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合集下载

公共关系学复习(各章重点)

公共关系学复习(各章重点)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

(美:雷克斯。

哈罗)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英:费兰克)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

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

《墨西哥宣言》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美:蔡尔兹)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主体)(客体)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基础、结果)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

小燕子的道歉信
这就招致了不少顾客的怨言,他们纷纷向 旅馆经理投诉:“窗子被鸟粪沾染,尽管屋 外满园春色,却不能尽收眼底!”“走廊里 遗有鸟粪,我可不愿让它沾染我那双漂亮的 皮鞋。”“这家旅馆快变成燕子养殖场了。 我们可不能与它们同居一堂!”尽管旅馆服 务员经常清扫,保持室内外的环境卫生,但 他们阻止不了众多的燕子随时排泄。旅客们 忍受不了啦,他们甚至提出要结账而去另找 住处。 但不久,这种现象就渐渐消失了。原因
美国的麦当劳公司现在是世界快餐业中 最大的公司之一。自1955年创立以来,麦当 劳苦心经营,不断发展,目前在全世界建有 20 000多家快餐店。现在的麦当劳在美国汉 堡系列食品市场上有42%的份额,品牌价值 超过了200亿美元。麦当劳公司一直非常重 视内部公共关系,为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积 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尚,麦当劳不着 重学历、资历,重在表现。
麦当劳连锁分店每年举办岗位明星大赛, 全世界举行各地岗位明星比赛,经理必须 从普通员工做起,一方面增长了管理人员 的真才实干,另一方面又给了最基层员工 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表现好的管理人员 被送到芝加哥汉堡包大学,系统地学习作 为一个经销商或餐厅经理经营餐厅的专门 技术知识。 现在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才干的不断增长是 组织的巨大财富,它保证了组织的生机与 活力。
四、新闻媒介关系
既指作为社会组织的报刊、杂志、电台、电 视,也指在这些组织中工作的记者、编辑人员。
新闻媒介对于组织而言具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它是组织公共关系的客体,是组织 竭力追求的公众;
另一方面,它又是组织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 重要中介,是组织与其他公众进行沟通的桥梁、 联系的纽带。
五、社区关系 社区是组织所在区域以及与组织邻近的环境。在 公共关系中,社区公众是指组织生活所在区域(市、 区、乡、镇、街道、村)的地方政府、其他社团和居 民。 首先,应热心社区的公益事业,密切与社区公 众的往来,加强双方的沟通和了解; 其次,要保护好社区的生态环境,不能给社区公 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负面的影响; 最后,万一和社区公众发生纠纷,组织要勇于 面对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及时平息社区 公众对组织的批评和不满,尽力消除冲突和矛盾, 化干戈为玉帛。

《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A 4、A 5、B 6、A 7、C 8、A 9、B 10、A 11、C 12、C 13、A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1、ACE 2、AD 3、ACDE 4、BE 5、AB 6、A.B 7、AB8、CDE 9、ABCDE 10、ACDE 11、ABCDE 12、ABCDE 13、ACE 14、BD 15、AC三、名词解释题1、传播管理说这类定义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P3〕2、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

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根底,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P10〕3、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相处和交往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的公众环境状态中比拟直观的方面。

公共关系“好〞还是“不好〞,从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就可以直接判断。

〔P16〕4、形象〔P18〕5、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它主要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其涵盖面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P21〕6、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这种舆论反映和评价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根本态度和行为。

〔P17〕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传播观念、协调观念? P122、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 P13-143、为什么说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15-16五、论述题1、从关系、职能、学科的角度论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要点:公关本质属性;分别阐述关系、职能、学科性质。

朱明zhubob《公共关系学》第五章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朱明zhubob《公共关系学》第五章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阅读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人物多数属于消费者公众或顾客公众。请将下列人物 的名字与其归属公众发展类型连线。
非公众 潜在公众 知晓公众 行动公众 惠娟与叶子 母亲 女友阿玲 小王 2、公关部经理出面调停,主要执行的是公共关系哪一项职能? 3、如果你是小王,若公关部经理未出面或调节不令您满意,您
第二节 目标公众分析举要
美国麦瑞特饭店董事长麦瑞特在招聘总经理的 时候,曾提出这样的问题:本饭店要使三种人 感到满意:股东、顾客、员工,请排列他们的 顺序。
顾客、股东、员工 员工、顾客、股东 股东、顾客、员工
一、内部公众
(一)员工关系(最重要、关系最密切的公 众)
1、搞好员工关系的作用 (1)组织需要通过自身成员的认可和支持来
会采取什么行动或想法? 4、公共关系的工作步骤是什么?如果您是这位公关部经理将怎
样实施这四个步骤,让小王和其他人由逆意公众转变为顺意公众, 及时挽救声誉,树立好的形象?
思考
商场售出一批质量有问题的电冰箱,但商场事 先并不知晓,待有顾客使用后发现了问题,找 到了商场,销售人员和商场领导才知道这一型 号的电冰箱均有质量问题。假如你是商场的公 关员,你如何分析公众?如何协调和解决这个 问题?
学历:本科、MBA, 专业:汽车维修与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管理。
职业资格与职称: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经济师、 高级技能专业教师、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 管理科 学研究院特约讲师、 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讲师。客座 任教:大学、 技师学院、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评及企 业内部职业培训。Q号657555589
案例赏析
据了解,高管降薪也设置了门槛,除级别需获 得正式任命的总监助理(含)以上才接受降薪 外,降薪幅度还不得超过50%,年限也仅为 2009年度。在公司作出这一决定前,已有约 5000名普通员工向公司提交了自愿降薪申请, 公司表示将不予接受。公司将把这些人的名单 存档永久保存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公共关系 第5章(1) 公共关系传播

公共关系  第5章(1) 公共关系传播
1915年,茅台酒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酒类金奖,在 国内提高了知名度。
民国时期,茅台酒厂通过向政府宴会赠送产品,在政府高层 受到重视和欢迎。企业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红军长征时,红一方面军经过茅台镇,毛泽东、周恩来、陈 毅等领导人就爱上了喝茅台酒.
解放后,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经常用茅 台酒招待内宾和外宾,茅台酒厂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度进 一步提高。茅台酒厂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国酒厂。
9.营造良好传播环境
10.正确选择公关语言:(1)自然语言,是信 息传递的主要承担者,如口头语、书面语、广 播语。(2)非自然语言,如表情语言、动作 语言、体态语言等。(3)实物,如样品、商 标、组织标志等。
11.利用名人效应
七、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类型 常见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几类: 1 、符号媒介 2 、实物媒介 3、 人体媒介 4、大众传播媒介
常见传播技巧
1、提高信息刺激的强度 2、增加符号的对比度 3、注意适当的重复 4、注意传播者的声望。 5、根据不同传播目的和传播对象,灵活地采
取情感传播或理智传播的方式。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利用邻近性因素。 (2)利用相似性因素。 (3)利用需求互补效应。 (4)利用仪表的魅力。 (5)培养独特的人格魅力。 (6)会说更会听。
即以企业目标为出发点,在这个大目标下,制定各个具 体的子目标,而所有子目标实施后,必须能完成总体目标。
(3)传播方法的协调性(整体配合,协调进行)
在一项传播活动开展前,要考虑各种传播方式的综合运 用,在时间上相互衔接,使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时间段和 不同的人群中得到传播,达到最高传播效益。
例如:早晨和中午看报的人多;晚上看电视、上网的人多; 周末看杂志的人多。公关传播者要利用这些特点,将同样的 信息,用不同的传播方式,不同的写作角度、不同的信息容 量,传播给受众。

公共关系学第5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公共关系学第5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2
第一节 公众及其分类
一、公众的含义和特征 (一)公众的含义
公众 (public)
群众 Mass 人民 People 人群 Crowd 受众 Audience
3
特指对组织这个主体的生存和发展 有着现实和潜在利益关系的那些个人、 群体和社会团体,是公共关系对象的 总称。
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
(一)暗示
暗示 hint
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为、表 情或某种符号,对公众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 响,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 按暗示的一定方式活动
自我暗示
直接暗示 间接暗示 反暗示
21
他人暗示
三、群体互动中的心理现象
(二)模 仿
模仿 Imitation
指个人受非控制的社会刺激所引起的一种 行为,它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模拟他人行为为 其特征
尽可能给公众留下良 好的第一印象,避免因 为不良的第一印象而造 成知觉的片面性
17

二、公众心理定势
(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 recency effct 指对最近形成的事物的印象比较深 刻
注意用新信息去巩固、 刷新公众心目中原有的 良好印象,或尽力改变 原来的不良印象
18
二、公众心理定势
(三)晕轮效应
指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因为往往容易 从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推断对对象的整体 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对其他特征的认识
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 halo effect
公关活动可以适当利用这 种晕轮效应来扩大组织或产 品的影响,美化组织或产品 形象,如“名人广告”、 “名流公关”
19
二、公众心理定势
(四)刻板效应
L产品还不错
对L产品的积极评价

自考《公共关系学》大纲考核要求及答案

自考《公共关系学》大纲考核要求及答案

自考《公共关系学》大纲考核要求及答案▲代表识记■领会●应用★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基本质属性■公共关系的定义1。

管理说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L。

Harlow)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5。

关系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6。

协调说“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平衡就是公共关系."7.形象说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传播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试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抓住公共关系得本质属性,就能够将它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不同属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从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

《公共关系学[JG]》课程总结

《公共关系学[JG]》课程总结

《公共关系学[JG]》课程总结第一章公共关系导论公共关系是是一种管理职能。

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人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协调他们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公共关系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并改善公众对于其态度的种种政策或行动。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赢得公众支持合作,最大限度地获得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经营艺术。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

以组织的目标分类可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以组织的活动方式分类可分为赢利性组织、非赢利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

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

公众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利益关系,并对目标有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包含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公共关系的中介是传播。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传递社会文化的功能,为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塑造组织形象提供必要条件。

组织传播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源泉,对于稳定组织成员,应付外部环境,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促进组织成员同心协力完成组织公关活动的既定任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际传播中,个人代表组织的交往行为往往能直接影响对方对其组织的印象;通过人际传播,增进人际间的密切关系,为公共关系铺垫桥梁。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关系也发生了较大的演变。

古代公共关系是朴素自发的公共关系思想,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伦理色彩以及传播手段简单的特点。

现代公共关系首先在美国兴起,现代公共关系是商品经济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产物,现代公共关系形成的条件有:美国政治体制民主色彩较浓;美国国民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群体观念;美国市场体系发育比较健全,经济发达;传播技术手段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第一节公众及其分类一、公众概念与公众意识(一)公众的基本涵义。

1.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公众是公众关系对象的总称。

2.公众包含的含义:<1>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传播沟通的对象的总称。

<2>公众是相对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3>公众是因共同的利益、问题等而联结起来并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所以公众既是个集合性概念,又是具有指向性的概念。

<4>公众是客观存在的。

(二)公众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公众是与某一组织运行有关的整体环境,是指组织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和社会舆论的总和,应该将组织面对的公众视作一个完整的环境,要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来分析自己面临的公众。

2.共同性,公众总是和某一特定的共同点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点的性质决定着公众的性质。

3.相关性,是组织与公众形成公众关系的关键。

4.多样性,“公众”仅是个统称,具体的公众形式可以是个人、群体、团体或组织,公众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沟通方式和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5.变化性,因此必须以发展动态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公众。

(三)现代公众意识含义:是现代公众关系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重要标志,要求组织无论在制定目标和政策,还是从事管理和经营活动,都必须高度关注公众利益,倾听公众意见,满足公众要求,加强与公众沟通,争取公众理解、赢得公众支持。

典型范例:美国公关学者康菲尔德所说的“在所有决策和行为上,均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二、公众分析的方法及其意义(一)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公众1.组织分类与公众目标和对象<1>互益性组织,如:各种党派团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等。

<2>营利性组织,如: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旅游服务业务等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3>服务性组织,如:公益学校、医院、社会福利工作机构等非营利组织。

<4>公益性组织:如:政府部门、公共安全机关、消防队等。

2.组织分类与公关行为特征组织类型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二是竞争性还是独占性。

<1>竞争性营利性组织,容易偏重于市场活动直接相关的公众,其公关行为的营利性质较为明显;<2>竞争性非营利组织;<3>独占性非营利组织,它的公共关系管理环节比较薄弱。

<4>独占性营利组织,缺点是容易产生违反公众权利的行为,容易陷入公众舆论的对立面。

(二)同一类组织有不同的公众1.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1>外部公众,存在于组织之外,与组织有密切的联系,对组织有重大的影响。

<2>内部公众,是组织的成员组成的,承担着组织的角色,他们包括经理、雇员、多种类型的支持者。

2.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鉴别筛选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的测量工具是罗彻得?穆勒设计的“公共关系商数”。

(三)同一类型的公众又有不同标准的分类1.根据组织公关活动的内外对象分类,组织的公众可以划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类。

2.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公众可以分为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根据组织权力的性质,组织公众可以分为一般社团型公众和公共权力型公众。

3.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可区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两类。

<1>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的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2>次要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愿意的公众对象。

<3>意义:(1)公共关系的资源投入必须区分轻重缓急,不应该绝对地平均使用。

(2)首要公众只占公众数量的20%或更少,给组织带来的传播效益却可能占80%,因此公关投入应该占有较大的比重。

(3)在保证首要公众的前提下次要公众也应该兼顾。

4.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可以区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这一划分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对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

<1>临时公众是指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2>周期公众是指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对象。

<3>稳定公众即具有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对象。

5.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以划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三类。

<1>顺意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

<2>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

<3>边缘公众则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其态度倾向往往成为是公关竞争中的决定因素,是公关工作中的“必争之地”。

6.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可以划分为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指对违背组织的利益和意愿,对组织过程潜在的或额外压力和负担的群体等)和被追求的公众三类。

<1>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公众划分为四类:<2>非公众,指与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群体,划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公关传播的盲目性,提高公关工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并避免浪费。

<3>潜在公众,指由于潜在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或未来公众。

<4>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

<5>行动公众,即以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6>意义:(1)在公众公众的不同阶段,组织应该采取不同的公关对策。

(2)对于潜在公众应该未雨绸缪,加强预测。

(3)对于知晓公众应该采取积极主动地心态,及时沟通,主动传播,满足公众被告知的心情。

(4)对于行动公众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将压力转变为动力。

7.根据公众之间的决定性区别,可以将公众划分为消极公众和积极公众。

<1>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消极公众是被动的接受组织“信息弹”的靶子,不对组织施加影响;而积极公众与传播信息的组织存在着互动关系。

<2>积极公众又可根据积极程度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卷入问题的程度而分为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第二节目标公众分析举要一、内部公众1.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

2.加强内部公众的沟通的目的是培养组织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培养组织成员的主体意识和形象意识。

3.内部公众传播意义是:<1>组织需要通过自身成员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强内聚力。

<2>组织需要全员公共关系来增强外张力。

二、社区公众1.社区公众(又称区域关系、地方关系、睦邻关系)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

2.社区关系对组织的影响<1>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社区公众是有特定的活动空间所确定的,区域性、空间性很强。

<2>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公众形象。

三、顾客公众1.顾客公众是指购买、使用本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个人消费者和社团组织用户;顾客是工商企业组织市场传播的重要目标对象。

2.与顾客做好公共关系的意义:<1>良好的顾客关系能够为组织带来直接的利益,它是企业市场经营的生命线。

<2>良好的顾客关系体现企业组织正确的经营观念和行为。

四、媒介公众1.媒介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新闻媒介是组织与广大公众沟通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新闻界人士又是需要特别争取的公众对象。

2.媒介公共关系的意义:<1>新闻媒介机构及其人士(“把关人”)决定着各种社会信息的取舍、流量和流向,具有“确定议程”和“受予地位”的功能,与“把关人”建立好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争取媒介报导的机会,使组织的有关信息比较顺利地通过传播过程中的层层关口,有效地发布出去,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

<2>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

五、政府公众1.政府公众对象是指政府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

2.组织与政府保持良好的目的,是争取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对本组织的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律保障、行政支持和社会政治条件。

3.具体分析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1>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是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认可和支持。

<2>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管理环境。

六、名流公众1.名流公众是指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的人士。

2.建立良好的名流关系的目的,是借助名流的知名度扩大组织的公共关系网络,扩大组织的公众影响力,丰满组织的社会形象。

3.建立名流公众的意义和作用<1>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知识和专长,为组织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意见咨询。

<2>借助于社会名流关系网络为企业广结良缘。

<3>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社会声望,提高本组织的知名度七、国际公众1.国际公众是指一个组织的产品、人员及其活动进入国际范围、对别国的公众产生影响,并需要了解和适应对象国的公众环境的时候,该组织所面对的是不同国家、地区的公众对象。

2.搞好国际关系的目的:<1>是争取国际公众和舆论的了解、理解和支持;<2>为本组织及其政策、活动、产品和人员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3>创造良好的国际声誉。

3.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的意义<1>发展国际公共关系,为对外开放服务。

<2>运用跨文化传播手段,促进组织形象的国际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