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灭种的珍贵动物1
世界上有哪些动物濒临灭绝

世界上有哪些动物濒临灭绝由于人们的乱捕乱杀,世界上很多野生动物已经濒临灭绝。
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很多种。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一起来看一看吧。
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1、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刚果瓜兰巴(Garamba)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将可能在地球上彻底消失.瓜兰巴国家公园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边境上,由于当初建园的初衷就是准备把该公园申请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之一,因此建造者们不遗余力,圈起大面积的草地与树林.瓜兰巴国家公园拥有许多世界稀有动物,例如丛林象、野牛和黑猩猩等.当然,最珍贵的动物还要算那些数目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了.北部白犀牛与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是由于当地政府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在瓜兰巴国家公园中,它们的数目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达到35只,在2003年4月为30只,其后有6只被杀,4只新出生,上个月,又有2只被猎杀,同时还有近千头大象被杀.尽管象牙犀牛角等交易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但是黑市交易仍然热火朝天,在也门就有专门的犀牛角市场,在那里以犀牛角制成手柄的匕首是众多买家和卖家关注的焦点,是身份的象征.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2、白鳍豚:别名白暨、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学名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属于鲸目(Cetacea),白暨豚科.识别特点为:吻突狭长,长约300毫米.额部圆而隆起.背鳍三角形,位于身体的3/5处,有低皮肤脊与尾鳍相连.头顶的偏左侧有一个能启闭自如的呼吸孔.尾鳍水平向,向缘凹入呈新月形.截至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雌性个体长253厘米,重237千克;最大雄性个体长216厘米,重125千克.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文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以鱼类为食.白暨豚两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时体长80厘米左右.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另外,1980年曾捕获一头雄性白鳍豚,饲养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取名“淇淇”,是世界上惟一的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原希望能有雌性的个体与其配对繁殖,但所饲养的一头雌性白暨豚,不多久就死去,至今一直未能如愿,2002年7月14日“淇淇”因年老去世“ .去世前,淇淇”体长2.07米,体重98.5公斤,年龄约25岁.白暨豚的保护成为我国当前濒危野生动物抢救的大问题.我国尽管对大熊猫的克隆研究已经起步,但对于同被列入中国三大濒危动物之一、享有“水中大熊猫”美誉的白暨豚而言,克隆尚存在诸多技术性困难.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3、苏门答腊虎:生活在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苏门答腊虎,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虎种之一.它们世代居住在岛上的雨林之中.早在上世纪初,苏门答腊虎的家族曾一度非常兴旺.然而,在人类的肆意捕杀下,苏门答腊虎的数量急剧减少.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最新的调查显示,自1998年到2002年间,每年至少有50只苏门答腊虎死于偷猎者的枪下,而在一份1999年所做的统计显示,当时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境内的苏门答腊虎仅有400到500只.世界动物基金会的官员表示,印尼目前这种大规模的偷猎行为,是由于其国内市场需求所造成的.在印尼的市场上,苏门答腊虎的虎皮就是许多不法商人谋取高额利润的摇钱树,一张完整的虎皮可以卖到两千美元.而雨林栖息地的消失,也同样威胁着苏门答腊虎的生存.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按照目前的状况,苏门答腊岛上的雨林保护区将在2005年全部消失.尽管如此,世界几家最大的造纸商仍在以每月上千公顷的速度吞噬着苏门答腊岛上的雨林.一边是愈演愈烈的非法捕猎,另一边则是日益缩小的生活空间,面对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怎能让人们不为苏门答腊虎的命运而担心?于是,有人想起了巴厘虎和爪哇虎,这两种已经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灭绝的亚洲虎.苏门答腊虎的命运已经引起了动物保护组织的高度关注.日前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大会上,专家们纷纷呼吁要加大对苏门答腊虎的保护力度,打击非法捕猎,保护正在走向灭绝边缘的苏门答腊虎.毕竟苏门答腊虎不仅是印尼的财富,也是全世界的财富.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4.僧海豹:世界上曾有许多种海豹,它们是鳍足目海兽中最大的一个家庭.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海豹家族日渐萎缩,现在只剩下19种了.就在20世纪中期以前,在加勒比海地区的诸多岛屿上还生活着一种僧海豹.加勒比海僧海豹要比普通海豹略大些,体长在2.6~2.8米,平均体重可达400千克.它身上没有普通海豹那样的斑点,为棕灰色或灰褐色,背部中线颜色很深,吻部短宽,额部高而圆突.僧海豹与其他海豹一样,没有外耳,可有很好的听觉能力.它还有一对敏锐的眼睛,不但能看清水里的东西,也能看清空中的物体.僧海豹的体型比海狮海象更适宜在水中生活,如它的后肢不能曲向前方,这在水中运动十分重要.还有它的身体外表平滑,几乎成了流线型,非常适合在水中快速游泳、潜水.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再加上水中的灵巧,使它更容易捕捉到各种鱼类.而一旦到了陆地上,它的动作就显得十分笨拙、滑稽可笑了.善于游泳的四肢只能起支撑作用,只好缓慢的匍匐爬行.陆地上的笨拙也成了它们日后灭绝的原因之一.在哺乳期间,僧海豹的警惕性很高,一旦发现危险,会立即将小海豹推下水去,然后自己潜水而逃.如有小海豹被擒,大海豹会不顾自己安危,抢夺小海豹.如果是人抢走小海豹,大海豹就会怒气冲天地向人发动攻击.可是,最终它们也没能逃脱人类的手掌.引几段话:海豹是一种古老而稀有的海豹,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一生都在热带海域中生活的海豹.历史上僧海豹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大量的繁殖,由于人类的狂捕滥杀,今天僧海豹在世界其它地方已难觅其踪,而仅仅在夏威夷群岛北部生存着一个不大的群体.与一般的喜欢生活在冷水当中的海豹不同,僧海豹喜欢热带温暖的海水.在碧波荡漾的的太平洋中部,有一个碧玉般的小岛,叫尼豪岛,是一个牧场岛,僧海豹主要是在这个岛的沙滩上繁衍生息.这个岛是属于私人的,为了保护岛上的环境,岛的主人一般不允许科研人员上岛考察,所以没有人知道岛上到底有多少僧海豹.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5、奥里诺科鳄鱼:世界上有4种因滥捕杀和受到环境污染威胁的鳄鱼,其中一种是生活在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鳄鱼.它是美洲最大的鳄鱼,也是委内瑞拉动物中的珍品.多年来委内瑞拉有关单位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处于濒危的奥里诺科鳄鱼,并取得了成效.1990年由环境部和私人机构发出倡议,制定了保护奥里诺科鳄鱼的计划,通过人工保护和养殖,增加这一珍贵动物的数量.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大量繁殖已不可能.这种鳄鱼只生存在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原来估计只有250条.经过10年的保护工作,已繁殖和放回自然界2150条奥里诺科鳄鱼,其中1400条在阿普雷州.估计一岁以上的鳄鱼现在有3000条,也可能5000条.为了保护鳄鱼,有关部门在科赫德斯州和波图格萨州建立了三个鳄鱼养殖场,让成年鳄鱼在那里繁殖,然后人工喂养一年,鳄鱼长到80厘米后,在雨季开始时放回河里.为了跟踪观察,技术人员在鳄鱼腿上系一个环,在鳞片上作标记.保护鳄鱼的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私人企业的大力支持.喂养一条成年鳄鱼每月需要15万玻利瓦尔,它吃马肉、鱼等成本高的食物,养殖场还在食料中加入维他命,以增强鳄鱼的体质.养殖场90%的预算用于购买鳄鱼的食品.环境部正在寻求国际援助,以便增加资金更好地保护奥里诺科鳄鱼.在距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752千米的阿普雷州生物保护区,一名生物学家拿着几只刚出生一天的奥里诺科鳄鱼.作为保护奥里诺科鳄鱼计划的一部分,130多只在笼中出生的一至两岁的鳄鱼被放归大自然. 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6、小嘴狐猴(Mouse lemur):世界最小的猴类.非洲东南部印度洋中马达加斯加岛,有“狐猴岛”之称.岛上有20多种狐猴,主要有大狐猴、小狐猴、鼠狐猴、灰狐猴、丝狐猴、绒狐猴和环尾猴等.狐猴的拉丁名意思是“鬼”.它们在热带森林里神出鬼没地活动,喜欢吵闹.不同种之间,外形、大小和习性有着很大的区别.大狐猴是现有狐猴中的“巨人”,身长约1.2米,身躯壮硕,头顶和背腰为白色,其余都为黑色,黑白相间.小狐猴只有20厘米,胖乎乎的,两只眼睛大大的,尾巴比身躯稍短,在酷暑干燥的季节,有夏眠的习性,此时依靠尾巴里所贮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命.鼠狐猴身躯与老鼠差不多,外貌像鼠,有长而突出的吻部和湿润的鼻瑞,好似狗鼻子.灰狐猴体形和身长同犭蒙猴相似,圆脸孔,嘴前端尖而突出,下颌的前齿特别大,栖居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森林中,只有在清晨和黄昏时分,才能见到雌雄成对地在树上活动,平时很难看到它们共同生活.狐猴比猫大些,浑身披着纯白色的丝状软毛,一条长尾巴美丽灵活.原狐猴有蓬松的尾巴,头上像围着白围巾,活动灵敏.另外,加勒比海托里科海岸附近的卡约圣提阿高岛和我国云南抚仙湖孤山岛以及海南陵水县的南湾猕猴岛,都是著名的猕猴岛,其中尤以海南省濒临南海的陵水县南湾猕猴岛出名.猕猴又叫“小猢狲”“恒河猴”,毛呈灰褐色,胸部以下为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为深灰色,脸部和耳朵裸露,臀部有红色的臀胝.从海南省陵水县的新村港乘上游艇,只需10多分钟,便可到南湾半岛的猕猴岛.猕猴岛本叫南湾猴子岛,南湾半岛三面临海,只有一面同陆地相连,12座大小不等的山峦绵延起伏,隔海相望,仿佛是一个孤岛,因这里栖息了许多猕猴群,所以人们都叫它“猕猴岛”.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猕猴乐园,岛的面积为9平方公里,山体长15公里,中间有一座小山峰,两侧由各50米宽的河滩把山体分成东西两段,可见层层山峦,条条沟壑.来到旅游区,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漫山遍野的猕猴,有的在山顶上,有的在山沟里,有独占一个山头的,也有两三群分居在一个山头.每群猴子都有“大王”和“二王”.山峦上有观猴亭,游人在此可以观看猕猴的精彩表演,感受到一种与在一般公园里明显不同的野趣.猕猴有的在井边喝水,让人想起“猴子捞月”;有的在两树间飞奔蹦跳或在地上翻筋斗,使人仿佛在观赏“孙大圣”在“花果山”的精彩表演……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7、兰.坎皮海龟(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围内12种最濒危动物中唯一数目成增长趋势的动物.需经历11-35年成长期.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8、奥瑞纳克鳄鱼(OrinocoCrocodile,学名为Crocodylusintermedius)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内瑞拉境内.。
世界十大濒危动物

世界十大濒危动物前段时间,世界野生动物保护联盟宣布:有13000种动物被新增列入濒危动物“红名单”,这意味多达一万三千种野生动物在最近的几年里将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自然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已经不容忽视,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位地球公民都应该具有的义务。
今天,我们将选择十种著名的动物来介绍它们的现状,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这些濒危野生动物的紧迫性。
1、中华穿山甲其实,中华穿山甲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物种。
它分布在东南亚、尼泊尔和印度。
在中国也有广泛分布,从华南到华北都有。
中国古代就有相关医疗用途的记载,在中医中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例如,穿山甲壳传统上用于阑尾炎。
但其实和犀牛角一样,都是由普通角质层构成,并没有什么特殊用途。
中国已经明令禁止穿山甲入药。
遗憾的是,由于长期狩猎,现在中国穿山甲数量极其稀少,甚至有专家称其已经功能性灭绝,这意味着其种群已经很难通过自然繁殖恢复。
2、双髻鲨双髻鲨长相非常奇特,它的头部非常显眼,普通一把锤子的两端长了一对眼睛,跟其他鲨鱼同类一样,鱼翅高昂的价格让很多渔民趋之若鹜,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滥捕行为已经让它们濒临灭绝。
情况更加恶劣的是,鲨鱼的繁殖周期很长,每两年多才能生育一只幼鲨鱼,这让其种群恢复更加困难,特别是滥捕行为并没有有效遏制,其繁殖能力比不上被捕杀的速度,在短短25年不到的时间,数量已经锐减了八成,照这个速度下去,其将在数年内灭绝。
3、大猩猩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大猩猩是苏门答腊猩猩和婆罗洲猩猩,大猩猩是与我们人类最相近的动物,在大约500万年前,大猩猩与我们人类都拥有共同祖先,后来通过进化才分道扬镳,而大猩猩在近五百万年的时间里保持了稳定性,它们的脑容量大约是人类的三分之一。
如今我们人类唯一的亲戚面临灭绝危险,其中苏门答腊猩猩数量仅七千多只,是世界上数量最少的猩猩种类。
而婆罗洲猩猩数量四万多只,情况略微好一些,但是,对于灵长类来说,这些种群数量是极其危险的,这意味着更多的近亲繁殖,对其种群的繁衍将造成更加恶化的影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一、概述保护野生动物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将一些特别珍稀的野生动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
我国也是世界上野生动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我国制定了国家一、二级保护名录,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护。
二、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 大熊猫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誉为“国宝”,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是世界上濒危动物种中最受关注的物种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我国政府实施了大熊猫保护工程,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殖基地,积极进行大熊猫的保护繁育工作。
2. 西伯利亚虎西伯利亚虎是我国特有的大型猫科动物,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
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盗猎的影响,西伯利亚虎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更好地保护西伯利亚虎,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栖息地的保护,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法盗猎的行动,提高了人们对西伯利亚虎保护的意识。
3. 藏羚羊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
它们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物种。
由于栖息地的退化和非法狩猎的威胁,藏羚羊的数量急剧下降。
为了更好地保护藏羚羊,我国政府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抢救性保护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狩猎行为。
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 小熊猫小熊猫是一种珍稀的树栖动物,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盗猎的影响,小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更好地保护小熊猫,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栖息地的保护,开展了恢复栖息地的工作,并积极进行小熊猫的保护繁育工作。
2. 金丝猴金丝猴是我国的特有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金丝猴是濒危的物种,受到栖息地破坏和非法狩猎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金丝猴,我国政府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栖息地恢复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金丝猴保护研究。
濒危灭绝的生物

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 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 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 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岩鹭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 一,在中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
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 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银 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 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 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 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 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 植物濒于绝种,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 绝,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 所以,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
黑嘴端凤头燕鸥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种之一,是鸥科 鸟类中最稀少的一种,全球数量不超过100只,一直被 视为极危物种。黑嘴端凤头燕鸥迄今所知仅分布于中 国东部沿海,自1863年被命名以来,到2000年为止一 共只有5个确切的观察记录。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 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 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 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 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 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 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 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水杉,落叶乔木,柏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 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 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已经发现的化石 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 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 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 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
自然界中有哪些珍贵的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为什么?

自然界中有哪些珍贵的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为什么?珍贵的动植物物种是自然界的财富,但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和环境变化等诸多原因,一些动植物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一、灭绝的海豹北极海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豹物种之一,但是由于其皮毛的商业价值很高,人类长期捕杀导致其数量锐减。
到20世纪80年代,其数量下降至1200只以下,在1997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名单。
虽然目前北极海豹已经得到了保护,但是环境变化等因素仍在威胁着它们的生存。
二、濒临灭绝的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著名的国宝动物,但是由于人类的破坏和栖息地丧失,大熊猫数量不断减少。
目前,大熊猫的栖息地只有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四个地区的山区,而且数量也不到2000只。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物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完善栖息地保护、繁育设施建设等方案。
三、灭绝的恐龙恐龙是地球上最繁盛的爬行类动物,但是它们在6500万年前因为某种原因突然灭绝。
现在,学者们还在继续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随着恐龙数量的增加,它们的食物枯竭,导致它们逐渐死亡。
四、濒临灭绝的北极熊北极熊是北极地区唯一的肉食动物,它们的天敌只有人类。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不断融化,北极熊的栖息地不断丧失,使得它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严峻。
虽然有些国家已经采取了措施保护北极熊,但是全球变暖的局势依然严峻,北极熊的生存状况仍然难以预料。
五、灭绝的恐狼恐狼是一种古老的草食性庞大犬科动物,它们在3000年以前灭绝。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气候变迁的影响,它们的猎物也随之改变,身体适应性不足导致其数量锐减。
总之,珍贵的动植物物种在我们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这些物种不仅仅是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也是保护人类自身利益的需要。
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保护珍贵的动植物物种。
珍稀动物

金丝猴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
毛质柔软,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
中国金丝猴分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此外还有越南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两种金丝猴)。
金丝猴的珍贵程度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它们毛色艳丽,形态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
栗鸢栗鸢别名:红鹰 ,栗鸢属鸟纲、隼形目、鹰科。
又名“红鹰”。
栗鸢体长42~48厘米,头、胸、颈和上背为白色,其余部分为栗红色,初级飞羽为黑色。
尾部较圆,尾端颜色较淡。
嘴为黄色并微有绿色,脚呈黄色,爪为黑色。
栗鸢在中国分布区域虽广,但数量十分稀少,见于中国东部、中南部以及云南、西藏等省区。
通常栖息于江河、湖泊及山溪附近,喜成对或单独活动于田间村旁,在大树上修筑巢穴。
主要以鱼类、蛙类及昆虫为食,也啄食动物尸体。
领角鴞俗称「猫头鹰」,也就是鸟类中的鸱鴞科最具代表性的;而一般领角鴞正是台湾低海拔山区比较易见到的夜行性鸟类。
领角鴞有6个亚种分布于我国境内。
绿皇鸠学名:绿皇鸠.中文目名:鸽形目.中文科名:鸠鸽科又叫绿南鸠、大绿鸠,体形比绿鸠类和果鸠类大,体长36一38厘米,体重508—600克。
嘴也较大,嘴基扩张,身体上的杂色通常较少。
绿皇鸠为留鸟,栖息于平原、河谷和丘陵地带的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出现于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及榕树和橄榄树上。
常单个或成对活动,冬天也成群活动。
大熊猫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
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并成为化石。
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熊猫是哺乳动物,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
毛密而有光泽,耐寒。
喜欢吃竹叶、竹笋。
麋鹿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
地球濒临灭绝的十大物种3篇
地球濒临灭绝的十大物种第一篇:地球濒临灭绝的十大物种中,人类是最大的元凶。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珍惜的生物在我们不断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过程中,逐渐接近灭绝的边缘。
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前五大物种。
1. 北极熊北极熊是极地地区的代表性物种之一。
它们的体型庞大,毛皮厚重,能够在严寒的环境中生存。
然而,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海冰不断消融,它们的栖息地不断缩小,从而导致它们面临灭绝的威胁。
2. 犀牛犀牛是草食性动物,体型巨大,是非常古老的动物之一。
由于它们的犄角和皮肤有医疗作用,所以一些人类对它们的猎杀日益增多。
再加上森林开发和草原破坏等原因,犀牛逐渐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和食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3. 橙腹鸟橙腹鸟是一种细小的鸟类,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繁衍生息。
由于它们的习性和栖息环境极为苛刻,它们的数量非常有限,仅剩下不到100个。
降雨量的减少以及冰雪消融的加剧,都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4. 毛冠企鹅毛冠企鹅是南极洲的特产物种,长有一头充满活力的金色毛冠。
然而,随着全球变暖的增强,它们的食物链也受到了影响,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数量减少,使得这些企鹅的存活变得越发困难。
5. 蓝鳍吞拿鱼蓝鳍吞拿鱼是许多国家重要的海产品之一,其优美的姿态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受到了众多餐桌的喜爱。
然而,由于滥捕滥杀的现象屡屡发生,蓝鳍吞拿鱼的数量急剧减少,面临着不可逆的灭绝风险。
总的来说,在全球环境恶劣的背景下,这些动物的生存状态都十分危险。
不仅需要我们的关注,更要我们共同行动,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让它们能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
第二篇:在上文中,我们了解了前五大地球濒临灭绝的物种。
今天我们将继续介绍剩下的五类物种。
6. 长臂猿长臂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羚羊角猴、大猿等珍稀动物的代表。
随着热带雨林和森林面积的不断缩小,它们在越来越少的生存环境中生存。
除此之外,由于人类的猩猩肉消费和森林破坏等行为,它们的生存状况更加危险。
7. 珊瑚珊瑚是海洋中一种非常神奇的物种,具有着丰富的生态功能。
濒临灭绝的物种
雪莲
圆柏
THANK YOU
北极熊是当
今陆地上最大的 猛兽之一, 猛兽之一,分布 于北冰洋和其他 岛屿、以及亚洲、 岛屿、以及亚洲、 美洲大陆与其 相邻的海岸。 相邻的海岸。 北极熊是北极地 区最大的食肉动 物,因此也就是 北极当然的主宰。 北极当然的主宰。 如同企鹅是 南极 的象征一样, 的象征一样,北 极的代表就是北 极熊了。 极熊了。
濒临灭绝的物种
应化0802 高燕
世界上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
1.爪哇犀牛 2.家弯鼠海豚 3.克罗斯河大猩猩 4.苏门达腊虎 5.婆罗洲矮象 6.大熊猫 7.北极熊 8.湄公河巨型鲶鱼 9.黑足雪貂 10.金头猴
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Rhinoceros sondaicus)属奇蹄 ) 目犀科, 目犀科,与印度犀牛 是近亲, 是近亲,是世界上最 罕见 的哺乳动物之一 )。爪 (威尔士 1934)。爪 )。 哇犀牛曾在亚洲广泛 分布,目前几近绝种。 分布,目前几近绝种。
俗称小头鼠海 豚,又名港口 豚、太平洋鼠 海豚、 海豚、加湾鼠 豚或海湾鼠海 豚,是一种稀 有的鼠海豚属。 有的鼠海豚属。
婆罗洲矮象 大熊猫 黑足雪貂 金头猴
濒临灭绝的植物
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 展,环境破坏严重,植被萎缩,一些动植物种 类数量迅速减少.据我国科学工作者调查, 我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分别隶属于470 科,3 700属,目前约有占总数15%~20%的物 种处于濒临灭绝.近40年来有200个物种已 经灭绝.有专家估计,我国生物物种的数量 正以每般直径为 10—20厘米,高 为1—米,有的 可达10米以上。 现今的桫椤仅在 我国的贵州、四 川、广东等地有 分布,是我国的 一级珍稀濒危保 护植物。
濒危动物的数据
濒危动物的数据
以下是一些濒危动物的数据信息:
1. 大熊猫:大熊猫是一种极度濒危的物种,目前全球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 1864 只。
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2. 孟加拉虎:孟加拉虎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老虎亚种之一,目前全球野生孟加拉虎数量约为 2500 只。
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等地。
3. 黑猩猩:黑猩猩是人类最近的亲戚,目前全球野生黑猩猩数量约为 15 万只。
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
4. 非洲象:非洲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目前全球野生非洲象数量约为 41.5 万头。
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
5. 北极熊: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目前全球野生北极熊数量约为 2.6 万只。
它们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
这些数据只是濒危动物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物种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动物资源,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包括保护它们的栖息地、打击非法猎捕和走私活动、推广可持续利用等。
世界十大濒危动物
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物种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物种分别是苏门答腊犀牛、西部灰鲸、红狼、西伯利亚虎、黑脚貂、菲律宾鳄、山地大猩猩、恒河鲨、苏门答腊猩猩和加利福尼亚秃鹰。
1.苏门答腊犀牛苏门答腊犀牛(Sumatran Rhinoceros)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犀牛,主要生长于印度和东南亚的雨林地带、雾林地带以及沼泽地区。
目前,苏门答腊犀牛的濒危程度极其严重。
全球仅存6个野生苏门犀群,苏门犀总数估计为300头左右。
造成苏门犀处于极度濒危状况的原因有二:其一,就是非法盗猎。
盗猎犀牛可以赚取极高的经济利益。
黑市上,一公斤犀牛角价值约为3万美元。
其二,人类对苏门犀生存环境的疯狂破坏。
此外,苏门犀命中注定要面临绝种,因为动物园中圈养的犀牛很少有成功繁殖的案例。
2.西部灰鲸虽然国际捕鲸委员会于1947年决定开始禁止捕杀灰鲸,但是遭受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疯狂捕杀后的西部灰鲸(Western Gray Whale),其数量一直未能恢复到捕杀前的规模。
目前,全球仅存100多头灰鲸,其中只有23头是具有生育能力的雌鲸。
俄罗斯库页岛东部沿岸,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西部灰鲸唯一生存场所。
然而,它们唯一的生存空间现如今也被石油公司占领。
石油公司的勘探和采油行为慢慢将这种体重达30吨的哺乳动物逼入绝境。
高密度的地震勘测、海底钻探、重量级船舶航行和空中运输、石油外泄对于西部灰鲸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3.红狼与其同宗兄弟灰狼相比,红狼(Red Wolf)慢慢进化得体形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苗条。
从晚更新世冰川期侥幸活下来的红狼,如今却无法逃脱现代人的魔掌。
红狼曾经广泛分布于美国东南部。
然而,由于人类对食肉动物的大肆捕杀,使得红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同时,随着红狼等食肉动物的数量减少,红狼也很难找到繁衍后代的配偶。
它们不得不与北美大草原的小狼交配,因此纯种红狼的数量越来越少。
现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东北部地区估计仍然生存着100多头野生红狼。
此外,在美国,还有150多头红狼被圈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为:小头鼠海豚
小头鼠海豚
小头鼠海豚是一种看起比较丰满的鼠海豚,根据它们眼睛周围的深色环状斑纹和嘴巴上的斑块,可以区分开它们。
由于刺网捕鱼、水流减少和水污染等原因,目前小头鼠海豚仅剩大约150只。
图为: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
越南吉婆岛曾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不过现在不断有人移居此地,这导致白头叶猴的数量现在已经下降到59只,而且该岛上的很多物种都只剩下雌性群体。
另外,砍伐森林导致大量白头叶猴被捕,这是导致此种猴子的数量急剧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这种猴子是加工一种中国传统中药制剂的主要成分,这进一步加剧了白头叶猴走向灭绝的厄运。
图为:亨氏羚羊
亨氏羚羊
非洲羚羊又被称作亨氏羚羊或亨氏牛羚,它的前额长着白色斑纹,看起来就像戴了副眼镜。
据估计,由于疾病、食肉动物、失去栖息地、严重的干旱和非法偷猎等原因,目前亨氏羚羊仅剩600只。
然而令人悲伤的是,虽然肯尼亚和索马里等地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它们进行保护,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这些地方的保护措施并没能有效执行。
珍惜地球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