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论文
探讨岩溶区域环境的若干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探讨岩溶区域环境的若干水文工程地质问题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岩溶地质环境,然后从水库诱发地震、边坡失稳、岩溶水库坝址的渗漏、地面塌陷、地表失水和水源枯竭、水质污染六个方面来分析岩溶地区的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关键词:岩溶;水文工程地质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为适应人类的需要,在岩溶区域不断地进行着自然地质环境的改造,由于人们工程活动而引起的水文工程地质环境的改变,只注意到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忽视那些以后才显出来、或逐渐重复或积累才发生作用的地质环境,纵然达到预期目的,也会给该地区带来或多或少的环境问题,重则会使环境恶化,生态不平衡,危害人身健康,危害工农业生产,导致自然环境水文工程地质灾害的加剧。
1岩溶地质环境概述大陆壳约有75%的地区是沉积岩,沉积岩中有15%是由碳酸盐岩组成。
据统计,全世界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约4000万平方公里。
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广、发育好、类型最多的一个国家,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遍及二十一个省(区),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
地表出露的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复盖和埋藏的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黔、桂、滇东、湘西、川东、鄂西等地区是世界三大岩溶集中分布区之一。
岩溶发育或形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具有可溶性的岩石和侵蚀性的水,其影响和控制岩溶发育的因素则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
岩溶地区环境的改变,主要是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
诸如大型水库的修建引起的诱发性地震;边坡失稳;水库坝址的渗漏;铁路隧道和地下工程开挖造成地表地下水源的枯竭;矿井突水和疏干使地面产生塌陷;城市和工矿区大量开采岩溶地下水造成地面开裂、塌陷以及水质污染等等无不与水文工程地质因素有关。
岩溶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总的来说,受气候、水文、可溶岩石的性质和结构、地质构造、植被、地形地貌以及地壳运动等诸因素控制,其中主要受气候、岩性和结构所决定。
2若干水文工程地质问题2.1水库诱发地震(水库地震)岩溶地区的水库地震,主要是因水库蓄水,使库区及附近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恶化而产生。
水库水文地质勘查问题的分析

创新管理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801 某水库工程的基本状况介绍某水库地处浙江某市河流的上游地区,坝址以上的集雨面积达到8.8 k m,水库的主河道长度为9.2 k m,河床的平均比为9.3%,水流的平均流量达到0.16 m 3/s。
该水库的坝高为12 m,坝顶高程为1 257 m,水库的总容量达到380万m 3,这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2 水库工程中的地质地貌以及水文气象分析2.1 水库工程中的地质地貌分析水库所在地的河流流域内高程为125~136 m,地势比较平坦,地貌主要以岩溶地貌为主,并且广泛的分布着碳酸盐以及裸露岩石,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该河流的河床平均侵蚀模数达到350 t/k m 2,河床的平均含沙量达到0.6 k m /m 3,水库所在地的森林覆盖率为12%。
该工程区域的构造比较简单,并且环境的稳定性相对较好,断裂活动以及地震等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对工程的影响也比较小。
2.2 水库工程中的水文气象分析该水库所在区域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温和,据气象统计数据分析,该地多年平均气温为20.4 ℃,平均风速为2.5 m /s,最大风速达到20 m /s,平均日照时间为2 240 h,平均降水量可达到1 297 m m,年最大降水量可达到1 651 m m,年最小降水量为920 m m,集中降水的时间为每年的3~9月份,集中降水时间内的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62%。
3 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分析3.1 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分析3.1.1 工期延误问题在工程施工中,部分施工位置遇到溶洞,相关人员通过设计对工程中出现的溶洞进行勘察,实施现场物探,从而进一步设计溶洞处理,这一举措导致工程停工时间长达5个月。
在工程设计受到批准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溶洞进行灌浆处理,组织相关队伍对溶洞灌浆,同时加大施工质量检查工作。
刘家河水库河间地块岩溶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探析论文

刘家河水库河间地块岩溶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探析论文•相关推荐刘家河水库河间地块岩溶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探析论文摘要:库区岩溶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库区渗漏问题论证是水库建设成败的关键。
本文结合重市万盛经开区刘家河水库工程,对水库河间地块岩溶发育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与分析,论证水库的邻谷渗漏问题,为刘家河水库成立与否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库;邻谷渗漏;水文地质;成库条件;1、工程概况刘家河水库是拟建的一座旅游景区、乡镇供水和农业灌溉的小(一)型水库,工程行政隶属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石林镇两河村,推荐坝址正常蓄水位406.0m, 坝轴线全长154.0m, 坝顶高程为410.50m, 最大坝高53.5m.拟建水库河流龙洞溪左岸存在低岭谷锣黄溪,库首河间地块宽度约1.05km, 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下统湄潭组(O1m)灰色页岩夹灰岩,顺走向发育的可溶岩地层成为水库的可疑渗漏带,因此,对水库河间地块岩溶发育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与分析,论证水库的邻谷渗漏问题,成为了刘家河水库成立与否的关键问题。
2、水库区地质概况库区属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两岸山体雄厚、地势不对称,阶地不发育。
水库地表分水岭高程左岸约560~1200m、右岸约900~1230m, 一般相对高差200~800m.工程所在河流龙洞溪总体流向以近东西向流经坝址,河谷多为横向谷,河流蜿蜒曲折,水库河流两岸阶地不发育,河床高程366.0~400.0m, 坡顶标高600.0~700.0m, 河道宽5.0~40.0m, 河谷多呈宽缓的“U”型。
河谷两岸冲沟较发育,呈不对称树枝状分布。
水库区范围内河床比降79.44‰。
河间地块主要地层为奥陶系下统湄潭组第二段(O21m), 可分为三层:O1m2-3为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厚度为45.0~63.5m;O1m2-2为四层页岩夹三层灰岩,页岩厚度分别为1.5m、1.9m、3.1m、8.9m, 灰岩厚度分别为7.5m、3.1m、1.2m, 总厚度27.2m;O1m2-1为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薄层页岩,厚度大于25.0m (场地内未揭穿) .工程库区构造部位属于莲花石向斜东翼末端,库内未发现断裂构造发育。
水库运行引进的地质环境变化对库岸再造的影响

2021年3月第41卷第1期四川地质学报Vol.41No.1Mar.,202190水库运行引进的地质环境变化对库岸再造的影响聂衍钊1,刘子杰2(1.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72;2.吉林省地矿勘察设计研究院,长春130021)摘要:分析溪洛渡水库蓄水后,岸坡岩土体遇水饱和,物理力学强度降低。
水位下降过程中,在渗透压力及库岸涌浪的冲刷淘蚀作用下,容易引起库岸再造。
水位的升降引起库岸坡稳定性的变化、浸没及泥石流对库岸再造有直接的影响。
文中分析了岸坡岩土体水库蓄水后水岩作用下的变化及破坏机理,通过对重点影响区内的地灾点进行详细勘察,计算分析其变化发展趋势,为下一步的防治做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水库蓄水;库岸再造;水岩作用;库岸稳定中图分类号:P64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21)01-0090-03DOI:10.3969/j.issn.1006-0995.2021.01.018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干流下游攀枝花市至宜宾市河段水电梯级开发中的第三个梯级水电站。
电站坝址位于四川岸(左岸)雷波县和云南岸(右岸)永善县接壤的溪洛渡峡谷段。
2013年5月4日大坝导流底孔下闸、大坝挡水,到水库正常蓄水运行后,每年在死水位540m 和600m 高程正常蓄水位间循环变化。
库水位变化引起水库区地质环境变化。
本文研讨溪洛渡蓄水后引起地质条件变化对库岸再造的影响。
1水库工程地质环境溪洛渡水电站水库工程地质勘察研究中,属于库岸再造影响的工程地质内容:①库岸稳定;②泥石流;③水库渗漏和库岸浸没;④水库淤积和下游河道冲涮。
库岸再造是指在水库形成和运行阶段维持稳定状态的性能。
由于水库库水作用所造成的库岸变形和破坏现象。
水库周边岸坡在水库初次蓄水时,其自然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将发生强烈的改变,如岸坡岩(土)体浸水饱和,地下水压高,运行水位的升降导致岸坡内动、静水压力的变化,以及激浪的作用等,都将打破原有岸坡的稳定状态,引起的变形和破坏,即库岸再造过程。
浅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对岩溶及岩溶水处理措施的论文

浅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对岩溶及岩溶水处理措施的论文浅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对岩溶及岩溶水处理措施的论文摘要:文章根据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总干干渠上古岭隧洞出口~加旦良马隧洞进口段(桩号Z1+662~Z7+432)工程的实际情况,详细的分析了隧洞产生岩溶及岩溶水的原因,针对隧洞地质缺陷采用了有效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隧洞施工;岩溶;岩溶水;措施1 工程概况情况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位于红水河中下游两岸。
灌区设计灌溉总面积128.79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55.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07万亩,恢复灌溉面积40.11万亩,保障当地蓄、引水源所灌溉面积10.45万亩。
灌区分南、北干渠两个灌片,取水口位于乐滩水库坝址上游左岸约1.2公里处,通过总干渠由乐滩水库引水灌溉。
2 岩溶及岩溶水对隧洞的危害主要分为4种类型:①洞穴的存在使建(构)筑物全部或部分悬空,极大地降低了隧洞的使用可靠度;②岩溶水,特别是当CO2等可溶性物质含量增高时,水的流通将给隧洞结构带来极大的侵蚀作用,影响隧洞的使用寿命;③洞穴堆积物因松软易坍塌下沉,改变洞穴周边的应力分布形态,影响隧洞的稳定;④隧洞中地下水流失,使隧洞顶部地面岩溶塌陷,导致环境地质被破坏,也是造成隧洞结构不稳定的原因。
正确处理溶洞对隧洞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3 处理措施岩溶问题对隧洞施工而言,归纳起来是水、溶洞洞穴及其充填物的危害,应按其性质及其与隧洞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3.1 地下水的处理在隧洞施工中,以往对地下水的处理方式会造成大量地下水的`流失。
隧洞中地下水的流失,使隧洞顶部地面塌陷,造成隧洞结构的不稳定。
因此,必须对这种大涌水量的岩溶水进行防治。
采用以堵为主的防水原则,防止地下水在隧洞中渗漏和漏失。
主要技术措施是在隧洞防水地段因地制宜地采用全断面预注浆、裂隙注浆、喷射混凝土等,尽快将渗水通道堵住。
如地质预探含水量较大,可能有涌水出现时,宜采用全断面预注浆的方法,将水流封堵在开挖面之外,即在隧洞周边打孔,以高压的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注入岩石裂隙,使隧洞沿周边形成一个密封环;若含水量不大,开挖后在出水点进行局部裂隙注浆予以封闭;渗漏水不多时,初期支护的喷射混凝土即可防止残余水浸湿。
万家寨水库蓄水后对准格尔矿区岩溶地下水的影响

岩 溶地 下 水 总体 向西运 移 , 溶 水 自东 向西 透 过 泥 岩 沙 冲 填带 进入 矿 区后 , 由于 黄河 在 榆 树 湾一 龙 口一 带 以下形 成 低 的排 泄 区 , 之西 部 有 砂 页 岩 隔水 层 加
地煤 电发展 的主要制 约 因素之 一 。
黄 河 万 家 寨 水 库 位 于 矿 区东 缘 黄 河 北 干 流 上
准 格 尔 矿 区 岩溶 地 下 水 主 要 接 受 黄 河 以 东 岩
溶 地下水 侧 向径 流 以及黄 河 的侧 向渗漏 补给 。黄 河 流经矿 区的东缘 , 多年 平均 流量 7 0 3 ,9 8年 1 9 m / 19 s 0 月建 有 万家 寨水 库 。黄 河 以东 为广 泛 出露寒 武 系 、 奥 陶系碳 酸 盐 岩 的 吕梁 山 区 , 为碳 酸 盐 岩含 水 层 的 补 给 区 , 黄河 岸 边 地 下 水 位 仍 高 于河 水 , 下 水 至 地
关 键 词 : 文 地 质 条件 ; 溶 地 下 水 ; 漏 补 给 ; 格 尔 矿 区 ; 家寨 水 库 水 岩 渗 准 万 中 图 分 类号 :P 4 .3 61 4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概 况
准格 尔 矿 区位 于 内蒙 古 鄂 尔 多斯 市 准格 尔旗 , 蒙 、 、 交界处 , 晋 陕 天桥 岩溶 水 系统 的西 北 部 , 严 为 重 缺水 区 。黄 河流 经矿 区 的东缘 , 建有 万家 寨水 库 。 区 内 蕴 藏 着 丰 富 的 煤 炭 资 源 ,煤 层 厚 度 平 均 为 3 . m, 明 地质 储 量 2 76亿 t为 “ 五 ” 间 国 20 8 探 6. , 八 期 家 重 点 建 设 项 目之 一 。 为 解 决 矿 区供 水 问 题 , 自 18 9 8年 以来 , 后建 成 了陈 家沟 门和 唐公 塔 两个 岩 先
重庆市开县关面水库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及分析

第2 4卷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资 源 环境 与 工程
Re o re s u c s Envrnme t& Engne rn io n i eig
Vo. 4, . 12 No 2
A r 2 1 p ., 0 0
重 庆 市 开 县 关 面 水 库 岩 溶 水 文 地 质 调 查 及 分 析
张正 清 ,郭 贵 ,谭 书全
( 江岩 土 工 程 总 公 司 , 长 湖北 武 汉 40 1 ) 30 0
摘
要 :重 庆 开 县 关 面 水 库是 南水 北调 引江 济 渭 入 黄 工 程 供 水 水 库 之 一 ,位 于 开 县 东 河 上 ,地 貌 形 态 大 巴
山中部 中低山 ,库坝区大范围出露碳酸盐岩。从 岩石 化学成分 、各 岩层的组合 关 系、地表岩 溶形 态等 方面
对完 整 。发 育有满 月 冲断层 ( . , F ) 南一 系列 的 分 支断
层 ( 。 、 。 、 , 组 成 , 图 1 F ~ F 一 F 一) 见 。
酸 不溶 物 含量 的差 异 , 它们 含 量 的多 少 直接 影 响 岩溶 的发育 程 度 , 对 而 言 岩石 C O含 量 高 , 石 的 可溶 相 a 岩
2 I 岩 石化 学成分 .
(l。 等 , 、 1 ) 背 向斜 的 轴 向均 在 2 0 ~30 左 _ , 斜 I 9 。 l。 彳 背 核 部多 由寒武 系(G) 层 组成 , 往 伴随 有 密集 r 大 地 往 冲断层 , 向斜核 部 多 由嘉 陵江 ( , 地 层组 成 , TJ . ) 保存 相
水库放水补充百泉岩溶水效果分析

百 泉 泉 域 的 岩 溶 地 下 水 是 邢 台 市 的 主 要 供 水水 源 . 市 内 的 几 个重 点水 源 地 都 位 于 百 泉 泉 域 的 径 流 区 下 游 地 段 及 排 泄 区 内 水 源 地 的 开 采 直 接 影 响 泉 域 排 泄 区 和 径 流 区 的水 位 动 态 . 随 着 开 采 量 的 不 断 增 加 .以 致 影 响 到 整 个 泉 域 通 过 对 用 水量 调查 计 算 . 多 年平 均 开采量1 . 9 0  ̄ 1 0 8 m3 .岩 溶 水 水 位 年 平 均 降 幅4 . 3 0 m / a .相 当于 每 年 超采 0 . 3 0  ̄ l 0 B m . 累计 超 采 3 . 3 0  ̄ 1 0 8 n ?
从 历 史 上来 看 . 1 9 8 0 年 前 泉 水平 均 流 量
6 . 8 7 m3 / s . 丰水年达9 . 8 0 m3 / s 1 9 8 0 年 以 后. 随 着 区 域 内矿 产 开 挖 的 加剧 和一 批
溉 困难 。据 观 测 资 料 显 示 . 2 0 0 8 年 邢 台 百泉岩溶水 系统 中大沙河一线 开始 出 现分 水 岭 .在 朱 庄 一 白塔 一 线 . 2 0 1 0 年 出 现 在 东 坚 固 ~ 葛 泉 煤 矿 一 旧沙 河 一
按 照 邢 台市 水 生 态 保 护 与修 复 指 挥部 的安排 . 2 0 1 3 年、 2 0 1 4 年 分 别 进 行 了水 库 调水 补充 岩 溶 水 工 作
3 . 1 2 0 1 3 年 补 水 情 况
一
3 5 . 1 5 m. 尤其是在2 0 1 4 年汛 期 降 水量 水
比常 年 偏 少 近4 成 的干 旱 状 况 下 .泉 域 内 岩 溶 水 地 下 水 位 总 体 回 升 的效 果 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摘要] 水库的建设,对于岩溶水文地质的环境有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因地下水系、地下水的污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岩溶结构的破坏,进而加剧了岩溶结构的不稳定性。
而且,基于岩溶结构的不稳定性,容易诱发诸多的“次生灾害”。
本文主要从水库的物理、化学角度,阐述其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水库岩溶水文地质环境渗漏影响
一、前言
基于水库的特殊性,其在建设和蓄水的过程中,对于库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岩溶结构都会造成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地下水系、地下水质的污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因而,在水库的蓄水运行中,往往面临岩溶渗水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水库运行中最为突出最为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水文地质环境条件不仅影响着水库正常运行,还会对库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了严重的影响。
最为常见的是由于水库蓄水,抬高了地下水位,使库区耕地无法耕作,村里房屋地基软化,房屋开裂,水井水质变差等等。
二、水库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水库的建设,对于岩溶水文地质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基于物理和化学角度的影响,对岩溶体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
同时,水库蓄水的过程中,还“活跃”了地下水系,加剧了岩溶结构的不
稳定性。
因此,以下就从物理和化学角度,阐述水库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一)基于物理角度,造成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水库在蓄水的过程中,对于局域性的气候影响较大,尤其是季节性的气候遭到一定的破坏。
同时,库区周边的生态结构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这些基于物理角度的变化,对于岩溶水文地质环境造成本质性的影响。
1.降水量。
水库在蓄水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体”。
在阳光的照射之下,伴随有大量的水汽蒸发。
蒸发的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增加了局域空气的湿度,进而库区的降水量也随之增加。
基于水库的长时间蓄水,容易造成局部性的恶劣气候的产生,诸多频发的大雨天气,对岩溶的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岩溶结构比较不稳定,在恶劣的气候变化下,加剧了其不稳定性。
2.不稳定的温度变化。
水库在蓄水的过程中,其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能量体”,基于水分的蒸发多个物理现象,造成了局部气温的不稳定性。
也就是说,水库的蓄水过程中,造成了极端气温的产生。
尤其是库水温度的升高,对于岩溶结构带来严重的影响。
岩溶主要由石灰岩、石膏等成分构成,在较高水温之下,会造成岩溶结构的溶解问题。
因此,基于极端气温的产生,库区水温升高,进而造成容易结构中的石灰岩溶解问题的产生。
便随岩溶结构的溶解,加剧了岩溶结构的渗漏问题,这对于库区的蓄水能力,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库区蓄水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3.地下水位的变化。
水库在蓄水的过程中,丰富了地下水系。
因而,库区的地下水系比较“活跃”,对于岩溶地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于水库的长时间蓄水,使得地下水系极为的“活跃”,进而岩溶结构中的空隙遭到一定程度的侵蚀。
岩溶的地质结构比较脆弱,因而在活跃的地下水系的影响下,其结构的空隙增多,而且空隙的间距增大,进而造成库区严重的渗漏问题。
同时,基于结构空隙的增加,岩溶结构更加地脆弱,进而容易引发诸多的次生灾害。
诸如,在水库的建设后,库区的岩溶地质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出现了局域性的地震灾害或坝体垮塌的问题。
4.地下水压增大。
由于水库蓄水的缘故,水库的地下水压会逐渐增大。
地下水压增大,对于岩溶空隙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基于外界的水压,岩溶空隙中的填充物被冲刷或软化。
进而加剧了岩溶结构的不稳定性。
同时,当水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库区底部的细小岩溶,会被冲刷增大,进而更加丰富了地下水系,这对于整个库区底部的结构,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基于化学角度,造成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在水库的蓄水过程中,伴随有水质的变化,尤其是水质中的化合物质沉淀,造成库区的河床抬升,这些都会对岩溶水文地质造成巨大的影响。
同时,水质中的碱性化合成分的增加,加剧了岩溶组成成分的腐蚀。
1.库区河床抬升。
库区在长时间的季节性蓄水中,便随有大量的泥沙等物质的沉淀,进而造成了库区河床的抬升。
库区的河床被抬升,其水溶面增大、水速减缓,这对于库区堤岸的岩溶造成很大
的影响。
库区的水溶面增加,增加了库区岩溶结构的浸泡量。
也就是说,随着水溶面的增加,部分堤岸的岩溶受到水分的侵蚀,进而加剧了堤岸的不稳定性。
因此,在实际的水库堤岸上,往往出现诸多的岩溶空洞。
这些空洞的出现,使得库区的渗漏情况加剧,而且对库区周边的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
2.库区化合沉淀物增加。
在蓄水的过程中,水质中的诸多化合物被沉淀于库底。
也就是说,在蓄水的过程中,库底的水污染较为严重。
尤其是碱性沉淀化合物的产生,对岩溶地质结构造成重要的影响。
随着水库的长时间蓄水,造成了库区水污染成分增加,尤其是氯离子含量的增加,对于库区岩溶的水文地质造成严重的侵蚀。
同时,由于库区蓄水的含氧量增加,进而加速了诸多的腐蚀反应。
因此,在库区化合沉淀物的影响下,库底水质出现一定的污染,库区底部的岩溶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进而增加了水库的渗漏问题。
3.库区边坡结构不稳定。
由于水库的长时间蓄水,增加了地下水的渗透量,这造成了库区边坡岩溶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基于边坡结构的不稳定,造成了堤岸的抗剪性能降低,进而使得堤岸出现下沉或垮塌的问题。
而且,堤岸的岩溶发育最为明显,是水库蓄水进行中,对于岩溶造成的最大损害之一。
4.岩溶化合成分的影响。
岩溶主要由石灰石、石膏等成分组成,因而其成分主要碳酸盐为主。
而且石灰岩和石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脆性,在活跃的地下水系的影响下,其结构极易发生变化。
随着化合成分的堆积,尤其是碱性物质的积累,对岩溶地质造成了腐蚀性破坏。
在水质的污染下,岩溶结构中的空隙增多,而且随着蓄水时间的增加,其岩溶发育程度越明显。
这就是水库蓄水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库区维护的主要原因。
(三)岩溶渗漏问题。
水库在蓄水运行中,岩溶的渗漏问题最为突出。
在岩溶渗漏的问题上,其主要有空隙型渗漏和管道型渗漏两种。
在水库蓄水的初期,其主要以空隙型渗漏为主。
随着蓄水时间的增加,空隙型的渗漏模式转变为管道型渗漏,尤其是堤岸的管道型渗漏最为明显。
在水库的蓄水过程中,库床的岩溶变化较为明显,尤其是因地下水系的冲刷,以及腐蚀性化合物质的堆积,造成了库底严重的岩溶问题。
在渗漏的问题上,甚至有些水库出现泉涌式的渗漏模式,进而对库区的蓄水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水库的正常蓄水运行中,水库渗漏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水库的蓄水能力。
同时,也是水库维护中,重要的维护工程。
对于严重的水库岩溶渗漏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渗漏进行合理的堵塞。
在岩溶渗漏的堵塞工程中,对于大型的管道型渗道,要进行有效的物质填充,进而对渗漏进行堵塞。
同时,增加对库区底部的堆积物的清理,减少地下水系的压力,以及化合物的腐蚀。
三、结语
综合上面所述,我们知道:水库的蓄水过程,对岩溶的水文地
质环境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其结构的腐蚀性破坏,加剧了其不稳定性,也是诸多次生灾害诱发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水库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放空水库,进行冲淤,不仅保持水库原有的库容能力,减少淤积量,保持库水质量,减缓对其结构的腐蚀性破坏。
在水库放水及蓄水过程中,应使上游水位缓慢升降,以免使上下游两岸堤坝坍塌,以及因水压骤变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士安.卧虎山水库对于济南水影响的定量分析[j].广西水利水电;2012(20).
[2] 刘庆军.河口村水库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述及评价[j].人民黄河;2011(11).
[3] 黎志键.水库岩溶防渗堵漏记数研究与实践[j].中国水利;2011(12).
[4] 米健.某岩溶地区水库渗漏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05).
[5]周瑞瑶.小鹤立河水库扩建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06).
[6]范海涛.浅谈东庄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陕西水利;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