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小调练习曲(钢琴独奏)

合集下载

c小调练习曲(革命)(钢琴曲)

c小调练习曲(革命)(钢琴曲)
该曲成为历代革命者的战歌.1795年被定为法国国歌。Leabharlann 创作背景:介绍作曲家
• 《马赛曲》(La Marseillaise)是法国的国 歌,作者鲁热·德·利尔 法国诗人,作曲家.出 身贵族。曾任军事工程师.创作了不少爱国 歌曲, 其中以 《莱茵军战歌》 即(马赛曲)最 为著名。
背景故事
《马赛曲》是在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斗争中诞生的。法国 大革命时期,巴黎在全欧保皇联军的攻击下, 濒临绝境。 马赛的救国义勇军, 开赴巴黎,支援革命.革命军中一位名 不见经传的中尉, 写出一首<莱茵军战歌>.歌曲的激昂气 势振奋了人们, 马赛联盟军沿途高唱此曲直至巴黎,不 久就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于是马赛人带来了这首 歌,于是人们把它叫做《马赛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练习曲的音乐特征——作品10之4

浅析肖邦升c小调练习曲的音乐特征——作品10之4

music history 西方音乐浅析肖邦升c小调练习曲的音乐特征——作品10之4盛凌昭(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要】肖邦创作的27首练习曲,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推动了钢琴练习曲的快速发展,为今后的钢琴演奏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资料和参考素材,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里程碑式的艺术作品。

本文遴选作品10之4《升c小调练习曲》,通过深层剖析创作背景,分析乐曲的创作特点与音乐结构,展示肖邦独创性的音乐特征。

【关键词】肖邦;练习曲;升c小调练习曲;音乐特征【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4-0031-03【本文著录格式】盛凌昭.浅析肖邦升c小调练习曲的音乐特征——作品10之4[J].北方音乐,2020,12(24):31-33,65.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 r y d e r y 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1810年出生于波兰华沙郊区的小镇热拉佐瓦-沃拉,同年举家迁往华沙。

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烟花般璀璨且短暂的一生虽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却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全世界为之惋惜。

他将细腻且多愁善感的特质凝结在钢琴作品中,这使得他的作品风格显得极其与众不同,为浪漫主义时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的同时,开创了19世纪钢琴音乐的新风格。

肖邦早年生活在饱受战火的波兰首都华沙,当民族的危难、敌人的侵略与波兰民族不屈奋战的精神相碰撞,形成了肖邦在浪漫主义时期特有的个人风格:他的作品一方面具有典型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想的风格——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自由豪放;另一方面又有着当时波兰民族文化的色彩——坚毅不屈,不畏强敌的战斗精神。

肖邦巧妙地将两种文化相结合,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推到了新的高度。

浅谈肖邦c小调练习曲

浅谈肖邦c小调练习曲

浅谈肖邦c小调练习曲作者:王玉珊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5期摘要:肖邦于1831年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革命练习曲》)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一首。

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感受。

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

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关键词:肖邦;练习曲;op10.no12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087-01“练习曲”原是作曲家们为学生练习某种演奏技巧而创作的曲子。

它往往是依据单一的音乐动机写成的。

这类曲子很多,仅19世纪欧洲作曲家就写有上千首。

最早和系统地写钢琴练习曲的是J·S·巴赫。

他的《12平均律钢琴曲集》里的“前奏曲,有很多都带有“练习曲”性质;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也系统地写过一些钢琴练习曲,例如《12首超级技巧钢琴练习曲集》,著名的钢琴曲《鬼火》,就是其中的一首。

此外,象克拉莫、玛丽亚等人也写了不少练习曲,巴赫的《12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李斯特练习曲中非凡的想象力以及克拉莫等人为特定技术写的练习曲,都给了肖邦很多启示,促使他创作了27首钢琴练习曲。

他把其中24首分成两集,每集12首,编为作品10号和作品25号。

作品10号由十二首练习曲组成,每首具有明确的技术锻炼目的。

如第一首练右手的伸张和大把位的分解和弦;第二首练右手3、4、5指的独立、灵活和翻越弹奏等等。

在这同时,每首练习曲又具有鲜明、动人的音乐形象。

又如第十二首在左手持续不断的音流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号声般的动机。

肖邦于1831年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op10.no12革命练习曲)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一首。

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感受。

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

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c小调练习曲(革命)(钢琴曲)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c小调练习曲(革命)(钢琴曲)

花城版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历史的回响《c小调革命练习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花城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历史的回响【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钢琴、丝巾、多媒体电教平台【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提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用音乐的创作背景材料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音乐的感受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体验,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音乐艺术最重要的特点是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世界,直达人的心灵,优秀的作品许许多多,一节课中的作品只是其中一个载体,起到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的能力,并具有欣赏千千万万个优秀作品的能力)。

【教材分析】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人物:肖邦与李斯特,对其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创作优秀作品还是演绎钢琴作品,都是历史中极为出色和罕见的,而作品《c小调“革命”练习曲》又是优秀作品中具有肖邦风格及爱国情感的名曲佳作;作品《爱之梦》也是极具浪漫风格的经典。

这样的优秀作品,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体验音乐美感,达到美育的功能。

【学情分析】当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西方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听听喜欢的歌曲或在电视上听音乐。

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从音乐故事出发,理解音乐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再着重以聆听为主,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内在的魅力,高中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让他们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浪漫时期钢琴音乐的风格,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浪漫时期的音乐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兴趣。

2、通过对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作品的音乐要素进行对比,能归纳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

3、通过聆听、演唱、肢体律动等形式体验《c小调“革命”练习曲》感受浪漫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

苏少版音乐复习资料九年级上册

苏少版音乐复习资料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祖国你好》1、音乐作品♫《祖国不会忘记我》D调2/4拍词:月潭曲:曹进进行曲速度歌颂航天人。

曾获“五个一工程”奖。

《龙文》词:小虫权芳曲:小虫这首作品为央视《开心辞典》“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

此曲为五声调式。

《在灿烂阳光下》(混声合唱)曲:印青共三部分(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c小调练习曲》(钢琴独奏)别名“革命练习曲”肖邦【波兰】2、音乐家❀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

被誉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代表作品:《夜曲全集》、《E大调练习曲离别》、《葬礼进行曲》、《玛祖卡舞曲》等。

舒曼曾称他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3、名词解释☆歌曲的体裁: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节奏等因素形成的歌曲样式和类型。

常见的歌曲体裁有:进行曲、舞曲、颂歌、抒情歌曲、劳动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

变拍子:指乐(歌)曲中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变换节拍。

如果是有规律、循环出现的变拍子,则在乐(歌)曲开始处并排写上所要变化的拍号;如果是无规律出现,则在临时变化的小节前加上相应的拍号。

4、乐理部分❤力度记号强“ f”中弱“ mp”弱“p ”特强“ sf”连音线“︵”段落反复记号:终止线前有一个冒号(:||),如果之前有一个终止线,在终止线之后有一个冒号的( || :),则反复这两个反复记号中夹着的一段;如果之前没有反复记号,则从头开始反复。

(1)|| ::||——重复之间的部分(2):||——从头反复反复跳跃记号:段落反复记号的一种补充,一般有1、2两段甚至更多,弹奏时从头到1结束,再从头弹跳过1弹2,然后结束。

⒈⒉从头到1结束,:|||| 再从头跳过1直接弹2直至结尾。

升降记号:升号“♯”表示升高半音。

降号“♭”表示降低半音。

还原号“♮”表示将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反复记号:“ A | B | C | D :||”表示到“:||”记号处,从头反复,跳过“”之间的部分。

即演奏顺序为A-B-C-D-A-D滑音记号:上滑音“或”下滑音:“或”自由延长“”第二单元《温馨家园》1、音乐作品♫《月之故乡》词:彭邦桢曲:延生刘庄(中速、稍慢、深情地)4/4拍这首歌以舒缓的节奏和循环往复的旋律对月抒怀,真切地表达了中华儿女眷恋故土、思念亲人的共同情感。

初中音乐八上欣赏曲目简介

初中音乐八上欣赏曲目简介

八上欣赏曲目简介1、欣赏曲一:《国家》,王平久词,金培达曲。

2、欣赏曲二:《百鸟朝凤》。

唢呐独奏曲。

它以热烈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大自然生气勃勃的景象。

唢呐音色:高亢嘹亮,深受人民喜爱,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伴奏。

聆听音乐主题。

3、聆听乐曲中部模仿鸟叫、虫鸣的音乐材料4、欣赏曲三:《江河水》。

二胡独奏曲,音乐显现出深沉和压抑的性质,透漏出了孤苦妇女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心境。

二胡是拉弦乐器。

其低音区音色丰满、柔和、温润略带沧桑感。

高音区音色明亮、刚健,既能抒发柔和细腻的情感,也能表达高昂激越的情感。

聆听音乐主题1。

5、聆听音乐主题2。

6、欣赏曲四:《渔舟唱晚》。

这是古筝曲,乐曲描绘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聆听音乐主题1。

7、聆听音乐主题2。

8、欣赏曲五:京胡与民族乐队《夜深沉》。

著名京剧曲牌之一。

这是一首曲调刚劲有力、情绪波澜起伏、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优秀乐曲。

9、欣赏曲六: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王洛宾编曲。

10、欣赏曲七: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阿瓦尔古丽”是一种花名,歌曲借花喻人,表达对姑娘的赞美。

11、欣赏曲八:蒙古族民歌《银杯》(酒歌),每当有尊贵的客人到来,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会手捧银杯、唱着这首酒歌给客人们敬酒,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盛情。

12、欣赏曲九:《C小调“革命”练习曲》,这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作曲家肖邦,国家--波兰。

聆听音乐主题1。

13、聆听音乐主题2。

14、欣赏曲十:《A大调波兰舞曲》,又名《“军队”波兰舞曲》,钢琴独奏,此乐曲刚劲有力,气势恢弘,节奏充满活力,表达了军队的英雄气概,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聆听音乐主题1。

15、聆听音乐主题2。

16、欣赏曲十一:《月光》,钢琴独奏曲,作曲家是来自法国的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

全曲有着清单的色调,诗一般的柔情,仿佛勾勒出一幅月色茫茫的图画。

聆听音乐主题。

九年级上册 音乐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音乐人教版

1、《保卫黄河》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原曲:冼星海作品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黄四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

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

2、《中国军魂》电视剧《亮剑》主题歌3、《四渡赤水出奇兵》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作曲:生茂、唐诃、晨耕、遇秋。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创作于1965年,是中国合唱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创作于1939年,原名《八路军进行曲》。

在解放战争期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5、《鳟鱼》作词:舒巴尔特(德)作曲:舒伯特(奥)、6、《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选自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第一乐章作曲:里母斯基—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

代表作品有《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野蜂飞舞》。

作品介绍:1888年,里母斯基—科萨科夫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中选取四个故事创作了这部绚丽多彩的交响组曲。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是该组曲的第一乐章。

7、《小巫师》管弦乐合奏作曲:杜卡,法国作曲家、教育家、音乐评论家。

代表作品除《小巫师》外,还有印象主义歌剧《阿里安娜与蓝胡子》以及芭蕾舞剧《仙女》。

8、《索尔维格之歌》选自《培尔·金特》第二组曲。

作曲:埃·格里格,挪威作曲家,北欧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有《培尔·金特》组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等。

9、《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曲,歌曲以京韵大鼓为素材,语言质朴,韵味醇厚,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抗争。

10、《蝶恋花·答李淑一》苏州弹词,作词毛泽东11、《布谷鸟儿咕咕叫》四川清音,四川清音流行于四川省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由明、清时调小曲和四川民歌、戏曲音乐融合发展而成。

肖邦练习曲的艺术情感与演奏技巧——以《c小调练习曲为例》

肖邦练习曲的艺术情感与演奏技巧——以《c小调练习曲为例》

14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8通过转调并且在和声色彩转换的衬托下,表达了肖邦内心抗争与悲愤的复杂心情。

[4]从练习曲的第37小节开始,左手部分采用了一种拱形的旋律线条,这种线条在渐强减弱的配合下更好地表达出肖邦内心的波澜,而右手的部分采用了长时值的柱式和弦,这就好似表现了肖邦在对于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但是这种憧憬的情绪转瞬即逝。

练习曲再次进入了左手十六分音符的急速下行,右手也用悲壮的七和弦进行衬托,这也与练习曲的开始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在这种波澜起伏的状态下练习曲还在进行。

练习曲从第65小节开始,乐曲的情感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先是右手的和弦在ff的力度下进行呈现,这仿佛是肖邦心情悲愤到了顶点但又非常的不甘心。

在这之后旋律进行了下二度的模进,力度也随着情感的变化变为了f,慢慢的音乐进入了最后的部分。

练习曲的77小节到80小节好似表达肖邦对祖国命运的叹息与无奈,左手的十六分音符在衬托着右手长旋律的进行,竟像一声长长的叹息。

在第81小节快速下行之后的最后四小节双手齐奏以及三个f的力度下全曲结束,最后这四小节象征着肖邦对于祖国的无限热爱。

三、演奏技巧肖邦的练习曲对于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十分熟悉,[5]拿到一个作品,钢琴演奏者首先是要先了解该作者创作风格以及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关键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的演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本文中对《c小调练习曲》乐曲本身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接下来将重点论述作品的演奏技巧方面。

《c小调练习曲》这首作品从整体上来看,需要左手的系统训练,因为相对于右手歌唱性的和弦,左手的十六分音符一定要非常的轻巧并且具有颗粒型,不能有模糊不清或者漏音的现象出现,只有做到饱满并且具有颗粒性才能够与右手旋律相配合,将肖邦对于波兰民族革命失败的悲愤之情表现出来。

左手在弹奏快速跑动的十六分音符时不能仅仅依靠手指和手腕的力量,我们应当学会运用上半身整体力量的结合,首先我们要运用腰部的力量,再通过大臂、小臂传导至手腕,最终经过手腕和手指的配合来进行演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小调革命练习曲》是热烈的快板、4/4拍子、采用 比较自由的复三部曲式。
引子
引子部分旋律与伴奏是怎么样的?

音乐从突然闯入的不协和和弦开始,左手
以飞快的16分音符形成暴风骤雨一般的音流,与右手时而悲
壮、时而沉痛的和弦交织在一起。
引子部分音乐共有几次起伏?音乐表达了怎么样 情感?
经过三次起伏,给人以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形成一种巨大的 感情波涛。表达了肖邦在听到华沙沦陷这个晴天霹雳一般的 噩耗后,情绪几乎疯狂,心中充满了痛苦绝望。他心中正在 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肖邦
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
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 家。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于华沙。 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 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虽身处 异乡,却心系祖国;他的音乐蕴含着波兰民族精神,积极地 向世人传播当地的民族文化。
创作与1831年9月,这时肖邦不愿为侵略者演奏被迫 离开祖国逃亡到巴黎。途径德国斯图加特,听到了波 兰起义失败而陷于沙俄之手的消息,悲愤难抑,他反 复对上帝的呐喊“俄国人的罪行你没看到吗?或者, 或者你自己也是一个俄国人!?”这首练习曲正是在 这种万般悲愤的心情下创作的。
聆听全曲,速度与节拍是怎样的?全曲可分成几段?
A段
第一段主题是什么?描写的情感是什么?
刚毅、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 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想象肖邦当时的心情是怎样激昂 慷慨和起伏难平。
B段
伴奏旋律呈下行走向还是上行走向?表现了怎么 样的情绪?
结尾
全曲的感情发展
1.肖邦听到消息之后的不可抑制的痛苦和悲愤。
“钢琴诗人”肖邦 ——c小调练习曲
肖邦 (1810-1849)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伟大的 波兰音乐家 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 代表.
被称为“钢琴诗人”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 尊大炮”
代表作:《马祖卡舞曲》、《圆舞 曲》、《葬礼进行曲》、《第二谐谑 曲》、《第一叙事曲》。
2.主旋律出现,好像是冲锋陷阵的角号。仿佛是愤怒中的抗 争,痛苦中的挣扎。
3.内心与现实的对比,出现片刻的幻想(华沙革命凯旋而归)
4主旋律再次出现,而且力度更强。顽强抗战,坚定不移的 信念 。
5悲伤的音调 ,对革命牺牲者的哀悼。
6在很强的力度下结束,表示出斗争并未结束,未来属于光 明的力量。 好像在“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马克西姆在演奏《c小调练习曲》加入了小提琴、 大提琴、爵士鼓的伴奏。使音乐更饱满更具有动感性。 此音乐除了表现肖邦内心悲愤之情外又增添多了一分 对革命成功的决心。
但都体现出肖邦希望波兰胜利 的决心。
谢谢观赏
同学们说说这音乐作品给你一个最直接的感 受是什么?你可以为他起什么名字?
速度快、紧张、激昂悲愤
《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
练习曲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技术而创作的乐曲, 以达到教学目的。
音乐会练习曲是技术练习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将 技术练习融于艺术构思中,成为音乐会常见乐曲。
《c小调革命练习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