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常见典型病例CT分析

合集下载

病例讨论(肝占位)

病例讨论(肝占位)

化图结图包图
更 明 显 。
4 5 6
: 延 迟 期 ,
构 强 化 ;
: 门 脉 期 ,
膜 未 强 化 ;
: 动 脉 期 ,
双假肿
层包瘤
结膜强
构双化
强层,
腺瘤
临床表现:多无症状,大的腺瘤可引 起右上腹不适及饱胀感。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AFP不升 高。 CT:腺瘤呈等密度或低密度,脂肪肝 患者可呈高密度。肿瘤边界锐利,可 有假包膜。 治疗:无需特殊治疗。
典型腺瘤CT变现
动脉期:均匀增强,但低于血管强化(腺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缺 乏门脉血管)。 门脉期:等密度(肿瘤内动静脉瘘形成,强化消退迅速)。 与肝癌的鉴别点?
少数静脉引流不畅 的腺瘤静脉期及延 迟期均呈高密度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NH:良性的肝实质病变,病因为肝动静脉血 管畸形,肝血流持续增加引起的周围肝组织假 瘤样增生,多单发。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少数表现为上腹部不 适或隐痛。 CT:平扫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动脉期及门脉 早期呈明显、均匀、快速强化;门脉晚期呈略 高密度或等密度。1/3病灶可显示中央区低密度 疤痕,动脉期无强化,随时间延迟逐渐强化, 至延迟期呈等密度或高密度。 治疗:并非真正肿瘤,无恶变倾向,长期随访 病灶可缩小,无需特殊治疗。
与肝癌的鉴别 点?
三种肝占位影像学比较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
肝癌 肝腺瘤 FNH
肝硬化表现, 不均匀强化, 低密度或低 度或低 信号
低密度或低 信号,边界 不清,中央 区可见疤痕
均匀强化, 强化幅度明 显低于血管 强化
均匀强化, 强化接近甚 至高于腹主 动脉
治疗-观察随诊
理由:1、目前诊断不明确;2、进一 步检查花费较大且仍有不能诊断的可 能性;3、手术误诊造成的创伤较大。 随诊方式:一月后再查CT或MRI注意 肿瘤的大小变化及血供情况;复查 AFP变化。 一月后的随诊方式?随诊期限? (交代患者肝癌的严重性和进展性,确保 不会失访)。

不典型肝脓肿螺旋CT影像学特点分析

不典型肝脓肿螺旋CT影像学特点分析

不典型肝脓肿螺旋CT影像学特点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螺旋ct图像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已确诊为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典型肝脓肿螺旋ct图像特征做出总结。

结果:ct平扫均显示为肝内低密度包块,其内部密度不均匀,边界欠清晰,接近肝表面者可有外凸征象;行三期增强扫描后包块体积较平扫时减小,内部呈花瓣样或蜂窝状,延时强化时间较长。

结论:不典型肝脓肿的螺旋ct影像具有特征性,其诊断不典型肝脓肿的价值极高。

【关键词】不典型肝脓肿;螺旋ct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7-0053-02依据肝脓肿影像学检查是否具有特征性将肝脓肿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国内外学者将病变中央有液化坏死区、病变周围可见环征、病灶内积气者称作典型肝脓肿,而把不具备上述影像学特征的肝脓肿统称为不典型肝脓肿[1];目前,不典型肝脓肿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临床误诊率高。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8例不典型肝脓肿的螺旋ct影像资料,旨在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ct成像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年龄23~61岁,平均56.2岁,其中男15例,女3例;表现为高热者5例,低热者11例,无发热者2例,肝区疼痛者14例;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者18例。

1.2 方法本研究中检查仪器为美国ge hispeed双排螺旋ct,扫描时间及螺距设置分别为0.75 s、0.8,电压及电流分别为120 kv、180 mas,扫描层厚及层距多数设置为 10 mm,少数为6 mm。

1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于一次性屏气内从肝脏膈顶部开始扫描至肝下角;用60%碘海醇经患者肘静脉以2~3 ml/s的速度行静脉团注,碘海醇总剂量为70~80 ml;于注射后30 s、57 s、3 min时分别各行三期增强扫描;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对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所显示的病灶数目、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密度、有无强化及延时强化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

72例不典型肝血管瘤的CT表现

72例不典型肝血管瘤的CT表现

中心为低密度影,2 5 个有低密度囊样结构,延迟强化,与临床大量使
用抗 生素 ,肿块 缩小 ,出现病灶 小 ,有增生性 反应 ,肝组 织有 不完全 液化有 关 。肝血 管瘤 一般 单发 ,多发 病例 多在尾 状 叶以外 ,大 小不 等 ,平扫时为低密 度 ,强化 由外向内逐步充填 ,延迟期等密度 ,是与 小肝癌 鉴别要点 。结合病史 ,小 肝癌 继发于慢性肝 病或肝硬化 ,小血 管瘤 无病史 ,且 随着病 情进展 ,会出现簇状 或蜂 窝样表现 ,是 多个脓
位 ,对 其进行加 强扫描 。加 强扫描先从 注射对 比剂 ,从肘静脉 注射 ,
显示的影像学资料 , 病灶直径一般都 <5 c m,病灶边缘明显强化,出
现不 典型的小斑 片样或结节样 ,病灶密度 同门脉期相近 ,并范围向病 灶 内蔓延 。当延 时扫描 时 ,病灶 大部 分充填 ,密 度高 于 或等于肝 实
7 2例 ,分析 其 C T检 查扫 描 时 ,C T表现 的不典 型征 像 。结果 7 2例 患者共 发现 8 4个病 灶 ,单发 6 0例 ,多发 1 2例 ;所有 病灶 呈 圆形或 类 圆形 ,直 径 平 均 ( 2 . 1 ±0 . 4 )c m;5 7例病 灶 在肝 脏 右叶 ,l 5例 病灶 在肝 脏 左 叶 。平扫 时 ,边 缘模 糊 6 3个 ,边 缘 清晰 2 1 个 ;密度 不 均 匀 4 5 个 ,密度 均 匀 3 9例 。增 强扫描 时 ,1 2个 有环状 强化 , 4 5个 强化不 均 匀 ,l 1 个 病 灶周 围充血 , 3 个 病 灶不均 匀 , 2 5个 有低 密度 囊样 结构 ,
肿腔 融合而成 ,逐渐形成花瓣 征。如果病灶周 围肝组织有充血 ,会有 动 脉期一过性强化 现象 ,是 门管区肝 门静脉 狭窄的主要症状 ,肝动脉 血流 减少 ,强化 时间长 ,血流代 偿性增加导致 的。对不典型肝 血管瘤

肝脏肿瘤CT及MR诊断

肝脏肿瘤CT及MR诊断

T2高,T1低,没有 特征
两种成分共存
周围包膜强化
明显不均匀强化
下降呈低信号,内持续强化区域
纤维牵拉
动脉期强化低于血管瘤
没有完全 填充
边界 清楚 边缘结节强 化 强化范围扩大 延迟进一步填充
延迟不能完全填充
中心条、片 状强化,像 血管瘤
无完全 填充是 鉴别要 点
边缘点状高 密度强化 强化范围扩大
周边轻度环形强化,易误为转移
包膜邹缩
晕环征
血管瘤 最常见良性肿瘤 中年女性多见 多体检发现 重要性在于与恶性肿瘤鉴别
中心 疤痕 无强 化
点状征为周 围点状强化
点状征意义 是可以不用 延时扫描
重T2
P、D完全填充
中心疤痕无填充
疤痕
无强 化
明显强 化 大部 分填 充
大部明显强化, 疤痕强化不明 显
PD均等密度
疤痕延时强化
P等密度,疤痕无强化
放射状疤痕
T2中心疤痕高信 号
P等信号
假 包 膜 强 化
中心疤痕延时强化
T2等信号,中心条 状高信号
T1等信号,中心条 状低信号
延时疤痕、假包膜强化 除疤痕明显均匀强化
放射状疤痕伸入实质
莫迪司增强
特征:有脂肪成分
分化较好肝癌
为不典型肝癌
分化较好肝癌:可以是动脉血供少, 门脉血供不变,或动脉血供增加, 门脉不变。小肝癌约30%为门脉参与 供血
是少相供肝癌
高分化肝癌
动脉期明显强化
门脉期持续强化
延迟依然高信号
平扫密度均匀
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
门脉期等密度
跟FNH很相似,边界清楚,动脉期 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等密度,边 界非常清楚,病理:分化良好肝癌

肝脓肿不典型表现病例1例

肝脓肿不典型表现病例1例

肝脓肿不典型表现病例1例肝脓肿起病较急,首发症状主要是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肿大,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周身乏力。

肝区钝痛或胀痛多属于持续性,有的可伴有右肩部牵涉痛,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肿大的肝脏有压痛,如果脓肿位于肝脏前下缘比较表浅部位时,可伴有右上腹肌紧张和局部明显触痛,严重时或并发于胆道梗阻时,可出现黄疸。

现对我院1例糖尿合并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41岁,以” 间断咳嗽、发热3d” 为主诉而在住院治疗,该患者3d前外出受凉后出现刺激性咳嗽,无痰,伴有阵发性加剧,并寒战、发热,体温最高达39.6℃,应用感冒退热药物后,体温暂时性下降,但体温仍在37.5℃以上,体温降而复升,遂来我院。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吸烟史20年。

肺部CT回报双肺纹理增重,未见明显的炎症影像,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0.9×10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红细胞4.8×1012/L,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120×109 /L,随机血糖14.6mmol/L。

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正常。

为系统诊治入院治疗,患者病程中自觉腹胀,无腹痛、腹泻,无胸闷、胸痛,无咯血,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入院前1 w饮食睡眠欠佳,二便正常。

入院时查体:体温38.5℃,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mmHg,一般状态可,神情语明,营养中等,表情自如,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静脉无充盈,口唇无发绀,球结膜无充血水肿,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的干湿罗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

初步诊断:发热原因待查;2型糖尿病。

入院后给予心电、血压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给予生理盐水100ml+哌拉西林舒巴坦3.0g,2次/d 静脉输液抗炎治疗,生理盐水250ml+炎琥宁400mg,1次/d 静脉输液抗病毒治疗,生理盐水250 ml+盐酸氨溴索30mg,2次/d 静推止咳化痰治疗,经过抗炎、抗病毒、补液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仍发热、寒战,突发突止。

生理病理学肝功能不全课件

生理病理学肝功能不全课件
蜘蛛痣等
肝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
1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抗炎等 2 营养支持:补充营养,提高肝脏功能 3 保肝治疗:使用保肝药物,保护肝脏 4 抗纤维化治疗:使用抗纤维化药物,防止肝脏纤维化 5 并发症治疗: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如腹水、肝性脑病等 6 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以考虑肝移植治疗
演讲人
生理病理学 肝功能不全 课件
目录
01 肝功能不全概述 02 肝功能不全的生理病理学 03 肝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 04 肝功能不全的案例分析
1
肝功能不全概 述
肝功能不全的定义
肝功能不全是指肝脏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肝脏无 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肝功能不全的症状包括:黄疸、腹水、肝性脑病、 肝性肾病等。
08
预防措施:健 康饮食、规律
作息等
病例分析思路
0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家 族史等
02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 检查结果等
03
诊断思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可能的诊断
04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肝功能不全的预后与预防
预后:肝功能不全 患者预后较差,但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
以改善预后
预防: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避免饮 酒、吸烟等不良习 惯,定期体检,及 时发现和治疗肝病
治疗:肝功能不全 的治疗主要包括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
和肝移植等
生活方式: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如 饮食清淡、适量运 动、保持良好的心 态等,有助于预防
06维生素代Biblioteka 异 常:维生素A、 D、E等维生素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讲解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讲解

肝门区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坏死较明显。
慢进慢出的表现
• 转移性肝肿瘤:肝脏是各种恶性肿瘤易发生 转移的脏器之一,转移癌的大小、数目和形 态多变,以多个结节灶较普遍,也有形成巨 块的。转移灶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病灶内 出血以及钙化等。 • CT表现:1,平扫: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 分叶状低密度区,多为低密度影,病灶内存 在更低密度区,边界多为模糊不清。2,增强 扫描:大多数肝脏转移瘤是少血管的,增强 后肿瘤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中央为坏 死或囊变区,密度更低,呈典型“牛眼证”。 肝脏转移瘤动态增强扫描的延迟期,瘤灶均 呈低密度。
• 胆管细胞癌:主要发生在肝外胆管,少部分 见于肝内胆管。分为三种病变,实质性病变; 坏死性病变;混合型病变。影像学检查首选 CT。 • CT表现:视肿瘤大小而定,肿瘤较小时, 肿块本身不明显,表现为受累胆管的近端扩 张,呈分支状,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CT 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现“慢进慢出” 表现,开始强化低于周围肝脏密度,延迟扫 描密度高于周围肝脏。
肝脏体积缩小,轮廓不光整,肝裂增宽,有腹水,脾脏增大
谢 谢
第一肝门正常CT解剖: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门静脉右支,4,门静脉左支, 5,肝右静脉,6,肝中静脉,7,肝右静脉后段,8,肝右静脉前段,9,肝左叶内侧段,10, 肝左叶外侧段,11,肝尾叶,12,左肾,13,脾脏,14,胰腺,15脾静脉
第二肝门正常CT图像:1,下腔静脉,2,肝右静脉,3,肝中静脉,4,肝左静脉, 5,腹主动脉,6,脾脏,7,胃
右后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
右肝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内有分隔,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壁及部分分隔呈强 中央坏死区域无强化。
早期肝脓肿,增强扫描见肝右叶一蜂房样强化灶。

肝内少见结节性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内少见结节性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内少见结节性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外生性肝癌外生型肝细胞癌(extrahepatic grow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G-HCC)是指向肝外生长的肝细胞癌。

多见于成人,50-60岁为高峰。

男性多于女性。

外生型肝癌的肝外部分最大横径应大于肝内部分,以此可以区别于常见的巨块型肝癌。

分型:带蒂型有明确的瘤蒂,瘤体完全位于肝外,通过瘤蒂与肝脏相连病获取营养。

可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并与周围组织建立新的血液循环。

突出型肿瘤主要向肝外突出,少部分仍然位于肝内,肿瘤也可以侵犯周围组织器官。

带蒂型罕见,突出型相对多见。

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同普通的肝细胞癌。

须与后腹膜肿瘤及胃肠道肿瘤相鉴别。

发现门静脉癌栓可以提示诊断。

部分外生型肝癌是由于肝硬化再生结节突出肝外恶变而来,因此,发现肝硬化基础及肝内子灶可以提示诊断。

二、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 Fibrolamellar Carcinoma多见于左叶,常为单发分叶状病灶,质地较硬,呈膨胀性生长,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可以有包膜,呈巨块型,直径通常大于10cm。

瘤体中央有星状纤维瘢痕向周围放射并将肿瘤分隔是其重要特征。

另一特点是瘢痕中央可有斑点状钙化。

显微镜下,肿瘤细胞至多边形,嗜伊红染色,细跑核大。

纤维基质成分较多,有时排列较整齐,将肿瘤细胞分割成条带状或团状,有一定特征性。

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肝细胞癌类型,仅占总发生率的1%-2%。

男女发病率相近,以青少年好发,患者中35岁以下者比例达15%-40%。

临床症状无特征性,以腹块和上腹部不适为主。

绝大多数患者无肝硬化基础、少有HBV感染,AFP多阴性。

FL-HCC虽然肿块较大,但手术切除率高,有较好的预后。

即使术后复发,也可再切除,术后生存期32~68个月,甚至更高。

影像学表现1,CT表现平扫为低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晰,可有分叶。

中央瘢痕呈边界清楚星状或不规则更低密度影,可见斑点状钙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扫:肝脏多发 低密度结节及肿 块影,CT值约 44.3Hu,病灶边 界较清楚。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动脉期病灶 周边呈显著 环状强化。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静脉期及延迟期,周边强化下降,病灶中央轻度强化 (囊变区除外),但未见造影剂等密度充填。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肝包虫病:多见于流行区,囊内及囊壁环 形弧形钙化是其特征表现。 肝囊肿:囊壁薄而光滑,囊内为均匀水样 密度,易于鉴别。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病变三
病பைடு நூலகம்1
l 女性,40岁,背困2月 l B超发现肝脏多发占位 l 实验室检查:HBS抗原(一) AFP(一)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病变二
病例
女性,13岁,右季肋部憋胀2周,加重伴 腹痛3~4天。体检:肝大,肋下约8cm,质 硬。实验室检查:ALT增高,AFP(-),血 常规(-)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平扫:肝右叶为主实质 内可见巨大单发囊实性 占位,以囊性成分为主, 病灶周围可见不规则实 性成分。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门脉期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进一步大,密 度不均,略低于肝实质。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上述二例手术病理: 肝血管肉瘤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评述: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病变一
病例
男性,36岁,腹部不适1月余,曾有乙肝病 史3年余。体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彩超检查发 现肝左叶低回声肿块,血流丰富。实验室检查: ALT增高,小三阳,AFP及其它肿瘤系列(-)。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Plan-Scan
病例2
l 女性,50岁,右上腹憋胀疼痛一月,无肝炎病史 l 实验室检查:肿瘤系列均阴性 l DSA:肝右叶大量新生血管及实质期肿瘤染色,诊
断:肝右叶巨大恶性肿瘤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肝右叶巨大类椭圆形囊性为主低密度影,界 清,内见不均分隔及实性影,动脉期分隔及 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强化。
A-Phase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P-Phase
D-Phase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手术病理诊断: 肝左叶NHL大B细胞淋巴瘤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评述
肝脏原发性淋巴瘤
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罕见,早期局限于肝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多见。肝功能可有LDH和 AKP明显升高。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 化学物接触等有关。主要组织学类型为非霍奇金弥漫 性大B细胞淋巴瘤。大体病理分为单发、多发占位性病 变及肝内弥漫性浸润。PHL以肝内单发结节或肿块多 见,与继发性肝淋巴瘤相反。
肝不常见典型病例 CT分析
1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肝脏罕少见及不典型病变易致CT误诊, 本文收集肝脏少见病例17例,对其CT表现和 鉴别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提高认识。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第一部分 肝脏少见病变CT表现 • 肝脏肉瘤 • 类癌 •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肝炎性假瘤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 酒精性肝病
评述
肝脏恶性间叶瘤
亦称未分化或胚胎性肉瘤(UES),发生于肝原始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6~10岁的儿童>50%,占所有儿 童肿瘤的10%,是唯一儿童中最常见肿瘤,预后差。临 床表现以腹痛、腹部包块为主。AFP(-)。肿瘤较大, 多>10cm,单发,界清,质软球状肿瘤。抗胰蛋白酶 (+)。病理上多数有囊变、坏死及出血,右叶较多, 免疫组化vimentin常呈现阳性反应。
CT表现
l 分为三型:单发肿块型 、多发肿块型 、弥漫浸润型。 l CT平扫时呈低密度区,边界清或欠清,较均匀。 l CT增强各期强化不明显,少数边缘或分隔状轻度强化。 l 影像学改变缺少特异性,确诊需活检。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细胞癌:密度不均,强化明显,快进快出, 包膜显示;肝淋巴瘤密度较均匀,无明显或轻度强化 强化,无包膜。 血管瘤:增强明显,渐进式充填。淋巴瘤无明显强化 或轻度均匀强化的特点。 肝转移瘤:原发肿瘤病史,常为多发而分散。增强后 边缘强化,与肝淋巴瘤有重叠表现,但内部密度不均 有“牛眼征”。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CT表现
肝内巨大单发、边界清楚的病灶。依CT表现分 为囊性为主、实性为主两种类型。以前者常见,且 又分为单房和多房,多伴软组织分隔。增强扫描可 见肿瘤边缘明显强化,而囊性低密度区无强化。
本文一例为儿童肝内巨大单发囊性为主病灶, 表 现符合本病的常见特征。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其中囊性成分始终 未强化,但可见其分隔强化并有血管影穿行其中。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手术病理诊断:肝脏恶性间叶瘤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评述
肝脏原发性淋巴瘤
诊断标准目前尚不一致,但公认的是Lei的 标准:①在疾病出现临床表现时,患者的病灶 主要是由肝脏受累而引起。②全身无淋巴结触 及及肿大,且无远处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依据。 ③外周血涂片无白血病累及血液的依据。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鉴别诊断
肝母细胞瘤:易与本病混淆,3岁以下多见、 AFP阳性、实性为主、钙化较多、假包膜可有 助鉴别。 间叶性错构瘤:囊壁光整,分隔较薄,囊内少 见软组织密度影或壁结节,且多见于4个月~2 岁的幼儿。
肝脏不常见病变及少见病不典型 C T 表现分析
鉴别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