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介绍地球作为我们生存的家园,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就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探讨。
地球环境地球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总和。
地球环境对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单位,包括生物圈、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和环境等要素。
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保持生态平衡。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地球环境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化和发展。
生态系统则通过各种生物和物质循环作用维持地球环境的稳定。
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之间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影响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因素1.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加,影响生物多样性和分布。
2.人类活动:工业化、城市化等活动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自然灾害:地震、台风、火灾等灾害也会破坏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
保护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措施1.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有助于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2.资源节约:减少能源消耗、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有助于减轻对地球环境的压力。
3.环境监测:加强监测和评估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问题。
结语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保护是所有人类共同的责任,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才能确保地球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
希望未来的我们能够更加重视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一些内容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愿我们共同守护地球,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地球的基本知识》课件

地球的结构和成分
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 壳体,包括陆地和海床。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主要 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主要由铁和镍构成。Biblioteka 球的运动和旋转1公转
2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年绕行一周。
3
自转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大约24小 时。
倾斜与季节
地球的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
《地球的基本知识》PPT 课件
本课件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况,结构和成分,运动和旋转,气候和气候带,地 理特征和地形,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人口和文化分布。
地球的基本概况
大陆分布
地球上有七个大陆,分布在不 同的地理位置。
海洋覆盖
地球表面的70%由海洋覆盖, 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与大气
地球的气候受大气层的影响,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象条件。
不同气候带
天气变化
地球上存在着赤道气候、温带 气候和极地气候等不同气候带。
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由天气的 变化所决定。
降水分布
地球上降水量不均匀分布,影 响着地区的干湿程度。
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形
山脉 平原 沙漠
长江 黄河 西湖
盆地 湖泊 海洋
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提供氧气和栖息地。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含各种生物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是地球上的重要生态系统,支持着许多动植物的生存。
地球的人口和文化分布
人口分布
地球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 洲。
地球环境PPT

<一>.组成: 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及气溶胶质粒子三部分组成的。
1.干洁空气 : 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其组成成分最主要的
是氮、氧、氩三种气体,。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各种氮氧化合物 及其他一些惰性气体(表2-1)。 2.水汽:
大气中的水汽来源于海洋、湖泊、江河、沼泽、潮湿地面及植物表 面的蒸发或蒸腾作用。 3.固体杂质(气溶胶粒子):
16亿年后,生物进化过程加速。12亿年前出现最早的真核细胞。5亿年前出现海 洋无脊椎动物,4.5亿年以前,哺乳类动物出现在2亿年前。今天,大约有500万至 5000万种生物组成了五彩摈纷的生物界,构成了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地球各圈层 发育过程中生物的能动作用起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大气圈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固体杂质(或大气气溶胶粒子)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和固体粒 子,包括水滴、冰晶、悬浮着的固体灰尘微粒、烟粒、微生物、植物的抱 子花粉以及各种凝结核和带电离子等。 4.大气污染物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某些有害颗粒物和废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 害气体,如SO2、CO、CH4、N2O、H2S、HF等;另一类是灰尘烟雾, 如煤烟、煤尘、水泥、金属粉尘等。
二、土壤的性质
1.土壤剖面:
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和累 积的结果,促使土壤中物质发生淋溶和聚集,因而在土壤层 次上发生垂向分化,并可划分出不同土层。 2.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是土壤的基本性质,它包括土壤的质地、 结构、比重、容量、空隙度、颜色、温度等。 3.土壤的化学性质:
三、地球(生物)圈层演化及其作用:
约46亿年的时候:
地球是一个炙热的大火球,还没有圈层的分化。地球外面包围着原始大气,主要 由H2、CH4、NH3和水蒸气等组成,是一个还原性的大气圈。
1.干洁空气 : 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其组成成分最主要的
是氮、氧、氩三种气体,。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各种氮氧化合物 及其他一些惰性气体(表2-1)。 2.水汽:
大气中的水汽来源于海洋、湖泊、江河、沼泽、潮湿地面及植物表 面的蒸发或蒸腾作用。 3.固体杂质(气溶胶粒子):
16亿年后,生物进化过程加速。12亿年前出现最早的真核细胞。5亿年前出现海 洋无脊椎动物,4.5亿年以前,哺乳类动物出现在2亿年前。今天,大约有500万至 5000万种生物组成了五彩摈纷的生物界,构成了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地球各圈层 发育过程中生物的能动作用起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大气圈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固体杂质(或大气气溶胶粒子)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和固体粒 子,包括水滴、冰晶、悬浮着的固体灰尘微粒、烟粒、微生物、植物的抱 子花粉以及各种凝结核和带电离子等。 4.大气污染物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某些有害颗粒物和废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 害气体,如SO2、CO、CH4、N2O、H2S、HF等;另一类是灰尘烟雾, 如煤烟、煤尘、水泥、金属粉尘等。
二、土壤的性质
1.土壤剖面:
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和累 积的结果,促使土壤中物质发生淋溶和聚集,因而在土壤层 次上发生垂向分化,并可划分出不同土层。 2.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是土壤的基本性质,它包括土壤的质地、 结构、比重、容量、空隙度、颜色、温度等。 3.土壤的化学性质:
三、地球(生物)圈层演化及其作用:
约46亿年的时候:
地球是一个炙热的大火球,还没有圈层的分化。地球外面包围着原始大气,主要 由H2、CH4、NH3和水蒸气等组成,是一个还原性的大气圈。
第1讲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 食 物 链 和 食 物 网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
• 生态系统中,由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接起来,一 生态系统中,由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接起来, 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另一种生物再以第三种 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 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 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 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关系往往复杂,各种食物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关系往往复杂, 链相互交错,形成所谓食物网 食物网。 链相互交错,形成所谓食物网。
北极狐和北极兔
• 据科学家们观察,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是以 据科学家们观察, 北极兔为食的。北极狐一胎可以怀单胎, 北极兔为食的。北极狐一胎可以怀单胎,也可以 怀双胎。而这是取决于北极兔的多少。 怀双胎。而这是取决于北极兔的多少。北极兔的 数量多,怀双胎;数量少则怀单胎。 数量多,怀双胎;数量少则怀单胎。这对于维持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难道是北极兔告 诉北极狐自己的数量吗?显然不可能, 诉北极狐自己的数量吗?显然不可能,这只能是 生态系统中某些类似物理、化学等信息在起作用。 生态系统中某些类似物理、化学等信息在起作用。
二.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地球各圈层: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地球各圈层: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 1. 大气圈 臭氧层、氧气、 臭氧层、氧气、二氧化碳 2. 水圈 如果没有水, 如果没有水,那么这个星球上不可能有今天人 类的生命和其他一切生物的存在。 类的生命和其他一切生物的存在。 人体内的水按重量计算占有60-80%。 人体内的水按重量计算占有 。 据生物医学界的估算,人处于困境、 据生物医学界的估算,人处于困境、没有食物 的条件下,只要有充足的水,生命可维持10天 的条件下,只要有充足的水,生命可维持 天 以上,甚至在一些记录中达到一个月之久。 以上,甚至在一些记录中达到一个月之久。
新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ppt(共42张PPT)

注:食物链起于生产 者,终于最高级消费者
。食物链的组成中不包
括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
。
你连接的食物琏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假如蛇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 的变化?
图中的食物链有几条?写出最长的一条
• 食物链的写法: • (1)箭头指向捕食者 • (2)开始于生产者 • ( 3 ) 结束于最高级的消费者
度、无机盐等
例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的是(D)
A、草履虫 B、病毒 C、蘑菇 D、草
B 例4、下列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不同 生物之间由于吃与 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 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
A、河边上的一簇簇美丽的月季 B、远山上一望无际的茂密森林
C、鱼缸内一群艳丽的锦鲤 D、坝上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
轻松尝试
1、“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 “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
• A、消费者
B、生产者
•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 ,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动物
2、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等
链
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相互关系
。食物链的组成中不包
括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
。
你连接的食物琏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假如蛇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 的变化?
图中的食物链有几条?写出最长的一条
• 食物链的写法: • (1)箭头指向捕食者 • (2)开始于生产者 • ( 3 ) 结束于最高级的消费者
度、无机盐等
例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的是(D)
A、草履虫 B、病毒 C、蘑菇 D、草
B 例4、下列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不同 生物之间由于吃与 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 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
A、河边上的一簇簇美丽的月季 B、远山上一望无际的茂密森林
C、鱼缸内一群艳丽的锦鲤 D、坝上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
轻松尝试
1、“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 “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
• A、消费者
B、生产者
•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 ,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动物
2、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等
链
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赤道半径 (km)
2440 6050 6378 3395 71400 60000 25400 24750
质量(地 球=1)
0.05 0.82
1 0.11 317.94 95.18 14.63 17.22
体积 (地球 =1)
0.056 0.856 1。00 0.15 1316 745 65.2 57.1
月球 地球 地月系 其他行星
二、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半径约为70×104km,是地球半径的
109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质量为 1.989×1027t,相当于地球的3.33×104倍。光球 表面温度为5500℃左右,太阳中心温度不低于 1500万℃。它每秒放出来的能量为9.4×1025卡, 到达地球上的只占总量的1/22亿,太阳常数为 8.16J/(cm2.min)。
位置:位于距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边缘 23000光年的地方。
大小: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积约 为地球的12000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0×104倍, 质量相当于地球的33.3×104倍。
太阳系:8大行星,50个卫星和至少50万个小行
星,还有少数彗星。
太阳系八大行星概况
名称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自 然
有一闪即逝的流星
天
有拖着长尾的彗星
体
有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有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
人造天体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 实的著名的大彗星。它的公转周期为76年。最近的一 次回归是1986年。
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外层空间 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它恒星 太阳系
生态系统概述ppt课件

=
流通率 库中营养物质量
库中营养物质量
周转时间 =
流通率
五、生态系统的信息联系
营养信息: 在某种意义上说,食物链、食物网就代表着一 种信息传递系统
化学信息: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 抗生素、性引诱剂均属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有的相互 制约,有的互相促进,有的相互吸引,也有的相互排斥。
氧气,绿色植物的出现加速了大气层氧气的积累,为动物
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绿色植物的出现是地球发展史上的重
要里程碑。使地球化学的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原始大气
层的成分也逐渐发生本质的变化。
需氧呼吸出现后,因其效率高,为出现复杂的多细胞
生物创造了必需条件。原始食物链也随之出现。
距今4.2亿年 ,大气中氧含量上升到现在水平的10%以
1-6
2、 生态平衡 (ecological equilibrium)
生态平衡的概念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过 程和功能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大于输 出时,生物量增加,反之,生物量减少。
如果输入和输出在较长时间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与功 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这时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保持相对稳定, 环境的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能流途径畅通),在外来干扰下能通 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就叫 做生态平衡。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一、什么叫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 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构成的一个 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具有自然整体性,在任何情况下,生物群落都 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是和环境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组成 有序的整体。如一个湖泊、一片草地。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学习生态地理名词与概念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的定义
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湿地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水体、土 壤等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水文条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生 态功能等特点。
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净化水质、提供水资源等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 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相互作用而构成 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 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组成。其中,生物部分是 生态系统的核心,非生物部分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食物链
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通 常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食物网
指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 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它更 为复杂地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的路径。
营养级
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 物种的总和,它反映了生物在生态 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的定义
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 游泳生物等)和非生物成分(如海水、海底地形等)组成 的复杂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广阔的空间范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复杂的生态关系等特点。
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
海洋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提供海 洋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 之一。
种植植物
在沙砾上覆盖一层土壤,种植一些小型植 物,如苔藓、蕨类等,为生态系统提供氧 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大气圈内的精细平衡
1、大气成分的相对稳定性
a 稳定组分(氮、氧、氩、氦、氪、甲烷、 氢、氙等) b 不稳定组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水汽等)
2、圈层内物质与能量的平衡 a 自然界氮循环 b 自然界氧循环 c 自然界硫循环 d 其它循环
7
物质与能量的循环
8
物质循环
9
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球环境
1、自然环境:主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要素。包括空气、阳光、水、 土壤、矿物以及生物等。 2、社会环境: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条件。 包括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 及各种社会制度。
3
地球环境的独特性
1、地球是迄今发现存在智能生物的唯一天 体(臭氧层,保护着地球不受高能紫外 线的侵袭;土壤,为植物提供营养和生 长的基地)。 2、地球环境丰富多样,适合生物的生存和 繁衍。 3、地球表层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换是靠 生命活动实现的。
人类与岩石圈的关系
岩石圈的化石燃料 在工业革命以来的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岩石圈内的矿物 资源随人类开发 能力的增强而不 断满足着人类的 需要
20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生物圈的概念是1875 年奥地利地质学家 休斯首次引进自然科学的,但直至1920 年苏 联地球化学家维尔纳茨基在苏联( 1926 年) 和法国作了题为“生物圈”的两次讲演之后, 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1、大气圈: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 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 长期发育而形成的。
2、大气圈组成: A. 对流层(存在强烈的垂直对流作用和水平运动) B.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由于水汽和尘 埃含量极少,平流层中没有云雨等天气现象) C. 中间层(其中氮气和氧气为主,几乎没有臭氧。 垂直对流运动强烈 ) D. 热成层(称增温层或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增加 急剧上升) E. 逸散层(该层大气极为稀薄,气温高,分子运 动速度快,有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 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称为逸散层。 )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 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体。
21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22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 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从人类的角度理解,生态系统包括人类本身和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 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这些要素也在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即人类的自然环境。
① 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② 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③ 是一种动态系统
23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1)无机物:包括氮、氧、二 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盐等。 (2)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 糖类、脂类和土壤腐殖质等。 (3)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 度、风和降水等,来自宇宙的太 阳辐射也可归入此类。 (4)生产者:指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各种绿色植物、蓝绿藻和某 些细菌。又称为自养生物。 (5)消费者:指以其他生物为 食的各种动物(植食动物、肉食 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6)分解者:指分解动植物残 体、粪便和各种有机物的细菌、 真菌、原生动物、蚯蚓和秃鹫等 食腐动物。分解者和消费者都是 异养生物。
能量散失
生产者(绿 色植物)
环境(土壤、Biblioteka 空气、水) 还原者(细 菌、真菌)
消费者 (动物)
26
食物链与食物网
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
和被取食的关系,这就是 食物链。 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叉, 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把
许多生物包括在内,这种
复杂的捕食关系就是食物 网。
27
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4
地球各圈层的发育
地球在大约46 亿年前形成 大约在38 亿年以前,地球上出现了水 到大约20 亿年前,出现了更为进化的细菌和蓝藻等生物 距今16 亿年以前,一个含氧的大气圈形成 12 亿年前出现最早的真核细胞 5 亿年前出现海洋无脊椎动物 4.5 亿年以前,在温暖湿润的河口地带,一种叫做顶囊蕨 的植物开始登陆 哺乳类动物出现在2 亿年前 五彩缤纷的生物界,构成了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 生物与岩石风化物的相互作用,在地表上形成了土壤, 最终形成土壤圈 5
氮循环
10
11
12
13
14
15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与水圈的关系
1、在地球上生命的 产生和进化过程中 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为生命过程中营 养物和废弃物的传 输提供了最基本的 媒介。
3、保持地球表层恒 定的温度起了关键 性的作用。
4、给水生生物提供 关键性的保护作用。
16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水圈的影响
• 兴建大型水库
— 引发区域生态恶化
• 大量开采地下水
— 含水层的枯竭、地面沉陷
• 小河流渠道化
— 引发区域生态恶化
• 湖泊的泯灭
— 土壤侵蚀使入湖泥沙增加; — 湖内营养物质增加(富营养化)使藻类与水草丛生; —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以至消亡; — 大量引水和入流河流改向使入流水量急剧减少
24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环境部分:日光、大气、水分、土壤和营养物质 (无机环境)
生产者 生态系统 消费者 生物部分 (生物群落) 一级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植物:野生植物、栽培植物、藻类等 细菌:硝化菌、硫细菌、磷细菌等
分解者(还原者):各种微生物
25
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
太阳能
环境保护 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1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1、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 2、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第二章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 1、世界人口发展情况 2、中国人口发展情况; 3、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2
17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与土壤圈的关系
土壤圈提供和调节水、气、热和营养 元素的能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 条件。人类得以从中获得宝贵的生产和生 活资源。
18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对土壤圈的影响 荒漠化 水土流失 盐渍化 水涝 土壤污染
19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大气圈内的精细平衡
1、大气成分的相对稳定性
a 稳定组分(氮、氧、氩、氦、氪、甲烷、 氢、氙等) b 不稳定组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水汽等)
2、圈层内物质与能量的平衡 a 自然界氮循环 b 自然界氧循环 c 自然界硫循环 d 其它循环
7
物质与能量的循环
8
物质循环
9
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球环境
1、自然环境:主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要素。包括空气、阳光、水、 土壤、矿物以及生物等。 2、社会环境: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条件。 包括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 及各种社会制度。
3
地球环境的独特性
1、地球是迄今发现存在智能生物的唯一天 体(臭氧层,保护着地球不受高能紫外 线的侵袭;土壤,为植物提供营养和生 长的基地)。 2、地球环境丰富多样,适合生物的生存和 繁衍。 3、地球表层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换是靠 生命活动实现的。
人类与岩石圈的关系
岩石圈的化石燃料 在工业革命以来的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岩石圈内的矿物 资源随人类开发 能力的增强而不 断满足着人类的 需要
20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生物圈的概念是1875 年奥地利地质学家 休斯首次引进自然科学的,但直至1920 年苏 联地球化学家维尔纳茨基在苏联( 1926 年) 和法国作了题为“生物圈”的两次讲演之后, 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1、大气圈: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 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 长期发育而形成的。
2、大气圈组成: A. 对流层(存在强烈的垂直对流作用和水平运动) B.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由于水汽和尘 埃含量极少,平流层中没有云雨等天气现象) C. 中间层(其中氮气和氧气为主,几乎没有臭氧。 垂直对流运动强烈 ) D. 热成层(称增温层或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增加 急剧上升) E. 逸散层(该层大气极为稀薄,气温高,分子运 动速度快,有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 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称为逸散层。 )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 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体。
21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22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 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从人类的角度理解,生态系统包括人类本身和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 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这些要素也在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即人类的自然环境。
① 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② 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③ 是一种动态系统
23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1)无机物:包括氮、氧、二 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盐等。 (2)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 糖类、脂类和土壤腐殖质等。 (3)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 度、风和降水等,来自宇宙的太 阳辐射也可归入此类。 (4)生产者:指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各种绿色植物、蓝绿藻和某 些细菌。又称为自养生物。 (5)消费者:指以其他生物为 食的各种动物(植食动物、肉食 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6)分解者:指分解动植物残 体、粪便和各种有机物的细菌、 真菌、原生动物、蚯蚓和秃鹫等 食腐动物。分解者和消费者都是 异养生物。
能量散失
生产者(绿 色植物)
环境(土壤、Biblioteka 空气、水) 还原者(细 菌、真菌)
消费者 (动物)
26
食物链与食物网
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
和被取食的关系,这就是 食物链。 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叉, 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把
许多生物包括在内,这种
复杂的捕食关系就是食物 网。
27
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4
地球各圈层的发育
地球在大约46 亿年前形成 大约在38 亿年以前,地球上出现了水 到大约20 亿年前,出现了更为进化的细菌和蓝藻等生物 距今16 亿年以前,一个含氧的大气圈形成 12 亿年前出现最早的真核细胞 5 亿年前出现海洋无脊椎动物 4.5 亿年以前,在温暖湿润的河口地带,一种叫做顶囊蕨 的植物开始登陆 哺乳类动物出现在2 亿年前 五彩缤纷的生物界,构成了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 生物与岩石风化物的相互作用,在地表上形成了土壤, 最终形成土壤圈 5
氮循环
10
11
12
13
14
15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与水圈的关系
1、在地球上生命的 产生和进化过程中 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为生命过程中营 养物和废弃物的传 输提供了最基本的 媒介。
3、保持地球表层恒 定的温度起了关键 性的作用。
4、给水生生物提供 关键性的保护作用。
16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水圈的影响
• 兴建大型水库
— 引发区域生态恶化
• 大量开采地下水
— 含水层的枯竭、地面沉陷
• 小河流渠道化
— 引发区域生态恶化
• 湖泊的泯灭
— 土壤侵蚀使入湖泥沙增加; — 湖内营养物质增加(富营养化)使藻类与水草丛生; —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以至消亡; — 大量引水和入流河流改向使入流水量急剧减少
24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环境部分:日光、大气、水分、土壤和营养物质 (无机环境)
生产者 生态系统 消费者 生物部分 (生物群落) 一级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植物:野生植物、栽培植物、藻类等 细菌:硝化菌、硫细菌、磷细菌等
分解者(还原者):各种微生物
25
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
太阳能
环境保护 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1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1、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 2、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第二章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 1、世界人口发展情况 2、中国人口发展情况; 3、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2
17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与土壤圈的关系
土壤圈提供和调节水、气、热和营养 元素的能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 条件。人类得以从中获得宝贵的生产和生 活资源。
18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对土壤圈的影响 荒漠化 水土流失 盐渍化 水涝 土壤污染
19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