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湛吾委行管2班9 之文献综述【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
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
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
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
通过对研究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
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
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
根据对文献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文献范文

Any qualitative change in performance comes from the accumulation of quantitative change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文献范文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文献范文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__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__多万。
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
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
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
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
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
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
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山东工商学院题目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浅析学院公管管理学院专业劳动关系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李亚军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浅析一、引言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第10位上升到第2位。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0美元上升至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向全面小康迈进。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悉,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1分别由57.5%和67.7%下降到36.2%和39.3%[1],人们的消费观由过去自然经济模式下自给自足的消费观念及重积累倡节约的保守型消费着渐向以量入为出、注重消费效益,强调消费带来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过渡。
从1998年大学教育体制改革至今,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由过去的340多万增长至今天的2468万。
当然,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大学生人数的增长,他们的消费环境由过去的校园内部单一消费着渐向校园内部消费、校园外部消费和网络消费等多种环境相互组合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消费内容由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主导的单一模式着渐向学习、生活、交际、文化娱乐等共同主导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他们的消费来源由过去的家庭支持单一渠道着渐向以家庭支持为主,奖学金及助学金和勤工俭学以及自主创业为辅的多来源渠道发展。
同时由这些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日益严重,消费中的享乐主义倾向严重,人际交往消费高昂,消费方式和成才目标相脱离等也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
消费观念(Consumption Concept))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
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8篇)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8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二、问卷情况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本问卷共发放42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
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三、数据统计和分析1.总消费额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
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恩格尔系数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
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这个数据尚有余地),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研究综述

一
研究成果的形成离不开研究方法的运用 , 方法 的使 用是
个 领 域 发 展水 平 的重 要 尺 度 。按 各 自学 科所 使 用 的最 主 要 的方 法 即多 种方 法 并 存 时 选 择 其最 主要 的方 法 。2 0 ̄ 20 00 0 7
卷 法 和 历 史 比较 法是 大学 生 消 费 研 究 方法 的 主要 方 法 。
、
当代大 学 生消 费的研 究概 况
( ) 一 沦文 数 量
2 0 以来 , 中国青年研 究》 00年 《 共发表关于大学生消费方 面的论 文 3 。其 中, 4年 7篇 , 2 %, 4年 2 占 0篇 前 占 3 后 3篇
摘
要 : 中国青年研 究) 0 0 - 0 7年发表 的关于大学生消 费方 面的文章 为分析对象 , 文章数量、 究学 以《 ) 0-20 2 从 研
科视角、 研究 内容与主题 、 研究方法等方面总结了这一 时期我国大学生消费研 究的基本情 况和特 点, 并就其理论与方
法 问题 进行 了剖 析 和 评 价 。
在 20 - 2 0 0 0- 0 7年《 - 中国青年研究 》 上发 表的关于大学生 消 费 的 研 究 主要 集 中 在 心 理 学 (0 ,其 次 是 社 会 学 2 %) ( 6 %) 1. 和统 计学( 33 , 育学和经济学 (0 体育学和 7 1.%)教 1%) 管理学( %) 3 。这表明随着我国高校 扩招程度 的扩大 , 大学生 消费群体 也开始显示其经济价值。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 的消 费群体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 大学 生消费的经济学研究 对
2 0- 20 年共 出现 5篇关于社会学方 面的研究 , 02 05 其中教育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 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心理特征。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 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 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 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时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人, 进行科学消费。
更重要的是未来他们将是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经济收人者, 将是文化水平较高而事业有成的消费者, 将是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者, 还可能是生产或消费政策的制定者。
因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他们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政策制定事关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问题,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事关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前途。
因此, 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 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
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
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
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 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 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
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
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
此外,还有6.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
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
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消费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对其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将直接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价值取向。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进行研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消费观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观:研究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社会活动,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不仅直接影响其在校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状况,也对社会中健康消费、科学消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探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问题研究,倡导树立科学消费观,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消费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对其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将直接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价值取向。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进行研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消费观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消费观的研究自古就有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
现代学者对消费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消费观的概念及表现罗子明在《消费者心理学》中提出消费观的相关定义来源于价值观,是价值观的组成要素之一,是人们利用价值判断来衡量消费及有关事物的标杆,反映了消费者行为最深刻的心理特征[1]。
(二)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姚洪越认为,必须对资本加以控制,则能坚持持续发展,要正确估计资本能力的过度膨胀拾人类带来的巨大危机。
如果说在资本义发展早期,资本对消费的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各种资源的利用还不是很充分,资木对消费的利用还处在合理、正面的空间的话,那么,时至今日,资源短缺全面凸现,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心灵荒宪快速蔓延,幸福指数正在下降的情况下,资本对消费的操纵整体上已经危及了[1]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7-139.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人类的生存,成为人类不幸的重要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湛吾委行管2班201207064099 之文献综述【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
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
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
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
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
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
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
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
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2004 年,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额约为四百元,但最高月消费额已达到1450元,最低的尚不足九十元,前者是后者的十六倍多。
笔者调查得出,现在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不再是购买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电脑消费、手机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服装消费等已经构成了大学生消费的新内容。
大学生除满足基本生活外,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渴望拥有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的想法。
许多学者指出,大学生在消费中具有追逐时尚、张扬个性的特点更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
在当代大学校园里,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成为许多大学生消费方式的首选。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发布的《2005 年度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30活形态研究》显示,有57. 3%的大学生宣称“我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 54. 5% 的大学生认为“科技可以帮助我实现对生活的梦想”; 61. 4%的大学生承认“手机、Email、ICQ”是我生活中重要的通讯工具”15.6%的大学生过去一年中在网络上购买过商品,而使用银行卡在线支付率高达29.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林江指出: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亦有不同。
大一学生主要侧重于娱乐休闲消费、旅游和体育文艺活动等; 大二学生逐渐转向以学习方面的消费为主; 大三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于为就业加砝码或准备考研,许多同学热衷于“考证”、出国及公务员考试等; 大四学生主要是就业消费,找工作先要包装自己,然后到不同地方去应聘。
笔者根据上述几位学者的著作进行比较与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消费特点①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上升、差距增大②消费结构多元化③追逐时尚化、个性化④消费方式网络化、电子化⑤大学生消费具有阶段性B.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文献,一种是系统地研究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各方面因素; 另一种是专门研究某一方面因素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如家庭、媒体等因素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在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周丽在温州大学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中主要考虑了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类型、恋爱状态、消费观念这 6 个定性因素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其结论是: 第一,性别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月总消费和月通讯费有显著差异。
第三,家庭类型对学生的月总消费和月通讯费影响作用显著。
第四,恋爱状态对大学生的月总消费和月通讯费有显著影响。
第五,不同消费观念的学生月总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
梁前德对武汉地区2,662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别分析了家庭住地类型、家庭居住环境与大学生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学生消费水平与其家庭住地类型以及居住环境有显著的相关性; 在大学生的高消费层上,来自地级市市区的大学生比重最大,在低消费层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重最大; 一般而言,来自地级市市区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最高,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最低。
程磊等人对徐州市 4 所高校共1,200 名本科生的调查显示: 家人的消费行为以及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就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周春霞、彭光芒对华中农业大学的近二百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消费观趋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大众传媒是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观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主要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消费方面信息的大学生们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消费文化。
同时大众传媒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娱乐类信息的传播使大学生对高消费、盲目消费产生向往。
宋逸成指出,当代大学生接触最为广泛的媒体就是网络,网络适应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来自网络的各种时尚风潮,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具体到网络购物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他认为有 4 点: 网络提供了数量繁多的商品; 网络购物具有便捷性; 网络购物的价格相对便宜,符合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当前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时尚,成为大学生快节奏生活的一部分。
笔者根据以上几位专家学者的调查可得出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总的来讲有以下5个方面:性别、在校年级、家庭类型、恋爱状态、不同的消费观念。
而从具体的影响因素来讲的话,可总结为以下3个方面:①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尽管大学生离开家庭走入校园,但家乡生活的风俗习惯以及家庭的理财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
②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产生的主要是积极影响。
③网络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网络消费作为一种“符号行为”成为当代大学生取得群体认同的一种标志。
C.大学生消费的不同领域研究除了大学生消费的综合性研究文献之外,还有许多研究着眼于大学生的不同消费领域。
如大学生文化消费、网络信息消费、体育消费、旅游消费、奢侈品消费等。
李俊、蔡涛指出,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点有: 大学生用于精神文化消费的开支不断增多; 大学生具有个性化和时尚化的化消费需求; 大学生文化消费具有时效性; 网络文化消费占很大比重。
同时,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大学生文化消费缺乏理性,消费结构不合理; “娱乐性、享受性、消遣性的精神文化消费所占的比例偏大,而发展性、智能性文化消费却表现不足”; 存在着低档、庸俗的消费倾向。
2003 年,韩湘平、陈玉清抽取湖南省 5 所高校的男女大学生各500 名进行了体育消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当时 80%以上的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总体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类型主要有实物型、运动型、观赏型和阅读型,男女生在体育消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后,对各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大都采取了类似的调查方式。
张红明、李庆梅研究了大学生在具体的网络消费中的行为选择类别,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并运用快速聚类法制定聚成:学习提升型、自我表达型、娱乐休闲型、交易创业型、沟通交流型,这5 种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细分类型特征。
冯建栋指出,“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中一个特殊的细分市场,它具有较明显的消费群体特征,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特征”。
他对郑州市高校的调查显示,当地大学生旅游欲望强烈,其中 96% 的大学生都外出旅游过。
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特点如下: 旅游时间较为集中( 多为假期) ; 旅游方式多样( 集体、少数人结伴、单独出游等) ; 旅游目的以休闲娱乐、开阔视野为主。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不同的消费领域主要体现在这几个层面:①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②大学生体育消费③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④大学生旅游消费⑤大学生奢侈性消费D.大学生群体消费研究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仍分为多个不同的群体,而每一个群体的具体消费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研究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对我们研究大学生消费是非常有帮助的、更是非常必要的。
欧定余经过调查论证指出:“贫困大学生占大学生的比例高达 20%左右,这是一个较大而且特殊的消费群体。
”宋卫民认为贫困大学生家庭收入低、消费压力大、非理性消费行为日趋增加、负债消费或自己打工赚钱消费现象普遍、隐蔽性消费支出拮据。
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来自家长的过分资助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贫困大学生受到同学中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影响。
笔者经调查与分析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研究如下:①男女大学生的消费偏好差异问题男性和女性在消费需求上存在天然的偏好差异。
笔者认为,男女生之间消费结构不同,女大学生用于食品、娱乐方面的支出少于男大学生,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多于男大学生; 在学习方面支出男女差异不显著; 而在总支出方面,女大学生略低。
②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来自城乡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一直是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贫困大学生家庭收入低、消费压力大、非理性消费行为日趋增加、负债消费或自己打工赚钱消费现象普遍、隐蔽性消费支出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