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级配曲线
fuller thompson标准颗粒级配曲线

fuller thompson标准颗粒级配曲线
Fuller Thompson标准颗粒级配曲线是一种用于描述颗粒级配分布的曲线,它基于美国工程师Fuller和Thompson在20世纪30年代的研究成果。
该曲线通常以颗粒直径的对数为横坐标,以不同粒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
在Fuller Thompson标准颗粒级配曲线中,存在一个最佳的颗粒级配范围,使得土壤或砂石混合物的空隙率最小,从而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这个最佳级配范围通常位于曲线的峰值附近,颗粒直径在0.075mm至0.375mm之间。
为了达到最佳的颗粒级配,可以根据Fuller Thompson标准颗粒级配曲线对砂石或土壤进行筛分或混合,以获得所需的粒径分布。
这样可以提高材料的物理性能,例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滑性能等,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和其他土木工程领域。
1.3.2土的粒径级配曲线.PPT

基本概念
有效粒径:d10 连续粒径:d30 定量表示粒径级配曲线的特征 平均粒径:d50 及工程意义 控制粒径:d60 颗粒级配不均匀系数:表示曲线的斜率
Cu= d60 / d10 曲线的曲率系数:表示曲线的连续性状况
Cc = d302 / (d10 d60 )
土力学 Soil Mechanics
Cu=166.7 Cc=2.96
Cu=2.25 Cc=0.84
Cu=18.0 Cct;10且Cc=1~3:级配良好的土; 若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级配不良的土。
土中的水
孔隙中水的物理状态: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 矿物结晶水或化学结合水
通常在高温或长期加热下发生变化,不包括在土的含水量计算中。
d60定量表示粒径级配曲线的特征及工程意义基本概念088土粒粒径mm土力学soilmechanics矿物结晶水或化学结合水通常在高温或长期加热下发生变化不包括在土的含水量计算中
1.3.2 土的粒径级配曲线
粒径级配曲线
d60 d50
d30
d10
土粒粒径/mm
粒径级配曲线
有效粒径:d10;连续粒径:d30 ; 平均粒径:d50 ;控制粒径:d60
结合(吸附)水
强结合水,弱结合水
自由水
重力水, 毛细水
土中的气体
自由气体
与外界大气相通,当土层受荷载作用压缩时,易使之逸出。
封闭气泡
粒径较细的土中,与大气隔绝,受荷载作用时,会被压缩或溶解, 压缩性增加,透水性减小,使土体不易压实。
有毒性气体、可燃性气体
造成地质灾害。
级配曲线名词解释

级配曲线名词解释
级配曲线是指在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中,按照粒径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在该曲线上,横轴表示颗粒物的粒径大小,纵轴表示颗粒物的累计百分比。
级配曲线可以用于研究土壤、矿石、砂石等材料的颗粒分布特征,以及评价建筑材料的质量等。
其中,常见的级配曲线名词解释如下:
1. 级配曲线 (gradation curve):按照颗粒物粒径大小排序并
绘制的曲线图。
2. 累计百分数曲线 (cumulative percentage curve):表示每
个粒径级别的颗粒物在总质量中所占比例的累计百分数。
3. 等级体积分数曲线 (equal volume percentage curve):表
示每个粒径级别的颗粒物在总体积中所占比例的百分数,该曲线与累计百分数曲线相对应。
4. 中值 (median size):即50%累计百分数的粒径大小,也称
为中位数。
5. 极值 (extreme size):级配曲线两端的最大和最小粒径大小。
6. 模数 (mode size):级配曲线上最高峰对应的粒径大小。
7. 分級指數 (grading coefficient):表示颗粒物粒径分布范
围的大小,定义为D60/D10,其中D60和D10分别表示60%和10%累
计百分数对应的粒径大小。
分级指数越小,颗粒物粒径分布范围越小,颗粒分布越均匀。
- 1 -。
级配曲线横坐标表示

级配曲线横坐标表示级配曲线是土工领域中常用的一个工具,用于描述不同粒径颗粒在一定体积或重量下的分布情况。
通常,级配曲线的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直径,而纵坐标表示颗粒的累积百分比。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用横坐标来表示其他变量,比如颗粒的密度、形状等。
本文将探讨这种情况下的级配曲线表示方法,并分析其实用性和局限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级配曲线的横坐标表示不仅仅是一个数值,它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比如,当横坐标表示颗粒直径时,它可以用于计算颗粒的表观密度、孔隙率等参数,这些参数在土工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如果我们要用横坐标表示其他变量,这些变量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并且能够为土工工程带来一定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分别讨论几种常见的横坐标表示方法:1. 颗粒密度颗粒密度是指颗粒本身的密度,即不考虑孔隙度的情况下,颗粒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用颗粒密度来表示级配曲线的横坐标,这时,我们可以将颗粒的质量和颗粒直径的立方和开方之比作为横坐标。
这种表示方法可以反映不同密度颗粒的分布情况,但是由于不同颗粒的密度差异较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有限。
2. 颗粒形状颗粒形状是指颗粒的外形特征,比如球形、棱柱形、长条形等。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用颗粒形状来表示级配曲线的横坐标,这时,我们可以将颗粒的长径比作为横坐标。
这种表示方法可以反映不同形状颗粒的分布情况,但是由于颗粒形状的差异较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也有限。
3. 颗粒松密度颗粒松密度是指颗粒在不同压力下的密度差异,通常用于描述颗粒在不同压实状态下的分布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用颗粒松密度来表示级配曲线的横坐标,这时,我们可以将颗粒在不同压力下的体积和颗粒直径的立方和开方之比作为横坐标。
这种表示方法可以反映不同压实状态下颗粒的分布情况,但是由于颗粒松密度的差异较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也有限。
综上所述,级配曲线横坐标表示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应该选取具有一定物理意义并且能够为土工工程带来一定价值的变量。
颗粒级配曲线坐标是

颗粒级配曲线坐标是
1、颗粒级配与粒度分布曲线的关系:颗粒级配和粒度分布有密切关系,当粒度㈧=n (A+n) /N时,则可得到一条直线。
因此,确定颗粒级配及粒度分布是测定颗粒质量和级配参量的前提。
2、最大粒径与颗粒长度的关系:一般认为,最大粒径与颗粒长度呈线性关系。
对于长径比很小的情况则认为是成正比的,这是因为当颗粒很细时,在相同级配曲线下,长径比对其大小不敏感。
但对于长径比较高或较粗时则会发生问题,原因是由于太细时使物料具有更大的惯性力而使得粒径増大。
在相同级配条件下,当长径比对其尺寸没有影响时就近似成线性关系。
当粒径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应按长径比n (A)/N=n (A+n-1)/N来确定适宜的最大。
excel2010制作颗粒级配曲线(图文说明)

Office制作颗粒级配曲线很方便:制作方法如下
2、得到图形:
3、进行调整:
①调整纵坐标,鼠标双击纵坐标数字(或鼠标左键选中纵坐标数字右键—设置坐标轴格式)
修改“坐标轴选项”如下:
修改“线条颜色”改为:实线,颜色选择黑色;修改“线型”为0.25磅。
②调整横坐标,双击横坐标数字
修改坐标轴选项如下:
修改“线条颜色”改为:实线,颜色选择黑色;修改“线型”为0.25磅。
③修改曲线双击选中蓝色曲线依次修改如下:修改“数据标记选项”
修改数据标记填充:
修改“线条线条颜色”为实线黑色;修改“线型”宽度为1.25磅;
修改“标记颜色”为实线黑色;修改“标记线样式”为1磅。
得下图:
④修改图框,鼠标双击图框内部,菜单栏出现如下,在图表布局中选第三个;
得到下图:
删除直线,鼠标选中改直线按delete键删除
修改线条,鼠标双击图框内中线条,“线型”全改为实线黑色
⑤修改坐标轴标题得下图:
完成!。
颗粒级配曲线

颗粒级配曲线颗粒级配曲线是根据颗分试验成果绘制的曲线,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横坐标为粒径,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
它反映了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是直观反映泥沙样品颗粒级配组成的几何图形,也是计算有关特征值和资料整编的重要依据,根据颗粒级配曲线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
1.1 土的生成土是岩石经风化、剥蚀、破碎、搬运、沉积等过程,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所生成的各类松散沉积物。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岩石在相互交替的地质作用下风化、破碎为散碎体,在风、水和重力等作用下,被搬运到一个新的位置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土”。
风化作用与气温变化、雨雪、山洪、风、空气、生物活动等(也称为外力地质作用)密切相关,一般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由于气温变化,岩石胀缩开裂、崩解为碎块的属于物理风化,这种风化作用只改变颗粒的大小与形状,不改变原来的矿物成分,形成的土颗粒较大,称为原生矿物;由于水溶液、大气等因素影响,使岩石的矿物成分不断溶解水化、氧化、碳酸盐化引起岩石破碎的属于化学风化,这种风化作用使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发生改变,土的颗粒变的很细,称为次生矿物;由于动、植物和人类的活动使岩石破碎的属于生物风化,这种风化作用具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双重作用。
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
土的自然性是指土是由固相(土粒)、液相(粒间孔隙中的水)和气相(粒间孔隙中的气态物质)组成的三相体系。
相对于弹性体、塑性体、流体等连续体,土体具有复杂的物理力学性质,易受温度、湿度、地下水等天然环境条件变动的影响。
土的历史性是指天然土层的物理特征与土的生成过程有关,土的生成所经历的地质历史过程以及成因对天然土层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在地质学中,把地质年代划分为五大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代又分若干纪,每纪又分若干世。
上述“沉积土”基本是在离我们最近的新生代第四纪(Q)形成的,因此我们也把土称为“第四纪沉积物”。
颗粒级配曲线

颗粒级配曲线颗粒级配曲线是指在处理颗粒气体(如气泡水等)运动时,将提示物颗粒粒径和它们的速度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表示形式。
这种表示方式可以用来衡量提示物颗粒的运动情况,表明其大小与速度间的关系。
颗粒级配曲线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平行、垂直和椭圆形。
平行级配曲线表明,不管颗粒的粒径是多少,它们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例如,10um的颗粒与100um的颗粒的速度相同,这种曲线形式通常可以用于模拟较低的浓度的流体中的提示物颗粒的运动情况。
垂直级配曲线表明,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它们的运动速度也会随之改变。
例如,10um的颗粒与100um的颗粒,前者的运动速度要比后者快得多。
这种曲线形式通常可以用于模拟较高浓度的流体中的提示物颗粒的运动情况。
椭圆形级配曲线表明,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它们的运动速度也会发生变化,但是颗粒粒径较小时,它们的速度比颗粒粒径较大时的速度要快。
例如,10um的颗粒的运动速度要比100um的颗粒的速度快。
这种形式的曲线可以用来模拟介于较低和较高浓度之间的流体中提示物颗粒的运动情况。
颗粒级配曲线对于流体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用它来衡量提示物颗粒的大小和运动情况,可以有效地观察出流体的流动特性。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研究在不同浓度,压力和温度情况下流体的滞后性能,以及颗粒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流体的工作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颗粒级配曲线也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有了这种表示方式,工程师可以更好地控制流体中提示物颗粒的运动特性,以此来准确提示流体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研究颗粒气体的表面活性剂和流体非稳态提示物颗粒运动量变化的关系,这对于解决颗粒悬浮液在管道中传输过程中的问题非常重要。
因此,颗粒级配曲线在流体动力学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有效地衡量提示物颗粒的大小和运动情况,为我们正确掌握流体的性质和特性,提供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