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复习纲要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概要

中国书法概要






书法起源与演变

书法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而是由最早的刻画符号 —— 象 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演变而来。(书画同源)

最早的汉字刻画符号出现在陶器上(其实应该还有更原始 的文字,只是考古发掘没有找到相关印证)。最初的刻画 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十分确切的含义。
书法起源与演变

八千多年前,在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 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代人能识 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约六千年前,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 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 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 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 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容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沈传师书法
杨凝式〈韭花帖〉
柳公权书法作品
发展历程

宋朝
尚意宣情
宋朝书法尚意,意的内涵包含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还倡导书法创作 中的个性化和独创性。 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求书家 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 书遗风。 无论是天资极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 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 南宋的吴说、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得到进一步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 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中国书法史考题资料

中国书法史考题资料

书法史一、名词解释甲骨文殷商时代刻画在龟甲, 兽骨上的文字。

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遗址, 故又称“殷墟文“。

因使用刀刻, 而称”契文“;因刻于龟甲或兽甲之上, 而称”龟甲文“;因文字为记载占卜, 祭祀之类活动, 而称”卜辞“。

是可辨识的最古的汉字。

钟鼎文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 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 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 乐器以钟为代表, “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 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 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 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 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大篆广义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 金文, 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六国文字。

狭义专指籀文。

金文殷商至汉代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因铜在古代称金, 故程“金文”。

古代铜器一般分礼器和乐器两类, 礼器作祭祀用, 以鼎为代表;乐器作演奏用, 以钟为代表。

古代以钟, 鼎代表所有铜器, 故金文又称“钟鼎文”。

籀文又称“籀(zhou)书”, “大篆”。

是介于甲骨文于小篆之间的一种字体。

相传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 故取籀为名。

石鼓文为籀文的代表作品, 故石鼓文又称为“籀文”。

简牍简牍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 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

在纸发明以前, 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 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篆又称“秦篆”。

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用的字体。

相传是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加以整理, 简化而创制的。

小篆的特点是形体偏长, 线条园匀齐整。

今存的<<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 <<秦始皇诏版>>等皆为小篆代表作。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 推行“书同文, 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的政策, 由宰相李斯负责, 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 进行简化, 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 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中国书法史讲义纲要及综述98

中国书法史讲义纲要及综述98

中国书法史纲要(讲义)李胜洪一.先秦书法/二.秦代书法/三.汉代书法/四.魏晋南北朝书法/五. 隋唐五代书法/六.宋辽金书法/七.元代书法/八.明代书法/九.清代书法/十.近现代书法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是关于汉字的书写艺术。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

作为书法艺术的学习\研究者, 应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

让我们通过文字记载、实物资料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去总体了解和把握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章、先秦书法艺术中国文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伏羲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造字和仓颉象形造字等说法,但谁也不能断言。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文字在出世并投入使用之后,有一个成熟过程,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

在这段道路上,是靠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两条腿前进的。

一.汉字产生与艺术萌芽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

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

(1.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2.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中国书法史1》教学大纲

《中国书法史1》教学大纲

《中国书法史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141009英文名称:China Calligraphy History (1)学分:2学时:32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授课对象:书法学本科学生教学单位: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书法学学科修读学期:第1学期一、教学任务《中国书法史1》这门课以历史上的书法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书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同时在书法的历史演变中揭示普遍,展示中国书法的宏观框架和脉络。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书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初步训练学生把握、理解、分析中国书法理论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书法的历史演变以及书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的特殊性以及个别性,书法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的书法整体风貌以及代表书家及作品。

2.专业能力方面:梳理书法演变中的的宏观框架以及脉络的能力,以及辨识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作品风格的基本能力。

3.综合能力方面:对书法发展史上的关健人物、典型作品作深入的分析和多角度的阐述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先秦和秦代书法1.基本内容:了解这一时期的书法文化背景,掌握甲骨文的分期书风特点,掌握西周金文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金文的地域书风,秦代书法的特点,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形制与文字特点,如: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石鼓文、秦王刻石等。

2.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域书风。

3.难点: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系统掌握先秦书法的知识要点,更要提高对先秦文字的识别、先秦书风审美能力的提升(二)两汉书法1.基本内容:了解这一时期的书法文化背景,理解并掌握“隶变”这一重要文字(书法)现象,掌握汉代书法书法教育文字发展的背景,熟记东汉名碑的特征、熟悉简牍帛书等2.重点:掌握由篆而隶,由隶而草的历史转换。

3.难点:理解和记忆汉代篆、隶、草几种书体的并行发展状况。

(三)魏晋南北朝书法1.基本内容: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对书法的广泛影响,重点掌握门阀制度对书法世家的影响。

高考中国书法史复习纲要

高考中国书法史复习纲要

高考中国书法史复习纲要作者:书法高考、高考书法培训、书法学校发布日期:2015-4-22一:书法史知识点(准确背诵并默写)书法高考1.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2.“甲骨文”指上古及殷商时期古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因其所刻的内容为占卜所以称为“卜辞”,又因其所在地域为殷墟,所以称为“殷墟文字”。

自1899 年为王懿荣、刘鹗发现。

3.金文是指殷周时期古人铸和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固器物以钟和鼎为多,又称作“钟鼎文”“籀文”“古籀”。

其主要代表作有《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

4.晚期金文的三件代表作品:《虢(guó)季子白盘》《散氏盘》《毛公鼎》5.《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四大国宝”6.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是《毛公鼎》,铭文32 行499 字。

7.《散氏盘》字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古生动,已开“草篆”之端。

8.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9.“秦书八体”指的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音shū)书、隶书,八种秦代时期的字体。

10.李斯被称为小篆的鼻祖。

其传世书迹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芝罘刻石》等。

小篆的笔画比大篆细,细如玉箸(即玉制的筷子)一般线条,所以有“玉箸篆”之称。

11.汉隶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摩崖,石经,碑刻等,摩崖代表作有《石门颂》;石经代表作有《熹平时经》;碑刻代表作有《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

12.汉代《石门颂》,隶中带篆、带草、带行,素有“隶中草书”、“草隶”之称。

13.“摩崖”指镌刻在山崖,天然石上的文字。

14.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为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第一位书法理论家为东汉的蔡邕,代表作《九势》《笔论》。

第一部书法批评著作为东汉的赵壹《非草书》。

最先提出书法理论的是西,东汉之交的杨雄,指出“书,心画也。

”15.书法史上被称为“草圣”的是东汉张芝,《冠军贴》传为其代表作。

书法等级考试——书法史知识汇编

书法等级考试——书法史知识汇编

书法等级考试——书法史知识汇编一、历代名家名品1.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直至商纣王(帝辛)被周灭亡,共历273年。

周朝分为西周、东周。

西周定都镐京(今西安),受犬戎侵扰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华夏,建立秦朝。

我们将此之前皆称为“先秦”。

这个时期汉字的功能仅限实用,故众多作品皆无书者名氏,只有名品而无名家。

先秦的书迹名称都与载体有关,最有名的如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石鼓文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而近几十年还发现众多的先秦墨迹,是用毛笔沾墨或朱砂写在玉石片、简牍和绢帛之上。

我们分别指出这些内容应该了解的知识点:①甲骨文:由谁哪年首先发现的?最主要出土在哪个地点?甲骨文产生的主要时代、主要内容以及甲骨文的别称,20世纪研究甲骨文最著名的学者是谁?“四堂”的是哪四位?②金文:金文所处的主要时代,金文的主要用途,金文的其他名称,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写出四个以上著名的西周金文作品。

③刻石:最著名的是石鼓文,其所处的大致时代、主要内容、后世流传的最佳拓本等。

④墨迹:著名的有东周时期的《侯马盟书》、楚国简牍、战国时期的帛书等等。

⑤与文字相关的事件是东周开始,文字逐渐分为东、西方文字。

西方文字是秦国文字,全盘继承了西周的文字;东方文字指的是东方六国文字,从原来的西周文字逐渐出现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举例:金文: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古时人们称金属铜为“金”,故命名为金文。

吉金是当时青铜器的雅称,后世又有“吉金文字”的称呼;又因我国的青铜器以钟(乐器)、鼎(礼器)为代表,故又称之为钟鼎文;青铜器上凹下去的文字为“阴文”,为“款”,凸出来的文字为“阳文”,又称“识”(zh),故合称“款识”,则金文又称钟鼎款识。

古人铸刻金文的目的是“刻金石以求久远”,其内容主要是记功、记事,后期还有“物勒工名”之用。

中国书法史知识梳理

中国书法史知识梳理

《中国书法史》——章节内容填空式梳理1第一章先秦书法1、____、____和____等原始文化时期的陶器上所存留的刻画象形符号,对认识、了解早期文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2、许慎指出汉字是对自然万物的象形和源于指事符号,近年来出土的实物也进一步证明了许氏关于汉字源于____及____的论断。

(原始图画、刻画符号)3、文字学家一般认为,汉字大约形成于____,____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字体系。

(夏代,夏商之际)4、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学术界公认是商代中后期的____和____。

(甲骨文,金文)5、中国书法至少已有____年以上的历史。

(3500)6、先秦时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写工具,审美视觉中的“___”、“____”、“____”等范畴均源于此。

(刀味、笔味、金石味)7、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我们都称其为“____”。

(大篆)8、从商到秦统一,汉字的演变表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____和____的嬗变之中。

(书体、字形)一、汉字的起源1、中国书法是以____为载体的特有艺术。

(汉字)2、古代人们为了帮助记忆和交际,发明了结绳、刻契和原始图画。

其中____是象形文字的前身或来源。

(原始图画)3、文字是人们在长期的____中逐渐创造并完善起来的。

(社会实践)4、战国时期有仓颉造字说。

荀子在《____》中否定仓颉造字说,认为仓颉是整理文字的人。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重新肯定仓颉造字说。

清末学者____发挥了荀子说,不但肯定仓颉只是第一个整理文字的人,并指出文字是____创造的唯物观点,推翻了长期以来的仓颉造字说。

(《解蔽篇》,章炳麟,群众)5、汉字的萌芽,可以上溯到距今约____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8000)6、从考古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贾湖文化的刻符——仰韶文化陶器刻画——____是一脉相承的。

(殷墟甲骨文)7、结绳、刻契等实物记事到陶器上等拟物体形象的符号,都揭示了汉字创造的两大基本途径:____和____,从而勾勒出汉字由____阶段、原始文字阶段到____的发展脉络。

中国书法史论考试大纲

中国书法史论考试大纲

《中国书法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书法史论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 准确把握中国书法史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规律。

2. 了解掌握中国书法史论发展中的基本知识及其主干问题。

3. 熟练运用中国书法史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书法
第一章书法的概念与基本知识
一、书法的概念
二、汉字特点与书法形体
三、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及其功用
四、碑帖知识
第二章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化及其基本规律
一、先秦书法
二、秦汉书法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
四、隋唐书法
五、宋代书法
六、元明书法
七、清代书法
八、民国及现代书法
九、当代书法
第三章书法的临摹创作及其技法理论
一、对书法传统与经典碑帖的认识
二、临摹的方法与意义
三、书法创作的本质
四、书法创作的方法与途径
第四章书法理论
一、古代书法理论述要
二、现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及发展综述
第五章书法欣赏与评鉴
一、书法欣赏与评鉴的意义
二、古代书法欣赏与评鉴的类型及其方法
三、现当代书法批评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
第六章篆刻的起源与发展
一、篆刻的起源
二、秦汉篆刻
三、魏晋南北朝至元代篆刻
四、明清及近现代篆刻
五、当代篆刻
第七章篆刻创作与评鉴
一、篆刻工具与材料
二、执刀与刀法
三、篆刻临摹的方法与步骤
四、篆刻创作及边款艺术
五、篆刻欣赏与评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史复习纲要一:书法史知识点(准确背诵并默写)1.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2.“甲骨文”指上古及殷商时期古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因其所刻的容为占卜所以称为“卜辞”,又因其所在地域为殷墟,所以称为“殷墟文字”。

自1899 年为王懿荣、鹗发现。

3.金文是指殷周时期古人铸和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固器物以钟和鼎为多,又称作“钟鼎文”“籀文”“古籀”。

其主要代表作有《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

4.晚期金文的三件代表作品:《虢(guó)季子白盘》《散氏盘》《毛公鼎》5.《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四大国宝”6.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是《毛公鼎》,铭文32 行499 字。

7.《散氏盘》字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古生动,已开“草篆”之端。

8.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9.“书八体”指的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音shū)书、隶书,八种代时期的字体。

10.斯被称为小篆的鼻祖。

其传世书迹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芝罘刻石》等。

小篆的笔画比大篆细,细如玉箸(即玉制的筷子)一般线条,所以有“玉箸篆”之称。

11.汉隶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摩崖,石经,碑刻等,摩崖代表作有《石门颂》;石经代表作有《熹平时经》;碑刻代表作有《全碑》、《礼器碑》、《乙瑛碑》。

12.汉代《石门颂》,隶中带篆、带草、带行,素有“隶中草书”、“草隶”之称。

13.“摩崖”指镌刻在山崖,天然石上的文字。

14.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为东汉时期瑗的《草书势》。

第一位书法理论家为东汉的蔡邕,代表作《九势》《笔论》。

第一部书法批评著作为东汉的壹《非草书》。

最先提出书法理论的是西,东汉之交的雄,指出“书,心画也。

”15.书法史上被称为“草圣”的是东汉芝,《冠军贴》传为其代表作。

16.“用筹策在帷幕之,决胜负千里之外。

”出自于《迁碑》。

17.创造“飞白书”的书法家是东汉时期的蔡邕。

18.许慎是东汉的著名文字学家,其著作有《说文解字》。

其造字主要以“六书”为主,即:象形、形声、会意、指事、假借、转注。

19.“龙门四品”即《大眼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秋生造像记》、《灵藏造像记》。

《龙门四品》为北时期书法的代表作。

20.在摩崖石刻中,四山摩崖石刻是指:《尖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山摩崖石刻》、《铁山摩崖石刻》。

21.古代有《三希堂法帖》,此“三希”指的是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

22.书法史上被推为大字之祖的书法是《瘗鹤铭》。

23.碑造像记的龙门四品是《始平公造像记》、《秋生造像记》、《大眼造像记》、《灵藏造像记》。

24.历史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王羲之,被誉为“草圣”的书法家是芝。

25.晋王珣《伯远贴》,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王献之《中秋帖》三帖被清乾隆皇帝敬称为《三希堂法帖》。

26.历史上被称为二爨的是《爨龙颜碑》、《爨宝子碑》。

27.被推为“正书之祖”的是三国时期书家钟繇(you)28.书法史上的初唐四家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29.“钟繇四表”指《宣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贺捷表》。

30.唐代出现一位与斯篆书相提并论的书家是阳冰31.唐代“书史双壁”是指唐代过庭的《书谱》。

32.历史上因擅长草书而被称为“颠醉素”的是书法家旭和怀素。

33.唐代的草书三杰是贺知章、旭、怀素。

34.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孟頫。

35.“心正则笔正”,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提出来的。

36.书法史上第一块行书碑刻是唐太宗《晋祠铭》37.“右军如龙、如象”,其中“”指的是唐代书家邕。

有作品《思训碑》和《麓山寺碑》传世。

38.怀素善作大草,在其《自叙帖》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39.“谁知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其中“风子”指的是五代时期著名的书家:凝式。

其作品《韭花帖》被后世称为“小兰亭”。

凝式的书法作品还有:《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夏热帖》、《神仙起居法》。

40.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书法家墨迹是西晋,陆机的章草《平复帖》41.历史上以的瘦金体著称的书家是宋徽宗佶(jí)42.“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是书法家轼对米芾书法的评价。

43.北宋四大书法家有: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为书法史上的“宋四家”。

44.北宋时期集古字成家的书法家是米芾。

45.南宋书法的“中兴四家”:陆游、成大、朱熹、孝祥。

46.“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异”书法名言是元代大书法家孟頫提出的。

47.孟頫夫人管道升为中国法书史上继卫夫人之后的第二位杰出书法家。

48.元代的少数民族书法家有耶律楚材和康里康里巎巎(náo)。

49.“吴门四家”指的是祝允明、文徽明、淳、王宠50.“青藤”、“白”指的是书法家徐渭和淳。

51.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提出了“四宁四毋”论,四宁四毋指的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

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52.明末袁宏道谓“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指的是明末书法家徐渭。

53.号称“明代草书第一”的书法家是:祝枝山54.“八大山人”指明末清初的书画大家朱耷。

55.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家是裕钊。

56.在清代中期,善书的人众多,被称为“清四大家”的有:墉、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

57.金农创出了“漆书”。

其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

58.清中期,人们称黑、大、光、亮的书体,叫馆阁体。

59.明末清初著名书家:徐渭、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傅山、朱耷(dā)60.清代有两位书法家被并称为“南北二梁”南梁指的是梁同书、北梁指的是梁巘(yǎn) 61.称自己书法为“六分半书”的书法家是板桥。

62.“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是书法家傅山的书论名句。

63.傅山,字青主。

著有《霜红龛集》。

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提出“四宁四毋”,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对中国书学领域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64.标准草书的创立者是于右任,他被誉为“近代书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另外二位为王羲之、颜真卿)。

65.林散之被誉为“当代草圣“。

66.铁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

早在20 年代,“大江以北无出其右”的美誉,被书法界誉为“华北第一支名笔”。

民国初年铁山与吴昌硕享有“南吴北”的美誉。

67.书法史中提到的浓墨宰相是墉,淡墨探花是王文治。

68.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轼的《寒食帖》69.书法的三要素是清代著名的结字、用笔、章法。

70.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

71.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而小篆分为篆和清篆两种不同的审美风格。

72.隶书又分为古隶、今隶两种;“古隶”指接近篆书的的隶书,结体多采用篆字法。

73.“楷书”也叫“正书”、“真书”。

因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做楷模,故名。

74.行书是介于草书,正楷之间的一种字体,兼有楷草两体的某些特色。

既较楷书书写自由,又较草书之整,如形如走故名。

75.草书可分为小草,大草或章草、今草、狂草。

76.书法章法格式大致分为横式,方式、纵式三种形式。

77.“永字八法”即侧(点)、勒(横)、弩(竖)、趯(tì、挑钩)、策(仰横)、掠(长撇)、啄(短撇)、磔(捺)。

78.传统的执笔方式主要是指:五指执笔法,其又称五字执笔法,即:擫、押、钩、格、抵。

79.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80.中国书法史上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清尚朴”之说,这说明书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81.“湖笔”因产于善琏镇一带故名。

82.“端砚”因产于东南端溪一带故名。

83.“四大名砚”分别为端砚、歙(shè)砚、洮(táo)砚和澄泥砚84.“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二:书论名篇及其作者(全部准确背诵并默写)《笔阵图》作者:卫铄。

《笔意赞》作者:王僧虔。

《三十六法》作者:欧阳询。

《王羲之诗论》作者:世民。

《述长史笔法十二意》作者:颜真卿。

《海岳名言》作者:米芾。

《书法雅言》作者:项穆。

《画禅室随笔》作者:董其昌。

《南北书派论》作者:阮元。

《北碑南帖论》作者:阮元。

《法书要録》作者:彦远。

《四体书势》作者是:卫恒。

《九势》作者是:蔡邕。

《艺舟双楫》的作者是:包世臣。

《广艺舟双楫》的作者是:康有为。

三:书家及其代表作(全部准确背诵并默写)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王羲之:《丧乱帖》王献之:《鸭头丸帖》索靖:《出师颂》芝:《冠军帖》过庭:《书谱》褚遂良:《孟法师碑》欧阳询:《皇甫诞碑》颜真卿:《裴将军诗》邕:《麓山寺碑》薛稷:《信行禅寺碑》孟頫:《仇锷宫碑》欧阳询:《翰帖》黄庭坚:《松风阁记》四、简述题(全部背诵,部分题可以理解记忆并背诵)1.请举例3―5 种大篆/金文作品?答:大篆/金文作品有:《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墙盘》、《大盂鼎》。

2.请列举六种汉碑/汉隶/隶书名品?答:汉碑名品《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全碑》、《迁碑》。

3.请举例3―5种小篆作品?答:小篆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kuài)稽刻石》。

4.什么是八分,八分书在哪个朝代普及?答:由古隶增加了波磔(zhé)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东汉5.篆书有哪几种?答:篆书有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

6.请列举3―5 种北朝碑刻?答:北朝碑刻有:《猛龙碑》、《中岳嵩高灵庙碑》、《西岳华山庙碑》、《高贞碑》、《文公碑》。

7.请举例3―5 种造像题记?答:造像题记有:《大眼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秋生造像记》、《灵藏造像记》、《牛橛ju é造像记》。

8.举例3―5种北朝墓志?答:北朝墓志有:《黑女墓志》、《元略墓志》、《刁遵墓志》、《元显隽墓志》。

9.请举例3―5 种摩崖刻石?答:摩崖刻石有:《石门铭》、《文公碑》、《泰山金刚经》、《天柱山铭》》、《论经书诗》10.请列举王献之的三件作品?答:王献之的三件作品:《中秋帖》、《鸭头丸帖》、《洛神赋》。

11.王羲之为何时人?他的那件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答:晋时期;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12.王献之小楷那件最著名?答: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最著名。

13.狂草在什么时候产生?它的代表人物是谁?答:唐代产生了狂草;代表人物有旭、怀素。

14.“初唐四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答: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薛稷《信行禅师碑》15.颜真卿的四件楷书作品?答:《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