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纲要习题

汉语史纲要习题
汉语史纲要习题

语音部分复习

1.汉语史

2.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分为哪几个阶段?

3. 分别说说《说文》、《尔雅》、《方言》、《释名》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4.汉语史分期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分期(以王力分期为例)?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前人怎样研究出上古音韵部的?上古音有多少个韵部?试默写出来。(按王力观点)

6.前人怎样研究出上古音字母的?上古音有多少的字母?试默写出来。(按王力观点)

7.解释: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对转、旁转、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8.《广韵》声母;2.中古36字母、平水韵

9.由《广韵》声母到36字母有何发展变化?

10.什么是入声?韵尾入声何时在北京话里消失?

11.鼻音韵尾m在北方话里何时转化为n?

12.简要说明以下几个字从中古到现代“四呼”发生了怎样的转化?减、家;杯、门;书、住。

13.简要谈谈中古声调的发展演变情况。

汉语史—语音部分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汉语史;

2.阴阳对转;

3.旁转;

4.入声;

5.反切;

6.古无轻唇音;

7.四呼;

8.阴声韵;

9.阳声韵;10.浊音清化;11.平水韵;12.古无舌上音;12.中古三十六字母;13.上古十一类三十部。

二、填空

1.汉语史分为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汉语研究的三个阶段是___阶段、___阶段、___阶段。

3.中古汉语的语音,以___系统为标准。

4.近代汉语语音的一个特点是____在北方话里消失。

5.传统音韵学认为中古声母有,直到十五世纪北方话声母才变为。这可以由《早梅诗》证明。声母数目的减少表明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共同语的声母趋于____。

6.广韵的唇音声母已有____之分。

7.中国最古的字典是___。

8.中国语源学的第一部书是东汉___的___。

9.汉代语义研究的代表作品是___、___、《说文解字》和___。

10.元明两代中国语言研究,主要在北方话活的语言方面。周德清的___是为北曲而作的。《中原音韵》

11.按字的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___的___。

12. ___以后,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

13.汉语语音系统___是语音发展的一种趋势。

14.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最主要的标准是。

15.中国第一个语法学家是___,他的著作是____。

16.至迟在的北京话里,韵尾-p-t-k已经消失,由入声的闭口音节变为开口音节。

17. 韵尾-m在北方话里变为-n。

三、问答

1. 《广韵》声母与传统的三十六字母有何不同?

2.汉语史分期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分期(以王力分期为例)?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现代普通话四声和中古的四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

4.钱大昕说的“古无舌上音”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5.什么叫“古无轻唇音”?轻唇音是在什么时候分化出来的?它的分化条件是什么?

6.现代zh ch sh 三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

7.什么叫尖团音?现代z c s和j q x六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他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

8.从中古到现代的发展中,最稳固的声母有哪些?

9.说说你的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音有哪些?试从语音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词汇部分

1.简要说明上古汉语词汇的概貌;

2.简要说明先秦双音词语的结构方式及其发展阶段。

3.简要说明汉语词语构词法的历史发展概况。

汉语词法小结练习

1.汉语语法具有很大的稳固性表现在()、()、()

2.上古汉语使用较多的询问人的疑问代词是__和__。

3.指示代词“恁”的广泛使用是在_宋__代。

4.疑问代词“底”大约出现于_南北朝_时期,疑问代词“若”大概出现于_唐_时期。疑问代词“那(哪) ”大概出现于_汉末_时期,指示代词“那”和疑问代词“哪”的字形区分始于_五四_时期。

5.疑问代词“什么”产生于__。

6.上古的“两”最初是表示__的事物。

7.中古产生的词头是_D_。

A 有

B 于

C 阿

D 老

8.汉语中最早产生的名词词尾是_A_。

A 子

B 儿

C 头

D 者

9.疑问代词“孰”主要用于选择,而且只能用于_A_。

A 主语

B 宾语

C 定语

D 状语

10.王力先生认为形尾(动态助词)的产生,是_C_汉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

A 上古

B 中古

C 近代

D 现代

11.中古产生的第三人称代词有_B_。

A 之、其、伊

B 渠、伊、他

C 咱、俺

D 洒、洒家

12.上古指示代词有_ABCD_。

A 其彼

B 之斯

C 是此

D 尔若

13.汉语指示代词“那”的源头可能是_B_或_D_。

A 如

B 尔

C 宁

D 若

14.动态助词“了、着”产生于_B_至_C_时期。

A 上古

B 中古

C 近代

D 现代

15. 汉语中,交与介词和交与连词始终是同一的,如_ABC_。

A 及、与

B 共、同

C 和、跟

D 就、将

16. 只能用于主语的疑问代词是_A_。

A 孰

B 谁

C 何

D 奚

17.汉代之前汉语初步具有代词系统,但人称代词只有_AB_。

A 第一人称代词

B 第二人称代词

C 第三人称代词

D 无定代词

18. “子”是先秦时期产生的名词词尾(后缀、虚语素),但其普遍应用是在C以后。

A 先秦

B 汉代

C 魏晋

D 南北朝

19. “第”从_C_开始用为序数的词头。

A 秦 D 战国时期 C 汉代

B 魏晋

20.王力认为现代汉语指示代词“这”的来源可能是_C_。

A 者

B 适

C 之

D 遮

21.上古汉语有基数和序数,但没有_D_。

A 倍数

B 分数

C 概数

D 小数

22. “去岁会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此句的“过”是_C_。

A 动词

B 趋向动词

C 动态助词

D 运行动词

23.语气词“呢”的源词是___。B

A 你

B 尔

C 若

D 那

24. “几”是___汉语就有的问数量的疑问代词。A

A 上古

B 中古

C 近代

D 现代

25.下面___“得”字近似于动态助词“着”。ABCD

A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白居易)

B 更劝残杯看日影,犹应趁得鼓声归。(同上)

C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

D 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韦庄)

26.上古汉语中___经常用为形容词、副词的词尾(后缀、虚语素),如“块然”。ABCD

A 然

B 若

C 尔

D 如

27“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的“侬”是_C_。

A 第三人称代词

B 指示代词

C 第一人称代词

D 第二人称

28.上古末期产生的名词词头是_C_。

A 有

B 伊

C 阿

D 老

29.“老”是_C_时期产生的名词词头(前缀、虚语素)。

A 汉

B 魏晋

C 唐代

D 宋代

30.上古时期“之”如果用于定语位置,一定是_B_。

A 第三人称代词

B 指示代词

C 兼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

D 既非人称代词也非指示代词。

31. “山容洗得如烟瘦,地脉流来似乳肥。”一句中,“来”是—C—。

A 名词

B 动词

C 趋向动词

D 助词

32.试述汉语动量词的产生。

33. 试述复数标志“们”的产生过程。

34. 谈谈现代汉语指示代词“这”的来源。

35. 动态助词“了”的源头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

36.从上古到中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37.动态助词“着”源头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

38.“之”从古到今,是如何发展的?

39.试述动态助词“了”的产生过程。

40.动态助词“得”源头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

语法部分

1.基本词汇的特征是()()()。

2.举例说明汉语词汇中概念改变了名称的事实。

3.从基本词汇发展的事实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4.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异同。

5.什么叫做“引申”?汉语词义的引申可以分为哪三类?举例说明。

6.简要说明汉语词语构词法的历史发展概况。

7.“第”在()用为序数词词头。

8.“这”大约产生于(),()普遍应用。有时候可写作“者”、“遮”。

9.“那”出现于(),宋代以后沿用至今,“那”来源于指示代词()。

10.双音词“什么”、“怎么”出现于()。

11.简述汉语第三人称的产生与发展。

12.简要论述汉语系词“是”的来源、产生时代及其用法的发展。

13.什么叫使成式?论述使成式的产生与发展。

14.什么叫处置式?汉语历史上有哪几种处置式?试论述“将”字式和“把”字式的产生和发展。

15.上古的词序有哪些特殊情况?

16.在上古哪些结构中,代词宾语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它们到后来的发展情况怎样?

17.什么叫做处所状语和工具状语?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自上古至现代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18.什么叫被动句?汉语被动意义有哪几种表达结构?试论述汉语被动句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9.从古今汉语句式发展来看,汉语长句的发展表现在哪几方面?

20.五四后受外语影响,汉语新兴的句法有哪些?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王力《汉语史稿》 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一、绪论部分 第一节 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 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3、语言科学以前的语文学和作为语言科学的汉语史有什么区别? 第三节 4、研究汉语史在方法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遵守哪些原则? 5、什么叫做“历史比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 主要缺点是什么?

第四节 6、汉语史的研究跟世界其他语言史的研究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研究汉语史的根据 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对于汉语史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 第五节 7、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言在语音、语法两方 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 8、亲属语言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六节 9、分期在语言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汉语史应当如何划分时期?分期的主 要标准是什么?文体的转变为为什么不能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七节 10、从整个历史上看,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 第八节 11、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式?汉字字形的演变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在文字发展 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怎样创造文字的?简化汉字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二、语音发展部分 第九节 1、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 2、什么叫做骈词?骈词是怎样构成的? 第十节 3、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为什么应以“切韵系统”为标准?

4、中古语音的声母和韵母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5、什么叫做“反切”?“反切”在语音的研究上有什么作用? 6、《广韵》35声母和传统的36字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试就“五音”和“清浊”两方面 给36字母加以分类。 7、《广韵》206韵可以归出哪61韵类,哪92个韵母?其中平声韵有哪些?入声韵有哪些? 它们的读音是怎样的? 8、“平水韵”的性质和体例是怎样的?它和《广韵》有什么不同? 9、什么叫做韵摄?每一摄包括哪些韵母? 10、什么叫做“四等”?在韵图上声母和韵母是怎样分等的? 11、什么叫做“四呼”?“四呼”和“四等”有什么关系? 第十一节 12、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 的? 13、先秦古音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各有哪几类?它们是怎样相配的?阴阳入互相通 转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14、研究先秦韵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先秦声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15、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 秦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6、什么叫做古音的重建?重建古音应当遵守什么原则?高本汉重建先秦古音的时候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第十二节 17、钱大昕说“古无舌上音”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 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18、餘母(喻四)在先秦是怎样一个声母?它从先秦到中古变化的结果和原因是怎样 的? 19、先秦照系二三等各声母的读音是怎样的?它们到中古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第十三节 20、上古纯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 化为哪些韵类? 21、上古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四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 为哪些韵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2014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史考研复习资料

2014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史考研复习资料 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语言学与古代汉语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注意事项:所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试题随答卷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第一部分两个专业共做题(60分更多资料文汇南师大考研网)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 1、《句法结构》的作者是()。 2、语言中的句子是无限的,但构成句子的材料和()却是有限的。 3、基本元音共有()个。 4、文字起源于()。 5、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音位称之为()。 6、()是汉语复音词的一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素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整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7、《经籍籑诂》按()编次被释的字,分为106 卷。 8、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对“会意”的解释是()。 9、王力先生综合各家的意见,将先秦古韵分为()部。 10、《十三经注疏》中《春秋左传》为晋代(),唐代孔颖达等正义。 二、术语解释题(共20 分,每题5 分) 1、亲属语言(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2、他源文字 3、如字 4、《诗词曲语词汇释》 三、简答题(共30 分,每题5 分) 1、常见的语法手段包括哪些? 2、什么是文字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基本词及基本词的特点?(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4、通假字和六书中的假借字的区别是什么? 5、古今词义的变化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6、你认为上古汉语中有成熟的第三人称代词吗? 第二部分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做部分(共9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 分,每小题1 分)(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1、《唐韵》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韵书,它的编纂者是()。 A、唐代孙缅 B、隋代陆法言 C、宋代丁度等 D、宋代陈彭年 2、在下面的韵部中,属于吟声韵部的一组是()。 A、支、缉、元、微 B、脂、幽、鱼、宵 C、蒸、质、侯、侵 D、之、觉、歌、物 3、下列字母中,属于全浊字母的一组是()。 A、船、匣、禅、奉 B、清、澄、群、泥 C、从、来、定、日 D、心、奉、邪、敷 4、在先秦时期,疑问句中,()作宾语的时候,宾语要前置。 A、代词 B、人称代词 C、疑问代词 D、名词 5、清代以后,一般人采用的“六书”的顺序是()。A、许慎的名称及次序B、班固的名称及次序C、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D、郑众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6、我国第一部方言词汇的著作是《方言》,今本共30 卷,汉代()撰。 A、刘熙 B、扬雄 C、杨雄 D、郑玄 7、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一组词,叫做(),它们往往音同义近,音近义同或音义皆近。(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A、同音词 B、同源词 C、同义词 D、同形词 8、古代汉语单音词有三大特点()。A、多义性、灵活性、能产性B、重言、灵活性、逆序C、多义性、能产性、明确性D、重言、逆序、能产性 9、《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柸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一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式。

20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答案 2.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5.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B.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6.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 7.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8.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0.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二、判断题(30分,每题3分.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 11.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后。() 12. 洋务运动是在“求强”、“求富”的口号下展开的。()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启蒙人物。() 14. 五四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中国的建立。() 16.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刘少奇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7.中共中央在1937年陕北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8.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四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 20.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汇总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a.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 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

近代史纲要题目

六、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第二单元 五、论述题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在于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汉语史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史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节绪论(填空、简答) 一、研究汉语史的原则(填) 1.注意语言发展的时代特点 2.区分通例和特例 3.重视语言内部各要素的联系 二、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分为韵文(音韵)和散文(词汇和语法)两部分) 2.前人的研究成果 属于词汇词义研究的,有《尔雅》类,《方言》类,《释名》类等 属于字形字义研究,有《说文》《玉篇》等书 属于字音研究的,有《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韵书 3.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 外语借词包括外语里借汉语的词和汉语里借外语的词两种情况 4.现代汉语方言 三、研究汉语史的方法 1.归纳 2.比较 3.统一 4.证实 5.探源 6.转换 7.推演 8.系联

世纪,即商周秦汉时期,其中商为上古前期,周秦是上古中期,两汉是上古后期。 特点:(1)语音上,没有轻唇音;没有舌上音;前期和中期没有庄组声母;阴、阳、入三类韵母配合整齐;声调分平、入两大类,两类之中又各按音高和音长分为两类,没有去声。(2)词汇上,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3)语法上,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见”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 b)中古期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二世纪左右,即六朝唐宋时期,其中唐为中古中期,宋为中古后期。 特点:(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形成;轻唇音产生;舌上音产生;庄组声母和章组声母合并;大量古入字变为阴声。(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量增加;由于对外文化交流和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汉语词汇中增加了相当数量的外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三湾改编 参考答案: 1927年9月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之后,在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毛泽东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改编。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2、《资政新编》 参考答案: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编》。《资政新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各方面,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3、过渡时期总路线 参考答案: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它的实施,使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三大战役 参考答案: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对国民党军队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前后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154万余人。三大战役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它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5、八一南昌起义 参考答案: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协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⑶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⑴1948年4月30号,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⑵1949年1月22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汉语史纲要习题

语音部分复习 1.汉语史 2.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分为哪几个阶段? 3. 分别说说《说文》、《尔雅》、《方言》、《释名》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4.汉语史分期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分期(以王力分期为例)?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前人怎样研究出上古音韵部的?上古音有多少个韵部?试默写出来。(按王力观点) 6.前人怎样研究出上古音字母的?上古音有多少的字母?试默写出来。(按王力观点) 7.解释: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对转、旁转、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8.《广韵》声母;2.中古36字母、平水韵 9.由《广韵》声母到36字母有何发展变化? 10.什么是入声?韵尾入声何时在北京话里消失? 11.鼻音韵尾m在北方话里何时转化为n? 12.简要说明以下几个字从中古到现代“四呼”发生了怎样的转化?减、家;杯、门;书、住。 13.简要谈谈中古声调的发展演变情况。 汉语史—语音部分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汉语史; 2.阴阳对转; 3.旁转; 4.入声; 5.反切; 6.古无轻唇音; 7.四呼; 8.阴声韵; 9.阳声韵;10.浊音清化;11.平水韵;12.古无舌上音;12.中古三十六字母;13.上古十一类三十部。 二、填空 1.汉语史分为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汉语研究的三个阶段是___阶段、___阶段、___阶段。 3.中古汉语的语音,以___系统为标准。 4.近代汉语语音的一个特点是____在北方话里消失。 5.传统音韵学认为中古声母有,直到十五世纪北方话声母才变为。这可以由《早梅诗》证明。声母数目的减少表明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共同语的声母趋于____。 6.广韵的唇音声母已有____之分。 7.中国最古的字典是___。 8.中国语源学的第一部书是东汉___的___。 9.汉代语义研究的代表作品是___、___、《说文解字》和___。 10.元明两代中国语言研究,主要在北方话活的语言方面。周德清的___是为北曲而作的。《中原音韵》 11.按字的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___的___。 12. ___以后,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 13.汉语语音系统___是语音发展的一种趋势。 14.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最主要的标准是。 15.中国第一个语法学家是___,他的著作是____。 16.至迟在的北京话里,韵尾-p-t-k已经消失,由入声的闭口音节变为开口音节。 17. 韵尾-m在北方话里变为-n。 三、问答

近现代史纲要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封建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3.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l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的本质问题是()。 A.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英法希望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D.英国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4.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阶级,他们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B.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5.近代中国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国民党 6.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是()。 A.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7.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始终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B.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 C.反帝反封建 D.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8.《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封建势力的反对 9.《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是()。 A.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B.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D.都代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10.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若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11.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这充分说明了()。 A.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B.民族工业开始同外国资本义义工业竞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 第一章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一汉语的历史分期 (一)20世纪初,高本汉、钱玄同的分期: 1.(瑞典)高本汉: (1)《诗经》以前是太古汉语。 (2)《诗经》以后——东汉是上古汉语。 (3)六朝——唐是中古汉语。 (4)宋代是近古汉语。 (5)元明是老官话。 (《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 2.钱玄同: 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 钱玄同《文字学音篇》1918年 以上都是从汉语语音的标准来明确“近代汉语”。 (二)王力先生的分期情况: 1.分期: (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以语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语音演变。 判定近代汉语的依据: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消失; 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中消失。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影响: 潘允中关于汉语史的分期: (1)上古时期:殷商——西汉(东汉是过渡时期) (2)中古时期:两晋——隋唐五代 (3)近代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 (4)现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88年)也赞成王力先生的意见 (三)吕叔湘分汉语史为两段: 1古代汉语以晚唐五代为界 2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自序》1984年 从文献语言反映实际口语的情况着眼。 (四)日本汉语家: 1汉以前是“上古”。 2六朝——唐末是“中古”或“中世”。 3宋元明是“近世”。 4清代是“近代”。 二、关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近代史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因为,历史本来就具备以史鉴今,明治乱、知兴替,资政育人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向来就高度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政育人的功能。 2.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是什么?这一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 的进程中又通过哪几条主要线索而得到展开?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归结到底,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主题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主要通过下述四条基本历史线索得到展开: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当怎么学习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1、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科学体系看,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则是一门以对青年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学校开设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入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争取民族复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 第二,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了解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在指导思想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让位于马克思主义,在领导力量上由资产阶级让位于工人阶级,在革命结局上由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的必由之路。 第三,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运用和发展的历史,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