继平,侯宽耀,谭立龙,甄占昌,龙勇,汤志波,管文良,佟昭,魏玉淼,邓刚锋项目简介:导弹发射车、军用飞机、军舰和航空母舰等大型武器装备,是集机械、液压、电子、光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由于其结构组成复杂、集成度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日趋增加,致使维修难度大、操作过程复杂,常需要多个技术部门和维修人员的协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相应的维修任务。
针对大型复杂装备的维修特点和训练任务需求,不仅需要考虑各零部件的维修工艺、技术规范和操作步骤,而且需要考虑不同工位上维修人员的维修任务规划和合理分配,以及维修操作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协同配合。
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维修技术人员,对于日常野外实装操作训练和作战过程中大型武器装备出现的故障,需要返厂进行故障检测和维修,时间周期长,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战时还会贻误战机,严重制约了武器装备的实战生存和作战能力。
“大型复杂装备协同式虚拟维修训练系统基础技术研究”根据大型复杂发射装备日常维护和维修任务的具体需求,综合运用高层体系结构(HLA)、虚拟现实(VR)、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协同式虚拟维修(CVM)以及Multi-Agent等先进仿真技术,以高性能计算机为开发和运行平台,配合单通道立体投影系统、人体动作捕捉系统、空间位置跟踪装置、数据手套和三维鼠标等VR交互设备,在分析大型武器装备协同维修训练任务具体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软硬件开发环境的具体功能实现,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组建具有较好稳定性、通用性和扩展性的协同式虚拟维修仿真支撑平台,提供能够驱动装备/虚拟人体/维修资源等仿真模型交互通信、支持各类VR交互设备API接口开发、进行协同式维修过程仿真所需的各项技术,创建具有较好沉浸式、交互性和可感知性的协同式虚拟维修环境,从而对装备维修过程中多个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以及相互间的协同配合进行培养和训练,以提高训练效率,降低训练成本。
同时,还能够对装备协同式维修过程及其维修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为装备维修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方法优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论证平台。
5、项目名称:基于行为的交通仿真模型推荐单位:清华大学主要完成人:吴建平、杜怡曼、黄玲、贾宇涵、朱春丽、郑少将、李婷婷、许明、孔源、胡冬梅、胡可臻、杨森焱、刘明宇项目简介:,随着城市交通负荷的与日俱增,城市交通参与者间的相互协作频率逐渐提高,因此对人/车/路的交互行为与协作模式的研究也变得极为重要。
“基于行为的交通仿真模型”主要包括基于驾驶行为、行人行为及自行车行为的交通仿真模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微观交通仿真软件FLOWSIM已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研究中同时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驾驶行为的挖掘与分析。
下面将几项关键技术进行简要介绍,(1)基于驾驶行为的交通仿真模型:提出基于模糊逻辑的跟驰模型、换道模型等,使用驾驶员生理感觉作为输入,例如相对速度和距离,并预测驾驶员的控制变量。
在考虑目标车与相邻车道后车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两方面因素基础上,建立模糊推断的语言规则和基于模糊逻辑的车道变换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微观交通流仿真的车道变换模型,利用大量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模型再现性较好。
(2)基于行人行为的交通仿真模型:对行人-车辆的交互作用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收集了大量的行人过街行为的数据集。
提出PVISIM(Pedestrian-Vehicle Interaction SIMulation)计算模型;提出一个新的行人生成模型,行人自一个预先定义好的过街路径产生。
在基于行人行为的交通仿真模型中考虑了有信号控制及无信号控制两大类型。
(3)基于自行车行为的交通仿真模型:提出新的自行车交通行为分析框架,在双层行为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规范化自行车交通行为理论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与优点包括:1)分层次的行为框架结构;2)效用最大化思想;3)将骑行者的活动和交通行为结合起来考虑,支持“出行链”的交通行为建模;4)广泛、灵活的框架结构,支持连续时空选择和随机、模糊的行为建模方法;5)支持动态决策。
(4)基于大数据的驾驶风格挖掘与分析:提出动态模糊核组合聚类方法,通过采用组合聚类,解决了海量数据聚类以及聚类初始化中心点不理想所带来的问题。
提出改进的主题模型与改进的层次主题模型,建立“驾驶风格-驾驶状态-驾驶行为类别”的三层结构,实现了对驾驶风格信息的量化、识别和区分。
6、项目名称:半实物仿真实时光纤通讯网络推荐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总体设计部主要完成人:王宪宗、姚昱、郭卓锋、李艳雷、朱震宇、刘鑫、孔文华、史航、周莉莉项目简介:半实物仿真实时光纤通讯网络项目属于半实物仿真领域,是构建实时半实物仿真系统底层数据通讯网络的关键环节,是为了满足半实物仿真验证急需突破和掌握的技术。
该项技术的研制与成功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半实物仿真试验过程中遇到超大数据量传输、强实时数据同步及指令相应、仿真时标同步、试验室远程协同仿真、通用接口信号混合光网络传输等关键技术问题,在调试、试验中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半实物仿真实时光纤通讯网络的研制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难点有:1)强实时自主网络通讯协议设计;2)实时光纤网络通讯节点网络通讯协议控制器研发;3)光纤集线器的自适应网络构架及动态重构,故障自动诊断隔离;4)超高速电路设计及仿真验证技术、EDA协同设计设计;主要的创新点:1)国内首次自主研发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半实物仿真系统高速数据实时共享的通讯协议,研发了对应的协议控制器,并将其产品化及规模应用;2)摒弃传统的存储转发技术,采用边收边转的数据转发模式在减少数据转发延迟、提高实时性,使仿真系统全网数据传输延时不大于10us,属国内外领先水平;3)在国内强实时光纤通讯领域,首次利用虚拟开关阵列方式设计实现了光网络集线器,采用自适应的变结构网络架构及重构技术,实现故障的自诊断自隔离,并同时支持环形、星形及混合组网的拓扑结构;4)在国内仿真领域中首次实现在同一网络中实现设备间2.125GHz带宽的数据共享的同时,完成:模拟量信号、数字量信号混合传输、时标同步信号这几种信息的混合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