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试验一试验报告

土木工程试验一试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学习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基础试验方法,进一步深化对土木工程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学习如何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推导。
二、实验器材与试验原理本次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土壤采样器、钢尺、天平、实验室搅拌器等。
实验的试验原理主要涉及土壤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等。
三、实验步骤1.采样与样品制备:首先,利用土壤采样器在实验场地随机采样一定深度的土样。
然后将采样得到的土样进行筛分,去除大颗粒杂质,并取得适量的土样待用。
2.测定土壤的湿度:将取得的土样放入天平上称重,记录质量。
随后将土样放入实验室搅拌器中进行充分混合。
然后再次放入天平上重新称重,记录湿重。
3.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将称重后的湿重土样放入烘干器中进行烘干。
待土样质量基本不再变化时,将土样从烘干器取出,放入天平上再次称重,记录干重。
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土壤的含水量。
4.测定土壤的容重:将已经烘干后的土样取出,进行压实。
首先将土样平铺在地面上,然后用钢尺进行量取。
根据公式可得到土壤的容重。
5.测定土壤的抗剪强度:将取得的土样放入直径为5cm,高度为10cm 的剪贝器中。
然后施加一定的剪切力,并记录下剪切破坏的应力。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可以进行如下的数据处理与分析:1.湿重、干重、含水量的计算:根据测量所得到的湿重和干重,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含水量。
含水量的计算公式为:含水量=(湿重-干重)/干重*100%。
2.容重的计算:根据测量所得到的土样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容重。
容重的计算公式为:容重=质量/体积。
3.抗剪强度的计算:根据测量所得到的剪切破坏应力和土样的几何尺寸,可以计算出土壤的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为:抗剪强度=剪切破坏应力/土样的截面面积。
根据以上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出实验结果的更准确的推导,并进一步了解土壤的特性及其力学性质。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土得颗粒分析试验一、实验目得1 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得百分数,借以明了颗粒大小分布及级配组成。
2 供土分类及概略判断土得工程性质及作建筑材料用。
二、试验内容对粒径大于0、075mm且粒径大于2mm得颗粒不超过总质量得10%得无粘性土用标准细筛进行筛分试验。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标准细筛:孔径为2mm、1mm、0.5mm、0。
25mm、0。
075mm、底盘;2电子天平:称量200g,感量0。
01g;称量1000g,感量0。
1g;3摇筛机、恒温烘箱;4其她:毛刷、匙、瓷盘、瓷杯、白纸.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取有代表性得风干土样或烘干冷却至室温得土样200~500g,称量准确至0。
1g。
2 将标准细筛依孔径大小顺序叠好,孔径大得在上,最下面为底盘,将称好得土样倒入最上层筛中,盖好上盖.进行筛析。
标准细筛放在摇筛机上震摇与约10分钟左右。
3 检查各筛内就是否有团粒存在,若有则碾散再过筛。
4由最大孔径筛开始,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去土粒漏下为止。
漏下得砂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
逐次检查至盘底。
5并将留在各筛上得土样分别分别倒在白纸上,用毛刷将走色中砂粒轻轻刷下,再分别倒入瓷杯内,称量准确至0.1g。
6 各细筛上及底盘内砂土质量总与与筛前称量得砂土样总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五、试验数据整理1按下式计算小于某粒径得试样质量占总质量得百分数:式中 x—小于某粒径得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得百分数(%);-小于某粒径得试样质量(g);mB-用标准细筛分析时所取得试样质量(g)。
2 以小于某粒径得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得百分数为纵坐标,以粒径(mm)为对数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3 计算级配指标①按下式计算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得不均匀系数:式中Cu—不均匀系数;d60-限制粒径,在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得土含量占总土质量得60%得粒径;d10—有效粒径,在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得土含量占总土质量得10%得粒径。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一、引言土木工程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建筑、道路、桥梁、水利等多个领域。
实验是培养土木工程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土木工程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掌握相关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测量设备的认识:学习并掌握测量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包括刻度尺、测量文件等。
2. 抗压实验:通过实验测量不同材料的抗压强度,了解不同材料在受力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3. 水泥试验:进行水泥的配比试验,测量水泥的凝固时间和强度,掌握水泥材料的特性和性能。
4. 土壤力学实验:通过实验测定土壤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2.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测量和数据采集。
3.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和归纳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1. 抗压实验结果表明,材料A的抗压强度为xx MPa,材料B的抗压强度为xx MPa。
2. 水泥试验结果显示,水泥的凝固时间为xx小时,强度为xxN/mm²。
3. 土壤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的抗拉强度为xx kPa,抗压强度为xx kPa。
六、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掌握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实验结果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七、结论本次土木工程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增加了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性能的了解,还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致谢在此感谢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感谢同组的同学们在实验中的配合和合作,共同完成了本次实验任务。
13《土木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答案

姓名:院校学号:学习中心:层次:(高起专或专升本)专业:实验一:水泥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方法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种水泥。
二、实验内容:第1部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测定实验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C/T 729的要求。
2、标准法维卡仪:标准稠度测定用试秆有效长度50㎜±1㎜的圆柱形耐用腐蚀金属制成。
测定凝结时间时取下试杆,用试杆代替试杆。
试杆由钢制成,其有效长度初凝针为50㎜±1㎜、终凝针为30㎜±1㎜、直径为 1.13±0.05㎜的圆柱体。
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300±0.05g。
与试杆、试针联结的滑动杆表面应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羞涩和旷动现象。
盛装水泥净浆的试模应由耐腐蚀的、有足够硬度的金属制成。
试模深40㎜±0.2㎜、顶内径65±0.5㎜、底内径75±0.5㎜的截面圆锥体,每只试模应配备一个大于试模、厚度大于等于2.5㎜的平板玻璃底版。
3、沸煮箱:有效容积约为410㎜×240㎜×310㎜,箅板结构应不影响试验结果。
4、雷氏夹膨胀仪:由铜制材料制成。
5、量水器:分度值为0.1mL,精度1%。
6、天平:量程1000g,感量1g。
7、湿气养护箱:应能使温度控制在20℃±1℃,相对湿度大于90%。
8、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0.5㎜。
9、秒表:分度值1s。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1)实验原理:1、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 ㎜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它水泥。
2、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如有争议时可用蒸馏水。
(2)实验数据及结果2、水泥凝结时间测定(1)实验原理:GB/Tl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等效采用ISO9597:1989。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

土木工程综合实验报告(隧道与轨道工程方向)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一、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的格式形式应统一。
(2)编写实验报告要规范,一般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及仪表(名称、规格、型号)、实验装置或连接示意图、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或原理论证、或实验现象描述、或结构说明等)。
(3)实验报告应附有实验原始记录。
(4)每个实验要求实验记录数据完整、计算正确、图表清晰。
二、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或标准(1)本课程考试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评定标准:要求每名学生按指导书要求参加所列所有试验项目。
实验成绩组成:出勤 20%、实验操作 30%、实验报告 5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
目录试验一量测仪器参观与操作练习 (3)试验二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4)试验三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7)试验四锚杆拉拔试验 (11)试验五隧道周边收敛量测 (13)试验六钢筋扫描检测实验 (16)试验七桥梁跨中挠度验证设计实验 (18)试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一、试验目的通过参观、练习,进一步了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用途,掌握使用方法。
二、所列量测应变的机械式仪表装置有:机械百分表、机械千分表。
这些仪表装置都是量测试样的某一预先选定的原始长度的前后变化值,然后计算其应变值,该原始长度称为初始值。
它们的刻度值分别为:0.01 mm,量程分别为:mm 。
三、量测位移的仪表装置有:机电百分表、位移计和测高仪。
四、量测力的仪器装置有:拉力测力计、压力测力计、拉测力传感器、和压测力传感器。
五、百分表、千分表的区别有:(1)精度、(2)量程、(3)误差。
用它们测挠度应配读数显微镜,测应变应配手持应变仪,测转角应配倾角仪,测力应配测力传感器。
同组实验者:张友明张伟峰李榕波陈敏陈湘曹吉伟实验时间:试验二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一、目的要求1.了解回弹仪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回弹仪的使用方法与技术要求;3.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二、试验内容用回弹仪在测区内随机布点测得回弹值三、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材料1、混凝土回弹仪;2、检测钢砧;3、混凝土试件。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基本物理性质试验组别:组员:试验日期:____年___月____日一、砖的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砖在自然状态下的密度。
2.试验过程:①在李氏瓶中注入与砖粉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记下刻度数为18 ml(V0 (cm3));②用天平称取砖粉M0 (g),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砖粉徐徐送入李氏瓶中,轻轻摇动李氏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V1 (cm3);③再称出剩下的砖粉M1(g),计算装入瓶内的砖粉质量M(g),根据前后两次液面读数,计算出液面上升的体积,即为瓶内砖粉的绝对体积V(cm3)。
3.试验数据记录与计算:二、砖的表观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砖在自然状态下的表观密度。
2.试验过程:①称出砖块的质量M(g);②用钢尺量出砖块的尺寸(每边测三次,取平均值),并计算出体积V0 (cm3)。
3.试验数据记录与计算:4.孔隙率计算:P = (1- ρ0/ρ) *100%=(1-1.79/2.60)=31.15%三、砂的视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砂在自然状态下的视密度。
2.试验过程:①称出干砂300g(M0 (g));②将水注入容量瓶至瓶颈刻度线处,称出瓶与水的质量M2(g);③将容量瓶里的水倒出部分,将300g干砂全部倒入容量瓶内,轻轻摇晃容量瓶,再将水加到瓶颈刻度线处,称得总质量M1(g)。
3.试验数据记录与计算:温州大学建工学院-瓯江学院2014级土木专升本四、砂的堆积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砂在自然状态下的堆积密度。
2.试验过程:①称量出1L容量筒的质量M2(g);②用漏斗将砂装入容量筒,用钢尺将多余的砂沿筒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③称量出砂与容量筒的总质量M1 (g)。
3.试验数据记录与计算:。
土木工程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土木工程系特组织开展了土木工程实验实训课程。
本次实验实训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土木工程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
二、实验实训目的1. 熟悉土木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施工工艺。
2. 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和施工方法。
3. 了解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实验实训内容本次实验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常用建筑材料性能测试:水泥、砂、石、钢筋等。
2. 建筑结构力学实验:梁、柱、板等结构受力分析。
3. 建筑施工工艺演示:土方开挖、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等。
4. 工程质量控制实验:混凝土强度测试、砂浆强度测试、钢筋焊接等。
5. 工程量计算与绘图:了解工程量计算方法,掌握常用绘图软件。
四、实验实训过程1. 建筑材料性能测试实验过程中,我们对水泥、砂、石、钢筋等常用建筑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了解了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如水泥的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等;石料的抗压强度、磨光系数等;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
2. 建筑结构力学实验在建筑结构力学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梁、柱、板等结构的基本受力分析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结构受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建筑施工工艺演示实验实训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施工现场,了解了土方开挖、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等施工工艺。
通过现场观摩,我们掌握了各种施工工艺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4. 工程质量控制实验在工程质量控制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混凝土强度测试、砂浆强度测试、钢筋焊接等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掌握了质量检验的基本流程。
5. 工程量计算与绘图在工程量计算与绘图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工程量计算方法,掌握了常用绘图软件的使用。
土木调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土木调查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土木工程基本原理和施工技术的理解,提高野外调查能力和对工程环境的识别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以下技能:1. 熟悉土木工程现场调查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 学会识别常见的土木工程结构及其特点。
3. 了解土木工程现场施工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XX市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2. 实验分组实验分为四个小组,每组5人,负责不同的调查任务。
3. 实验任务(1)现场勘查各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整体勘查,包括施工进度、施工方法、施工材料、施工现场环境等。
(2)结构识别各小组对施工现场的主要结构进行识别,包括建筑物、桥梁、隧道、道路等。
(3)施工技术调查各小组调查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技术,包括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等。
(4)现场问题分析各小组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验过程1. 现场勘查各小组到达施工现场后,首先对现场进行整体勘查,了解施工进度、施工方法、施工材料等情况。
同时,观察施工现场环境,包括周边环境、施工安全措施等。
2. 结构识别各小组对施工现场的主要结构进行识别,包括建筑物、桥梁、隧道、道路等。
通过观察和询问施工人员,了解各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
3. 施工技术调查各小组调查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技术,包括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等。
通过现场观察和与施工人员交流,了解施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4. 现场问题分析各小组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提出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议;针对施工进度问题,提出优化施工方案的建议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各小组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全面调查,掌握了土木工程现场调查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 实验分析(1)通过现场勘查,学生了解了土木工程现场施工的基本情况,掌握了现场勘查的基本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肖龙
报名编号:T0759202101411509000002
学习中心:福建省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5]
层次:高起专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实验一:水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泥性质检验方法;
2、熟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3、检验水泥是否合格。
二、实验内容:
第1部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测定
实验仪器、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GB3350.8要求);维卡仪;净浆标准稠度测定仪;凝结时间测定仪;圆台试模;初凝时间试针;终凝时间试针;水泥湿气养护箱;天平,量筒;其他工具:小刀、小铲。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1)实验原理: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或试锥)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
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本实验采用代用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并采用不变用水量法,量取拌用水142.5ml,根据实验结果换算得出最终标准稠度用水量。
(2)实验数据及结果
2、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1)实验原理: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表示。
(2)实验数据及结果
第2部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实验依据: GB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2、实验仪器、设备:行量式胶砂搅拌机;振实台;水泥抗折强度试验机;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机;专用夹具;试模;大小括料器,金属刮平尺;养护箱、养护池;天平,量筒。
3、实验数据及结果
水泥检验项目合格性评定:
(1)水泥的凝结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水泥的凝结时间符合要求。
依据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对P.042.5水泥的技术要求: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该试验初凝时间为140.2分钟,终凝时间不迟于600分钟,该试验终凝时间为203.22分钟,所以符合要求。
(2)水泥胶砂强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符合要求。
依据胶砂强度:28天抗折强度9.28≥6.5、抗压强度51.15≥42.5(实验数据结果不小于以下表中数据)。
实验二:土的压缩试验
一、实验目的:通过土的压缩实验得到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即压缩曲线——e~p曲线,并以此计算土的压缩系数a1-2,判断土的压缩性,为土的沉降变形计算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1、计算公式
(1 + W0)Gs Pw
(1)试样初始孔隙比:e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
P0
(2)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
(1 + e0)
e i = e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i
h0
e1 –e2 △ e
(3)土的压缩系数:a1-2 = 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2–p1 △ p
1 + e0 (4)土的压缩模量:E s1-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1-2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设备:
(1)、固结容器:环刀、护环、导环、透水石、加压上盖和量表架等。
(2)、加压设备:杠杆比例1:10。
(3)、变形量测设备:量程10mm,最小分度值为0.01mm的百分表。
(4)、支架。
2、实验数据及结果
3、实验成果整理(见下页表格)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实验结果,该土的压缩类别如何?
答:该土的压缩类别为低压缩性土,a1-2 ﹤ 0.1。
实验三:水准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利用S3BZ型自动安平水准仪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2、通过得到的高差计算出测站点的高程。
3、本仪器每千米往返测高差偶然中误差不应超过±3毫米。
二、实验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工具:
*水准仪组成
(1)望远镜:物镜、目镜、十字丝(上、中、下丝);
(2)水准器,圆水准器:用于整平。
水准管:用于精平。
特性:气泡始终向高处移动。
(3)基座。
*水准尺
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
*尺垫
放在转点上,以防水准尺下没。
2、水准仪的操作程序:
(1)、粗平: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2)、瞄准:先用准星器粗瞄,再用微动螺旋精瞄。
(3)、精平:(注:如若不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话需要进行精平)。
(4)、读数:精平后,用十字丝的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
3、实验数据及结果(见下页表格)
水准测量记录表
实验四: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全站仪的特点:
(1)有大容量的内部存储器。
(2)有数据自动记录装置或相匹配数据记录卡。
(3)具有双向传输功能。
不仅可将全站仪内存中数据文件传输到外部电脑,还可将外部电脑中的数据文件或程序传输到全站仪,或由电脑实时控制全站仪工作。
(4)程序化。
存储了常用的作业程序,如对边测量、悬高测量、面积测量、偏心测量等,按程序进行观测,在现场立即得出结果。
二、全站仪的构造:
提手,提手固定螺旋,粗瞄准器,物镜,显示屏,电池,下对点器,水平制动螺旋,水平微动螺旋,显示屏上得按键,基座,调焦手轮,目镜,竖盘制动手轮,竖盘微动手轮,显示屏。
这是长水准器,圆水准器,三个脚螺旋。
三、全站仪的安装:
将对点器的圆圈中心对置测站点的中心,接着用圆水准器进行粗略整平,使圆水准气泡居中的方法是,先用两手的拇指与食指,同时对向旋转一对脚螺旋,使气泡移动到第三个脚螺旋与圆水准器中心的连线上,然后再旋转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四、全站仪的测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