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推荐】《编花篮》教案
苏少版音乐三下第五单元编花篮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三下第五单元编花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生动描绘了孩子们欢乐游戏的场景,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易于学生学唱。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音乐,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乐理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
此外,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演唱,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节奏。
2.民族音乐特色的表现。
3.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游戏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用生动的表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编花篮》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编花篮》。
3.教学乐器:如吉他、琵琶等,展示民族音乐特色。
4.编花篮道具:用于游戏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课件,展示编花篮的游戏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编花篮》,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加强团队协作,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讲解民族音乐的其他形式,如民乐、歌舞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唱:对鲜花编花篮》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唱:对鲜花编花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唱:对鲜花编花篮》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江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感强,词曲结合紧密。
歌曲以鲜花和花篮为主题,展现出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力。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苏民歌的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音乐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江苏民歌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江苏民歌的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唱:对鲜花编花篮》这首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江苏民歌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2.歌曲中的生僻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培养学生对民歌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分组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创编法: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新编唱,培养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音频:歌曲《唱:对鲜花编花篮》及其他相关民歌。
4.教学道具:鲜花、花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随后,简要介绍江苏民歌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唱:对鲜花编花篮》的歌曲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生僻字词,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唱腔。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进行比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编花篮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编花篮教学内容:唱:编花篮动:音乐游戏编花篮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在游戏中学唱、巩固、表现歌曲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演唱歌曲中装饰音的演唱课前准备:课件或录象歌片彩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听音乐进教室:音乐《编花篮》中学生自由律动进教室,师在门口与学生对拍,微笑迎接学生进教室,创设融洽和谐的气氛。
2、游戏导入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常玩哪些游戏?需要和同学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的游戏有哪些?导出《编花篮》师生共同玩这个游戏,其余学生边拍手边读《编花篮》的儿歌。
比较感受有无儿歌朗读进行游戏时情绪气氛的区别。
如果有音乐伴奏,边唱边游戏的话,情绪会有什么变化?3、放《编花篮》范唱,部分学生游戏,部分学生随音乐节拍自由点头、拍手或摇晃身体。
4、揭题《编花篮》二、歌曲教学1、欣赏歌曲范唱上节课我们去赶花会看到了好多鲜花,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去河南看花,好吗?你们知道河南最有名的是什么花吗?(牡丹)(课件或录象)让我们编个花篮到河南的南山上去看牡丹,摘几朵带回来做纪念,好吗?欣赏《编花篮》范唱,同时出示歌片。
2、声势动作a、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再听音乐,自编声势动作随音乐拍击。
b、师表扬创意好的学生,同时统一声势动作如:前5个乐句用X 0 │X 0 │跺脚捻指后2个乐句用X X │X X │跺脚拍手拍手拍手c、随音乐进行声势动作。
2、学唱歌曲a、讨论歌曲中最上口的、和儿歌节拍最接近的是哪些乐句?生说,全班学唱,同时指导模仿装饰音的唱法。
b、师生接唱生唱学会的部分,与老师配合接唱第一段。
逐步熟悉所有旋律,从感知到掌握完整的歌曲旋律。
c、完整演唱提醒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情绪、怎么唱比较能表现歌曲情绪?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动:小小音乐剧(赶花会) 我的编创(对鲜花)歌表演(编花篮)》教案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动:小小音乐剧(赶花会)我的编创(对鲜花)歌表演(编花篮)》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小小音乐剧(赶花会)我的编创(对鲜花)歌表演(编花篮)》这一课,选自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本课以音乐剧为主题,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的基本元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赶花会这一音乐剧的完整表演,也有对鲜花的编创和编花篮的歌表演,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但是,对于音乐剧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剧的基本元素,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剧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的基本元素,包括剧情、角色、演唱、舞蹈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剧的基本元素的讲解和理解。
2.学生在音乐剧中的角色分配和表演。
3.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音乐剧的基本元素,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
2.实践法:学生通过参与音乐剧的排练和表演,提高音乐素养。
3.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剧的排练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音乐剧的基本元素、赶花会剧情、对鲜花的编创、编花篮的歌表演等内容。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教学音频。
3.道具和服装:用于学生排练和表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剧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剧的基本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赶花会这一音乐剧的剧情,让学生了解剧情内容,为接下来的排练和表演做准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剧的排练,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角色分配,指导学生的演唱和舞蹈动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最新教学内容三年级编花篮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编花篮》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课时:第一课时3.学科:音乐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编花篮》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曲调欢快的河南民歌,全曲为带补充的一段体结构。
乐曲通过乐句的变化重复,巩固调性。
歌曲中装饰音和休止符的多次运用,将一群上山采牡丹的姑娘的喜悦喜悦心情和俏皮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词纯朴而活泼,听着歌曲,仿佛来到了风光迷人的田园山乡,看到漫山遍野的牡丹花争奇斗艳。
《编花篮》这首民歌蕴涵着浓浓的牡丹情结和深厚悠久的河南戏曲文化。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滑块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的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教学重点:在游戏中学唱、巩固、表现歌曲教学难点:1、2、歌曲旋律的演唱。
3、歌曲中装饰音的演唱。
课前准备:歌曲录音、钢琴、牡丹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游戏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常玩游戏?(随便指明起来说说自己常玩的游戏,并找搭档合作做一做)2、揭题《编花篮》同学们合作的真好!特别是编花篮这个游戏。
同学们编的花篮可真好看,让我们带着花篮去河南洛阳,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编花篮的好不好?二、歌曲教学1、2、播放歌曲《编花篮》河南洛阳的花可真美啊,同学们知道河南什么花最有名吗?(牡丹)播放牡丹视频或图片看了这么美的牡丹花大家想不想学习河南的名歌《编花篮》3、4、学习歌词A、有节奏的朗读歌词B、边打节拍边朗读5、学唱歌谱(跟师唱几遍,注意装饰音)6、学唱歌词A、跟琴逐句试唱,注意装饰音的演唱。
B、完整的演唱,多种形式演唱。
C、边打节拍边唱。
三、拓展,音乐游戏大家唱的真好,想不想把唱的编花篮和我们游戏的编花篮结合在一起,让我们边唱边做游戏呢?分组做游戏,看哪一组最棒!三、总结,下课教学反思:《编花篮》是一首歌曲调欢快的河南民歌,此歌倚音较多,学生较难掌握。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编花篮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唱时以听唱为主。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编花篮|苏少版

《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说河南话,声势律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正确演唱出带有倚音,下滑音,甩腔的《编花篮》。
2.结合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河南的民歌、戏曲等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正确学习倚音,下滑音,甩腔的演唱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听河南歌曲,初识河南1.出示地图,认识河南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你们能找到河南在哪儿吗?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南人民粗犷大气,醇厚朴实。
2.河南的歌曲也像河南人一样,仔细听《河南人,中!》,学一学河南话“中,得劲”,说说意思。
(用手来表示它的音调,感受音的特点)(上声)再跟着音乐唱一遍突出的河南话。
3.其实河南人说话的音调在民歌中也有很大的体现,接下来听老师唱一唱,哪些地方运用了上声,在你听到的上声处用手划一划小钩:√二、初听歌曲,了解河南1.出示第一段的前五句歌词听范唱,学生听哪些地方运用过了上声的演唱,用手表示。
你们刚听到的是词,现在请你们看着歌谱(出示歌谱),在音乐旋律中哪些地方出现了上声?(师唱谱,生手势标记)2.对,这个小小的音乐符号让歌曲里的音调很有河南方言特点,它叫前倚音。
3.刚刚老师唱的这个民歌片段来自于河南民歌《编花篮》。
老师还想来唱一遍,请你们找一找这一段共有几个乐句,它的情绪又是怎样?4.接下来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记得要一口气唱完一句(1)聆听钢琴弹奏旋律,学生在心里模唱(2)用耳朵聆听,在这个乐段中哪些乐句是相似的?哪一句听起来更为疏松?(3)跟着琴用lu进行模唱5.孩子们,在第5个乐句中还有一个小记号,谁认识?不认识的话可以范唱对比,让学生跟老师划手势,再唱歌曲6. 民歌中有很多地方都采用了一字多音的唱法,跟着琴我们加入歌词来唱一唱。
三、听河南豫剧,学习甩腔1,河南不仅民歌很有特点,在音乐文化中,它的豫剧也是别具特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选段,注意聆听最后一句,想想它有什么特点?3.那与我们编花篮的这一句呢,点出:出示最后一句4.刚刚我们唱的这句其实是河南的地方戏豫剧中最长见的一种唱腔,它的音拖得长长的,我们叫它甩腔,一般都出现在戏曲的最后,用来亮相的。
《编花篮》教案及教学反思

《编花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文化内涵,传承我国民间艺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编花篮》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 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了解其背后的民间故事。
3. 实践集体合作编花篮的手工制作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编花篮》,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旋律的转折和节奏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讲解、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学习歌曲。
2.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融入民间艺术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编花篮》的乐谱、歌词打印稿。
2. 准备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3.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介绍歌曲背后的民间故事。
4. 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歌曲《编花篮》的背景及民间故事。
2. 学习歌曲歌词,让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节奏。
3. 分组进行歌曲合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习歌曲中的手工制作部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编花篮。
5.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编花篮作品,评价欣赏,互相学习。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价学生在歌曲学习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
3.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表演,评估他们对歌曲《编花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编花篮》,加强记忆。
2. 鼓励学生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增加实践机会。
3. 完成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编花篮》参考教案

《编花篮》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编花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掌握其旋律和节奏。
2. 分析歌词的意义,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小组合作,编写自己的花篮歌词,并进行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理解歌词意义,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编写花篮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编花篮》这首歌曲的乐谱和歌词。
2. 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以便学生编写花篮歌词。
3. 准备花篮模板,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花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编花篮》这首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节奏。
2. 新课教学:教师教授《编花篮》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
3. 练习:学生跟唱《编花篮》,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合作编写自己的花篮歌词,并绘制花篮图案。
5. 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编写的花篮歌词和绘制的花篮图案,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7. 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编花篮》,并尝试与家人合作编写花篮歌词。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学生的家长来校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编写的花篮歌词和演唱歌曲。
2. 社区实践: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花篮展示和演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学生的作品。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反思:九、教学修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花篮》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怎样的)特色,有进一步了解河南地区独特音乐风格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合作、对比、表演、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并能积极地学唱。
3、知识与技能: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
(怎样的音色——比较准确地,怎样的情绪)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编花篮》伴奏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引出河南。
师:老师觉得你们很中!唉?有些同学皱着眉头,知道我在用哪里的方言在向你们问好吗?我用的是河南方言(用河南话),意思是说你们很棒!
师:今天啊!老师就要带你们走进河南。
2、介绍河南的三大特色。
师:同学都知道河南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地区,那里可是咱中国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所以河南的方言就特别讲究“字正腔圆”。
而且哪里人们的性格也十分的豪爽、热情!那么想了解河南就必须了解河南的三大特产。
(为下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1)了解河南豫剧。
师:第一大特产河南豫剧,你们听过河南豫剧吗?
生:或有或无。
师:如果你没听过可是太可惜了,它可是我国的名戏之一啊!那么既然今天来了就给大家唱上一段!
【师演唱河南豫剧《花木兰》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设问:知道老师唱得是谁吗?哪位女英雄?
生:花木兰
师:老师带了的就是河南豫剧《花木兰》的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2)了解河南牡丹。
师:河南不但有如此有名的、有特色的戏剧,河南的洛阳还被誉为牡丹之乡。
你们可知牡丹被喻为我国的什么吗?
生:国花。
师:牡丹号称国色天香,是花中之王。
而河南洛阳的牡丹更是雍容华贵、艳而不俗、娇而不媚,相当的漂亮。
这光说啊太虚了,正所谓眼见为实。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番。
【PPT:边听《编花篮》伴奏,边欣赏牡丹花】
师:牡丹花美不美?漂不漂亮?
师:唉?正是因为牡丹花如此的美丽、漂亮。
所以河南人们也多了一项娱乐活动,编个花篮去摘牡丹。
为了表达他们喜悦、开心的心情,他们嘴里还哼着小曲。
这小曲也就是河南的第三大特产——河南民歌!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编花篮》。
师:他们哼的这首河南民歌,老师也会唱,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给俺的机会露一手或展示一下?师:那么老师唱完,请你们来评价一下,觉得我唱的中还是不中,好吗?
【师表演唱《编花篮》的第一段】
师:俺唱得还中不?
师:那给俺点掌声吧?
师:听了你们的鼓励老师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2、了解河南民歌的分类,并了解《编花篮》属于河南小调。
师:其实,这河南民歌还可以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和小调。
那么刚才老师所唱的这个《编花篮》是属于哪一类呢?请同学们静静思考一下!知道了吗?或下面同学们仔细得看看这三类的定义,想一想这首《编花篮》是属于哪一类呢?如果你有答案了请举手!
生:山歌。
师:唉?他们是在辛勤的劳动吗?编花篮是为了什么吖?
生:摘牡丹
3、学说河南方言——歌曲的前三乐句。
师:了解了这两个窍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说几句,先听老师来说一遍,同学们也练练自己的牙关、咬字。
【师用河南方言说前三乐句】
师:下面同学们来小声试试看生说河南话
师:看来没什么问题,来!拿出你们的自信,背挺直!准备:牙关打开,嘴巴里咬字起,生说河南话。
4、学唱前三个乐句。
1)听范唱前三乐句,发现河南方言与河南曲调的联系。
2)听伴奏默唱。
师:首先我们先来跟着伴奏来默唱一遍,知道什么是默唱吗?但是老师还要加一点,就是练习咬字,明白了吗?
3)小声唱旋律。
4)学唱倚音。
四、总结
流行就像流星璀璨但很短暂,而民歌长存天际、永放光芒。
让我们主动走进民族音乐,共同品味民族音乐的魅力。
好吗?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