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今中外数学家小故事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故事演讲稿

四年级数学故事演讲稿

四年级数学故事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国古代伟大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生活在南北朝时期。

在那个时候,计算圆周率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数学问题。

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用希腊字母π表示。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他在自己简陋的书房里,用一根根小竹棍当作计算工具,进行着复杂的数学运算。

当时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计算器哦。

他通过不断地割圆,也就是把圆分割成很多个小的多边形,然后计算这些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的周长。

经过无数次的计算,他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个成果在世界上领先了很长时间。

祖冲之的这一成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计算,它对当时的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建筑方面,精确的圆周率可以帮助工匠们更准确地建造圆形的建筑,像一些圆形的塔或者宫殿的穹顶等。

在天文历法方面,圆周率也有助于计算天体的轨道等。

祖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怕困难,就能够在数学这个奇妙的领域取得伟大的成就。

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更应该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去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

谢谢大家!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讲述一个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有趣故事。

阿基米德是一位非常聪明的数学家和科学家。

有一次,国王请工匠打造了一顶纯金的皇冠,可是国王怀疑工匠在皇冠里掺了银子。

国王想知道皇冠到底是不是纯金的,但又不能破坏皇冠。

这个难题就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接到这个任务后,日夜苦思冥想。

有一天,他在洗澡的时候,发现当他进入浴缸时,水会溢出来。

他突然意识到,物体浸入水中所排出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

于是,阿基米德兴奋地跳出浴缸,连衣服都没穿就跑上大街,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他找来和皇冠一样重的纯金块和纯银块,分别把它们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量溢出水的体积。

然后再把皇冠放入同样装满水的容器中,测量皇冠溢出水的体积。

数学课前一分钟演讲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

数学课前一分钟演讲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

数学课前一分钟演讲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嘿,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超有趣的数学家小故事。

你们知道阿基米德吗?那可是个厉害的人物啊!有一次,他所在的城市被敌军包围了,情况那叫一个危急呀!阿基米德就开动脑筋,他想啊想,嘿,还真想出办法来了!他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制造出了厉害的武器来对抗敌军。

这就好像你在玩游戏遇到难关,突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解决办法一样神奇,不是吗?
当敌人进攻的时候,阿基米德发明的武器大显神威,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这时候的阿基米德,简直就是个超级英雄呀!大家想想,如果我们也有阿基米德那样的智慧,那我们能做出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呀!
阿基米德的这个故事是不是超级精彩呢?数学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呀!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说不定以后我们也能成为像阿基米德一样厉害的人呢!。

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课程案例

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课程案例

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课程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来给你们讲讲那些超级厉害的数学家的故事,保证让你们眼界大开!
先来说说高斯吧。

你们知道吗,这家伙小时候就聪明得吓人!有一次,老师给全班同学出了个难题,让他们计算从 1 加到 100 的和。

其他同学都还在苦思冥想呢,小高斯不一会儿就得出答案了!这就好比别人还在慢慢爬楼梯,他直接就坐直升机上去了,牛不牛?
再看看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那简直是废寝忘食啊!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在数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他每天沉浸在书堆和草稿纸里,那种专注和执着,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还有华罗庚,从一个小小的杂货店店员成长为伟大的数学家,这经历简直太传奇了!就像一颗被深埋的金子,终于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牛顿就更不用说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那可是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啊!这得多厉害啊,他难道是有一双能看穿宇宙的眼睛吗?
这些数学家的故事,难道不让你们心潮澎湃吗?他们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在数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他们的坚持、智慧和勇气,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敬佩的。

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像他们一样闪闪发光呀!所以,还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向这些伟大的数学家们致敬吧!。

数学名人演讲稿范文初中

数学名人演讲稿范文初中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名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的世界,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数学家的故事1. 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

他从小对数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在闲暇时间研究数学问题。

在他17岁时,发现了著名的“高斯定理”,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数学界。

高斯曾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语言。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对数学的热爱和敬畏。

2. 欧几里得:古希腊著名数学家,被誉为“几何之父”。

他所著的《几何原本》是一部经典的数学著作,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几里得在数学研究中严谨认真,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数学家为数学事业奋斗终身。

3. 爱因斯坦:著名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数学家。

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我对数学有所贡献,那是因为我懂得数学语言。

”这句话表明了他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二、数学家的思维方式1. 逻辑思维:数学家在研究问题时,总是遵循严密的逻辑推理。

他们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2. 创新思维:数学家在研究中勇于突破传统,不断创新。

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推动数学的发展。

3. 实践思维:数学家注重实践,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验证数学理论的正确性,使数学更加贴近生活。

三、数学的魅力1. 美学价值:数学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

数学家们用简洁的公式、优美的图形,描绘出宇宙的奥秘。

正如高斯所说:“数学是宇宙的语言,它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最复杂的世界。

”2. 应用价值:数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从科学研究到日常生活,从工程建设到经济发展,数学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3. 修养价值:学习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年级数学家故事演讲稿

一年级数学家故事演讲稿

一年级数学家故事演讲稿一、演讲稿结构。

1. 开头。

-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

2. 主体。

- 祖冲之的故事。

-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他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南北朝时期。

那时候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计算工具,可是祖冲之却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呀!- 祖冲之非常勤奋好学。

他小时候就对天文、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总是认真观察天上的星星,思考着宇宙的奥秘。

为了算出更精确的圆周率,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把一个圆形不断地分割成多边形,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就越接近圆形。

通过这样复杂的计算,他最终得到了那个非常精确的圆周率数值。

- 祖冲之的成就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呢。

我们现在在计算圆形的周长、面积等问题时,都离不开圆周率。

而且他的这种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

- 高斯的故事。

- 在国外,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数学家叫高斯。

高斯小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

- 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难题,让大家计算1 + 2+3+4 + ……+100等于多少。

同学们都开始埋头苦算,可是小高斯却很快就有了答案。

他发现1+100 = 101,2 + 99=101,3+98 = 101……这样两两相加一共有50组101,所以最后的答案就是50×101 = 5050。

老师都对他的聪明才智感到非常惊讶。

- 高斯长大后,在数学的很多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在数论、代数、统计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发现。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时候换一种思考方式就能很快地解决问题。

3. 结尾。

- 同学们,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努力学好数学,说不定以后我们也能成为数学家呢!谢谢大家!。

数学家的故事演讲稿三分钟左右

数学家的故事演讲稿三分钟左右

数学家的故事演讲稿前言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演讲比赛中与大家见面。

我将要给大家讲述一位伟大数学家的故事,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激发大家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

一、数学之父:欧几里得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古老而伟大的学科。

而在众多数学家中,欧几里得被誉为数学之父。

欧几里得是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他对几何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几何学的巨著,对于几何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欧几里得的五大公理,也即几何学中的五条基本定理。

这些定理包含了我们常见的直线与平行线、等腰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等等。

二、解救数学危机:安德鲁·怀尔斯除了古代的数学家,现代的数学家同样也有着令人称赞的贡献。

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就是其中一位。

在20世纪的数学史上,费马大定理备受青睐。

这个定理最早由费马于17世纪提出,但是其证明却一直未能找到。

人们对于这个问题充满好奇,也试图去找到解决办法。

1994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德鲁·怀尔斯终于发布了一篇名为《费马定理的证明》的论文。

这篇论文不仅成功地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而且还拓展了数学上新的领域。

安德鲁·怀尔斯解决费马大定理的过程可以说是一场智力与毅力的较量。

他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甚至放弃了一些个人的兴趣爱好,但最终给数学学界带来了新的突破。

三、开创计算机科学:艾伦·图灵数学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几何学中,它还广泛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

而计算机科学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而艾伦·图灵则是该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艾伦·图灵是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也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

他的研究对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图灵参与了一项名为“破解恩尼格玛”的重要工作。

通过数学方法,他成功地解密了纳粹德国的密电机器“恩尼格玛”,对于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故事

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故事

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故事那我给你讲讲阿基米德的故事吧。

阿基米德这个老兄啊,那可是相当厉害。

他生活在古希腊,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

据说有一次,国王怀疑自己的王冠不是纯金的,被工匠给坑了,就找阿基米德来想办法。

阿基米德那几天啊,满脑子都是这个王冠的事儿,吃饭想,走路想,泡澡的时候还在想呢。

就在他泡澡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进入浴缸的时候,水会溢出来。

这一下他可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光着身子就跑上街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他发现了啥呢?他发现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就等于它排开的水的体积,通过这个原理,他就能算出王冠的体积,然后跟相同重量的纯金体积一比较,就知道王冠有没有被掺假啦。

还有一次,罗马人来攻打阿基米德所在的城市。

阿基米德可没在怕的,他发明了好多厉害的武器来对抗罗马人。

有一种巨大的起重机一样的东西,可以把罗马人的战船给吊起来,然后重重地摔下去,摔得那些罗马士兵七荤八素的。

还有一种镜子聚光的装置,把太阳光聚焦起来,能把罗马人的战船给点着喽。

罗马人对阿基米德那是又恨又怕,不过最后阿基米德还是被罗马士兵给杀害了,真是可惜啊。

再给你讲个祖冲之的故事吧。

祖冲之是咱中国古代超牛的数学家。

他对圆周率那可是相当痴迷。

那时候计算圆周率可不像现在,有计算机啥的。

他就靠着算筹,就是那些小木棍,一点点地计算。

他算了一遍又一遍,在他之前啊,有人算出圆周率大概是3.14,但是祖冲之觉得还不够精确。

他就没日没夜地算,最后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可把当时的人都惊到了。

这个精确度在当时那是领先世界好多年呢。

而且祖冲之还写了好多数学著作,对历法的改进也有很大的贡献。

他的那些成果就像星星一样,在中国古代数学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再说说高斯的故事。

高斯小时候就是个神童啊。

他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学生们把1到100的所有数加起来。

这老师可能是想让小孩子们老实一会儿,可没想到高斯一下子就得出答案了。

老师还以为他是瞎蒙的呢。

数学家的故事演讲稿(三分钟)

数学家的故事演讲稿(三分钟)

数学家的故事演讲稿(三分钟)引言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数学家们,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给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启发。

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讲述一个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主要内容1. 从数学的奇妙世界开始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没有言语的限制,可以窥探自然的奥秘,解析宇宙的规律。

《数学家的故事》中,我们将一起领略数学的奇妙世界。

2. 追寻数学之路故事中,我们将跟随主人公,一位年轻而才华横溢的数学家,展开一段精彩纷呈的数学之旅。

他热爱数学,对数学的探索充满着无限的热情和好奇心。

3. 天才的矛盾与挣扎在成功的背后,总会有一段段辗转反侧的痛苦与挣扎。

数学家也不例外。

故事中,主人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过对数学的追求,总是勇敢地面对并克服困难。

4. 数学的力量与意义数学在故事中被描绘成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它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现实世界。

数学家不仅是追求知识的人,更是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

他们通过数学的力量推动科学的发展,助力人类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结束语尊敬的听众们,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数学家的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石。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追求智慧的精神,我们也可以像数学家一样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秉持着向数学家学习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追求卓越,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数学家小故事
1.陈景润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2.数学家的墓志铭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3.高斯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
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
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
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

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4.费马数学家的问题费马是17世纪法国图卢兹议会的议员,一个诚实而勤奋的人,同时也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数学业余爱好者。

在其一生中,他给后代留下了大量极其美妙的定理;同时,由于一时的疏忽,也向后世的数学家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费马有一个习惯,他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把思考的结果简略。

有一次,他在阅读时写下了这样的话:“……将一个高于2次的幂分为两个同次的幂,这是不可能的。

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一种美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

”这个定理现在被命名为“费马大定理”,即:不可能有满足xn+yn=zn这就是费马对后世的挑战。

为了寻找这个定理的证明,后世无数的数学家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都败下阵来。

1908年,一位德国富翁曾经悬赏10万马克的巨款,奖励第一个对“费马大定理”完全证明的人。

自此定理提出后,数学家们奋斗了300多年,还是没有证出来。

但这个定理肯定存在,费马知道它。

在数学上,“费马大定理”已成为一座比珠穆朗玛峰更高的山峰,人类的数学智慧只有一次达到过这样的高度,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达到过。

5.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 泰勒斯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