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专题(一)期末复习题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学体系。

下面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试题及相应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试题一: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出与唐代杜牧相关的作品。

A.《木兰诗》B.《将进酒》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D.《兰亭集序》答案: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解析: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咏史、田园、婉约等题材为主。

选项A《木兰诗》是唐代刘禹锡的作品;选项B《将进酒》是唐代李白的作品;选项D《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作品。

只有选项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是杜牧的作品。

试题二:请将以下作品按创作年代进行排序。

A.《红楼梦》B.《诗经》C.《西游记》D.《水浒传》答案:B.《诗经》→D.《水浒传》→C.《西游记》→A.《红楼梦》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创作年代推测约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创作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创作于16世纪中叶;《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创作于18世纪中叶。

试题三:请将以下文学流派与其代表作家进行匹配。

A.唐宋词B.元曲C.明清小说D.古文运动1.苏轼2.施耐庵3.白居易4.欧阳修答案:A-3,B-4,C-2,D-1解析:唐宋词是唐代、宋代兴起并繁荣发展的一种诗歌形式,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要特点,代表作家之一是白居易;元曲是元代的戏曲形式,以歌词和快板为主要表现方式,代表作家是施耐庵;明清小说是明代、清代兴起的长篇小说,以描写社会生活为特色,代表作家之一是施耐庵;古文运动是唐代末期到宋代兴起的倡导文言文写作的运动,代表作家之一是苏轼。

试题四: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A.《水浒传》B.《红楼梦》C.《三国演义》D.《西游记》答案:A.《水浒传》、B.《红楼梦》、C.《三国演义》、D.《西游记》解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4.结合作品分析词的语言特色。
诗,无疑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诗中所常用的铁马秋风、大漠风尘、长河落日、急湍飞瀑这类词语,在后起的豪放词中或可见到;但被视为词坛正宗的婉约词,为表达委婉细腻的情思,在铸辞炼句时却特别偏爱取资微物。词的语言还追求色彩鲜美。色彩与线条是构成绘画的两大要素;色彩给人的美感,既是最直接、最大众化的,又是最强烈、最独特的。词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化的,色彩鲜艳是一种美,本色自然也是一种朴素的美;如果能把握其度,浓淡适中,则又是一种美。
1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诃中的“杨柳”这一意象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追溯一下最早在诗中写到杨柳、并且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先秦第一部诗歌总结——《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小雅。采薇》篇描写的是战后幸存的征人,于归家途中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诗共六章,最后一章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四句,最为后人所称道。杨柳的依依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杨柳”这个意象开始注入了惜别之情的意蕴。汉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因为杨柳和离别的关系密切,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绪。其次,杨柳的意象跟离别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汉字中“柳”与“留”谐音相近,折柳送别,暗中寄寓殷勤挽留的意愿。宋词中的“杨柳”意象也十分丰富。淇中有的是作为实物来歌咏春天风景或伤春惜春之情的。如晏殊《诉衷情》词中有旬日:“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但是,宋词中写到杨柳的,更多的还是承袭了唐诗和前人诗中“杨柳”意象的本意,即跟离情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例子很多,柳永惜别名篇《雨霖铃》中有名旬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关于送别诗中为什么多写杨柳,归结为两点:一是表示依依惜别之情,二是表示殷勤挽留之意。杨柳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意象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各章节考点、重点总结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各章节考点、重点总结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考点一:神话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出于想象和幻想,反映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的愿望,是时代的产物。

我国神话主要散见于《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

考点二:神话的主要类型及代表作创世神话(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盘古开天辟地、女婿造人。

自然灾害神话(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女婿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战争神话(远古战争神话中,最精彩的就是有关黄帝的故事):黄帝战蚩尤。

第二章《诗经》考点一:《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

运用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考点二:《诗经》的主要内容政治讽喻诗一一《小雅•十月之交》、《君子于役》、《邺风•击鼓》、《郦风•相鼠》婚恋诗——[基本内容: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3.写夫妇间深挚的情爱。

4.表现弃妇的悲凄境遇。

]如《北B风・静女》、《国风・周南・关雎》、《周礼•媒氏》、《陈风•月出》、《郑风•将仲子》、《那风・柏舟》、《齐风・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弃妇诗:《郎风•谷风》、《卫风•氓》(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

)史诗一一《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考点三:《诗经》的文学成就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朱熹)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道师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他们的创作具有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是宋代最有影响力的诗派。

2.辛派诗人:南宋时期,受辛弃疾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

其主要成员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继承了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想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3.南戏:也称“戏文”。

宋元时流行在中国南方的戏曲艺术。

因最初形成于温州,又称“温州杂剧”。

萌芽于民间歌谣、小曲,曾受诸宫调和宋元杂剧等影响。

北宋末、南宋初已形成,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

4.三言二拍:是明代小说集。

三言则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作者是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作者是凌蒙初。

5.桐城派:指的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等人是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

桐城派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

人物1.柳永的贡献:(1)大量创制了慢词(2)丰富了词的题材内容(3)表现手法大多用白描(4)语言层次分明,语意刻露,绝少掩饰假借之处(5)使词进入市民与世俗2.苏轼从根本上改造了词的体制,提高了词的地位,开拓了词的思想内容,给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苏轼对词的最大创造是以诗为词。

其表现为:(1)内容上引入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雄心报国等新内容。

(2)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旷达,幽美等。

(3)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真正做到了集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于一体。

(4)语言上高度诗化大量使用典故,抽象词汇,数量词等。

3.李清照的易安体特征(1)情感真切动人(2)语言浅显自然,又富有韵味(3)情感表现具体而富有美感。

4.辛弃疾辛弃疾是真正具有军事政治才能的文人,所以他写的诗是英雄之诗。

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新复习资料

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新复习资料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元白诗派
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长吉体
1510期
孟郊诗歌的创作特点
俗讲
1504期
《左传》的辞令艺术 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
《长门赋》的艺术特点 《九章》 《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玄言诗
《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吴中四士 岑参边塞诗好奇的特点 元合体
考试分析
考试题型举例-单项选择题
1.《左传》的叙事特点是(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考试分析
考试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 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 北朝文学和隋唐五代文学四编。
考试分析
二、课程目标
1.系统了解中国文学自先秦至五代的发生发展历史; 2.切实把握其间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3.准确掌握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创作风格及其创作主张; 4.深度理解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 5.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战国策》铺排纵恣的文学特色 ☆☆☆☆☆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第一编 先秦文学
考点4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一、《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以记言为主,书内所记
2.《左传》叙事艺术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学性的剪裁;采用全知叙事 视角。
第一编 先秦文学
考点4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 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 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中国文学史期末复习

中国文学史期末复习

1.上官体(名)○1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出现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

○2上官体的“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3上官体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形式,在唐诗发展史上,它上承杨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下开“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

2.初唐四杰○1在唐贞观年间,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位诗人,被称为“初唐四杰”。

○2他们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中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3.山水田园诗派○1以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为代表,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的唐代诗歌流派。

○1○2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闲适恬淡的思想情绪,色彩淡雅,意境幽深,感情丰富,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3其中以王维的成就最高,王国维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边塞诗派○1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的唐代诗歌流派。

其中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2其诗歌主要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厚。

5.新乐府运动○1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由白居易、元傎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乐府题目咏写实事、故名。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2这类诗的特点使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6.花间派(花间派)○1晚唐五代词派。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此而称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为其代表作家。

○2花间派词人的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影响较大。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解析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解析

中国文学史一、选择题1、《在狱咏蝉》的作者是骆宾王。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评价。

、提出“以适用为本”文学主张的古代文学家是王安石。

、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有岑参、高适。

5、南宋诗人代表人物有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1、易安体:指李清照词作风格,她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她的词于宋词各大家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号为“易安体”。

被誉为”“婉约正宗”。

其特点有:一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是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是倜傥有丈夫气。

2、上官体:唐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其特色为“绮错婉媚”。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时人纷纷仿效,形成了着力刻画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整丽,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他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

上官体在唐诗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

“稼轩体”是辛弃疾词的称谓。

稼轩词具有形式解放、内容广泛、品格多样化的特点,所写题材和艺术风格丰富多彩,为两宋词人所无法比拟。

辛词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相成的现象,是其最值得注意的特色。

4、初唐体: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

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

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5、新乐府运动:中唐以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以白居易、元稹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有感于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要求改革政治,用诗歌宣传自己的主张。

大量创作“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以反映民生疾苦,讽谕时事,于是新乐府运动应运而生。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中国文学的源头一、1史前传说时期的文学的最初样式主要为两类:(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2 上古神话散见于古代各种典籍的偶然记载中,其中在( 《山海经》)( 《楚辞》)( 《淮南子》)中相对较多3 《周易》本是一本古老的筮书,成书于殷末周初,大多是先周人卜筮活动中(占断贞卜指示休咎)所使用或创制的文字在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治水英雄当属( 鲧禹)父子。

(甲骨文)已初具记事散文的雏形。

二、神话=上古神话神话是通过用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甲骨文甲骨文即殷商人占卜活动中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因其中保存完好的甲骨文片已可见贞卜断验过程较完整的记述,而成为迄今所见书写形式中最早的记述散文。

《周易》《周易》本是一本古老的筮书,成书于殷末周初,大多是先周人卜筮活动中(占断贞卜指示休咎)所使用或创制的文字,是巫卜文化的产物。

三、1、中国最古老的神话有哪些?= 我国神话大致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代表作品?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古老的大神当推女娲,在关于女娲的传说中,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是最惊天动地也最具体的神话事迹;“夸父逐日”则显示了父系氏族时期对于大力的崇拜,讲的是一则巨人追赶太阳的神奇故事;值得一提的还有“神羿射日”,手持弓箭的羿作为人间力量化身的特点并不会改变,羿是人间力量的化身、自然化和超人格化,同样表现着举步维艰的原始人类对大力的崇拜与渴望;“鲧禹治水”讲述终有大禹治水成功的细节,是原始人类前仆后继与自然斗争的一个象征;“皇帝擒蚩尤”这则神话让人们感受到了当年部族间战争的激烈程度,看到了原始先民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2、简述上古神话精神特质和思维特征。

精神特征:从女娲补天开始,在人与自然这一最根本的神话主题中,每则神话几乎无一不在凸显人的作为、主观力量和主动精神。

就神话人物而言,无论是神性十足的自然神、天神还是被神化的人间英雄,都被赋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专题(一)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先秦历史散文除《尚书》外,重要的还有《左传》,《国语》,《战国策》。

2、《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汇集在《内外储说》,《说林上下》等篇中。

3、荀子是__儒家学派的学者,庄子是___道家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4、《史记·屈原列传》认为:“《离骚》者,犹__离忧____也。

”5、汉代骚体赋的代表作有《_吊屈原赋__》和《___服鸟赋___》等。

6、《诗经•小雅•采薇》第六章中情景交融的诗句是:“__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雨雪霏霏“。

7、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集是宋代__郭茂倩____编的《__乐府诗集__》。

8、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以晋干宝的《__搜神记__》为代表;志人小说以南朝宋___刘义庆__的《__世说新语__》为代表。

9、赋、比、兴与风、雅、颂旧时合称“六诗”或“六义”。

10、《诗经》中的“二雅”指大雅、小雅。

11、庄子思想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有所变异,但在核心学说“道”的认识上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12、庄子名周,生卒年不详,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曾为蒙地漆园吏。

13、《逍遥游》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1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出自《论语》。

15、《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7、《有所思》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铙歌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内容庞杂,叙战阵、纪祥瑞、表武功、写爱情者皆有。

18、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鲁、齐、韩、毛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鲁、齐、韩三家诗都先后失传,我们今天读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所以后人又称《诗经》为《毛诗》。

19、《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20、《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21、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22、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七发》。

23、《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

24、《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纪传体。

25、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张衡。

26、《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它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当中,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27、继《诗经》、《楚辞》之后,《汉铙歌十八曲》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28、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___《归去来兮辞》____、《桃花源记》。

29、__萧统_的_《文选》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30、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前人评为“以孤篇压全唐”。

31、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但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

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

32、李白的乐府诗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再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33、“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苏轼_对王维山水诗画的经典评价。

34、王昌龄的《出塞》,被称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

3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

3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3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提出来的。

38、众所周知,所谓“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而“小李杜”则是指_李商隐,杜牧。

39、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等人为代表的元白诗派。

这一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篇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

40、贞元、元和之际,伴随着传奇小说的蓬勃发展,诗坛也出现了一些带有故事性、抒情性的长篇叙事诗,如元稹的《琵琶歌》、《连昌宫词》,李绅的《悲善才》,刘禹锡的《泰娘歌》等等。

被白居易归入“感伤”类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乃是这些作品中最优秀的两篇。

41、大小晏是__晏殊,晏几道。

42、宋代的____靖康之变______事件将李清照人生分成两个时期,其词集的名称《漱玉集》;“词别是一家”是她的《《词论》》一文中著名的观点。

43、元好问是_金_代重要诗人,其以___“诗”___形式作诗论批评,题名为_论诗绝句。

44、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北宋时的失意文士和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

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45、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

46、《岳阳楼记》的作者__范仲淹__;《秋声赋》的作者__欧阳修_;《六国论》的作者__苏洵__。

47、苏轼的词集叫__《东坡乐府》。

辛弃疾的词集叫_《稼轩长短句》__。

48、苏门四学士长于词者__秦观_,长于诗者_黄庭坚_。

49、由于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即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50、苏轼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

51、黄庭坚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52、辛派词人是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而从东坡到稼轩,其间的桥梁则是_张孝祥_。

53、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而且更新了表现方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54、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__。

55、元杂剧每一幕称_折,南戏中则称_出;南戏中动作提示语“介”,杂剧为科。

56、元早期杂剧家中本色派的代表是关汉卿_,文采派的代表是_王实甫___。

57、元曲四大家_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58、关汉卿的代表作__《窦娥冤》,;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白朴的代表作__《墙头马上》_;马致远的代表作_《汉宫秋》。

59、“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

60、汤显祖“临川四梦”指《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

61、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的诗人是龚鼎孳。

62、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

63、晚清“汉魏六朝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闿运。

64、《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纪晓岚。

65、以诗、书、画“三绝”见称的“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是郑燮。

66、组诗《已亥杂诗》的作者是龚自珍。

67、“一人永占”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一笠庵主人”是李玉的书斋名。

68、康熙剧坛被誉为“南洪北孔”的两个剧作家分别是洪昇和孔尚任。

69、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

70、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71、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他的七绝代表作《出塞》原诗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2、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阐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他影响最大的两首长篇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73、苏轼写西湖的名作是《饮湖上初晴后雨》,其全诗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改以往送别诗中的悲愁情绪,表现了初唐诗人崭新的精神面貌。

骆宾王用比兴的手法,借咏蝉寄托身世之感的作品是《在狱咏蝉》。

75、盛唐山水诗人除王维之外,还有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人。

76、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是脍炙人口的歌颂友谊的名篇。

其原诗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7、杜甫著名的“三别”诗分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78、韩愈的《马说》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压抑、遭排斥现象的强烈不满,而柳宗元的寓言名篇《三戒》则入木三分地讽刺了世态。

79、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_曹丕和明帝。

80、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_曹植_。

二、单项选择题1、《诗经》的传统分类是()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2、《诗经》()篇作品,代表着2500年前约500多年间的诗歌创作成就。

A、355B、310C、305D、3003、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都源于晋代郭象注本《庄子》,此本分内篇七、外篇()、杂篇十一。

A、15B、10C、8D、134、《九歌》共()篇,与题目所示“九”不同。

A、11B、12C、13D、145、“兼爱”是()A、孔子的中心思想B、墨子的中心思想C、孟子的中心思想D、庄子的中心思想6、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 )。

A、以历史事件为中心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C、以历史人物为中心D、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7、《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8、标志着我国叙事诗成熟的创作是()A诗经 B汉乐府民歌 C南朝乐府民歌 D唐代新乐府诗9、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A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 发于天赖,本乎人情C 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 凭空模拟,文法极奇10、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A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D 遗荣荣在,外身身全。

卓哉先师,修德就闲11、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

《七发》中的主、客是()A、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B、西都宾与东都主人C、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D、吴客与楚太子12、“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这几句诗写杜甫在长安,历尽人生辛酸,这是他在()一诗中的句子。

A、《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B、《奉赠韦左丞仗二十二韵》C、《述怀》D、《春望》13、韩愈的名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以下那首诗中的句子:()A、《盆池五首》B、《晚雨》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D、《县斋有怀》14、钱锺书《谈艺录》“豪侠之气未除,真率之相不掩,欲正仍奇,求厉自温”评的是以下哪一位诗人的诗?()A、孟郊B、韩愈C、李贺D、卢仝15、()虽比张孝祥年长7岁,比辛弃疾年长15岁,但词作不多,开创性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