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围棋理论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围棋的入门知识

围棋的入门知识

一章围棋的入门知识第一节:围棋的起源围棋又称作“弈”。

“围”是围攻的意思,“棋”则是手持的棋子,围棋的特点是围而相杀,争地决胜。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人的伟大发明。

围棋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世人对围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是: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围棋从古至今有很多的别称,如“对弈”、“手谈”、“坐隐”、“忘忧”、“烂柯”、“木野狐”等几种叫法第二节:围棋的礼议1、入座。

入座前要将棋盘收拾干净,对弈双方要互相致敬并请长者先座。

2、猜先。

年长者或水平高者手拿一把白子暂不示人,另一位拿出一颗或两颗黑子来猜单双,猜中执黑先行,猜错则执白。

3、对弈。

不能东张西望、翻阅资料,不要与他人交谈,不要影响对手思考,如果离座要向对方打招呼。

4、取子和落子。

一次取一子,不要多拿。

一人一手交替落子。

不能悔棋。

第一手棋下在右上角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5、投子和终局。

如果一方认输,可以拿两颗或两颗以上的棋子放在边线外的棋盘上,表示投子认负。

双方同意终局后应将棋子收拾干净并装入棋盒。

第三节:棋盘和棋子1、棋盘。

纵横各19道的方形棋盘。

共有361个交叉点,简称“点”。

棋盘可划分为九个部分: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左边、右边、上边、下边和中腹。

每个部位附近都有一个小黑点,叫作“星”,中央的一颗星称为“天元”。

棋盘的边线称为“第一线”,向中腹方向推进一线称为“第二线”,再推进一线称为“第三线”,依此类推……。

一般五线以上称为“中腹”。

2、棋子。

分黑白两种棋子,为一边凸起的扁圆形。

第四节:围棋的基本规则1、下子规则。

双方水平相当时,用“猜先”的办法决定由谁执黑先行,术语称之为“分先”。

若双方水平有差距,则由水平抵的一方执黑,术语称为“让先”。

双方在棋盘交替落子,棋子不能移动,落子无悔。

2、让子规则。

对局双方水平有明显差距,可以用“让子法”加以平衡,差距越大,让子越多。

从让二子到让九子不等。

3、胜负规则。

围棋的胜负是围住的地盘的大小来决定的,而不是以谁吃子的多少来决定的。

围棋的起源和发展

围棋的起源和发展

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围棋的起源与发展史一直为广大爱好者所感兴趣。

从古代的绘画艺术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棋艺的发展已经历经了千年之秋,如今依然被后世所世代传承。

一、围棋-基本综述围棋,是一种棋类游戏,中国古代时候又称之为“弈”。

棋属于四艺、四雅之一,四艺和四雅,即琴、棋、书、画。

二、围棋-起源之说围棋,起源于中国。

有关中国围棋的起源,历来素有多种版本。

流传最为古老的是:围棋是由上古时期的尧舜帝发明一说。

围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古老历史,是我国棋类的鼻祖。

三、围棋-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史官编撰的《世本.作篇》中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东晋时期,张华在《博物志》中更是说明了发明围棋的动机:“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舜帝认为儿子不够聪慧,也曾经研制围棋,利用它来教导孩子。

唐朝诗人皮日休所著的《原弈》中记载:“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

岂曰尧哉!”围棋始于战国时期,是由纵横家们创造的。

他的根据是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

围棋也成了人们耍弄权术的伎俩。

但是围棋也确实反映了古代军事活动的诸多特点。

明朝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提出“乌曹作博、围棋”。

围棋这一次以赌具的面目出现,认为“夏人乌曹为了赌博而制作了围棋”。

乌曹是夏桀时期的一个臣子,这个人比较好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夏桀的暴政。

古代的人们非常深信围棋是由尧舜帝发明。

而我国在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彩陶罐似乎印证了这种传说,该彩陶罐上绘制有棋盘条纹图案,此外,纵观中国围棋历史,它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积极影响,这也和上古时候尧舜教子的初衷较为一致。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围棋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在当时的社会广为流传。

古籍《左传》、《论语》、《孟子》中都有详实的记载。

这时也出现了第一位专业棋手,名为弈秋。

五、秦汉时期的围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关围棋的事情也少有记载。

围棋在东汉时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人观念的转变。

中国古代围棋十诀

中国古代围棋十诀

中国古代围棋十诀全文如下:
1.不得贪胜
2.入界宜缓
3.攻彼顾我
4.弃子争先
5.舍小就大
6.逢危须弃
7.慎勿轻速
8.动须相应
9.彼强自保10.势孤取和
从理论上可以对中国古代围棋十诀做如下注解:
1.不得贪胜——赢棋不闹事。

不宜为贪图大胜而走违反棋理的过分之棋。

2.入界宜缓——打入对方阵势要遵循疾如风、徐如林的进军原则,不宜轻率地深入虎穴。

3.攻彼顾我——进攻时要注意保持节奏,攻中有守,同时弥补自身弱点,防止对方反击。

4.弃子争先——要注意全局作战主动权的把握,宁失数子,不失一先。

5.舍小就大——精于计算,权衡得失,谨守棋筋,趋利避害。

6.逢危须弃——局部战斗形势不利时,要及早考虑弃子转身。

7.慎勿轻速——轻兵疾进,易受挫折,发动决战之前务必三思而后行。

8.动须相应——作战思想要连贯,局部战斗要与全局自力配置遥相呼应。

9.彼强自保——避开对手优势兵力的攻击锋芒,尽早安定自身弱子,先求立于不败之地。

10.势孤取和——善败者不乱。

劣势下要争取减少损失,尽可能地维持全局战略平衡。

围棋基础知识

围棋基础知识

第一章入门知识第一节了解围棋热405已有 16957 次阅读2006-12-16 00:50琴棋书画,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源远流长。

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

围棋,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从古文献来看,围棋最早被人称为“弈”或“棋”。

据说,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为“围棋”。

晋朝人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还提到,舜觉得儿子商均不甚聪慧,也曾制作围棋教子。

《路史后记》写得更为详细。

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朱,儿子行为不好,尧很难过,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

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

围棋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

在古代,围棋与琴、书、画并称为“四艺”。

生活在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中的人们,日渐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围棋作为一种早期教育手段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当前广大中小学正在进行教育改革,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围棋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素质教育功能。

如果说数学是研究量和形变化的科学,那么,围棋则是切磋量和形变化的技艺。

学围棋能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忍耐力、创造潜能和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各科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够磨练孩子的意志、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教育专家又称围棋为“挫折教育”。

随着中国围棋整体水平的提高,许多新闻媒体都对围棋运动的发展和重大赛事予以充分报道,众多的体育专业报纸都开辟了围棋专版和专栏,有人戏称:围棋是除了足球之外的第二运动,这种说法虽有些夸张,但有一点勿庸置疑:中国拥有众多的围棋人口,围棋运动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一节了解围棋我们先来介绍围棋的棋具:棋盘、棋子、计时钟。

在正规比赛中,这三样是不可缺少的,但一般的对局只需棋盘和棋子。

一. 围棋棋盘形状为正方形或略呈长方形的平面图,现在的棋盘为平面上画横竖各19条平行线,构成361个交叉点,棋子是下在这些交叉点上的,而不是下在格里。

围棋基本知识

围棋基本知识

围棋基本知识围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策略性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古代。

它的目标是通过落子和占领棋盘上的地盘,最终获得比对手更多的领地。

围棋棋盘为19X19的方格,在交叉点上放置黑子和白子,两方轮流落子。

起初,棋盘上的任意一个交叉点都是空的,双方一方执黑子,一方执白子。

比赛开始后,黑子一方先行。

在围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 布局:布局是指在比赛开始后前期双方选择最优落子位置的过程。

布局要求灵活机动,先占领一些重要的地盘,同时保持对整个棋盘的掌控。

2. 眼位:眼位是围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

眼是指围棋棋盘上一个或多个交叉点,周围已经被自己的棋子或边界包围,对方无法进攻的地方。

眼的存在可以保证自己的棋子在这个位置上不会被对方吃掉,从而保持该地盘的控制。

3. 气:气是指一个棋子周围的空白交叉点数量。

一个棋子如果没有气,即没有周围的空白交叉点,那么它就会被对方吃掉。

因此,在围棋中,保证自己的棋子有足够的气是很重要的。

4. 攻击和防守:围棋中攻击和防守是并存的。

攻击是指对对方的棋子进行进攻,尽可能地让对方的棋子失去气从而吃掉它们;防守是指保护自己的棋子,增加它们的气,避免被对方吃掉。

攻击和防守需要根据局势的变化来灵活调整策略。

5. 棋局评价:棋局评价是指对整个棋盘的局势进行判断,判断双方各自的地盘数量,孰多孰少。

在围棋中,地盘数量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棋局进行准确的评价非常重要。

围棋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棋类游戏,其规则简单,但是策略和技巧却是非常深奥的。

围棋注重整体和局部的协调,同时还需要考虑远见和耐心。

因此,围棋有许多专门的书籍和教材,供学习者参考。

通过学习围棋,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围棋中的布局、攻防、评估等概念和思维方法都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素质。

围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魅力的游戏,不仅可以提高智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带来快乐和乐趣。

无论是对初学者还是对专业围棋选手来说,围棋都是一个无尽的学习和挑战的世界。

关于围棋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围棋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围棋的知识点总结一、围棋的历史围棋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说,围棋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约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

据《诗经》中有关围棋的记载,可以推测围棋在当时走红。

专家认为,围棋的起源可能还要更早,可能源于原始社会以土地争夺为目的的游戏以及军事行动中的谋略。

围棋于隋唐时期传入日本,成为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传统棋艺之一。

此后,围棋在东亚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围棋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之中。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有关围棋的记载颇多,从中可以了解到围棋游戏的发展和传播情况。

最早的有关围棋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之中,诸如“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蓁蓁。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莞莞。

”等句中记载有关围棋棋盘、围棋棋子和围棋游戏的情节。

这些古代的记载使我们了解到围棋在古代中国就有一定的发展和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一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围棋游戏本身,还体现在围棋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

例如,围棋的文房四宝之一墨,象征围棋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围棋也曾被列为古代举子科举的主题之一,这表明围棋在古代文化中有一定的地位。

在古代围棋的相关文献中,不仅记录了围棋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也对围棋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有所体现。

围棋并不只是一种传统的棋艺,它还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王者之气和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围棋曾被视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方式,并有其独特的礼仪。

围棋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的普及,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是一种培养智慧和人格修养的方式。

围棋在古代中国社会中也有过极高的地位,尊崇和崇敬围棋的风气在古代社会中相当盛行。

围棋传入日本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传承,在日本社会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日本的围棋文化在中国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围棋文化传统。

围棋知识点总结归纳

围棋知识点总结归纳

围棋知识点总结归纳围棋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棋类游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

围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围棋以其极高的智力含量和复杂的战术战略而闻名于世,被称为“智慧的艺术”。

下面将对围棋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围棋的基本规则围棋游戏在一个19*19的棋盘上进行,由两名玩家轮流落子。

棋盘上有许多交叉点,这些交叉点被称为“气”。

玩家的目标是利用自己的棋子包围尽可能多的气,最终获得比对手更多的领地。

2. 围棋的规则1)落子:围棋中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玩家轮流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落子,每个交叉点只能有一枚棋子。

2)提子:当一方的棋子被完全包围,失去所有气时,这些棋子就会被对方提走。

3)禁着点:禁着点是指一些特殊的交叉点,如果在这些点上落子,就会造成自己的棋子无气,从而被对方提子。

4)劫:当一方的棋子在提子之后立刻反提对方的棋子,形成相互提子的局面,这就叫做“劫”。

5)终局:一方认输或者双方达成协议,确定不再落子时,游戏结束。

然后进行计算,根据拥有的领地和提子数量确定胜负。

3. 围棋的基本术语1)棋盘:围棋使用19*19的棋盘进行游戏,棋盘上有361个交叉点。

2)棋子:围棋的棋子有黑白两种颜色,一般使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圆形石子表示。

3)气:棋子周围相邻的空交叉点被称为“气”,这些气是决定棋子生死的重要因素。

4)眼:在围棋中,形成一个或多个无法被对方打破的空周围区域被称为“眼”,眼是围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5)劫:劫是指当对方在提子之后,立刻反提对方,在相同位置反复提子的状态称为“劫”。

6)厚势:厚势是指在围棋布局中,形成一个厚实稳定的局面,通常为向外发展而不是被对方挤压。

7)贴边:贴边是指靠近棋盘边缘的走法,贴边是一种不稳定的攻势,容易被对方反击。

8)隔断:在围棋中,隔断是指用己方的一颗棋子挡住对方的两颗或更多的棋子,从而隔开对方的棋子。

4. 围棋的基本战术1)攻击:在围棋中,攻击是指利用自己的棋子包围对方的棋子,从而使对方失去气。

围棋小知识

围棋小知识

围棋小知识
围棋小知识
一、围棋基础知识
1、围棋是由中国古代智慧继承而来的传统棋类游戏,被誉为国粹。

2、围棋棋盘是个网格,19×19的,每个小格子都叫一点,上面有361点,一共有十二条线。

3、围棋黑白双方棋子各无棋子,各放棋子,既叫打棋。

4、围棋当一方的棋子围住对方的棋子时,就叫形成活棋;当一方把对方的棋子围完时,对方的棋子就算死棋。

5、围棋中,当一方的棋子围住另一方棋子,使之形成一小块地用以繁衍子子的地方叫做“气”,只要剩有一个气,棋子就叫活棋;只要有两个气,叫稳活;只要有三个气,叫超稳活棋。

二、围棋技巧
1、学会形成“眠棋”,即把棋子形成和形,棋子比较紧张,这样可以使对方有效的阻止前进,这就是眠棋的技巧。

2、学会运用“篷棋”,即用一些棋子形成一个篷子的形状,阻止对方发展,它可以有效的堵住敌人的棋子,比如将对方的棋子夹在自己的棋子的中间,以对方的棋子为围拢,以自己的棋子包住篷棋,以阻碍对手的发展。

3、运用“分治技术”,即从棋局的大局出发,将棋盘分成几块,进行分治技术,把握每一块棋的核心,然后根据每一块的大小环境,
给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攻心的目的。

4、运用“绝尘技术”,即在把握好棋局大局的情况下,不要把对手的单个棋子或者小的点看的太重,因为在试图攻击一个棋子或者一点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失误,从而引起对方发展。

5、学习“勾型技术”,即在棋局形势有利的时候,可以把棋子形成勾状,同时可以兼顾攻守,一举多得,以此渐进的形式,可以紧紧的控制住棋局的大局。

6、学会“穿插技术”,即在棋局的大局形势有利的情况下,可以运用聪明的穿插技术,把棋子穿插在对方的棋子中,以此阻止对方的发展,实现控制棋局的大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围棋理论基本知识
围棋理论的研究、探索、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实战对局中的运用和检验,证明了这一普遍真理的无比正确。

围棋理论是通过历代无数棋手的研究、探索而
逐步形成的,它是围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提高,是从无数盘对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古代围棋理论
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又是实践的指南。

围棋理论的研究、探索、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实战对局中的运用和检验,
证明了这一普遍真理的无比正确。

围棋理论是通过历代无数棋手的研究、探索而逐步
形成的,它是围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提高,是从无数盘对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从个别的、局部的对局实战经验逐步地上升为系统的、完整的围棋理论,这是棋手对
围棋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飞跃。

我国历史上现存最古最原始的围棋理论文献是东汉时著名文学家班固撰写的《弈旨》。

班固特别爱好围棋,且有深入的研究。

他在《弈旨》一文中指出:一个好棋手
要有“苏张之姿,固本自广”,意思是要有苏秦、张仪那样的雄才大略,使“敌人恐惧”;
要“有似夏禹治水之势”,计划周密,关顾全局。

否则,“一孔有阙(出现缺口),坏颓不
振(一败涂地)”。

在对阵中要运用战术,“作伏设诈,突围横行”。

要势孤自保,“既有过失,能量弱强,逡近需行,保角依旁,却自补续,虽败不亡”。

班固的学生马融,幼承师教,也爱好围棋。

他撰写的《围棋赋》,内容比《弈旨》更丰富,反映他对棋艺的理解更深。

文中指出,围棋的胜负策略,犹如头发那样细微,黑白双方的布局,又似麻那样错综复杂,攻守各有法则,守要坚固,攻要前后呼应,
上下联系,不能唐突。

否则,“深入贪地兮,杀亡士卒”,“上下离遮兮,四面隔闭”,“围合罕散兮,所对哽咽”。

马融(公元79—166年),声高望重,门徒千人。

他的学生马日磾和卢植都是朝廷大官,学生郑玄是经学大师。

因此,马融的《围棋赋》在他的学
生中影响很大。

稍后于马融,号称“征君”的名流黄宪,撰有《机论》,专门论述了围棋的虚实形势。

黄宪指出:“弈之机,虚实而已。

实而张之以虚,故能完其势;虚而击之以实,故
能制其形。

故善弈者能出其机而不散,能藏其机而不贪,先机而后战,是以势完而难制。

”黄宪的《机论》为我国围棋布局的战略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