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 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六章 问题研究 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六章 问题研究 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问题研究 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 建在哪里
1.中国自然灾害分布种类图
研究导引
材材料料研研究究
强化练习
-3-
问题研究 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 建在哪里
研究导引
材材料料研研究究
强化练习
2.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范围及原因
灾 害
地域分布
原因
干 旱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 区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洪 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雨带进涝 为多发区来自退快慢的影响-4-
问题研究 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 建在哪里
研究导引
材材料料研研究究
强化练习
灾害
地震
滑坡、泥 石流 寒潮 台风
地域分布 中国台湾地区、西 南地区、西北地区 等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 区为多发区 东南沿海为多发区
原因 台湾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上;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上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 杂,坡度大,降水历时长
问题研究 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1-
问题研究 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 建在哪里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1.通过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理解我国自然灾害与已建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空间布局的关 系。(综合认知) 3.理解我国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要求。(综合认知)
-2-
-11-
问题研究 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 建在哪里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强化化练练习习
解析:第1题,储备救灾物资时,应选择距离灾区近且交通便捷的储备 基地。第2题,救生衣主要应用于洪灾中,地震灾害中基本不需要救 生衣。 答案:1.C 2.B

高中地理必修一 练透习题第六章 第三节 防灾减灾

高中地理必修一 练透习题第六章 第三节 防灾减灾

(2023·广东东莞期中)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随后引发1.5米至2米高的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防御自然灾害,减少损失,很多地方均设置应急避难场所。

据此完成1~2题。

1.为应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①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海啸应急逃生演练③围海造陆增高海岸堤防④将人们全部迁至内陆居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A.城镇的住宅区内B.乡村的空旷地带C.城镇的商业街中D.城镇的空旷地带每年国庆后,云南省曲靖市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变高,进入森林防火期,到次年5月1日结束。

据此完成3~4题。

3.曲靖市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①空气湿度小②气温较高③人口密集④风力较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当地采取的最合理的防灾措施是()A.紧急撤离全部居民B.加强监测与预报C.大规模砍伐森林D.加固木质建筑物(2023·贵州铜仁月考)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由国家、省、地级市、县四级构成,已建成国家级储备库的有天津、郑州、沈阳等多个城市。

河北省已经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救灾物资储备网络。

地方储备库与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库在响应时间、救助范围、救助人口以及响应的灾种等方面有较大区别。

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位置。

据此完成5~6题。

5.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A.响应时间长B.救助人口少C.响应灾种多D.救助范围大6.有人认为河北省仅有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不够合理,其理由主要是该城市()A.地价高,储备库面积有限B.地处平原,自然灾害较少C.位置偏南,难以对全省快速救援D.交通易拥堵,延缓救灾速度2022年中国3 385.3万人因洪涝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 289亿元。

下图为“我国洪水频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我国洪水频度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中下游频度低B.北方较南方频度高C.东部较西部频度高D.平原较山区频度低8.为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是()A.修建水库B.植树种草C.修筑梯田D.平整土地(2023·山西大同月考)下图为“青藏高原某次强震的震区示意图”,等震线是指地震烈度相同地点连接的曲线。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一)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2.灾前准备的两个方面:(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二)灾中应急: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灾后恢复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提升十七防灾减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提升十七防灾减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提升十七防灾减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2018年初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 A.a B.bC.c D.d2.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A.救生圈 B.外伤用药C.破拆工具 D.棉衣1~2.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及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可判定a为南宁,b为长沙,c为武汉,d为郑州。

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最接近长沙,因此选B项。

第2题,b、c两地分别为长沙和武汉,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这里主要的自然灾害为洪涝,因此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救生圈。

答案:1.B 2.A3.对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灾情大小,特别是对人员伤亡多少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有无防洪准备 B.有无正确的洪水应急方案C.有无准确的洪水预报 D.有无正确的救助方法解析:有无防洪准备,对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灾情大小,特别是对人员伤亡多少有决定性作用。

答案:A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

据此完成4~5题。

4.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④送医院抢救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5.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A.抱紧电杆B.躲在巨石之下C.尽量逃向高处、大树、山丘和高坡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4~5.解析: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到医院。

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

答案:4.D 5.C1975年辽宁海城地区发生7.3级地震,有2千多人遇难,经济损失达9亿多元。

高中地理第6章自然灾害章末小结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6章自然灾害章末小结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小结与测评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析图文材料·解探究问题]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问题1.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思维线索]读图中各地存在的自然灾害类型,归纳总结即可。

[答案]我国各地灾害种类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气象灾害多,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繁,东部和中部地区病虫害较严重,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较频繁。

问题2.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思维线索]结合实际,读图分析即可。

[答案]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旱灾:以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集中在西南地区。

台风、风暴潮:多发于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问题.已建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有什么特点?[思维线索]抓住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交通条件等分析。

[答案]多分布在我国自然灾害较严重且交通便利地区。

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问题1.为什么将成都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思维线索]抓住成都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分布、交通状况进行分析。

[答案]我国西南地区地貌结构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他自然灾害也多有发生。

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交通便利,救灾的辐射范围广,且经济较为发达,救灾物资的生产供应能力强。

问题2.你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没有救灾物资储备库?如果有,查找该储备库的地点,并了解其物资储备情况。

如果没有,请给出选址建议。

[思维线索]主要通过调查,然后作答,可从灾害分布、交通状况方面分析选址条件。

[答案]分析储备库的物资储备情况应主要从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种类方面分析灾害发生后所需的救灾物资种类及救灾物资数量。

分析储备库的选址条件时,可选择自然灾害频发,受灾人口众多,灾害损失严重且交通便利,物资供应能力较强的地区。

对策和建议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主要分布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即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多。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教学设计

《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2017年版课标对于该章的“内容要求”为“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此标准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行为动词是“说明”、“了解”,行为结果是学生能够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问题研究”栏目是对已学学习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旨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主动性以及地理核心素养。

本教学属于地理1模块,其对应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是水平1、水平2。

这条标准不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洪涝、干旱灾害,而是要求学生理解洪涝和干旱避灾、防灾的措施,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内容。

因此,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让学生理解了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了解了面对灾害,政府应该做什么,个人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

“问题研究”栏目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础,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探讨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以“福建省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为情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找、实地考察,探究并解决此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地理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二、教材分析1. 内容层面本课内容是地理1第六章自然灾害的“问题研究”栏目,教材中设计了“探究思路”、“知识拓展”以及“对策建议”三个部分。

探究思路建议让学生先搜集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我国自然灾害与已建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空间布具以及灾区对救灾物资的基本要求,从时空条件和物质条件上对救灾物资储备库进行选址;最后据此提出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建议。

该研究思路清晰,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本次的问题研究中也基本采取此思路。

“知识拓展”部分教材给出了一些主要的资料,这些资料都与本次的问题研究息息相关,但是有些资料过于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入其他的补充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教材提出“你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有无救灾物资储备库?如果有,查找该储备库的地点,并了解其物资储备情况;如果没有,请给出选址建议”,由于福建省已有中央救灾储备库,若只是单纯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无法达到对其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的,也无法与前面所作的探究相契合,此外,福建省的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就建在福州,为福州市的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供了基础,因此,本研究以“福建省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建库原因、借鉴其他储备库的经验以解决问题,最后通过考察福州救灾物资储备库验证自己的想法,提升探究过程的科学性。

第六章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六章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合作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自然灾害及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相关信息。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讨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作业、研究报告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救灾物资储备库,了解其建设和运营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活动,如知识竞赛、宣传展览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图片和视频,如地震、洪涝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3.情感教育:强调救灾物资储备库在抗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请学生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地区,分析该地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合理性,并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如下:
a.论文结构清晰,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2.讨论主题: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选题,探讨某一地区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讨论过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想法,共同分析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4.汇报成果: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一道关于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实践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重要性,掌握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如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灾害频发区域等,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地图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空间思维进行决策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理解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

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张全国或地区性的自然灾害分布图,简要介绍近年来该地区遭受的自然灾害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救援物资至关重要。

那么,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呢?”学生活动:观看灾害分布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从个人经验出发提出初步想法。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的灾害分布图和贴近生活的问题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为新课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过程6.X.1 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重要性教师行为:详细阐述救灾物资储备库在灾害应对中的关键作用,强调选址合理性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重要性,并思考其选址为何如此关键。

过程点评:教师的讲解为学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分析讨论提供了方向。

6.X.2 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教师行为:•逐一介绍影响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主要因素,如交通条件(便捷性、通达性)、地理位置(安全性、远离灾害源)、人口密度(服务范围)、灾害频发区域(针对性)等。

•利用地图、图表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选址。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记录关键信息。

•小组讨论:选取一个具体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区域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优劣势。

过程点评: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际分析,培养了他们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 在哪里
•1.通过资源,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理解我国自然灾害与已建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空间布局的关 系。(综合认知)
•3.理解我国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要求。(综合认知)
我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当重大灾害发生时,抢险救灾 经应该立即开展,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的 重要措施,能够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急能力最强、管理最现代化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这个储备库 辐射西南地区,总占地面积10公顷,总有效库容3.7万立方米,拥有 近万个货位,储备了帐篷、棉被、棉衣裤等救灾物资和冲锋舟、橡 皮艇、救生圈、发电机、挖掘机等应急救援工具。
• 【思考】为什么将成都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参考答案
靠近台风源地 气温低易受冰雪和低温影响
地震
西南、西北、台湾和华北 位于活动构造带上
地震、滑坡、泥石流 西南地区 和山洪集群
森林火灾
西南和东北林区
地表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坡度大,降水历时长 森林面积广,与旱灾具有关联性
我国已建成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
•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已建18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别位 于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福州、郑州、武汉、长沙 、南宁、成都、昆明、拉萨、渭南、兰州、格尔木、乌鲁木齐、 喀什。为实现“自然灾害发生24小时之内,受灾民众得到初步救 助,确保受灾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 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这一基本目标,国家将继续进行救灾物资 储备库建设。
• 【思考】已建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有什么特点?
• 1.分布范围广,覆盖面广。 • 2.建于区域中心城市,能够保证物资供应充足。 • 3.仍需完善健全储备库,形成密度更大的储备库网络。
3.应急响应时间
4问题 • 西南地区地貌结构复杂,是我国的地质灾害多发区 • 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是我国库容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应
一、基础巩固 (1)D (2)C 二、能力提升 1.C 2.B 3.B 4.A
5.A 6.C
思考: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思考: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1.中国自然灾害分布种类图
2.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范围及原因
灾害 旱灾
地域分布 华北
原因 季节降水和年纪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
洪涝
长江流域及南部沿海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大,受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台风、风暴潮 冰雪
东南沿海 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