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泡泡水》的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作泡泡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作泡泡水》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感受泡泡的神奇和美丽。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尝试自己制作泡泡水和吹泡泡。
3.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描述吹泡泡的过程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点。
2.指导幼儿成功制作泡泡水并吹出泡泡。
(二)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泡泡形成的原理。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表达和分享。
三、教学准备1.泡泡水、泡泡棒若干。
2.洗洁精、白糖、水、塑料瓶、吸管等制作泡泡水的材料。
3.大张白纸、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展示泡泡水和泡泡棒,吹出一些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这些泡泡漂亮吗?”3.引导幼儿观察泡泡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二)观察与讨论1.让幼儿观察落在白纸上的泡泡,看看泡泡的形状和颜色。
2.提问:“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3.鼓励幼儿用手轻轻触碰泡泡,感受泡泡的脆弱。
(三)制作泡泡水1.教师介绍制作泡泡水的材料,并示范制作过程。
2.将适量的洗洁精、白糖和水倒入塑料瓶中,搅拌均匀。
3.幼儿分组,尝试自己制作泡泡水。
4.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吹泡泡环节1.幼儿用自制的泡泡水和吸管吹泡泡。
2.提问:“你能吹出泡泡吗?怎样才能吹出大大的泡泡?”3.引导幼儿比较不同泡泡棒吹出泡泡的大小和形状。
(五)总结与表达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制作和吹泡泡的过程。
2.请幼儿分享自己吹泡泡的感受和发现。
五、教学延伸1.在美工区,让幼儿用泡泡印画,创作美术作品。
2.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继续探索泡泡的奥秘。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学做泡泡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学做泡泡水教学目标:1.认识泡泡水是由水和肥皂液组成,理解泡泡水的基本成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制作和玩耍泡泡水。
3.培养幼儿合作和分享的意识,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水、肥皂液、容器、吸管、泡泡水棒、玩具、纸板、食盐。
2.图片、图片卡片、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3.实验室制备泡泡水的实例。
教学内容和流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打泡泡水的照片,询问幼儿他们是否玩过泡泡水。
2.引导幼儿思考,泡泡水是由什么制成的?为什么泡泡水会有泡泡?3.教师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依次写在黑板上。
二、探究(30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玩泡泡水的工具和材料,包括容器、肥皂液、吸管等。
2.教师分发实验说明书给幼儿,向他们解释如何制作泡泡水。
3.幼儿按照实验说明书的步骤,带着老师的指导制作泡泡水。
4.幼儿观察并记录在观察表上制作泡泡水的过程,记录泡泡水的颜色、形状、能否飞行等特点。
5.幼儿和教师一起探究泡泡水的成分、理解泡泡水形成的原理。
三、应用(2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泡泡水游戏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创意游戏。
2.每组分工合作,制作游戏道具,准备游戏需要的材料。
3.幼儿在小组内进行游戏试玩,并商讨游戏规则,并调整游戏规则。
4.每组轮流展示游戏,其他幼儿参与游戏,并在游戏后给予反馈。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泡泡水的制作和玩耍方法。
2.教师提问幼儿,你们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你们的游戏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3.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并给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画一张自己制作泡泡水的图片,并写一段话说明自己喜欢泡泡水的原因。
2.收集幼儿的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泡泡水的制作和玩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幼儿提高了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并展示了自己的创意游戏。
小班科学自制泡泡水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自制泡泡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会制作泡泡水。
2.了解泡泡水的原理以及它的一些特性。
3.培养小朋友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肥皂水(比如洗涤剂)–水–糖–盐–滴管–玻璃杯–铁钉–面包片–爆米花或玉米片等密闭器官材料–食用色素(可选,用于涂在泡泡上)2.实验器材:–实验衣–抹布–保护手套–桌子–电视机–凳子–纸巾三、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泡泡水的原理及特点1.摆放电视机、桌子、凳子等物品。
2.简单介绍泡泡水,说明它的特点:轻松快速地制作出美丽有趣的泡泡。
3.向小朋友们展示泡泡水,并给他们准备一些空白的纸巾,让他们可以亲身去感受泡泡的特点。
步骤二:制作泡泡水1.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玻璃杯。
2.要求每个小朋友将肥皂水倒进玻璃杯中,约2/3的容积。
3.在肥皂水中加入一小勺盐,将其静置片刻。
4.向泡泡水中加入一小勺糖,轻轻拌匀。
步骤三:调整泡泡水质量1.让小朋友们尝试用滴管将少量的水滴入泡泡水中,然后在杯子侧面轻晃几下。
2.观察泡泡水的变化。
让小朋友们自己总结水的用量与泡泡水质量的关系。
3.用铁钉在面包片上扎几个小孔,把面包片浸泡在泡泡水中并挤压它,尝试在泡泡水中制造泡泡。
步骤四:自主制作泡泡1.让小朋友们自己选择需要制作泡泡的物品(比如爆米花或玉米片等密闭器官材料)。
2.用滴管向泡泡水中添加食用色素,以给泡泡涂色为目的,色素量纯属参考。
步骤五:整理实验室1.让小朋友们换上实验衣,清理实验室。
2.教育小朋友们关于实验时的安全知识(比如不要直接吞咽泡泡水)。
四、教学反思本次实验除了教会小朋友们如何自己制作泡泡之外,还让他们能够理性看待实验过程中的各类变化,也能让他们意识到只有自己动手去试验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实验。
在实验后,我还让小朋友们打扫了一下实验室,这样不但充分利用了空闲时间,也让小朋友们对实验过程充满了兴致。
总之,这次实验不仅能够让小朋友们认识到一些基本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实验能力并让他们养成好的实验习惯。
《自制泡泡水》的幼儿园小班教案

《自制泡泡水》的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自制泡泡水的基本原理,学会制作简单的泡泡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环节,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自制泡泡水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难点:学会调整泡泡水中的成分比例,制作出丰富多样的泡沫。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泡泡水原料、容器、搅拌棒、实验道具等。
2. 环境:宽敞的实验操作空间,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发幼儿对泡泡水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实验操作:引导幼儿按照步骤进行泡泡水实验,讲解实验原理。
3.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自制泡泡水与市售泡泡水之间的区别,引导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创意展示: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自制泡泡水创作有趣的泡沫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熟练掌握自制泡泡水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3. 幼儿对科学实验产生浓厚兴趣,表现出积极探索的精神。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的自制泡泡水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科学小故事:讲述一个与泡泡水相关的科学小故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毒,不刺激皮肤。
2.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程陪伴,避免幼儿误食或接触到危险物品。
3. 提醒幼儿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遵守纪律,不互相打闹。
八、家园共育:1. 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实验活动。
2. 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2. 针对幼儿在实验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幼儿园小班教案《制作泡泡水》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制作泡泡水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介绍泡泡水的特点和制作材料。
2.带领幼儿制作泡泡水。
3.让幼儿自由玩耍,喜欢则分享给小伙伴。
教学准备1.泡泡水的制作材料:饮料瓶、洗洁精、水、蜜蜂花粉、色素。
2.准备好桌子、椅子、盖子、手提水桶、海棉球和容器。
3.给幼儿准备好浴巾和更衣服。
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泡泡水的特点和制作材料1.老师带领幼儿观察泡泡水的泡泡特点,询问幼儿们对泡泡水有何看法。
2.老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泡泡水的制作材料:饮料瓶、洗洁精、水、蜜蜂花粉和色素,并让幼儿们自行选取材料到自己的桌子上。
3.老师表扬幼儿们的勇气和创意,并告诉他们制作泡泡水的方法。
第二步:带领幼儿制作泡泡水1.老师向幼儿们展示用洗洁精和水制作的泡泡水,并告诉幼儿可以使用蜜蜂花粉和色素来让泡泡水更加有趣。
2.老师让幼儿们在饮料瓶中添加洗洁精和水,接着插入蜜蜂花粉并慢慢搅拌,最后添加一些食用色素来让泡泡水更加有趣。
3.老师鼓励幼儿们互相交流、分享,倡导合作精神。
第三步:让幼儿自由玩耍1.老师让幼儿自由玩耍,用海棉球蘸取泡泡水并吹泡泡,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自由发挥。
2.老师鼓励幼儿们把自己的游戏经验分享给小伙伴,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意识到了幼儿期的孩子对于做事情的好奇心和探究性是非常强烈的,因此我更注重在教学前充分允许幼儿探究、尝试,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手指去摸索、去尝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一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例如,在幼儿制作泡泡水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
此外,如果遇到一些孩子不愿意参与的情况,老师应该耐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他们也能参与。
总的来说,本节课带给幼儿们丰富的教育体验,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制作泡泡水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希望今后在教学中能够发现更多的教育机会,为幼儿们带来更多的教育好处。
小班科学自制泡泡水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自制泡泡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和原理;2.探究不同材料制作的泡泡水的差异;3.提高小班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材料:洗洁精、糖、蜜、小苏打、白醋等;2.实验器材:透明杯、吸管、勺子等;3.教学背景板:有关泡泡水的知识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给孩子展示一些有关泡泡水的图片,引导孩子们对泡泡水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环节1.老师把若干不同的材料分别放入透明杯中,如洗洁精、糖、蜜、小苏打、白醋等,依次请孩子们进行一一尝试,并观察泡泡的差异。
2.在小班的年纪,孩子们对于时间、温度等量没有陌生感知,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调整实验的时间和温度进行辅助拓展,探究不同时间和温度对泡泡水的影响。
3. 回归讲解1.老师把泡泡水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进行解释。
2.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不同材料制作的泡泡水有差别,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通过让孩子们口述的方式,让他们了解泡泡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 总结环节老师引导孩子们回顾实验流程,总结实验特点,并回答孩子们的疑问。
四、教学反思1. 教学优点1.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孩子通过自身的经验,了解和认识泡泡水;引导孩子思考,提高小班幼儿探究和思考能力;2.本教案以设计性和探究性为主,孩子们在痛并快乐中,完成了科学实验的体验,相信他们会从实验中,尽一份自己的努力去了解并完成艰巨的探究任务。
2. 教学不足1.教学实验的材料较多时,容易引起孩子们围观和集聚,加大控制和管理的难度;2.如果孩子自行调节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加重了教师的管理难度,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3. 教学策略改进1.对于被管理的材料,可在实验前通过筛选等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感和管理难度;2.可在实验前通过告诉孩子们实验的步骤和流程,并让他们对细节进行讨论,及时解决问题;虽然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分析和反思,及时纠正一些不足并尽力弥补,才是科学教育教学改进的关键。
小班科学活动自制泡泡水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自制泡泡水教案与反思教案一:自制泡泡水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泡泡的成分及原理。
2.学会制作泡泡水。
3.观察并记录泡泡的形状、颜色和持久性。
教学准备:1.说明泡泡的成分、原理及相关知识。
2.准备制作泡泡水的材料:肥皂液、水、糖、黏土。
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与学生们对于泡泡的特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们思考泡泡是由什么形成的。
2.知识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泡泡的成分和原理,并展示一些关于泡泡的实验和图片,增加学生们对泡泡的兴趣。
3.制作泡泡水-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配备一瓶肥皂液、一杯水、一勺糖和一小块黏土。
-学生按照比例将肥皂液、水和糖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学生用黏土制作泡泡棒。
4.实验观察学生们利用自制泡泡水和泡泡棒进行实验。
观察并记录泡泡的形状、颜色和持久性。
-学生们可以进行比较实验,如尝试不同比例的肥皂液、水和糖的混合物。
-学生们可以观察泡泡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如在温暖和寒冷的环境中。
5.总结与讨论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泡泡的成分、原理和特点。
鼓励学生们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观察。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能够了解到泡泡的成分和原理,并且学会制作泡泡水。
实验观察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2.教学过程调整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时间的安排,适当调整教学的进度。
可以增加有关泡泡的实验和图片,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3.教学评价通过实验观察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并能够记录和总结实验结果。
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参与度来进行评价。
4.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探究泡泡的其他特点和应用,如泡泡的形成能量、泡泡的稳定性等。
可以进行更多的泡泡实验,并进行更具挑战性的泡泡制作。
教案二:自制泡泡水的实验教学目标:1.了解泡泡的成分及形成原理。
2.学会制作泡泡水。
3.观察泡泡的颜色、大小和稳定性。
教学准备:1.说明泡泡的成分、原理及相关知识。
2.准备制作泡泡水的材料:洗洁精、水、糖、吸管。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自制泡泡水》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自制泡泡水》一、教学背景本教学针对的是幼儿园小班儿童,年龄在3-5岁之间。
幼儿园小班是幼儿园的最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观察能力及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自我认知和认知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幼儿学科学知识,更要让幼儿感受科学爱好、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究精神、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泡泡水的形成和特征。
•知道如何制作泡泡水。
2.技能目标•能够亲自操作,制作出泡泡水。
3.态度目标•积极好奇,勇于探索。
三、教学内容1.知识内容泡泡水的形成和特征。
泡泡水是由肥皂水和空气组成的,肥皂分子能在水中形成一个稳定的薄膜,空气被包裹其中形成泡泡。
泡泡水能反射光线、能弹、能飞等,是一种有趣的物质。
2.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通过展示泡泡水,让幼儿产生兴趣,并询问幼儿对泡泡水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特征?第二步:讲解泡泡水的形成和特征通过图片和视频教学,让幼儿了解泡泡水的形成和特征。
第三步:制作泡泡水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并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体验制作泡泡水的过程。
第四步:泡泡水的有趣表演教师进行泡泡水的有趣表演,让幼儿感受泡泡水的神奇。
第五步:教学总结与幼儿共同总结制作泡泡水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泡泡水的特征。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了引入、讲解、示范、体验、表演、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幼儿从多个方面了解泡泡水,体验制作泡泡水的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教学效果较好,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2.教学内容本次教学重在让幼儿了解泡泡水的形成和特征,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泡泡水,体验制作泡泡水的过程。
在幼儿中引起了浓厚的兴趣,对幼儿的认知和探究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教学组织本次教学中,教师对幼儿的安全和效果都有很好的把控,同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不仅注重幼儿的思维发展,也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泡泡水》的幼儿园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在制作泡泡水的过程中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热茶水、小勺子、不同形状的泡泡工具每人一份,糖、洗洁精四人一份、泡泡音乐、图片。
【活动重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活动过程】
1、游戏“抓泡泡”引入。
(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体验玩泡泡的快乐。
)
※教师出示吹泡泡的工具。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是什么?它可以干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泡泡吗?大家和老师一起玩抓泡泡的游戏吧!(放音乐)
※师:抓泡泡好不好玩啊?你们知道老师的这个泡泡水是从哪来的吗?是老师做的那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制作出吹泡泡的水呢?
2、介绍制作泡泡水的材料。
※幼儿自由观察材料,并说说是什么。
※请幼儿通过闻、尝、摸等方法得知自己面前摆的是一杯热茶水。
※请幼儿通过尝、看得知小碗里放的是糖。
※让幼儿说出洗洁精。
3、制作泡泡水,让幼儿感知制作时的快乐和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试试看热茶水能不能吹出泡泡来?
幼儿用泡泡工具尝试吹泡泡。
※师:热茶水吹不出泡泡来,那么小朋友自己试试添加些什么就能吹出泡泡来。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幼儿操作,重点指导不敢大胆尝试的幼儿。
※让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和没有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分别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过程。
并用图片展示幼儿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茶水+白糖制作不出泡泡水。
茶水+洗洁精也制作不出泡泡水来。
茶水+白糖+洗洁精能制作出泡泡水来。
※教师总结并演示操作的过程。
4、播放音乐,幼儿开始吹泡泡。
※师:没有制作成功的小朋友再来试一试,做一做,然后咱们一起来吹泡泡。
※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吹泡泡,让幼儿感知自己制作出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的乐趣。
5、活动延伸。
(让幼儿猜想用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
※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老师给小朋友的吹泡泡工具是些什么形状的呢?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很棒,自己制作出了吹泡泡的水,现在呢跟着老师到教室外面一起去玩吹泡泡的游戏并且仔细的看一看这些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好了孩子们,跟着老师走吧咱们一起去玩吧。
【活动反思】
吹泡泡是每个孩子童年最喜欢玩的游戏,近日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吹泡泡非常的感兴趣,因此就根据本班孩子的能力和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自制泡泡水》。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虽然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但是对于这样的探究活动他们非常的感兴趣,因此活动很成功。
活动中100%的小朋友都开心的参加了活动,而且都是跟着我的步伐走的,只有个别的孩子在制作的时候很想尝尝制作用的材料,不过经过我的强调他们也进入了活动,很值得表扬。
因此我觉得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的开展科学活动!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