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作文素材积累:十个常用典故

合集下载

常用典故带例子

常用典故带例子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2017经典素材:33个文言文典故

2017经典素材:33个文言文典故

2017经典素材:33个文言文典故导语: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作文素材大全,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思想的高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33个文言文典故的中考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2017经典素材:33个文言文典故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议论文常用典故作文素材

议论文常用典故作文素材

议论文常用典故作文素材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32、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

有趣的历史典故十则

有趣的历史典故十则

有趣的历史典故有趣的历史典故十则从古至今,历史典故可谓不胜枚举,其中蕴含着的意义更是千姿百态。

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品味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趣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1、面上草稿北宋时有个叫陆东的,在苏州做官。

某次断案,他判一个犯人流放,当时流放是要在脸上刺字的。

陆东让人在犯人脸上刺上“特刺配某州牢城”几个字。

刺完了,手下一个幕僚说,大人不对啊,不能用“特”这个字。

但凡用这个字的都是朝廷一时旨意,这个犯人只是流放罪不能用这个字。

陆东一听,赶紧叫人把那犯人又拉回来,把“特刺”二字划掉,改成“准条”,重新刺字。

估计这犯人得是有一张高晓松式是大脸,不然恐怕刺不下这么多字。

陆东给犯人刺字刺两回这事在当时广为流传,没少被人笑话。

后来有人向上推荐陆东,说这个人有才干,应该升官。

上面人说,哦,这人啊。

我知道,不就是那个在人脸上打草稿的家伙吗。

2、八将军滕王李元婴做隆州刺史的时候经常违法乱纪,属下裴聿直言劝谏,惹得李元婴大怒,让左右暴打他。

后来裴聿上京,便将此事告诉了皇帝。

皇帝问裴聿,滕王他打了你几下?裴聿说前后一共八下,皇帝听了立马令裴聿官升八级。

裴聿回去后跟人诉苦说,我命可真不好,我要是当初说打了九下,现在就是五品官了。

此事在当时曾传为笑谈,人送外号“八将军”。

3、杯酒杀三人南朝梁人张缵,有才学且颇为自负。

某次邵陵王萧纶请他喝酒,当时萧纶手下有个名士叫吴规,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人物。

这张缵不知道怎么了,就看吴规不顺眼,看见酒席上吴规也在座就不服。

举杯就说:“吴规,这杯酒敬你,祝贺你也够资格在今天这宴上喝酒。

”把吴规气的够呛,吴规的儿子吴翁孺看父亲被人这么奚落更生气,当晚就气死了。

吴规又恨张缵讽刺自己又心疼儿子的死,悲愤交加,也死了。

吴规的老婆看老公和儿子相继去世,也悲伤过度,跟着就去了。

时人皆称:“张缵一杯酒,杀吴氏三人。

”4、百赢赌咒唐人段成式在其著作《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条咒语,据说念满一万遍,就能让打出去的骰子随意而动,赌钱百赌百赢。

10个古代文化典故

10个古代文化典故

文化典故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鸡黍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了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唐刘禹锡《送李中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54、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5、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南浦指在水边送别。

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代指送别地。

宋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7、南冠指囚犯。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响,南冠客思深。

”唐李白《留夜郎闻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8、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9、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杜甫《短歌行》中:“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10、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10个最经典的典故

10个最经典的典故

10个最经典的典故典故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颗明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人生智慧。

在这些典故中,有的给人以启迪和警示,有的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十个最经典的典故,并分享其中的寓意和价值观。

一、《盗跖投赋》盗跖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盗贼,他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悄悄躲进了大官僚的家里,一直待到主人入睡。

然而,在主人熟睡时,盗跖并没有杀害他,而是在他的地下室写下了一篇表白他艰难生活的赋文,然后默默离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如何艰难困苦,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和人性的善良。

二、《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代的一件青铜器,上面刻有四只山羊在吃草。

这件青铜器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勤劳努力,才能获得物质财富和精神丰收。

三、《筹码》这个典故出自于《庄子》,讲述了一个著名的公元前476年的故事。

当时,一个名叫蓐收的边境守卫因被控偷割夜明珠树,面临死刑的处罚。

蓐收一直坚称自己是无辜的,只有玩筹码的人才能犯这种错误。

法官想到了这一点,立即拿出自己的筹码,证明了蓐收的清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合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可以化解危机,找到答案。

四、《箱鼓》箱鼓是中国民间音乐器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代表着快乐和欢聚。

在古代宴会上,人们常常用箱鼓来表达对嘉宾的尊敬和热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团结和合作,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享受生活的快乐。

五、《狐假虎威》这个典故讲述的是一只狐狸利用另一只狐狸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结果却因此吃了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张声势的威力是有限的,只有真正的实力才能长久地赢得尊重和信任。

六、《愚公移山》这个典故讲述的是愚公和家人一起努力移山,坚持了几十年,最终得到了神灵的帮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七、《钟馗捉鬼》钟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神仙,他以智慧和勇气闻名于世。

这个故事讲述了钟馗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捉拿了一只凶恶的鬼怪。

一些作文常用的典故

一些作文常用的典故

一些作文常用的典故
典故一,刻舟求剑。

哈哈,听说过刻舟求剑吗?有个人坐船过河,剑不小心掉水里了。

你猜他怎么着?他居然在船上刻了个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再回
来捞。

别人问他为啥不直接下水找,他说剑就是从这掉下去的。


是笑死人了,船都走了,剑怎么可能还在那儿等着他呢?这就是告
诉我们,事情变了,方法也得跟着变,不能一根筋。

典故二,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对对,这个故事也特有意思。

有个农夫,一天在田
里干活,突然一只兔子撞树死了。

从那以后,他就天天守在树那儿,等兔子撞上来。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兔子却再也没出现。

这个故事
就是告诉我们,别总想着天上掉馅饼,得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过上好
日子。

典故三,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你们知道吧?孟子是古代的大思想家,他妈妈为了
给他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一开始住墓地旁,孟子就学丧葬;后来搬到市集,他又学商贩叫卖。

最后搬到学堂附近,孟子这才对学习感兴趣了。

这说明环境真的很重要,得给孩子选个好地方成长。

典故四,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也挺有深意的。

有个人养了一群羊,有一天发现少了一只,一查原来是羊圈破了个洞。

邻居劝他赶紧修,他却说反正已经丢了一只,修也没用。

结果第二天又丢了一只。

这回他急了,赶紧把羊圈修好了。

从此羊就再也没丢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得赶紧解决,不然麻烦会越来越大。

而且啊,也得听别人的劝,别等到吃亏了才后悔。

[作文素材]学生必知的历史小典故

[作文素材]学生必知的历史小典故

[作文素材]学生必知的历史小典故学生必知的历史小典故1、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弟子宰予,口才很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

起初,孔子很喜欢他,以为他一定有出息。

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懒惰的毛病,一天居然逃课躲在房里睡大觉。

孔子知道后伤感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现在我我明白,一个人能不能成才,不能光听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啊。

”2、一饭千金韩信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很艰难。

他有时到淮阴城下的河边钓鱼,钓到了就换几文钱,钓不着就只有饿肚子。

河边有一个洗衣服的老大娘可怜他,常将自己的饭分给韩信吃。

后来韩信投入刘邦的军队,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楚王。

他立刻派人去淮阴找来那位好心的大娘,盛情款待她,临别时又送给了她一千金表示感谢。

3,同心同德商纣王非常残暴,谁敢反对他,就会受挖心等酷刑。

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

周武王决定讨伐他,于是召集各路诸侯集会,武王说:“将士们,商纣王荒淫无道,作恶多端。

今天他们虽然有千万人,但是离心离德,我们虽然只有十个人,但是同心同德,所以我们一定能成功!” 果然,武王的军队势如破竹,最终打败了强大的商朝军队,商朝灭亡了。

4,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找机会除掉他。

一天,周瑜逼迫诸葛亮10天内赶造十万支箭。

没想到诸葛亮答应了,并且三天就完成了任务。

原来诸葛亮早算到第三天夜里有大雾,他命士兵在二十条小船上扎上许多稻草人,趁雾靠近了曹操的水寨,曹操不敢出兵,命令士兵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不一会船上已插满了箭。

后来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5,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三国时东吴的吕蒙,原本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没有什么学识。

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鲁肃觉得很惊异。

吕蒙解释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意思是说,他短时间内通过努力,进步很快。

6,捉襟见肘春秋战国时的曾子非常有名,他高唱《商颂》的声音充塞天地之间,象敲响的钟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作文素材积累:十个常用典故导读:典故是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个常用典故,欢迎参考。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

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青梅竹马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中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

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恐国破后,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隋灭陈后,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
受恩宠。

徐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

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

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后来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

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