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小调练习曲
音乐故事: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

音乐故事: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兰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是一位受到世人尊敬的爱国主义钢琴诗人。
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著称。
肖邦于 1810 年 2 月 22 日生于华沙近郊的热里亚左瓦·沃里亚。
他父亲原籍是法国,曾和波兰爱国者一起参加过柯秋什将军领导的反对俄国沙皇统治的武装起义。
后来曾受聘在大学里担任教授。
他母亲是一位很有音乐才能的波兰妇女,善弹钢琴并且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波兰民歌。
由于母亲的熏陶,肖邦很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
他6岁开始跟随契尼有系统地学习钢琴,7岁便在音乐会上演奏。
9岁在慈善音乐会上演奏罗维支的钢琴协奏曲而使听众大为吃惊,被誉为钢琴演奏的天才;10 岁创作一首进行曲献给康斯坦丁大公,12 岁跟艾尔斯纳学习作曲。
1926 年16岁的肖邦进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
这时,他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都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肖邦对祖国波兰怀有深厚的感情,1830年11月,他和朋友一起到欧洲各地旅行演奏,还特意带上一抔祖国的泥土。
1931 年 10 月,他在旅途中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万分悲恸,愤然写出了《c 小调(革命)练习曲》这一充满激情的伟大作品。
从此他便定居在巴黎,尽管他在这里赢得了欧洲第一流钢琴家的声誉,但他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因此,肖邦后半生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中都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亡国的悲愤之情。
1837 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坚强性格。
波兰革命的失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迫害,永远断绝了肖邦返回祖国的道路。
1849 年10月17日,年仅 39 岁的天才音乐家肖邦在巴黎病逝,葬礼直到 10月30日才举行。
八级钢琴考级曲

八级钢琴考级曲有:
1.《C小调练习曲》:肖邦的经典之作,以复杂的左手跑动和右手
八度的旋律为主,展现了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技巧。
2.《圆舞曲Op.64 No.1》:勃拉姆斯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优美的旋
律和华丽的技巧闻名,体现了勃拉姆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色。
3.《即兴曲Op.142 No.4》:舒伯特的经典作品,以丰富的和声与
优美的旋律为特点,表现出舒伯特音乐的深情和浪漫。
4.《月光曲Op.48 No.2》:贝多芬的经典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和
深邃的和声为特点,展现了贝多芬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5.《回旋曲Op.168》:海顿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明快活泼的旋律和
精湛的技巧为特点,表现了海顿音乐的风趣和活力。
6.《谐谑曲Op.16 No.2》:肖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风
格和技巧为特点,展现了肖邦音乐的独特魅力和个人风格。
7.《辉煌的大圆舞曲Op.34 No.3》:肖邦的经典之作,以其华丽的
技巧和优美的旋律为特点,表现了肖邦音乐的独特魅力和个人
风格。
8.《夜曲Op.9 No.2》:肖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
情的情感为特点,展现了肖邦音乐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个人风格。
9.《即兴曲Op.142 No.3》:舒伯特的经典作品,以其丰富的和声
和优美的旋律为特点,表现了舒伯特音乐的深情和浪漫。
10.《奏鸣曲D大调Op.10 No.3》:贝多芬的经典作品之一,以其
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内涵为特点,展现了贝多芬音乐的伟大和
深刻。
c小调练习曲(钢琴独奏)

引子
引子部分旋律与伴奏是怎么样的?
音乐从突然闯入的不协和和弦开始,左手
以飞快的16分音符形成暴风骤雨一般的音流,与右手时而悲
壮、时而沉痛的和弦交织在一起。
引子部分音乐共有几次起伏?音乐表达了怎么样 情感?
经过三次起伏,给人以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形成一种巨大的 感情波涛。表达了肖邦在听到华沙沦陷这个晴天霹雳一般的 噩耗后,情绪几乎疯狂,心中充满了痛苦绝望。他心中正在 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肖邦
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
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 家。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于华沙。 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 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虽身处 异乡,却心系祖国;他的音乐蕴含着波兰民族精神,积极地 向世人传播当地的民族文化。
创作与1831年9月,这时肖邦不愿为侵略者演奏被迫 离开祖国逃亡到巴黎。途径德国斯图加特,听到了波 兰起义失败而陷于沙俄之手的消息,悲愤难抑,他反 复对上帝的呐喊“俄国人的罪行你没看到吗?或者, 或者你自己也是一个俄国人!?”这首练习曲正是在 这种万般悲愤的心情下创作的。
聆听全曲,速度与节拍是怎样的?全曲可分成几段?
A段
第一段主题是什么?描写的情感是什么?
刚毅、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 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想象肖邦当时的心情是怎样激昂 慷慨和起伏难平。
B段
伴奏旋律呈下行走向还是上行走向?表现了怎么 样的情绪?
结尾
全曲的感情发展
c小调练习曲(钢琴独奏)

同学们说说这音乐作品给你一个最直接的感 受是什么?你可以为他起什么名字?
速度快、紧张、激昂悲愤
《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
练习曲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技术而创作的乐曲, 以达到教学目的。
音乐会练习曲是技术练习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将 技术练习融于艺术构思中,成为音乐会常见乐曲。
《c小调革命练习曲》
创作与1831年9月,这时肖邦不愿为侵略者演奏被迫 离开祖国逃亡到巴黎。途径德国斯图加特,听到了波 兰起义失败而陷于沙俄之手的消息,悲愤难抑,他反 复对上帝的呐喊“俄国人的罪行你没看到吗?或者, 或者你自己也是一个俄国人!?”这首练习曲正是在 这种万般悲愤的心情下创作的。
聆听全曲,速度与节拍是怎样的?全曲可描写的情感是什么?
刚毅、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 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想象肖邦当时的心情是怎样激昂 慷慨和起伏难平。
B段
伴奏旋律呈下行走向还是上行走向?表现了怎么 样的情绪?
结尾
全曲的感情发展
1.肖邦听到消息之后的不可抑制的痛苦和悲愤。
2.主旋律出现,好像是冲锋陷阵的角号。仿佛是愤怒中的抗 争,痛苦中的挣扎。
3.内心与现实的对比,出现片刻的幻想(华沙革命凯旋而归)
4主旋律再次出现,而且力度更强。顽强抗战,坚定不移的 信念 。
5悲伤的音调 ,对革命牺牲者的哀悼。
6在很强的力度下结束,表示出斗争并未结束,未来属于光 明的力量。 好像在“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速度快紧张激昂悲愤练习曲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练习曲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技术而创作的乐曲以达到教学目的
“钢琴诗人”肖邦 ——c小调练习曲
肖邦 (1810-1849)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伟大的 波兰音乐家 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 代表.
c小调练习曲说课稿

c小调练习曲说课稿
《钢琴音乐的奇葩》
——肖邦和《c小调练习曲》设计说明
一、课标解读
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聆听、分析《c小调练习曲》,让学生感受钢琴音乐的魅力,了解世界钢琴文化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C小调练习曲》是一首音乐会练习曲,又称为《革命练习曲》。
这首钢琴作品是波兰作曲家肖邦,于1830年11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听到华沙起义失败,俄国重占华沙的消息后创作的。
反映了肖邦震惊、愤怒的心情,也表达了肖邦的爱国之情。
本曲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引子+A+B+A1+结尾。
鉴赏这首钢琴作品的重点是聆听、感受和体验,通过分析作品进一步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从中体会作者内心的爱国之情。
也通过这首作品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肖邦对世界音乐的贡献。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理性分析能力,尽管作品生疏,但相信学生能够逐步的接受并喜欢这首世界佳作。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肖邦,聆听、分析《c小调练习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感,使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朋友等一切的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
《c小调练习曲》-完整版课件

•这节课的内容认识肖邦聆听与鉴赏《c
小调练习曲》就到这里结束了。同学们 在欣赏肖邦音乐的同时更应该向肖邦学 习他的爱国精神。努力学习,以后报效 祖国,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一份力量。
• 作业: • 1:回家听熟《c小调革命练习曲》。 • 2:收集更多萧邦的音乐,下节课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歌曲赏析
• 这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 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
• 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 相结合而体现出来的。
• 主题后半部分具有明显的宣叙调特点,仿佛倾诉着内心 的苦痛。
• 乐曲中段,附点节奏级进上行的呐喊式的音调,在急骤 起伏的伴奏声中一再重现,使乐曲情绪越来越激昂。
歌曲简介
• 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 感受。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全曲激昂 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 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七首练习曲,1831年创作的《c 小调练习曲》(《革命练习曲》)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 一首。
浅析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

的直观表现 , 是功能表现之 中的美, 我们称其为“ 人造 自然美” 或“ 第二 自然. 。设计 美作为人丈 关的核心之 一, 在其构图技巧 中组涵看各种愈味和情趣, 它所体现 出的‘ 真, 、 呀 善” 、 “ 灸” 的统一对陶冶人的情操 、 净化人 的心志、 提升人的境界有若重要价值。
关键 词 : 设计 美学 教育
京 : 乐器 , 1999 , (3 ) :P6- 7.
[4 ] 彭逸伟一 浅谈肖邦(C 小调( 革命) 练 7 曲) [1l . 沈 M : 沈 m 教育学院学报 .2003 , ( 1) :P67- 69.
133
关键 词 : 肖井 练 习曲 革命 钢琴 音乐
阶, 构成一幅革命军战士英勇冲锋的激战场面, 使人震
惊激奋 。
Wpi a hom .d :. ,
里克 肖邦,是 19 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 他既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又是波兰 民族乐派的伟大开拓者。同时对近现代音乐的发展, 都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时代背景等原因, 肖邦作品大 多表现了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祖国的热爱是他一 生始终不变的基本思想。他的音乐同波兰民族解放运 动紧密联系, 发挥着富于革命性的作用。 肖邦 1810 年生于临近华沙的热拉左瓦一沃拉的一 个 田庄。父亲原是法国人 , 年轻时移居波兰, 参加过波 兰的反抗异族侵略的起义 . 失败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母亲是波兰的贵族, 会弹钢琴 , 会唱波兰民歌。肖邦从 小便从母亲那里受到了波兰民间音乐的影响,从父亲 那里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幼年的肖邦就显示出了 不凡的音乐才能, 尤其对钢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6 岁时开始学琴 , 7 岁登台演出, 9 岁时便开始演奏罗维支 的钢琴协奏曲, 引起了观众 的轰动, 从此被誉为 少年 钢琴演奏天才,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 终于成为优秀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高中 音乐鉴赏 《c小调练习曲》

c小调练习曲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c小调练习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马克西姆版的《c小调练习曲》。
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c小调练习曲》)二、分段欣赏《c小调练习曲》1、简介作者:肖邦①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②老师补充。
2、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3、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a、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b、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4、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
(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a、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b、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c、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5、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三、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四、音乐知识:练习曲通常练习曲有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主义“钢琴诗人”——肖邦
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钢琴诗人的战曲
洛阳市第八中学 王 诗 瑶(1810—1849)
思C考小:乐调曲练表达习了曲怎样(的情革感命? )
思考:
• 乐曲是怎样开始的?
一个具有爆发力的和弦
• 作曲家有什么创作意图?
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感到十分震惊
听音乐,并思考
引子
A段
附点
号 角 式 主 题
B段
• 与A段相比,旋律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1.旋律拉宽,变得舒展 2. 整体下行
A’段
三连音
A 段
尾声
象征必胜的决心
互动
完整聆听《革命练习曲》,尝试设计符合主题的动作
引 子 ——A当每个主题出现时, 请全体同学一起迅速整齐地做出相应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