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调查报告范文两篇汇总
2020经典事故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经典事故调查报告范文5篇2020经典事故调查报告范文(一)一、事故经过2013年6月8日下午2点半左右,在二厂圆锥破检修时,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检修工王海林左手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严重受伤,事故经过如下:13:30上班,加工Φ20mm的圆钢做成S型起吊钩子,经过水冷却,起吊部位为圆锥破挡料斗圈,此部件的重量约1.5T,其只有两个Φ30mm的小孔可作为起吊点,周边只有5mm的间隙。
钢丝绳无法插进,只能用钩子作为起吊工具,现场工作人员有:王见(现场指挥)、马振海、王海林(现场具体操作维修工),袁文仓、孟召青(现场检修辅助人员)。
下午14:15,王见、马振海、王海林上到圆锥破上部,做好一切吊装准备,并开始起吊。
王见拉手拉葫芦,马振海、王海林稳着物件。
随着物件慢慢升高,由于挡料斗圈已经磨损,在起吊过程当中物件不平衡,出现了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当提升高度达到0.6m时,挡料斗圈高端已经超过了短头上端约150mm,然后,王海林(站在王见的右手边)在高端观察吊起物件与短头上端距离,看是否可以插入已准备好的木板将物件垫稳,由于物件不平衡,插入木板的间隙不好确定。
王海林将高端往下压,由于突然用力造成物件晃动过大,吊钩变形,挡料斗圈滑落。
将王海林左手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挤断,事故发生后,王见立即向公司领导打电话汇报情况,公司立即派车送王海林去平泉县西坝骨科医院,因伤势过重,骨科医院建议转承德266医院,并联系266医院修院长做好手术准备,患者到达后做了检查和妥善处理后,医院建议转北京积水潭医院,马上送王海林赶往北京,李华云总经理在积水潭医院等候,患者到后由于医院将手术安排在下半夜,李华云总经理又及时联系空军总医院进行手术,到6月9日上午8:00手术完成。
二、安全生产事故分析:2013年6月8日下午2点30分,在二选厂检修圆锥时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根据当事人辅助车间主任王见所写事故经过,事故受伤者王海林同马振海协助王见在起吊圆锥内1.5吨重的档料斗圈时吊钩变形档料斗圈脱落,将王海林四个手指剪断。
机械设备事故报告范文

机械设备事故报告范文
近日,我公司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机械设备事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此,我将事故经过进行详细描述,以便各方了解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事故发生在上周五的下午,当时工厂内的一台大型压力机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压力机无法正常运转。
工作人员尝试进行紧急维修,但突然发生了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根据初步调查,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设备长期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设备内部零部件出现故障。
同时,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操作失误,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在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伤员救治和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同时,我们也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以确定责任和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
因此,我们决定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此外,我们也将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以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在此次事故中,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了宝贵的人命和大量
的财产损失。
我们深感痛心和懊悔,也意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我们将以此次事故为教训,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稳定和有序。
总的来说,机械设备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安全生产,加强设备维护和操作人员培训,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希望通过此次事故的经验教训,我们能够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员工和公司的安全和稳定。
机械设备事故调查报告

机械设备事故调查报告篇一:17.附件17-机械设备事故报告单附件17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机械设备事故报告单工程项目部:编号:说明:事故发生后5日内由发生事故项目部以一式三份报上级机械设备管理部门。
篇二:某某公司机械伤害事故报告某某部机械伤害事故报告一、发生事故的企业名称:中国石化集团某某公司某某部二、发生事故的下属装置(车间)名称:某某部某某分部三、事故时间:XX年9月24日四、事故类别:机械伤害五、事故经过:9月24日上午9:00左右,某某分部大型机械操作工段龙门班班长朱某某接到分部关于更换#1龙门小跑减速箱机油的工作任务,朱某某带领当班组长冯某某、当班操作工袁某、朱本某、张某某、葛某某到达现场,准备更换#1龙门小跑减速箱机油,在更换过程中,为了作业方便,需要以点动的方式启动#1龙门小跑。
在实施点动前,由冯某某站在小跑过道上指挥驾驶室里的操作工朱本某按指令进行点动操作,朱某某站在小跑机房一侧以便向下观察小跑点动后的位置,张某某(此次事故的受伤者)蹲在小跑机房的空旷处,在实施点动时,小跑仓门为按规定进行关闭,如果仓门不关闭,#1龙门应该无法启动,必须人工将限位按下,方可启动#1龙门电源。
随后由操作工袁某人工按下小跑仓门限位开关,随后操作工朱本某开始按指令将#1龙门小跑向货六道方向进行点动,在点动过程中,操作工张某某突然由原来的下蹲状态起身,将头伸出小跑机房的仓门,观察小跑点动的位置,此时小跑仍处于点动的运行状态,张某某被运行中的小跑遇到小跑过道支架挤压受伤。
后被送到江北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经医院诊断,张某某为8根肋骨骨折。
六、事故伤亡情况:受伤人数:1人。
七、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八、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在更换#1龙门小跑减速箱机油的过程中,当班作业人员未严格执行大型设备检修操作规程,在仓门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小跑点动作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1)、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指挥人员及作业人员对现场安全风险未认真识别,作业人员间相互安全提醒不够、现场作业人员分工不明确、指挥人员不明确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生产事故调查报告

生产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概况。
1.1 事故发生时间,2022年3月15日上午10点。
1.2 事故发生地点,XX工厂生产车间。
1.3 事故类型,机械设备故障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
1.4 事故经过,在生产车间进行设备维护时,一台机械设备突然发生故障,导致一名工人受伤。
二、事故调查过程。
2.1 事故调查组成员,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2.2 调查过程,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现场勘查和证据收集,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询问和调查,对机械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测和分析。
三、事故原因分析。
3.1 机械设备故障,经过检测分析,事故是由于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出现了严重磨损和老化,导致设备突然故障。
3.2 设备维护不及时,调查发现,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存在疏忽,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隐患。
3.3 人员操作不当,事故发生时,工人在对设备进行维护时未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责任认定和处理。
4.1 设备维护责任,生产车间负责设备维护的主管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因未能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导致设备故障,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和教育。
4.2 安全管理责任,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因未能对设备维护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教育。
4.3 人员操作责任,事故中涉及的工人因未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护作业,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纪律教育和培训。
五、事故教训和改进措施。
5.1 设备维护管理,加强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记录和检查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5.2 人员培训教育,加强对生产车间工人的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3 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公司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处理,确保生产安全稳定。
六、结论。
6.1 事故是由于机械设备故障导致的,但也与设备维护不及时、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6.2 事故中相关责任人已经接受了相应的处理和教育,公司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设备事故处理报告范文3篇

设备事故处理报告范文3篇设备事故处理报告范文一一、事故背景本报告旨在对发生在公司设备上的事故进行详细描述和处理记录。
事故发生在2021年5月15日下午3点,地点为公司B楼二楼生产车间。
二、事故描述事故涉及的设备为X型号机器,用于生产产品Y。
在当天下午,操作员A发现该设备出现异常噪音,并且出现了烟雾。
A立即停止了设备并报告了这一情况。
三、处理过程1. 紧急处理:A立即按照紧急措施流程进行操作,包括切断设备电源,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 确认人员安全:紧急处理后,A关注了设备周围的人员是否受到伤害,并立即报告给相关部门。
3. 调查分析:公司安全团队迅速赶到现场,调查事故原因。
初步分析认为是设备内部部件故障导致的问题。
4. 维修维护: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安全团队迅速安排了专业的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
设备恢复正常后,进行了多次测试和全面检查。
5. 事故报告:安全团队向公司管理层提交了一份事故报告,详细描述了事故经过和处理过程,并提出了防范类似事故的建议。
四、事故影响1. 生产中断:设备故障导致了生产线的中断,造成了一定的生产损失。
2. 安全风险:事故中的烟雾和噪音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五、防范措施1. 定期检查:增加设备的定期检查频率,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
2. 员工培训:提供员工培训,使其了解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和紧急处理措施。
设备事故处理报告范文二一、事故背景本报告记录了公司设备B在2021年6月10日发生的一起事故,事故地点为生产车间C。
二、事故经过当天上午,操作员D在使用设备B进行生产时,突然发现设备开始发出异常声音,并且无法正常操作。
D迅速停机,并向上级报告了事故情况。
三、处理过程1. 紧急处理:D立即切断了设备的电源,并按照紧急处理流程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安全。
2. 调查分析:安全团队迅速赶到现场,对设备进行调查分析。
初步判断是设备B的传动部件发生故障导致的。
3. 维修维护:安全团队立即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
煤矿机电设备影响事故调查报告范文

煤矿机电设备影响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煤矿机电设备影响事故调查报告范文引言:煤矿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生产效益。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煤矿机电设备事故时有发生,这为我们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煤矿机电设备对事故发生的影响,并提供一份事故调查报告范文,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第一部分:煤矿机电设备对事故发生的影响1. 不合格设备的使用在煤矿生产中,如果使用不合格或过期的机电设备,其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能将大大降低。
这样的设备容易发生故障,甚至可能引发事故。
煤矿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要求,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机电设备,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设备操作人员素质不高煤矿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
如果操作人员素质不高或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就容易造成设备误操作、操作失误等问题,进而导致设备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煤矿企业应制定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3. 不合理的设备维修和更换计划煤矿机电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就会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煤矿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设备维修和更换计划,确保设备在达到安全使用寿命或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得到维修和更换,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第二部分:煤矿机电设备事故调查报告范文(假设事故原因是设备故障)事故概述:在XX煤矿YY井下发生了一起煤矿机电设备事故,造成了X人死亡、X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该事故经过调查发现,事故的根本原因是设备故障,具体表现为设备XX部位发生了XX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进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事故调查过程:根据调查组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时设备未能按照正常工作程序运行,初步判断是设备故障导致事故的发生。
经过现场勘察和对设备故障部位的分析,发现设备XX部位的XX元件损坏严重,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启动和工作。
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

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篇一:某某公司机械伤害事故报告某某部机械伤害事故报告一、发生事故的企业名称:中国石化集团某某公司某某部二、发生事故的下属装置(车间)名称:某某部某某分部三、事故时间:2012 年9 月24日四、事故类别:机械伤害五、事故经过:9 月24 日上午9:00 左右,某某分部大型机械操作工段龙门班班长朱某某接到分部关于更换#1 龙门小跑减速箱机油的工作任务,朱某某带领当班组长冯某某、当班操作工袁某、朱本某、张某某、葛某某到达现场,准备更换#1 龙门小跑减速箱机油,在更换过程中,为了作业方便,需要以点动的方式启动#1 龙门小跑。
在实施点动前,由冯某某站在小跑------ 精选公文范文----------------------3过道上指挥驾驶室里的操作工朱本某按 指令进行点动操作,朱某某站在小跑机 房一侧以便向下观察小跑点动后的位 置,张某某(此次事故的受伤者)蹲在 小跑机房的空旷处,在实施点动时,小 跑仓门为按规定进行关闭,如果仓门不 关闭, #1 龙门应该无法启动,必须人工 将限位按下,方可启动 #1 龙门电源。
随 后由操作工袁某人工按下小跑仓门限位 开关,随后操作工朱本某开始按指令将 #1 龙门小跑向货六道方向进行点动,在 点动过程中,操作工张某某突然由原来 的下蹲状态起身,将头伸出小跑机房的 仓门,观察小跑点动的位置,此时小跑 仍处于点动的运行状态,张某某被运行 中的小跑遇到小跑过道支架挤压受伤。
后被送到江北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经医六、 事故伤亡情况: 受伤人数: 1人七、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精选公文范文院诊断,张某某为 根肋骨骨折八、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在更换#1 龙门小跑减速箱机油的过程中,当班作业人员未严格执行大型设备检修操作规程,在仓门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小跑点动作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1)、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指挥人员及作业人员对现场安全风险未认真识别,作业人员间相互安全提醒不够、现场作业人员分工不明确、指挥人员不明确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事故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事故概述1. 事故发生时间:2023年3月15日2. 事故发生地点:XX公司生产车间3. 事故类型:机械伤害4. 事故原因:设备维护不当,操作人员违规操作二、事故经过2023年3月15日,XX公司生产车间正在进行日常生产任务。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小王在操作一台机械设备时,由于设备维护不当,机械部分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小王的手指被卷入设备中,造成严重伤害。
具体经过如下:上午8:00,小王按照生产计划开始操作机械设备。
在操作过程中,小王发现设备运转异常,但未及时停止设备并报告上级。
约10分钟后,设备突然发生故障,小王的手指被卷入设备中,造成严重伤害。
事故发生后,现场其他工作人员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并采取了紧急措施进行止血和包扎。
同时,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并向上级领导汇报事故情况。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维护不当:(1)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无法准确反映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
(2)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未按照规定执行,存在漏检、漏修现象。
(3)设备维护保养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隐患。
2. 操作人员违规操作:(1)小王在发现设备运转异常时,未立即停止设备并报告上级,而是继续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2)小王未接受过专业的设备操作培训,对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不足。
四、事故处理及整改措施1. 事故处理:(1)立即组织对小王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2)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防止事故扩大。
(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 整改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完善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
(3)提高设备维护保养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进行培训。
(4)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设立安全生产监督岗位,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
(6)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事故调查报告范文两篇
设备事故调查报告范文1:
1、事故经过:
事故前吉林热电厂运行方式,1-11号机、1、2、4-15号炉运行,3号炉备用。
其中,1-9号炉和1-7号机为母管制,10、11、14、15号炉分别对应8、9、10、11号机为单元制。
全厂蒸发量3970吨,发电量837MW。
2007年1月10日,按定期工作规定电气运行与检修人员配合进行厂用6kV 和0.38kV系统工、备电源联动试验(电气主接线一次系统见附图1)。
上午9时40分,进行到0.38kV除尘2段母线工、备电源联动试验时,发现2号除尘变高压侧开关跳闸后低压侧开关不联跳。
10时30分运行人员将2号除尘变停电,0.38kV除尘2段母线倒由备用电源运行(6kV和0.38kV系统见附图2),由检修人员检查2号除尘变低压侧开关不联跳的原因,试验暂停。
11时50分,2号除尘变低压侧开关不联动缺陷处理结束,决定下午继续进行试验。
12时38分,值长电话通知11号机副单元长,主盘电缆中间头测温装置报警:“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380伏低压电缆)温度高59℃,地点在除尘2段配电室下”(此电缆中间头为1987年火电原始安装,电缆型号为VLV22-3×185+1×95,4根并联,可载流266×4=1064A。
1997年增设电缆中间头测温装置)。
当时0.38kV除尘2段母线负荷电流988A。
副单元长通知电气检修人员后去现场进行检查。
12时50分将2号除尘变压器投入运行,除尘2段备用电源开关(低压)断开。
之后10号机电气值班员去现场检查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中间头。
当打开电缆沟井盖时,有大量烟雾,无法进入沟内,立即通知有关人员。
13时00分,值长再次告知11号机单控室值班员:“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380伏低压,此时本电缆已与除尘2段断开无电流)温度高79℃”。
11号机单控室值班员电话告知10号机单控室值班员,13时28分,2号除尘变压器跳闸,速断和高压侧接地保护动作,13时55分,将除尘1、2段母线工、备电源停电。
14时25分,14号炉1、2号引风机跳闸,14号炉灭火保护动作。
汇报省调,10号发电机组解列停机,6kV14A、B段母线停电,8号、9号循环水泵失电。
14时25分,6kV15A段母线工作电源开关跳闸,速断、接地保护动作,备用电源开关联动后跳闸,分支过流保护动作,6kV15A段母线失压。
同时10号循
环水泵跳闸、15号炉1、2排粉机、1号送风机跳闸,15号炉灭火保护动作。
由于8-11号循环水泵跳闸,循环水中断,汇报省调,11号发电机解列停机。
2、事故处理情况:
13时40分,按照“紧急事故应急预案”要求,有关部门人员陆续到达现场,迅速调集人员、物资。
13时46分消防队赶到现场,与在场的厂领导及有关部门分析确定灭火方案。
13时55分,除尘1、2段母线工备电源停电。
为防止火势蔓延影响其它机组运行,决定对除尘2段电缆沟进行隔离,分别对相连通的5个电缆竖井进行封堵,同时组织人员分段检查灭火。
15时30分,电缆沟火势得到控制,16时20分,余火被彻底扑灭。
经过抢修,11号机于2007年1月12日22时28分并网,10号机于16日00时00分并网。
3、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事后调阅2号除尘变、3号厂用备用变等电气设备运行参数历史曲线,分析造成电缆着火的直接原因是:除尘2段低压备用电源有4棵电缆,其中一棵有中间接头,由于温度升高,造成中间接头本身绝缘损坏起火,引燃附近电缆。
(2)间接原因
A、0.38kV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中间接头发生放电短路,按目前3号厂用
备用变继电保护配置,没有达到动作条件跳开3号厂用备用变高压侧开关,是导致中间接头绝缘损坏着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B、运行值班员当得知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中间头温度高报警后,处理不果断。
虽然切换至工作电源运行,但是对电缆发热点充电可能进一步引起电缆损坏的后果估计不足,而没有及时断开3号厂用备用变高压侧开关,是导致备用分支电缆放电损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C、从安全管理上分析,没有严格按照29项反措要求增加对电缆沟防火设施的投入,电缆沟防火门不规范,过火电缆沟内没有灭火设施以及起火报警装置;着火时不能有效地隔离火源,是引起火势蔓延扩大的主要原因。
D、班组检查工作不实、不细,过于依赖电缆中间头测温装置。
4、事故暴露问题
(1)消防管理方面,对电缆着火重点反措执行以及监督检查不实、不细,消防设施不完善,防火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职责不清,培训、演练工作不到位。
(2)设备管理方面有漏洞,没有认真吸取系统内电缆着火的事故教训,防火防爆专项检查不实,电缆沟防火措施整改落实不到位,防范措施缺乏针对性,没有做到有布置、有检查的安全工作闭环管理。
(3)安全管理方面,落实29项反措和安全性评价不够认真细致,检查不力。
对危险点的预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危险点缺少必要的控制措施,安全管理上存在盲区和死角,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具体专业指导。
(4)设备重点部位预防性工作缺乏必要的方法,手段单一,过分依赖电缆测温报警装置。
定期巡视检查不认真,设备责任制没能真正落实,存在漏洞。
对电缆设备重视不够,电缆专责人员配备薄弱,疏于管理。
5、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防范措施:
(1)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全面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按照29项反措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有关管理制度,规范电缆的敷设层次,适当分段并设置层间耐火隔板和阻燃槽盒,涂刷防火涂料。
(2)抓普查,加强电缆的运行、检修维护管理,对电缆沟及夹层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不符合29项反措要求的限期整改。
(3)进一步完善电缆沟分段防火隔离措施,更换防火能力不强的防火门。
(4)进一步升级完善现有电缆中间头测温装置,使其功能更加科学合理。
完善有关规程和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