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

合集下载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实施方案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实施方案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实施方案崇明岛,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口外侧,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长江下游最大的岛屿。

作为上海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农业基地,崇明岛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升崇明岛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世界级生态岛,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生态保护与修复1.加强湿地保护:扩大崇明岛湿地保护区范围,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2.推进固碳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升固碳能力,减缓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1.推动农业现代化: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发展有机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三、生态旅游与休闲1.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挖掘崇明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自然之美。

2.建设生态休闲区:规划建设生态休闲区,提供自行车道、步行道等设施,让市民和游客能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四、生态文明建设1.加强环境教育: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加强生态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五、政策法规支持1.制定生态保护激励政策:出台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2.完善生态保护法规: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格惩处环境违法行为。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我们有信心将崇明岛打造成为世界级生态岛,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典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崇明生态岛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崇明生态岛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崇明生态岛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崇明县位于上海北部、长江的入海口,由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组成。

三岛陆域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面积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面积88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6平方公里。

岛域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一等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天数稳定在90%以上。

2002年,崇明被国家环保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目前,崇明户籍人口70.4万人。

现辖16个镇、2个乡。

一、生态岛现状2004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崇明视察工作时,对崇明的开发开放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对崇明建设生态岛的功能定位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认准了方向就不要动摇。

2005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原属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岛划入崇明县行政管辖。

根据崇明县行政区域调整的实际,崇明县政府对原崇明岛域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崇明三岛总体规划。

2005年10月,“三岛联动”战略付诸实施。

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在坚持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的前提下,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和生态休闲岛。

1、农业现状:近年来,崇明在加快推进生态岛建设各项工作的同时,立足于发展地方经济,努力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

崇明农业依托中华绒螯蟹、白山羊、特色蔬菜、优质大米、花卉林果等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

除外崇明绿色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除开河蟹、优质水稻、花菜、柑橘和白山羊外,还有金瓜、绿芦笋、白扁豆、刀鱼、凤尾鱼、米酒等,加大了市场化营销力度,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

2、工业现状:崇明工业按照生态岛建设的产业导向,重心在长兴岛,使之逐步形成以先进海洋船舶制造业和大型港口机械制造业为核心的海洋装备岛。

其中,现代船舶制造业基地是上海重点培育的六大产业基地之一。

目前,振华港机、中船、中海等大型企业相继在长兴岛建设生产基地。

3、旅游现状:主要是利用崇明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崇明发展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崇明发展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崇明发展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根据《崇明岛域总体规划》所明确的,崇明未来的规划目标定位建成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现代化综合性生态城市和上海最优美的“海上花园”,成为国际一流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示范区。

2004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崇明视察时指出,生态农家乐前途无量。

2005年3月,上海市政府在崇明县召开“推进郊区农业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推进上海郊区(崇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崇明生态旅游正处于一个较快发展阶段。

本文就崇明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促进崇明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面对岛域发展的新形势,崇明旅游业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一)生态旅游的含义“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

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色的同时,要注意不以个人一己意志强加于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见到野兽不要去打扰,更不可去捕捉,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认真听取周围的天籁之声,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

“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

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和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

生态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准确点说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二)崇明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1、理论意义生态旅游能够满足人类对生活品质的不断需求。

论崇明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

论崇明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

论崇明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作者简介:张瑾(1986-),女,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已经在全世界兴起。

崇明作为“上海最后一块生态净土”,中央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做出了打造生态岛的决策,保证在生态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大量有关生态旅游文献和资料的翻阅,以及到崇明的实地勘察,将对崇明生态旅游的开发和规划提出一系列的分析和建议。

标签:生态旅游;崇明;开发;规划1 引言生态旅游从概念提出至今,已经成为人们了解新知、复苏心灵和完善自我的迫切需求,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并受到各方面的欢迎。

它不但带给人们新的理念,而且促进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财富的增加,对资源环境的重视,也带来了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处于高速运转时期,传统经济模式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展生态旅游是大势所趋。

因此,我国一些拥有生态环境的城市正在加速发展自己的生态旅游产业。

上海于1997年被国家批准为中国首批可持续发展试点省市,2000年上海提出要通过5个三年行动计划到2015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生态型城市。

崇明则被认为是上海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独特的条件:(1)稳定的游客来源:崇明旅游是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主要是都市市民,他们长期生活在水泥建筑群中,渴望享受自然环境。

(2)区位生态条件非常优越: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在中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具有外通太平洋,内联长江流域和全国各地的功能,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之一。

而且崇明是上海留下的生态环境最优越的一方净土,被人们形容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

(3)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崇明境内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也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森林公园;崇明东滩3万公顷的滩涂是长江野生动物资源宝库,尤其是野生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居栖息地之一,过境鸟类数量达100万只左右,尤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在东滩越冬数量曾达3000至3500只,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过境栖息鸟类总数达二三百万。

基于SWOT分析的崇明岛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基于SWOT分析的崇明岛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基于SWOT分析的崇明岛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作者:黄甫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23期摘要:本文基于海岛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概况,立足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资源,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崇明岛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崇明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总结出适合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崇明;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22018年,《崇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外公布。

未来崇明将通过建设与提升重点项目,整合全域旅游要素,力争建成全域5A级景区。

从相关政策的颁布中可知,崇明由原来的农业基地逐渐向旅游景区转变,未来“旅游度假岛、运动休闲岛、文化创意岛和养生健康岛”等功能将更深入突显。

由于海岛生态系统较脆弱,为了保护生态的完整性,开发需要注意各个方面。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从4个角度对崇明岛生态旅游发展进行全面分析,为生态旅游建设打好基础,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最适合崇明岛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

从生态旅游的视角,对崇明岛的生态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填补国内关于海岛开发旅游研究的空白,为其他海岛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1 崇明岛生态旅游SWOT分析崇明三岛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和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黄金岸线交汇处,三面环江,一面临海[1]。

政府从1999年启动“国家地质公园计划”,崇明岛以得天独厚的地质资源特色成为上海市申报的场所。

2005年,上海崇明岛通过当时的国土资源部评审,正式获准成立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

崇明岛作为中国第三大岛屿,成陆已有1300多年,面积约1267平方公里,人口约82万,气候为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润且雨水充足[2]。

由于崇明岛对外交通条件的限制,还有岛域区位的局限性,至今尚未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生态旅游仍是初级阶段。

1.1 优势(Strength)1.1.1 区位优势崇明岛位于上海市北部,是中国海岸线中点位置。

论崇明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

论崇明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
更 发展崇 明生态 旅 游具 有 巨大 的机 遇 , 但仍 将 遇到 不 少 是 对 崇 明生 态 旅 游 环境 美 的更 积 极 、 高 层 次 的 保 护 。
困难 和问题 , 主要 表 现 在 : 明经 济发 展 后劲 不 足 ; 态 环 3 对 崇 明生态 旅游 的 规划分 析 与建 议 崇 生 境保护 和建设 的任务 十分 艰 巨 ; 基础 设施 建设 欠 账较 多 , 交
中 图 分 类 号 : 5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1 0— 1 10 1 7— 1 8 2 1 ) 50 3— 1
1 引 言
通不便 的劣势 依然存在 ; 全县 财 力 比较薄 弱 , 重大 基础 设施
社 生态旅游从 概念提 出至今 , 经 成为 人们 了解 新知 、 已 复 和重点 工程 的建设 资金 筹 措 困难 ; 会治 安 综合 治 理 尚需 加强等 等 。面对 新 的形 势 , 只有 紧紧抓 住发 展机 遇 , 积极 应 苏 心 灵 和 完 善 自我 的 迫 切 需 求 , 全 世 界 范 围 内 被 广 泛 接 在
崇 明 拥 有 土 净 、 净 、 气 净 的 良 好 生 态 环 境 , 且 历 水 平 。宾 馆 饭 店 、 路 等 设 施 的造 型 、 局 以 及 观 景 线 路 的 水 空 而 道 布
( ) 态 旅 游 资 源 比 较 丰 富 : 明 境 内 的东 平 国 家 森 林 3生 崇
届政府 领导对 崇 明生 态 环境 有 着 超 前意 识 的保 护 和 建设 , 选 择 和 景 物 观 赏 点 的 设 置 , 与 自然 、 文 景 观 和 谐 一 致 , 应 人 上海 长江隧道 的建成更使 崇 明通 江达 海的 区位 优势更 加 凸 给 人 美 感 情 趣 。导 游 服 务 要 善 于 传 递 审 美 信 息 , 调 游 客 协 的 审美行动 , 动 游 客 的审 美想 象 与 期待 。这 种 美学 保 护 调 现 , 崇 明 生 态 旅 游 发 展 进 一 步 拓 展 了空 间 。 为

崇明岛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

崇明岛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
LI a 1 S a g a r i iest, c o lo c n misa d Ma a e n ,h n h i 0 3 ,C ia Hu ( . h n h i i meUnv ri S h o fE o o c n n g me tS a g a 01 5 hn ; Ma t y 2
(0 9 5 ) 2 0 1 0
崇 明岛生态安全 的主要 问题 及对策探讨
李华 海 事 学经 管 学 ,海2 1; 东 范 学 源 环 学 ,海20) , 海 大 ,济 理 院上 032 师 大 资 与 境 院上 06 ( 上 05. 华 02
摘 要 : 态安 全 是 可持 续 发 展 的 重要 基 础 。 明 岛特 殊 的 地 理 特征 、 生 崇 区位 条 件 决 定 了崇 明 生 态安 全 问 题 的 复 杂性 , 而新 一 轮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则 为 崇 明 生 态 环 境 建设 带 来 了更 大 的 压 力和 挑 战 。 文从 决 定 生 态安 全 的 生 态 系统 自身 的 特 点 和 其 承 受 的 生 态风 险 的 两 个 维度 , 本 分 析 和 归纳 得 出崇 明 岛 的 生 态安 全 局 势 存在 以 下 几 个 问 题 : 态 系统 本 身 的脆 弱 性 和 面 临的 巨 大压 力 ; 态 系统 稳 定 性较 差 , 物 多 样 生 生 生
性 有 限 : 态风 险 源的 多样 性 和 多尺 度 性 ; 来 土地 利 用/ 生 未 土地 覆 被 的较 大 变化 将 对 生 态安 全 产 生 深刻 影 响 等 。 最后 , 对 性 地提 出生 针 态安 全 主 要 问题 的 对 策 。 关 键 词 : 明 岛 : 态安 全 ; 态 风 险 崇 生 生
文献标识码 : A

崇明岛经济问题

崇明岛经济问题

生态旅游现状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步以来,崇明县 政府就把崇明岛生态旅游作为本县旅游业 的发展目标。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实现 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基本形成 了有一定观光景点、经营企业和接待能力 的发展雏形。岛上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生态休闲旅游初具规模,旅游线路不断推 出,旅游经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 东滩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的东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海 口,它是由长江里的泥沙不断淤积而成,总面积 45万亩 ,还在以每年150米(大约13亩)的速度不断向外延伸。
•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记录到的鸟类有265种,其中依 赖湿地生活的水鸟14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34种;列入中 日、中澳政府间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鹬类分别为 156种和54种。另外, 迁徙季节在崇明东滩 逗留的有8个涉禽的数 量超过世界种群数量 的1%,在中国大陆回 收的澳大利亚环志的鸟 类80%来自崇明东滩。 崇明东滩还是多种生物 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 的必经通道。
东部东滩候鸟保护区
• 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 海口,向东缓缓伸向浩瀚的东海,并与南北大陆遥遥相对。 崇明东滩保护区南起奚家港,北至北八滧港,西以1968年 建成的围堤为界限,东至吴凇标高零米线外侧3000m水线 为界,仿半圆形航道线内属于崇明岛的水域、陆地和滩涂。 崇明东滩保护区面积 为326平方公里,属 长江口典型的河口湿 地。其中自然保护区 在堤外滩涂的面积共 265平方公里,包括 吴淞标高零米线以上 的滩涂为120平方公 里,吴淞标高零米线 以外宽度3000米内的 水域145平方公里。 堤内以人工湿地为主 的面积为61平方公里。
等等。只有解决旅客的餐饮、住宿和购物问题,为游客的
旅行消除后顾之忧,这样一来才能增加游客总量,经济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开发策略摘要:近年来,崇明岛的发展越来越为世人关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发崇明岛这块依托着大上海的宝地。

恰好2009年8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2009年年会在上海崇明岛召开。

以此为契机,我们对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部分景区进行了考察,并收集了大量资料。

对于崇明岛的生态旅游,可以从四个方面:崇明岛的概况、崇明岛的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生态旅游的开发机遇、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开发崇明岛生态旅游产业的有意义见解。

关键词: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一、崇明岛概况崇明岛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唐代。

据考,约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长江上游夹带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与海水相遇,流速减弱,泥沙沉淀,所以江陵以东,沙洲极多,而在江海相交的地方就有了崇明岛。

到唐初设镇,崇明岛才算正式形成。

岛上先民从附近江苏丹阳、句容等地迁来,以打渔为生。

在这以后,崇明岛不断顺江下移,旧去新来,在其下侧堆积形成了马家浜、平洋沙、长沙等沙洲,其中的长沙即是现在崇明岛的前身。

如今的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形似春蚕,呈东西向横卧于长江口。

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长江,东濒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

面积为1267km2,东西长80km,南北宽13-18km,人口约64万。

长期以来,由于岛域自然地理的局限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的限制,崇明岛尚未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基本保留着农耕特征的区域发展格局,一直被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储备地。

立足于拓展上海城市发展新的空间和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把上海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型城市和为提升城市品质提供支撑,所确定的崇明岛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把崇明建设成为以闻名的游乐度假为主导,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品牌,以发达的清洁生产为支撑,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综合型生态岛区,使之成为西太平洋沿岸的海上花园、连接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大通道的北翼纽带。

二、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1、发展现状崇明岛是上海留下的生态环境最优越的一方净土。

据检测,崇明岛的大气环境为国家标准一级,水质为国家标准二级,土壤环境质量为清洁,可谓“水洁、土净、气清”,被人们形容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步以来,崇明县政府就把崇明岛生态旅游作为本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

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基本形成了有一定观光景点、经营企业和接待能力的发展雏形。

岛上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休闲旅游初具规模,旅游线路不断推出,旅游经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中北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东部东滩候鸟保护区、中南部文化旅游区、西部水上休闲娱乐区等四大功能各异的景区布局,森林旅游、农家乐、东滩探访、大堤观光等一批主题景点逐步崛起,形成了生态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两大品牌。

其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为5400亩,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也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森林公园,园内林木茂盛、湖水澄碧、野趣浓郁、环境优美,以幽、静、秀、野为特色。

1997年初,被评为上海市十佳休闲新景点之一。

游人置身其中使人流连忘返。

崇明东滩3万公顷的滩涂湿地是长江口野生动物资源宝库,尤其是野生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居栖息地之一这里群鸟飞舞、天鹅游弋,被列为保护之列的珍禽候鸟就有130多种,过境鸟类数量达100万只左右,尤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在东滩越冬的数量曾达3000至3500只,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过境栖息鸟类总数达二三百万。

1997年至2003年,全岛共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年均增长24.3%;旅游直接收入5.1亿元,年均营业收入8500万元,年均增长22.2%;旅游业间接收入超过20亿元。

同时,崇明岛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初稿已出台。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已着手编制。

崇明岛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引鸟工程已启动。

旅游节庆活动有了新的突破。

2006年精心组织了崇明森林旅游节开幕式和大型水上焰火晚会,成功举办了“崇明桑果节”、“森林百花展”、“崇明荷花节”、“长兴岛柑桔节”、“横沙岛秋之韵”、“第四届全国蟋蟀大赛”、“渔家欢乐节”、“环岛驾车自助游”等主题活动,使崇明旅游市场亮点不断,打响了崇明旅游品牌,岛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逐年增加。

在2006年,接待游客已达到8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完成营业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2、存在问题崇明岛生态旅游虽已初具规模,但是应该看到,现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更多地转化为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直接产出;知名度不高,结构不合理,发展中的矛盾十分突出;长江天堑仍然是崇明对内与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主要表现为:(1)旅游营业收入增长虽快,但起点低,基础薄弱,对GDP的拉动力不强,贡献率低。

以2003年为例,全县旅游营业收入为1.1亿元,仅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6%,与当年全市5%的比率相差3.4%。

因此,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崇明经济的发展,与支柱产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生态旅游本身发展较快,但发展模式较为单一。

目前,崇明岛的旅游经营还只关注门票、餐饮、住宿等传统领域,对具有新盈利空间的旅游配套产品和附加产品的延伸与挖掘不够重视,过往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普遍不高,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参与构筑大旅游产业链条的格局尚未形成。

(3)游客人数虽逐年增多,但岛内的接待能力上不强。

目前,每逢周末岛内大小宾馆全部爆满。

岛内尚无一家四星级或五星级宾馆,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的游客需要。

在长江隧桥通车之后,到崇明岛的游客必然呈“井喷”式增长。

游客激增带来了一连串问题,吃饭难、如厕难、停车难、住宿难……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表示,就崇明旅游目前的发展格局来看,满足以往周末或者黄金周期间每天上万客流的需求基本没有问题,但一旦客流激增到每天几万人,就可能面临很大的接待压力。

(4)旅游景区虽有所发展,但布局相对分散,集中度较低。

崇明岛东西长、南北窄。

目前形成的四大旅游景区之间,除中北部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与中南部的文化旅游区相距较近外,东部的东滩湿地候鸟保护区与西部水上休闲娱乐区以及与中北部、中南部两大旅游区相距都较远,致使旅游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缺乏集聚效应和集约效应。

(5)崇明岛和岛外大陆的交通状况会显著影响崇明与外界的往来,从而影响崇明的整体经济发展。

目前,外部交通工具主要是渡轮。

现有的16艘内河客轮状况是:有8艘可载19辆5t标准车、载客400人的客轮航行于申崇航线;有2艘可载8辆小车、载客750人的快速客轮;有3艘可载客60人的快速小客轮;有2艘可载20辆车的车轮,航行于牛青航线;有1艘危险品专用渡船,航行于崇明南门港至江苏浏河港之间。

内河航线有6条,每天往返航班92次。

这些看似很多的渡轮却未能满足需求,落后的管理更使轮渡的工作效率降低,同时,岛内游览路线也需进行合理规划。

因此,交通是阻碍崇明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6)旅游景区景点的宣传、策划和推销相对滞后,因此造成整个崇明岛生态旅游业在岛外的品牌知名度不高。

近年来,崇明县政府加强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基本上明确了崇明生态旅游业的定位、格局和目标,并对旅游市场的开发业提出了一些促销策略。

同时,也通过举办森林旅游节以及商旅、体旅、文旅、农旅结合的互动活动,向外推介崇明岛的生态旅游。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崇明岛的生态旅游还缺少高层次、高品位的宣传、策划和推销策略。

三、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开发机遇1、紧邻上海都市旅游圈,客源充足。

上海市把旅游业视为“先导产业”,不断提炼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基本形成了都市旅游的特色。

随着中国加入WTO,上海与国际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密切,国际客商以及境外游客将频繁进出这座城市,同时也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其旅游客源市场会变得更加活跃。

而紧邻上海的崇明岛,又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独特的人文资源、特有的土特产资源以及在生态主题下的景点资源,恰好可以作为上海都市旅游新的发展空间。

这一方面是对上海都市旅游内容的延伸,另一方面是上海都市旅游圈的一方净土。

因此,融入了上海都市旅游圈的崇明旅游业,会以此获得充足的后续客源。

2、曾去过崇明的上海市民仅占上海人口总数的1 /10左右,大本地旅游市场潜力大。

上海市民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0美元,生活水平已迈过小康,逐步向国际中上等收入水平靠拢。

根据国际经验,进入这一阶段后,社会将向追求生活质量转变,市民消费结构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未来十年,上海的白领阶层会迅速增加,加上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等鼓励性措施,对旅游、休闲、度假的需求将会增强。

崇明岛作为上海的“后花园”,其注重生态环境质量和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岛屿旅游特色,恰好迎合了这一消费潮流。

在发生“非典”、“甲流”疫情后,市民中又进一步衍生了健康消费、运动消费等新的消费理念,这些都为崇明岛的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也应该可以看到,上海老龄人口趋多,部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人愿意移居到上海周边地区养老。

以生态岛为导向的崇明岛恰成了老人养老的最佳选择地。

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崇明岛旅游业的发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直接的受益者将是上海的旅游业。

届时将有两百多个多家的大型展览、约7000万名参观者,需要上海提供全面的、现代化的金融、交通、旅游、贸易、会展、环境乃至餐饮住宿等服务。

世博会在筹备、举办过程中的辐射效应以及后续效应,必然会对崇明岛旅游业发展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特别是世博会筹备期间的场馆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效应,世博会举办期间涵盖居住、观光、娱乐以及农副产品等多领域的消费扩散效应,必将会直接提升崇明岛旅游业的品味,从而吸引参观世博会的游客。

4、崇明跃江工程启动,阻碍崇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崇明岛地理位置独特,南紧上海,北靠江苏,被称为沪苏间的“岛桥”。

但长期以来因为交通问题,其“岛桥”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今年10月,长江隧道桥即将通车,崇明岛在沪苏等三角地区联动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到崇明岛的人流必将呈现“井喷”式的增长,这使崇明岛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旅游业的直接产出。

四、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开发战略1、优化岛内旅游线路图、高品位布置景区。

(1)东线———观鸟环保游。

本线以东滩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观赏群鸟栖息为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