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的分布规律(教案)
初中地理洋流教案

初中地理洋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洋流的定义、成因和分类;- 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和特点;-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洋流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洋流的定义、成因和分类;- 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和特点;- 洋流分布的规律。
【教学难点】- 洋流的成因和分类;- 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和特点;- 洋流分布的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洋流的定义、成因和分类;- 直观演示法:展示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洋流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洋流定义、成因、分类和分布图;- 案例材料:世界主要洋流的案例;- 地图和图表:世界洋流分布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海陆轮廓对气候的影响;2. 提问: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教师总结;3. 引出本节课内容:洋流。
二、讲解洋流的定义、成因和分类1. 讲解洋流的定义:洋流是海水沿一定路径,大规模地流动的现象;2. 讲解洋流的成因: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球重力、海底地形等;3. 讲解洋流的分类:根据成因分为风海流和密度流,根据温度和盐度分为暖流和寒流。
三、展示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图1. 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 讲解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和特点:北大西洋暖流、东太平洋暖流、印度洋暖流、巴西暖流等;3. 分析洋流分布的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形成大规模的洋流,高纬度海区洋流较弱。
四、案例分析1. 给出世界主要洋流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洋流分布规律和影响教学设计

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影响因素盛行风是主要动力,其次有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3、分类按性质:暖流(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低纬流向高纬)寒流(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高纬流向低纬)按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一、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探究一:洋流的分布规律阅读教材57页世界洋流分布图,找出图中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洋流方向,并在资料上画出方向。
1、中低纬洋流圈:以 为中心, 。
2、中高纬洋流圈:以 为中心, 。
3、北印度洋:夏 冬 (季风洋流)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赤道 副极地 副热带 副热带 夏季 冬季 北印度洋太平洋 60°N30°S30°N 0°探究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求:1、小组讨论,时间为5分钟。
2、组长发言,必要时其他同学补充。
3、结合资料与教材(57-60页图文)思考。
第一组1、摩尔曼斯克港为何终年不冻,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结冰期却长达半年?2、澳大利亚东西岸植被差异的原因?3、由此可知,洋流对沿岸气候有什么影响?第二组1、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的成因?2、据图说明秘鲁渔场的形成过程?3、由上可知,洋流对渔场分布有什么影响?第三组1、哥伦布第二次航行路程长比第一次却用时少的原因?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秘鲁渔场成因示意图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 北海道渔场东南信风 补偿流2、推测泰坦尼克号碰到的冰山是什么洋流携带来的?3、由上可知,洋流对海洋航行有哪些影响?第四组1、看下图回答墨西哥湾油污浓度随时间如何变化?污染范围怎样变化?原因?2、由上可知,洋流对海洋污染有什么影响?本课小结海雾一、世界洋流分布图规律1、中低纬洋流圈:以为中心,。
洋流教案

洋流一、教学目标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教学重点、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完成基础知识巩固(请同学们对照教材、地图册和资料完成复习资料60页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1、世界洋流的规律(1)规律的巧记:北半球各一个“8”,南半球一个“0”(2)世界洋流规律对应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的洋流的名称(3)北印度洋的洋流是季风洋流,规律:“冬逆夏顺”以及索马里寒暖流的成因2、洋流的性质(1)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相同(2)暖流: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3、等温线图的应用(1)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2)判断温差: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3)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海洋上的等温线有规律地想同一方向弯曲,则一定有洋流通过,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海水等温线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凸出处为暖流(或从温度较高的海域凸像温度较低的海域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4)判断地形等温线闭合:内线数值大-→中心气温高一→中心地势低-→盆地(洼地)。
内线数值小-→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高原)。
等温线不闭合:等温线向高值凸出-→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山脊等温线向低值凸出-→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
(5) 判断季节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交。
南半球:1月(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高纬)凸,海洋上向北(低纬)凸。
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6) 判断海陆分布已知某月份的等温线分布情况。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模板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动力。
(2)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能够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渔场、航线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 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2.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洋流分布规律和影响。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如海水的运动形式等。
2. 教师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洋流的分布特点。
【环节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洋流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动力,如风力、地球自转等。
2. 教师展示大洋环流模式简图,讲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洋流分布规律的特点。
【环节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如洋流对气候、渔场、航线等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节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洋流分布规律和影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环节五:课后作业】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加深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2. 查找资料,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撰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篇1:地理《洋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通过“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
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均为艺术类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2 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表层洋流的概念及其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洋表层洋流的概念及其分布规律2. 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及相关视频资料。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洋流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洋流分布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海洋表层洋流的概念及其分布规律。
2. 新课导入:讲解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洋流(如北大西洋暖流、东太平洋暖流等)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讨论洋流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分布图,加深对洋流分布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海洋表层洋流与深海洋流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2. 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洋流分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冰川融化等。
3. 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洋流的影响,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海域的洋流分布情况。
2. 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海洋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强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
九、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海洋洋流分布图,标注主要洋流的名称和特点。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难点:洋流分布规律的成因及其对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洋流的分布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问题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题目。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洋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案例,分析洋流分布规律的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延伸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如寒流和暖流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洋流的影响,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七、课堂小结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洋流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的理解。
2. 强调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提醒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洋流的影响。
八、作业布置1. 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绘制洋流分布图,加深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九、课后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洋流分布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洋流分布教案目标: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掌握洋流的分类和动力机制。
教学重点:洋流的分类和动力机制。
教学难点: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具准备:地图、示意图、PPT。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1. 现场或通过PPT展示一幅世界地理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2. 提问:你们是否注意到地图上有一些像江河一样的线条?这是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有这些像江河一样的水流动?Step 2: 讲解洋流的分类和动力机制1. 通过PPT或示意图展示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情况,同时介绍洋流的分类方法。
2. 简要讲解洋流的动力机制,如海洋表层风、地转偏向力和洋流的物理性质等。
3. 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导致洋流分布的环境因素,如大陆形态、赤道气候和地球自转等。
Step 3: 活动及讨论1. 分组讨论和整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整理出洋流的分类和动力机制。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他们的分类和动力机制的理解。
3. 教师点评和总结:对不同小组的分类和动力机制进行点评和总结,澄清概念上的错误。
Step 4: 拓展学习1. 参考教材或互联网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洋流的实例,并尝试解释其分布和动力机制。
2.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洋流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报告。
Step 5: 总结与评价1. 提问: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请举例说明。
2. 学生评价:邀请学生评价这节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便改进教学。
3.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扩展活动: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前往海洋或河流附近进行观察和测量,了解洋流的现实影响。
2. 模拟实验:利用容器、水和染料等实验材料,模拟洋流的形成和动力机制。
3. 研究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探讨洋流与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流的分布规律
叶曹先2012/03/31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风海流、补偿流的形成原因。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提炼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主要洋流”来归纳总结出洋流分布模
式,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洋流模式和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分析以及材料“洋流形成
的影响因素”理解,来归纳总结洋流的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地理学习素养;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世界洋流的分布。
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在于洋流的形成原因的分析。
难点突破:设置活动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洋流的形成原因。
五、课前反思
本节课其实是上次在威坪开课的时候上过的,这次思来想去还是想拿来再上一次。
原因主要有:1、上次的课没有成功,因为对各个环节把握的不够准确,所以没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2、在评课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之后一直没有机会把它们付诸实践;3、自己觉得这样的课还是很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方面。
本节课的流程大体没有变化,主要是在部分环节的处理上作了一些改变。
比如说,1.在引出太平洋的洋流分布之后,将把发现的规律放在大西洋去印证(上次是让学生再去画出来,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安排后面的内容。
2.突出课堂的重难点:把课堂的重中之重放在分析洋流的成因这样一个难点上面。
3.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做,来表达,来评价。
(这一点确实难)本节课一个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学生对于这节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再把它当成一堂新课来上有点作秀的感觉,而且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真。
在本次比赛的选拔过程中,各位老师在听我课的时候提过很多的意见,也让我意识到其实我在有意识的想把时间交给学生,但完全没能真正的做到放手。
所以我这次还想试试这堂课!希望各位老师不会听烦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