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中山大学罗恩在北京进行弹性力学和板壳

合集下载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Triz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大连理工大学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Triz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大连理工大学

第一章测试1.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主要途径是大量筛选、大量实验和灵感,主要采用了现代创新方法。

A:错B:对答案:A2.创新方法按照发展历程划分,第三阶段是设问法。

A:对B:错答案:B3.创新方法按照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

A:错B:对答案:A4.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先后实验了6000多种材料,做了7000多次实验,终于发现可以用棉线做灯丝,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使用的是尝试法。

A:错B:对答案:A5.《创新方法论》课程告诉我们,“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毒”,便是现代创新方法的生动写照。

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TRIZ源于对()的研究。

A:航天技术B:实物C:专利D:人造卫星答案:C2.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使用隔热层减少热量损失”属于()。

A:3级﹕根本性的改进B:4级﹕全新的概念C:2级﹕少量的改进D:1级﹕简单的解答案:D3.TRIZ理论中,关于最终理想解的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消除了原系统的缺点B: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C:没有引入新的缺点D:使系统变得更复杂答案:D4.“TRIZ桥”共有五“座”:“思维桥”、“进化桥”、“参数桥”、“结构桥”和“功能桥”。

A:错B:对答案:B5.人类三大进化理论包括生物进化论、人类社会进化论和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汽车是一个技术系统,为了更好地考察汽车,我们可以把()作为它的超系统来研究。

A:轮毂B:汽车品牌C:轮胎D:交通工具答案:D2.性能低水平,少数人掌握,且利润很低甚至亏损的是S曲线的哪一阶段?A:成长期B:婴儿期C:衰退期D:成熟期答案:B3.通过对TRIZ理论中技术系统的学习,()将能量源的能量转化为系统所需的能量。

A:传输装置B:动力装置C:控制装置D:能量源答案:B4.通过学习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木桶效应体现了哪一条法则。

A:子系统不均匀进化法则B:向微观级进化法则C:动态性进化法则D:向超系统跃迁进化法则答案:A5.通过学习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我们知道()是八大进化法则的核心和基础。

《科学与技术》课后练习答案(试题)

《科学与技术》课后练习答案(试题)

科技复习提纲填空科学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二战前是以爱迪生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

当今科学已进入了跨国建制时代。

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高技术这一名词,并于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变异的普遍性、繁殖过剩、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电磁场理论揭示了光、电、磁内在联系。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化工技术革命包括:化肥工业的诞生、人工合成染料、制药工业的诞生、安全炸药的发明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海洋技术等。

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10-15m、夸克的范围10-20m。

原子能的释放方式是: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的裂变、原子核的聚变。

其中利用最多裂变。

核反应堆是达到临界状态的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核裂变反应持续下去。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装机容量300 MW。

现代化学发展特点: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细胞膜具有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和分子识别等重要功能。

根据与内质网的关系,核糖体可分为游离核糖体、附着核糖体两类。

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

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史萌芽时期远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古国就开始建造有力学思想的建筑物、简单的车船和狩猎工具等。

中国在隋开皇中期(公元591~599年)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已蕴含了近代杆、板、壳体设计的一些基本思想。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工艺精度的提高,人类在房屋建筑、桥梁和船舶建造方面都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早期的关于强度计算或经验估算等方面的许多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

尽管如此,这些成就还是为较早发展起来的固体力学理论,特别是为后来划归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那些理论奠定了基础。

发展时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17世纪物理学的成就,为固体力学理论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在18世纪,制造大型机器、建造大型桥梁和大型厂房这些社会需要,成为固体力学发展的推动力。

这期间,固体力学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概念形成的阶段;解决特殊问题的阶段;建立一般理论、原理、方法、数学方程的阶段;探讨复杂问题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固体力学基本上是沿着研究弹性规律和研究塑性规律,这样两条平行的道路发展的,而弹性规律的研究开始较早。

弹性固体的力学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于17世纪发展起来的。

英国的胡克于1678年提出:物体的变形与所受外载荷成正比,后称为胡克定律;瑞士的雅各布第一〃伯努利在17世纪末提出关于弹性杆的挠度曲线的概念;而丹尼尔第一〃伯努利于18世纪中期,首先导出棱柱杆侧向振动的微分方程;瑞士的欧拉于1744年建立了受压柱体失稳临界值的公式,又于1757年建立了柱体受压的微分方程,从而成为第一个研究稳定性问题的学者;法国的库仑在1773年提出了材料强度理论,他还在1784年研究了扭转问题并提出剪切的概念。

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弹性固体的力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国的纳维于1820年研究了薄板弯曲问题,并于次年发表了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法国的柯西于1822年给出应力和应变的严格定义,并于次年导出矩形六面体微元的平衡微分方程。

柯西提出的应力和应变概念,对后来数学弹性理论,乃至整个固体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力学学科的战略地位

力学学科的战略地位

力学学科的战略地位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自然界物质有多种层次,从宇观的宇宙体系、宏观的天体和常规物体,细观的颗粒、纤维、晶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

通常理解的力学以研究天然的或人工的宏观对象为主。

但由于学科的互相渗透,有时也涉及宇观或细观甚至微观各层次中的对象以及有关的规律。

机械运动亦即力学运动是物质在时间、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它是物质运动最基本的形式。

物质运动的其他形式还有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及其内部的运动和化学运动等。

机械运动并不能脱离其他运动形式独立存在,只是在研究力学问题时突出地考虑机械运动这种形式罢了;如果其他运动形式对机械运动有较大影响,或者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便会在力学同其他学科之间形成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力是物质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机械运动状态的变化是由这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力学,可以说是力和运动的科学。

1.1 力学发展的回顾力学的发展始终是和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结合的,3000多年前的墨经上就有简单的杠杆原理。

在西方,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对静力学就有了一些系统的论述。

这都与当时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17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科学挣脱神学的束缚而开始复苏。

伽利略是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先驱,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和惯性原理。

开普勒根据天文观测资料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

牛顿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成果,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可见,至牛顿时代,力学形成了一门科学,同时推动了铹积分的发展,其后,随着欧洲逐步工业化,力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上个世纪,力学已经有了不少分支。

例如与水利及城市给j{f水建设有关的水力学,与建筑、桥梁、道路等有关的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与军事有关的弹道学,以及理论性较强的理想流体力学,分析力学和弹性力学。

与此同时,力学成了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力学的大发展开始于本世纪初。

最突出的成就是流体力学中边界层理论的提出。

上个世纪水力学和理想流体力学得到了很大发展,前者紧密地结合工程实际,但含有不少经验成分;而后者理论很完美,但不能计算物体在真实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力。

内蒙古2020专业技术人员工匠精神读本答案

内蒙古2020专业技术人员工匠精神读本答案

内蒙古专业技术人员工匠精神读本答案(100分)• 1.人际关系这个词是在20世纪初由()率先提出的,也被称为人际关系论。

(单选题1分)得分:1分o A.美国人事管理协会o B.中国人事管理协会o C.欧洲人事管理协会o D.英国人事管理协会• 2.《母子猫》是顾文霞的“()代猫”。

(单选题1分)得分:1分o A.二o B.一o C.三o D.四• 3.()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单选题1分)得分:1分o A.本性的人格o B.艺术的人格o C.人格魅力o D.综合实力• 4.世界上持续存在200年以上的企业中,分布最多的国家是()。

(单选题1分)得分:1分o A.中国o B.日本o C.德国o D.法国• 5.20世纪30年代,成功完成青蛙卵细胞剥除手术,震动欧洲生物界的中国人是()。

(单选题1分)得分:1分o A.钱三强o B.鲁迅o C.童第周o D.袁隆平• 6.航空工业飞机钣金工工种首席技能专家是()。

(单选题1分)得分:1分o A.顾秋亮o B.李刚o C.李世峰o D.张兴华•7.《释墨经中之光学力学诸条》一文的作者是()。

(单选题1分)得分:1分o A.钱临照o B.钱友昌o C.钱学森o D.钱三强•8.京城板寸王刘清池说,在剃头行业中,()的根源来自老北京。

(单选题1分)得分:1分o A.搽油o B.板寸o D.挑染•9.“用匠心做药,就是用良心做药”是下面哪个药企的“训条”?()(单选题1分)得分:1分o A.德仁堂o B.同仁堂o C.惠仁堂o D.安泰堂•10.大国工匠李仁清的技艺是()。

(单选题1分)得分:1分o A.打破平面拓印的局限,创造高浮雕立体拓印法o B.为CRH380A型列车研磨定位臂o C.研制生产马蹄形盾构机o D.缔造“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11.()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固体力学的发展历史萌芽时期远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古国就开始建造有力学思想的建造物、简单的车船和狩猎工具等。

中国在隋开皇中期(公元591 ~ 599 年)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已蕴含了近代杆、板、壳体设计的一些基本思想。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工艺精度的提高,人类在房屋建造、桥梁和船舶建造方面都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早期的关于强度计算或者经验估算等方面的许多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

尽管如此,这些成就还是为较早发展起来的固体力学理论,特别是为后来划归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那些理论奠定了基础。

发展时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17 世纪物理学的成就,为固体力学理论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在18 世纪,创造大型机器、建造大型桥梁和大型厂房这些社会需要,成为固体力学发展的推动力。

这期间,固体力学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概念形成的阶段;解决特殊问题的阶段;建立普通理论、原理、方法、数学方程的阶段;探讨复杂问题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固体力学基本上是沿着研究弹性规律和研究塑性规律,这样两条平行的道路发展的,而弹性规律的研究开始较早。

弹性固体的力学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于17 世纪发展起来的。

英国的胡克于1678 年提出:物体的变形与所受外载荷成正比,后称为胡克定律;瑞士的雅各布第一〃伯努利在17 世纪末提出关于弹性杆的挠度曲线的概念;而丹尼尔第一〃伯努利于18 世纪中期,首先导出棱柱杆侧向振动的微分方程;瑞士的欧拉于1744 年建立了受压柱体失稳临界值的公式,又于1757 年建立了柱体受压的微分方程,从而成为第一个研究稳定性问题的学者;法国的库仑在1773 年提出了材料强度理论,他还在1784 年研究了扭转问题并提出剪切的概念。

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弹性固体的力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国的纳维于1820 年研究了薄板弯曲问题,并于次年发表了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法国的柯西于1822 年给出应力和应变的严格定义,并于次年导出矩形六面体微元的平衡微分方程。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4

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我国的石油勘探、铀矿资源寻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该理论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是A. 《新华夏海的起源》引起强烈反响B. 《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出版C. 完成《地质力学概论》 D. 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2.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曾亲自去江河湖泽,终于弄清了、莼、杏三种水生植物的区别。

为了弄清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酒,亲笔记下感受。

这说明李时珍( ) A. 性格比较执拗 B. 只信自身所见 C. 治学态度严谨 D. 轻视前人经验3.鸦片战争后,不少仁人志士远涉重洋,奔赴欧美、日本等地寻求新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出国留学运动开始于( )A.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 洋务运动期间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俄国十月革命后4.李四光是中国一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他很好地把地质学和力学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这一新兴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学科应用价值的是A. 为成昆铁路选线B. 为攀枝花钢厂选址C. 寻找铀矿资源 D. 发表《地质力学概论》5.1955年7月发表的、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的宣言是( )A. 《联合国国家宣言》B. 《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C.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D. 《国际和平年宣言》6.京张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开创了新的方向。

“新方向”是指()A. 引进外资B. 大力发展主干铁路 C. 独立自主发展 D. 只任用中国工程师7.下列对爱因斯坦的贡献表述有误的是A. 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B.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又一次质的飞跃C. 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反战战士D. 创立了“归纳一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8.下列各项中,中外著名历史事件都发生在16世纪的是A. 商鞅在秦国变法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B. 李时珍写作《本草纲目》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C.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D. 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9.在李时珍之前,我国已存在《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等药物学著作。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艺术及文化考点训练-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艺术及文化考点训练-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16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艺术及文化一、选择题1.普朗克说:“为了设法使基本作用量子适合于古典理论,我徒劳地进行了许多年的工作,耗费了很大精力,结果是枉费心血。

现在我才认识到,基本作用量子在物理学理论中所起的作用。

”这反映出()A.牛顿力学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 B.经典力学为普朗克研究提供借鉴C.普朗克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D.量子理论未得到科学界普遍认同2.1864年,英国实验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用数学方法证明了电波产生后能在相当远的地方产生效应。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试验证明了麦克斯韦论断,并且无线电电磁波是沿直线运动的。

在这一基础上,190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用莫尔斯电码将字母与信号送过了大西洋,标志着无线电报已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这表明()A.国际科技合作促使世界连成整体 B.实验是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C.无线电通讯将世界推向信息时代 D.爱因斯坦时空认识得到科学验证3.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年)的《尤利西斯》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它不仅采用大量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而且书中没有标点符号,部分段落没有逻辑次序,人物全由混乱不清的意念、潜意识和性意识所支配。

该小说()A.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不满 B.以写实手法揭露工业文明道德沦丧C.表达了鲜明的反传统价值观和意识 D.控诉了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的创伤4.19世纪法国画家热罗姆的名画《法庭上的芙丽涅》,描绘了公元前340年雅典著名的“芙丽涅审判”——受到视觉和心灵双重冲击的雅典陪审法庭,最终判决因亵渎神灵按法律本应处死的女模芙丽涅无罪的情景。

该作品无法反映出()A.演讲辩护技能在雅典不重要 B.陪审员基于习惯和逻辑判案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5.1985年,迈克尔·杰克逊等歌星联合演唱《四海一家》,并在英国和美国举行了名为“拯救生命”的大型演唱会,向140多个国家转播,筹集到5000多万美元的善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中山大学罗恩在北京进行弹性力学和板壳结构的广义变分原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数学上论证了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广义变分原理的建立问题,提出建立各种广义变分原理普遍有效的方法,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一类非光滑曲面壳体的广义变分原理。

1982年,他与北京的胡海昌、钱伟长等人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罗恩提出组合型扭壳有矩理论整体分析的新概念和新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一些实际扭壳结构工程的分析中。

1982年,罗恩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何广乾等共同获得国家发明四等奖。

1973年,中山大学蔡承武在《中山大学学报》上发表《扁壳的有限单元法》。

1974年,中山大学刘世宁、陈树坚在《中山大学学报》发表《薄板弯曲的一种九自由度快速收敛三角形单元体》。

接着,华南工学院罗崧发和陈树坚开展计算力学在结构计算中的应用研究,用有限元法编写出计算平面框架的计算机程序,从此,有限元法在广东得到广泛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80年代初开始,中山大学吴兹潜和香港大学张佑启合作,开展结构分析中样条有限条法的研究,发表了系列论文,并出版专著《结构分析的样条有限元法》,用三次 B样条函数代替经典有限条法的梁振动函数,克服了经典有限条法对集中荷重收敛慢以及不适用于某些较复杂的支承条件的缺点,保留了经典有限条法的推导简易、未知数少和计算量省的优点(1988年,成果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2年,中山大学蔡承武、罗恩独创综合离散法,在结构计算中广泛应用。

80年代中期,罗恩提出一条能统一地建立变形体力学各类变分原理的新途径,系统地建立了线弹性、粘弹性、热弹性、热粘弹性、压电弹性和微孔弹性等耦合变形体动力学的各类变分原理。

1987年,在《中国科学》发表论文《关于线弹性动力学中各种 Gurtin型变分原理》,系统论述Gurtin型变分原理。

80年代中期,华南工学院董万林、黄小清应用动态松弛法求解了复合材料叠层板的几何非线性和物理非线性问题;该院范业立、董万林用加权残数法,选择一组满足若干特殊条件的无穷级数作位移函数,求解双模量复合材料板的弯曲和热应力问题。

范赋群、董万林、张元亿用多参数非均匀等效体研究了圆柱正交异体复合材料的剪切有效模量,并研究了此类材料的弯曲问题,研究成果发表在《力学学报》等杂志上。

在此期间,华南工学院谭文宪提出了用逐步加载法求解圆板、矩形板、双曲扁壳等非线性弯曲问题,成果发表在《固体力学学报》等刊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