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本土化经营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可口可乐品牌成功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品牌成功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品牌成功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公司从1886年创立以来,一直以其可口的碳酸饮料系列产品风靡全世界,历经117年长盛不衰。

可口可乐公司于1927年进入中国,因故撤出后于1979年重返中国,并且成立了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

现在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合资企业,每年上交国家各项税款达三十亿元人民币。

二十几年来,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已成为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先锋,被视为同行业的标本和典范。

可口可乐公司为什么能在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通过在可口可乐(中国)饮料公司的切身工作体验,我深刻地认识到:可口可乐公司不仅是一个品牌营造公司,更是一个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黄埔军校”。

它努力为员工创造一切条件,发挥员工的特长,培养员工的技能,挖掘员工的潜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正是可口可乐公司培养的这些优秀人才成就了该品牌。

因此可以说,是独特有效的人才战略使可口可乐公司创造了骄人业绩,成为了全球第一品牌公司。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源,是一切财富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正确地制定和选择人才战略,努力开发挖掘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是企业走向兴旺发达的关键。

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人才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起着保证作用。

企业人才的业务技能、智力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生产力中各要素效能的发挥,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总之,人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它对其他要素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人才战略的一些成功经验和独到之处。

一、人才本土化战略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是经营企业,销售商品,所有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市场营销手段均要切合当地实际情况,因为管理及营销均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可口可乐公司1979年重返中国时,虽已有九十多年的国际市场操作经验,但在中国真正开始经营实践却还是头一遭。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研究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研究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1 绪论 (2)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1 研究背景 (2)1.1.2 研究意义 (2)1.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2.1 研究内容 (2)1.2.2 研究方法 (2)1.3相关概念及主要理论依据 (3)1.3.1 核心概念界定 (3)1.3.2 论文依据的主要理论 (3)2 可口可乐公司中国经营的SWOT分析 (5)2.1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历程 (5)2.2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规模 (5)2.3可口可乐公司中国经营状况 (6)2.3.1 可口可乐公司中国经营概况 (6)2.3.2 可口可乐公司中国经营的优势分析 (6)2.3.3 可口可乐公司中国经营的劣势分析 (7)2.3.4 可口可乐公司中国经营的机会分析 (7)2.3.5 可口可乐公司中国经营的威胁分析 (8)2.3 6 可口可乐公司的战略分析 (8)3 可口可乐公司本土化战略的实施 (9)3.1营销本土化 (9)3.1.1 产品本土化 (10)3.1.2 价格本土化 (11)3.1.3 渠道本土化 (11)3.1.4 促销本土化 (11)3.2人力资源本土化 (12)3.3公共关系本土化 (12)4 可口可乐公司本土化战略的成绩与问题分析 (13)4.1可口可乐公司本土化战略的成功之处 (13)4.1.1 注重产品创新 (13)4.1.2 宣传内容入乡随俗 (13)4.1.3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13)4.1.4 与东道国合作共赢 (14)4.1.5 建设公益事业 (14)4.2可口可乐公司本土化战略对食品行业其他跨国公司的启示 (14)4.2.1 消费者为导向的本土化理念 (14)4.2.2 避免不同社会文化对立 (14)4.2.3 避免本土化陷阱 (15)4.2.4 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15)4.3可口可乐公司本土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5)4.3.1 主要问题 (15)4.3.2 相关对策建议 (16)5 总结 (16)5.1主要研究结论 (16)5.2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17)谢辞 (17)参考文献 (17)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研究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形势,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国际公司开始走上了跨国业务的道路。

先知就可口可乐本土化策略分析

先知就可口可乐本土化策略分析

先知就可⼝可乐本⼟化策略分析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由于政治、⽂化、经济环境等差异的不同,根据国家的风俗及⾏情必须调整其企业⽂化理念以及管理模式来适应当地市场,因此本地化策略地域跨国公司进⼊海外市场,实现资本扩展、资源有效分流、延伸产品周期、竞争⼒及提润的提升具有不可⾔喻的作⽤。

那下⽂我们就⼤家熟知的可⼝可乐本⼟化策略来介绍与了解下。

⼀.可⼝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979年可⼝可乐重返中国,⾄今已在中国投资达11亿美元。

经过⼗⼏年的发展,可⼝可乐公司已经在中国建⽴了23家罐装饮料⼚,形成了辐射全国的⽣产基地和销售⽹,年销售额近百亿元。

在近⽇公布的“1999年全国城市消费者调查”中,可⼝可乐在同类产品中⼜⼀次⾼居榜⾸,⼀举夺得市场占有率、最佳品牌以及知名度三项桂冠。

尽管取得如此辉煌业绩,但是可⼝可乐公司今⽇的⼼情已经与20年前刚刚进⼊中国⼤陆市场时⼤不相同了。

那些年,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饮料,基本上感受不到中国饮料企业的压⼒。

⼗⼏年中,中国各地曾经先后出现过⼗⼏家“可乐” 型饮料企业,最后⼏乎都⽆声⽆息地消失了。

如今,当可⼝可乐以及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已具有相当影响⼒时,却⼜感受到近⼏年中国饮料企业强烈的竞争压⼒。

主要原因是中国的饮料⼯业企业⽣产的具有民族特⾊的品牌已经经过⾃强不息的努⼒,成长壮⼤起来了。

去年6⽉,中国饮料⼯业协会郑重推出中国饮料⼯业“⼗强”。

这些名牌饮料都是我国饮料的佼佼者,涵盖了我国主要饮料⼤类,具有较⾼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例如中国饮料⼗强中的健⼒宝、娃哈哈、椰树、乐百⽒、露露等都是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中国民族饮料⼯业的代表。

在中国民族饮料⼯业的压⼒下,美国可⼝可乐公司营销策略开始改变并开始了它在中国市场⾛向本⼟化的进程。

⼆.可⼝可乐本⼟化策略分析 1.可⼝可乐本⼟化策略之品牌策略 可⼝可乐公司⼀度希望其主打的品牌可⼝可乐实现全球化,但在多元化的世界⾥,⼈们的偏好个不相同,可⼝可乐公司终于⼀改“给世界⼀罐可⼝可乐”的风格,正根据不同国家⼈们的⼝味“量⾝定制”。

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发展历程
单一的经营模式 严格的人员控制, 产品经营控制
生活方式的极 大改变 来自同行和非 碳酸饮料的冲 击
经营转型时期 的新方式,拓 展国际市场 改革组织,并购 广播公司,减少 事业部,专一经 营饮料
小结
SWOT环境分析
S(优势)
1.成本低,配方独特 2.多样的营销策略 3.创新能力强
威胁(T)
1. 非可乐之其他碳酸饮料的产品替代性仍不 低。 2. 消费者追求健康之意识抬头 , 势必将减 少对碳酸饮料之饮用 。 3. 饮料市场竞争颇为激烈 , 主要竞争对手 ( 挑战者 )- 百事可乐威胁力十足 , 而在过 去几年当中可口可乐业绩出现停滞不前之 情形 , 而百事可乐却是持续在成长当中 。
优势(s)
5 .市占率高,产品更为市场之领导品牌。在 同类产品中占据领先地位 6 .其产品拥有便利性 、独特风味、价格公 道等特色,令其经久不衰 7 .产品生命周期为再循环型态,历久弥坚 8.专注于饮料业的可口可乐把精力全部投入 了主业,使它们可以把主业做得精益求精
劣势(W)
• 1 .组织庞大、控制不易。身为一个大型的 公司,旗下员工众多,让每个员工满意是 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 2 .主要消费族群 ( 年轻族群 ) 对产品的认同 感略逊于百事可乐。百事可乐在广告上利 用明星效应吸引消费者,实现其在销售方 面赶超可口可乐的目标。
(劣势)W
1.产品含有不健康成份 2.组织庞大,不利控制
SWOT
O(机会)
1.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市场 迅速膨胀 2.新的消费观念出现
(威胁)T
1.来自百事可乐、非常可 乐等的竞争 2.各国民族饮料企业的兴 起
优势(S)
1 .身为全球最大的软性饮料业巨人,拥有大厂优 势及强大的全球竞争力,依靠强势行销能力及企 业广告,使其品牌形象深植人心 2 .其核心产品的神秘配方极度保密,使其产品流 行 100 年后而不衰 3 .拥有四种营销利器,广告、赞助、促销活动, 以及合作店牌。且销售渠道相当完整 ,并拥有快 餐业的强大销售渠道 4 .可口可乐公司具创新及高度研发能力,最具代 表性为健怡可口可乐的推出,一上市即造成风潮

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通过有价值的内容来吸引人们关注的理念并不新鲜,然而把内容营销当做企业战略,并精心绘制蓝图的却极鲜见,那么接下来小编跟读者一起来看一下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吧可口可乐营销案例1、昵称瓶、歌词瓶2013年夏天,可口可乐因“昵称瓶”而改变,它成为了全民话题,并飞速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不仅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0%,并且在广告届的盛大节日中国艾菲奖(EFFIEAWARDS,大中华区)颁奖中摘得全场大奖。

而2014年的“歌词瓶”同样掀起了一场夏日狂欢。

2、直接用冰做的瓶子环保到无以复加地彻底的包装设计,直接用冰做成,然后将可乐直接倒入其中,而你,可以直接拿着这冰做的可乐瓶子饮用,一口下去,从嘴唇到胃,都是彻彻底底的透心凉。

3、双人可乐瓶盖新进大学谁都不认识,难免无聊无互动,于是可口可乐为了能让新近大学生互动起来,开发了这个特殊的瓶盖,只有当两个人一起反向旋转可乐的时候,可乐才能打开。

4、可口可乐社交隔离罩可口可乐发布了一支广告,广告中,可口可乐郑重其事的向人们介绍了一种可以有效阻止Phubbing一族(低头族)的伟大发明。

其实方法很简单,你需要的只是为他们佩戴上一款名为The Social Media Guard的颈罩。

这款社交隔离罩的原理和猫猫狗狗们使用的伊丽莎白面罩一样,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佩戴在人类的脖子上,并且可以将其与手机世界瞬间隔离。

针对时下人们“社交综合症”的现状,以一种幽默的手法加以表现,瓶装可口可乐恰到好处地出现在片中,与其说是发明,不如说是更好地又一次为其自身来了一次营销。

5、可以喝的可口可乐广告牌饮料广告几乎随处可见,地铁车站、公交站亭、电视荧幕……无论是静态的平面广告,还是惟妙惟肖的视频广告,对于消费者而言,倘若没有亲自品尝,也很难感同身受。

为此,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推出了一块“可以喝”的广告牌,以创新的形式与消费者互动。

配合这块“可以喝”的户外广告牌,一支“可以喝”的互动广告也同步上线。

6.可口可乐公司投资案例

6.可口可乐公司投资案例

案例分析6:可口可乐公司国际直接投资要求:阅读材料,分析可口可乐公司投资成功的原因。

“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最大的销售网络,他的成功得益于装瓶厂模式的建立,本土化的经营思想,强大的公关能力等等。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可口可乐这家百年企业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公司简介(一)可口可乐历史1886年,美国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有个名叫约翰潘伯顿的药剂师,有一天在自家后院东弄西搞,将碳酸水、糖及其它原料混合在一个三脚壶里,沒想到,清凉、舒畅的“可口可乐”就奇迹般出現了!潘伯顿相信这种产品可能具有商业价值,因此把它送到药局贩售,开始了“可口可乐”这个美国饮料的传奇。

而潘伯顿的事业合伙人兼会计师:法兰克罗宾森,认为两個C字母在广告上可以有不做的表現,所以就创造了Coca-Cola这个名字。

但是让可口可乐得以大展风头的,却是从艾薩坎得勒这个具有销售头脑的企业家开始。

1892年,他以美金2300元取得可口可乐的配方和所有权,利用他的商业天赋,在市场上做足广告,使得可口可乐成为了众人所知的品牌。

1919年,坎德勒的子女们以美金2500万的价钱将他们父亲一生经营的“可口可乐”公司卖給欧尼斯伍德瑞夫(Mr. Earnest Woodruff)财团,从此“可口可乐”就踏上了国际舞台。

针对海外市场,伍德瑞夫不仅运用大量的销售和促销活动,更特別强调瓶装和杯装产品的品质,让“可口可乐”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公司,在商业史上创造了不朽的成就。

今天,“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最大的销售网络。

在世界饮料市场的前五名中,“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雪碧”和“芬达”就占了四席!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饮用“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平均每天都超过10亿杯!这位饮料的大明星,早已成功的风靡全球,成为人人都可享受的世界名牌。

不管是王公貴族、平民百姓或贩夫走卒,都能轻松享有、欢乐畅饮!(二)可口可乐国际化如上面所述,早在二战之前可口可乐就已经开始寻找通向国际化的路径,“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喝可口可乐!”公司第二任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上任伊始雄心勃勃。

可口可乐重点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重点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重点案例分析可口可乐案例分析2008092068 郭璐怡一、可口可乐公司背景可口可乐公司自1892年在美国成立以来,至今有10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约48%的市场占有率,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而且它的产品还在不断推陈出新从而扩大市场利润和市场份额。

在2007年以653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再次荣登《商业周刊》全球品牌榜首位。

这个广为人知的国际化品牌在中国和其他地方的成功营销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去分析和参考。

二、可口可乐营销策略成功因素(1)铺天盖地的广告众所周知,可口可乐公司是非常注重在广告方面的投入,它的广告策略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据资料显示,如今可口可乐在全球每年广告费超过6亿美元,在中国每年广告投入更高达几千万元。

可口可乐公司就是懂得巧妙地利用广告视觉去打造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现在中国已约有90%的消费者认识可口可乐。

其实可口可乐经典广告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总是在电视节目的黄金时段播出,更是因为它广告策略的本土化从而迎合了消费者心理因素的变化发展。

虽然可口可乐公司最早的广告和它的宣传口号已被广泛接受,广告里已将可口可乐定位为“美国人的饮料”,但后来认识到要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要在其他国家有更多本土化的广告,还有民族文化的差异也应该被考虑在广告中。

以中国为例,可口可乐的广告本土化也是经历了相当一段历史。

一开始的时候,在中国播出的广告是采用中文解说的、美国亚特兰大总部制作的电视广告版本,很多口号都是根据英文翻译得来的,如“可口可乐添欢笑”就是“SMILE WITH COCACOLA”的中文直译。

从1999年开始,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完全以本土人物为主角、本土环境为场景,甚至连传统中国吉祥物也出现在了广告上。

虽然可口可乐的广告主题仍是“年轻、激情、时尚”,但通过最中国化的面孔和活力四射的音乐一下子赢得了更多中国年轻人的心。

可口可乐每年推出的广告都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贺岁广告和与北京奥运有关的广告。

可口可乐成功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成功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成功案例分析可口可乐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饮料公司,以其标志性的汽水产品而闻名全球。

以下是对可口可乐成功的案例分析。

1.品牌认知和塑造:可口可乐投资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创建和塑造自己的品牌。

他们采用了明快、轻松和积极的形象,通过广告和营销活动来增加品牌认知度。

他们还与全球知名的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赞助活动来提升品牌的能见度和形象。

2.产品创新:可口可乐不断努力创新其产品线。

他们推出了许多新的口味和配方,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喜好。

比如,他们推出了低糖和零糖的饮料选项,以应对消费者对健康和减肥的关注。

他们还积极开发并推广其他类型的饮料,如果汁、能量饮料和茶饮料。

3.全球化战略: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一套全球化市场战略。

他们调整了产品配方和包装以适应当地的口味和文化习俗,并充分利用当地渠道和零售网络来推广和销售产品。

他们还与当地合作伙伴和分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以利用他们的市场知识和网络。

4.广告和营销活动:可口可乐以其创新和有趣的广告和营销活动而闻名。

他们的广告通常以音乐和运动为主题,并与流行文化和娱乐界的明星进行合作。

他们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数字营销工具来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增加品牌的关注度和忠诚度。

5.管理团队的领导和创新:可口可乐的管理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并保持品牌的领先地位。

他们鼓励员工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并提供资源和支持来实施这些创意。

他们还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和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创新和发展新产品。

总的来说,可口可乐的成功可以归因于其强大的品牌认知和塑造能力,不断创新的产品线,全球化的市场战略,有趣和创新的广告和营销活动,以及领导团队的领导和创新。

这些因素使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并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本土化思维,本土化营销”是可口可乐的全球化经营策略的核心,但具体到中国,它不是用西方文化来改变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相反,是选择用中国文化来影响可口可乐的生产和营销方式。

正是首先有了观念的“本土化”策略,才指导可口可乐在中国有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市场运作,包括运用适应中国市场的营销方法,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中国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并成为当地的企业公民.
1、广告宣传
①可口可乐在其外部形象上,倡导了中国化的概念,一切从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出发,借
助中国的时尚潮流来打响自己的品牌。

2005年,我们推出了包括刘翔、S.H.E等在内的6个明星的系列广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李小筠说。

在2005年3~9月份,这一系列广告连续播放,一集连着一集,“经常有消费者打电话来向我们询问,下一集广告的内容是什么。

”作为一个百年老品牌,这些广告却显现了可口可乐年轻化的一面。

而在奥运吉祥物“福娃”诞生时,可口可乐又及时将福娃的形象“搬”到可口可乐的罐子上。

“消费者在喝可乐时,就能感觉这些可爱的娃娃就在身边,要集齐5个也相当容易。

”李小筠说。

对于2008年奥运会的赞助,不但让可口可乐的公众知晓度大大提高,同时也让这个洋品牌更加中国化。

可口可乐对中国体育赛事的关注不遗余力。

仅在中国申奥成功的消息传出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3万箱为此特别设计的奥运金罐,就从北京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下线并连夜送往各大商场和零售摊点。

为庆贺中国男足出线,可口可乐一下拍出了300万元。

“配合2008年奥运会和2006年世界杯,可口可乐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连续推出不同形式的活动,这两大平台也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比如中秋节、春节,可口可乐都会发布一些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广告。

今年春节,可口可乐发布了“春节篇”广告,这个片子充分运用一些中国元素:如对联、木偶等,而且是表现一家人的活动,喜庆味浓厚,洋溢着浓浓的家庭温情,十分契合春节团圆的气氛,当红色包装的可口可乐出现在一家人之间时,它扮演了一个欢乐的角色,更加深了这种祥和的气氛。

可口可乐的广告试图告诉受众:“可口可乐是我的!”在每一个时刻它都能和消费者发生联系,能带给消费者奇妙的感受。

②寻求文化的共通之处
可口可乐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全球各地人文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不一样,但有一样是共同的,就是人们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等的珍爱。


是,可口可乐在这方面下工夫,将自己的品牌定位在人们相聚时能带来欢乐,在广
告中体现人们相会时的愉悦、欢乐。

比如“温馨篇”,在孩子做功课累了的时候,在孩子玩累了回家的时候,在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母亲都会出现在画面上,与她同时出现的还有可口可乐,这个时候,可口可乐成了母亲爱的物化,成了亲情的最直接的体现。

③可口可乐把自己的主要沟通对象定位在年轻人
由于年轻,消费者很容易对所喜好的事物留有深刻的美好印象,好比人对初恋通常怀有特殊感情。

所以,可口可乐要做年轻人的“初恋”,只有在一个人很年轻时就“抓住”他,他才会把你的饮料一直喝下去,形成习惯。

以前广告表现“欢乐”、“生命力”这种各个年龄层次都能接受的概念居多,但近来在中国越来越多地启用
“新人类”做广告模特。

2、“好公民”形象的塑造
要渗透中国这个大市场,跨国公司必须取得中国政府的信任和肯定。

因此,它们除对中国政府的外资政策和国内投资政策加以研究外,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不惜重金支持中国的公益事业,从而赢得“好公民”的形象。

3、为中国而改变
原叶茶是今年年初,可口可乐和其全球饮料合作伙伴——雀巢一起推出一款茶饮料。

该饮料的宣传中表示,原叶茶是100℅用茶叶泡成的。

这无疑成了可口可乐这一款茶饮料在营销上的一个新概念。

这个新概念追随的无疑还是现在饮料市场强调保健的新趋势。

定位为“草本养生”概念的茶饮料“茶研工坊”是可口可乐花费3年心血打造的一个中国本土化的品牌。

除了茶饮料,可口可乐在华的本土化战略还盯上了同样推崇自然保健、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

“中可中医药研究中心”是去年10月挂牌成立的。

它是可口可乐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个合作项目。

可口可乐方面曾表示,这个斥资6亿元的项目,主要用于中草药饮料的开发。

4、招聘本土化人才
①管理人员本土化。

:(1)在中国,99%以上的可口可乐系统员工是中国籍员工;在可口可乐北京区,除总经理和财务总监来自台湾和澳大利亚,其他清一色是大陆本土人。

(2)所有管理人员的交流语言,不但有流利的英语,还有流利的汉语,甚至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外籍总裁均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进行对话和开玩笑;有许多外籍同事还能用上粤语和其他方言。

(3)所有文件来往均用中英文两种文本。

②一般员工的本土化。

可口可乐产品的销售网络延伸到哪里,就在哪里选人用人。

可口可乐公司管理层认为当地具体操作人员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熟悉商情,包括街区、商家情况、购买习惯等,能使可口可乐饮料的销售工作尽快融人当地环境;二是影响范围大,当地具体操作员工的亲朋戚友都会受其工作影响,对其工作拓展提供帮助;三是队伍稳定,当地员工在本地安家,无后顾之忧,工作心态稳定,可集中精力投入工作。

这些先天优势是外来人员无法比拟的。

在这里,本土化不仅仅包含招聘本地员工的意思,还会针对本地情况作更深一步的开发。

如在北京区域招聘下岗大嫂作理货员,在上海招聘社区街道人员进行信息搜集等等,均是本土化策略最杰出最深人的延伸。

“本土化经营”一石击三鸟
通过对可口可乐本土化经营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

第一,本土化经营使跨
国公司取得“群众基础”。

跨国公司刚到一国,一般先是带来其母公司的形象,包括品牌、营销方式等。

初来中国时,它们往往只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少量办事人员,目的在于探索中国市场信息。

但是,这种“老外”形象是无法和中国大多数消费群体接近的。

要深入到中国内地广大市场,它们必须本土化,运用中国消费者习惯的营销方式来沟通,运用当地人管理市场,实质性融人当地,从而慢慢淡化自己的洋人形象,使本土消费者觉察不出它们是“老外”。

第二,本土化经营使跨国公司得到东道国政府“良好公民”的赞赏。

要渗透中国这个大市场,跨国公司必须取得中国政府的信任和肯定。

第三,本土化经营有利于与本土企业竞争。

作为跨国公司来说,希望通过本土化实现深入渗透和扩大规模,这是内在驱动力,更有当地政府、消费者需求方面的外在驱动力。

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本土的企业不断成长,竞争力增强,他们土生土长,与本土消费者有天然的亲和力,其营销手法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跨国公司也希望借助于本土化策略与本土企业开展竞争,更能很快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取得一石三鸟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